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風骨”的說法,探本溯源,大抵是從人物品藻(品評、評論)不過魏晉時候的人物品藻和從前又有不同。按照現代湯用彤的說法,“漢代相人以筋骨,魏晉識鑒在神明”。就是說,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聯系起來,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晉時候,議論人物偏于玄虛,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譬如南朝宋的劉義慶寫《世說新語》,有許多談論人物風度的內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響,所以尤重人物的氣宇和風韻。至于差別的原因,思想上有最高權威作為標準的時代;而魏晉則是政治混亂、精神卻自由解放的時代。魏晉人在政治的失落里,進而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梢姡宋锲吩逶趯嵱霉膶用嬉酝?,所以一些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藝術,“風骨”便是一例。從人的一面來說,往往性格堅強而不屈,品格剛正而有骨氣,風度翩翩。而從藝術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意境美。一件有“風骨”的藝術品,使藝術家之心清澈顯然,充滿凝聚的力量。譬如繪畫。中國畫講究筆墨,用筆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齊的謝赫寫《古畫品錄》,講了繪畫六法,一筆而成,中間有輕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隔行不斷。所以書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體篇章為美的。劉勰把“風骨”引入文學,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這一點,對后世文人影響頗大。“風骨”的精神,在漢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剛健遒勁里,顯得尤為強烈。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沒有明言“風骨”專是漢魏一代的。劉勰以后,大抵有這個意思。再以后,則往往說建安風骨、漢魏風骨。譬如南朝宋的嚴羽在《滄浪詩話》里評阮籍的《詠懷》之作時,有建安風骨”??梢姡笕税褲h魏一代風骨的精神奉為楷模,主要是初唐和盛唐,這種風氣最盛。譬如陳子昂,獨愴然而涕下”,以為作詩要傳承漢魏風骨,更有骨氣。又譬如李白,“蓬萊文章建安骨,欲上青天攬明月”,顯然有一種對為人為文大氣而深刻的追求。漢末至魏晉,是政治黑暗、社會苦痛的一個時期,常有戰(zhàn)爭、生死的劫難。那個時候,常懷千歲憂”,對生命易逝的憂患感喟,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漢魏風骨便有一種大氣之美的意蘊。大氣之美,按照現在的說法,又譬如現實里的政治、社會之慮。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許多文人秉承了這種精神。他們寫出塞詩,便是一種深沉激昂、對民族命運的思慮(摘編自解芳《風骨之美》)材料二: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崇尚“凌云健筆意縱橫”,是當之無愧的“風骨”繼承者與發(fā)展者。從杜甫的詩歌內容上看,杜甫用他的詩,記敘了安史之亂時很多的重要事件,用生動飽滿、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現了戰(zhàn)亂中整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帮L骨”的一個重要特點,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這也是“骨”的具體體現,而且融入了他個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從杜詩中,我們看到了四個字——“為民請命”,本固邦寧”的思想。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上看,他在煉字煉句上是相當成功的?!叭麸L骨乏采,則鷙集翰林,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文心雕龍?風骨篇》)在劉勰看來“風骨”和“采”都是很重要的,當然“風骨”和“采”仍然是有主次問題的,為“風骨”服務,不能主次顛倒。杜甫在語言上精于用字,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但并沒有影響詩歌的“風骨”,而對章法、句法、字法的嚴格要求并沒有影響詩歌內容,反而使詩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他自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以求在形神上符合所寫的實際。而七古不似五古,可以從容委曲敘寫,乃能振起氣勢而不致庸沓軟弱,所以杜甫七古風格,杜甫的各種語言特色,使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多彩,杜甫在煉字煉句上是相當成功的。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上看,他也符合了“風骨”的要求。劉勰認為文章應該“風清骨峻,篇體光華”,翔集子史之術,洞曉情變,然后能孚甲新意,雕晝奇辭。”(《文心雕龍?風骨篇》),從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廣集創(chuàng)作方法,從中吸取營養(yǎng),他的原則就是“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既要繼承風雅傳統(別,是分別、鑒別;裁,是裁去、革除。“偽體”指思想內容不健康、格調卑下的,便是“偽體”),又要“轉益多師”,這才是對待文學遺產的真正態(tài)度。綜上所述,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體現了“風骨”的特征和要求,而且在各方面也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摘編自李清娟《淺析杜甫詩歌的“風骨”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南朝宋的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有許多談論人物風度的內容,這些內容偏于實在,有功利性的意味。B.魏晉時期,人產生了自我意識的覺醒,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注重欣賞人的精神氣象。C.雖然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沒有明言“風骨”專是漢魏一代的,但后人提起“風骨”,往往會想到漢魏一代。D.杜甫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雖然對章法、句法、字法有著嚴格要求,便并沒有影響詩歌內容(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代與魏晉對人物品藻是有差別的,這或許是因為魏晉時政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B.六朝齊謝赫的《古畫品錄》講的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其實就是用“風骨”品評繪畫。C.劉勰認為“采”只能是“風骨”的補充,杜甫反其道而行之,也使詩歌充滿風骨意蘊。D.劉勰認為作家要使作品具有“風骨”,就必須善于借鑒,從經典中吸取有益的創(chuàng)作方法。(3)下列選項中,不具有材料一中“大氣之美”特點的一項是A.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C.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D.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4)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5)結合材料一,梳理“風骨”一詞的源流。(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銀匠滿滿第代著冬鶴游坪的銀匠滿滿,十五歲那年去王官嶺學藝,除了背著被褥、糧食,換下的乳牙應該放在虛樓木柱的孔洞里,據說這樣有益牙齒生長。滿滿等牙齒長出來后,不時掏出來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個自己。滿滿的師父是個名聲很響的銀匠,傳說他能打制出比蟬翼還薄的銀片、比鳥聲還悅耳的響鈴、比真花還迷人的花朵。滿滿見到師父時,有些失望。師父長得尖嘴猴腮,脾氣很暴躁。一天早晨,師父一邊洗臉,看滿滿從懷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說:“乳牙不是應該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嗎?”“是呀,后來我把它帶在身上了?!薄罢覀€地方埋起來吧。”師父說,“你快要當銀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樣只顧玩耍。”滿滿到王官嶺學會的第一件事,也不是使用小鐵錘,而是學會不要玩耍。他按照師父的要求,拿著一把小挖鋤,一本正經地到虛樓后面的桃子樹下去埋好。路過堂屋時,天賜聽到了他的腳步聲,歪過頭來問:“弟弟“我去埋我的牙齒?!睗M滿把最后一抔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覺得自己有一部分身體被埋在了王官嶺。回到虛樓,師父讓滿滿坐在爐子前看他打制銀器。當小錘落在銀片上時,空中響起好聽的“叮當”聲,那些聲音從樹梢落下來滿滿問師父:“師父,我什么時候才能成為銀匠呢?”“等你的手藝超過我,就成為銀匠了?!薄拔业炔涣四敲淳?,”滿滿往小泥爐里加上一塊木炭,輕輕扯著風箱說,“學得差不多就行了。”“既然給我當徒弟,”師父嚴肅地說,“手藝超不過我就別想出師?!敝?,滿滿不敢貪玩了。他知道自己要想早點出師回鶴游坪,手藝得超過師父。可是,滿滿先是漫山遍野地認識植物:洗銀藤、鎖銀草、馬奶葉……他把這些東西采摘回來,放在鐵鍋里煎煮,只有經過師父驗收,滿滿才能帶著天賜去樓廊上玩一會兒。洗了一段時間舊銀器,滿滿終于有機會摸到師父那把小錘子了。滿滿快樂地把它握在手里,等待師父給他一塊銀子敲打。師父說:“你不知道鐵錘的輕重“沒銀子我敲打什么呢?”“鐵砧呀。徒弟,你記住,你心里已經有一塊銀子了?!睗M滿按照師父的要求,用小錘子在空鐵砧上敲打。盡管他開始時用力很輕,第一錘的聲音還是把他嚇了一跳。他趕快把手勁往回收了收,還是響得像敲鑼。滿滿尷尬地回望了一下,看見師父站在竹林邊,假裝沒聽見。師父背后,是空曠的田野。田野之上,海藍色的天穹深處,幾只南遷的候鳥落下喑啞的鳴叫滿滿敲打空鐵砧那段時間,聲音顯得莽撞、粗魯、混亂,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有天賜對他充滿了信任。天賜坐在板壁前,他手中的小鐵錘漸漸有了節(jié)奏,聲音很均衡地落滿了虛樓外的樹梢。等他的錘聲像鼓師的鼓點那樣自如時,師父說:“徒弟,你手里的鐵錘可以跟銀子見面了。”“師父,心里“怦怦”跳動著,像有一只出洞的兔子正用力往外撞“你出師容易,可要當一個好銀匠很難?!薄笆裁词呛勉y匠呢?”“能夠打出‘百鳥醉’的銀匠?!薄皫煾?,你為什么不打制‘百鳥醉’呢?”“我不行,”師父看了一眼天賜說,“我要照顧天賜“你呢?”“我也不行,”滿滿遺憾地說,“鶴游坪在修鐵路了。人們說等到鶴游坪通了火車,大家就不需要銀匠了?!薄跋拐f,”師父憤怒地說,“徒弟,你學了我的手藝,就好好當個銀匠。”“師父天賜快樂地抖動眼皮說:“弟弟,你也得答應我,等到鶴游坪的火車來了,去聽聽火車累了吐氣的聲音。”滿滿答應師父和天賜后,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白天,他跟師父下地,用微火修補一些舊的銀飾。到了晚上,他就在師父指導下敲打新銀飾。那時,疲倦的月光在地上攤成一張薄餅,像水一樣發(fā)亮。兩個敲打銀子的聲音在王官嶺你追我趕,然后又跟著月光的汁液從天上落下來,在安靜的土地上流淌。到了滿滿二十歲那年春天,師父覺得教不動他了。那時,王官嶺的桐梓花開了。到了炒爆米花的季節(jié),說:“徒弟,我教不了你了,你吃了爆米花回家吧?!薄翱晌疫€是打制不來‘百鳥醉’?!薄澳堑每磕阕约合朕k法,師父教不了你了。”春天的早晨,當第一縷陽光照臨王官嶺,滿滿已經登上了山岡。從櫟樹的陰影里回過頭來,像兩根一動不動的木樁。他們身后,那棵桃樹的枝頭已開滿桃花,埋著裝有滿滿乳牙的竹筒。(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滿滿去王官嶺學藝時,將兩顆乳牙從孔洞里拿出來揣在身上,原因之一是孩子貪玩的天性。B.“學得差不多就行了”“我也不行”,語言描寫,體現滿滿對成為“好銀匠”缺乏耐心和信心。C.“遺憾”體現滿滿對銀匠未來前景的隱憂;而師父的“憤怒”則隱含對滿滿成為好銀匠的期待。D.最后兩次強調“教不了你了”,說明師父認為滿滿手藝已超過他了,再留滿滿會耽誤其發(fā)展。(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傳說中的師父形象與滿滿初見師父時的形象構成反差,這種反差也為下文師父的嚴厲伏筆蓄勢。B.畫橫線的句子寫師父敲打銀片的聲音,運用通感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聲音的輕盈、動聽。C.天賜是師父的牽掛,某種程度上也是滿滿前進的動力,雖著墨不多D.畫波浪線的句子將敲打銀子的聲音與環(huán)境巧妙融合,生動呈現師徒二人你追我趕的和諧圖景。(3)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百鳥醉”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有人說,“有一流的心性,才有一流的手藝”。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滿滿的師父身上體現了哪些“一流的心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的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選自《荀子?勸學》)(二)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凡說①者,兌②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選自《呂氏春秋?勸學》)【注】①說:說教。②兌:通“悅”。③硾(zhuì):拴上重物往下沉。④堇(jǐn):藥毒草名(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B.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C.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D.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B.古代稱跨出一腳為“步”,跨出兩腳為“跬”,“跬步”形容距離極近、數量極少。C.“疾學”中的“疾”是努力的意思,與《勸學》中“聲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D.學者,文中泛指求學的人,即學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荀子?勸學》通過積土成山興風雨、積水成淵生蛟龍設喻,引出“積善成德”才能改變氣質,擁有智慧B.《荀子?勸學》中“騏驥—駑馬”“朽木—金石”這兩組對比的比喻,著重表明“積”與“不積”必將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C.《呂氏春秋?勸學》指出君主父母不能得到忠孝之臣的原因是不懂道理信義,而不懂道理信義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D.《呂氏春秋?勸學》善用比喻,批判當時學生不聽教化、自以為是,而老師只顧說教(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①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②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5)同是“勸學”,兩則選文中,作者強調的學習態(tài)度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⒉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①蘇軾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②。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咀ⅰ竣俅嗽娮饔谔K軾赴任杭州通判途中。蘇軾和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誣告,他不屑自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以具有秋天特點的楓葉、蘆花點明時節(jié),又寓情于景,蘊含詩人的情感。B.尾聯運用了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同的技巧,抒情含蓄。C.詩歌描寫景色從浪高風烈寫到波平風柔,暗指詩人的行程也由艱險轉為平靜。D.詩歌的語言淺易平實,“已見”“望不到”等口語特點明顯,但是又別具意蘊。(2)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聲低沉回轉,接近停頓之后,將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2)杜甫《登高》中,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來抒發(fā)亡國之痛的名句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唐詩的繁華,既不是歷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至少經歷了三次洗禮?!对娊洝芬灰?,它是上游,是源頭,新鮮靈動,溫柔敦厚,是中國詩歌初試啼聲的第一個春天。《楚辭》二也,它是中國詩歌長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廣闊大地上匯集了當地新鮮的、奇崛的神話與想象,芳草美人,朝發(fā)蒼棲,其想象之_____,古人所無,歷經兩晉和南北朝的分裂、戰(zhàn)亂,社會思潮的混濁不清,他以“勞役”取代“心役”,______。中國詩歌的長河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詩是中國詩史上空前浩大的匯流,是時代的呼喚,美在詞語。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捌淙穗m已沒,千載有余情。”這些光大了漢語言文化的偉大詩人,理應被我們永遠銘記。(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斑駁陸離樂不可言兼而有之厚積薄發(fā)B.光怪陸離樂不可言兼收并蓄博觀約取C.光怪陸離其樂無窮兼收并蓄厚積薄發(fā)D.斑駁陸離其樂無窮兼而有之博觀約?。?)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頂端的唐代詩人,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B.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頂端的唐代詩人,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C.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漢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D.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特點和表達效果。(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中國畫有“山水畫”這一門類。“山水”是人格化的圖像,其重點是借用自然的形態(tài),①。中國繪畫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傳神,②:一是畫家描繪出所畫對象的精神,二是畫家通過描繪對象表現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畫家通過描繪的對象及運用的筆墨表達人們普遍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③,重要的是通過造型元素的組合來表達畫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贈曾將軍霸》中寫道,“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1)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丹青”,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唐代陳子昂《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雜,煙云紫翠浮。B.《晉書?文苑傳?顧愷之》:尤善丹青,圖寫特妙。C.宋代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D.《史記?李斯列傳》: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5個字。四、作文(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材料二:柏林洪堡大學的校訓是馬克思的一句話:書齋里的哲學家們一直在解釋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去動手改變世界。材料三:楊萬里有詩云:“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绷暯街飨眠@句話倡導文藝工作者走近人民走進生活去創(chuàng)作。以上材料對當代青年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風骨”的說法,探本溯源,大抵是從人物品藻(品評、評論)不過魏晉時候的人物品藻和從前又有不同。按照現代湯用彤的說法,“漢代相人以筋骨,魏晉識鑒在神明”。就是說,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聯系起來,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晉時候,議論人物偏于玄虛,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譬如南朝宋的劉義慶寫《世說新語》,有許多談論人物風度的內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響,所以尤重人物的氣宇和風韻。至于差別的原因,思想上有最高權威作為標準的時代;而魏晉則是政治混亂、精神卻自由解放的時代。魏晉人在政治的失落里,進而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梢?,人物品藻在實用功利的層面以外,所以一些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藝術,“風骨”便是一例。從人的一面來說,往往性格堅強而不屈,品格剛正而有骨氣,風度翩翩。而從藝術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意境美。一件有“風骨”的藝術品,使藝術家之心清澈顯然,充滿凝聚的力量。譬如繪畫。中國畫講究筆墨,用筆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齊的謝赫寫《古畫品錄》,講了繪畫六法,一筆而成,中間有輕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隔行不斷。所以書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體篇章為美的。劉勰把“風骨”引入文學,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這一點,對后世文人影響頗大?!帮L骨”的精神,在漢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剛健遒勁里,顯得尤為強烈。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沒有明言“風骨”專是漢魏一代的。劉勰以后,大抵有這個意思。再以后,則往往說建安風骨、漢魏風骨。譬如南朝宋的嚴羽在《滄浪詩話》里評阮籍的《詠懷》之作時,有建安風骨”??梢?,后人把漢魏一代風骨的精神奉為楷模,主要是初唐和盛唐,這種風氣最盛。譬如陳子昂,獨愴然而涕下”,以為作詩要傳承漢魏風骨,更有骨氣。又譬如李白,“蓬萊文章建安骨,欲上青天攬明月”,顯然有一種對為人為文大氣而深刻的追求。漢末至魏晉,是政治黑暗、社會苦痛的一個時期,常有戰(zhàn)爭、生死的劫難。那個時候,常懷千歲憂”,對生命易逝的憂患感喟,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漢魏風骨便有一種大氣之美的意蘊。大氣之美,按照現在的說法,又譬如現實里的政治、社會之慮。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許多文人秉承了這種精神。他們寫出塞詩,便是一種深沉激昂、對民族命運的思慮(摘編自解芳《風骨之美》)材料二: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崇尚“凌云健筆意縱橫”,是當之無愧的“風骨”繼承者與發(fā)展者。從杜甫的詩歌內容上看,杜甫用他的詩,記敘了安史之亂時很多的重要事件,用生動飽滿、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現了戰(zhàn)亂中整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帮L骨”的一個重要特點,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這也是“骨”的具體體現,而且融入了他個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從杜詩中,我們看到了四個字——“為民請命”,本固邦寧”的思想。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上看,他在煉字煉句上是相當成功的?!叭麸L骨乏采,則鷙集翰林,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文心雕龍?風骨篇》)在劉勰看來“風骨”和“采”都是很重要的,當然“風骨”和“采”仍然是有主次問題的,為“風骨”服務,不能主次顛倒。杜甫在語言上精于用字,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但并沒有影響詩歌的“風骨”,而對章法、句法、字法的嚴格要求并沒有影響詩歌內容,反而使詩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他自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以求在形神上符合所寫的實際。而七古不似五古,可以從容委曲敘寫,乃能振起氣勢而不致庸沓軟弱,所以杜甫七古風格,杜甫的各種語言特色,使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多彩,杜甫在煉字煉句上是相當成功的。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上看,他也符合了“風骨”的要求。劉勰認為文章應該“風清骨峻,篇體光華”,翔集子史之術,洞曉情變,然后能孚甲新意,雕晝奇辭?!保ā段男牡颀?風骨篇》),從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廣集創(chuàng)作方法,從中吸取營養(yǎng),他的原則就是“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既要繼承風雅傳統(別,是分別、鑒別;裁,是裁去、革除?!皞误w”指思想內容不健康、格調卑下的,便是“偽體”),又要“轉益多師”,這才是對待文學遺產的真正態(tài)度。綜上所述,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體現了“風骨”的特征和要求,而且在各方面也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摘編自李清娟《淺析杜甫詩歌的“風骨”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南朝宋的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有許多談論人物風度的內容,這些內容偏于實在,有功利性的意味。B.魏晉時期,人產生了自我意識的覺醒,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注重欣賞人的精神氣象。C.雖然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沒有明言“風骨”專是漢魏一代的,但后人提起“風骨”,往往會想到漢魏一代。D.杜甫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雖然對章法、句法、字法有著嚴格要求,便并沒有影響詩歌內容(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漢代與魏晉對人物品藻是有差別的,這或許是因為魏晉時政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B.六朝齊謝赫的《古畫品錄》講的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其實就是用“風骨”品評繪畫。C.劉勰認為“采”只能是“風骨”的補充,杜甫反其道而行之,也使詩歌充滿風骨意蘊。D.劉勰認為作家要使作品具有“風骨”,就必須善于借鑒,從經典中吸取有益的創(chuàng)作方法。(3)下列選項中,不具有材料一中“大氣之美”特點的一項是DA.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C.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D.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4)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5)結合材料一,梳理“風骨”一詞的源流。【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詩句及材料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材料內容,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詩句,正確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證結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相關的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梳理?!窘獯稹浚?)A.“這些內容偏于實在,有功利性的意味”說法錯誤,議論人物偏于玄虛。故選:A。(2)C.“杜甫反其道而行之”說法錯誤,文中并無杜甫認為“采”比“風骨”更重要的相關信息。故選:C。(3)D.詩句的意思是“斷送我的一生,令我常年憔悴,流露出的是一種消極情緒。故選:D。(4)材料二采用總一分總的論證結構。首先第一段總說杜甫“是當之無愧的“風骨”繼承者與發(fā)展者”;第二至四段寫“從杜甫的詩歌內容上看……”“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上看……”“從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上看……”;第五段“綜上所述……”總結全文。(5)依據“‘風骨’的說法,探本溯源、評論)里來的”可見其起源:從人物品藻(品評。依據“就是說,漢代議論人物偏于實在,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可見:漢代,即風骨是對人外在的形容。依據“而魏晉時候,尤其是晉代,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可見:魏晉時期,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依據“‘風骨’是一種意境美。一件有‘風骨’的藝術品、剛健篤實,充滿凝聚的力量。中國畫講究……其中有兩點說的是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書法講究……骨架立于其中,隔行不斷、有血有肉的字體篇章為美的,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要有精神性、懶洋洋,對后世文人影響頗大”可見:后世、書法。答案:(1)A(2)C(3)D(4)材料二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首先總說杜甫“是當之無愧的“風骨”繼承者與發(fā)展者”,最后再總結全文。(5)①起源:從人物品藻(品評、評論)里來,即風骨是對人外在的形容,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④后世:用于繪畫、文學藝術的品評。(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銀匠滿滿第代著冬鶴游坪的銀匠滿滿,十五歲那年去王官嶺學藝,除了背著被褥、糧食,換下的乳牙應該放在虛樓木柱的孔洞里,據說這樣有益牙齒生長。滿滿等牙齒長出來后,不時掏出來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個自己。滿滿的師父是個名聲很響的銀匠,傳說他能打制出比蟬翼還薄的銀片、比鳥聲還悅耳的響鈴、比真花還迷人的花朵。滿滿見到師父時,有些失望。師父長得尖嘴猴腮,脾氣很暴躁。一天早晨,師父一邊洗臉,看滿滿從懷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說:“乳牙不是應該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嗎?”“是呀,后來我把它帶在身上了。”“找個地方埋起來吧?!睅煾刚f,“你快要當銀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樣只顧玩耍?!睗M滿到王官嶺學會的第一件事,也不是使用小鐵錘,而是學會不要玩耍。他按照師父的要求,拿著一把小挖鋤,一本正經地到虛樓后面的桃子樹下去埋好。路過堂屋時,天賜聽到了他的腳步聲,歪過頭來問:“弟弟“我去埋我的牙齒。”滿滿把最后一抔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覺得自己有一部分身體被埋在了王官嶺?;氐教摌?,師父讓滿滿坐在爐子前看他打制銀器。當小錘落在銀片上時,空中響起好聽的“叮當”聲,那些聲音從樹梢落下來滿滿問師父:“師父,我什么時候才能成為銀匠呢?”“等你的手藝超過我,就成為銀匠了?!薄拔业炔涣四敲淳?,”滿滿往小泥爐里加上一塊木炭,輕輕扯著風箱說,“學得差不多就行了?!薄凹热唤o我當徒弟,”師父嚴肅地說,“手藝超不過我就別想出師。”之后,滿滿不敢貪玩了。他知道自己要想早點出師回鶴游坪,手藝得超過師父??墒?,滿滿先是漫山遍野地認識植物:洗銀藤、鎖銀草、馬奶葉……他把這些東西采摘回來,放在鐵鍋里煎煮,只有經過師父驗收,滿滿才能帶著天賜去樓廊上玩一會兒。洗了一段時間舊銀器,滿滿終于有機會摸到師父那把小錘子了。滿滿快樂地把它握在手里,等待師父給他一塊銀子敲打。師父說:“你不知道鐵錘的輕重“沒銀子我敲打什么呢?”“鐵砧呀。徒弟,你記住,你心里已經有一塊銀子了?!睗M滿按照師父的要求,用小錘子在空鐵砧上敲打。盡管他開始時用力很輕,第一錘的聲音還是把他嚇了一跳。他趕快把手勁往回收了收,還是響得像敲鑼。滿滿尷尬地回望了一下,看見師父站在竹林邊,假裝沒聽見。師父背后,是空曠的田野。田野之上,海藍色的天穹深處,幾只南遷的候鳥落下喑啞的鳴叫滿滿敲打空鐵砧那段時間,聲音顯得莽撞、粗魯、混亂,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有天賜對他充滿了信任。天賜坐在板壁前,他手中的小鐵錘漸漸有了節(jié)奏,聲音很均衡地落滿了虛樓外的樹梢。等他的錘聲像鼓師的鼓點那樣自如時,師父說:“徒弟,你手里的鐵錘可以跟銀子見面了。”“師父,心里“怦怦”跳動著,像有一只出洞的兔子正用力往外撞“你出師容易,可要當一個好銀匠很難?!薄笆裁词呛勉y匠呢?”“能夠打出‘百鳥醉’的銀匠。”“師父,你為什么不打制‘百鳥醉’呢?”“我不行,”師父看了一眼天賜說,“我要照顧天賜“你呢?”“我也不行,”滿滿遺憾地說,“鶴游坪在修鐵路了。人們說等到鶴游坪通了火車,大家就不需要銀匠了?!薄跋拐f,”師父憤怒地說,“徒弟,你學了我的手藝,就好好當個銀匠?!薄皫煾柑熨n快樂地抖動眼皮說:“弟弟,你也得答應我,等到鶴游坪的火車來了,去聽聽火車累了吐氣的聲音?!睗M滿答應師父和天賜后,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白天,他跟師父下地,用微火修補一些舊的銀飾。到了晚上,他就在師父指導下敲打新銀飾。那時,疲倦的月光在地上攤成一張薄餅,像水一樣發(fā)亮。兩個敲打銀子的聲音在王官嶺你追我趕,然后又跟著月光的汁液從天上落下來,在安靜的土地上流淌。到了滿滿二十歲那年春天,師父覺得教不動他了。那時,王官嶺的桐梓花開了。到了炒爆米花的季節(jié),說:“徒弟,我教不了你了,你吃了爆米花回家吧?!薄翱晌疫€是打制不來‘百鳥醉’?!薄澳堑每磕阕约合朕k法,師父教不了你了?!贝禾斓脑绯?,當第一縷陽光照臨王官嶺,滿滿已經登上了山岡。從櫟樹的陰影里回過頭來,像兩根一動不動的木樁。他們身后,那棵桃樹的枝頭已開滿桃花,埋著裝有滿滿乳牙的竹筒。(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DA.滿滿去王官嶺學藝時,將兩顆乳牙從孔洞里拿出來揣在身上,原因之一是孩子貪玩的天性。B.“學得差不多就行了”“我也不行”,語言描寫,體現滿滿對成為“好銀匠”缺乏耐心和信心。C.“遺憾”體現滿滿對銀匠未來前景的隱憂;而師父的“憤怒”則隱含對滿滿成為好銀匠的期待。D.最后兩次強調“教不了你了”,說明師父認為滿滿手藝已超過他了,再留滿滿會耽誤其發(fā)展。(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傳說中的師父形象與滿滿初見師父時的形象構成反差,這種反差也為下文師父的嚴厲伏筆蓄勢。B.畫橫線的句子寫師父敲打銀片的聲音,運用通感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聲音的輕盈、動聽。C.天賜是師父的牽掛,某種程度上也是滿滿前進的動力,雖著墨不多D.畫波浪線的句子將敲打銀子的聲音與環(huán)境巧妙融合,生動呈現師徒二人你追我趕的和諧圖景。(3)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百鳥醉”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有人說,“有一流的心性,才有一流的手藝”。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滿滿的師父身上體現了哪些“一流的心性”?!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關鍵詞語豐富意蘊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不同層面的意蘊。(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根據題干的提示,結合對人物的相關描寫進行分析?!窘獯稹浚?)D.“滿滿手藝超過他了”表達失當,原文是“到了滿滿二十歲那年春天,可見是師傅覺得自己教不動他了才讓他走;“耽誤其發(fā)展”也于文無據。故選D。(2)A.“這種反差為下文師父的嚴厲蓄勢”不準確。名聲很響的師傅“長得尖嘴猴腮,脾氣很暴躁”。下文師傅對天賜雖然嚴格卻并不苛刻。故選A。(3)從“師父看了看天幕上銀盤似的月亮,給滿滿講了‘百鳥醉’的傳說,只有打制出“百鳥醉”的銀匠,“百鳥醉”,師父認為只有能打制出“百鳥醉”的銀匠才是了不起的銀匠。從““徒弟,你答應我,就好好當個銀匠”“師父,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可以看出,代表了滿滿今后成為好銀匠的努力方向。從“滿滿的師父是個名聲很響的銀匠,傳說他能打制出比蟬翼還薄的銀片,比真花還迷人的花朵”“能夠打出‘百鳥醉’的銀匠”可以看出,也蘊含著人們對傳統手藝人高超技藝的贊美。(4)①對待徒弟:師傅是個有名的銀匠,他對待徒弟要求很嚴格,“看滿滿從懷里掏出乳牙玩耍”,不能像孩子那樣只顧玩?!保鸵笏荒芟窈⒆幽菢又活櫷嫠#虒в蟹?,滿滿先是漫山遍野地認識植物:洗銀藤、馬奶葉……他把這些東西采摘回來,直到成為能夠擦除銀銹或保護銀飾的汁液,只有經過師父驗收,用小錘子在空鐵砧上敲打,第一錘的聲音還是把他嚇了一跳……”“滿滿敲打空鐵砧那段時間、粗魯,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他手中的小鐵錘漸漸有了節(jié)奏,師父說:‘徒弟?!?,練習從敲打鐵砧開始,懂得循序漸進。②對待兒子:師傅的兒子天賜“有先天性眼疾”,師傅對他疼愛有加,寧可放棄打制“百鳥醉”,’師父看了一眼天賜說,他把我的專注帶走了’”。③對待手藝:師傅很看重這份手藝,對手藝滿懷敬畏,’師父嚴肅地說?!薄澳悴恢黎F錘的輕重?”“你出師容易,你記住,對滿滿嚴厲的說教,都表達出師父對這門手藝由衷地熱愛和敬畏。答案:(1)D(2)A(3)①“百鳥醉”,是高超技藝的象征。②“百鳥醉”是滿滿成為一個好銀匠的追求。③“百鳥醉”是對傳統手藝的繼承和弘揚。(4)①對待徒弟:嚴格要求,滿滿學藝之初;教導有方,練習從敲打鐵砧開始,懂得循序漸進,為照顧患有眼疾的兒子。③對待手藝:滿懷敬畏,以及“你心里已經有一塊銀子了”的教導。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的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選自《荀子?勸學》)(二)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凡說①者,兌②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選自《呂氏春秋?勸學》)【注】①說:說教。②兌:通“悅”。③硾(zhuì):拴上重物往下沉。④堇(jǐn):藥毒草名(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B.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C.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D.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君子,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B.古代稱跨出一腳為“步”,跨出兩腳為“跬”,“跬步”形容距離極近、數量極少。C.“疾學”中的“疾”是努力的意思,與《勸學》中“聲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D.學者,文中泛指求學的人,即學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荀子?勸學》通過積土成山興風雨、積水成淵生蛟龍設喻,引出“積善成德”才能改變氣質,擁有智慧B.《荀子?勸學》中“騏驥—駑馬”“朽木—金石”這兩組對比的比喻,著重表明“積”與“不積”必將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C.《呂氏春秋?勸學》指出君主父母不能得到忠孝之臣的原因是不懂道理信義,而不懂道理信義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D.《呂氏春秋?勸學》善用比喻,批判當時學生不聽教化、自以為是,而老師只顧說教(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①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②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5)同是“勸學”,兩則選文中,作者強調的學習態(tài)度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兩篇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先王的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順更榮耀,沒有什么比忠誠更顯達的,顯達榮耀是臣民子女十分希望擁有的?!爸倚ⅰ笔恰叭司擞H之所甚欲也”的判斷主語,應在“忠孝”后停頓,中間不能斷開;“顯榮”是“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的判斷主語,應在“顯榮”后停頓,中間不能斷開。故選D。(2)B.“古代稱跨出一腳為‘步’,跨出兩腳為‘跬’”說法錯誤,跨出兩腳為“步”。故選B。(3)C.“而不懂道理信義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說法錯誤。由原文“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此生于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可知,臣民子女不能達到他們的愿望。不懂道理信義是由于不學習的原因所造成的,不懂道理信義是由于“不學習”。故選C。(4)①“中”,符合,即使,通“又”,曬干。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②“操”,采用,方法,勉強、身之尊也”;“行”;“尊”。譯文: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盡管想使自己的道義施行,不也差得遠嗎?(5)選文一:由文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金石可鏤”可知、“朽木”與“金石”這兩組對比的比喻,堅持與放棄必將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由文中“蚓無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作者以“蚯蚓”和“螃蟹”的對比為喻。所以選文一作者強調的學習態(tài)度是堅持不懈。選文二:結合“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故往教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身之尊也,文中強調努力學習的關鍵在于尊重老師,他的思想也被傳論。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作者認為圣人來自于努力學習,還沒出現過這樣的人,選文二強調的學習態(tài)度是尊敬老師,即努力學習。答案:(1)D(2)B(3)C(4)①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②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使自身尊貴?(5)《荀子?勸學》強調君子廣泛學習,而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必須專心致志,不能粗心浮躁?!秴问洗呵?勸學》強調努力學習的關鍵在于尊重老師,甘愿接受教化;為師者應使人心悅誠服。參考譯文:(一)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冰是水凝結而成的。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斧鋸加工就能取直,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堆積土石成了高山;匯積水流成為深淵;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也不足十步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強健的筋骨,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螃蟹有六條腿,但是沒有蛇,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二)在先王的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做君主與父母的,做子女和臣下的,這是由于不懂得理義造成的,是由于不學習的緣故,如果他的老師通達并且又有才能。只要有圣人在。圣人在這個地方,圣人在那地方,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像這樣,德行就彰明了,老師施行教誨時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因此,沒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隨隨便便)呼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使自身尊貴?從師學習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自己隨意行事、自身平安,進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應使對方心悅誠服。當今世上的說教者,反倒生硬地進行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頭綁在身上讓他沉下去,(這樣)使世道越來越亂,從此就出現了。所以當老師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于推行道義,道義確立了,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怠慢他們了,去朝見這樣的老師也不會感到慚愧,相互間的和諧不可強求,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不也太難了嗎,推行道義。(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⒉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①蘇軾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②。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咀ⅰ竣俅嗽娮饔谔K軾赴任杭州通判途中。蘇軾和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誣告,他不屑自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詩人以具有秋天特點的楓葉、蘆花點明時節(jié),又寓情于景,蘊含詩人的情感。B.尾聯運用了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同的技巧,抒情含蓄。C.詩歌描寫景色從浪高風烈寫到波平風柔,暗指詩人的行程也由艱險轉為平靜。D.詩歌的語言淺易平實,“已見”“望不到”等口語特點明顯,但是又別具意蘊。(2)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與賞析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理解選項信息,再聯系相關語句進行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本題,可以聯系題目、全詩內容、關鍵字詞及作者當時所處社會現實等,進而具體分析?!窘獯稹浚?)C.“暗指詩人的行程也由艱險轉為平靜”錯誤。描繪的景色并非暗指詩人的行程,暗示詩人心境。故選C。(2)首聯“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楓葉蘆花點綴得秋天情趣深長,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見不合,東坡不屑自辯。其通判杭州、受到誣陷的結果,言一天天愈來愈遠地離開汴都、對被讒外放的忿懣不堪之情,描繪沿途所見的楓葉,點明了時令,奠定了全詩抑郁。頷聯“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天際忽遠忽近?!昂觥敝竿蝗?,天空遠近莫辨的狀態(tài),表達詩人的迷惘之情,暗示了兩岸青山的連綿不斷,客觀之景中進入了詩人的主觀心緒,蘊含了詩人淡淡的秋緒。尾聯“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只因他們久立的地方煙云迷茫,卻想象故人在蒼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這樣寫顯得細膩,更加曲折有味。答案:(1)C(2)①首聯交代了行程,描繪沿途所見,表達了自己被讒外放的憤懣之情、憂傷的感情基調。②頷聯借景抒情,表達詩人的迷惘之情。③尾聯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人,卻想象故人在蒼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這樣寫顯得細膩,更加曲折有味。譯文:我日夜兼行向著那遙遠的江海。淮水縹渺不明,岸邊的青山隨著船兒低落高漲。已能望到壽州那高高的白石塔。波平風柔仍然看不見老朋友啊。賞析: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言外卻有一種“賢人去國”的憂憤抑郁之情,有似“相去日以遠,浮云蔽白日。王文誥說:“此極沉痛語?!边@領會是不錯的,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見不合,東坡不屑自辯。其通判杭州、受到誣陷的結果,言一天天愈來愈遠地離開汴都、對被讒外放的忿懣不堪之情,以下只是實寫日日夜夜的耳聞目見,但整個詩篇卻籠罩在一種悵惘的情緒里,不應該隨便讀過的。東坡以七月出都,其間在陳州和子由相聚,頗事留連,竟整整花去了一個秋天,形象地概括了這一行程。中間四句是題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寫中心是“波平風軟”四字,是審美對象的突出特征?!伴L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更沒有什么冷僻的典故,純用白描,表現得那么鮮明,那么自然,使人們感到這一切都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是那些字雕句琢。東坡談藝,詩人不僅對他所寫的東西做到了“了然于心”。這兩句詩,而且做到了兩個“了然”的例子,唐人嘗稱之為“廣源公”、潁水一路行來,沿途所見,情趣是比較單調的,面對著水天相接的廣闊的長淮,精神為之一振。而兩岸青山,隱隱約約,時起時伏,扁舟一葉,遙吟俯唱,他的心和江山勝跡已融合在一起了,水在低昂,他說不清,徐徐地運行,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陶醉了,人在船上感覺不出;其中“久與”二字寫出了“波平風軟”的神情、隱隱作痛,中心有違”的依約心情,看來東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孤山久與船低昂”、第七兩句,一個“孤”字?!皦壑菀岩姲资?,短棹未轉黃茅岡”二句振筆直書,一氣流轉。壽州的白塔已經在望,還得繞過前面那一帶黃茅岡,說“未轉”。這里的黃茅岡不是地名,前代注家已經辨明過了。七、八句乘勢而下;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這個抒情的結尾,卻說壽州的故人久立相待,更加曲折有味,東坡嘗縱筆自書此詩,今五十九,煙雨凄然?!睋|坡這段題記。此詩“煙蒼?!比志褪敲鑼懩恰盁熡昶嗳弧钡臍庀蟮摹S?,翁方綱《石洲詩話》說“故人即青山也”。以本集考之。與東坡同時有三個李定。其人此時在壽州。(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聲低沉回轉,接近停頓之后,將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2)杜甫《登高》中,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來抒發(fā)亡國之痛的名句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痉治觥勘绢}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詩文默寫要做到以下幾點:準確無誤地背誦和記憶,背寫時不添字,不掉字,不寫錯別字。【解答】故答案為:(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重點字:乍、漿(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重點字:常)(3)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重點字:砌)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唐詩的繁華,既不是歷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至少經歷了三次洗禮。《詩經》一也,它是上游,是源頭,新鮮靈動,溫柔敦厚,是中國詩歌初試啼聲的第一個春天?!冻o》二也,它是中國詩歌長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廣闊大地上匯集了當地新鮮的、奇崛的神話與想象,芳草美人,朝發(fā)蒼棲,其想象之_____,古人所無,歷經兩晉和南北朝的分裂、戰(zhàn)亂,社會思潮的混濁不清,他以“勞役”取代“心役”,______。中國詩歌的長河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詩是中國詩史上空前浩大的匯流,是時代的呼喚,美在詞語。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捌淙穗m已沒,千載有余情?!边@些光大了漢語言文化的偉大詩人,理應被我們永遠銘記。(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CA.斑駁陸離樂不可言兼而有之厚積薄發(fā)B.光怪陸離樂不可言兼收并蓄博觀約取C.光怪陸離其樂無窮兼收并蓄厚積薄發(fā)D.斑駁陸離其樂無窮兼而有之博觀約?。?)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DA.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頂端的唐代詩人,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B.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頂端的唐代詩人,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C.由于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漢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之一。D.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站在詩歌藝術金字塔的頂端,使?jié)h語言成為了獨美世界的語言。(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特點和表達效果?!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成語的理解與運用,應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合語境辨析。(2)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主要語病是句子成分殘缺和語意重復,應結合句子具體分析。(3)本題考查比喻的修辭,應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結合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窘獯稹浚?)光怪陸離:形容奇形怪狀,色彩繁雜,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斑斕絢麗,“光怪陸離”還可以形容某些奇形怪狀的社會現象,屬于抽象事物。其樂無窮: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感到樂在其中,沒法用語言來表達,應選“其樂無窮”、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兼而有之:同時涉及幾種事物,也指同時占有或具有幾種事物,強調其包容性強。厚積薄發(fā):長時間多多積蓄,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語境強調唐詩長時間的積淀。故選C。(2)原句句子成分殘缺,“由于……使……”造成成分殘缺,可把“由于”改為“以”;原句語意重復,可刪去“之一”。故選D。(3)從比喻的構成看,“它是上游,一連用了三個暗喻句,代指“《詩經》”,“是”是本題與喻體之間的連接詞,“上游”“源頭”“第一個春天”這一連串的喻體,以及在詩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答案:(1)C(2)D(3)①連續(xù)運用了三個暗喻,②構成了一組博喻,形象地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牛肉產品綠色認證與環(huán)保標識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暖通設備研發(fā)與制造合同4篇
- 2025年度農業(yè)品牌授權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嬰幼兒奶粉線上線下融合營銷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門臉房屋租賃與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合同4篇
- 2025年度土地流轉收益分配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公司打字員招聘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聯網+期權合約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安防系統技術服務合同協議書2篇
- 2025年度蘋果出口貿易合同模板4篇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1月)數學試題(蚌埠一模)(含答案)
- 【探跡科技】2024知識產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報告-從工業(yè)轟鳴到數智浪潮知識產權成為競爭市場的“矛與盾”
- 《中國政法大學》課件
- GB/T 35270-2024嬰幼兒背帶(袋)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2版藝術新課標解讀心得(課件)小學美術
- Profinet(S523-FANUC)發(fā)那科通訊設置
- 第三章-自然語言的處理(共152張課件)
- 醫(yī)學教程 常見化療藥物歸納
- 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 六年級口算訓練每日100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