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輸液外滲_第1頁
靜脈炎輸液外滲_第2頁
靜脈炎輸液外滲_第3頁
靜脈炎輸液外滲_第4頁
靜脈炎輸液外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靜脈炎、輸液外滲的分級診斷匯報人:科室:輸液外滲的原因及分級靜脈炎的預防和處理靜脈炎的分類和分級010203目錄CONTENTS04輸液外滲的預防和處理靜脈炎是由于血管內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發(fā)炎,靜脈局部疼痛、紅腫、水腫,重者局部靜脈條索狀、甚至出現(xiàn)硬結的炎性改變。藥物外滲引起者,嚴者可導致組織缺血、壞死,造成不可恢復性的損傷。21%的外周靜脈輸液病人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定義調查靜脈炎的病因學分類3機械性固定不牢靠,針管滑動;穿刺部位靠近關節(jié)處,關節(jié)活動使得針管與血管壁不斷摩擦產生炎癥反應;選用的留置針或輸液針與血管壁摩擦,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復多次穿刺損傷靜脈1細菌性整個治療中的任何塵埃、玻璃屑、細菌入血,都會使血管壁變硬發(fā)炎,或者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導管逆行感染血栓性4血管內皮損傷導致血栓形成,或輸液微粒形成栓子化學性2藥液稀釋不足,酸堿度、濃度過高,使得血管內膜受損,管壁通透性增加;如胺碘酮、多巴胺、甘露醇等藥(無菌性)靜脈炎的分級診斷(INS標準)輸液部位發(fā)紅伴或不伴有疼痛可觸及條索狀物長度>2.5cm,有膿液流出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形成,可觸及條索狀靜脈4321紅2痛3條4膿1無臨床癥狀0靜脈炎的分級圖示(INS標準)附:化療藥物引起靜脈炎的分級0級為無疼痛;A為無疼痛;0級為局部皮為局部皮膚發(fā)紅,輕微疼痛;膚發(fā)紅,輕為局部皮膚發(fā)紅,輕微疼痛;微疼痛;B為局部皮膚發(fā)紅,輕微疼痛;Ⅰ級為輕度腫脹,重度疼痛,水泡形成,直徑<1cm;C為輕度腫脹,重度疼痛,水泡形成,直徑<1cm;Ⅱ級中度或重度腫脹。頑固性疼痛,水泡>1cm,影響肢體功能。D中度或重度腫脹。頑固性疼痛,水泡>1cm,影響肢體功能。Ⅲ級導致血管內膜損害的藥物因素(PH值)正常血液PH值7.35~7.45,藥物PH值超過此范圍會干擾血管內膜的正常代謝和機能。PH值<4.1為強酸,PH值>9.0為強堿。導致血管內膜損害的藥物因素(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為280~310mosm/L,滲透壓>600mosm/L的藥物可在24小時內造成化學性靜脈炎導致血管內膜損害的藥物因素(藥物輸注速度)液流>血流,會引起機械性靜脈炎,同時會導致滲出造成化學性靜脈炎部分靜脈流速外周小靜脈5ml/min手背及前臂靜脈<90ml/min肘部及上肢靜脈100~300ml/min鎖骨下靜脈1~1.5L/min上腔靜脈2~2.5L/min不容忽視的血流變緩因素:偏癱側靜脈炎發(fā)生率高達32%;下肢較上肢血流緩慢,臥床或術后更慢;局部包扎與制動機械性靜脈炎的預防預防機械性靜脈炎1.選擇合適的部位2.操作人員技術熟練3.使用合適敷料固定留置針國內靜脈輸液的現(xiàn)狀選擇合適的靜脈輸液方式A輸入刺激性藥物前后,

用生理鹽水沖管C輸液人員應熟悉藥物的p

H

值、作用及安全稀釋量,

并注意給藥的具體方式及輸液速度E在允許的前提下,

充分稀釋輸注的藥液,

緩慢滴注BD輸入刺激性藥物前,

一定要證實針頭在血管內。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C

D

C

)與靜脈輸液協(xié)會(

I

N

S

)

建議使用聚氨酯或硅膠材質的導管針。

若患者有過敏反應,應更換不同材質的導管。F細菌性靜脈炎的預防B外周留置針的每72~96h更換。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新觀點。根據(jù)護理規(guī)范,正壓沖洗導管,避免血塊在導管內形成,

導致細菌滋生。輸液外滲:藥物滲出+藥物外滲是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蝕性的藥物或溶液進入周圍組織,而不是進入正常的血管通路。是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蝕性的藥物或溶液進入周圍組織,而不是進入正常的血管通路。藥物滲出

藥物外滲藥物外滲的病因學A藥物因素B機械損傷C生理因素D血管因素外滲可致局部組織壞死的藥物A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鈣劑、鉀劑、碳酸氫鈉等;高滲性藥物,陽離子液體:B阿霉素、表阿霉素、長春堿類、諾維苯、氮芥絲裂霉素、柔紅霉素等;抗腫瘤藥物:C多巴胺、間羥胺、垂體后葉素、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抗生素:如氨芐青霉素、萬古霉素等;放射增強造影劑;氨茶堿;血制品等。D抗生素:如氨芐青霉素、萬古霉素等;放射增強造影劑;氨茶堿;血制品等。其他:可致藥物外滲的機械性損傷穿刺技術不熟練,或選擇血管不當,致一次給藥多次穿刺針頭固定不當(如患者不合作、躁動不安,或低齡兒童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較低,應對肢體適當束縛、固定,防止針頭脫出)外拔針后按壓針眼不正確(凝血不正常)給藥方法不當(對長期靜脈給藥者可選用留置針保留血管,以減少穿刺的次數(shù))可致藥物外滲的生理因素病人靜脈彈性低,對針管的包繞能力減弱,易使藥液順著針管滲漏到外周組織中,靠近關節(jié)的靜脈和深靜脈尤易發(fā)生滲漏。老年人常為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惡性腫瘤等,血管長期營養(yǎng)障礙,使管壁通透性明顯增高、彈性降低,損傷后修復功能降低,也易發(fā)生藥物滲漏?;杳浴乐孛撍?,此類患者微循環(huán)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手術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反復接受靜脈給藥的癌癥患者以及靜脈炎患者,此類患者靜脈給藥滲漏的可能性明顯增大。123可致藥物外滲的血管因素注射速度過快,局部血管難以承受急劇增高的腔內壓力;反復穿刺損傷靜脈的完整性并導致破損。靜脈輸液的安全問題靜脈炎的預防靜脈炎是靜脈輸液的另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由物理、化學及感染等因素對血管內壁的刺激而導致血管壁的炎癥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局部的熱、痛、緊繃及脹感,沿著注射部位的血管會產生條索狀的紅線、觸診時有發(fā)熱發(fā)硬的感覺。導致靜脈炎的危險因素與導管針的材質、長度和管徑大小有關操作人員的技術不佳、不適當?shù)拇┐滩课?、導管針留置時間過長、固定方法不當、輸入液體的酸堿度太強或由于藥物不相溶而造成沉淀、患者血管條件差等因素都與靜脈炎的發(fā)生有關。12靜脈輸液的安全問題靜脈外滲的防治外滲是靜脈輸液常見的并發(fā)癥,藥物抗腫瘤藥物、高滲性溶液、陽離子溶液、血管活性藥、抗生素類藥、止血藥、堿性溶液及其它如造影劑等高危藥物外滲后,若不及時給予恰當?shù)奶幚?,會發(fā)生組織壞死甚至致殘,引發(fā)醫(yī)療事故和醫(yī)療糾紛。因此,選擇合適的輸液工具、適合的血管、熟練的穿刺技術、認真負責的責任心是避免藥物外滲的基礎。目前認為對于易發(fā)生壞死的高危藥物,應直接選擇彈性好、管徑大、血流好的血管進行穿刺,并應適當?shù)叵♂屗幬?,如靜脈化療藥物前后都應先滴注適量的生理鹽水。同一輸液靜脈持續(xù)使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如使用緩釋硝酸甘油貼敷在穿刺點上方,能延長輸液靜脈的使用時間。外滲是靜脈輸液常見的并發(fā)癥,藥物抗腫瘤藥物、高滲性溶液、陽離子溶液、血管活性藥、抗生素類藥、止血藥、堿性溶液及其它如造影劑等高危藥物外滲后,若不及時給予恰當?shù)奶幚?,會發(fā)生組織壞死甚至致殘,引發(fā)醫(yī)療事故和醫(yī)療糾紛。因此,選擇合適的輸液工具、適合的血管、熟練的穿刺技術、認真負責的責任心是避免藥物外滲的基礎。藥物外滲的預防藥物外滲的具體預防措施了解藥物的分類和毒性,對毒性較強的藥物制訂靜脈使用計劃,選擇血管管徑粗、彈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靜脈。對長期用藥,血管充盈差的惡病質患者,應行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穿刺,可減少藥物外滲及靜脈炎。輸注過程中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局部反應,巡視病房或更換液體時都要檢查是否發(fā)生滲漏,確保液體通暢。123化療藥物稀釋后濃度高,需短時間輸注時更應密切觀察,并向患者宣教保護靜脈的重要性及外滲后所產生的后果,讓家屬積極配合。4病人初次使用強刺激性藥物時,應做好健康教育,著重指出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異常感覺時應及時告知護士,不要強行忍受,造成組織壞死。5合理選擇輸液工具原則INS標準:在滿足治療需要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最細、最短的導管,同時考慮患者的年齡、靜脈局部條件、輸液的目的和種類、治療時限和患者的活動需要。一.滿足輸液治療需要二.穿刺次數(shù)最少三.留置時間最長四.對病人損傷最小五.風險最小高危藥物外滲的局部臨床表現(xiàn)123滲透壓高的藥物:開始腫脹、疼痛、紅潤,約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血管活性藥:數(shù)分鐘至2-3h局部紅腫或蒼白或紅白相間呈條紋狀,刺痛、燒灼痛,約8-10h變性壞死?;熕帲寒敿椿驍?shù)分鐘內刺痛感,根據(jù)毒性不同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變性壞死,局部紅潤、蒼白、灰白,繼之黑紅、紫黑、黑痂形成或繼發(fā)感染。高危藥物外滲的局部臨床表現(xiàn)藥物外滲的分級診斷藥物外滲的分級圖示藥物外滲的后果患者將經歷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chuàng)傷,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患者、家屬、醫(yī)護人員產生壓力和擔憂,嚴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殘疾,引發(fā)醫(yī)療護理糾紛。我國醫(y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規(guī)定:局部注射造成組織壞死,成人大于體表面積2%,兒童大于體表面積5%,屬于四級醫(yī)療事故。一般處理流程立即停止輸液,必要時做局部封閉。用筆標記外滲面積(以后做對比)。盡量從靜脈留置針中抽吸殘余藥液和血液后拔針。如可能抬高局部,減輕水腫,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外滲藥液吸收。避免局部受壓,即使輕微的壓力也可能引起的外滲面積擴大。根據(jù)藥物選擇熱敷或冷敷。觀察記錄。尋求富有處理外滲經驗人員的幫助。局部封閉局部封閉方法:用2ml注射器針頭在紅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或扇狀封閉。以15-20°進針為宜,先沿外滲局部的邊緣打封閉,進針約1/2針頭,無回血后邊退邊注射藥物,封閉外滲區(qū)域周邊及外滲局部區(qū)域。根據(jù)情況每天封閉1次,一般封閉3—5天。特效解毒劑、拮抗劑根據(jù)藥物選擇冷敷還是熱敷冷敷

熱敷組織刺激性藥物:如鈣劑、鉀劑、化療藥物(奧沙利鉑及植物堿類除外,需干熱敷50-60℃,小兒不超過42℃)等,為了抑制藥物在局部組織細胞內代謝,可用冷敷,須在6h內盡快進行,24h后視情況可熱敷。高滲性藥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氫鈉等,應給予冷敷,使血管收縮減少藥物吸收。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藥物:可以用熱敷促進擴散吸收,或用95%酒精持續(xù)濕敷,50%硫酸鎂濕敷(硫酸鎂適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滲)血管收縮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山莨菪堿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使患部局部組織血管擴張,促進藥物吸收,使腫脹的組織盡快恢復正常。(注意:不能使用50%硫酸鎂濕敷,因其可使細胞脫水,加重組織壞死)。12化療、高滲藥物外滲傷口及靜脈炎問題如何解決?化療藥物致靜脈炎高滲藥物外滲傷口當前臨床可見的處理方法土豆片外敷洗療妥濕敷硫酸鎂濕敷地塞米松軟膏涂抹水膠體敷料治療和預防片狀水凝膠敷料的應用建立健全靜脈輸液的管理制度常見的輸液管理制度包括:藥物皮試結果管理制定、過敏性藥物使用規(guī)范、特殊病人、特殊治療同意書、談話與簽字制度、相關護理文件管理規(guī)范、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報告及藥品現(xiàn)場封存管理制度,特殊藥物使用警示制度、輸液反應處理規(guī)范、各類輸液相關情況應急處理預案、用藥宣教制度等。靜脈輸液的安全問題護士在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的同時,要加強護理證據(jù)的收集與管理。與靜脈輸液相關的證據(jù)主要包括:護理記錄、各類同意書,各類有護士簽名的治療執(zhí)行單等。對一些風險性高的操作必須有文字的記錄,如實施特殊治療(如化療)和特殊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