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2/T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南京交通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南大學、星諾大氣環(huán)境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黃俊、朱曉寧、郭志明、李志遠、汪文聯(lián)、潘紅兵、徐志勝、季紅玲、丁鴻志、張迎賀、張鈜杰、楊斌、王曄、周愛軍。城市隧道通風設計標準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江蘇省新建、改(擴)建的城市隧道通風設計。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9《工業(y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74《數據中心設計規(guī)范》GB51251《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5036《消防設施通用規(guī)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規(guī)范》CJJ22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JTG/TD70/2-02《公路隧道通風設計細則》HJ2.2《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huán)境》DB32/404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本。3.1城市隧道urbantunnel地表以下供機動車或兼有非機動車、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3.2隧道群tunnelgroup多座隧道通過地下互通匝道連接實現(xiàn)交通轉換或兩座隧道間距小于250m,且兩座隧道之間無消防救援通道,多座隧道和多座隧道及地下互通均稱為隧道群。3.3設計小時交通量designhourlytrafficvolume混合車型設計高峰小時交通量,用每小時每車道的混合車輛數表示。3.4需風量requestedairvolume按保證隧道安全運營要求的環(huán)境指標,根據隧道條件計算確定需要的新鮮空氣量。3.5設計風量designedairvolume以計算得到的隧道需風量為基礎,滿足運營要求,進行風機選型的通風量。3.6設計風速designedwindspeed根據設計風量計算得到的空氣在隧道內沿隧道軸向流動的速度。3.7縱向通風longitudinalventilation通風氣流在行車空間沿隧道軸線方向(縱向)的流動。3.8半橫向通風semi-transverseventilation通風氣流在行車空間沿垂直于隧道軸線方向(橫向)進入(或排出)、沿隧道軸線方向(縱向)排出(或進入)的流動。3.9臨界風速criticalvelocity當采用縱向排煙時,控制煙氣沿隧道坡度逆向流動的最小風速。3.10重點排煙concentratedsmokeextraction在隧道縱向設置專用排煙道,并間隔一定距離設排煙口?;馂臅r,遠程控制火災附近的排煙口開啟,將煙氣快速有效的排出車行空間。基本規(guī)定4.1城市隧道通風應綜合考慮道路等級、工程規(guī)模、隧道平面與縱斷面線形、近遠期預測交通量與交通工況、車輛種類與有害氣體排放量、相鄰隧道污染物空氣竄流、環(huán)境保護、煙氣控制和運營維護等因素。4.2城市隧道通風設計應符合科學合理、安全經濟、技術先進、節(jié)能環(huán)保、利用高效的原則。4.3隧道通風系統(tǒng)應具有以下功能:4.3.1正常工況及交通阻滯工況時,應能稀釋或去除隧道內的CO、煙塵、NOx等污染物和余熱,控制有害物濃度、能見度等指標符合本標準第4.2節(jié)的要求。4.3.2火災事故時,應能有效控制和迅速排除煙氣。4.3.3隧道養(yǎng)護維修時,應能提供一定新風量,控制有害物濃度、能見度等符合本標準第4.2節(jié)的要求。4.4隧道通風系統(tǒng)應按預測特征年的交通量、車輛組成和相應車輛有害氣體排放量設計,并根據需要考慮通風設備的分期實施。4.5城市隧道通風設計小時交通量應為混合車設計高峰小時交通量。4.6隧道通風系統(tǒng)的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4.6.1在特殊工況或短時間內交通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通風系統(tǒng)應具一定的適應性。4.6.2在通風系統(tǒng)某一局部失效時,應保證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維持在適宜的水平。4.6.3應根據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對污染空氣排放和噪聲要求,結合工程實施條件確定污染空氣排放方案,應采取措施使通風設備傳至室外的噪聲符合環(huán)境保護要求。4.6.4應能有效利用汽車交通力,并考慮隧道需風量變化、制定運行策略。4.7改建或實施二期通風系統(tǒng)的城市隧道,應按當前實際交通量和交通組成評估通風系統(tǒng)的合理性。4.8城市隧道通風設計應分別明確運營工況與火災工況的風機運行數量和位置。4.9專用避難疏散通道及其前室、疏散樓梯及其前室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設施。4.10火災工況下交通量計算應遵循下列原則:4.10.1工況車速宜按0km/h考慮。4.10.2單向通行隧道宜按獨立排煙區(qū)末端位置發(fā)生火災考慮;雙向通行隧道宜按洞內中點發(fā)生火災考慮。4.11通風系統(tǒng)的管材、消聲材料應采用A級不燃材料,管材及消聲材料還應具有防潮、防腐、防蛀、耐老化和無毒的性能。設計標準一般規(guī)定城市隧道通風設計的安全標準應以稀釋機動車排放的煙塵為主,必要時可考慮隧道內機動車帶來的粉塵污染。城市隧道通風設計的衛(wèi)生標準應以稀釋機動車排放的CO、NO2為主。城市隧道通風設計的舒適性標準應以換氣稀釋機動車帶來的異味為主,必要時可考慮去除余熱和降低濕度。隧道隧道通風設計標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CO、NO2和煙塵設計濃度,應滿足表5.2.1中的規(guī)定。表5.2.1CO、NO2和煙塵設計濃度車速v(km/h)或工況CO(cm3/m3)煙塵設計濃度K(m-1)NO2(cm3/m3)v>40700.005140≥v>20700.0061v≤20700.0071養(yǎng)護維修200.0030.12人車混行隧道,隧道內60min內NO2設計濃度不應大于0.2cm3/m3。隧道內的最高空氣溫度不宜高于45°C。隧道內的濕度不宜大于70%。通風系統(tǒng)設計時的交通工況設定宜符合下列要求:正常交通工況時,城市隧道內車輛全程行駛平均車速大于40km/h。交通阻滯工況時,城市隧道內車輛全程行駛平均車速不大于20km/h。通風系統(tǒng)的最小換氣量應滿足以下要求:隧道換氣次數不應小于3次/h??v向通風的隧道內風速不應低于1.5m/s。隧道設計縱向風速不宜大于10m/s。附屬用房隧道運營管理中心、設備管理用房、電纜通道等附屬用房通風設計應符合表5.3.1要求:表5.3.1附屬用房通風設計標準房間名稱計算溫度(℃)換氣次數(次/h)冬季夏季進風排風值班室、休息室162766控制室、機房192464配電房、電纜通道—36按排除余熱計算風量檢修通道——11雨水泵房、廢水泵房、消防泵房5——4通風機房——66電源室103610~1210~12電梯機房——1010當采用空調系統(tǒng)時,新風量每人不應少于30m3/h。隧道洞口城市隧道洞口環(huán)境空氣功能區(qū)分為二類:一類區(qū)為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qū)域;二類區(qū)為居住區(qū)、商業(yè)交通居民混合區(qū)、文化區(qū)、工業(yè)區(qū)。一類區(qū)適用一級濃度限值,二類區(qū)適用二級濃度限值。一、二類環(huán)境空氣功能區(qū)質量要求見表5.4.2。表5.4.2環(huán)境空氣污染物基本項目濃度限值序號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濃度限值單位一級二級1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μg/m324小時平均80801小時平均2002002一氧化碳(CO)24小時平均44mg/m31小時平均10103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μm)年平均4070μg/m324小時平均501504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μm)年平均153524小時平均3575通風方式一般規(guī)定城市隧道通風方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隧道平縱指標、交通量、氣象條件、經濟、環(huán)保等因素。城市隧道工程分級宜根據其封閉段長度和預測單洞年平均日交通量兩個要素,按圖6.1.1分為一、二、三、四、五5個等級。圖6.1.1城市隧道工程分級圖城市隧道內機械通風系統(tǒng)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四級及以上城市隧道應設置機械通風設施。人行隧道或人車混行隧道長度小于等于60m時,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當隧道長度超過60m時應設置機械通風設施。隧道應有效利用交通通風力,當不能滿足通風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通風方式城市隧道機械通風方式可按表6.2.1分類。表6.2.1城市隧道機械通風方式的分類縱向通風方式半橫向通風方式組合通風方式全射流縱向通風方式通風井送排式通風井排出式吸塵式縱向通風方式送風式排風式吸塵式+縱向通風組合式縱向+重點排煙組合式五級城市隧道宜采用自然通風方式,三級和四級城市隧道宜采用全射流縱向通風方式。一級和二級城市隧道宜采用半橫向通風方式或組合通風方式。城市隧道洞口污染物排放不滿足環(huán)境大氣指標要求時,宜采用污染物凈化方式。明挖暗埋城市隧道可采用豎向分散式自然通風方式設計。隧道通風要求長度大于3km的隧道宜對隧道溫度進行計算,當不滿足本標準第4.2.1條第3款的要求時,宜采取降溫措施。設有多處進、出口匝道的隧道,通風設計應考慮主線、匝道隧道氣流間的相互影響。城市隧道通風設計應考慮污染空氣排放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且應滿足下列要求:隧道洞口和通風井的允許排放量和排放方式應滿足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污染空氣排放宜采用高風井集中排放,當實施困難時可采用豎向分散式自然排放、機械式分散排放或污染空氣凈化方式。隧道進、出洞口建筑布置應考慮防止污染空氣回流的措施,且應符合下列要求:鉆爆法隧道進、出洞口宜錯位布置。明挖暗埋隧道進、出洞口間宜設置分隔墻或種植綠植。分隔墻體宜結合遮光棚和景觀綠化設計。通風計算一般規(guī)定車輛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應按設計近遠期預測交通量、交通組成、車輛狀況,并結合汽車尾氣限排標準進行計算,取其較大者作為設計取值。城市隧道通風設計應根據工程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階段隧道總體設計要求進行相應的計算。通風系統(tǒng)中,風機及交通通風力提供的風量和風壓應滿足需風量和克服通風阻力要求。在標準大氣壓狀態(tài)下,空氣物理量可按表6.1.4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空氣密度ρ可按式(7.1.4)計算。表7.1.4空氣物理量重度γ(N/m3)11.77密度ρ01.20運動黏滯系數ν(m2/s)1.57×10-5ρ=ρ0式中:ρ——通風計算點的空氣密度(kg/m3);ρ0T——通風計算點夏季氣溫(K);h——通風計算點的海拔高程(m)。沿程阻力系數及局部阻力系數應根據城市隧道或風道的斷面當量直徑和壁面粗糙度以及風道結構形狀等取值,當為混凝土壁面時常用阻力系數可按表7.1.5取值。表7.1.5常用阻力系數表阻力系數取值隧道沿程阻力系數λ0.02主風道(含豎井)沿程阻力系數λb、0.022連接風道沿程阻力系數λ0.025隧道入口局部阻力系數ζ0.5隧道出口局部阻力系數ζ1.0需風量計算城市隧道計算交通量宜按各特征年預測交通量和城市隧道服務最大交通量分別計算交通量,取其最大需風量所對應的交通量作為計算交通量。隧道預測交通量中含有新型環(huán)保車輛,其有害氣體排放量宜單獨計算。設計需風量應取稀釋CO、煙塵,NO2和隧道最小換氣量所需風量的最大值,并不小于最小通風量,計算時應按行車速度10km/h一檔分別進行計算。稀釋CO所需風量按公式(7.2.4)計算,隧道入口新風污染物濃度應考慮隧道洞外環(huán)境濃度和鄰洞污染空氣的影響。Qreq(CO)=(nveh?式中:Qreq(COnvehQCOCadmCamb稀釋NO2所需風量按公式(7.2.5)計算,隧道入口新風污染物濃度應考慮隧道洞外環(huán)境濃度和鄰洞污染空氣的影響。Qreq(NO2)=式中:Qreq(NO2)nvehQNO2——車輛NOCadmCamb稀釋煙塵所需風量按公式(7.2.6)計算,隧道入口新風污染物濃度應考慮隧道洞外環(huán)境濃度和鄰洞污染空氣的影響。Qreq(VI)=(n式中:Qreq(VI)——nvehQVIKadm——隧道內煙塵允許濃度(m-1隧道換氣需風量按公式(7.2.7-1)計算。Qreq(ac)=式中:Qreq(acArns采用縱向式通風的隧道,換氣需風量按公式(7.2.7-1)和式(7.2.7-2)計算,并取其大者作為隧道空間不間斷換氣的需風量。Qreq(ac)=QUOTEQreq(ac)=vac?ArvacAr隧道內車輛有害氣體排放以2018年為基準年進行計算,小汽車和輕型車有害氣體排放按公式(7.2.8-1)計算,重型柴油車有害氣體排放按公式(7.2.8-2)計算:Q=qex(v,i式中:Q——小汽車和輕型車CO[g/(h·veh)]、NO2[g/(h·veh)]和顆粒物[m3/(h·veh)單車排放量,其中僅柴油車計算顆粒物;qex(vfhftfev——車速(km/h);qneQ=qex(v,i式中:Q——重型柴油車CO[g/(h·veh)]、NO2[g/(h·veh)]和顆粒物[m2/(h·veh)]單車排放量;qex(vfm隧道自然通風力隧道自然通風力應按下列原則確定:通風計算中,應將自然通風力作為隧道通風阻力考慮;當確定自然風作用引起的隧道內風速常年與隧道通風方向一致時,宜作為隧道通風動力考慮。自然風作用引起的洞內風速宜根據氣象調查資料、隧道長度、縱坡等確定;當未取得相關調查結果時,可取2.0~3.0m/s。自然通風力按公式(7.3.2)計算。當自然通風力作隧道通風阻力時,式(7.3.2)應取“+”;當自然通風力作隧道通風動力時,式(7.3.2)應取“-”。正壓和負壓?pm=±(1+式中:?pvnζeλrDr——隧道斷面當量直徑(m),DArCr隧道交通通風力隧道交通通風力應按下列原則確定:隧道通風計算應針對具體工程的通風系統(tǒng)分析交通通風力。單向交通時,交通通風力宜作為動力考慮;當工況車速小于設計風速時,交通通風力應作為阻力考慮。雙向交通時,交通通風力宜作為阻力考慮。交通通風力應按設計速度以下各工況車速分別計算。單洞雙向城市隧道交通通風力可按式(7.4.2)計算:?pt=Am式中:?pn+——隧道內與vrn-——隧道內與vr反向的車輛數(輛),n-=N-N+——隧道內與vN-——隧道內與vvrvt(+)QUOTEvt(+vt(-)QUOTEvt(-QrAm單向城市隧道交通通風力可按式(7.4.3)計算。當vt>vr時,?pt取“+”;當vt?pt=±Am式中:nC——隧道內車輛數(輛),QUOTEnC=N·L3600·vvt汽車等效阻抗面積可按式(7.4.4-1)計算:Am=1-rl·式中:AcsAclrlξci——隧道內小型車或大型車的空氣阻力系數,按式(7.4.4-2)QUOTEξci=0.0768xi+0.35ξci=0.0768xi+0.35xi隧道通風阻力隧道內通風阻力按公式(7.5.1-1)~式(7.5.1-3)計算:?pr=?p?pλ=(∑?pζi=ζ式中:?p?pλQUOTE?pλ∑?pζiQUOTE∑?pζiζi——隧道局部阻力系數,可按表6.1.5或標準取值污染空氣凈化一般規(guī)定隧道內污染空氣直接向大氣排放時,其污染物排放濃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排放標準的要求。隧道口和通風井集中排放污染空氣不滿足環(huán)境排放標準時,應進行污染空氣的凈化處理措施??諝鈨艋O計宜結合隧道內設備安裝、運輸、維護、凈化要求等條件,合理選擇隧道內污染空氣凈化設備??諝鈨艋绞剿淼牢廴究諝鈨艋绞揭诉x擇靜電除塵、生物吸附法、量子光催化法等。靜電除塵空氣凈化方式通過在隧道內或專用通道安裝靜電除塵設備,有效去除污染空氣中的煙塵和氮氧化合物。生物吸附凈化方式通過隧道口設置生物凈化池和通風設施,凈化和過濾隧道污染空氣中的煙塵和氮氧化合物。量子光催化凈化是在城市隧道側墻或裝飾板表面噴涂含有納米TiO2光催化涂層,凈化隧道內CO和和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設備布置隧道靜電除塵空氣凈化設備安裝可選擇旁通式、豎井式和吊頂式。靜電除塵裝置主要由過濾器、清潔系統(tǒng)、靜電除塵器、NO2處理器、消防器、風機和防護設備等組成。旁通式、豎井式和吊頂式空氣凈化設備布置可見圖8.3.2-1、8.3.3-2和8.3.3-3。旁通式空氣凈化設備示意圖豎井式凈化示意圖吊頂式凈化示意圖隧道生物吸附空氣凈化裝置主要有吸風罩、風管、風機、生物凈化池組成,應符合下列要求:隧道洞口吸風罩宜與洞門結構形式設置。風管選用土建風道或金屬風道。風機可安裝于隧道結構空間或地面風機房。生物凈化池應考慮污水處理排放措施。附屬建筑一般規(guī)定城市隧道管理用房及設備用房等隧道各類附屬工程應根據其使用要求設置通風系統(tǒng),必要時可設置空調系統(tǒng);進風應直接采自大氣,排風宜直接排出地面。變電所等電氣用房應設置機械通風系統(tǒng),通風量按排除余熱量計算。當余熱量較大、采用機械通風不合理時,可設置冷風降溫系統(tǒng)。消防泵房和廁所應設置機械排風、自然進風系統(tǒng)。風機房與通風井設計應綜合考慮功能要求、位置選擇、建設條件、環(huán)境保護、養(yǎng)護維修、運營管理、景觀協(xié)調及消防安全等因素。風機房應具有布置風機、電氣設備、控制設備、其他輔助設備的空間及預留設備檢修空間,并應設置大型設備搬運通道和工作通道等。風機房與通風井地下風機房的布局應滿足風機及其配套設施的綜合布置、運輸、安裝、檢修、消防安全等各項要求,通風機宜集中布置。地下風機房與隧道之間應設置大型設備運輸通道和人員逃生通道,通道入口應設置甲級防火門;地下風機房與連接風道之間應設置檢修通道。地下風機房應考慮通風、防潮、防塵、降噪和溫度調節(jié)等設計。風機房應為大型通風設備的運輸、安裝設置通道或孔洞,并應能裝設起吊設施。通風井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進風井應設在空氣潔凈地方,進風應直接采自大氣,進風口的下緣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當設在綠化地帶時,不宜小于1m。進風口的進風風速不宜大于8.0m/s。排風井的高度應滿足廢氣排放的環(huán)境保護要求,排風應直接排出地面。排風口的排風風速不宜大于8m/s。當采用高風塔集中排放廢氣時,應采用向上高空直排方式,風井內風速取值不宜大于15m/s。當進、排風井合建時,應確保排風不回流至進風口,排風口宜高出進風口,并不宜小于6m。風道及風口混凝土風道設置應滿足下列要求:送、排風設計風速不宜大于15m/s。風道吸入口處應設置防止異物吸入的網罩。風道內應采取可靠防排水措施,防止?jié)B漏水。風道內應設置檢修用進出口樓梯和照明燈具。風道內壁面應光滑平整,斷面變化處應平順過渡。風道耐火等級應為一級。送風口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送風口宜設置于隧道頂部,送風口設計風速宜取25.0~30.0m/s,送風方向應與隧道軸向一致。送風口斷面積應根據隧道送風量和送風口設計風速確定。排風口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排風口宜設置于隧道頂部或側墻,排風口設計風速不宜大于8.0m/s。排風口斷形式宜結合隧道主洞斷面擬定,排風口斷面積不宜大于隧道主洞斷面積。排風口應設置防護網,并應進行防銹處理。防煙與排煙一般規(guī)定城市隧道的防煙與排煙設計應綜合考慮隧道內的交通組織、隧道的用途、長度等因素。通行機動車的一、二、三類城市隧道應設置排煙設施,隧道分類應符合表10.1.2的規(guī)定。表10.1.2城市隧道分類用途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城市隧道封閉段長度L(m)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L>1500500<L≤1500L≤500-僅限通行非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L>30001500<L≤3000500<L≤1500L≤500僅限人行或通行非機動車--L>1500L≤1500城市隧道防火災應按一座隧道或隧道群同一時間發(fā)生一次火災設防。城市隧道火災時,防煙與排煙系統(tǒng)應能及時有效控制和排除煙氣、減少煙氣在隧道內影響范圍。防煙系統(tǒng)的設計應根據隧道構造、使用性質、設備布置等因素,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城市隧道排煙系統(tǒng)設計應結合交通狀況、通風方式和疏散設施等統(tǒng)籌考慮,當與正常通風系統(tǒng)合用時,應具備在火災工況下的快速轉換功能,并符合排煙系統(tǒng)要求。城市隧道內機械排煙系統(tǒng)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長度大于3km的城市隧道,宜采用縱向分段排煙方式或重點排煙方式;長度不大于3km的單洞單向城市隧道,宜采用縱向排煙方式。排煙系統(tǒng)宜根據隧道交通功能、預測交通量、交通組織狀況,參照表10.2.1確定隧道安全適用的最大火災熱釋放率。表10.2.1車輛的火災熱釋放率表車型類型小轎車貨車集裝箱車、長途汽車、公共汽車重型車火災熱釋放率(MW)3~510~1520~3030~100當隧道采用縱向排煙時,縱向氣流速度應不大于臨界風速,臨界風速按公式(10.2.2-1)~(10.2.2-3)計算:Vc=0.606?Kg?Tf=QfρKg=1+0.0374i0.8式中:VcQfH——隧道最大凈空高度(m);ArKgi——隧道坡度(%);Cpg——重力加速度(m/s2);T——火場遠區(qū)空氣溫度(K);Tfρ——火場遠區(qū)空氣密度(kg/m3)。隧道縱向火災排煙需風量可按式(9.2.3)計算:Qreqf=Ar式中:Qreq(f)——隧道火災排煙需風量(m3/sArVc——臨界風速(m/s)當城市隧道采用重點排煙時,排煙量應按設計火災規(guī)模計算確定,排煙量的計算可按公式(10.2.4-1)~(10.2.4-6)計算:軸對稱型煙羽流當Z>Z1時,Mρ=0.071QC13Z當Z≤Z1時,Mρ=0.032QC35Z1=0.166Qc25式中:Qc——熱釋放速率的對流部分,一般取值為Qc=0.7Qf(kW);Z——燃料面到煙層底部的高度(m)(取值應大于或等于最小清晰高度與燃料面高度之差);Z1——火焰極限高度(m);Mρ煙層平均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的差應按下式計算?T=KQc/MρC式中:?TCρ——空氣的定壓比熱,一般取CK——煙氣中對流放熱量因子。當采用機械排煙時,取K=1.0。排煙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V=MρT/ρ0T0T=T0+?T(10式中:V——排煙量(m3/s);ρ0——環(huán)境溫度下的氣體密度(kg/m3),通常T0=293.15K,T0T——煙層的平均絕對溫度(K)。當隧道采用重點排煙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排煙量計算應考慮土建排煙風道和排煙口的漏風量等因素,不宜小于20%漏風量。排煙口應設置在隧道上部或側壁上部,并采用常閉型,排煙口縱向間距不宜大于60m。地下互通匝道隧道段內排煙口縱向間距不宜大于30m。火災時應聯(lián)動開啟著火區(qū)域的排煙口,連續(xù)打開的排煙口數量不宜少于5組。排煙道內的設計風速不宜大于15m/s,排煙口的設計風速不宜大于10m/s。隧道排煙道內應光滑并應滿足密封性要求。城市隧道應結合匝道、風井等布局進行必要的分段排煙,并分別對各區(qū)域進行煙氣控制設計。配電房宜設置獨立的機械排煙系統(tǒng),排煙量應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城市隧道內附屬用房設置的機械排煙系統(tǒng)與通風系統(tǒng)宜分別設置;當合用時,通風系統(tǒng)應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應具備事故工況下的快速轉換功能。防煙系統(tǒng)城市隧道專用安全通道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隧道專用安全通道與隧道行車道之間的壓差應為30Pa~50Pa。專用疏散通道的防煙設計應根據其長度和凈空,選擇合理適用的機械正壓送風方式;其前室加壓送風量應按其入口門洞風速不小于1.2m/s計算確定,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獨立避難所防煙設計的加壓送風量應按地面面積每平米不小于30m3/h計算,新鮮空氣供氣時間不應小于火災延續(xù)時間。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tǒng)送風口應靠近避難疏散通道和避難所入口,其風速不宜大于7.0m/s。封閉樓梯間應采用自然通風系統(tǒng),不滿足自然通風條件的封閉樓梯間,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應采用管道送風,且不宜采用土建風道。送風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內壁應光滑。當送風管道內壁為金屬時,設計風速不應大于20m/s;當送風管道內壁為非金屬時,設計風速不應大于15m/s;送風管道的厚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43的規(guī)定。排煙設施火災時運行的射流風機、排煙風機及煙氣流經的風閥、消聲器、軟接等輔助設備,應按隧道火災煙氣進行配置,連續(xù)有效運行時間應高于隧道疏散時間,且應滿足250℃時連續(xù)有效工作時間不小于1h的要求。用于火災排煙的射流風機宜按計算臺數15%的備用量,應至少備用一組。火災時運轉的風機從靜止到達全速運轉的時間不應大于60s,可逆式風機應能在90s內完成反向運轉。設備用房排煙管道的設置和耐火極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豎向設置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獨立的管道井內,排煙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水平設置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吊頂內,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當確有困難時,可直接設置在室內,但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1.00h。設置在走道部位吊頂內的排煙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區(qū)的排煙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1.00h。設備用房排煙管道下列部位應設置排煙防火閥: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一個排煙系統(tǒng)負擔多個防煙分區(qū)的排煙支管上;排煙風機入口處;穿越防火分區(qū)處。風機選型與安裝一般規(guī)定風機選型應滿足隧道運營通風及排煙系統(tǒng)的使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特性。通風系統(tǒng)設備、管道及配件布置安裝應能為安裝、操作、測量、調試和維修預留空間位置。附屬用房內風機的選型與安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736和《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的相關要求。射流風機的選型與安裝射流風機選型應滿足下列要求:射流風機應選用具有消聲裝置的隧道專用風機。射流風機應結合不同類型射流風機的直徑、單臺射流風機的電機配置功率、隧道總裝機功率、長期運營費用等進行選型。單向城市隧道宜選擇單向風機,雙向城市隧道應選擇雙向風機,同一隧道的風機型號應相同。雙向可逆射流風機反轉時的風量和推力不宜低于正轉的98%;反向運行的單向射流風機,其反向風量宜為正向風量的50%~70%?;馂墓r下運行的射流風機、排煙風機應能在環(huán)境溫度280℃下連續(xù)有效運行不小于1h。在野外距風機出口10m且成45°夾角處測量射流風機的A聲級應小于75dB。射流風機電機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5,絕緣等級不應低于F級。在額定工作條件下,風機整體設計使用壽命不應低于20年,第一次大修前的安全運轉時間不應少于18000h。射流風機在隧道橫斷面上的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射流風機不應侵入隧道建筑限界,射流風機的邊沿與隧道建筑限界的凈距不宜小于15cm。宜采用固定式或懸吊式安裝;當采用壁龕式安裝時,應注意隧道結構的過渡設計,可在風機進出口設置導流葉片。應根據隧道斷面形狀、斷面大小、全隧道射流風機總體布置情況,以及供配電系統(tǒng)實施的合理性,確定同一斷面上風機的設置數量。當同一斷面布置2臺及2臺以上射流風機時,相鄰兩臺風機的凈距不宜小于1倍風機葉輪直徑,該斷面的各風機型號應完全相同。射流風機在城市隧道縱斷面上的布置應注意下列事項:射流風機的設置位置應結合隧道運營通風需求、火災防煙與排煙、風機供配電系統(tǒng)的合理性等綜合考慮??趶讲淮笥?000mm的射流風機間距宜小于120m,口徑大于1000mm的射流風機間距宜大于150m。長度不大于3000m的直線城市隧道,射流風機可布置在兩端洞口段;特長城市隧道的射流風機宜在兩端洞口段、洞內中部等位置不少于3段分布;長度大于2000m的曲線城市隧道,曲線段宜布置射流風機。單隧道進出口段的第一組風機與洞口的距離宜取100m~150m。射流風機與其他機電設備不宜相互干擾,風機預埋件宜避開車行橫通道、人行橫通道、緊急停車帶等段落。城市隧道曲線段內射流風機的縱向布置距離不宜大于100m。射流風機安裝應注意下列事項:風機運轉的正向應與隧道通風設計的主要氣流方向一致。支承風機的結構承載力不應小于風機實際靜荷載的15倍,風機安裝前應做支承結構的荷載試驗。風機應安裝安全吊鏈,并保持適當的松弛度;當安全吊鏈受力時,應能夠承擔射流風機及其安裝支架的靜荷載。風機的安裝連接件應選用鋼構件,其表面應做防腐處理;沿海附近的隧道或洞內污染腐蝕嚴重的隧道,宜做好防鹽霧腐蝕等處理。風機的安裝連接件與風機支承結構預埋件之間可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風機安裝底座應考慮減振措施。風機軸線應與隧道軸線平行,誤差不宜大于5mm。射流風機射程范圍內氣流不宜受其他構筑物(如情報板、指示牌、照明燈具)的阻擋。當射流風機采用壁龕式安裝時,壁龕傾斜角度θ宜取10°~20°,且壁龕各部分尺寸不宜小于表11.2.5的要求。表11.2.5壁龕尺寸表風機直徑mm壁龕抬高h(m)壁龕頂部的長度l(m)單向風機雙向風機Φ630≥1.12≥6.8≥9.8Φ800≥1.37≥8.6≥12.4Φ900≥1.47≥9.5≥13.7Φ1000≥1.58≥10.4≥15.0Φ1120≥1.70≥11.5≥16.5圖11.2.5壁龕尺寸示意圖軸流風機的選型與安裝軸流風機的選型應滿足下列要求: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風機特性,并應根據不同設置場所和環(huán)境條件選擇軸流風機。宜選用大風量、低風壓、靜葉可調的軸流風機;應結合隧道設計風量、風壓、功率及效率選擇風機型號。軸流風機安裝之前,應結合土建施工情況、軸流風機性能,根據通風系統(tǒng)摩擦阻力和風機全壓效率等對軸流風機配備參數進行驗算?;馂呐艧熭S流風機的絕緣等級不應低于F級,其他軸流風機的絕緣等級不應低于H級;軸流風機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軸流風機的功率計算應滿足下列要求:軸流風機的全壓輸出功率按公式(11.3.2-1)計算:Sth=Qa式中:SthQaPtott1——風機環(huán)境溫度(℃t0——標準溫度(℃),取20℃p1p0軸流風機的全壓輸入功率按公式(11.3.2-2)計算:Skw=Sthη式中:Skwηf軸流風機所需配用的電機輸入功率應按式(11.3.2-3)計算:M1=Skw式中:M1ηmk1軸流風機的風量調節(jié)宜選用轉速控制法和臺數控制法相結合的方法,并應充分考慮風機的動力消耗。隧道通風的風量分檔應根據交通量隨時間的變化確定,宜按有級分檔劃分。隧道軸流風機的設置和選型應滿足以下要求:隧道每一通風系統(tǒng)送(排)風機臺數宜為2臺~3臺,風機的規(guī)格和參數應相同。并聯(lián)的各軸流風機宜設置防喘振裝置。單向運轉風機效率不宜小于85%,雙向運轉風機效率不宜低于75%。軸流風機運行時的振速不宜大于6mm/s。通風控制一般規(guī)定隧道通風系統(tǒng)控制方案應根據采用的通風方式,分別針對正常運營工況、火災及交通阻滯等異常工況、養(yǎng)護維修工況等通風需求制訂。通風控制系統(tǒng)應與照明控制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系統(tǒng)、交通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央控制系統(tǒng)等實現(xiàn)聯(lián)動控制。隧道通風設備應設置實現(xiàn)就地和遠程兩種控制。附屬用房暖通空調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控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736、《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相關規(guī)定。運營通風控制隧道內應設置空氣環(huán)境檢測系統(tǒng),對隧道內CO、NO2、能見度、溫濕度和風速、風向等進行實時監(jiān)測,控制系統(tǒng)應根據監(jiān)測情況調整通風設施運行模式。當隧道送、排風機的風量可調節(jié)時,風機風量檔級劃分和風量變更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風量檔級取用系統(tǒng)總容量的15%~20%為一檔,并應考慮營運電力消耗。風量變更周期不宜低于15min。風機控制應滿足下列要求:當每日交通量分布較為固定時,宜采用程序控制方式。電機的啟停不宜過于頻繁。每臺(組)風機應間隔啟動,時間間隔應大于30s。防煙與排煙控制火災工況下的防煙與排煙控制應與隧道火災自動報警、視頻監(jiān)控、交通監(jiān)控等其他監(jiān)控聯(lián)合使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和機械排煙系統(tǒng)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其聯(lián)動控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和《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的有關規(guī)定。加壓送風機、排煙風機、補風機應具有現(xiàn)場手動控制、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啟動和在消防控制室手動啟動的功能。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宜設有測壓裝置及風壓調節(jié)措施。機械排煙系統(tǒng)中的常閉排煙閥或排煙口應具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開啟、消防控制室手動開啟和現(xiàn)場手動開啟功能,其開啟信號應與排煙風機聯(lián)動。當火災確認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應在15s內聯(lián)動開啟相應區(qū)域的排煙閥,其他區(qū)域的閥門應全部關閉。消防控制設備應顯示防煙系統(tǒng)的送風機、閥門和排煙系統(tǒng)的排煙風機、補風機、閥門等設施啟閉狀態(tài)。消防控制設備應顯示防煙系統(tǒng)的送風機、閥門和排煙系統(tǒng)的排煙風機、補風機、閥門等設施啟閉狀態(tài)。節(jié)能與環(huán)保隧道通風設備運行控制,應結合隧道內CO、能見度、溫度和風速、風向等空氣環(huán)境檢測濃度指標,進行靈活控制,實現(xiàn)通風節(jié)能控制。當隧道送、排風機的風量可調節(jié)時,風機風量檔級劃分和風量變更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風量檔級取用系統(tǒng)總容量的15%~20%為一檔,并應考慮營運電力消耗。風量變更周期不宜低于15min。隧道通風設計應充分利用自然風和交通通風力,減少通風設備運行時間。隧道通風設備宜選用節(jié)能風機。保護隧道洞口或通風井周圍的敏感建筑物,減少對隧道周邊環(huán)境二次污染,隧道內污染物氣體應采用分段分散、凈化處理等相應措施后進行排放。通風計算全射流縱向通風方式隧道內壓力平衡應滿足式(A.1.1):?pr+?式中:∑?pj——射流風機群總升壓力(N/m射流風機升壓力與所需臺數應按下列要求計算:每臺射流風機升壓力應按式(A.1.2-1)計算:?pj=ρ式中:?pj——單臺射流風機的升壓力(N/mvj——射流風機的出口風速(m/sAj——射流風機的出口面積(m2η——射流風機位置摩阻損失折減系數,當隧道同一斷面布置1臺射流風機時,可按表A.1.2取值;當隧道同一斷面布置2臺及2臺以上射流風機時,射流風機位置摩阻損失折減系數η可取0.7。表A.1.2單臺射流風機位置摩阻損失折減系數ηZ/Dj1.51.00.7圖示η0.910.870.85注:表中Dj表示射流風機的內徑。在滿足隧道設計風速vr的條件下,射流風機臺數可按式(A.1.2-2i=(式中:i——所需射流風機的臺數(臺)。備用射流風機宜采用同型號風機成組備用。計算所需射流風機臺數為1?6組時,可備用1組;計算所需射流風機臺數大于6組時,可考慮所需臺數15%的備用量。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當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應用于單向城市隧道時,可采用合流型或分流型通風井排出式通風,通風井宜設置在隧道出口側位置。當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應用于雙向城市隧道時,宜采用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通風,通風井宜設置在隧道縱向長度中部位置。雙向城市隧道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雙向城市隧道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的壓力模式可見圖A.2.3。圖A.2.3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壓力模式通風井底部合流后的全壓可按式(A.2.3-1)計算:p=?pg2?pt1?pt2式中:ptot3——通風井底部全壓(N/m2?pg1——第Ⅰ區(qū)段隧道口與通風井出口之間的氣象壓差(N/mL1——第Ⅰζ1-3?pg2——第Ⅱ區(qū)段隧道口與通風井出口之間的氣象壓差(N/mL2——第Ⅱζ2-3v1——第Ⅰ區(qū)段①-①v2——第Ⅱ區(qū)段②-②v3——通風井內③-③?pt1——第Ⅰ區(qū)段的交通通風力(N/mn+1——第Ⅰ區(qū)段內由Ⅰ區(qū)段往Ⅱn-1——第Ⅰ區(qū)段內由Ⅱ區(qū)段往Ⅰ?pt2——第Ⅱ區(qū)段的交通通風力(N/mn+2——第Ⅱ區(qū)段內由Ⅰ區(qū)段往Ⅱn-2——第Ⅱ區(qū)段內由Ⅱ區(qū)段往Ⅰ單向城市隧道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的壓力可按下列要求計算:單向城市隧道合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的壓力模式可見圖A.2.3,隧道出口段的行車方向與隧道通風方向相反。通風井底部合流后的全壓可按式(A.2.3-1)計算,第Ⅰ區(qū)段、第Ⅱ區(qū)段交通通風力可按式(A.2.3-2)計算。單向城市隧道分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的壓力可按下列要求計算:分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壓力模式可見圖A.2.5。圖A.2.5分流型通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壓力模式隧道第Ⅰ區(qū)段末端的全壓(分岔前的全壓)可按式(A.2.5-1)計算ptot1=?式中:ptot1——第Ⅰ區(qū)段末端的全壓(N/m2隧道第Ⅱ區(qū)段始端的全壓(分岔后的全壓)可按式(A.2.5-2)計算ptot2=式中:ptot2——第Ⅱ區(qū)段始端的全壓(N/m2ζ1-2隧道第Ⅱ區(qū)段末端(出口)的全壓可按式(A.2.5-3)計算:?pg2通風井底部的全壓可按式(A.2.5-4)計算:ptot3=式中:ptot3——通風井底部的全壓(N/m2ζ1-3通風井排出式宜與射流風機組合,形成通風井與射流風機組合通風方式。組合通風方式壓力平衡應滿足式(A.2.6)的要求:?pe通風計算應針對通風井位置以及通風井與射流風機位置等各方案相應的需風量、設計風量、風速等進行反復試算,確定合理的沿程壓力分布。排風機的設計風壓可按式(A.2.8)計算:ptot=1.1?ptot3式中:ptot——排風機設計全壓(N/m2?pd——通風井及連接風道總壓力損失(N/m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宜用于單向城市隧道;近期為雙向交通、遠期為單向交通的隧道可采用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隧道內最大設計風速不宜大于8.0m/s。設計時應防止短道段出現(xiàn)回流,短道段長度不應小于50m。設計時應提供一定的短道段竄流風速;送風量計算應充分考慮短道段竄流風量及其污染濃度。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的壓力模式可見圖A.3.2-1和圖A.3.2-2。排風口升壓力可按式(A.3.2-1)計算,送風口升壓力可按式(A.3.2-2)計算:圖A.3.2-1隧道內風速、壓力及污染物濃度分布圖圖A.3.2-2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模式圖?pe=?pb式中:?p?pQr1——第Ⅰvr1——第Ⅰ區(qū)段設計風速(m/s),VQr2——第Ⅱ區(qū)段設計風量(m3/s),Qvr2——第Ⅱ區(qū)段設計風速(m/s),VQeve——與Q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設計可遵循下列原則:隧道氣流濃度C可用需風量與設計風量之比表示。通風井排風口的濃度C2可按式(A.3.3-1)計算,通風井底部氣流中的等效新鮮空氣量Qsf可按式(A.3.3-2)計算,隧道出口內側處的濃度C3可按式(A.3.3-3)計算,送風量Qb與排風量Qe可按式C2=Qreq1Qsf=Qr1C3=Qreq2Qb=Qreq式中:Qreq1——隧道ⅠQreq2——隧道Ⅱ排風口與送風口之間的短道不產生回流應滿足式(A.3.3-5)、式(A.3.3-6)的條件:Qe/Qb設計濃度應滿足式(A.3.3-7)、式(A.3.3-8)的條件:0.9≤C0.9≤C隧道內壓力應滿足式(A.3.3-9)的條件:?pb排風機、送風機設計風壓可按式(A.3.4-1)和式(A.3.4-2)計算:Ptote=1.1×Ptotb=1.1×式中:Ptote——排風口設計風壓(N/㎡);Ptotb——PdePdbPsePsb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宜與射流風機組合,形成通風井與射流風機組合縱向通風方式。組合縱向通風方式壓力平衡應滿足式(A.3.5)的要求:?pb通風計算應針對通風井位置以及通風井與射流風機位置等各方案相應的需風量、設計風量、風速等進行反復試算,確定合理的沿程壓力分布。吸塵式縱向通風方式城市隧道污染空氣凈化宜采用除吸塵式縱向通風方式。吸塵式縱向通風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吸塵裝置應設置在隧道內污染空氣濃度達到設計濃度前的位置。吸塵裝置的煙塵凈化率可取70%?80%。當隧道以煙塵濃度為主要通風控制指標時,可再利用經吸塵裝置過濾后的空氣;當隧道以一氧化碳(CO)濃度為主要通風控制指標時,應考慮空氣再利用的限度。應充分考慮除塵裝置的各種壓力損失和始端動壓等??拷鼔m裝置前部的風道斷面風速宜呈均勻分布,通過吸塵裝置的風速不宜大于9m/s。采用吸塵式縱向通風方式的隧道應設置其他的火災排煙設施。吸塵裝置濾除的粉塵宜作固化處理,并妥善棄放。吸塵式縱向通風模式可見圖4.3.3。除塵裝置前后的隧道空間平均煙塵濃度關系可按式(7.2.3-1)計算,短道區(qū)間吸塵裝置氣流流出側的平均煙塵濃度可按式(7.2.3-2)計算:圖A.4.3吸塵式縱向通風模式圖Cn=CD=式中:CnQcCnCDηⅥQreqQS——短道設計風量(m3/s),Q車輛有害氣體排放量計算因子區(qū)域修正因子fe見表B.0.1。表B.0.1區(qū)域修正因子fe車種CONOx顆粒物汽油小汽車(PC)1.51.8—輕型車(LDV)汽油/柴油1.5/2.71.8/1.4—/2.2重型柴油車(HGV)1.91.62.5汽油小汽車(PC)的綜合基準排放因子qex(v,i)和年度修正因子ft,見表B.0.2-1、B.0.2-2。表B.0.2-12018年汽油小汽車(PC)綜合基準排放因子——CO(g/h)v(km/h)坡度(%)-6-4-2024605.45.45.45.45.45.45.4107.78.89.711.012.014.116.6208.410.212.615.522.735.450.2307.79.311.113.717.322.831.1408.310.312.916.422.333.248.9508.911.814.018.223.833.146.7608.511.413.318.225.337.859.2709.913.317.925.636.460.4109.08012.516.221.131.049.889.1166.29011.715.722.735.667.5146.1264.310015.520.931.650.485.9209.4415.711026.733.247.478.1148.6326.2791.212047.254.974.1130.7259.8604.41506.2表B.0.2-22018年汽油小汽車(PC)綜合基準排放因子——NOx(g/h)v(km/h)坡度(%)-6-4-2024600.20.20.20.20.20.20.2101.21.31.61.82.12.32.6201.31.62.02.42.93.44.2301.31.62.12.73.44.35.4401.41.82.43.14.15.16.2501.31.72.33.24.35.57.1601.31.82.53.65.16.98.6701.31.92.74.05.98.310.1801.42.13.25.27.49.812.3901.62.43.76.49.911.814.61001.93.04.47.712.115.317.81102.63.86.09.213.918.322.51203.45.08.212.216.321.726.4注:城市隧道中柴油車比例較低,實測隧道內NO2體積含量約10%,隧道內大車比例不高時,建議NO2體積比可按10%取用。后續(xù)表格中NOx中NO2含量均同該表。表B.0.2-3汽油小汽車(PC)的年度修正因子f年度CONOx20181.001.0020200.910.8520250.780.6220300.710.5020350.690.46輕型車(LCV)的綜合基準排放因子qex(v,i表B.0.3-12018年輕型汽油車(LCV)綜合基準排放因子——CO(g/h)V(km/h)坡度(%)-6-4-2024604.84.84.84.84.84.84.81035.338.141.745.550.255.961.82035.940.146.851.758.367.883.43036.542.251.957.9966.579.7105.14037.843.257.467.886.2116.5123.25039.544.257.670.090.0124.0141.36040.847.161.269.393.8131.6204.77044.051.871.990.8126.5193.5381.18052.161.681.398.3164.5272.5645.79052.367.899.1118.4237.1581.91380.310068.894.8137.0148.0329.6953.72194.7110108.9150.0203.1238.1609.91709.13479.0120174.1240.8323.1468.31164.62709.54329.6注:輕型車(LCV)系指總質量不超過3.5t的汽柴油車。表B.0.3-22018年輕型汽油車(LCV)綜合基準排放因子——NOx(g/h)v(km/h)坡度(%)-6-4-2024600.40.40.40.40.40.40.4101.72.12.73.44.35.46.4201.82.23.04.76.28.810.4301.92.13.15.78.010.713.1401.82.03.36.09.112.716.1501.41.63.66.09.914.218.7600.91.73.97.512.314.721.2700.81.94.79.114.618.124.3800.72.05.712.319.121.625.5901.12.77.815.223.624.726.81002.03.910.119.227.927.827.91103.46.715.226.833.030.928.91204.59.821.633.836.132.129.8表B.0.3-32018年輕型柴油車(LCV)綜合基準排放因子——CO(g/h)v(km/h)坡度(%)-6-4-2024600.40.40.40.40.40.40.4100.91.01.21.51.61.82.1201.01.21.51.81.92.12.3301.01.31.62.02.22.42.6401.11.31.72.02.32.52.9501.11.41.72.12.52.83.0601.01.41.72.12.73.03.4701.11.61.82.33.03.33.8801.41.71.92.53.33.64.2901.72.02.12.63.53.95.11002.02.32.22.83.94.65.71102.42.62.53.04.45.46.21202.83.03.44.25.46.06.6表B.0.3-42018年輕型柴油車(LCV)綜合基準排放因子——NOx(g/h)v(km/h)坡度(%)-6-4-2024603.83.83.83.83.83.83.8105.26.07.39.011.313.716.0205.36.68.711.715.927.734.9305.47.210.114.420.434.044.6404.96.910.215.723.840.254.3504.56.510.417.127.241.458.6604.07.710.718.537.957.581.5704.59.016.629.648.673.6104.4804.99.420.043.275.6108.6146.2908.515.830.458.0102.4144.9181.8100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有債務離婚協(xié)議書
- 2024攝影工作室影視制作項目拍攝執(zhí)行合同范本3篇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型財會仿真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萬里學院《金屬塑性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江師范學院《定量分析化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度新材料研發(fā)及產業(yè)化合作協(xié)議3篇
- 銀行工作總結人才培養(yǎng)鑄就輝煌
- 2025年度精密儀器設備安裝與承包裝卸協(xié)議3篇
- 教育培訓行業(yè)話務員工作內容
- 互聯(lián)網行業(yè)前臺工作總結
- 35kV線路工程電桿組立工程施工組織方案
- QC成果提高鋼結構焊縫一次合格率
- 森林報測試題
- 刑法涉及安全生產的16宗罪解讀
- 銅精礦加工費簡析
- 機電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平鍵鍵槽的尺寸與公差
- 8S目視化管理實施計劃表(放大)
- 分式混合運算專項練習158題(有答案)26頁
- 牛津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專項訓練排序
- 畢業(yè)設計(論文)-多軸自動螺栓擰緊機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