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爬山虎的腳 教案_第1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爬山虎的腳 教案_第2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爬山虎的腳 教案_第3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爬山虎的腳 教案_第4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爬山虎的腳 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爬山虎的腳【核心素養(yǎng)目標】文化自信: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價值,能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語言運用: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樣一步步往上爬的,積累好詞佳句,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感受并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準確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進行連續(xù)觀察的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體會作者對爬山虎的喜愛,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菊n前解析】關注作者:葉圣陶(1894—1988),作家、編輯家、教育家。本名葉紹鈞?!杜郎交⒌哪_》是葉圣陶描寫植物的經(jīng)典之作。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向我們生動描述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生長變化,以及爬山虎是怎樣爬的,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是美的發(fā)現(xiàn)者。關注作者連續(xù)觀察:葉圣陶先生通過長期細致的觀察,了解爬山虎的生長位置、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的腳及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過程。通過品讀描寫葉子的語句,感受作者的連續(xù)觀察;品讀描寫爬山虎腳及攀爬過程的語句,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關注提示觀察方式的詞語,加深體會。體會作者不僅細致地觀察事物,還在不同的時間點對事物進行了連續(xù)觀察,看到了事物不斷變化的過程。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有序地寫下來的。【教學目標】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虎、操”等13個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6個詞語。2.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重點)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的觀察。(難點)4.學寫觀察記錄?!菊n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虎、操”等13個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6個詞語。2.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導入:你見過爬山虎嗎?你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嗎?能用你的語言為我們描述這種植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腳》。(出示課件3)(板書:爬山虎的腳)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隨文畫出文中極易寫錯的字,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出示課件4)2.學寫字。(出示課件5)3.說說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出示課件6)第1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具體位置。第2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第3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第4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怎樣往上爬。第5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變化。4.將可以合并的自然段合并,梳理出課文的結構。(出示課件7)課文是從爬山虎生長的位置(第1自然段)、爬山虎的葉子(第2自然段)和爬山虎的腳(第3-5自然段)三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三、自主探究,品讀文章(一)學習第一部分讀第1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說一說你從哪兒看出了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出示課件8)從“滿是”“一大片”看出它生長得非常茂盛,從關鍵詞“北邊墻上”“西墻”“屋頂”知道它是一種擅長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長在墻上、屋頂。從作者留心觀察到爬山虎生長在操場北邊的墻上,小院的西墻還有房頂上,知道作者觀察特別仔細。(板書:生長的位置)(二)學習第二部分1.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出示課件9)(板書:葉子的特點)(1)發(fā)現(xiàn)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嫩紅—嫩綠。①這說明作者對葉子進行了怎樣的觀察?(連續(xù)觀察)②討論:“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意思相同嗎?(出示課件10)不同?!澳奂t、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2)了解無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出示課件11)①出示爬山虎的圖片,理解“一順兒”的意思(指一個方向或順序)。②聯(lián)系上下文“沒有重疊”“也不留一點兒空隙”,理解“均勻”的意思。③提問:哪些字詞讓你體會到了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如果我們只是粗略看爬山虎的顏色是綠色的,但是這綠得“新鮮”,讓我們體會到作者扒開葉片觀察,看到了這沁人心脾的綠色。(板書:鮮綠排列均勻)小結:這說明作者對葉子進行了細致的觀察。(3)品味起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出示課件12)觀看微風拂過爬山虎葉子,微微漾起波紋的視頻,說一說“拂”和“漾”的意思,體會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板書:好看)小結:第2自然段作者先觀察剛長出來的葉子,它的特征是紅的,接著觀察不幾天的葉子,它的特征是嫩綠的,最后觀察長大了的葉子,它的特征是引人注目的。這當中作者重點觀察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出示課件13)(三)課堂演練(出示課件14、15)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的觀察。2.學寫觀察記錄?!窘虒W過程】一、回顧舊知,開啟新課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明白了爬山虎生長的位置和生長的特點,更明白作者細致的觀察。這節(jié)課,我們來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和它是如何往上爬的!(出示課件16)(板書:腳的特點)(設計意圖:與上節(jié)課銜接,理清文章脈絡,回顧所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二、自主研讀第三部分,交流收獲讀課文第3-5自然段,想一想:從句子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出示課件17)1.交流話題一: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預設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寫出了爬山虎腳的位置以及作者的細致觀察。(板書:位置)預設2:“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用比喻的修辭形象寫出了爬山虎腳的形狀,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這么細的腳,作者都能看出它的形狀,并數(shù)出了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十分細致而具體。(板書:形狀)預設3:“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薄澳奂t”寫出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作者觀察得細致。(板書:顏色)小結:通過細絲的位置隱蔽、數(shù)量精確、形態(tài)細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出示圖片(出示課件18),展示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與蝸牛的觸角對比,理解比喻句“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出示課件19)引導學生說一說:爬山虎的腳還像什么?(出示課件20)2.交流話題二: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出示課件21)根據(jù)第4自然段梳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腳觸著墻→莖上伸出六七根細絲→巴住墻→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作者用貼切的動詞“觸、巴、拉、貼”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板書:爬墻過程觸→巴→拉→貼)(出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動態(tài)演示)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耙荒_一腳”也寫出了爬山虎爬的情節(jié),體會到作者在持續(xù)細致的觀察,才看到了爬山虎一腳一腳爬的情形。思考:“巴”可以換成“粘、挨”等詞嗎?你覺得哪一個更好呢?(出示課件22)不能。因為“巴”字寫出了爬山虎緊緊地粘貼在墻上的樣子。比一比,哪段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出示課件23)

爬山虎的腳貼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成小圓片觸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巴在墻上。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句段二使我印象深刻。句段中這些動作前后之間的聯(lián)系都是非常緊密的,而且是有序的。(板書:表達:準確、形象)3.交流話題三:爬山虎的腳有哪些變化。(出示課件24)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板書:變化沒觸著墻的萎了觸著墻的牢固)抓住“逐漸”感受作者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細微變化的過程。(板書:觀察:細致)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痕跡”。(出示課件25)4.梳理總結:這篇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又講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最后講了爬山虎的腳沒觸著墻就“萎了”和觸著墻的巴在墻上相當“牢固”。(出示課件26)三、感受連續(xù)觀察,總結觀察方法1.通過爬山虎往上爬的過程和腳逐漸變化的過程,說明作者觀察非常細致,你覺得作者觀察了多長的時間?(出示課件27)我們通過爬的過程和腳變化的過程,都能發(fā)現(xiàn)作者進行了連續(xù)的觀察。(板書:連續(xù))2.你還能從文中哪些語句發(fā)現(xiàn)作者進行了連續(xù)的觀察?(出示課件28)學生自由說。3.總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作者不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而且進行了連續(xù)的觀察。(出示課件29)4.結構梳理,主題概括,課堂演練。(出示課件30-32)五、實踐活動1.讀課后“資料袋”,對比兩種觀察記錄的異同。(出示課件33)2.開展種豆芽、養(yǎng)蠶、養(yǎng)小金魚等活動,對這種事物進行連續(xù)、細致地觀察,然后寫一份觀察記錄。(出示課件34)怎樣寫觀察記錄呢?(出示課件35)(1)在一段時間內(nèi)進行持續(xù)觀察,并隨時進行記錄。(2)每次記錄觀察發(fā)現(xiàn)的時候,應該與以前的記錄進行比較,留心觀察對象變化的地方。通過觀察記錄,真實客觀地呈現(xiàn)出觀察對象的變化過程。(3)收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