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上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年級期中聯(lián)考試卷

語文學科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A

解析:“中華民族共同體在各族相同的思想認知、相通的價值觀念下形成"錯誤。由材料一第一段“基于相同的思想認知……意識”可知,“相同的思想認知、相通的價值觀念"是“大力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

2.【參考答案】B

解析:A.由材料一第三段中“‘大一統(tǒng)’不是強調所統(tǒng)轄疆域的遼闊,而是指國家政治、經濟制度與思想文化上的集中"可知,“大一統(tǒng)”內涵理解錯誤。C.“沒有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錯誤,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晚清民國以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因各方面原因“不能完成”,而非“沒有進行"。D.由材料二第三段“馬克思主義能實現……文化通路”可知,因果關系不成立。

3.【參考答案】D

解析:該項表達的是曹操對人才的渴望,沒有涉及民族共同體意識。

4.【參考答案】①首先從總體上提出在時序向度中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②接著論述了近代革命沒有完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的原因,③然后進一步指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④最后論述怎么在時序向度下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5.【參考答案】①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協(xié)同意識、協(xié)作觀念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各民族必須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才能勠力前行。②中華民族緊密團結,是因為有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崇尚一統(tǒng);石榴千籽環(huán)抱,形同如一,形象地喻示了我國各民族“多元"與中華民族“一體”的關系。③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強大的精神紐帶,構建和諧社會;這就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差異和個性,在相互包容和欣賞中一起走向未來。(每點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6.【參考答案】C

解析:“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農民只是誤以為朱明山是“一個說漂亮話的人”,沒有體現對朱明山治蟲組織工作的不滿。

7.【參考答案】B

解析:合作社里的“煤油"算盤”“柜臺"等物件富有時代特色,具有真實性,無象征義。

8.【參考答案】示例一:第①處寫的是介紹創(chuàng)造“合劑”的殺蟲藥方。文中列出了具體數據,翔實客觀,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作者嚴謹的寫作態(tài)度;同時,也體現勞動對人的智慧的啟發(fā),開展研究工作需要有科學實驗精神。

示例二:第②處是關于農村美景的景物描寫。寫的是渭河平原優(yōu)美寧靜的曠野月夜,與朱明山解決了棉花蟲害問題后的愉快輕松心境相稱;延緩了文章的節(jié)奏,宣告渭河北岸緊張有序的治蟲工作告一段落,有助于激發(fā)讀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內容分析,2分;特色與主題分析,各1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參考答案】①工作特點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敢于創(chuàng)新。②朱明山初來村莊就投入工作,因蟲災情況緊急,不等報告就親自前往農業(yè)工作站查看;③依靠群眾智慧,要求多試驗治蟲的各種新方法,力求實事求是解決問題;④主動跟進工作進展,時常到基層做調查研究。(第①點,2分;第②③④點各2分,答出任意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參考答案】BEH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口頭上和行動上互相違背,卻想要賢能的人前來,不賢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難的嗎?

11.【參考答案】B

A.正確。點亮;彰明。句意:他的工作在于點亮燈火。/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B.錯誤。連詞,表轉折;連詞表假設。/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損于霸業(yè)。/人如果沒有仁德。C.正確。住所;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寄宿。/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擾其家。D.正確。通“悅”,高興;通“悅”,使……高興,取悅。句意:皇帝很高興。/客人得到藥方,拿來取悅吳王。故選B。

12.【參考答案】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假如范中行氏沒有看輕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會產生仇恨,它就不會滅亡了"錯誤。由原文“范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仇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可知,范中行氏滅亡的原因是范中行氏沒有尊賢而賤不肖。故選C。

13.【參考答案】(1)賢能的人知道他不能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己用"句式1分;“不肖”品行不好,1分;“賤"輕視,1分;句意1分)

(2)至于評論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論量”,評論,1分;“比”,近來,1分;“稱”,符合,1分;句意1分)

14.【參考答案】①太宗知道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等官職,這體現了“知而用之"。②對馬周推薦的人才,太宗都很滿意,這體現出“任而信之”。(一點1分,兩點3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談論任用賢人,而在于不能確實堅決地去任用賢人。談論任用賢人,是口頭上的;屏退賢人,是行動上的。口頭上和行動上互相違背,卻想要賢能的人前來,不賢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難的嗎?那照蟬的人,他的工作在于點亮燈火,搖動樹身而已;如果燈火不亮,那么即使搖動樹身,也毫無好處?,F在君主中如果有人能使自己的德行賢明,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會像蟬撲向明亮的火光一樣了。

材料二:齊桓公對管仲說:“我想使酒在酒器中變壞,肉在鍋中腐爛,這樣做對治國無害吧?"管仲說:“這樣做不好,但對治國也無害?!饼R桓公問:“那么什么會危害國家呢?"管仲說:“不能識別人才有損于霸業(yè);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當地任用有損于霸業(yè);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損于霸業(yè);信任而又讓小人從中摻和有損于霸業(yè)?!饼R桓公說:“好的。"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賢能的人,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它的滅亡是什么緣故?”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能但是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能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起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受滅亡,能辦得到嗎?"

材料三:

馬周是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時,到了京師長安,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寄宿。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讓文武百官上書說他的得失,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讓他上奏,結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對此事感到很奇怪,就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屬下的食客馬周所提出的?!碧铺诩纯陶僖婑R周,沒到達的期間,曾四次派遣屬下去催促。等到馬周前來拜見,與他談話,太宗非常高興,下詔讓他入值門下省。第二年,又拜馬周為監(jiān)察御史,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勝任這一職務,后來升遷到中書舍人。馬周機敏善辯,擅長于陳奏,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所以講的話都符合實際。太宗曾說:“我對馬周只要一刻不見面,就很想念他。"貞觀十八年,馬周一直升遷到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東宮的官職,他處理事情公平允當,很受當時人贊譽。后來又兼代吏部尚書職務。太宗曾對侍從的大臣說:“馬周看問題敏捷,辦事慎重周到。至于評論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盡忠誠,親近依附于我,我定要依靠他來共同地把政事辦好?!?/p>

15.【參考答案】A

“劃斷白天人行的道路"錯,應該是劃斷太陽運行的軌道

16.【參考答案】相同點:①兩人都懷才不遇而借酒消愁,也同樣胸懷博大,性情豪放。不同點:①李白的形象以達觀自信、灑脫不羈為主。②陸游的形象以感嘆人生易老、無可奈何為主。(6分。相同點2分,不同點4分。意思答對即可)

【詩歌大意】我想拉住北斗星的斗柄,讓它一直一動不動地指向蒼龍星宿。這樣的話,春風就會日日夜夜吹拂著芳草綠樹,芳草綠樹也會四季常青而沒有凋零的時候。我想鏟斷太陽行進的路線,讓太陽和月亮都高掛中天光芒萬丈。不僅僅天下可以一直都沒有黑夜,也讓人生不會衰老。堆積的酒曲高高的像山一樣,把滾滾大江釀造成葡萄美酒。這樣的美酒就應該一口氣喝上三千杯,請問白發(fā)從哪里來呢?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4)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5)不見復關,泣涕漣漣\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18.【參考答案】C

文中加點的“跟”,作連詞,和;A.作動詞,跟隨;B.作介詞,向、對;C.作連詞,和;D.作介詞,從。

故選C。

19.【參考答案】①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人聲鼎沸

②美不勝收/應接不暇/目不暇接/精彩紛呈/變幻莫測/賞心悅目

③無與倫比/無可匹敵/清新脫俗(每空1分)

解析:第①空,語境用來修飾“街頭”,含有“熱鬧”“人多"等意思的詞語均可,可選“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人聲鼎沸”?!叭祟^攢動”,指人很多,且在頻繁地移動?!败囁R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隊;繁華熱鬧的場面。“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人來人往”,人來來往往連續(xù)不斷?!叭寺暥Ψ小?,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fā)出響聲;現指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炸開了鍋。

第②空,語境用來修飾“山水的巨帙”,含有“美好"或表達人欣賞美景產生的情緒等意思的詞語均可,可選“美不勝收/應接不暇/目不暇接/精彩紛呈/變幻莫測/賞心悅目”?!懊啦粍偈铡保稳菝篮玫氖挛锓浅6?,無法一一收納?!皯硬幌尽保稳菥拔锓倍?,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澳坎幌窘印?,眼睛已經沒有空閑時間看別的了。形容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多指美景節(jié)目)。“精彩紛呈”,意思是美好的場面和事物紛紛在眼前呈現出來?!白兓媚獪y”,指事物變化很多不能預料,變化多端,難以揣測?!百p心悅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歡暢。第③空,語境修飾“美好產業(yè)”,突出其美好的詞語均可,可選“無與倫比/無可匹敵/清新脫俗”?!盁o與倫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同類的東西?!盁o可匹敵”,有能夠與他相提并論的對手,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特別厲害?!扒逍旅撍住?,一般形容女性身上的氣質讓人舒暢,新穎不落俗套。

20.【參考答案】典雅:“夕暉”“卻顧"殉”等文言詞的運用,文白相間,使得行文高雅簡凈、細致優(yōu)美。

生動:①擬人手法的運用,“抬起頭來"矜持”賦予野花山色以人的情態(tài),美景如在眼前,形象可感。

②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兜兩袖素馨”,把無形的花香具象化,讀來讓人具體可感。典雅而生動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山間美景的喜愛,眷戀。(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原文中“一身寬袍”“兩袖素馨"夕暉”“卻顧"殉”等文言詞的運用,文白相間,使得行文高雅簡凈、細致優(yōu)美。“也都曬干了一身的露水而抬起頭來了"山色越來越矜持”,“抬起頭來"矜持”賦予野花山色以人的情態(tài),擬人手法的運用使語言生動可感。“兜兩袖素馨”,“素馨”為香氣,屬無形之物,“兜"把無形的花香具象化,讀來讓人具體可感。典雅而生動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山間美景的喜愛,眷戀。()

21.【參考答案】三個重疊詞語“滔滔”“惻惻"怦怦”與“滔"惻”“怦"相比,語意得到了強化:“滔滔”形容“水大"的樣子,比“滔”更顯猛烈,能突出“我"和友人交談之多;“惻惻”是“懇切"的意思,比“惻”程度更深,更能表現出“我"和友人推心置腹的情景;“怦怦”形容心跳的聲音,比“怦"更能表現出作者心動的樣子。(就三組詞語進行對比,每點1分)

22.【參考答案】示例1:①處,兩個逗號將“擠著”“挨著"抹著”三個動作分隔開來,敘述完每個動作后進行停頓,(1分)突出了河上船兒之多,情景之熱鬧。(2分,意思對即可)

示例2:②處,兩個逗號將主語“心旌"和定語“我的”以及謂語“飄蕩"分隔開來,(1分)突出強調了作者此時心底的溫柔和沉醉。(2分,意思對即可)

23.【寫作指導】

孔子說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表明他確實“知其不可”,但他依然“為之”,這體現的是孔子為實現仁政思想而不知疲倦、終生奮斗的精神。如果把這個作為寫作的出發(fā)點,就應該對孔子進行贊美,以弘揚其奮斗精神為主旨。不過,“知其不可"就是明明知道這樣做沒有什么結果,那么,為了不浪費時間和精力,明智一些,停下無用的腳步,確實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如果把這個作為寫作的出發(fā)點,就應該對“知其不可而為之”進行批評,指出其不良后果。當然,如果對“知其不可"的“其”進行分類,指出有些事知其不可也要做,有些事知其不可則不做,同樣也是可以的。注意題干中的“當今"我們”,寫作時需結合實際來談。

【參考立意】

①只要所做正確,即使明知不可,也當努力為之;

②既然不能實現,就不必浪費時間,而要及時止損;

③現在“知其不可而為之”,將來其卻未必不可;

④有些事應“知其不可而為之”,有些事則應“知其不可而不為"。

【評分標準】參考高考評分標準2024-2025學年上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年級期中聯(lián)考試卷

語文學科

命題順德一中西南學校桂城中學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歷史底蘊,體現了中華民族理想的價值訴求,回應了中華民族“如何能在一起”的時代追問?;谙嗤乃枷胝J知、相通的價值觀念,在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尤其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族共同體意識。

協(xié)同協(xié)作、協(xié)和萬邦,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堅實基礎。中國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的存在,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就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積淀、逐漸生成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協(xié)同意識、協(xié)作觀念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在遙遠的五帝時代,中國人就已經提出了明確的“協(xié)和萬邦"觀念?!渡袝虻洹氛f:“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協(xié)和,意味著協(xié)同與公平公正,意味著人民和睦相處,各邦友好往來。親九族、和萬邦,不僅要把家族、宗族治理好,還要把國家治理好,使各邦團結起來。各民族在長期的交流交往和融合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例如恤孤、濟困、扶危等。

尊王攘夷、崇尚一統(tǒng),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緊密團結,是因為有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向心力來自共同遵循的“道”,“道”就是王道,就是尊王攘夷;凝聚力來自內心的“統(tǒng)”,這個“統(tǒng)”就是正統(tǒng),就是崇尚一統(tǒng)。從孔子作《春秋》開始,“大一統(tǒng)"的觀念就日漸深入人心?!按笠唤y(tǒng)”的表述最早見于《公羊傳·隱公元年》,其中解釋《春秋》所言“王正月"說:“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一統(tǒng)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tǒng)也。"所謂“大一統(tǒng)”就是以一統(tǒng)為大,其中的“大"是重視、尊重?!按笠唤y(tǒng)”就是“尊王”,就是尊王道、抑霸道,就是天下諸侯皆統(tǒng)系于王?!按笠唤y(tǒng)”不是強調所統(tǒng)轄疆域的遼闊,而是指國家政治、經濟制度與思想文化上的集中。尊王攘夷,崇尚一統(tǒng),這是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民族共同體所必需的思想前提。

家國同構、大順大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想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哲學可視為“回家"的哲學。中國有“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之類的觀念,中國文化重視家庭,以家為本位,主張由孝悌出發(fā)培養(yǎng)愛和敬。儒學注重家風建設,把孝悌看成做人的基礎,視之為“為人之本”??鬃訕O重親親之愛、尊長之敬,說“立愛自親始"立敬自長始”。儒學關注天下國家,既把孝與悌看成“人之本”,又把愛與敬看成“政之本”。儒家把家庭倫理與社會政治倫理打通,把父母對于子女的情感社會化,即進行社會化應用與理解,這就產生了家國一體觀念?!洞髮W》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這就是身修、家齊與國治的內在關聯(lián)??梢?,好家風的底色是道德,受社會認可的家風一定基于正確的價值追求和高尚的行為方式,與社會國家的需要相適應、相協(xié)調。家與國的關系,說到底就是小我與大我的關系。一個人心中有愛有敬,懂得愛敬,才能把這種愛敬推而廣之;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強大的精神紐帶,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摘編自楊朝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族共同體意識》)

材料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需要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代的關系問題,需要在繼往開來的時序向度中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生命體系。

在近代抗擊民族侵略和謀求民族獨立解放的過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現出的現代性優(yōu)勢使中國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歸咎于傳統(tǒng)文化的積弊,從而興起了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浪潮,試圖以“傳統(tǒng)”和“現代"的價值決裂來實現民族圖強和價值重構;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中被喚醒的民族主義意識使得中國人對西方文化保持足夠的警惕,中華民族對現代文化的向往和對民族屈辱的憎惡同樣強烈。但山河破碎帶來的文化自卑令中國人難以正確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傳統(tǒng)和現代之間的文化關聯(lián),因而不能完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覺醒。毛澤東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并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瘪R克思主義能實現中國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文化精神契合了中國人集體本位的價值取向,促使中華民族找到了連接中華民族傳統(tǒng)到現代的文化通路。

在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的時序向度中,我們要把握好三點:首先,建立科學的“傳統(tǒng)—現代"思維方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面向現在和未來的文化基因,要克服“傳統(tǒng)一現代”文化理解的兩極對立思維,切不可把傳統(tǒng)和現代在文化上割裂開來。其次,建立“傳統(tǒng)—現代"價值評判標準。改變過去“傳統(tǒng)等同于落后”“現代等同于先進"的評價方式,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性構建,清醒認識西方現代性日益暴露的劣勢并加以規(guī)避,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現代文明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量。最后,建立“傳統(tǒng)—現代”的文化話語體系。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我們需要自覺建立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匹配的話語體系。兼收并蓄,利用人類現代文明成果,把中華民族共同體“傳統(tǒng)—現代"的歷時性文化構建和與世界各民族共識性的文化互鑒有機結合起來。

(摘編自張九童、鄒廣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向度》)

1.下列有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華民族共同體在各族相同的思想認知、相通的價值觀念下形成,體現中華民族理想的價值訴求。

B.中華民族共同體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尚書》《春秋》等著作中已經有了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和觀念。

C.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是不斷積淀并逐漸生成的,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生命體系應關注時序向度。

D.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需要打通傳統(tǒng)與現代,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多方融合人類文明成果。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提出的“大一統(tǒng)"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它類似于今天的“大統(tǒng)一”,就是要實現疆域的完整。

B.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宣揚了一種家國一體的觀念,以家為本位,推家及國,從而實現家國同構。

C.晚清民國以來國人面對列強的入侵,向往現代,否定傳統(tǒng),沒有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構建。

D.由于中華民族找到了連接傳統(tǒng)到現代的文化通路和價值取向,因而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沒有蘊含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是()(3分)

A.夫和戎狄,國之福也。

B.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C.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D.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4分)

5.習近平總書記說:“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边\用材料一中的觀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在曠野里

柳青

人們自豪地叫作“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搖籃,但是在整個悠久的歷史上,這里是不光有過升平盛世和文物創(chuàng)造,而且到兩年以前的解放為止,簡直是充滿了征戰(zhàn)、掠奪、壓迫、剝削、痛苦和饑餓……各種矛盾的現象好像是跟隨著空氣普遍到每一個村莊,以至于在老革命根據地生活過十幾年的干部初來的時候,不禁為這個全國著名的小麥和棉花的出產地那么富足又那么貧困、那么兇狠又那么可憐而大吃一驚。

新上任的縣委書記朱明山在他房里磚鋪的潮濕的腳地上踱來踱去,考慮著吃飯時大家談論的一個嚴重問題——渭河兩岸的產棉區(qū)普遍發(fā)現了棉蚜蟲。對于農業(yè)科學還遠沒有摸到邊的朱明山,光光聽說在棉花生長的一個季節(jié)里,單性生殖的棉蚜蟲每一個就可以繁殖到六萬萬億,他就敏感地意識到這種害蟲向剛剛翻身的棉農生活和新生國家的工業(yè)生產侵犯的危險性,好像他過去在營里聽到敵人運動的偵察報告一樣。一清早,縣委秘書就跑來向他報告,深夜有兩個區(qū)打電話來要求暫停征糧工作,集中力量治蟲。早飯時,青年團縣工委副書記李瑛又說,昨天晚上從渭北回來的農業(yè)工作站的一個人正在連夜給縣政府趕寫報告,說那里的四個區(qū)情況已經嚴重到不是少數噴霧器可以解決問題的了。當地干部反饋:“連個群眾會都召集不起來,群眾都說:‘咳!人還能把那蟲給治了’”

“昨天又有兩個村抬萬人傘祭蟲王爺……"

“翻了棉花地種晚包谷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

“群眾老遠看到工作隊的同志,就把香紙往袖筒或襟子底下藏著,像小偷兒一樣鬼鬼溜溜地躲走了。"

“群眾對干部們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灰心喪氣地應付一兩句‘日頭爺高了,盯一盯回去吧。你們能有啥辦法哩嘛’……”

“寫什么報告"朱明山不滿地想著,“要是在軍隊里發(fā)生了緊急情況就這么搞,報告轉來轉去轉到指揮員手里,也許早給包圍了。我自己到農業(yè)工作站去。”

吃過早飯,朱明山就和區(qū)委書記騎車子到渭陽區(qū)三鄉(xiāng)蔡家莊去了,那里是區(qū)的重點,有一個植棉能手蔡治良。蔡治良發(fā)現肥皂和蒸饃用的石堿可以殺蟲。①人的智慧的確是經過勞動逐漸提高的:他們居然根據工業(yè)產品“硫磺石灰合劑"這個概念,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合劑”——煙葉半斤、辣子半斤,加水四十斤熬好濾過;煤油六兩、肥皂六兩,加水八十斤溶化調勻;煤油四兩、石堿四兩,加水八十斤溶化調勻……這些“合劑"比單獨一樣東西殺蟲的威力大得多。大家商討后得出的結論是:科學最有力量的宣傳是實驗。

“所有這些新辦法,都要在這幾天里試驗?!敝烀魃较蚱渌刹糠愿溃耙院笤偬岢鰜淼姆?,也要試驗。試驗成功就請大家參觀。"

“藥械已經準備好了?!崩铉鴪蟾?。

“準備好了就出動。"

經過兩三天在烈日底下的鏖戰(zhàn),渭北四個區(qū)的治蟲工作就出現了新氣象。

在大批干部下鄉(xiāng)的第四天,從渭河北岸來到渭陽鎮(zhèn)街上的人就帶來了鄉(xiāng)村里彌漫起來的新氣象,好像土地改革的浪潮一樣,變成人們談論的話題。人們說有許多村子白天已經看不見幾個人了,很多大門鎖了,大門外面擺著盛藥劑的水缸,有的甚至把水缸搬到棉花地邊上。遍地都是男人、女人、老漢和小孩,端著盆子、瓢、大碗,用掃帚蘸著各種土制藥劑刷著被棉蚜蟲爬滿的棉苗。人在隨便哪條路上走,都看見路兩旁一排一排戴草帽和籠頭巾的人,青壯年二壟,老年人兩壟,娃們一壟,互相幫助著往前刷……

朱明山在街上遛了個彎,帶著滿意的笑容這里聽聽,那里聽聽。回想起頭一天到這街上人們一見他就躲避的情景,一種成功的喜悅使他渾身都感到輕快。

他到合作社去。買煤油、石堿和肥皂的人很多,他擠到臺階上去,見柜臺上擺了許多竹籃子和瓶子。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應接不暇,算盤珠子的聲音、錘子敲石堿的聲音和玻璃瓶子磕碰的聲音在柜臺后面混雜成一片。

“你們應該一個鄉(xiāng)或一個村組織起來買,”朱明山望著柜臺外面擠得滿頭大汗的農民們說,“你們那里的工作組沒有幫助你們組織嗎"

“嘿!誰倒給你說沒組織一家一家來買,能把這房子擠塌?!币粋€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農民斜斜他的大眼睛,瞟了瞟看來很清閑的朱明山,把他當作一個說漂亮話的人碰了一句,然后把他的竹籃子又往前邊推一推。

朱明山并不顯得難堪,笑了笑走開了。

②有月亮的夏天晚上,在渭河平原上的曠野里是這樣令人迷戀,以至于可以使你霎時忘記內心的負擔和失掉疲倦的感覺,而像一個嬌兒一樣接受祖國土地上自然母親的愛撫。風把炊煙味和牛糞味帶到路上來。農村氣息時刻跟隨著你,使你感覺到處處是在許多村莊的中間。要不然,路兩旁的樹叢擋住你的視線,筆直的白楊樹頂著布滿繁星的藍天,野兔就在你面前從路這邊的草叢跑到路那邊的草叢里。

朱明山和縣委副書記趙振國騎上自行車,在曠野上月牙照耀下的公路上飛奔,他們又要往渭河南岸去了。(節(jié)選自柳青《在曠野里》,1953年,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所寫的解放前動蕩凋敝的慘象,與“八百里秦川"曾經悠久而豐厚的歷史形成鮮明對比,讓新上任的干部極為震撼。

B.渭河平原產棉區(qū)遭遇了棉蚜蟲災害,一時間從領導到干部都束手無策,鄉(xiāng)村里的群眾也表現出滅蟲無力、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

C.小說通過描寫合作社里“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農民的語言與神態(tài),以點帶面,表現了群眾對朱明山治蟲組織工作依然不滿。

D.小說標題“在曠野里"意蘊豐富,既指渭河平原遼闊富饒的地貌特征,也指建國初期農村百廢待興以及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

7.關于文中治殺棉蚜蟲的場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先用“新氣象”總括治蟲成效,再具體展開描寫村里男女老幼參與治蟲的動作和畫面。

B.合作社里的“煤油"算盤”“柜臺"等物,具象征義,有助于強化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C.全民動員的新氣象與前文當地民眾的慌亂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治蟲工作科學有效。

D.棉花地這一場景里的群像塑造得鮮活生動,表現了大伙兒互幫互助、熱火朝天的干勁。

8.文中劃線的①②處,看似閑筆,其實與文本內容緊密相關,又各有特色。請任選一處,加以賞析。(4分)

9.“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有一句名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這句話體現了什么樣的工作特點文中有多處體現了縣委書記朱明山這樣的工作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夫耀蟬者,務在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無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

(節(jié)選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無害于霸乎?”管仲對曰:“此極非其貴者耳;然亦無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對曰:“不知賢,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復使小人參之,害霸。"桓公:“善?!?/p>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稀咀ⅰ孔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仇之。賢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注】中行氏:春秋時晉國掌權的六大家族之一。

(節(jié)選自《說苑·尊賢》)

材料三: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fā)意,乃臣家客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說,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命稱職,累除中書舍人。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于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笔四?,歷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于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_________(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任賢》)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上依次寫出句讀處的字母。(3分)

口行A相反B而欲賢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難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務在明其火”中的“明"與《大學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第一個“明"含義不同。

B.“任而不信”的“而"與《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義相同。

C.“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家"與《兼愛》中的“雖至大夫之相亂家”的“家"含義不同。

D.“帝大說”的“說"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說吳王”的“說"用法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使用“耀蟬”打比方,形象地闡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的道理。

B.針對桓公的疑問,管仲認為故意讓酒肉腐壞,這樣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業(yè)

C.孔子認為假如中行氏沒有看輕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會產生仇恨,中行氏就不會滅亡。

D.太宗讓百官上書談論得失,常何上奏了馬周給他講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仇之。

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

14.材料二中,管仲對重視賢人有明確的態(tài)度。你認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體現了管仲的哪些態(tài)度?(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將進酒①

陸游

我欲挽住北斗杓②,常指蒼龍③無動搖。春風日夜吹草木,只有榮盛無時凋。

我欲劃斷日行道,陽烏當空月杲杲④。非惟四海常不夜,亦使人生失衰老。

如山積麴⑤高崔嵬,大江釀作蒲萄醅。頹然一醉三千杯,借問白發(fā)何從來。

【注】①此詩寫于南宋慶元三年。時寧宗在位,韓侂胄為相,權傾朝野。作者已75歲,閑居故鄉(xiāng)山陰。

②杓(biāo):北斗星斗柄部分。③蒼龍:星宿四象之一。北斗星柄指向蒼龍時為春季。④杲杲:明亮的樣子。⑤積麴(qū):堆積的酒麴。麴,今作“曲”。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句“我欲”,寫詩人想要拉住北斗星柄,劃斷白天人行的道路,語意十分豪邁狂放。

B.詩人希望萬物繁盛沒有衰敗,天下只有白天沒有黑夜,表達了挽留美好時光的愿望。

C.全詩使用“北斗杓”“蒼龍"日月”“四海"大江”等宏大意象,給人廣闊雄渾之感。

D.詩人借助夸張手法和非同凡俗的想象力來抒情達意,全詩情感自然流露,真切動人。

16.李白和陸游都在飲酒的狀態(tài)中寫下了《將進酒》,請比較詩中兩位詩人形象特點的異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讀書人要立志成為國家和社會的脊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論語·泰伯》中曾子就曾經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在以車子、器皿、屋室等物品為例來闡釋“有”與“無"的關系后,做總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由寫景轉為寫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的詩句是“____,____”。

(4)《紅樓夢》中《秋窗風雨夕》一詩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所借鑒,其中“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的表達與《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