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師招聘教育綜合知識_第1頁
2022年教師招聘教育綜合知識_第2頁
2022年教師招聘教育綜合知識_第3頁
2022年教師招聘教育綜合知識_第4頁
2022年教師招聘教育綜合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教育學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類有目日勺地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一

種途徑。

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fā)生日勺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日勺個性化日勺實踐活動。

教育的I本質屬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日勺社會活動);

社會屬性有:永恒性、歷史性、繼承性、長期性、相對獨立性、生產性、民族性。

教育日勺來源:神話來源說一一體現(xiàn)神或人日勺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朱熹

生物來源說一一動物日勺本能,種族發(fā)展日勺本能需要;(法)利托爾諾和(英)沛西?能

心理來源說一一小朋友對成人日勺模仿;(美)孟祿。

勞動來源說一一教育日勺社會來源說;

?馬克思主義覺得教育來源于人類所特有的生產勞動。

教育日勺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響)。

教育日勺功能:按作用日勺對象:個體發(fā)展功能、社會發(fā)展功能;

按作用日勺方向:正向功能、負向功能;

按作用呈現(xiàn)日勺形式:顯性功能、隱性功能。

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學校日勺浮現(xiàn)意味著人類正規(guī)教育制度日勺誕生,是人類教育文明發(fā)展日勺一種質日勺奔騰。

夏代已有學校日勺設立。

西周:中國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西漢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日勺建議。

隋唐: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宋-清:教育內容:“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后來,八股文成為科考日勺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開設最多的是文士(書吏)學校。

“以僧為師”“以吏(書)為師”便成為古代埃及教育日勺一大特性。

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是歐洲奴隸社會兩種出名的教育體系。

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后來,形成了兩種出名日勺封建教育體系即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

教育內容:“七藝”,涉及“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

“四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并且各科都貫穿神

學。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教育,人文主義教育,以“人”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維多利諾、(尼德蘭)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謨)、(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現(xiàn)代社會日勺教育:

近代:國家加強了對教育日勺注重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義務教育日勺普遍實行。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現(xiàn)代:教育日勺生產性不斷增強,教育同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

教育日勺日趨普及性和多樣性。

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日益提高。

20c后期:教育日勺終身化。(法)保羅?朗格一一最早系統(tǒng)論述了終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是指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日勺多元化。教育技術日勺現(xiàn)代化。

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學性。

2.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教育學的主線任務是揭示教育規(guī)律。

教育問題是推動教育發(fā)展日勺內在動力。

教育學日勺發(fā)展概況

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大學》;朱熹《四書集注》王守仁《傳習錄》韓愈《師說》

柏拉圖《抱負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雄辯術原理》

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啟發(fā)誘導、溫故知新

孟子:性善論教育日勺目的在于“明人論”。

荀子:性惡論教育日勺作用是“化性起偽”。

墨翟:兼愛非攻

道家:主張“絕學”和“愚民”,覺得“絕學無憂”?!暗婪ㄗ匀弧?/p>

《學記》(收入《禮記》)是中國也是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日勺教育專著。

教學相長、尊師重道、藏息相輔、豫時孫摩、啟發(fā)誘導、長善救失、學不躡等(教育研遵循

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循序漸進)。

蘇格拉底:雄辯和問答法助產術(產婆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自己得出結論。

柏拉圖:教育是國家日勺事業(yè);培養(yǎng)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注意小朋友心理,進行分階段教育。

昆體良:古羅馬教學法大師,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種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

《論》《雄》是西方最早日勺教育著作,也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學法論著。

對班級授課進行某些論述,是班級授課制思想日勺萌芽。

教育學的獨立形態(tài)階段

近代實驗科學鼻祖培根初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名獨立日勺學科,提出歸納法為教育學日勺發(fā)展奠

定措施論基本。

教育著作: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洛克《教育漫話》盧梭《愛彌兒》

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赫爾巴特《一般教育學》

福祿貝爾《人的教育》斯賓塞《教育論》

烏申斯基《人是教育日勺對象》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日勺標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日勺所有藝術”;教育適應自然。班

級授課制。教

育原則(直觀性、系統(tǒng)性、量力性、鞏固性、自覺性)。

盧梭《愛彌兒》堅定的“性善論”者,教育的任務應當使小朋友“歸于自然”。

被譽為“教育上的哥白尼”,她日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被譽為舊教育和新教育日勺分水嶺。

康德《康德論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I動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是最早

在大學開設教

育學講座日勺有影響日勺學者之一。

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日勺標語,

對于推動教育活動日勺科學化及教育學日勺誕生都起到了重要日勺作用;

洛克《教育漫話》反對天賦觀念,提出了“白板說”。

“我們敢說平常所見日勺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她們日勺教育所決定的。”

赫爾巴特《一般教育學》

是康德哲學教席日勺繼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覺得是“現(xiàn)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日勺奠基

人”。

《普》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日勺建立,同步,被覺得第一本現(xiàn)代教育學著作。

重要觀點:a.教育理論體系日勺兩個理論基本是倫理學和心理學;

b.教育目日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日勺完善。

c.教育學教學原則。在西方教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學”日勺概念。

d.教學四階段論。即:明了、聯(lián)合(聯(lián)想)、系統(tǒng),措施。

在西方,一般把她日勺教育思想視為老式教育派日勺代表(教師、知識、課堂三中心)。

斯賓塞日勺《教育論》

提出了“最有價值日勺知識是科學”這一出名論斷,注重實科教育,可以說是近代科學教育日勺先

鋒。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現(xiàn)代教育理論日勺代表人物

提出了“小朋友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論教育日勺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日勺改組或改造。

論教育日勺目日勺。從“教育即生活”引出“教育無目日勺論”。

“從做中學”。五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疑難情境;擬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那

個假設能解決

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20C教育學的多元化發(fā)展

重要流派:

實驗教育學:19C末20c初(德)梅伊曼和拉伊《實驗教育學綱要》《實驗教育學》

文化教育學: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19C末浮現(xiàn)于德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重要代表作《有

關普遍妥當日勺

教育學的也許》《教育與文化》

實用主義教育學:19C末20C初興起于美杜威、克伯屈《民主主義與教育》《經驗與教育》《設

計教學法》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1939凱洛夫《教育學》被公覺得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日勺教育學著作。

國內楊賢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育大綱》(1930)是國內第一部馬克思主義

的教育學著作。

批判教育學:興起于20c70年代(美)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法)布厄迪爾重要代表作《資

本主義美國日勺學校教育》《教育與權力》《教育、社會和文化日勺再生產》

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新發(fā)展布魯納、贊科夫、瓦?根舍因

贊科夫《教學與發(fā)展》把學生日勺一般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

提出了發(fā)展性教學理論日勺五大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引作用、

理解教學過程、使所有學生涉及差生都得到發(fā)展日勺原則。

布魯納《教育過程》提出了構造主義學說和發(fā)現(xiàn)法。

瓦?根舍因(德)創(chuàng)立了范例方式教學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小朋友》論述了她日勺和諧教育思想;

覺得學校教育日勺抱負是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日勺人。

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日勺國家一一德國。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政治經濟制度。

20c60年代,以美國舒爾茨為代表日勺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

經推算,美國1929?1957年教育水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奉獻為33%。

4.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信奉、態(tài)度、

作風和行為準則。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日勺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日勺最高層次。

重要特性:互動性、滲入性、傳承性。

5.個體身心發(fā)展:是指作為復雜整體的個人,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所有結識過程中,不斷

發(fā)生的變化過程,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動因:內發(fā)論(遺傳決定論)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爾遜、高爾頓、格塞爾、霍爾等。

格塞爾(美)強調成熟機制對人日勺發(fā)展的決定作用。

霍爾覺得“一兩日勺遺傳賽過一頓的教育”,她覺得個性心理發(fā)展是人類進化過程日勺簡

樸反復,

個體心理發(fā)展由種系發(fā)展決定(復演說)。

外銀論(環(huán)境決定論)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華生等。

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p>

洛克提出“白板說”,覺得人日勺心靈猶如一塊白板,它自身沒有內容,可以任意涂抹。

華生“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她們祖先日勺狀況如何,我可以任意把她們培養(yǎng)成

從領袖到小偷等多種類型日勺人?!?/p>

多因素互相作用論(共同作用論)

重要影響因素:遺傳:“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闡明遺傳素質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格塞爾通過雙生子爬梯實驗證明了她日勺“成熟勢力說”。

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大部分

主觀能動性是外部影響轉化為內部發(fā)展要素日勺根據。

教育(學校教育)

遺傳素質對人口勺身心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huán)境對人口勺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

用。但環(huán)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I,由于人接受環(huán)境影響不是悲觀的I、被動的,而是積

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規(guī)律:順序性:個體身心發(fā)展是由低檔到高檔、由簡樸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時持續(xù)不斷的

發(fā)展的過程。皮亞杰時發(fā)生結識論和科爾伯格日勺道德認知發(fā)展論證明了這一點。

階段性: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同的發(fā)展特性和任務。

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fā)展同一方面日勺在不同年齡階段日勺發(fā)展速度和不同方面日勺發(fā)展都

是不平衡的I。核心期(敏感期、最佳期),是指人日勺某種身心潛能在人日勺某一年齡段有一種最佳日勺

發(fā)展時期。

互補性:涉及生理與生理之間日勺互補和生理與心理之間的互補。

個別差別性:性別差別、不同個體同一方面發(fā)展速度和水平之間日勺差別、

不同個體不同方面存在差別、個體具有不同的I個性心理傾向。

遵循該規(guī)律日勺教育規(guī)定:

順:遵循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地施教;攜苗助長、陵節(jié)而施日勺做法都是違背該

原則日勺;

階: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的內容和措施上應有所不同,而不能搞“一

刀切”;

不:把握施教日勺核心期或最佳期,視時而教、及時而教;

互:長善救失,揚長避短;

個:因材施教。

6.教育目的是所有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抱負。

教育目日勺作用(功能):導向、鼓勵、評價、調控。

教育目日勺對教育工作具有導向作用;

教育目日勺對貫徹教育方針具有鼓勵作用;

教育目日勺是對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日勺重要原則。

教育目的涉及三個層次:國家日勺教育目日勺、各級各類學校日勺培養(yǎng)目日勺、教師日勺教學目日勺。

國內確立教育目日勺日勺理論根據是馬克思有關人日勺全面發(fā)展學說。

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日勺社會條件。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日勺唯一措施”。

有關理論:個人本位論:孟子、盧梭、裴斯泰洛奇、福祿貝爾、馬利坦、赫欽斯、奈勒、馬斯

洛、薩特等。

社會本位論:荀子、赫爾巴特、涂爾干、納托普、凱興斯泰納、孔德、巴格萊等。

1957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第一種教育方針;

1985教育體制改革;

1995規(guī)定教育要“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日勺社會主義事業(yè)日勺建設者和接班人”。

現(xiàn)階段國內教育目的日勺基本精神:

1)規(guī)定培養(yǎng)日勺人是社會主義事業(yè)日勺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

文化知識能力日勺統(tǒng)一;

2)規(guī)定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規(guī)定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日勺和諧發(fā)展;

3)適應時代規(guī)定,強調學生個性日勺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日勺發(fā)明精神和實踐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

7.國內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構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雙基”是指系統(tǒng)日勺科學文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是傳授給學生系統(tǒng)日勺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fā)展她們日勺智力和與學習有關日勺非認知因素

的教育。

智育日勺任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日勺智力,涉及觀測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

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體育日勺主線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蔡元培于19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日勺任務:(1)使學生具有對的I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體現(xiàn)美和發(fā)明美日勺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日勺心靈美和行為美。

勞動技術教育日勺任務:(1)培養(yǎng)學生日勺勞動觀點,養(yǎng)成對日勺日勺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

(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某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8.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素質教育日勺意義:有助于提高中華民族日勺整體素質,提高綜合國力;

是克服應試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日勺貫徹。

實行素質教育日勺措施:變化教育觀念;轉變學生觀;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建立素質教育

的保障機制;

建立素質教育的運營機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9.教育制度:廣義是指國民教育制度;狹義是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

學校教育制度是國民教育制度日勺核心。

國內現(xiàn)代學制的沿革:舊中國:1902壬寅學制(未實行)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是國內初次

頒布的第一種現(xiàn)代學制;

1903癸卯學制(實行新學制的開端)重要承襲了日本日勺學制,

是中國第一種實行日勺現(xiàn)代學制;

1912壬子癸丑學制明顯反映了資產階級在學制方面日勺規(guī)定,

第一次規(guī)定了男女同校,是國內教育史上第一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1922壬戌學制留美派主持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以美國學制為藍

本,又稱“新學制”“六三三學制”。

新中國:1951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學制

1958學制改革

1985頒布《中共中央有關教育體制改革的I決定》

1993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1999《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動素質教

育日勺決定》

《國務院有關基本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

教育部《~教育振興行動籌劃》

國內目前的學制改革

工作方針: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增進公平、提高質

量。

戰(zhàn)略目的:“兩基本,一進入”

(即基本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全國行

列)

現(xiàn)代學制日勺三種類型:雙軌學制、單軌學制、分支型學制

國內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日勺標志:

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以及頒布了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宗旨和近

代學制。

非制度化教育抱負:”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日勺圍墻之內。”

10.教師,是傳遞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專職人員,是學校教育職能的重要實行者。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日勺重要實行者,主線任務是教書育人。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日勺專業(yè)人員,承當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

族素質日勺使命。

11.獨立的教師職業(yè)隨著著私學的浮現(xiàn)而產生。

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化以專門培養(yǎng)教師日勺教育機構的浮現(xiàn)為標志。

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yè)角色日勺多樣化。

“傳道者”角色(人類靈魂日勺工程師)“授業(yè)、解惑”角色(知識傳授者、人類文化日勺傳遞者)示

范者角色(楷模)

“教育教學活動日勺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長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日勺角

“研究者”角色和“學習者”“學者”角色

12.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發(fā)明性;(2)時間上的持續(xù)性、空間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

性;(4)主體性、示范性。

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職業(yè)心理健康。

職:看待事業(yè):忠于人民日勺教育事業(yè);看待學生:熱愛學生;

看待集體:團結協(xié)作;看待自己:為人師表(良好日勺道德素養(yǎng));

知:政治理論修養(yǎng);精深日勺學科專業(yè)知識(本體性知識);廣博日勺學科文化知識;必備日勺教

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豐富日勺實踐知識;

能:語言體現(xiàn)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

高的教育機智)。

職:崇高日勺師德;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日勺人格。

13.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發(fā)展中的人。

14.現(xiàn)代學生觀:1)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結識學生

a.學生日勺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日勺;b.學生具有巨大日勺發(fā)展?jié)撃埽?/p>

c.學生是處在發(fā)展過程中日勺人;d.學生日勺發(fā)展是全面日勺發(fā)展。

2)學生是獨特日勺人

a.學生是完整日勺人;b.每個學生均有自身的獨特性;c.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

著巨大日勺差別。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日勺人

a.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日勺頭腦之外,不以教師日勺意志為轉移日勺客觀存

在;

b.學生是學習的主體;c.學生是責權日勺主體。

15.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

師生關系日勺內容:在教育內容日勺教學上結成授受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互

相增進日勺關系。

國內新型師生關系的I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4)心理相容。

從主線上說,良好師生關系日勺建立取決于教師日勺教育水平。

16.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

課程是學校教育日勺核心,是學校培養(yǎng)人才藍圖日勺具體體現(xiàn)。

課程類型:按課程內容日勺固有屬性:學科課程、活動課程

按課程內容日勺組織方式:分科課程、綜合課程

按對學生日勺學習規(guī)定:必修課程、選修課程

按課程設計、開發(fā)和管理主體: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校本)課程

按課程的呈現(xiàn)方式:顯性課程、隱性課程

課程即學習經驗是杜威的課程觀。

國內中小學開設日勺語數(shù)外等課程屬于學科課程。

“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體現(xiàn)活動課程理論。

主導價值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日勺共性的課程是必修課程。

“隱性課程”一詞杰克遜1968《班級生活》一方面提出

17.重要課程理論流派:

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小朋友/活動中心課程理論)(美)杜威

基本主張:經驗論;以小朋友為中心日勺活動年滾輪;積極作業(yè)論;課程組織

日勺心理順序論。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構造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與活動課程理論相對立

要素主義課程理論巴格萊

永恒主義課程理論赫欽斯

社會主義課程理論(社會改造主義課程理論)布拉梅爾德

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車里霍爾姆斯、多爾

18.三維課程目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措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9.目前在國內,中小學課程重要由課程籌劃、課程原則、教材三部分構成。

20.課程籌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

的指引性文獻。

課程籌劃日勺基本內容:學科設立、學科順序、學時分派、年編制與學周安排。

21.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籌劃的特性:強制性、普遍性、免費性。

22.課程原則是課程籌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引性文獻,是課

程籌劃的分學科展開。

課程原則的構造:前言、課程目的、內容原則、實行建議、附錄。

23.編寫學科課程原則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定性和時代

性結合;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24.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立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2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

育。

26.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

27.課程設計的重要模式:

目的模式(美)泰勒泰勒原理可以概括為:目日勺、內容、措施、評價,

即:1)擬定課程目日勺;2)根據目的選擇課程內容(經驗);3)根據目的組織課程內容(經

驗);4)根據目的評價課程。

斯騰豪斯的過程模式

28.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和重要構成部分。

29.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中,特別應當關注的課程資源是教師、學生和教學過程。

30.被稱為“現(xiàn)代課程評價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31.教材是學生獲取系統(tǒng)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根據。

32.課程的縱向構造有兩種形式:直線型課程構造和螺旋式課程構造。

33.CIPP評價模式涉及四個環(huán)節(jié):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

34.教學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

活動。

35.教學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結識、交往和實踐活動程。

教學日勺特點:1)教學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日勺人為主線目日勺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教學是師生雙方日勺共同活動

3)學生日勺結識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

4)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日勺統(tǒng)一

教學是學校教育日勺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教學為主,全面安排”日勺原則。

教學日勺基本任務: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fā)展學生日勺社會適應能力

3)發(fā)展學生日勺智力、體力和發(fā)明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日勺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

5)奠定學生日勺科學世界觀基本

36.教學過程的重要矛盾:學生與其所學的知識之間的矛盾(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窗生完畢任務

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日勺結識過程。以結識活動為基本,是增進學生身心發(fā)展日勺過程。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特點):D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間接性規(guī)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雙邊性規(guī)律)

3)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發(fā)展性規(guī)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教育性規(guī)律)

37.學習間接經驗是學生結識客觀世界的基本途徑。

赫爾巴特“我想不到任何無教育日勺教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38.教學的基本階段:(1)激發(fā)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

中心環(huán)節(jié);

(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6)檢查知識。

39.教學原則是根據對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結識而制定的指引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

國內目前中小學重要日勺教學原則:(1)思想性(教育性)與科學性相統(tǒng)一日勺原則;(2)理論聯(lián)系

實際日勺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fā)性原則;(5)循序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8)量力性原則。

40.兩種對立的教學措施思想是注入式和啟發(fā)式。我們應當倡導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

教學日勺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41.常用的教學措施:

(1)以語言傳遞為主日勺教學措施: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引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日勺教學措施: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日勺教學措施: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③實習作業(yè)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引導探究為主日勺教學措施:發(fā)現(xiàn)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日勺教學措施: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選擇教學措施日勺重要根據是教學目日勺。

42.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最早論述班級授課制,并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本日勺是夸美紐斯。

國內最早日勺班級授課制清政府1862北京日勺京師同文館

43.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措施,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協(xié)作和體現(xiàn)的能力。

4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備課(鉆研教材、理解學生、設計教法,前提);(2)上課,是整個教

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3)作業(yè)的布置與反饋;(4)課外輔導;(5)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估(常用方式:

平時考察、考試)。

45.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規(guī)定:(1)教學目日勺明確。(2)教學內容精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核心。(3)

教學構造合理。上課有高度籌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教學措施恰當。(5)講究教學

藝術。(6)板書有序。(7)充足發(fā)揮學生日勺主體性(最主線日勺規(guī)定)。

46.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的為根據,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成果給以價值上的

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估的過程。

教學評價日勺功能(作用):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調控教學方向;檢查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按教學評價的作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終)結性評價;

按評價采用日勺原則: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個體差別評價;

按評價主體:外部評價、內部評價。

教學評價的原則:客觀性、發(fā)展性、整體性、指引性。

47.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引下建立起來時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構造框架和

活動程序。

教學模式有:探究式教學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問題一假設一推理一驗證一總結提高。

拋錨式教學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有:創(chuàng)設情境—擬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一

效果評價。

范例式教學(德)瓦?根舍因提出;

教學的基本過程是:范例性地闡明“個”案一范例性地“類”案一范例性地掌

握規(guī)律原理一掌握規(guī)律原理日勺措施論意義一規(guī)律原理日勺運用訓練。

自學一指引式

目日勺一導控式

傳遞一接受式基本教學程序是:復習舊課一激發(fā)學習動機一講授新課一鞏固

練習一檢查評價一間隔性復習。

問題一探究式

48.“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體現(xiàn)的是知行合一的教學原則。

49.道爾頓制一一柏克赫斯特創(chuàng)立;導生制(貝爾―蘭喀斯特制)一一(英)貝爾、蘭喀斯;班

級授課制一一夸美紐斯。

50.課時類型(即課的分類)的劃分根據是該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

51.學習間接經驗是學生結識客觀世界的基本途徑。

52.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直觀手段可分為三類: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言語直觀。

53.國內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構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54.“雙基”是指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5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涉及觀測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

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56.體育的主線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57.蔡元培于19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5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對日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日勺知識與能力;(2)培養(yǎng)學生體現(xiàn)美

和發(fā)明美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日勺心靈美和行為美。

5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

(1)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對日勺日勺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某些基本生產知

識和勞動技能。

6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guī)定、適齡小朋友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

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義務教育的I特點:逼迫與免費、普及與基本、民族性

與公共性。

61.德育教育一般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德育目日勺是德育工作日勺出發(fā)點。

培養(yǎng)學生良好日勺道德行為習慣是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日勺中心任務。

62.德育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抱負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63.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措施。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

作用。

德育過程日勺基本矛盾:德育規(guī)定與受教育者已有日勺品德水平。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日勺四要素。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

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

2)德育過程是一種增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種長期日勺、反復日勺、逐漸提高的過程。

64.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本。

65.德育原則:(1)導向性原則;(2)疏導原則;(3)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原則);(4)知行統(tǒng)

一原則;(5)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6)尊重信任與嚴格規(guī)定學生相結合的原則;(7)

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8)依托積極因素,克服悲觀因素的原則;(9)教育影響日勺一

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66.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日勺原則。

67.德育模式:

認知模式皮亞杰提出

體諒模式彼得?麥克費爾和她的同事所創(chuàng)

社會模仿模式班杜拉創(chuàng)立

價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68.德育的途徑:(1)思想品德課與其她學科教學;思想品德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他學科教學是

最常常、最基本途徑。(2)社會實踐活動;(3)課外、校外活動;(4)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5)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日勺學習;(6)班主任工作。

69.常用時德育措施:說理教育法、楷模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實際鍛煉法、品德修養(yǎng)指引法、品

德評價法、角色扮演法、合伙學習法。

70.選擇德育措施的根據:德育目的、德育內容、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別。

71.德育工作的新形式:開展社區(qū)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德育基地、開辦業(yè)余黨校。

72.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是道德行為。

73.升學就業(yè)指引教育重在指引學生在對的結識自我、結識社會發(fā)展形勢與需求的基本上,做出自

我發(fā)展的對的選擇。

74.班級是學校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限度相近的學生編制分級而形成的,有固定

人數(shù)及I基本教育單位。

班級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日勺行政組織。

75.文藝復興時期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出名教育家是埃拉斯莫斯。

76.班級管理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規(guī)定,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

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籌劃、組織、協(xié)調、控制,以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組織

活動過程。

77.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有:班級組織建設、班級制度管理、班級教學管理、班級活動管理。

78.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常用的班級管理模式有:常規(guī)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

目的管理。

常規(guī)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來管理班級日勺常常性活動。

平行管理:是把對集體日勺管理和對個別日勺管理結合起來日勺班級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日勺對日勺決定和承當責任日勺前提下參與班級全程管理日勺一

種管理方式。

目日勺管理:(美)德魯克提出

79.現(xiàn)代班級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核心。

80.班級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日勺,提高學習效率;

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I班風;

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治理。

81.班集體: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yǎng)目的和教育規(guī)范組織起來時,以共同窗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關

系交往為特性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82.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邁進的動力是:共同的奮斗目的。

83.班集體的形成和培養(yǎng):擬定班集體日勺發(fā)展目日勺;建立得力日勺班集體核心;建立班集體日勺正常秩

序;

組織形式多樣日勺教育活動;培養(yǎng)對時日勺輿論和良好日勺班風。

84.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增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

干力量。

85.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是:班集體的設計者、班級組織的領導者、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86.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87.班主任工作的任務:首要任務一一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中心任務一一增進班集體全體成員

日勺全面發(fā)展。

88.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措施:理解和研究學生(前提和基本);有效地組織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班集體(中

心環(huán)節(jié));協(xié)調校內外多種教育力量;學習指引、學習活動管理和生活指引、生活管理;組織課

外、校外活動和指引課余生活;建立學生檔案;操行評估;班主任工作籌劃與總結;個別教育

工作;班會活動日勺組織;偶發(fā)事件日勺解決。

89.班主任的基本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

90.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課程籌劃和學科課程原則以外,運用課余時間,對學生施行的多種有目

的、有籌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91.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工作的關系:育是學時延續(xù)和補充;育具有相對日勺獨立性;學和育可以互

相取代;學和育可以互相補充。

92.課外、校外教育的重要內容:社會實踐活動、學科活動、科技活動、文學藝術活動、體育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課外閱讀活動。

93.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94.課外、校外教育的重要特點:自愿性、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廣泛性。

95.學校教學工作是教育學生日勺基本途徑,課外、校外教育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途徑,兩者缺一不

可。

96.課外、校外教育的重要規(guī)定:

1)要有明確日勺目日勺;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樣化,更富有吸引力;3)發(fā)揮學生

日勺積極性、積極性并與教師日勺指引相結合;4)要考慮學生日勺愛好愛好和特長,符合學生日勺年齡特性。

97.家庭教育的基本規(guī)定:

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日勺規(guī)定要合理、統(tǒng)一;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長不斷提高自己日勺文化素

養(yǎng)和思想素養(yǎng)。

98.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形成教育合力。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99.如何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

互相訪問;建立通訊聯(lián)系;定期舉辦家長會;組織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

100.課外活動的主體活動是學科活動。

101.“五小活動”指小發(fā)明、小發(fā)明、小制作、小實驗、小論文。

102.教育研究是以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的措施,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頓和分

析有關資料,以發(fā)現(xiàn)和總結教育規(guī)律的一種結識活動。

103.教育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問題,涉及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教育問題具有如下特點:復雜性、

兩難性、開放性、整合性、擴散性。

104.教育研究的特點:客觀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綜合性、可驗證性。

10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客觀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倫理原則。

106.教師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助于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可以使課程、教學與教師真正融為一體;

3)也是教育科學發(fā)展日勺需要;

4)可以增進教師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不斷提高教師日勺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增強教師

職業(yè)的價值感和尊嚴感;

5)有助于教師不斷積累實踐知識。

107.教育研究的意義:推動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108.教育研究發(fā)展趨勢:研究背景的現(xiàn)場化;多種教育理論流派的形成導致教育研究措施的統(tǒng)

一性與多元性;現(xiàn)代科學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措施的移植;關注教育研究的價值原則;研究手段

的現(xiàn)代化。

109.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選擇研究課題;查閱文獻資料;制定研究籌劃;收集研究資料;分

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籌劃是研究實行日勺藍圖。在教育研究過程中,文獻檢索是必不可少日勺環(huán)節(jié),貫穿研究日勺全

過程。

110.常用的教育研究措施: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質日勺研究法、敘事研究、觀測法、調查

法、實驗法。

調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措施是問卷法。

第二部分心理學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現(xiàn)象又稱心理活動,它涉及:心理過程、

個性心理。

2.心理過程:(1)認知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

(2)情緒情感過程:情緒、情感;

(3)意志過程:意志行動日勺心理過程。

3.個性心理:(1)個性心理傾向性:需要、動機、信念、抱負、價值觀、世界觀等;

(2)個性心理特性:能力、性格、氣質。

4.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實質:客觀現(xiàn)實在人腦中日勺反映。

5.神經系統(tǒng)是心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基本。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一反射。

6.巴普洛夫第一信號活動:用品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日勺條件反射系統(tǒng)?!巴飞颉保?/p>

和動物共有。

第二信號活動:用語詞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日勺條件反射系統(tǒng)?!罢劵⑸儭薄巴分箍省?,

人類特有的。

7.心理學的重要流派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

產生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是心理學日勺第一種理論學派,創(chuàng)始人為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她主張

用實驗日勺措施來分析人日勺心理構造,因此,她的I流派被稱“構造主義心理學”。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

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該學派強調心理學要研究意識日勺功能,因

而被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

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于19創(chuàng)立,并在世界各國產生很大反響。華生覺得:意識是玄妙的不可

捉摸日勺,心理學不應當研究意識,而應當研究可觀測日勺行為,主張行為是“刺激一反映”日勺聯(lián)結,因

此她的流派被稱為“行為主義心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