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規(guī)程_第1頁
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規(guī)程_第2頁
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規(guī)程_第3頁
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規(guī)程_第4頁
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規(guī)程TOC\o"1-2"\h\u7700第一章應急組織與職責 3299831.1應急組織架構 3166791.1.1組織架構設立 3218891.1.2組織架構職責 4110891.1.3應急指揮部職責分工 4155491.1.4應急辦公室職責分工 5116691.1.5應急小組職責分工 54774第三章報告與信息傳遞 520081.1.6現場報告 565301.1.7書面報告 5136811.1.8續(xù)報 6165921.1.9信息傳遞原則 6192941.1.10信息傳遞方式 618311.1.11信息傳遞注意事項 623842第四章現場處理 6112931.1.12現場保護 7178161.1發(fā)生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迅速到達現場,對現場進行保護。 7149361.2保護措施包括:設立警示標志,封鎖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現場安全。 7233481.3對現場內的設備、物品進行封存,防止擴大和證據丟失。 7294961.4對現場周邊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保證周邊環(huán)境不受污染。 750131.4.1現場隔離 7124722.1根據性質和現場情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如設置隔離帶、隔離區(qū)等。 7307982.2對現場內的危險源進行隔離,防止再次發(fā)生。 7142052.3對現場內的受傷人員進行救治,保證人員安全。 780162.4對現場周邊的交通進行疏導,避免交通擁堵和次生。 75502.4.1調查 7111081.1成立調查組,明確調查組成員的職責和任務。 762371.2調查組成員應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和調查經驗。 7157501.3調查組應盡快趕到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取證工作。 7223351.4調查組應對發(fā)生單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了解發(fā)生經過。 7179651.4.1分析 7322602.1分析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7240052.2分析發(fā)生的機理、規(guī)律和特點。 7105312.3分析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7178802.4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議,為后續(xù)整改提供依據。 7305222.5編寫調查報告,提交給有關部門。 7198第五章應急響應與救援 7119002.5.1響應級別劃分 771632.5.2響應級別確定 8119112.5.3響應級別調整 8268762.5.4救援隊伍組成 865892.5.5救援隊伍調度原則 89722.5.6救援隊伍調度流程 815003第六章處理與善后 8147012.5.7報告與初步處置 832402.5.8調查與分析 9142272.5.9處理與責任追究 9199482.5.10善后處理 9304012.5.11整改與預防 10258752.5.12信息披露與輿論引導 106751第七章信息發(fā)布與輿論引導 1024652.5.13信息收集與核實 1078321.1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發(fā)生后,相關部門應立即啟動信息收集機制,對相關信息進行初步整理。 10181551.2信息收集范圍包括:發(fā)生時間、地點、原因、涉及產品、受害人群、可能造成的影響等。 10107441.3部門負責人應組織專業(yè)人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核實,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10306391.3.1信息發(fā)布準備 10187212.1針對特點,制定信息發(fā)布方案,明確發(fā)布內容、發(fā)布渠道、發(fā)布時間等。 1019132.2準備發(fā)布材料,包括調查報告、處理措施、預防措施等。 10197342.3邀請相關專家、領導參與信息發(fā)布,保證發(fā)布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 10287382.3.1信息發(fā)布實施 1022813.1通過新聞發(fā)布會、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及時發(fā)布信息。 10240363.2發(fā)布信息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0209443.3在信息發(fā)布過程中,加強與媒體、網絡平臺的溝通協作,保證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11282543.3.1輿論監(jiān)測與分析 11319841.1對相關的輿論進行實時監(jiān)測,掌握輿論動態(tài)。 11319921.2分析輿論來源、傳播途徑、受眾群體等,為制定輿論引導策略提供依據。 11123751.2.1輿論引導措施 1160862.1建立輿論引導小組,負責協調輿論引導工作。 11186902.2針對不同輿論階段,采取以下措施: 11312692.3加強與媒體、網絡平臺的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11260842.4注重輿論引導的實際效果,及時調整策略,保證輿論引導工作取得預期效果。 1131773第八章應急資源保障 11266922.4.1資源種類與儲備標準 1196751.1質監(jiān)局應根據產品質量安全的類別和特點,明確應急資源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 11317271.2制定應急資源儲備標準,保證各類資源在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投入使用。 11202991.2.1資源儲備與管理 1135982.1質監(jiān)局應建立健全應急資源儲備制度,明確儲備周期、更新標準及責任人。 11145172.2對應急資源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保證資源的功能穩(wěn)定、可靠。 1240022.3建立應急資源數據庫,實現資源信息的動態(tài)管理,提高資源調度效率。 1289942.4強化應急資源儲備場所的安全管理,保證儲備資源的安全。 1222962.4.1資源調度原則 12314591.1根據等級和特點,合理調配應急資源,保證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2280451.2優(yōu)先保障重點區(qū)域、重點行業(yè)和重點單位的需求。 12256661.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12236081.3.1資源調度流程 12183162.1啟動應急響應后,質監(jiān)局應立即啟動應急資源調度流程。 1255312.2根據現場需求,迅速確定所需資源的種類、數量和調度方式。 1277372.3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保證資源及時送達現場。 128112.4對調度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資源合理使用。 1247072.4.1資源保障措施 12151733.1加強與相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的溝通協作,建立應急資源保障聯盟。 12191833.2制定應急資源保障預案,明確各類資源的保障措施。 1249133.3建立應急資源保障資金制度,保證資源保障工作的資金支持。 12210183.4定期組織應急資源保障演練,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125637第九章應急演練與培訓 12126103.4.1演練目的 12122223.4.2演練組織 12297323.4.3演練實施 1356463.4.4演練保障 1358693.4.5培訓內容 1311983.4.6培訓方法 1315808第十章法律法規(guī)與制度保障 14207943.4.7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遵循 14188623.4.8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執(zhí)行 14150653.4.9制度建設 14159233.4.10制度執(zhí)行 14,第一章應急組織與職責1.1應急組織架構1.1.1組織架構設立為有效應對產品質量安全,質監(jiān)局設立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組織架構,包括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應急小組和專業(yè)技術支持團隊。(1)應急指揮部:由質監(jiān)局主要負責人擔任指揮長,相關分管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局應急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協調。(2)應急辦公室:設在質監(jiān)局辦公室,負責應急處置日常工作,協調各應急小組和專業(yè)技術支持團隊的工作。(3)應急小組:根據類型和特點,設立多個應急小組,分別負責調查、檢測檢驗、信息發(fā)布、善后處理等工作。(4)專業(yè)技術支持團隊:由質監(jiān)局內部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為應急指揮部和應急小組提供技術支持。1.1.2組織架構職責(1)應急指揮部:負責全局應急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協調,主要包括以下職責:(1)制定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總體方案和應急預案;(2)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3)啟動應急響應,指揮各應急小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4)協調相關部門,保證應急資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5)向上級報告情況和應急處置進展。(2)應急辦公室:負責應急處置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職責:(1)組織制定應急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2)收集、整理、分析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為應急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3)協調各應急小組和專業(yè)技術支持團隊的工作;(4)負責應急演練和培訓工作;(5)建立健全應急檔案。(3)應急小組:根據類型和特點,分別履行以下職責:(1)調查組: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的現場調查、原因分析等工作;(2)檢測檢驗組:負責對涉及的產品進行檢測、檢驗,為調查提供技術支持;(3)信息發(fā)布組:負責信息的收集、整理、發(fā)布和輿論引導;(4)善后處理組:負責善后處理工作,包括賠償、恢復生產等。第二節(jié)職責分工1.1.3應急指揮部職責分工(1)指揮長:負責全局應急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對應急響應的啟動、終止和應急處置工作的總體效果負總責。(2)副指揮長:協助指揮長工作,負責協調相關部門,保證應急資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3)成員:根據類型和特點,協助指揮長和副指揮長開展應急工作,負責所轄領域的應急處置工作。1.1.4應急辦公室職責分工(1)主任:負責應急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對應急響應的啟動、終止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具體實施負總責。(2)副主任:協助主任工作,負責協調各應急小組和專業(yè)技術支持團隊的工作。(3)工作人員:負責具體應急事務的處理,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發(fā)布等。1.1.5應急小組職責分工(1)調查組:組長負責組織現場調查、原因分析等工作,組員負責協助組長開展相關調查工作。(2)檢測檢驗組:組長負責組織檢測、檢驗工作,組員負責協助組長開展相關檢測、檢驗工作。(3)信息發(fā)布組:組長負責組織信息的收集、整理、發(fā)布和輿論引導,組員負責協助組長開展相關工作。(4)善后處理組:組長負責組織善后處理工作,組員負責協助組長開展相關善后處理工作。標題: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規(guī)程第三章報告與信息傳遞第一節(jié)報告程序1.1.6現場報告(1)發(fā)生后,現場負責人或發(fā)覺人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應在接到報告后10分鐘內向上級質監(jiān)部門報告。(2)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產品名稱、數量、生產企業(yè)及批次;的性質、原因、危害程度;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1.1.7書面報告(1)單位負責人應在發(fā)生后2小時內向上級質監(jiān)部門提交書面報告。(2)書面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產品名稱、數量、生產企業(yè)及批次;(2)的性質、原因、危害程度;(3)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及效果;(4)處理責任人及聯系方式;(5)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1.1.8續(xù)報(1)處理過程中,單位負責人應按照上級質監(jiān)部門的要求,定期報告處理進展情況。(2)續(xù)報應包括以下內容:處理的最新進展、新發(fā)覺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已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第二節(jié)信息傳遞要求1.1.9信息傳遞原則(1)保證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不得隱瞞、謊報、遲報。(2)嚴格遵守信息傳遞時限要求,保證信息傳遞及時、暢通。(3)根據性質和影響范圍,合理確定信息傳遞對象。1.1.10信息傳遞方式(1)書面報告:通過紙質文件或郵件進行。(2)口頭報告: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方式進行。(3)其他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短信、微博等便捷方式進行。1.1.11信息傳遞注意事項(1)信息傳遞過程中,應做好保密工作,保證信息安全。(2)傳遞信息時,應注明信息來源、傳遞時間和接收人。(3)接收信息后,應按照要求及時反饋處理情況,保證信息閉環(huán)管理。(4)如遇信息傳遞異常,應立即向上級質監(jiān)部門報告,尋求解決方案。與分析第四章現場處理第一節(jié)現場保護與隔離1.1.12現場保護1.1發(fā)生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迅速到達現場,對現場進行保護。1.2保護措施包括:設立警示標志,封鎖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現場安全。1.3對現場內的設備、物品進行封存,防止擴大和證據丟失。1.4對現場周邊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保證周邊環(huán)境不受污染。1.4.1現場隔離2.1根據性質和現場情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如設置隔離帶、隔離區(qū)等。2.2對現場內的危險源進行隔離,防止再次發(fā)生。2.3對現場內的受傷人員進行救治,保證人員安全。2.4對現場周邊的交通進行疏導,避免交通擁堵和次生。第二節(jié)調查與分析2.4.1調查1.1成立調查組,明確調查組成員的職責和任務。1.2調查組成員應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和調查經驗。1.3調查組應盡快趕到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取證工作。1.4調查組應對發(fā)生單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了解發(fā)生經過。1.4.1分析2.1分析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2.2分析發(fā)生的機理、規(guī)律和特點。2.3分析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2.4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議,為后續(xù)整改提供依據。2.5編寫調查報告,提交給有關部門。第五章應急響應與救援第一節(jié)應急響應級別2.5.1響應級別劃分根據產品質量安全的性質、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依次對應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產品質量安全。2.5.2響應級別確定(1)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應迅速組織專家對進行分析評估,確定應急響應級別。(2)上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對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的響應級別進行審核,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5.3響應級別調整(1)處置進展,如級別發(fā)生重大變化,應相應調整應急響應級別。(2)調整應急響應級別應報上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批準。第二節(jié)救援隊伍調度2.5.4救援隊伍組成(1)救援隊伍由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相關部門及企業(yè)組成。(2)救援隊伍應包括專業(yè)技術人員、救援人員、物資保障人員等。2.5.5救援隊伍調度原則(1)根據性質、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合理配置救援隊伍。(2)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救援隊伍。(3)救援隊伍應迅速響應,保證救援工作有序、高效開展。2.5.6救援隊伍調度流程(1)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救援隊伍。(2)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迅速了解情況,制定救援方案。(3)救援隊伍按照救援方案,有序開展救援工作。(4)救援隊伍在救援過程中,應保持與事發(fā)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的密切溝通,及時報告救援進展。(5)救援結束后,救援隊伍應進行總結,對救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第六章處理與善后第一節(jié)處理措施2.5.7報告與初步處置(1)發(fā)生后,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向當地質監(jiān)局報告情況,同時啟動調查程序。(2)質監(jiān)局接到報告后,應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初步處置。(3)初步處置措施包括:對現場進行隔離,防止擴大;對原因進行初步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保護現場,保證調查順利進行。2.5.8調查與分析(1)質監(jiān)局應成立調查組,對原因、性質、影響等進行全面調查。(2)調查組應按照以下程序開展工作:(1)現場勘查,收集相關信息;(2)調查詢問,了解經過;(3)技術鑒定,分析原因;(4)綜合分析,提出調查報告。(3)調查組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調查報告,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基本情況;(2)原因分析;(3)處理建議。2.5.9處理與責任追究(1)根據調查報告,質監(jiān)局應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依法依規(guī)追究相關責任。(2)對單位進行處罰,包括但不限于罰款、責令停產停業(yè)、吊銷許可證等。(3)對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節(jié)善后工作安排2.5.10善后處理(1)質監(jiān)局應加強與單位、受害者及家屬的溝通,了解他們的訴求,積極協調解決善后問題。(2)對造成的損失,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受害者合理賠償。(3)對中受到影響的單位和群眾,質監(jiān)局應采取措施,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2.5.11整改與預防(1)質監(jiān)局應針對暴露出的問題,組織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2)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3)加強對從業(yè)人員的培訓,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意識。(4)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2.5.12信息披露與輿論引導(1)質監(jiān)局應主動公開處理情況,回應社會關切,保證信息透明。(2)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引導輿論走向,維護社會穩(wěn)定。(3)對惡意傳播虛假信息、散布恐慌情緒的行為,依法予以查處。第七章信息發(fā)布與輿論引導第一節(jié)信息發(fā)布流程2.5.13信息收集與核實1.1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發(fā)生后,相關部門應立即啟動信息收集機制,對相關信息進行初步整理。1.2信息收集范圍包括:發(fā)生時間、地點、原因、涉及產品、受害人群、可能造成的影響等。1.3部門負責人應組織專業(yè)人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核實,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1.3.1信息發(fā)布準備2.1針對特點,制定信息發(fā)布方案,明確發(fā)布內容、發(fā)布渠道、發(fā)布時間等。2.2準備發(fā)布材料,包括調查報告、處理措施、預防措施等。2.3邀請相關專家、領導參與信息發(fā)布,保證發(fā)布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2.3.1信息發(fā)布實施3.1通過新聞發(fā)布會、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及時發(fā)布信息。3.2發(fā)布信息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準確傳達信息,避免夸大或縮小事實;(2)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答公眾疑問;(3)保持信息發(fā)布的一致性和連貫性。3.3在信息發(fā)布過程中,加強與媒體、網絡平臺的溝通協作,保證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有效性。第二節(jié)輿論引導策略3.3.1輿論監(jiān)測與分析1.1對相關的輿論進行實時監(jiān)測,掌握輿論動態(tài)。1.2分析輿論來源、傳播途徑、受眾群體等,為制定輿論引導策略提供依據。1.2.1輿論引導措施2.1建立輿論引導小組,負責協調輿論引導工作。2.2針對不同輿論階段,采取以下措施:(1)初期:及時發(fā)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防止恐慌情緒蔓延;(2)中期:加強正面宣傳,傳遞正能量,引導輿論走向;(3)后期:總結教訓,提出整改措施,鞏固輿論引導成果。2.3加強與媒體、網絡平臺的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2.4注重輿論引導的實際效果,及時調整策略,保證輿論引導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第八章應急資源保障第一節(jié)應急資源儲備2.4.1資源種類與儲備標準1.1質監(jiān)局應根據產品質量安全的類別和特點,明確應急資源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1)技術設備資源:檢測設備、通信設備、交通工具等;(2)物資資源:防護用品、應急照明設備、救援工具等;(3)人力資源:專業(yè)技術人員、志愿者、協作單位等;(4)信息資源:案例、技術資料、專家?guī)斓取?.2制定應急資源儲備標準,保證各類資源在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投入使用。1.2.1資源儲備與管理2.1質監(jiān)局應建立健全應急資源儲備制度,明確儲備周期、更新標準及責任人。2.2對應急資源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保證資源的功能穩(wěn)定、可靠。2.3建立應急資源數據庫,實現資源信息的動態(tài)管理,提高資源調度效率。2.4強化應急資源儲備場所的安全管理,保證儲備資源的安全。第二節(jié)資源調度與保障2.4.1資源調度原則1.1根據等級和特點,合理調配應急資源,保證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1.2優(yōu)先保障重點區(qū)域、重點行業(yè)和重點單位的需求。1.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共享。1.3.1資源調度流程2.1啟動應急響應后,質監(jiān)局應立即啟動應急資源調度流程。2.2根據現場需求,迅速確定所需資源的種類、數量和調度方式。2.3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保證資源及時送達現場。2.4對調度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資源合理使用。2.4.1資源保障措施3.1加強與相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的溝通協作,建立應急資源保障聯盟。3.2制定應急資源保障預案,明確各類資源的保障措施。3.3建立應急資源保障資金制度,保證資源保障工作的資金支持。3.4定期組織應急資源保障演練,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第九章應急演練與培訓第一節(jié)演練組織與實施3.4.1演練目的為保證質監(jiān)局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操作性,特組織開展應急演練。3.4.2演練組織(1)演練組織單位:質監(jiān)局應急管理部門。(2)演練參與部門:質監(jiān)局各相關業(yè)務部門、應急隊伍、協作單位等。(3)演練領導小組:由質監(jiān)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3.4.3演練實施(1)演練方案:根據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具體的演練方案,明確演練時間、地點、內容、流程等。(2)演練通知:演練前,向參演單位發(fā)出書面通知,明確演練時間、地點、參演人員及注意事項。(3)演練流程:a.演練啟動:演練領導小組宣布演練開始。b.演練實施:按照演練方案,參演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任務,進行應急響應。c.演練評估:演練結束后,組織參演單位進行自我評估,總結經驗教訓。d.演練總結:演練領導小組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提出改進措施。3.4.4演練保障(1)人員保障:參演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業(yè)務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2)裝備保障:參演單位應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置裝備和物資。(3)場地保障:演練場地應滿足演練需求,保證安全。第二節(jié)培訓內容與方法3.4.5培訓內容(1)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guī):包括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及政策等。(2)應急預案:包括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演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