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初二八年級物理下冊《10.1-認識分子-(2)》課件_第1頁
滬粵版初二八年級物理下冊《10.1-認識分子-(2)》課件_第2頁
滬粵版初二八年級物理下冊《10.1-認識分子-(2)》課件_第3頁
滬粵版初二八年級物理下冊《10.1-認識分子-(2)》課件_第4頁
滬粵版初二八年級物理下冊《10.1-認識分子-(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1認識分子第十章從粒子到宇宙1課堂講解2課時流程課后作業(yè)逐點導講練課堂小結當堂檢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大小仔細觀察下面的圖片:1.水滴石穿→水磨石頭水沖涮時間長了,為什么能使石頭表面變得圓滑?2.銅像→變小,變光滑為什么銅像的手被摸多了,會變小變光亮?3.鐵鏟→變薄鐵鏟用久了,為什么會變???4.花園→花香彌漫走進花園,為什么很遠就聞到花香?知1-講1知識點分子的概念這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也許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共同特點:物質一點一點地散失反過來,我們可以猜想:物質是怎樣組成的?物質微粒知1-講猜想是經驗素材和科學理論之間的一座橋梁,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探究經常要用到猜想。德謨克里特猜想:(古希臘哲學家,前460—前370)他認為,石塊、鐵鏟、銅像的手、花粉……它們是很微小的一點一點散失的,因此,他猜想,大塊物體是由極小的物質粒子組成的。知1-講認識分子1811年,阿伏加德羅把保持物質性質(物理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叫分子。德謨克里特阿伏加德羅約2000年后定義知1-講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知1-講【例1】關于物質的組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我國的古人對物質的組成提出了“四元素說”B.物質都是直接由分子組成的C.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謨克里特提出的C(來自《點撥》)知1-講“四元素說”是希臘人提出的,我國古人提出了

“五行說”,A錯誤;有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組成,有

的物質是直接由原子組成的,B錯誤,C正確;分子的概念是由阿伏加德羅首先提出的,D錯誤?!窘馕觥靠?/p>

結知1-講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粒子不是單一的,有的物質直接由原子組成,有的物質先由原子組成分子,再由分子組成該物質。知1-練(來自《典中點》)1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猜想,大塊物體是由極小的物質微粒組成的,并把這種物質微粒叫做(

)A.微粒B.分子C.原子D.電子C知1-練(來自《典中點》)2關于科學猜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猜想是一種假設,不需要任何事實依據B.猜想是一種假設,是在觀察實驗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假設C.科學猜想就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只是當時條件無法直接證明D.以上說法都不對B知2-導2知識點分子的大小利用數(shù)據感知分子大小1cm3的空氣中,約有2.7×1019個分子,如果每秒讓1億個分子跑出來,要經過9000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來;若有這么多磚塊,它們能將地球鋪滿,且厚度達120km,相當40000層樓高。1cm3的水中,約有3.3×1022個水分子,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來數(shù)這些分子,每人每秒數(shù)1個,也需要大約17萬年才能數(shù)完。知2-講算一算分子很小,人們把它視為“小球模型”,這樣把分子一個一個地排列起來,要一億個分子才能排滿1cm,你能算出一個分子的直徑嗎?1cm1億個知2-講實驗介紹:單分子油膜法分子大小的估測先測出一滴油酸的體積,使它在水面上形成厚度只有一層單分子的油膜,測出油膜的面積,根據h=V/S,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的直徑d。水油酸分子d知2-講分子的大小通過單分子油膜法測得油酸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是10-10m,利用現(xiàn)代技術,使用不同的方法測出的分子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數(shù)量級是一樣的,均為

10-10m;分子很小,人的眼睛是不能直接觀察到分子的,即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無法看到,需要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知2-講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分子知2-講【例2】體積為1cm3的水,大約含有3.35×1022個水分子。如果將這些分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成長隊,該隊可以繞地球多少圈?若將1cm3的水分子平均分給世界上所有的人(全世界人口約70億),每個人可以分得多少個水分子?(已知地球半徑是6400km,水分子的直徑約為4×10-10m)(來自《點撥》)知2-講(來自《點撥》)當這些水分子一個接一個緊挨著時,隊伍長度=水分子個數(shù)×水分子直徑。體積為1cm3的水分子依次排列成一長隊,這一長隊的長度為L=3.35×1022×4×10-10m=1.34×1013m;地球一圈的周長為l=2πR=2×3.14×6.4×106m≈4.02×107m。上述水分子長隊能繞地球圈數(shù)為N=≈3.3×105(圈)。將上述分子平均分給世界上的所有人,每人能得到的水分子個數(shù)為n4.8×1012(個)?!窘狻靠?/p>

結知2-講題中要將水分子依次緊挨排列成一長隊,要求這個隊伍的長度時,需要建立物理模型——把分子看成是一個一個的小球。知2-練(來自《典中點》)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顯微鏡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鏡才能看到C知2-練(來自《典中點》)2科學家通過精確的計算發(fā)現(xiàn):9g水中約含有3.01×1023個水分子。請根據這一數(shù)據,估算出每一個水分子體積的大約值是(

)A.1.6×10-4cm3

B.1.49×10-23cm3C.2.99×10-23cm3

D.9.22×10-23cm3C1知識小結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構成的2.分子很小,用肉眼看不到。(來自《典中點》)

我們常見的各種物體,無論它們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它們的大小、輕重有何不同,也不論它們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很小,大多數(shù)分子直徑尺度的數(shù)量級為10-10m,分子的質量也很小。(來自《典中點》)關于物質的組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我國的古人對物質的組成提出了“四元素說”B.物質都是直接由分子組成的C.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謨克里特提出的2易錯小結易錯點:弄不清物質的組成造成錯誤C(來自教材)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cm,它是分子直徑的多少倍?地球的直徑約為1.28×104km,它是乒乓球直徑的多少倍?比較這兩組數(shù)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來自教材)解:D乒=4cm=0.04m,D地=1.28×104km=1.28×107m,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為10-10m。則

=4×108,

=3.2×108。比較這兩組數(shù)據,發(fā)現(xiàn)乒乓球與分子的大小關系和地球與乒乓球的大小關系一樣。(來自教材)某位中學生深吸一口氣,約能吸進1.0×103cm3空氣,相當于一口吞進多少個空氣分子?2解:1cm3的空氣約含有2.7×1019個空氣分子,則1000cm3空氣所含分子的個數(shù):n=1000×2.7×1019個=2.7×1022個。(來自教材)解:一直分到分子那么小時,仍能保持

銅的性質。觀察下圖,設想把一塊銅分成兩小塊,再把每小塊一分為二,一直這樣分下去,分到什么時候仍能保持銅的性質呢?3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大塊物體D.小塊物體任何物體都能分割為極小的微粒,這是物質的可分性,如將一塊糖進行若干次對分,但要保持某獨特的甜味,可分為最小的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一定數(shù)目分子的微小微粒D.糖粉末4(來自《典中點》)A5A(來自《典中點》)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不變的最小微粒,常見的物體,無論它們的大小、輕重有何不同,也不論它們是否有生命,都是由________組成的。關于“物體由分子組成”這一理論的猜想,最有影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實驗的驗證是由化學家完成的。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__________首先把它叫做分子。67物質化學性質分子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阿伏伽德羅(來自《典中點》)關于“物體由分子組成”這一理論的猜想,我國古代哲學家也曾提出過,在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中庸》里曾有過記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币馑季褪钦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世界上存在很小很小不可再分割的東西(來自《典中點》)關于分子直徑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約為mm

B.約為μmC.約為nm

D.約為dm常見的物質都是由________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徑的數(shù)量級一般為________m。一般分子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用____________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它。9C10分子10-10電子顯微鏡(來自《典中點》)請將分子、病毒、質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