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 變異、育種與進化(原卷版)_第1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 變異、育種與進化(原卷版)_第2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 變異、育種與進化(原卷版)_第3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 變異、育種與進化(原卷版)_第4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專題12 變異、育種與進化(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12變異、育種與進化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生物變異與育種(5年5考)2024·廣東、湖南、貴州、安徽、浙江、北京、甘肅、河北、湖北、吉林、江西2023·浙江、河北、重慶、遼寧、江蘇、海南、天津、山東、湖南、湖北、廣東、北京、全國2022·福建、重慶、遼寧、河北、北京、海南、湖北、山東、湖南、廣東、浙江、江蘇、天津、2021·重慶、海南、福建、湖北、遼寧、天津、北京、浙江、湖南、河北、廣東、湖北2020·海南、北京、江蘇、山東、浙江、全國、天津從近五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試題來看,生物的變異與育種這一考點需要學生對于變異類型、育種方式的基礎知識和核心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再根據(jù)題干所給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識記能力、應用能力。生物的進化考點需要學生結合真實情景進行分析,分析在進化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證據(jù)、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中所發(fā)生的變化,更加考查學生對于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部分內(nèi)容集中在非選擇題部分考察??键c2生物的進化(5年5考)2024·浙江、吉林、湖北、廣東、安徽、甘肅、河北、江西、湖南、山東2023·湖北、浙江、北京、湖南、廣東2022·湖南、浙江2021·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廣東、湖北2020·浙江考點1生物變異與育種〖2024年高考真題〗1.(2024·廣東·高考真題)雄性不育對遺傳育種有重要價值。為獲得以莖的顏色或葉片形狀為標記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為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結果見圖。其中,控制紫莖(A)與綠莖(a)、缺刻葉(C)與馬鈴薯葉(c)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雄性可育(F)與雄性不育(f)為另一對相對性狀,3對性狀均為完全顯隱性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育種實踐中缺刻葉可以作為雄性不育材料篩選的標記B.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葉與馬鈴薯葉的比例約為1:1C.子代中紫莖雄性可育株與綠莖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約為3:1D.出現(xiàn)等量綠莖可育株與紫莖不育株是基因突變的結果2.(2024·廣東·高考真題)研究發(fā)現(xiàn),短暫地抑制果蠅幼蟲中PcG蛋白(具有組蛋白修飾功能)的合成,會啟動原癌基因zfhl的表達,導致腫瘤形成。驅動此腫瘤形成的原因屬于()A.基因突變B.染色體變異C.基因重組D.表觀遺傳3.(2024·湖南·高考真題)脫落酸(ABA)是植物響應逆境脅迫的信號分子,NaCl和PEG6000(PEG6000不能進入細胞)皆可引起滲透脅迫。圖a為某水稻種子在不同處理下基因R的相對表達量變化,圖b為該基因的突變體和野生型種子在不同處理下7天時的萌發(fā)率。研究還發(fā)現(xiàn)無論在正常還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變體種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NaCl、PEC6000和ABA對種子萌發(fā)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相同B.滲透脅迫下種子中內(nèi)源ABA的含量變化先于基因R的表達變化C.基因R突變體種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長種子貯藏壽命D.基因R突變可能解除了其對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4.(2024·廣東·高考真題)EDAR基因的一個堿基替換與東亞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體征有關。用M、m分別表示突變前后的EDAR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m的頻率從末次盛冰期后開始明顯升高。下列推測合理的是()A.m的出現(xiàn)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m不存在于現(xiàn)代非洲和歐洲人群中C.m的頻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環(huán)境選擇的結果D.MM、Mm和mm個體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5.(2024·貴州·高考真題)如圖是某基因編碼區(qū)部分堿基序列,在體內(nèi)其指導合成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為:甲硫氨酸-組氨酸-脯氨酸-賴氨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注:AUG(起始密碼子):甲硫氨酸

CAU、CNC:組氨酸

CCU:脯氨酸

AAG:賴氨酸

UCC:絲氨酸

UAA(終止密碼子)A.①鏈是轉錄的模板鏈,其左側是5'端,右側是3'端B.若在①鏈5~6號堿基間插入一個堿基G,合成的肽鏈變長C.若在①鏈1號堿基前插入一個堿基G,合成的肽鏈不變D.堿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譯得到的肽鏈不可能相同6.(2024·安徽·高考真題)甲是具有許多優(yōu)良性狀的純合品種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種水稻抗稻瘟病(RR)。育種工作者欲將甲培育成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優(yōu)良性狀的純合新品種,設計了下列育種方案,合理的是(

)①將甲與乙雜交,再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②將甲與乙雜交,F(xiàn)1與甲回交,選F2中的抗稻瘟病植株與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復多代;再將選取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③將甲與乙雜交,取F1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再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為二倍體,從中選取抗稻瘟病植株④向甲轉入抗稻瘟病基因,篩選轉入成功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浙江·高考真題)野生型果蠅的復眼為橢圓形,當果蠅X染色體上的16A片段發(fā)生重復時,形成棒狀的復眼(棒眼),如圖所示。

棒眼果蠅X染色體的這種變化屬于(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C.染色體結構變異 D.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8.(2024·北京·高考真題)有性雜交可培育出綜合性狀優(yōu)于雙親的后代,是植物育種的重要手段。六倍體小麥和四倍體小麥有性雜交獲得F1。F1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的顯微照片如圖。

據(jù)圖判斷,錯誤的是(

)A.F1體細胞中有21條染色體B.F1含有不成對的染色體C.F1植株的育性低于親本D.兩個親本有親緣關系9.(2024·甘肅·高考真題)癌癥的發(fā)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遺傳或表觀遺傳的變化,最終導致細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膀胱癌患者中,發(fā)現(xiàn)原癌基因H-ras所編碼蛋白質(zhì)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變?yōu)槔i氨酸,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B.在腎母細胞瘤患者中,發(fā)現(xiàn)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表明表觀遺傳變異可導致癌變C.在神經(jīng)母細胞瘤患者中,發(fā)現(xiàn)原癌基因N-myc發(fā)生異常擴增,基因數(shù)目增加,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D.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發(fā)現(xiàn)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bl過度表達,表明基因重組可導致癌變10.(2024·河北·高考真題)核DNA受到損傷時ATM蛋白與受損部位結合,被激活后參與DNA修復,同時可誘導抗氧化酶基因H的表達。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細胞在修復受損的DNA時,抗氧化能力也會提高B.ATM在細胞質(zhì)合成和加工后,經(jīng)核孔進入細胞核發(fā)揮作用C.H蛋白可減緩氧化產(chǎn)生的自由基導致的細胞衰老D.ATM基因表達增強的個體受輻射后更易患癌11.(2024·湖北·高考真題)不同品種煙草在受到煙草花葉病毒(TMV)侵染后癥狀不同。研究者發(fā)現(xiàn)品種甲受TMV侵染后表現(xiàn)為無癥狀(非敏感型),而品種乙則表現(xiàn)為感?。舾行停?。甲與乙雜交,F(xiàn)1均為敏感型;F1與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與非敏感型植株之比為3∶1。對決定該性狀的N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甲的N基因相較于乙的缺失了2個堿基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為13∶3C.發(fā)生在N基因上的2個堿基對的缺失不影響該基因表達產(chǎn)物的功能D.用DNA酶處理該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然后導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該植株表現(xiàn)為感病12.(2024·吉林·高考真題)栽培馬鈴薯為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GBSS基因(顯隱性基因分別表示為G和g)在直鏈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chǎn)生直鏈淀粉。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B.選用塊莖繁殖可解決馬鈴薯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問題,并保持優(yōu)良性狀C.Gggg個體產(chǎn)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1個或2個G基因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lián)會,GGgg個體自交,子代中產(chǎn)直鏈淀粉的個體占35/3613.(2024·浙江·高考真題)某精原細胞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fā)生倒位,如圖甲。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倒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會形成倒位環(huán),此時經(jīng)常伴隨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如圖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現(xiàn)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上增加某個相同片段,則不能存活,而出現(xiàn)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發(fā)生了①至③區(qū)段的倒位B.圖乙細胞中II和III發(fā)生交叉互換C.該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D.該精原細胞共產(chǎn)生了3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14.(2024·湖南·高考真題)最早的雙脫氧測序法是PCR反應體系中,分別再加入一種少量的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ATP、ddCTP、ddGTP或ddTTP),子鏈延伸時,雙脫氧核苷三磷酸也遵循堿基互補酸對原則,以加入ddATP的體系為例:若配對的為ddATP,延伸終止;若配對的為脫氧腺苷三磷酸(dATP),繼續(xù)延伸;PCR產(chǎn)物變性后電泳檢測。通過該方法測序某疾病患者及對照個體的一段序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PCR反應體系中只加入一種引物B.電泳時產(chǎn)物的片段越小,遷移速率越慢C.5'-CTACCCGTGAT-3'為對照個體的一段序列D.患者該段序列中某位點的堿基C突變?yōu)镚15.(2024·江西·高考真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種聚酯塑料,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磷脂酶可催化PET降解。為獲得高產(chǎn)磷脂酶的微生物,研究人員試驗了2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方法1從土壤等環(huán)境樣品中篩選高產(chǎn)磷脂酶的微生物。以磷脂酰乙醇酯(一種磷脂類物質(zhì))為唯一碳源制備培養(yǎng)基,可提高該方法的篩選效率。除碳源外,該培養(yǎng)基中至少還應該有、、等營養(yǎng)物質(zhì)。(2)方法2采用技術定向改造現(xiàn)有微生物,以獲得高產(chǎn)磷脂酶的微生物。除了編碼磷脂酶的基因外,該技術還需要、、等“分子工具”。(3)除了上述2種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技術非定向改造現(xiàn)有微生物,篩選獲得能夠高產(chǎn)磷脂酶的微生物。(4)將以上獲得的微生物接種到鑒別培養(yǎng)基(在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添加2%的瓊脂粉和適量的卵黃磷脂)平板上培養(yǎng),可以通過觀察卵黃磷脂水解圈的大小,初步判斷微生物產(chǎn)磷脂酶的能力,但不能以水解圈大小作為判斷微生物產(chǎn)磷脂酶能力的唯一依據(jù)。從平板制作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6.(2024·安徽·高考真題)一個具有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如下。甲病是某種家族遺傳性腫瘤,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是苯丙酮尿癥,因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所致,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卮鹣铝袉栴}。(1)據(jù)圖可知,兩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為:甲?。灰也?。推測Ⅱ-2的基因型是。(2)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懷孕母體的血液中有少量來自胎兒的游離DNA,提取母親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方法可以檢測胎兒的基因狀況,進行遺傳病診斷。該技術的優(yōu)點是(答出2點即可)。(3)科研人員對該家系成員的兩個基因進行了PCR擴增,部分成員擴增產(chǎn)物凝膠電泳圖如下。據(jù)圖分析,乙病是由于正?;虬l(fā)生了堿基所致。假設在正常人群中乙病攜帶者的概率為1/75,若Ⅲ-5與一個無親緣關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為;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種婚配的倍。因此,避免近親結婚可以有效降低遺傳病的發(fā)病風險。(4)近年來,反義RNA藥物已被用于疾病治療。該類藥物是一種短片段RNA,遞送到細胞中,能與目標基因的mRNA互補結合形成部分雙鏈,影響蛋白質(zhì)翻譯,最終達到治療目的。上述家系中,選擇基因作為目標,有望達到治療目的。17.(2024·江西·高考真題)植物體表蠟質(zhì)對耐干旱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通過誘變獲得一個大麥突變體Cer1(純合體),其穎殼蠟質(zhì)合成有缺陷(本題假設完全無蠟質(zhì))。初步研究表明,突變表型是因為C基因突變?yōu)閏,使棕櫚酸轉化為16-羥基棕櫚酸受阻所致(本題假設完全阻斷),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回答下列問題:(1)在C基因兩側設計引物,PCR擴增,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如圖泳道1和2分別是突變體Cer1與野生型(WT,純合體)。據(jù)圖判斷,突變體Cer1中c基因的突變類型是。

(2)將突變體Cer1與純合野生型雜交.F1全為野生型,F(xiàn)1與突變體Cer1雜交,獲得若干個后代,利用上述引物PCR擴增這些后代的基因組DNA,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可以分別得到與如圖泳道和泳道(從1~5中選擇)中相同的帶型,兩種類型的電泳帶型比例為。(3)進一步研究意外發(fā)現(xiàn),16-羥基棕櫚酸合成蠟質(zhì)過程中必需的D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也發(fā)生了突變,產(chǎn)生了基因d1,其編碼多肽鏈的DNA序列中有1個堿基由G變?yōu)門,但氨基酸序列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4)假設誘變過程中突變體Cer1中的D基因發(fā)生了使其喪失功能的突變,產(chǎn)生基因d2。CCDD與ccd2d2個體雜交,F(xiàn)1的表型為野生型,F(xiàn)1自交,F(xiàn)2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比例為;完善以下表格:F2部分個體基因型棕櫚酸(填“有”或“無”)16-羥基棕櫚酸(填“有”或“無”)穎殼蠟質(zhì)(填“有”或“無”)Ccd2d2有①無CCDd2有有②18.(2024·湖南·高考真題)百合具有觀賞、食用和藥用等多種價值,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多種育種技術研究?;卮鹣铝袉栴}:(1)體細胞雜交育種。進行不同種百合體細胞雜交前,先用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zhì)體,使原生質(zhì)體融合,得到雜種細胞后,繼續(xù)培養(yǎng),常用(填植物激素名稱)誘導愈傷組織形成和分化,獲得完整的雜種植株。(2)單倍體育種。常用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鑒定百合單倍體植株的方法是。(3)基因工程育種。研究人員從野生百合中獲得一個抵抗尖孢鐮刀菌侵染的基國pL,該基因及其上游的啟動子pL和下游的終止子結構如圖a。圖b是一種Ti質(zhì)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基因gus編碼CUS酶,GUS酶活性可反映啟動子活性。①研究腐原微生物對L的啟動子pL活性的影響。從圖a所示結構中獲取L,首先選用酶切,將其與相同限制酶酶切的Ti質(zhì)粒連接,再導人煙草。隨機選取3組轉基因成功的煙草(P1、P2和P3)進行病原微生物脅迫,結果如圖c。由此可知:三種病原微生物都能誘導pL的活性增強,其中的誘導作用最強。②現(xiàn)發(fā)現(xiàn)栽培種百合B中也有L,但其上游的啟動子與野生百合不同,且抗病性弱。若要提高該百合中L的表達量,培育具有高抗病原微生物能力的百合新品種,簡要寫出實驗思路。19.(2024·吉林·高考真題)作物在成熟期葉片枯黃,若延長綠色狀態(tài)將有助于提高產(chǎn)量。某小麥野生型在成熟期葉片正??蔹S(熟黃),其單基因突變純合子ml在成熟期葉片保持綠色的時間延長(持綠)?;卮鹣铝袉栴}。(1)將ml與野生型雜交得到F1,表型為(填“熟黃”或“持綠”),則此突變?yōu)殡[性突變(A1基因突變?yōu)閍l基因)。推測A1基因控制小麥熟黃,將A1基因轉入個體中表達,觀察獲得的植株表型可驗證此推測。(2)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變?yōu)閍2基因的隱性純合子,A2基因與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轉錄的模板鏈簡要信息如圖1。據(jù)圖1可知,與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發(fā)生了,a2基因發(fā)生了,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現(xiàn)了,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導致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A1(A2)基因編碼A酶,圖2為檢測野生型和兩個突變體葉片中A酶的酶活性結果,其中號株系為野生型的數(shù)據(jù)。

(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ml的基因型為,m2的基因型為。若將ml與m2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中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個體的比例為。20.(2024·浙江·高考真題)小鼠毛囊中表達F蛋白。為研究F蛋白在毛發(fā)生長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了F基因敲除的突變型純合體小鼠,簡稱f小鼠,突變基因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長50%,表現(xiàn)出毛絨絨的樣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基因用++表示;f雜合子基因型用+f表示)回答下列問題:(1)F基因敲除方案如圖甲。在F基因的編碼區(qū)插入了一個DNA片段P,引起F基因產(chǎn)生,導致mRNA提前出現(xiàn)終止密碼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質(zhì)因為缺失了而喪失活性。要達到此目的,還可以對該基因的特定堿基進行和。(2)從野生型、f雜合子和f小鼠組織中分別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Ⅲ酶切,進行瓊脂糖電泳,用DNA探針檢測。探針的結合位置如圖甲,檢測結果如圖乙,則f小鼠和f雜合子對應的DNA片段分別位于第泳道和第泳道。(3)g小鼠是長毛隱性突變體(gg),表型與f小鼠相同。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條常染色體上。f雜合子小鼠與g小鼠雜交,若雜交結果是,則g和f是非等位基因;若雜交結果是,則g和f是等位基因。(注:不考慮交叉互換;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雜合子基因型用+g表示)(4)確定g和f為等位基因后,為進一步鑒定g基因,分別提取野生型(++)、g雜合子(+g)和g小鼠(gg)的mRNA,反轉錄為cDNA后用(2)小題同樣的DNA探針和方法檢測,結果如圖丙。g小鼠泳道沒有條帶的原因是。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野生型和g雜合子表達F蛋白,g小鼠不表達F蛋白,因此推測F蛋白具有的作用?!?023年高考真題〗1.(2023·浙江·高考真題)紫外線引發(fā)的DNA損傷,可通過“核苷酸切除修復(NER)”方式修復,機制如圖所示。著色性干皮癥(XP)患者的NER酶系統(tǒng)存在缺陷,受陽光照射后,皮膚出現(xiàn)炎癥等癥狀。患者幼年發(fā)病,20歲后開始發(fā)展成皮膚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修復過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B.填補缺口時,新鏈合成以5’到3’的方向進行C.DNA有害損傷發(fā)生后,在細胞增殖后進行修復,對細胞最有利D.隨年齡增長,XP患者幾乎都會發(fā)生皮膚癌的原因,可用突變累積解釋2.(2023·河北·高考真題)DNA中的胞嘧啶甲基化后可自發(fā)脫氨基變?yōu)樾叵汆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啟動子被甲基化后可能影響RNA聚合酶與其結合B.某些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出現(xiàn)同樣的表型C.胞嘧啶的甲基化能夠提高該位點的突變頻率D.基因模板鏈中的甲基化胞嘧啶脫氨基后,不影響該基因轉錄產(chǎn)物的堿基序列3.(2023·河北·高考真題)關于基因、DNA、染色體和染色體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等位基因均成對排布在同源染色體上B.雙螺旋DNA中互補配對的堿基所對應的核苷酸方向相反C.染色體的組蛋白被修飾造成的結構變化不影響基因表達D.一個物種的染色體組數(shù)與其等位基因數(shù)一定相同4.(2023·重慶·高考真題)果蠅有翅(H)對無翅(h)為顯性。在某實驗室繁育的果蠅種群中,部分無翅果蠅胚胎被轉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組),會發(fā)育成有翅果蠅,隨后被放回原種群。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W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功能可能不同 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C.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能保持相對恒定 D.轉入W基因的果蠅可能決定該種群朝有翅方向進化5.(2023·遼寧·高考真題)葡萄與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見植物,將二倍體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體葡萄柱頭上,可獲得無子葡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爬山虎和葡萄之間存在生殖隔離B.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實發(fā)生了基因突變C.無子葡萄經(jīng)無性繁殖產(chǎn)生的植株仍結無子果實D.無子葡萄的果肉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6.(2023·江蘇·高考真題)2022年我國科學家發(fā)布燕麥基因組,揭示了燕麥的起源與進化,燕麥進化模式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燕麥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體B.燕麥是由AA和CCDD連續(xù)多代雜交形成的C.燕麥多倍化過程說明染色體數(shù)量的變異是可遺傳的D.燕麥中A和D基因組同源性小,D和C同源性大7.(2023·江蘇·高考真題)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維持多細胞生物體的細胞數(shù)量B.抑制細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緩細胞衰老C.細胞自噬降解細胞內(nèi)自身物質(zhì),維持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D.DNA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達可誘發(fā)細胞癌變8.(2023·海南·高考真題)我國航天員乘坐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載人飛船,順利進入空間實驗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與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統(tǒng),為航天員提供了類似地面的環(huán)境。下列有關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統(tǒng)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能清除微量污染,減少航天員相關疾病的發(fā)生B.能阻隔太空中各種射線,避免航天員機體細胞發(fā)生誘發(fā)突變C.能調(diào)控航天服內(nèi)的溫度,維持航天員的體溫恒定不變D.能控制航天服內(nèi)的壓力,避免航天員的肺由于環(huán)境壓力變化而發(fā)生損傷9.(2023·海南·高考真題)某團隊通過多代細胞培養(yǎng),將小鼠胚胎干細胞的Y染色體去除,獲得XO胚胎干細胞,再經(jīng)過一系列處理,使之轉變?yōu)橛泄δ艿穆涯讣毎?。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營養(yǎng)供應充足時,傳代培養(yǎng)的胚胎干細胞不會發(fā)生接觸抑制B.獲得XO胚胎干細胞的過程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C.XO胚胎干細胞轉變?yōu)橛泄δ艿穆涯讣毎倪^程發(fā)生了細胞分化D.若某瀕危哺乳動物僅存雄性個體,可用該法獲得有功能的卵母細胞用于繁育10.(2023·天津·高考真題)癌細胞來源的某種酶較正常細胞來源的同種酶活性低,原因不可能是(

)A.酶基因突變 B.酶基因啟動子甲基化C.酶的某個氨基酸發(fā)生了改變 D.酶在翻譯后的加工發(fā)生了改變11.(2023·山東·高考真題)溶酶體膜上的H+載體蛋白和Cl-/H+轉運蛋白都能運輸H+,溶酶體內(nèi)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nèi)的吞噬物積累,嚴重時可導致溶酶體破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H+進入溶酶體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B.H+載體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體內(nèi)的吞噬物積累C.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D.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強12.(2023·湖南·高考真題)酗酒危害人類健康。乙醇在人體內(nèi)先轉化為乙醛,在乙醛脫氫酶2(ALDH2)作用下再轉化為乙酸,最終轉化成CO2和水。頭孢類藥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突變導致ALDH2活性下降或喪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該突變的基因頻率不足5%,而東亞人群中高達3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相對于高加索人群,東亞人群飲酒后面臨的風險更高B.患者在服用頭孢類藥物期間應避免攝入含酒精的藥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變?nèi)巳簩凭褪苄韵陆?,表明基因通過蛋白質(zhì)控制生物性狀D.飲酒前口服ALDH2酶制劑可催化乙醛轉化成乙酸,從而預防酒精中毒13.(2023·湖北·高考真題)現(xiàn)有甲、乙兩種牽?;?,花冠的顏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牽?;ㄩ_紫花,不含A基因的牽?;ㄩ_白花。甲開白花,釋放的揮發(fā)物質(zhì)多,主要靠蛾類傳粉;乙開紫花,釋放的揮發(fā)物質(zhì)少,主要靠蜂類傳粉。若將A基因轉入甲,其花顏色由白變紫,其他性狀不變,但對蛾類的吸引下降,對蜂類的吸引增強。根據(jù)上述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牽?;▊鞣劾ハx的差異,對維持兩物種生殖隔離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類多而蜂類少的環(huán)境下,甲有選擇優(yōu)勢,A基因突變加快C.將A基因引入甲植物種群后,甲植物種群的基因庫未發(fā)生改變D.甲釋放的揮發(fā)物是吸引蛾類傳粉的決定性因素14.(2023·湖北·高考真題)DNA探針是能與目的DNA配對的帶有標記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檢測識別區(qū)間的任意片段,并形成雜交信號。某探針可以檢測果蠅Ⅱ號染色體上特定DNA區(qū)間。某果蠅的Ⅱ號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部分區(qū)段發(fā)生倒位,如下圖所示。用上述探針檢測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染色體(染色體上“—”表示雜交信號),結果正確的是()A. B.C. D.15.(2023·湖北·高考真題)栽培稻甲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但每年只能收獲一次。野生稻乙種植一次可連續(xù)收獲多年,但產(chǎn)量低。中國科學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雜交,培育出兼具兩者優(yōu)點的品系丙,為全球作物育種提供了中國智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成果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利用體細胞雜交技術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該育種技術為全球農(nóng)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們要注重野生種質(zhì)資源的保護16.(2023·浙江·高考真題)浙江浦江縣上山村發(fā)現(xiàn)了距今1萬年的稻作遺址,證明我國先民在1萬年前就開始了野生稻馴化。經(jīng)過長期馴化和改良,現(xiàn)代稻產(chǎn)量不斷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成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創(chuàng)造水稻高產(chǎn)新記錄,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杰出貢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在水稻馴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B.現(xiàn)代稻的基因庫與野生稻的基因庫完全相同C.馴化形成的現(xiàn)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種性狀D.超級雜交稻品種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組原理17.(2023·廣東·高考真題)中外科學家經(jīng)多年合作研究,發(fā)現(xiàn)circDNMT1(一種RNA分子)通過與抑癌基因p53表達的蛋白結合誘發(fā)乳腺癌,為解決乳腺癌這一威脅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p53基因突變可能引起細胞癌變B.p53蛋白能夠調(diào)控細胞的生長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達會使乳腺癌細胞增殖變慢D.circDNMT1的基因編輯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礎研究(2023·浙江·高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騿幼訁^(qū)發(fā)生DNA甲基化可導致基因轉錄沉默。研究表明,某植物需經(jīng)春化作用才能開花,該植物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開花的前提。用5-azaC處理后,該植株開花提前,檢測基因組DNA,發(fā)現(xiàn)5'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明顯降低,但DNA序列未發(fā)生改變,這種低DNA甲基化水平引起的表型改變能傳遞給后代。18.這種DNA甲基化水平改變引起表型改變,屬于(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變異 D.表觀遺傳19.該植物經(jīng)5-azaC去甲基化處理后,下列各項中會發(fā)生顯著改變的是(

)A.基因的堿基數(shù)量B.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C.基因的復制 D.基因的轉錄20.(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雄性果蠅(2n=8)的一條2號染色體和X染色體發(fā)生了片段互換,丟失2號染色體片段或X染色體片段的雌、雄配子均不育。該雄蠅與正常雌蠅雜交獲得F1.不考慮其他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1雌蠅的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時形成兩個正常四分體B.F1雌蠅產(chǎn)生的配子一半可育C.F1雄蠅的細胞中一條2號染色體結構異常D.此種變異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21.(2023·湖南·高考真題)為精細定位水稻4號染色體上的抗蟲基因,用純合抗蟲水稻與純合易感水稻的雜交后代多次自交,得到一系列抗蟲或易感水稻單株。對親本及后代單株4號染色體上的多個不連續(xù)位點進行測序,部分結果按堿基位點順序排列如下表。據(jù)表推測水稻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隨機互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位點1…位點2…位點3…位點4…位點5…位點6…測序結果A/AA/AA/AA/AA/AA/A純合抗蟲水稻親本G/GG/GG/GG/GG/GG/G純合易感水稻親本G/GG/GA/AA/AA/AA/A抗蟲水稻1A/GA/GA/GA/GA/GG/G抗蟲水稻2A/GG/GG/GG/GG/GA/A易感水稻1A.抗蟲水稻1的位點2-3之間發(fā)生過交換B.易感水稻1的位點2-3及5-6之間發(fā)生過交換C.抗蟲基因可能與位點3、4、5有關D.抗蟲基因位于位點2-6之間22.(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與Mm的效應相同),并與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與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純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黃喙白羽)進行相關雜交實驗,并統(tǒng)計F1和F2的部分性狀,結果見表。實驗親本F1F2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黃相間),4/16黃喙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回答下列問題:(1)由實驗1可判斷該家禽喙色的遺傳遵循定律,F(xiàn)2的花喙個體中純合體占比為。(2)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者對P1和P3的M/m基因位點進行PCR擴增后電泳檢測,并對其調(diào)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進行測定,結果見圖1和圖2。由此推測M基因發(fā)生了堿基的而突變?yōu)閙,導致其調(diào)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最終使黑色素無法合成。

(3)實驗2中F1灰羽個體的基因型為,F(xiàn)2中白羽個體的基因型有種。若F2的黑羽個體間隨機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個體占比為,黃喙黑羽個體占比為。(4)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材料設計調(diào)查方案,判斷基因T/t和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不考慮染色體交換)。調(diào)查方案:。結果分析:若(寫出表型和比例),則T/t和R/r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否則,T/t和R/r位于兩對染色體上。23.(2023·江蘇·高考真題)帕金森綜合征是一種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神經(jīng)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積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普遍存在溶酶體膜蛋白TMEM175變異,如圖所示。為探究TMEM175蛋白在該病發(fā)生中的作用,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1)帕金森綜合征患者TMEM175蛋白的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變?yōu)楸彼?,說明TMEM175基因發(fā)生而突變,神經(jīng)元中發(fā)生的這種突變(從“能”“不能”“不一定”中選填)遺傳。(2)突變的TMEM175基因在細胞核中以為原料,由RNA聚合酶催化形成鍵,不斷延伸合成mRNA.(3)mRNA轉移到細胞質(zhì)中,與結合,合成一段肽鏈后轉移到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繼續(xù)合成,再由囊泡包裹沿著細胞質(zhì)中的由內(nèi)質(zhì)網(wǎng)到達高爾基體。突變的TMEM175基因合成的肽鏈由于氨基酸之間作用的變化使肽鏈的改變,從而影響TMEM175蛋白的功能。(4)基因敲除等實驗發(fā)現(xiàn)TMEM175蛋白參與溶酶體內(nèi)酸堿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如圖1所示,溶酶體膜的對H+具有屏障作用,膜上的H+轉運蛋白將H+以的方式運入溶酶體,使溶酶體內(nèi)pH小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TMEM175蛋白可將H+運出,維持溶酶體內(nèi)pH約為4.6.據(jù)圖2分析,TMEM175蛋白變異將影響溶酶體的功能,原因是。(5)綜上推測,TMEM175蛋白變異是引起α-Synuclein蛋白聚積致病的原因,理由是。24.(2023·北京·高考真題)學習以下材料,回答下面問題。調(diào)控植物細胞活性氧產(chǎn)生機制的新發(fā)現(xiàn),能量代謝本質(zhì)上是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在植物細胞中,線粒體和葉綠體是能量代謝的重要場所。葉綠體內(nèi)氧化還原穩(wěn)態(tài)的維持對葉綠體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會有活性氧產(chǎn)生,活性氧可以調(diào)控細胞代謝,并與細胞凋亡有關。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擬南芥突變體m(M基因突變?yōu)閙基因),在受到長時間連續(xù)光照時,植株會出現(xiàn)因細胞凋亡而引起的葉片黃斑等表型。M基因編碼葉綠體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為探究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員以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篩選不表現(xiàn)細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變株。通過對所獲一系列突變體的詳細解析,發(fā)現(xiàn)葉綠體中pMDH酶、線粒體中mMDH酶和線粒體內(nèi)膜復合物I(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酶)等均參與細胞凋亡過程。由此揭示出一條活性氧產(chǎn)生的新途徑(如圖):A酸作為葉綠體中氧化還原平衡的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從葉綠體經(jīng)細胞質(zhì)基質(zhì)進入到線粒體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產(chǎn)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會產(chǎn)生活性氧?;钚匝醭^一定水平后引發(fā)細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從擬南芥突變體m入手,揭示出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之間存在著一條A酸-B酸循環(huán)途徑。對A酸-B酸循環(huán)的進一步研究,將為探索植物在不同環(huán)境脅迫下生長的調(diào)控機制提供新的思路。(1)葉綠體通過作用將CO2轉化為糖。從文中可知,葉綠體也可以合成脂肪的組分。(2)結合文中圖示分析,M基因突變?yōu)閙后,植株在長時間光照條件下出現(xiàn)細胞凋亡的原因是:,A酸轉運到線粒體,最終導致產(chǎn)生過量活性氧并誘發(fā)細胞凋亡。(3)請將下列各項的序號排序,以呈現(xiàn)本文中科學家解析“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思路:。①確定相應蛋白的細胞定位和功能②用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③鑒定相關基因④篩選保留m基因但不表現(xiàn)凋亡的突變株(4)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關于細胞器間協(xié)調(diào)配合的內(nèi)容,請從細胞器間協(xié)作以維持穩(wěn)態(tài)與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說明。25.(2023·北京·高考真題)二十大報告提出“種業(yè)振興行動”。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篩選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育種材料并探究相應遺傳機制,對創(chuàng)制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新品種意義重大。(1)我國科學家用誘變劑處理野生型油菜(綠葉),獲得了新生葉黃化突變體(黃化葉)。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結果如圖甲,其中隱性性狀是。

(2)科學家克隆出導致新生葉黃化的基因,與野生型相比,它在DNA序列上有一個堿基對改變,導致突變基因上出現(xiàn)了一個限制酶B的酶切位點(如圖乙)。據(jù)此,檢測F2基因型的實驗步驟為:提取基因組DNA→PCR→回收擴增產(chǎn)物→→電泳。F2中雜合子電泳條帶數(shù)目應為條。

(3)油菜雄性不育品系A作為母本與可育品系R雜交,獲得雜交油菜種子S(雜合子),使雜交油菜的大規(guī)模種植成為可能。品系A1育性正常,其他性狀與A相同,A與A1雜交,子一代仍為品系A,由此可大量繁殖A。在大量繁殖A的過程中,會因其他品系花粉的污染而導致A不純,進而影響種子S的純度,導致油菜籽減產(chǎn)。油菜新生葉黃化表型易辨識,且對產(chǎn)量沒有顯著影響??茖W家設想利用新生葉黃化性狀來提高種子S的純度。育種過程中首先通過一系列操作,獲得了新生葉黃化的A1,利用黃化A1生產(chǎn)種子S的育種流程見圖丙。

①圖丙中,A植株的綠葉雄性不育子代與黃化A1雜交,篩選出的黃化A植株占子一代總數(shù)的比例約為。②為減少因花粉污染導致的種子S純度下降,簡單易行的田間操作用。26.(2023·湖南·高考真題)某些植物根際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分解淀粉和抑制病原菌等作用?;卮鹣铝袉栴}:(1)若從植物根際土壤中篩選分解淀粉的固氮細菌,培養(yǎng)基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zhì)包括水和。(2)現(xiàn)從植物根際土壤中篩選出一株解淀粉芽孢桿菌H,其產(chǎn)生的抗菌肽抑菌效果見表。據(jù)表推測該抗菌肽對的抑制效果較好,若要確定其有抑菌效果的最低濃度,需在μg·mL-1濃度區(qū)間進一步實驗。測試菌抗菌肽濃度/(μg?mL-1)55.2027.6013.806.903.451.730.86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禾谷鐮孢菌-++++++假絲酵母-++++++注:“+”表示長菌,“-”表示未長菌。(3)研究人員利用解淀粉芽孢桿菌H的淀粉酶編碼基因M構建高效表達質(zhì)粒載體,轉入大腸桿菌成功構建基因工程菌A。在利用A菌株發(fā)酵生產(chǎn)淀粉酶M過程中,傳代多次后,生產(chǎn)條件未變,但某子代菌株不再產(chǎn)生淀粉酶M。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答出兩點即可)。(4)研究人員通過肺上皮干細胞誘導生成肺類器官,可自組裝或與成熟細胞組裝成肺類裝配體,如圖所示。肺類裝配體培養(yǎng)需要滿足適宜的營養(yǎng)、溫度、滲透壓、pH以及(答出兩點)等基本條件。肺類裝配體形成過程中是否運用了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填“是”或“否”)。

(5)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種耐藥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蒲腥藛T擬用MRSA感染肺類裝配體建立感染模型,來探究解淀粉芽孢桿菌H抗菌肽是否對MRSA引起的肺炎有治療潛力。以下實驗材料中必備的是。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類裝配體

②MRSA感染的肺類裝配體

③解淀粉芽孢桿菌H抗菌肽

④生理鹽水

⑤青霉素(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藥物)

⑥萬古霉素(抗MRSA的藥物)27.(2023·湖南·高考真題)基因檢測是診斷和預防遺傳病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員采集到一遺傳病家系樣本,測序后發(fā)現(xiàn)此家系甲和乙兩個基因存在突變:甲突變可致先天性耳聾;乙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編碼產(chǎn)物可將葉酸轉化為N5-甲基四氫葉酸,乙突變與胎兒神經(jīng)管缺陷(NTDs)相關;甲和乙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家系患病情況及基因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不考慮染色體互換,回答下列問題:

(1)此家系先天性耳聾的遺傳方式是。1-1和1-2生育育一個甲和乙突變基因雙純合體女兒的概率是。(2)此家系中甲基因突變?nèi)缦聢D所示:正?;騿捂溒?'-ATTCCAGATC……(293個堿基)……CCATGCCCAG-3'突變基因單鏈片段5'-ATTCCATATC……(293個堿基)……CCATGCCCAG-3'研究人員擬用PCR擴增目的基因片段,再用某限制酶(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為

)酶切檢測甲基因突變情況,設計了一條引物為5′-GGCATG-3',另一條引物為(寫出6個堿基即可)。用上述引物擴增出家系成員Ⅱ-1的目的基因片段后,其酶切產(chǎn)物長度應為bp(注:該酶切位點在目的基因片段中唯一)。(3)女性的乙基因純合突變會增加胎兒NTDs風險。葉酸在人體內(nèi)不能合成,孕婦服用葉酸補充劑可降低NTDs的發(fā)生風險。建議從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1個月開始補充葉酸,一般人群補充有效且安全劑量為0.4~1.0mg.d-1,NTDs生育史女性補充4mg.d-1。經(jīng)基因檢測胎兒(Ⅲ-2)的乙基因型為-/-,據(jù)此推薦該孕婦(Ⅱ-1)葉酸補充劑量為mg.d-1。28.(2023·廣東·高考真題)種子大小是作物重要的產(chǎn)量性狀。研究者對野生型擬南芥(2n=10)進行誘變篩選到一株種子增大的突變體。通過遺傳分析和測序,發(fā)現(xiàn)野生型DAI基因發(fā)生一個堿基G到A的替換,突變后的基因為隱性基因,據(jù)此推測突變體的表型與其有關,開展相關實驗?;卮鹣铝袉栴}:(1)擬采用農(nóng)桿菌轉化法將野生型DAI基因轉入突變體植株,若突變體表型確由該突變造成,則轉基因植株的種子大小應與植株的種子大小相近。(2)用PCR反應擴增DAI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對PCR產(chǎn)物和進行切割,用DNA連接酶將兩者連接。為確保插入的DAI基因可以正常表達,其上下游序列需具備。(3)轉化后,T-DNA(其內(nèi)部基因在減數(shù)分裂時不發(fā)生交換)可在基因組單一位點插入也可以同時插入多個位點。在插入片段均遵循基因分離及自由組合定律的前提下,選出單一位點插入的植株,并進一步獲得目的基因穩(wěn)定遺傳的植株(如圖),用于后續(xù)驗證突變基因與表型的關系。

①農(nóng)桿菌轉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將T1代種子播種在選擇培養(yǎng)基上,能夠萌發(fā)并生長的陽性個體即表示其基因組中插入了。②T1代陽性植株自交所得的T2代種子按單株收種并播種于選擇培養(yǎng)基,選擇陽性率約%的培養(yǎng)基中幼苗繼續(xù)培養(yǎng)。③將②中選出的T2代陽性植株(填“自交”、“與野生型雜交”或“與突變體雜交”)所得的T3代種子按單株收種并播種于選擇培養(yǎng)基,陽性率達到%的培養(yǎng)基中的幼苗即為目標轉基因植株。為便于在后續(xù)研究中檢測該突變,研究者利用PCR擴增野生型和突變型基因片段,再使用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X切割產(chǎn)物,通過核酸電泳即可進行突變檢測,相關信息見下,在電泳圖中將酶切結果對應位置的條帶涂黑。

29.(2023·全國·高考真題)乙烯是植物果實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斷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實不能正常成熟,這一特點可以用于解決果實不耐儲存的問題,以達到增加經(jīng)濟效益的目的?,F(xiàn)有某種植物的3個純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現(xiàn)為果實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現(xiàn)為果實能正常成熟(成熟),用這3個純合子進行雜交實驗,F(xiàn)1自交得F2,結果見下表。實驗雜交組合F1表現(xiàn)型F2表現(xiàn)型及分離比①甲×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3:1②乙×丙成熟成熟:不成熟=3:1③甲×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13:3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物理、化學等因素處理生物,可以使生物發(fā)生基因突變,從而獲得新的品種。通常,基因突變是指。(2)從實驗①和②的結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斷的依據(jù)是。(3)已知丙的基因型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夠催化乙烯的合成,則甲、乙的基因型分別是;實驗③中,F(xiàn)2成熟個體的基因型是,F(xiàn)2不成熟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30.(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野生型個體的翅形和眼色分別為直翅和紅眼,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通過誘變育種獲得了紫紅眼突變體和卷翅突變體昆蟲。為研究該昆蟲翅形和眼色的遺傳方式,研究人員利用紫紅眼突變體卷翅突變體和野生型昆蟲進行了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表雜交組合PF1F2甲紫紅眼突變體、紫紅眼突變體直翅紫紅眼直翅紫紅眼乙紫紅眼突變體、野生型直翅紅眼直翅紅眼∶直翅紫紅眼=3∶1丙卷翅突變體、卷翅突變體卷翅紅眼∶直翅紅眼=2∶1卷翅紅眼∶直翅紅眼=1∶1丁卷翅突變體、野生型卷翅紅眼∶直翅紅眼=1∶1卷翅紅眼∶直翅紅眼=2∶3注:表中F1為1對親本的雜交后代,F(xiàn)2為F1全部個體隨機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蟲的生殖力相同?;卮鹣铝袉栴}:(1)紅眼基因突變?yōu)樽霞t眼基因屬于(填“顯性”或“隱性”)突變。若要研究紫紅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上,還需要對雜交組合的各代昆蟲進行鑒定。鑒定后,若該雜交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為,則可判定紫紅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根據(jù)雜交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控制翅形性狀外,還具有純合效應。(3)若讓雜交組合丙的F1和雜交組合丁的F1全部個體混合,讓其自由交配,理論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為。(4)又從野生型(灰體紅眼)中誘變育種獲得隱性純合的黑體突變體,已知灰體對黑體完全顯性,灰體(黑體)和紅眼(紫紅眼)分別由常染色體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體(黑體)基因和紅眼(紫紅眼)基因的遺傳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xiàn)有3種純合品系昆蟲:黑體突變體、紫紅眼突變體和野生型。請完善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討論。(說明:該昆蟲雄性個體的同源染色體不會發(fā)生交換;每只昆蟲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實驗的具體操作不作要求)①實驗思路:第一步:選擇進行雜交獲得F1,。第二步:觀察記錄表型及個數(shù),并做統(tǒng)計分析。②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討論:Ⅰ:若統(tǒng)計后的表型及其比例為,則灰體(黑體)基因和紅眼(紫紅眼)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Ⅱ:若統(tǒng)計后的表型及其比例為,則灰體(黑體)基因和紅眼(紫紅眼)基因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022年高考真題〗1.(2022·福建·高考真題)無義突變是指基因中單個堿基替換導致出現(xiàn)終止密碼子,肽鏈合成提前終止。科研人員成功合成了一種tRNA(sup—tRNA),能幫助A基因第401位堿基發(fā)生無義突變的成纖維細胞表達出完整的A蛋白。該sup—tRNA對其他蛋白的表達影響不大。過程如下圖。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模板鏈上色氨酸對應的位點由UGG突變?yōu)閁AGB.該sup—tRNA修復了突變的基因A,從而逆轉因無義突變造成的影響C.該sup—tRNA能用于逆轉因單個堿基發(fā)生插入而引起的蛋白合成異常D.若A基因無義突變導致出現(xiàn)UGA,則此sup—tRNA無法幫助恢復讀取2.(2022·福建·高考真題)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主要藥物。瘧原蟲在紅細胞內(nèi)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吞食分解血紅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紅蛋白分解的其他產(chǎn)物會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殺死瘧原蟲。研究表明,瘧原蟲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變而活性降低時,瘧原蟲吞食血紅蛋白減少,生長變緩。同時血紅蛋白的分解產(chǎn)物減少,青蒿素無法被充分激活,瘧原蟲對青蒿素產(chǎn)生耐藥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添加氨基酸可以幫助體外培養(yǎng)的耐藥性瘧原蟲恢復正常生長B.瘧原蟲體內(nèi)的Kelch13基因發(fā)生突變是青蒿素選擇作用的結果C.在青蒿素存在情況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對瘧原蟲是一個有利變異D.在耐藥性瘧原蟲體內(nèi)補充表達Kelch13蛋白可以恢復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敏感性3.(2022·福建·高考真題)某哺乳動物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示意圖如下,圖中A/a、B/b表示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細胞發(fā)生的染色體行為是精子多樣性形成的原因之一B.圖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換,基因A和基因B發(fā)生了重組C.等位基因的分離可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D.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產(chǎn)生AB、aB、Ab、ab四種基因型的精細胞4.(2022·重慶·高考真題)半乳糖血癥是F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研究發(fā)現(xiàn)F基因有兩個突變位點I和II,任一位點突變或兩個位點都突變均可導致F突變成致病基因。如表是人群中F基因突變位點的5種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類型突變位點①②③④⑤I+/++/-+/++/--/-Ⅱ+/++/-+/-+/++/+注:“+”表示未突變,“-”表示突變,“/”左側位點位于父方染色體,右側位點位于母方染色體A.若①和③類型的男女婚配,則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B.若②和④類型的男女婚配,則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C.若②和⑤類型的男女婚配,則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D.若①和⑤類型的男女婚配,則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5.(2022·遼寧·高考真題)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如下,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致病基因d有兩種突變形式,記作dA與dB。Ⅱ1還患有先天性睪丸發(fā)育不全綜合征(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不考慮新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Ⅱ1性染色體異常,是因為Ⅰ1減數(shù)分裂Ⅱ時X染色體與Y染色體不分離B.Ⅱ2與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概率是1/2C.Ⅱ3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兒子患有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D.Ⅱ4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不患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6.(2022·河北·高考真題)某植物葉片含有對昆蟲有毒的香豆素,經(jīng)紫外線照射后香豆素毒性顯著增強。烏鳳蝶可以將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椚~蛾能將葉片卷起,取食內(nèi)部葉片,不會受到毒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烏鳳蝶進化形成香豆素降解體系,是香豆素對其定向選擇的結果B.影響烏鳳蝶對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C.為防止取食含有強毒素的部分,織葉蛾采用卷起葉片再攝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體系和昆蟲的避免被毒殺策略是共同進化的結果7.(2022·河北·高考真題)《爾雅》《四民月令》和《齊民要術》中記載,麻為雌雄異株、黑、白種子萌發(fā)分別長成雌、雄植株,其莖稈經(jīng)剝皮、加工后生產(chǎn)的纖維可用于制作織物,雄麻纖維產(chǎn)量遠高于雌麻,故“凡種麻,用白麻子”。依據(jù)上述信息推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從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組織,體外培養(yǎng)產(chǎn)生大量幼苗用于生產(chǎn)B.對雄麻噴灑赤霉素可促進細胞伸長,增加纖維產(chǎn)量C.因為雌麻纖維產(chǎn)量低,所以在生產(chǎn)中無需播種黑色種子D.與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雜交選育新品種8.(2022·北京·高考真題)人與黑猩猩是從大約700萬年前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兩個物種成體的血紅蛋白均由α和β兩種肽鏈組成,但α鏈的相同位置上有一個氨基酸不同,據(jù)此不能得出()A.這種差異是由基因中堿基替換造成的B.兩者共同祖先的血紅蛋白也有α鏈C.兩者的血紅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D.導致差別的變異發(fā)生在黑猩猩這一物種形成的過程中9.(2022·北京·高考真題)控制果蠅紅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白眼雌蠅與紅眼雄蠅雜交,子代中雌蠅為紅眼,雄蠅為白眼,但偶爾出現(xiàn)極少數(shù)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體組成如下圖。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果蠅紅眼對白眼為顯性B.親代白眼雌蠅產(chǎn)生2種類型的配子C.具有Y染色體的果蠅不一定發(fā)育成雄性D.例外子代的出現(xiàn)源于母本減數(shù)分裂異常10.(2022·海南·高考真題)人體細胞會經(jīng)歷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歷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正常的B淋巴細胞不能無限增殖B.細胞分化只發(fā)生在胚胎發(fā)育階段C.細胞產(chǎn)生的自由基可攻擊蛋白質(zhì),導致細胞衰老D.細胞通過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損的細胞器,維持細胞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11.(2022·湖北·高考真題)某植物的2種黃葉突變體表現(xiàn)型相似,測定各類植株葉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單位:μg·g-1),結果如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植株類型葉綠素a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葉綠素/類胡蘿卜素野生型12355194194.19突變體1512753701.59突變體2115203790.36A.兩種突變體的出現(xiàn)增加了物種多樣性B.突變體2比突變體1吸收紅光的能力更強C.兩種突變體的光合色素含量差異,是由不同基因的突變所致D.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導致突變體的葉片呈黃色12.(2022·湖北·高考真題)BMI1基因具有維持紅系祖細胞分化為成熟紅細胞的能力。體外培養(yǎng)實驗表明,隨著紅系祖細胞分化為成熟紅細胞,BMI1基因表達量迅速下降。在該基因過量表達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后成熟紅細胞的數(shù)量是正常情況下的1012倍。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紅系祖細胞可以無限增殖分化為成熟紅細胞B.BMI1基因的產(chǎn)物可能促進紅系祖細胞的體外增殖C.該研究可為解決臨床醫(yī)療血源不足的問題提供思路D.紅系祖細胞分化為成熟紅細胞與BMI1基因表達量有關13.(2022·山東·高考真題)野生型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xiàn)了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xiàn)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1種隱性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jù)表中的雜交實驗結果,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雜交組合子代葉片邊緣①×②光滑形①×③鋸齒狀①×④鋸齒狀①×⑤光滑形②×⑥鋸齒狀A.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14.(2022·山東·高考真題)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該蛋白影響煙草花葉病毒(TMV)核酸復制酶的活性。與易感病煙草品種相比,煙草品種TI203中TOM2A的編碼序列缺失2個堿基對,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煙草品種有感病癥狀,TI203無感病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OM2A的合成需要游離核糖體B.TI203中TOM2A基因表達的蛋白與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不同C.TMV核酸復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D.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數(shù)量比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多15.(2022·湖南·高考真題)大鼠控制黑眼/紅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某個體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紅眼黑毛:紅眼白化=1:1:1:1。該個體最可能發(fā)生了下列哪種染色體結構變異()A. B.C. D.16.(2022·湖南·高考真題)關于癌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成纖維細胞癌變后變成球形,其結構和功能會發(fā)生相應改變B.癌癥發(fā)生的頻率不是很高,大多數(shù)癌癥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C.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失控變成癌細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D.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癌癥發(fā)生的可能性17.(2022·浙江·高考真題)貓叫綜合征的病因是人類第五號染色體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丟失所致。這種變異屬于(

)A.倒位 B.缺失 C.重復 D.易位18.(2022·廣東·高考真題)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學家構建了三組轉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達),發(fā)現(xiàn)這些小鼠隨時間進程體內(nèi)會出現(xiàn)腫瘤(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細胞正常增殖B.三組小鼠的腫瘤細胞均沒有無限增殖的能力C.兩種基因在人體細胞內(nèi)編碼功能異常的蛋白質(zhì)D.兩種基因大量表達對小鼠細胞癌變有累積效應19.(2022·江蘇·高考真題)科研人員開展了芥菜和埃塞俄比亞芥雜交實驗,雜種經(jīng)多代自花傳粉選育,后代育性達到了親本相當?shù)乃健O聢D中L、M、N表示3個不同的染色體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有(

)A.兩親本和F1都為多倍體B.F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形成13個四分體C.F1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為LM和MND.F1兩個M染色體組能穩(wěn)定遺傳給后代20.(2022·河北·高考真題)囊性纖維病是由CFTR蛋白異常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中約70%患者發(fā)生的是CFTR蛋白508位苯丙氨酸(Phe508)缺失。研究者設計了兩種雜交探針(能和特異的核酸序列雜交的DNA片段):探針1和2分別能與Phe508正常和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結合。利用兩種探針對三個家系各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分子雜交,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這兩種探針能對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chǎn)前診斷B.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Phe508沒有缺失C.丙家系Ⅱ-1攜帶兩個DNA序列相同的CFTR基因D.如果丙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這兩種探針檢測出兩條帶的概率為1/321.(2022·天津·高考真題)α地中海貧血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病,可由α2珠蛋白基因變異導致,常見變異類型有基因缺失型和堿基替換突變型?,F(xiàn)發(fā)現(xiàn)一例患者,疑似攜帶罕見α2基因變異,對其家系α2基因進行分析。①檢測堿基替換突變,發(fā)現(xiàn)祖母不攜帶堿基替換突變;母親的α2基因僅含一個單堿基替換突變,該變異基因可記錄為“αW”。②檢測有無α2基因缺失,電泳結果如下圖。注:1.7kb條帶表示有α2基因,1.4kb條帶表示無α2基因(1)將缺失型變異記錄為“—”,正常α2基因記錄為“α”,則祖母的基因型可記錄為“—∕α”。仿此,母親的基因型可記錄為。(2)經(jīng)鑒定,患者確攜帶一罕見α2基因變異,將該變異基因記錄為“αX”,則其基因型可記錄為“—∕αX”。αX屬于(缺失型∕非缺失型)變異。(3)患者有一妹妹,經(jīng)鑒定,基因型為“αX∕αW”,請在上圖虛線框中畫出其在基因缺失型變異檢測中的電泳圖譜。(4)患者還有一哥哥,未進行基因檢測。他與基因型為“—∕αW”的女性結婚,生育一孩,理論上該孩基因型為“—∕αW”的概率為。22.(2022·重慶·高考真題)改良水稻的株高和產(chǎn)量性狀是實現(xiàn)袁隆平先生“禾下乘涼夢”的一種可能途徑。研究人員克隆了可顯著增高和增產(chǎn)的eui基因,并開展了相關探索。步驟I:步驟II:(1)花藥培養(yǎng)能縮短育種年限,原因是。在步驟I的花藥培養(yǎng)過程中,可產(chǎn)生單倍體愈傷組織,將其培養(yǎng)于含的培養(yǎng)基上,可促進產(chǎn)生二倍體愈傷組織。I中能用于制造人工種子的材料是。(2)步驟II中,eui基因克隆于cDNA文庫而不是基因組文庫,原因是;在構建重組Ti質(zhì)粒時使用的工具酶有。為篩選含重組Ti質(zhì)粒的菌株,需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獲得的農(nóng)桿菌菌株經(jīng)鑒定后,應侵染I中的,以獲得轉基因再生植株。再生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的鑒定方法是,移栽后若發(fā)育為更高且豐產(chǎn)的稻株,則可望“禾下乘涼”。23.(2022·遼寧·高考真題)某雌雄同株二倍體觀賞花卉的抗軟腐病與易感軟腐病(以下簡稱“抗病”與“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點與非斑點由基因Y/y控制。為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系列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組別親本雜交組合F1表型及數(shù)量抗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1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710240002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1321291271403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728790774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18301720(1)上表雜交組合中,第1組親本的基因型是,第4組的結果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中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一組實驗是第組。(2)將第2組F1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與第3組F1中的易感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斑點的比例為。(3)用秋水仙素處理該花卉,獲得了四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F(xiàn)有一基因型為YYyy的四倍體植株,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四條同源染色體兩兩分離(不考慮其他變異),則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分別為,其自交后代共有種基因型。(4)用X射線對該花卉A基因的顯性純合子進行誘變,當A基因突變?yōu)殡[性基因后,四倍體中隱性性狀的出現(xiàn)頻率較二倍體更。24.(2022·河北·高考真題)藍粒小麥是小麥(2n=42)與其近緣種長穗偃麥草雜交得到的。其細胞中來自長穗偃麥草的一對4號染色體(均帶有藍色素基因E)代換了小麥的一對4號染色體。小麥5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純合后,可誘導來自小麥的和來自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配對并發(fā)生交叉互換。某雄性不育小麥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號染色體上。為培育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研究人員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雜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親本不育小麥的基因型是,F(xiàn)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是。(2)F2與小麥(hh)雜交的目的是。(3)F2藍粒不育株在減數(shù)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個正常的四分體。如果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隨機分配,最終能產(chǎn)生種配子(僅考慮T/t、E基因)。F3中基因型為hh的藍粒不育株占比是。(4)F3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有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變異。(5)F4藍粒不育株和小麥(HH)雜交后單株留種形成一個株系。若株系中出現(xiàn):①藍粒可育∶藍粒不育∶非藍??捎梅撬{粒不育=1∶1∶1∶1。說明:;②藍粒不育∶非藍粒可育=1∶1。說明。符合育種要求的是(填“①”或“②”)。25.(2022·湖北·高考真題)“端穩(wěn)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為了育好中國種,科研人員在雜交育種與基因工程育種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二倍體作物M的品系甲有抗蟲、高產(chǎn)等多種優(yōu)良性狀,但甜度不高。為了改良品系甲,增加其甜度,育種工作者做了如下實驗;【實驗一】遺傳特性及雜交育種的研究在種質(zhì)資源庫中選取乙、丙兩個高甜度的品系,用三個純合品系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雜交組合F1表現(xiàn)型F2表現(xiàn)型甲×乙不甜1/4甜、3/4不甜甲×丙甜3/4甜,1/4不甜乙×丙甜13/16甜、3/16不甜【實驗二】甜度相關基因的篩選通過對甲、乙、丙三個品系轉錄的mRNA分析,發(fā)現(xiàn)基因S與作物M的甜度相關?!緦嶒炄哭DS基因新品系的培育提取品系乙的mRNA,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以Ti質(zhì)粒為表達載體,以品系甲的葉片外植體為受體,培有出轉S基因的新品系。根據(jù)研究組的實驗研究,回答下列問題:(1)假設不甜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則乙、丙雜交的F2中表現(xiàn)為甜的植株基因型有種。品系乙基因型為。若用乙×丙中F2不甜的植株進行自交,F(xiàn)3中甜∶不甜比例為。(2)下圖中,能解釋(1)中雜交實驗結果的代謝途徑有。(3)如圖是S基因的cDNA和載體的限制性內(nèi)切核酸酶(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酶譜。為了成功構建重組表達載體,確保目的基因插入載體中方向正確,最好選用酶切割S基因的cDNA和載體。(4)用農(nóng)桿菌侵染品系甲葉片外植體,其目的是。(5)除了題中所示的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外,能獲得高甜度品系,同時保持甲的其他優(yōu)良性狀的育種方法還有(答出2點即可)。26.(2022·湖南·高考真題)中國是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大國,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培育水稻優(yōu)良品種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野生型水稻葉片綠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問題:(1)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yōu)镃1所致,基因C1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1連續(xù)自交3代,F(xiàn)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2)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C1轉錄產(chǎn)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改變,由5'-GAGAG-3'變?yōu)?'-GACAG-3',導致第位氨基酸突變?yōu)?,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解釋突變體葉片變黃的機理。(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蘇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變?yōu)镃1產(chǎn)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從突變型1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電泳條帶表示特定長度的DNA片段),其結果為圖中(填“I”“Ⅱ”或“Ⅲ”)。

(4)突變型2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變基因C2所致。用突變型2與突變型1雜交,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能否確定C2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填“能”或“否”),用文字說明理由。27.(2022·浙江·高考真題)某種昆蟲野生型為黑體圓翅,現(xiàn)有3個純合突變品系,分別為黑體鋸翅、灰體圓翅和黃體圓翅。其中體色由復等位基因A1/A2/A3控制,翅形由等位基因B/b控制。為研究突變及其遺傳機理,用純合突變品系和野生型進行了基因測序與雜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測序結果表明,3個突變品系與野生型相比,均只有1個基因位點發(fā)生了突變,并且與野生型對應的基因相比,基因長度相等。因此,其基因突變最可能是由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導致。(2)研究體色遺傳機制的雜交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雜交組合PF1F2♀♂♀♂♀♂Ⅰ黑體黃體黃體黃體3黃體:1黑體3黃體:1黑體Ⅱ灰體黑體灰體灰體3灰體:1黑體3灰體:1黑體Ⅲ灰體黃體灰體灰體3灰體:1黃體3灰體:1黃體注:表中親代所有個體均為圓翅純合子。根據(jù)實驗結果推測,控制體色的基因A1(黑體)、A2(灰體)和A3(黃體)的顯隱性關系為(顯性對隱性用“>”表示),體色基因的遺傳遵循定律。(3)研究體色與翅形遺傳關系的雜交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2雜交組合PF1F2♀♂♀♂♀♂Ⅳ灰體圓翅黑體鋸翅灰體圓翅灰體圓翅6灰體圓翅:2黑體圓翅3灰體圓翅:1黑體圓翅:3灰體鋸翅:1黑體鋸翅Ⅴ黑體鋸翅灰體圓翅灰體圓翅灰體鋸翅3灰體圓翅:1黑體圓翅:3灰體鋸翅:1黑體鋸翅3灰體圓翅:1黑體圓翅:3灰體鋸翅:1黑體鋸翅根據(jù)實驗結果推測,鋸翅性狀的遺傳方式是,判斷的依據(jù)是。(4)若選擇雜交Ⅲ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雄蟲和雜交Ⅴ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雌蟲隨機交配,理論上子代表現(xiàn)型有種,其中所占比例為2/9的表現(xiàn)型有哪幾種?。(5)用遺傳圖解表示黑體鋸翅雌蟲與雜交Ⅲ的F1中灰體圓翅雄蟲的雜交過程。〖2021年高考真題〗1.(2021·重慶·高考真題)有研究表明,人體細胞中DNA發(fā)生損傷時,P53蛋白能使細胞停止在細胞周期的間期并激活DNA的修復,修復后的細胞能夠繼續(xù)完成細胞周期的其余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