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測試卷-2022-2023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科學_第1頁
第1章測試卷-2022-2023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科學_第2頁
第1章測試卷-2022-2023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科學_第3頁
第1章測試卷-2022-2023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科學_第4頁
第1章測試卷-2022-2023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測試卷1(2分).“日心說”的建立推翻了長期以來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地心說”。關于“日心說”和“地心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心說”不是科學假說,“日心說”是科學假說B.“地心說”沒有積極作用,“日心說”促進了天文學的發(fā)展C.“地心說”的形成符合當時的科學水平D.太陽中心論的宇宙觀,從現(xiàn)在看還是正確的2(2分).下列各項中沒有被天文學家研究證實的是()A.恒星進入晚年后,體積會急劇變大,形成紅巨星B.超紅巨星隨后會爆發(fā)形成超新星C.科學家們經過長期探索,于1968年證實了中子星的存在D.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了黑洞,從而證實了黑洞的存在3(2分).下列各項中是科學定律的形成步驟的是()A.觀察→提出問題→假說→實驗→學說

B.觀察→提出問題→實驗→假說→學說C.觀察→學說→假說→實驗→提出問題D.學說→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假說4(2分).科學是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過程,新的科學理論或學說通常是在補充,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理論或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以下選項的各組理論成學說中,未體現(xiàn)以上過程的是()A.天圓地方說→大陸漂移說B.神創(chuàng)論→達爾文進化論C.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D.湯姆孫的“葡萄干面包”原于結構模型→盧瑟福的核式原子結構模型5(2分).地球現(xiàn)在是否還在發(fā)生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論的過程?對于這一問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現(xiàn)在地球上化學進化論過程仍時刻發(fā)生B.現(xiàn)在地球上條件優(yōu)越,化學進化論過程加快C.現(xiàn)在地球上條件惡劣,化學進化論過程減慢D.現(xiàn)在地球上缺乏原始地球的條件,生命起源不再發(fā)生6(2分).近年來探測火星形成熱潮,現(xiàn)已知火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還有少量的氮氣和氬氣,氣壓為600

帕~700帕。火星有自轉和公轉,表面溫度在-5℃以下,已經發(fā)現(xiàn)有液態(tài)水存在的證據(jù)。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在火星上無法傳播B.單質鐵在火星上不易生銹C.因為沒有氧氣,火星上不可能有生命D.火星上不會形成風7(2分).研究發(fā)現(xiàn),恒星壽命的長短取決于它的質量大小。結合圖表信息,推測下列四種恒星中壽命最長的是()A.天狼A星B.天狼B星C.織女星D.牛郎星8(2分).1975年3月8日下午,在我國東北吉林地區(qū)降落了一次隕石雨,隕石雨發(fā)生時,人們聽到在吉林市上空一聲爆炸,爆炸后,看見隕石以輻射向四面散落。根據(jù)收集到的隕石分析,這次隕石雨的散落范圍約為500多平方千米,已收集到的隕石有100多塊,其中最小的重0.5kg,最大的一塊重為1770kg,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號稱世界上最大隕石的重量——1078kg。隕石把地球以外的太陽系物質送到了人們手里。下列有關這次隕石雨形成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宇宙大爆炸,形成隕石雨B.黑子群增多,耀斑發(fā)出巨大能量,把物質分解成為高能帶電粒子拋出,形成隕石雨C.太陽活動頻繁,太陽表面物質向外運動,形成隕石雨D.繞太陽運行的流星體,流入大氣圈,與稠密的大氣摩擦燃燒,未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地面,形成隕石雨9(2分).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水蒸氣、氫氣、氨氣等C.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非常重要的證據(jù)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10(2分).如圖是米勒實驗原始大氣合成有機物的實驗裝置,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裝置中CH4、NH3、H2O、H2四種氣體用于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B.火花放電模擬閃電C.燒瓶中的沸水模擬了高溫條件下的原始海洋D.該實驗證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可能會演變成原始生命11(2分).某古生物學家在研究一塊沒有受干擾的巖石層中的化石之后,鑒定出一個物種,他認為這個物種在一個較長的歷史年代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這位古生物學家得出的這一句結論的根據(jù)是()A.該物種化石出現(xiàn)在較老的巖石層中B.該物種化石出現(xiàn)在較新的巖石層中C.該物種化石在巖石層從未出現(xiàn)過D.該物種化石在較老和較新的巖石層中都有出現(xiàn)12(2分).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原始大氣中有氫氣、甲烷等氣體,不含有氧氣B.始祖鳥可以證明鳥類與爬行類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C.現(xiàn)代人類是由黑猩猩經過長期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D.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13(2分).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A.產生了有利變異B.產生了可遺傳的變異C.產生了不利變異D.產生了不遺傳的變異14(2分).在杭州舉辦“西博會”期間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各國來賓在外貌和體型上有很大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細胞內()A.DNA分子出現(xiàn)差異B.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C.基因不同D.基因和染色體都發(fā)生了變異15(2分).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理解是()①環(huán)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變異②能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③變異是不定向的④變異是定向的⑤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群A.②④⑤

B.②③⑤C.①②④

D.①③⑤16(2分).許多哺乳動物原于古代的食蟲類動物,但由于他們長期適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而進化發(fā)展成為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別的蝙蝠、斑馬、鯨、熊等,這種現(xiàn)象主要說明了()A.不管環(huán)境如何,物種總在發(fā)生變化B.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C.環(huán)境變化是物種變化的原因D.動物的變異是動物本身的意愿所決定的17(2分).1997年,有人把原產丹麥和德國的三葉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這里的氣候比較寒冷,最初三葉草的產量很低,但經過若干年以后,產量顯著提高,人們對對這一事實做了如下解釋,其中不正確的是()A.所有的三葉草都逐漸適應了寒冷的環(huán)境B.不耐寒的個體被自然淘汰了C.耐寒的個體得以生存和繁衍D.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8(2分).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山清水秀,這里的樺尺蠖大多數(shù)是淺色的,少數(shù)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業(yè)污染把樹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淺色的卻成了少數(shù)。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黑煙將樺尺蠖熏成了深色B.淺色的樺尺蠖遷出,深色的樺尺蠖遷入C.淺色的樺尺蠖變成深色的樺尺蠖D.環(huán)境對樺尺蠖的體色進行選擇的結果19(2分).運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育種方法,將抗菜青蟲的Bt基因轉移到優(yōu)質油菜中,培育出轉基因抗蟲油菜。這一品種在生長過程中能產生特異的殺蟲蛋白,對菜青蟲有顯著抗性,能大大減輕菜青蟲對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產量,減少農藥使用量,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Bt基因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B.Bt基因含有菜青蟲的遺傳物質C.轉基因抗蟲油菜能產生殺蟲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D.轉基因抗蟲油菜產生的殺蟲蛋白屬于無機物20(2分).捕蚊燈利用蚊蟲的夜行性和趨光性,以發(fā)光的燈管引誘后,再以高壓電擊殺死接觸的蚊子。人們發(fā)現(xiàn)捕蚊燈的捕蚊效果比十年前差多了。對此現(xiàn)象最合理的解釋是()A.蚊子忍受高壓電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B.蚊子是古老的活化石,生存與適應能力特別強C.因為長期使用捕蚊燈,刺激基因突變,使蚊子產生了避光性D.原本就存在對捕蚊燈波長不敏感的蚊子,存活下來并大量繁衍21(2分).1976年,美國的一位教授首次將人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的基因轉入到大腸桿菌,并獲得“表達”。這是人類第一次獲得的轉基因生物。文中的“表達”是指該基因在大腸桿菌內()A.能進行DNA復制B.能隨大腸桿菌的繁殖傳遞給后代C.能合成生長激素抑制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長激素22(16分).35億年前,最初的原始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呢?由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質通過

作用,逐步由簡單到復雜,經歷漫長的時間而形成。大致分成三個階段:(1)

;(2)

;(3)

。23(3分).下表示為家庭成員某些特征的調查結果,請根據(jù)調查結果回答下列問題(1)表格中涉及的有無酒窩,有無耳垂等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

____。(2)父母有酒窩,而女兒無酒窩,此現(xiàn)象稱為

____;父母的舌頭能卷曲,女兒的舌頭也能卷曲,此現(xiàn)象稱為

____。24(10分).下邊甲乙兩試圖反映了對物種起源的看法有兩種,A.B.C.D和abcd分別代表各種生物群,據(jù)兩圖分析:(1)甲圖代表______觀點,認為地球上各種生物是由________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各種生物間有著或近或遠的關系,提出此管點的生物學家是______。(2)乙圖代表

__________觀點,此觀點認為地球上的物種是由__________制造出來的。25(12分).古生物學家從不同的底層中挖出的動物化石的物種和數(shù)量見下表: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1)中生代最早形成的是______。(2)表中各類生物之間進化的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中生代占據(jù)優(yōu)勢的動物是______。(4)始祖鳥可能出現(xiàn)在____紀。26(2分).宇宙中有時會發(fā)生恒星爆炸,產生所謂超新星,恒星爆炸會突然變得比以前亮很多,恒星離我們很遠,他發(fā)出光要經過許多年才能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看到的恒星爆炸的光一定是在很多年以前發(fā)出的,從那個時候起,光一直向地球傳播著,我們看到的恒星爆炸的光是白光,而不是在不同時間到達的各種色光,根據(jù)這一事實,你的推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22分).青霉素是一種抗菌素,幾十年來,由于反復使用導致使某些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越來越強,請回答下列問題(1)青霉素使用之前,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存在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體內絕大多數(shù)細菌被殺死,這種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少數(shù)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并繁衍后代,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______。(2)青霉素的使用對細菌起了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細菌與青霉素之間的________實驗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復使用,使得抗藥性這個性狀逐漸遺傳積累而加強,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雖然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是定向的,向________方向進化。(3)上述過程表明,自然選擇的基礎是________,動力是________,結果是________。28.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問題:達爾文考察了太平洋一個海島上的昆蟲,發(fā)現(xiàn)它們或者無翅,或者具有很發(fā)達的翅。達爾文認為這是島上終年不斷的強勁海風選擇的結果。強大的海風把具有平常的翅的昆蟲都吹到海洋里去了,保留下來并能繁殖后代的只能是無翅或具有很發(fā)達的翅的昆蟲,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島上生活的昆蟲就進化成為無翅或者有很發(fā)達的翅的類型了。28.1(2分)根據(jù)海島上某種昆蟲的翅的長度和個體數(shù)繪制曲線,你認為以下符合情況的是____。(縱坐標代表個體數(shù),橫坐標代表翅的長度)28.2(2分)昆蟲的翅有平常翅、無翅和發(fā)達翅等不同性狀類型,這說明生物的變異是______的。28.3(2分)根據(j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島上生活的具有無翅和發(fā)達翅的昆蟲都是對環(huán)境____的結果。28.4(2分)昆蟲的無翅和發(fā)達翅等不同性狀是由____決定的。28.5(2分)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決定的。29(12分).歷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氣成分變化可能較小,而現(xiàn)在它們的大氣中都沒有游離氧。由此推斷,原始地球空氣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氣成分類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個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實驗。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氣、水蒸氣,通過放電和紫外線照射的方法模擬原始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獲得了多種氨基酸。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米勒實驗屬于“模擬實驗”。米勒實驗裝置中右上方大容器內模擬了________的成分,它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相比主要不含____。進行火花放電模擬閃電,主要為該實驗提供____。(2)米勒實驗裝置中煮沸的水模擬了________,冷凝后獲得了氨基酸。通過這個實驗米勒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jù)米勒的實驗,部分學者提出了化學起源學說,他們認為生命起源的大致過程是:原始大氣(無機小分子)→__________→復雜有機物→原始生命。30(16分).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因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1)早在1971年,青蒿素對鼠瘧、猴瘧都具有100%的抗瘧作用,青蒿植物會產生青蒿素這種性狀是由青蒿的

決定的。但是在單方青蒿素的地區(qū),瘧原蟲對單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這意味著瘧原蟲出現(xiàn)抗藥性,這種現(xiàn)象是

的結果。之后屠呦呦團隊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解決了這一問題,使治療瘧疾獲得更大的突破。(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同一地點采集黃花蒿的根、莖、葉(葉齡7天),共采集3次,并測定樣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記入下表。

請補充完整表格內最后一列欄目的信息,此實驗的研究目的是

。31.某同學欲利用試驗田中的蔬菜來探究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對某農藥降解效果的影響,咨詢老師得知:碳酸鈉溶液在強光下,水分蒸發(fā)加劇,溶質質量分數(shù)快速增大,當達到2%及以上會燒傷葉片,使蔬菜品質下降,他將試驗田中的某種蔬菜均分為六組,并噴施等量的同種農藥,三天后的18:00,對其中一組噴清水,另五組分別噴施等量的不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碳酸鈉溶液,并在12h和24h后分別采摘樣品,檢測農藥殘留指數(shù),得到如圖數(shù)據(jù)。31.1(2分)害蟲在同種農藥長期自然選擇下產生抗藥性,具有強抗藥性的害蟲通過繁殖,將強抗藥性這一性狀傳給下一代,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__。31.2(2分)為了使蔬菜的農藥殘留指數(shù)達到安全食用標準,又不影響蔬菜的品質,結合本實驗,請你對菜農在晴朗天氣下,對蔬菜進行噴施碳酸鈉溶液和采摘蔬菜方面提出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8分).中華龍鳥化石發(fā)現(xiàn)于中國遼西北票上園鄉(xiāng)。中華龍鳥的脊柱和體表有著流蘇一樣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結構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沒有飛翔功能,主要是保護皮膚和維持體溫。中華龍鳥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于捕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肉食恐龍,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愈合,有4個頸椎和13個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干長度的兩倍半,屬于獸足類科。中華龍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是近100多年來恐龍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不僅對研究鳥類起源,而且對研究恐龍的生理、生態(tài)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1)中華龍鳥屬于哪兩類生物間的過渡類型?

。(2)中華龍鳥化石對研究生物的進化有何意義?

。33(28分).在一個溫泉地區(qū)有一些淺的湖泊,湖水溫度為30℃~35℃,在這些湖泊中生存著一種魚.科學家對個湖泊中的魚作了試驗,結果表明,如水溫低于27℃或高于37℃,魚全部死亡.若干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該湖的水溫逐年下降,50年后維持在22℃~27℃,而湖中仍有上述那種魚生活著。(1)該湖中的魚與其他湖中的魚相比.具有的不同性質是

。(2)對湖中水溫下降到

22℃~27℃時,魚仍然能存活的現(xiàn)象可解釋為:湖中的魚有的

,有的

.魚群中這種變異的出現(xiàn)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下降的水溫對魚起了作用.這種作用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選擇,

的魚生存下來,而

的魚則被淘汰.34(2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93年,中國科學家用一定的技術把蘇云金芽孢桿菌(一種細菌)體內的抗蟲基因剪切下來,再轉入到棉花植株,成功的培育成了抗棉鈴蟲的轉基因抗蟲棉。

材料二:如圖是人類獲得高產抗倒伏小麥的方法示意圖。

材料三:《紅樓夢》中,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是賈母的孫子,他們的愛情悲劇讓讀者惋惜不已.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寶玉和黛玉是不適合結婚的.因為他們是近親,近親結婚,后代患遺傳病的概率增大。(1)材料一中,棉花植株出現(xiàn)了抗棉鈴蟲的新性狀,這種現(xiàn)象叫做

。這一性狀是由

決定的。(2)材料二中涉及的相對性狀有

。人類獲得的高產抗倒伏小麥這一新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原因是其中的

發(fā)生了改變。(3)材料三中,寶玉和黛玉屬于近親,近親通常是指

,近親結婚后代患遺傳病的機會增大的原因是

。35(12分).大爆炸宇宙論比較經典的證據(jù)有如下兩條:一是紅位移:哈勃對星系光譜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星系的運動規(guī)律,說明宇宙在膨脹,下表是部分星系移動的數(shù)據(jù)。哈勃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星系的距離和移動速度間存在如下關系:v=Hxd,其中,v(千米/秒)是退行速度,H是哈勃常數(shù),d(Mpc)是星系距離,1Mpc=3.26百萬光年。二是3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根據(jù)大爆炸宇宙論,宇宙因膨脹而冷卻,現(xiàn)今的宇宙中應該仍然存在當時產生的輻射余燼。宇宙背景輻射是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微波輻射。20世紀60年代末測得宇宙微波噪聲相當于3K(K是絕對溫度T的單位,又叫開氏溫度,它以攝氏溫度t的-273℃作為起點,每一度的間隔與攝氏溫度相等。與攝氏溫度之間的關系為T=t+273)的熱輻射。2006年10月,兩位美國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選擇星系移動數(sh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哈勃常數(shù)H=

。(2)觀察星系移動數(sh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發(fā)現(xiàn)星系移動存在怎樣的規(guī)律嗎?、

。(3)觀測到的微波輻射表明,宇宙背景溫度為(

)。A.3℃

B.-273℃

C.0℃

D.-270℃【參考答案】1.

C2.

D3.

A4.

A5.

D6.

B7.

B8.

D9.

B10.

D11.

D12.

C13.

B14.

C15.

B16.

C17.

A18.

D19.

C20.

D21.

C22.

(1)化學(2)從無機小分子到有機小分子(3)從有機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4)原始生命的出現(xiàn)23.

性狀;變異;遺傳24.

進化論;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