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2/18/wKhkGWc9bU6AEC3vAAJ5rwbRgnk328.jpg)
![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2/18/wKhkGWc9bU6AEC3vAAJ5rwbRgnk3282.jpg)
![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2/18/wKhkGWc9bU6AEC3vAAJ5rwbRgnk3283.jpg)
![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2/18/wKhkGWc9bU6AEC3vAAJ5rwbRgnk3284.jpg)
![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2/18/wKhkGWc9bU6AEC3vAAJ5rwbRgnk32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澄海區(qū)隆都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題。(15分)
李愚,字子晦。渤海無棣人也。愚童齪時,謹重有異常兒。年長方志學,遍閱
經(jīng)史。為文尚氣格,有韓、柳體。厲志端莊,風神峻整,非禮不言,行不茍且。
屬關輔亂離,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
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贍。召見,嗟賞久之,擢為左拾遺。俄充崇政院直
學士,或預咨謀,而儼然正色,不畏強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致拜,惟愚長
揖。末帝讓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猶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
曰:“陛下以家人禮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諂事。”其剛毅如
此。
晉州節(jié)度使華溫琪在任違法,籍民家財,其家訟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
帝以先朝草味之臣,不忍加法,愚堅按其罪。梁末帝詔曰:“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
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為爾君者,不亦難乎!”
洎莊宗都洛陽,召為翰林學士。三年,魏王征蜀,請為都統(tǒng)判官,時物議以蜀
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
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奔扒败娭凉替?zhèn),收軍食十五萬
斛,崇韜喜,謂愚曰:“公能料事,吾軍濟矣!”招討判官陳乂至寶雞,稱疾乞留在
后。愚厲聲曰:“陳乂見利則進,懼難則止。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惑,正可斬之以
徇?!庇墒擒娙藷o遲留者。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長興季年,秦王恣橫,權要之臣,避禍不
暇,邦之存亡,無敢言者。愚性剛介,往往形言,然人無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
為相,官借延賓館居之。嘗有疾,詔近臣宣諭,延之中堂,見其敗毯敝席,四壁蕭
然。明宗特賜帷帳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己嬰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末帝讓之曰讓:責備
B.籍民家財籍:登記
C.避禍不暇暇:空閑
D.愚已嬰疾嬰:纏繞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愚“剛正”的一組是()(3分)
①非禮不言,行不茍且②而儼然正色,不畏強
御
③愚堅按其罪④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
傲耶
⑤公能料事,吾軍濟矣⑥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
①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學識和修養(yǎng)。童年時期,謹慎穩(wěn)重與普通的兒童不一樣;他成年后就
立志求學,讀遍經(jīng)史;寫文章崇尚氣格,有韓愈、柳宗元之風。
B.李愚在軍事謀略上也頗有見地。魏王要攻伐蜀地時,很多人認為不可輕易進軍;而
李愚則認為應趁蜀地人心不齊,急速攻擊,一定會取得全勝。
C.李愚為官清廉,生活儉樸。他不為自己置辦田宅,即使做了宰相,還借館驛居??;
明宗看見他家四壁空空蕩蕩,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舊不堪,賜給他帷帳和被褥。
D.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對他的才學贊賞有加,提拔他為左拾遺和崇政院直學
±,并讓他參與咨詢謀劃國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為丞相。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諂事。(3分)
(2)愚性剛介,往往形言,然人無唱和者。(3分)
第2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7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
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
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
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
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5.下列句中對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見:接見B、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
人……”辭:推辭
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猶:還是D、今急而求子急:著急
6.下列句子中“以為”的用法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相同的一組是(3
分)
①吳廣以為然②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③滿坐賓客無不伸頸,……以
為妙絕
④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⑤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傳”是我國對典籍的傳統(tǒng)注釋形成之一。如《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都是為《春秋》所做的傳。
B.《左傳》主要記載了從西周到戰(zhàn)國末期的史實,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價值的文獻。
C.《左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為注解魯國編年史《春秋》所作。
D.《燭之武退秦師》是《左傳》中的名篇。記敘了鄭國大夫,燭之武臨危受命,以雄
辯的口才說服秦國放棄攻鄭,并且與鄭國訂立盟約的史實。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問題。
謀攻篇
孫武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
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情幅,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理,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
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
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
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
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
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
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上兵伐謀伐:打破,取勝。B.修櫓情幅,具器械具:準備。
C.將不勝其忿而蟻附勝:勝任。D.輔隙則國必弱隙:疏
漏。
10.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A.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B.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C.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D.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1L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子在本篇中集中論述了“全勝”的戰(zhàn)略思想及其實現(xiàn)的條件與方法。
B.孫子認為高明的指導者應該做到“百戰(zhàn)百勝”,這是孫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
境界,這也是《孫子兵法》立足戰(zhàn)爭,又超越戰(zhàn)爭的魅力所在。
C.孫子的“全勝”戰(zhàn)略思想不僅包括政治上的“伐謀”“伐交”,還包括軍事上采
取靈活正確的戰(zhàn)術方針,迫使敵軍屈服。
D.為了實現(xiàn)“全勝”的目的,孫子主張?zhí)幚砗脤浐蛧年P系,兩者之間要做
到緊密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今天依然有著借鑒意義。
12.翻譯文中加下劃線的句子。(10分)
(1)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分)
(2)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3分)
(3)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3分)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5題。
良嘗閑從容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坦下,顧謂良曰:“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
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
父已先在,怒日:“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
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蔽迦眨家?/p>
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固異之,常習誦讀之?!妒酚?留侯世
家》
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顧謂良日:“孺子,下取履!”顧:探望、拜訪B.父以足受,笑而
去去:離開
C.與老人期期:約會
D.良業(yè)為取履業(yè):已經(jīng)
3.下列加點的字與“因長跪履之”中“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頃之未發(fā),太子
遲之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越國以鄙遠
4.下列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黃石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時,鞋子掉到了橋下。老人是故意這樣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橋去,又要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認為這是在戲弄他,很生氣,幾
乎要動手打老人。
C.張良因為看到老人年紀大,只好強忍著走下橋去取鞋。
D.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張良按照老人的話,一連三天早早地來見老人,而且
一天比一天來得早,以此來表示白己的誠心。
5.翻譯(9分)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5分)
第5題:
第6題:本大題共7題,共3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口”是為考查而設),完成8?12題。
劉觀傳
劉觀,雄縣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授太谷縣丞,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三十年遷署左僉都
御史。坐事下獄,尋釋。出為嘉興知府,丁父憂去。
永樂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戶部右侍郎。二年調左副都御史。時左都御史陳
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為容悅。四年,北京營造宮室,觀奉
命采木浙江,未幾還。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觀馳傳往,散遣采木軍民。六年,鄭
賜卒,擢禮部尚書。十二月與刑部尚書呂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譴責。帝在北京聞之
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八年,都督僉事費琳討涼州叛羌,命觀贊軍
事。還,坐事,謫本部吏。十三年還職,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
撫陜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賓客,旋加太子少保,給二俸。時大理少卿弋謙數(shù)言事,帝厭口繁
瑣。尚書呂震、大理卿虞謙希旨劾奏,觀復令十四道御史論其誣妄,以是為輿論所
鄙。
時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觀私納賄賂,而諸御史
亦貪縱無忌。三年六月朝罷,帝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諭曰:“祖宗時,
朝臣謹飭。年來貪濁成風,何也?”士奇對曰:“永樂末已有口,今為甚耳?!睒s
曰:“永樂時,無逾方賓。”帝問:“今日誰最甚者?”榮對曰:“劉觀?!庇謫枺?/p>
“誰可代者?”士奇、榮薦通政使顧佐。帝乃出觀視河道,以佐為右都御史。于是御
史張循理等交章劾觀,并其子輻諸贓污不法事。帝怒,逮觀父子,以彈章示之。觀疏
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贖至千金者。觀引伏,遂下錦衣衛(wèi)獄。明
年將置重典。士奇、榮乞貸其死。乃謫輻戍遼東,而命觀隨往,觀竟客死。七年,士
奇請命風憲官考察奏罷有司之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罷劉觀,風憲安得
肅。”(選自《明史》)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還,坐事,謫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錦衣衛(wèi)獄獄:監(jiān)獄
D.以是為輿論所鄙鄙:鄙視
9.下列詞語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1)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2)坐事口皇太子譴責
(3)帝厭□繁瑣(4)永樂末已有口
A.為、而、之、矣B.以、為、其、之
C.以、為、而、其D.以、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B.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C.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D.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觀出任嘉興知府,因父母去世,守喪去職。
B.明仁宗繼位后,劉觀兼任太子賓客,隨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給兩份俸祿。
C.御史張循理等人上奏章彈劾劉觀,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劉觀父子,拿出彈劾的奏章
給他看,他立即認罪了。
D.劉觀父子入獄后,本來要處以極刑,楊士奇、楊榮請求免其一死,于是將劉輻謫戍
遼東,劉輻獨自客死遼東。
12.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時左都御史陳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為容悅。(4分)
譯文:
②觀奉命采木浙江,未幾還。(3分)
譯文:
(2)楊士奇和楊榮等所說的“年來貪濁成風”,其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3分)
答:
第7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張杖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蔭補官,辟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除直秘閣。杖
時以少年,內(nèi)贊密謀,外參庶務,其所綜畫,幕府諸人皆自以為不及也。間以軍事入
奏,因進言日:“陛下上念宗社之仇恥,下閔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
之。臣謂此心之發(fā),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親賢以自輔,無使其或少
息,則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毙⒆诋惼溲?,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會史正志為發(fā)運使,名為均輸,實盡奪州縣財賦,遠近騷然,士大夫爭言其
害,杖亦以為言。上曰:“正志謂但取之諸郡,非取之于民也。”杖曰:“今日州郡
財賦大抵無余,若取之不已,而經(jīng)用有闕,不過巧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鄙羡侨?/p>
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發(fā)運使以病吾民也?!毙喥鋵崳绾搜?,即詔罷
之。
知閣門事張說除簽書樞密院事,械夜草疏極諫其不可,旦詣朝堂,質責宰相虞
允文曰:“宦官執(zhí)政,自(蔡)京、(王)輔始;近習執(zhí)政,自相公始?!痹饰膽M憤不
堪。杖復奏:“文武誠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
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寢。然宰相實陰附說,明
年出秋知袁州,申說前命,中外喧嘩,說竟以謫死。
械為人表里洞然,勇于從義,無毫發(fā)滯吝。每進對,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
意悅輒有所隨順。病且死,猶手疏勸上親君子遠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惡公天下
之理。天下傳誦之。杖有公輔之望,卒時年四十有八。孝宗聞之,深為嗟悼,四方賢
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靜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間,賜謚曰宣。
械之言曰:“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
欲非天理?!贝撕酥v學之要
也。
——選自《宋史》(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內(nèi)贊密謀贊:幫助
B.間以軍事入奏間:偶爾
C.上矍然曰矍:精神抖擻
D.孝宗感悟,命得中寢寢:停止
5.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短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
理
B.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
理
C.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
天理
D.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
天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虞允文任命張說擔任簽書樞密院事的職務,張根堅決諫阻,并責備虞允
文,終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終止。
B.張械擔任公輔時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嘆息。他去世時,
賢士大夫和江陵、靜江的百姓都很傷心。
C.發(fā)運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輸”方案,張械和士大夫們都極力反對,
且言辭異常激烈。
D.張楨以蔭補入官列,擔任直秘閣;同時又少年老成,才能卓異,應對得體,
使幕府的人都自嘆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上念宗社之仇恥,下閔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5分)
(2)病且死,猶手疏勸上親君子遠小人。(5分)
第8題: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5分)
吳子曰:"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①而親萬民②。有四不和:不和于國,不可以
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③;不和于陳,不可以進戰(zhàn);不和于戰(zhàn),不可以決勝。
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必先和而造大事④。不敢信其私謀,必告于祖廟,啟于元
龜⑤,參之天時,吉乃后舉。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與之臨難,則
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矣?!?/p>
【注釋】①百姓:本意為百官族姓,先秦時百姓是貴族的通稱。②萬民:亦稱黎民、
庶民。從春秋后期起,百姓與萬民為通用詞。③陳:同陣。④大事:指戰(zhàn)爭。⑤龜:
大龜,古人認為龜有神靈,可用來占卜吉兇。
15.根據(jù)上下文分析,“不敢信其私謀”中“私”的意思是
()(1分)
16.從上文看,戰(zhàn)爭之前應有哪些準備?(2分)
17.作者認為,“有道之主”怎樣做到讓“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2分)
第9題:文言文閱讀,完成4?7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
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
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淇身
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
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
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
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鄭子、黃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p>
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
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
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4.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沒有B.其聞道也固先乎
吾固:本來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贊許D.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益:更加
5.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B.大王來何操?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不拘于時,學于余
6.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虛詞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而恥學于師/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作《《師說》以貽之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遠矣
D.小學而大遺/人非生而知之者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5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5分)
第10題:
第H題:課外文言文閱讀(8分)
10.翻譯下面的句子。(5分)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zhí)巾櫛。既奉承君子,唯命是從。
11.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
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
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
之。(選自《后漢書?馮異傳》)
A.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
中號曰大樹將軍。
B.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
號曰/大樹將軍。
C.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
號曰/大樹將軍。
D.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
號曰大樹將軍。
第1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杰之
表。性又好書,經(jīng)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見而異之,令與諸子游集。后以軍功,
稍遷儀同三司,襲爵新義郡公。
武帝伐齊,齊將獨孤永業(yè)守金墉城,擒說下之。進平范陽,拜永州刺史。陳人逼光
州,擒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高祖作相,遷和州刺史。陳將頻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屢
挫其鋒,陳人奪氣。開皇初,高祖潛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
于是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及大舉伐陳,以擒為先鋒。擒率五百人宵濟,襲
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進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
信,來謁軍門,晝夜不絕。陳人大駭,其將相繼降之。晉王廣上狀,高祖聞而大悅,
宴賜群臣。陳叔寶遣領軍蔡征守朱雀航,聞擒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
敗,棄軍降于擒。擒以精騎五百,直入朱雀門。陳人欲戰(zhàn),蠻奴據(jù)之曰:“老夫尚
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陵,執(zhí)陳主叔寶。時賀若弼亦有功。乃下詔于晉
王曰:“此二公者,深謀大略,東南逋寇,朕本委之,靜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
一,已數(shù)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yè),天下盛事,何用過此!聞以欣然,實深慶
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辟n物萬段。先是,江東有歌謠曰:“黃斑青驍馬,發(fā)
自壽陽唉,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苯圆恢^。擒本名虎,平陳之際,又乘青
驍馬,往反時節(jié)與歌相應,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來朝,上謂之曰:“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對曰:“聞之。”上
命左右引突厥詣擒前,曰:”此是執(zhí)得陳國天子者?!鼻軈柸活欀?,突厥惶恐,不敢
仰視,其有威容如此。俄征還京上宴之內(nèi)殿恩禮殊厚。無何,因寢疾,數(shù)日竟卒,時
年五十五。
(節(jié)選自《隋書?韓擒虎傳》)
【注】g(hui):揮手呵斥。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以軍功,稍遷儀同三司稍:稍稍
B.獨孤永業(yè)守金墉城,擒說下之說:勸服
C.高祖潛有吞并江南之
志潛: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駐扎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韓擒戰(zhàn)功顯赫的一組是()(3分)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②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③襲采石,守者皆醉,
擒遂取之④來謁軍門,晝夜不絕⑤聞擒將至,眾懼而潰⑥遂平金陵,執(zhí)陳主叔寶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擒自小以有膽略知名,容貌魁偉,有豪杰的儀表。周太祖很賞識他,讓兒子與他
交往。在任職刺史后,屢次擊敗陳軍的侵擾,使陳人喪失了銳氣。
B.韓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陳時擔任先鋒。他率領五百人,半日攻下姑
熟,陳人大驚,其將領相繼投降。高祖聞訊十分喜悅,大宴群臣。
C.韓擒聲名令陳軍感到恐懼,陳叔寶遣部下鎮(zhèn)守朱雀航,但軍士逃散。其時賀若弼打
敗陳將任蠻奴也有軍功,高祖在表彰韓擒的同時也表彰了賀若弼。
D.韓擒平陳的經(jīng)歷與此前江東的歌謠相應,當時人們不知歌謠何意,平陳之后才得以
明白。韓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禮遇,但不久卻因急病而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陳人欲戰(zhàn),蠻奴據(jù)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5分)
⑵擒厲然顧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視,其有威容如此。(5分)
第13題:文言文閱讀(19分)
徐堅,西臺舍人齊聃子也。少好學,遍覽經(jīng)史,性寬厚長者。圣歷中,車駕在三陽
宮,御史大夫楊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為東都留守,引堅為判官,表奏專以委之。
方慶善《三禮》之學,每有疑滯,常就堅質問,堅必能征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
之。又賞其文章典實,常稱日:“掌綸誥之選也?!痹偎家嗳眨骸按锁P閣舍人樣,如
此才識,走避不得?!眻杂峙c給事中徐彥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諸人依堅等規(guī)制,俄
而書成,遷司封員外郎。
神龍初,再遷給事中。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三思所陷,中宗
即令殺之。時方盛夏,堅上表曰:“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命,準其情狀,誠合嚴
誅。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長,即從明戮,有乖時令。謹按《月令》:'夏行秋令,則
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
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guī),冠于千
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敝凶诩{堅所奏,遂令決杖,配流嶺表。
時監(jiān)察御史李知古請兵以擊姚州西貳河蠻,既降附,又請筑城,重征稅之。堅以蠻夷
生梗,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獨建議以為不便。睿宗不從,令
知古發(fā)劍南兵往筑城,將以列置州縣。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
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嵩路由是歷年不通。
堅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堅以與羲近親,固辭機密,乃轉太子詹事,謂人曰:“非敢求
高,蓋避難也?!奔棒苏D,堅競免坐累。堅多識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國史
等,凡七入書府,時論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贈太子少保,謚曰文。
(節(jié)選自《舊唐書?徐堅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此才識,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憐憫慎重。
C.遂令決杖,配流嶺表決杖:處以杖刑。
D.堅多識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
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
B.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
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
C.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
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
D.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
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徐堅博識多聞,富有才華。他年少時博覽經(jīng)史,擔任判官時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
任;他參與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國史等,七次進入書府,受到時論贊美。
B.徐堅為人正直,敢于進諫。當時韋月將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誣陷而被皇上下令處死,
徐堅上表進諫,認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時令,皇上最終采納了他的表奏。
C.徐堅思慮周全,很有遠見。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貳河蠻,等到他們歸降以后,又
修筑城池,征收重稅。徐堅認為不妥,后來果然李知古被殺,蠻眾反叛。
D.徐堅潔身自好,主動避嫌。他的妻子是當時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沒有因此而求取
高位,而是堅決辭去機要職務;后來岑羲被殺,他沒有受到牽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每有疑滯,常就堅質問,堅必能征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之。
(2)堅以蠻夷生梗,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
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
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
旦。”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媵履
蹣,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焦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紅,嫂不為炊,父
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
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
印,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
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任而
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
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
趙大重。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
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
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
哉?”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黑貂之裘敝敝:破舊B.乃夜發(fā)書,陳
篋數(shù)十陳:擺開
C.簡練以為揣摩簡:選擇D.當秦之
隆?。郝≈?/p>
5.下面各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
以說當世之君矣
B.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C.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
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D.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
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6.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蘇秦只身赴秦,企圖說服秦惠王采用連橫策略并吞諸侯,但秦惠王認為諸侯很強
大,時機不成熟,拒絕了蘇秦的建議。
B.游說秦王落空,蘇秦落魄回家發(fā)憤苦讀,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說服趙王采用“合
縱”之術,然后奔波各國,建立軍事聯(lián)盟,最終名利雙收。
C.蘇秦的合縱政策沒有花費一斗糧食,沒有煩勞一名兵士,沒有派遣一員大將,沒有
用掉一根箭矢,就使天下諸侯友好相處,比親兄弟還要親近。
D.蘇秦看到嫂子前倨后恭的表現(xiàn)后,不由得感慨權勢富貴的重要性。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3分)
②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4分)
第15題:閱讀《燭之武退秦師》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韁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
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
戍之,乃還。
6.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朝濟而夕設版焉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
封
C、越國以鄙遠D、與鄭人盟
7.下列關于“之”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②鄰之厚,君之薄也
③子犯請擊之④吾欲之南海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
不同
8.下列各項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B、佚之
狐言于鄭伯
C、夫晉,何厭之有?D、若亡鄭而
有益于君
9.下列關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鄭伯請燭之武出面說退秦師,燭之武一開始推辭,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謙虛的品
質。
B、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說話,讓秦王產(chǎn)生好感,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
性。
C、燭之武借用歷史事件是為了加深秦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
D、燭之武進一步從現(xiàn)實的角度分析了晉貪欲的特點,預示了晉滅鄭后必犯秦,使
秦意識到
滅鄭于己不利。
第16題:古文閱讀(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太祖,諱元璋,字國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
也。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
之地,乃克葬。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而
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日:“得毋當
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朔入濠見子興。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
戰(zhàn)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秋九月,元兵復徐州,彭大、趙均用奔
濠,德崖等納之。子興禮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與謀,伺子興出,執(zhí)而械諸
孫氏,將殺之。太祖方在淮北,聞難馳至,訴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
擁盾,發(fā)屋出子興,破械,使人負以歸,遂免。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大敗士誠于高郵,分兵圍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
不免。”與耿再成軍瓦梁壘,救之。力戰(zhàn),衛(wèi)老弱還滁。元兵尋大至,攻滁,太祖設
伏誘敗之。然度元兵勢盛且再至,乃還所獲馬,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守城備他
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賴以完。脫脫既破士誠,軍聲大振,會中
讒,遽解兵柄,江淮亂益熾。
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zhí)斓v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太祖慮諸將不相
下,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
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fā)一語,始稍稍屈。議分工舞城,期三日。太祖工竣,
諸將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鬟城皆后期,如軍法何?”
諸將皆惶恐謝。元兵十萬攻和,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其季也季:弟兄間排行最小的。
B.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克:能夠。
C.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憚:害怕
D.子興奇其狀貌,奇:奇怪的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太祖亦甲而擁盾夜繾而出
B.焉用亡鄭以陪鄰箕踞以罵
C.夫晉,何厭之有?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D.漢軍至,無以渡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能審時度勢的一組是()
①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②得毋當舉大事乎?
③日俘良民以邀賞。
④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
⑤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A.①⑤B②④.C.②③D.②⑤
7.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戰(zhàn)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5分)
(2)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守城備他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5分)
第17題:閱讀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題。(6分)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p>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
之'。赤也惑,敢問?!?/p>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論語?先進》/1L22)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施教,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這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對癥
下藥。
B.子路聞義勇為,急躁冒進,孔子便要壓壓他,教育他在行動之前,必須征求父兄的
意見。
C.冉有天生怯懦,聞義逡巡,孔子便要激激他,鼓勵他果斷前行,不要畏首畏尾不敢
行動。
D.孔子教育學生要學以致用,知行統(tǒng)一,既要有子路一般的勇敢,也要有冉有一般的
深思。
(2)這段話反映孔子怎樣的教學方法?表現(xiàn)孔子什么樣的思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16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
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
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熰嵶?、黃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p>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
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師說》以貽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從師的道理。
B.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句讀:句子的朗讀。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百工:各種工匠。
D.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經(jīng)傳:經(jīng)書和傳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鄭子之匡其賢不及孔子
A、I'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郊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B、I-
'不拘于時
‘學于泉
C、I?
'古之學者必有師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p>
D、I?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闡述了
教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標準。
B.第二段慨嘆師道不傳已久,運用對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從師與“今之眾人”
恥學于師,“其子”習句讀從師與“其身”惑而不從師,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
師”與士大夫之族譏笑相師分別對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C.第三段以孔子從師的范例,進一步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4.3.2《 角的比較與運算》聽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8.1《自然特征與農(nóng)業(yè)》聽課評課記錄
- 小學二年級上冊乘法口算題
- 蘇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練習試題全套
- 集團公司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書范本
- 藥店營業(yè)員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虛擬現(xiàn)實游戲配音音效音樂委托協(xié)議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健身工作室門面店轉讓合同
- 大連市物業(yè)管理委托合同
- 2025年度咖啡連鎖品牌檔口轉讓及運營管理合同
- 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 PCB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常見隱患及防范措施課件
- 上海音樂學院 樂理試題
- SAP中國客戶名單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guī)程
- 2022年福建泉州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汽車座椅骨架的焊接夾具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共23頁)
- 露天礦山職業(yè)危害預先危險分析表
- 淺談固定資產(chǎn)的審計
- WZCK-20系列微機直流監(jiān)控裝置使用說明書(v1.02)
- 模糊推理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