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0/15/wKhkGWdYZ0GAKvfgAALi1yn2YNY090.jpg)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0/15/wKhkGWdYZ0GAKvfgAALi1yn2YNY0902.jpg)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0/15/wKhkGWdYZ0GAKvfgAALi1yn2YNY0903.jpg)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0/15/wKhkGWdYZ0GAKvfgAALi1yn2YNY0904.jpg)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0/15/wKhkGWdYZ0GAKvfgAALi1yn2YNY09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35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和諧、仁愛。如何實現此種理想?路徑就是“盡物之性”,即萬物向榮,各盡其性。董仲舒在總結儒家的仁愛思想時所說的“質于愛民,以下至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以謂仁?”實質上不過是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處理人與物之關系的延伸表達而已。不過,在先秦儒家看來,對動物的愛與對人的愛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有區(qū)別的愛源于儒家的差等之愛理念。這種差等之愛循著“親親——仁民——愛物”的路徑遞減。對人的愛尚且為差等之愛,對動物的愛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動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與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相一致的呢?他們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殺伐以時。荀子認為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而動物“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動物可以為人所用。不過他并不主張對動物的隨便利用和過度利用,而是主張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用,即“殺伐以時”。他說:“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睆膶嵺`層面講,這種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時代。(摘編自王云嶺《儒家視野中人與動物的關系與啟示》)材料二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地球上本無人類,后來才有人類——地球形成已有45億年,產生生命已有42億年,出現人類不過短短的300萬年,這是科學事實。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并把握兩個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產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類,為人類饋贈了居所與養(yǎng)分。自然是人類的根,是人類的源。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逼涠?,自然界的演化出現了異化,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人類,自從有了人類,地球史便進入“人類紀”,即由人類主導的地質年代。隨著文明的發(fā)展,今天作為自然界之產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類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毀滅,而且人類的所作所為正在毀滅地球和自己,生態(tài)危機已經使地球和人類面臨劫難。地球要延續(xù),人類要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思維。地球能否延續(xù),人類能否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憂患??傊?,人類搭乘著地球之舟漂浮在無垠的星際海洋,與地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類與地球命運與共,何去何從,全靠人類自己。其實,從更宏闊的視野上看,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即生命共同體。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體。地球是生命的搖籃,反過來又是生命的產物。地球正是因為有了生命才成其為地球——一顆綠色的星球,一顆向太陽開放、從太陽獲得源源不斷能量補充的星球,否則就會像太陽系其他星球一樣是毫無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一旦喪失,生物圈這一生命共同體就會崩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會瓦解。地球自然萬物作為生命共同體或生物共生體系的良性運轉,是維系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摘編自劉湘溶《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點闡釋》)材料三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人們曾經“怨天尤人”,把環(huán)境危機的原因歸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來,隨著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人們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非科學活動,是人類無視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我調節(jié)機制而為所欲為的必然結果。人類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將自然界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庫,任意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則錯誤地把自然界當作“垃圾桶”,肆意棄置生產和生活的廢棄物品。到頭來,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的產生,并不意味著人的能動性已經發(fā)揮到了頂點,而是意味著人類并沒有解決好能動性與受動性的關系。其實,真正自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應當以對受動性的認識為約束條件,能動性本身也應表現為兩個方面:在認識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為基礎,能動性就可能超越受動性而變成一種盲目性的意向活動。要調整好能動性和受動性的關系,人類就得不斷推進自己對自然界客觀規(guī)律的了解。長期以來,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觀念,把人們引向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和無節(jié)制的耗費上。在這種價值取向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脫離人的受動性而盲目膨脹,這種“能動性”無疑會禍及自身。恩格斯在總結了人類向自然界索取的經驗與教訓后精辟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的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們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力量的增長,而忽視了人和自然之間物質交換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tǒng)一。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作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摘編自衛(wèi)美云《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之辨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先秦儒家崇尚仁愛,主要表現在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博愛之情,而對于動物,他們認為愛人甚于愛物,是有差別的。B.人類離不開地球的哺育,地球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二者互為依賴,互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機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動性”主要指人類的主觀意向和活動,如“殺伐以時”“善待地球”“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等都屬此類。D.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人類不僅負有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責任,還必須具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荀子看來,人類有智慧和道義,有超出動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動物、殺伐捕獵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體”,是指人與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這與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有所不同。C.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類似乎擁有了對地球的生殺予奪權,但地球的毀滅必定帶來人類的毀滅,二者命運與共。D.材料一中多處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話,材料二中列舉了一組數字,這些內容都為論證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撐。(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盉.“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C.“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D.“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保?)同一話題往往有不同的論述角度,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5)當前我國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二)現代文閱讀Ⅱ。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夢之海劉慈欣顏冬站在自己剛剛完成的冰雕作品前,長出一口氣,抬頭掃了一眼天空。就在這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低溫藝術家。它是一個從空中急劇下墜的巨大球體,在半空中突然剎住。顏冬抬頭仔細觀察那大冰球,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異常潔白。“我是一名低溫藝術家!”一個清脆的男音從冰球中傳出。“這個大冰球就是你嗎?”顏冬仰頭大聲問?!拔业男蜗竽銈兪强床坏降模銈兛吹降谋蚴俏业睦鋬鰣鰞鼋Y空氣中的水分形成的?!钡蜏厮囆g家回答說。“你的冷凍場真厲害!”“當然。剛才看到這樣一個展覽會,我產生了交流的愿望。不過坦率地說,下面這些低溫作品中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品的并不多?,F在我要創(chuàng)作了,可惜這里沒有我需要的冰材!我現在需要去海洋!”一支龐大的機群追隨著低溫藝術家留下的航跡,在五千米空中向海岸線方向飛行。對于后面飛機上記者們的提問,低溫藝術家一概懶得回答,他只有興趣同顏冬談話?!澳銈兊男乔蛞欢ê芾??!鳖伓f?!笆堑模^溫暖,不過是宇宙誕生后一陣短暫的痙攣所產生的同樣短暫的效應,它將像日落后的暮光一樣轉瞬即逝,能量將消失,只有寒冷永存,寒冷之美才是永恒的美?!钡蜏厮囆g家淡淡地說。顏冬從飛機上向下看,下面早已是一片汪洋。這時,低溫藝術家突然停下了,靜止的冰球又在空氣中產生了大量的氧氮雪花,雪花都被吹向一個方向,像是冰球隨風飄舞的白發(fā)?!拔乙_始創(chuàng)作了!”低溫藝術家說,沒等顏冬回話,它突然垂直俯落下去,很快消失在海面藍色的背景中,在那個位置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個白點,這白點很快擴大成一個白色的圓形區(qū)域?!疤彀?,海凍了!”飛行員猛拉操縱桿,顏冬眼前一黑,又聽到他說:“啊,不,真邪門兒了……”再看看他,一副夢游的表情。所有的飛機像一群被驚飛的鳥。這時,一個巨大的冰塊急劇上升,底部已離開了海面?,F在,在空中已經可以完整地看到它,這暗藍色的長方體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天空。與此同時,它投在海面上巨大的陰影也在移動,露出了海洋上有史以來最恐怖的景象。顏冬看到,他們飛行在一個狹長的盆地上空,這盆地就是大冰塊離開后在海中留下的空間。它形成了幾千米高的懸崖!這是摩西劈開紅海的反演。最讓顏冬震撼的是,整個過程居然很慢!這使得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欣賞這曠世奇觀。五天來,低溫藝術家以平均每天一千塊的速度從海洋中取冰,并把冰塊送到地球軌道上去。他在每個冰塊的表面覆蓋了一層極薄的透明濾光膜,這種膜只允許不發(fā)熱頻段的冷光進入冰塊,發(fā)熱頻段的光線都被反射,所以冰塊保持不化?!拔覀儜摵煤谜務劻?。”顏冬說?!拔壹s你來就是為了談談,但我們只談藝術?!钡蜏厮囆g家說。顏冬整理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發(fā),高空的寒冷使他有些顫抖,他問:“藝術對你很重要嗎?”“是一切。”“可……生活中還有別的東西,比如,我們還須為生存而勞作?!钡蜏厮囆g家的聲音從冰原深處傳了上來,冰面的振動使顏冬的腳心有些癢癢:“生存,咄咄,以后,它就像呼吸一樣輕而易舉了?!薄澳巧鐣詈驼文??”“以后個體將融入主體,也就沒有什么社會和政治了?!薄澳强茖W,總有科學吧?文明不需要認識宇宙嗎?”“當探索進行到一定程度,一切將毫發(fā)畢現,你會發(fā)現宇宙是那么簡單,科學也就沒必要了?!薄爸皇O滤囆g?”“只刺藝術,藝術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我詛咒你該死的藝術!”顏冬終于失去了耐心,破口大罵起來。此時,被送入地球軌道的巨冰閃著無數的光芒,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河,這天河在地球的天空中莊嚴地流動著,像一條流過藍色平原的鉆石大河。低溫藝術家沒有理會顏冬的詛咒,說:“我完成了,你覺得怎么樣?”顏冬沉默良久,只說出了兩個字:“服了?!彼娴姆?,這之前,他曾連續(xù)三天三夜仰望著冰環(huán),不吃不喝,直到虛脫。他覺得永遠也看不夠,他被這宏大的美完全征服了,整個靈魂都融化于其中?!安贿^嘛,你也就是看看,你肯定創(chuàng)造不出這種美,你太瑣碎?!薄笆前。姨嵥?,我們太瑣碎,有啥法子?都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養(yǎng)活啊?!备珊狄殉掷m(xù)了五年,為了挽救干枯的地球,人類成立了世界危機組織。顏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組織負責人帶他來到了一個叫海洋回收部的部門。見到海洋回收部的總工程師后,顏冬對他說:“我?guī)砹艘粋€回收冰塊的方案?!闭f著他打開背包,拿出了一根白色的長管子和一個反射鏡,顏冬一口氣講完了自己的回收構想?!安诲e,這確實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鳖伓舸舻赝偣こ處焼枺骸澳钦f,已經有人想到了?”旁邊的一名工程師說:“只是,這個方案,將使地球海洋失去百分之二十一的水?!薄翱墒仟q豫不決的話,地球會失去百分之百的水?!鳖伓鼻斜砻髯约旱膽B(tài)度。顏冬的回收海洋方案終于通過了。當萬千冰塊被導光管和反射鏡融化成冰流星,以超音速音爆傳到地面,像滾滾的春雷,幾萬億噸的水重新屬于地球了。雨一直下到黃昏才停,海底平原上出現了許多水洼,在從云縫中露出的夕陽下閃著金光,仿佛大地的一只只剛睜開的眼睛。顏冬跑到最近的水洼前,他捧起一捧水,把它撒到自己的臉上,任它和淚水一同流下,哽咽著說:“海啊,我們的海啊……”(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顏冬的經歷表明人類雖然渺小,但也有自己的追求,也能拯救自我,生命的目的對于每一類物種來說是不一樣的。B.作者在表現低溫藝術家吸海取冰的場景時刻意隱匿了其他人,僅從顏冬的視角展現,讓讀者更有一種身份代入感。C.小說中“顏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這一細節(jié),既表明了地球生存環(huán)境在急劇惡化,又顯示了顏冬內心的忐忑。D.作者將大地上的水洼比作“剛睜開的眼睛”,不僅說明水資源的寶貴,也表現了在面對外太空文明時人類精神的覺醒。(2)有關對低溫藝術家的認識和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低溫藝術家的出場有一種從天而降的氣勢,為下文他鄙視地球藝術家乃至漠視地球生命的態(tài)度做了鋪墊。B.溫暖是“短暫的效應”,寒冷的美是“永恒的美”,低溫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他對溫暖和寒冷的認識有關。C.在與顏冬的交談中,低溫藝術家否定了人類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甚至否定了生存的需要,只肯定了人類的藝術追求。D.低溫藝術家提到的“瑣碎”,意思是在乎細小的事情,其實是作者對他只在乎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而不關注眾生安危的諷刺。(3)在低溫藝術家吸海取冰的過程中,顏冬的心理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4)科幻小說的特點之一在于“經以科學,緯以人文”,請結合小說加以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35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燕攻齊,取七十余。燕將守聊城,齊田單圍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且楚攻齊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齊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于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見于天下矣。為公計,不如罷兵體士,全車甲,歸報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聞效小節(jié)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曹沫為魯君將,三戰(zhàn)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陳,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故去三北之恥,退而與魯君計也,曹子以為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后世。故其業(yè)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斃也,公其圖之!”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到櫝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B.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離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C.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電/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D.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顧全南方”。B.萬乘,“乘”四馬一車,本文指萬輛兵車,形容國力雄厚。古時指天子。C.三戰(zhàn)三北的“北”指敗退,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D.文中的“顏色”指臉色,與《琵琶行》中“暮去朝來顏色故”的“顏色”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軍攻下齊國聊城,燕將憑險據守,齊國名將田單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魯仲連給燕將寫了一封信,陳說死守聊城的不利之處,勸他速速解甲休兵。B.魯仲連認為燕將如果為一時的激憤犧牲自己,失去了聊城,無法在齊國表現出自己的聲威,這不是勇敢:功廢名毀,后世不稱頌,這不是聰明。C.齊國權衡利弊之后,認為失掉南陽的害處小,收回聊城的好處大,而且魯仲連認為聊城已經疲憊,無法抵御齊國的攻打,因此決計要收回聊城。D.魯仲連勸燕將像曹沫那樣,要能忍受一時的恥辱,才有機會贏得榮譽和美名?,F在燕國大亂,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業(yè),名揚天下的大好時機。(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為公計,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必喜。②故其業(yè)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斃也,公其圖之?。?)魯仲連是從哪些角度勸說燕將撤軍的?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秋日三首秦觀其一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其二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首前兩句由霜寒二字領起,不需點出“秋”字,而題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兩句寫碾茶烹茗、呼兒讀書兩件家庭瑣事,自有閑適情趣。C.兩詩都寫秋日,時間都在秋夜,而地點有別:一為舟中,一在家里。D.兩詩寫的都是瑣細的生活題材,但觀察都細致入微,語言清新動人。(2)兩首詩都體現了“動靜結合”的特點,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6分,每個空格0.5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言淺意深”的兩句是“,”。(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以后,進一步用兵,將匈奴擊退,使得“,”。(3)文章以“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引出了“,”的經驗教訓。(4)《燕歌行》中描寫行軍時,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的句子是“,”。(5)陸游《書憤》中“,”兩句概括了詩人輝煌的抗金歲月,同時與報國無門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6)吳絲蜀桐張高秋,。(《李憑箜篌引》)(7)滄海月明珠有淚,。(《錦瑟》)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20分)6.(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王維去世之后,非常喜歡詩人的代宗皇帝讓詩人弟弟王縉搜尋其詩。當時身為宰相的王縉回奏:經過諸多變故,特別是“安史之亂”后,兄長詩作已經十不存一。這是怎樣的概念?王維現存有四百多首詩,如果按此推算,他當年的創(chuàng)作總量應該在四千首左右,這好像不太可能。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總量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不僅創(chuàng)作時間長,而且為詩瘋魔。即便如此,也不過寫了兩千八百余首。北宋第一高產詩人蘇軾所存詩作兩千七百多首,詞三百五十多首,文章四千八百余篇,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王縉的說法顯然有點夸張,因為當時詩人離世并不是太久,更沒有經過蘇東坡那樣的大跌宕,作品不會有太大失散。但從另一方面看,他苦心經營多年,被描述為“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的“輞川別業(yè)”,尚且可以舍棄。生性淡泊、冷寂的王維,或許對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積存,都不是特別看重。他信佛習禪,講頓悟,其特征都是少與簡。對佛教經典的精心研究,可能使之抵達此種境界。(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安史之亂”所用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但不久,他們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書,又被沒收,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了。(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B.“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中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人應加以肯定。(張岱年《修辭立其誠》)C.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2)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詩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B.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C.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D.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二)選擇題。(本題共3分)7.(3分)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A.我剛在姑姑家坐下來,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無聊地翻翻閑書,看看電視。 B.我們夫婦好不容易才得了這個千金,的確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對她嚴格要求。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制出來的,環(huán)保又美觀,貼在您家里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D.這么珍貴的書您都毫不猶豫地借給我,太感謝了,我會盡快璧還,請您放心。(三)語言文字運用Ⅲ。8.(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無論是詩史之詩,還是新世界詩,都有一條紅線貫注其中:反帝愛國、變法圖強。你被詩界譽為詩歌革命的旗手,不僅在于一新詩風,拋棄了煩瑣的形式;更在于為詩歌賦予了嶄新的思想內容。與其說你是以詩推動詩歌革命,毋寧說你是以詩為炬火,引領時代前行的腳步。你的詩是近代新派詩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壇頂流。因為你的存在,詩界革命的旗幟才能迎風招展,中國近代文學史才會花團錦簇,你也當之無愧地被梁啟超譽為“近世詩界三杰”之首。你不以詩為榮,詩卻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樂在字里行間不時顯現,你變得鮮活、生動、立體而飽滿。我們不但可以看清你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撫摸你的每一根白發(fā),還可以順著詩句走進你寬闊的心海。你像一位漁人,駕著用心血筑成的詩之舟,引領我們去穿越人生的風浪與綺麗。你的悲憤瘦如秋風,把一路感悟堆積在我們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螢,不時點亮海上迷人的風景。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黃遵憲郁郁而終。他的名字鐫刻在了歷史的紀念碑上。文中主要運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為什么還要用第一人稱“我們”?請結合畫波浪線的語句,分析其原因。(四)語言文字運用Ⅳ。9.(6分)下面是一位同學的作文片段,其中論點、論據、結論皆存在邏輯錯誤,請指出這些情誤并說明原因,使論證邏輯嚴密,更有說服力。所有的偉人都是在青年時代便立下凌云壯志的。我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二十多歲就決定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家國大業(yè),他說不管用多少年一定要把天眼建成;勞動模范、西溝婦女申紀蘭,帶領全村人開荒山,植綠林,她說她沒有驚天動地的追求,只求把一棵一棵的樹種活;黨的好干邵焦裕祿,用他年輕的生命書寫蘭考大地上的奇跡,他說一定要完成黨交給的艱巨任務……正因說多這樣的青年志存高遠、艱苦奮斗,才有了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朱熹曾說:”土志不定,終不濟事?!敝鞠虿粓远?,最終必定一事無成。四、寫作(60分)10.(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日,浙大博士生孟偉發(fā)布視頻稱:“我是浙江大學榮譽學院竺可楨學院本科畢業(yè)生,浙江大學自己的博士生,還記得八年前在本科畢業(yè)典禮上,我們的院長對我們說,‘你們就讀過的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浙江大學,你們就讀過的唯一一所榮譽學院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孟偉給浙江大學丟人了,孟偉給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丟人了?!睋私?,孟偉曾介紹自己有三個身份:在讀的博士、兼職的外賣騎手、10個月大嬰兒的父親。我們都知道讀博難,送外賣苦,養(yǎng)兒累,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孟偉最初去送外賣,也是因為孩子出生時患爆發(fā)性心肌炎,ICU醫(yī)藥費每天動輒兩萬。面對困難,他沒有被生活打倒,但大學里的耀眼履歷為他積累的經驗和榮光,反襯出他現在的生活有些暗淡無光。對于上述新聞,你怎么看待?請結合實際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35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和諧、仁愛。如何實現此種理想?路徑就是“盡物之性”,即萬物向榮,各盡其性。董仲舒在總結儒家的仁愛思想時所說的“質于愛民,以下至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以謂仁?”實質上不過是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處理人與物之關系的延伸表達而已。不過,在先秦儒家看來,對動物的愛與對人的愛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有區(qū)別的愛源于儒家的差等之愛理念。這種差等之愛循著“親親——仁民——愛物”的路徑遞減。對人的愛尚且為差等之愛,對動物的愛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動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與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相一致的呢?他們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殺伐以時。荀子認為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而動物“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動物可以為人所用。不過他并不主張對動物的隨便利用和過度利用,而是主張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用,即“殺伐以時”。他說:“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睆膶嵺`層面講,這種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時代。(摘編自王云嶺《儒家視野中人與動物的關系與啟示》)材料二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地球上本無人類,后來才有人類——地球形成已有45億年,產生生命已有42億年,出現人類不過短短的300萬年,這是科學事實。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并把握兩個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產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類,為人類饋贈了居所與養(yǎng)分。自然是人類的根,是人類的源。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逼涠?,自然界的演化出現了異化,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人類,自從有了人類,地球史便進入“人類紀”,即由人類主導的地質年代。隨著文明的發(fā)展,今天作為自然界之產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類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毀滅,而且人類的所作所為正在毀滅地球和自己,生態(tài)危機已經使地球和人類面臨劫難。地球要延續(xù),人類要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思維。地球能否延續(xù),人類能否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憂患。總之,人類搭乘著地球之舟漂浮在無垠的星際海洋,與地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類與地球命運與共,何去何從,全靠人類自己。其實,從更宏闊的視野上看,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即生命共同體。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體。地球是生命的搖籃,反過來又是生命的產物。地球正是因為有了生命才成其為地球——一顆綠色的星球,一顆向太陽開放、從太陽獲得源源不斷能量補充的星球,否則就會像太陽系其他星球一樣是毫無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一旦喪失,生物圈這一生命共同體就會崩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會瓦解。地球自然萬物作為生命共同體或生物共生體系的良性運轉,是維系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摘編自劉湘溶《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點闡釋》)材料三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人們曾經“怨天尤人”,把環(huán)境危機的原因歸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來,隨著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人們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非科學活動,是人類無視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我調節(jié)機制而為所欲為的必然結果。人類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將自然界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庫,任意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則錯誤地把自然界當作“垃圾桶”,肆意棄置生產和生活的廢棄物品。到頭來,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的產生,并不意味著人的能動性已經發(fā)揮到了頂點,而是意味著人類并沒有解決好能動性與受動性的關系。其實,真正自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應當以對受動性的認識為約束條件,能動性本身也應表現為兩個方面:在認識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為基礎,能動性就可能超越受動性而變成一種盲目性的意向活動。要調整好能動性和受動性的關系,人類就得不斷推進自己對自然界客觀規(guī)律的了解。長期以來,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觀念,把人們引向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和無節(jié)制的耗費上。在這種價值取向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脫離人的受動性而盲目膨脹,這種“能動性”無疑會禍及自身。恩格斯在總結了人類向自然界索取的經驗與教訓后精辟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的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比藗儾荒苤蛔⒅馗脑?、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力量的增長,而忽視了人和自然之間物質交換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tǒng)一??傊伺c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作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摘編自衛(wèi)美云《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之辨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先秦儒家崇尚仁愛,主要表現在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博愛之情,而對于動物,他們認為愛人甚于愛物,是有差別的。B.人類離不開地球的哺育,地球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二者互為依賴,互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機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動性”主要指人類的主觀意向和活動,如“殺伐以時”“善待地球”“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等都屬此類。D.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人類不僅負有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責任,還必須具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在荀子看來,人類有智慧和道義,有超出動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動物、殺伐捕獵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體”,是指人與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這與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有所不同。C.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類似乎擁有了對地球的生殺予奪權,但地球的毀滅必定帶來人類的毀滅,二者命運與共。D.材料一中多處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話,材料二中列舉了一組數字,這些內容都為論證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撐。(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DA.“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盉.“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盋.“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盌.“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保?)同一話題往往有不同的論述角度,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5)當前我國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要求,明確相關材料的論點,然后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材料論述角度不同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材料,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解答】(1)A.“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錯誤,曲解文意,文中“差等之愛”指對人的愛有親疏之別,并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B.“地球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錯誤,夸大作用,夸大人類對地球的作用,原文為“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說明對地球而言,“人類的力量支持”絕非必要。C.正確。D.“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錯誤,曲解文意,對人類地位的界定錯誤。原文為“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作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言下之意,“人類自以為是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點是錯誤的。故選:C。(2)B.“這與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有所不同”錯誤,事實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是人與動物的關系應和諧仁愛,其“盡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是尊重了動物與人是有機整體的存在關系。這與材料二所倡導的“生命共同體”是一致的。故選:B。(3)D.“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是孟子勸諫齊宣王施行仁政的話,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tài),強調君子的惻隱之心,與材料二論點“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符。故選:D。(4)材料二采取總分總的結構,首句: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即中心論點是“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說明立足點是“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的科學事實,從正面論述了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辯證關系,即地球正因有了生命才能成為地球,生命正因有地球才得以生存;材料三認為“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作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這是從反面論述了人類不能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自以為是主宰和統(tǒng)治者,而導致環(huán)境危機出現。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兩則材料分別從不同的論證角度出發(fā),強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5)材料一論述了儒家視野中人與動物的關系與啟示,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和諧、仁愛,“盡物之性”,啟示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愛護動物,尊重其本性。材料二闡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要性,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啟示我們要了解自然,善待地球,善待生命,保護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材料三指出“環(huán)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非科學活動,是人類無視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我調節(jié)機制而為所欲為的必然結果”,人類盲目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的開發(fā)和無節(jié)制的耗費,最終必會禍及自身,啟示我們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答案:(1)C(2)B(3)D(4)材料二立足科學事實,圍繞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辯證關系,從正面展開論述。材料三立足人類未能擺正與自然的關系而導致危機這一角度,從反面論述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性。(5)①了解自然。加強對自然規(guī)律的了解,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②愛護、尊重自然。愛護動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③適當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殺伐以時”(控制自我欲望,有節(jié)制地開發(fā)利用資源)。(二)現代文閱讀Ⅱ。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夢之海劉慈欣顏冬站在自己剛剛完成的冰雕作品前,長出一口氣,抬頭掃了一眼天空。就在這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低溫藝術家。它是一個從空中急劇下墜的巨大球體,在半空中突然剎住。顏冬抬頭仔細觀察那大冰球,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異常潔白?!拔沂且幻蜏厮囆g家!”一個清脆的男音從冰球中傳出?!斑@個大冰球就是你嗎?”顏冬仰頭大聲問?!拔业男蜗竽銈兪强床坏降模銈兛吹降谋蚴俏业睦鋬鰣鰞鼋Y空氣中的水分形成的。”低溫藝術家回答說?!澳愕睦鋬鰣稣鎱柡?!”“當然。剛才看到這樣一個展覽會,我產生了交流的愿望。不過坦率地說,下面這些低溫作品中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品的并不多?,F在我要創(chuàng)作了,可惜這里沒有我需要的冰材!我現在需要去海洋!”一支龐大的機群追隨著低溫藝術家留下的航跡,在五千米空中向海岸線方向飛行。對于后面飛機上記者們的提問,低溫藝術家一概懶得回答,他只有興趣同顏冬談話。“你們的星球一定很冷?!鳖伓f。“是的,所謂溫暖,不過是宇宙誕生后一陣短暫的痙攣所產生的同樣短暫的效應,它將像日落后的暮光一樣轉瞬即逝,能量將消失,只有寒冷永存,寒冷之美才是永恒的美。”低溫藝術家淡淡地說。顏冬從飛機上向下看,下面早已是一片汪洋。這時,低溫藝術家突然停下了,靜止的冰球又在空氣中產生了大量的氧氮雪花,雪花都被吹向一個方向,像是冰球隨風飄舞的白發(fā)?!拔乙_始創(chuàng)作了!”低溫藝術家說,沒等顏冬回話,它突然垂直俯落下去,很快消失在海面藍色的背景中,在那個位置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個白點,這白點很快擴大成一個白色的圓形區(qū)域?!疤彀?,海凍了!”飛行員猛拉操縱桿,顏冬眼前一黑,又聽到他說:“啊,不,真邪門兒了……”再看看他,一副夢游的表情。所有的飛機像一群被驚飛的鳥。這時,一個巨大的冰塊急劇上升,底部已離開了海面。現在,在空中已經可以完整地看到它,這暗藍色的長方體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天空。與此同時,它投在海面上巨大的陰影也在移動,露出了海洋上有史以來最恐怖的景象。顏冬看到,他們飛行在一個狹長的盆地上空,這盆地就是大冰塊離開后在海中留下的空間。它形成了幾千米高的懸崖!這是摩西劈開紅海的反演。最讓顏冬震撼的是,整個過程居然很慢!這使得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欣賞這曠世奇觀。五天來,低溫藝術家以平均每天一千塊的速度從海洋中取冰,并把冰塊送到地球軌道上去。他在每個冰塊的表面覆蓋了一層極薄的透明濾光膜,這種膜只允許不發(fā)熱頻段的冷光進入冰塊,發(fā)熱頻段的光線都被反射,所以冰塊保持不化?!拔覀儜摵煤谜務劻恕!鳖伓f?!拔壹s你來就是為了談談,但我們只談藝術?!钡蜏厮囆g家說。顏冬整理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發(fā),高空的寒冷使他有些顫抖,他問:“藝術對你很重要嗎?”“是一切。”“可……生活中還有別的東西,比如,我們還須為生存而勞作?!钡蜏厮囆g家的聲音從冰原深處傳了上來,冰面的振動使顏冬的腳心有些癢癢:“生存,咄咄,以后,它就像呼吸一樣輕而易舉了?!薄澳巧鐣詈驼文??”“以后個體將融入主體,也就沒有什么社會和政治了。”“那科學,總有科學吧?文明不需要認識宇宙嗎?”“當探索進行到一定程度,一切將毫發(fā)畢現,你會發(fā)現宇宙是那么簡單,科學也就沒必要了?!薄爸皇O滤囆g?”“只刺藝術,藝術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薄拔以{咒你該死的藝術!”顏冬終于失去了耐心,破口大罵起來。此時,被送入地球軌道的巨冰閃著無數的光芒,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河,這天河在地球的天空中莊嚴地流動著,像一條流過藍色平原的鉆石大河。低溫藝術家沒有理會顏冬的詛咒,說:“我完成了,你覺得怎么樣?”顏冬沉默良久,只說出了兩個字:“服了?!彼娴姆?,這之前,他曾連續(xù)三天三夜仰望著冰環(huán),不吃不喝,直到虛脫。他覺得永遠也看不夠,他被這宏大的美完全征服了,整個靈魂都融化于其中?!安贿^嘛,你也就是看看,你肯定創(chuàng)造不出這種美,你太瑣碎。”“是啊,我太瑣碎,我們太瑣碎,有啥法子?都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養(yǎng)活啊。”干旱已持續(xù)了五年,為了挽救干枯的地球,人類成立了世界危機組織。顏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組織負責人帶他來到了一個叫海洋回收部的部門。見到海洋回收部的總工程師后,顏冬對他說:“我?guī)砹艘粋€回收冰塊的方案?!闭f著他打開背包,拿出了一根白色的長管子和一個反射鏡,顏冬一口氣講完了自己的回收構想?!安诲e,這確實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鳖伓舸舻赝偣こ處焼枺骸澳钦f,已經有人想到了?”旁邊的一名工程師說:“只是,這個方案,將使地球海洋失去百分之二十一的水。”“可是猶豫不決的話,地球會失去百分之百的水。”顏冬急切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顏冬的回收海洋方案終于通過了。當萬千冰塊被導光管和反射鏡融化成冰流星,以超音速音爆傳到地面,像滾滾的春雷,幾萬億噸的水重新屬于地球了。雨一直下到黃昏才停,海底平原上出現了許多水洼,在從云縫中露出的夕陽下閃著金光,仿佛大地的一只只剛睜開的眼睛。顏冬跑到最近的水洼前,他捧起一捧水,把它撒到自己的臉上,任它和淚水一同流下,哽咽著說:“海啊,我們的海啊……”(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顏冬的經歷表明人類雖然渺小,但也有自己的追求,也能拯救自我,生命的目的對于每一類物種來說是不一樣的。B.作者在表現低溫藝術家吸海取冰的場景時刻意隱匿了其他人,僅從顏冬的視角展現,讓讀者更有一種身份代入感。C.小說中“顏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這一細節(jié),既表明了地球生存環(huán)境在急劇惡化,又顯示了顏冬內心的忐忑。D.作者將大地上的水洼比作“剛睜開的眼睛”,不僅說明水資源的寶貴,也表現了在面對外太空文明時人類精神的覺醒。(2)有關對低溫藝術家的認識和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開頭低溫藝術家的出場有一種從天而降的氣勢,為下文他鄙視地球藝術家乃至漠視地球生命的態(tài)度做了鋪墊。B.溫暖是“短暫的效應”,寒冷的美是“永恒的美”,低溫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他對溫暖和寒冷的認識有關。C.在與顏冬的交談中,低溫藝術家否定了人類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甚至否定了生存的需要,只肯定了人類的藝術追求。D.低溫藝術家提到的“瑣碎”,意思是在乎細小的事情,其實是作者對他只在乎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而不關注眾生安危的諷刺。(3)在低溫藝術家吸海取冰的過程中,顏冬的心理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4)科幻小說的特點之一在于“經以科學,緯以人文”,請結合小說加以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小說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的認識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心理變化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相關內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應,結合語境分析心理變化。(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指定的某種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題干中相關寫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藝術特色含義,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刻意隱匿了其他人”錯,原文有其他人的表現,如“‘天啊,海凍了!’飛行員猛拉操縱桿,顏冬眼前一黑,又聽到他說:‘啊,不,真邪門兒了……’再看看他,一副夢游的表情。所有的飛機像一群被驚飛的鳥”。故選:B。(2)C.“甚至否定了生存的需要”錯,原文是“生存,咄咄,以后,它就像呼吸一樣輕而易舉了”,可見低溫藝術家只是說以后生存會很容易,并未否定生存的需要。故選:C。(3)“最讓顏冬震撼的是,整個過程居然很慢!這使得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欣賞這曠世奇觀”“顏冬沉默良久,只說出了兩個字:‘服了?!?,可見顏冬對低溫藝術家造成的藝術奇觀的震撼驚嘆(欣賞);“這之前,他曾連續(xù)三天三夜仰望著冰環(huán),不吃不喝,直到虛脫,他覺得永遠也看不夠,他被這宏大的美完全征服了,整個靈魂都融化于其中”,可見顏冬對低溫藝術家最終的作品極度癡迷;“他問:‘藝術對你很重要嗎?’‘是一切?!伞钪羞€有別的東西,比如,我們還需為生存而勞作?!皇K囆g,藝術是文明存在的惟一理由’‘我詛咒你該死的藝術!’顏冬終于失去了耐心,破口大罵起來”,可見對低溫藝術家只顧沉浸藝術創(chuàng)造而漠視地球蒼生的態(tài)度感到憤怒;“是啊,我太瑣碎,我們太瑣碎,有啥法子?都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養(yǎng)活啊”,可見對無法達到低溫藝術家藝術高度的沮喪。(4)先看“科學”。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的科學元素,如低溫藝術家的取冰經過,“這時,一個巨大的冰塊急劇上升,底部已離開了海面?,F在,它在空中已經可以完整地看到,這淡藍色的長方體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天空……它形成了幾千米高的懸崖”;存冰技術,“它在每個冰塊的表面覆蓋了一層極簿的透明濾光膜,這種膜只允許不發(fā)熱頻段的冷光進入冰塊,發(fā)熱頻段的光線都被反射,所以冰塊保持不化”;以及顏冬對地球的拯救,“當萬千冰塊被導光管和反射鏡融化成冰流星,以超音速爆傳到地面,像滾滾的春雷,幾萬億噸的水重新屬于地球了”。這些都使用了科學手段。再看“人文”。低溫藝術家從海洋中取冰,會使原本就干旱的地球更加缺水,顏冬曾問他“藝術對你很重要嗎?”,他回答“是一切”,顏冬氣的破口大罵“我詛咒你該死的藝術!”小說通過對低溫藝術家為藝術的震撼而不惜犧牲地球生命行為的批判,表達科學的使用不能以傷害生命為代價的主旨,顯示出作家的人文關懷。最后看“科學”與“人文”的關系,科幻小說同其他類型的小說一樣,應該表達某種思想。比如本文通過顏冬與低溫藝術家的對比,表達了珍惜水源,呵護地球生命的主旨??梢娍苹眯≌f中科學幻想只是作者表達思想的形式,而對生命、生存問題的探討才是根本。答案:(1)B(2)C(3)①對低溫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藝術奇觀的震撼和驚嘆;②對低溫藝術家只顧沉浸藝術創(chuàng)造而漠視地球蒼生的態(tài)度感到憤怒;③對低溫藝術家最終作品的極度癡迷;④對無法達到低溫藝術家藝術高度感到沮喪。(4)①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的科學元素,如低溫藝術家的取冰經過、存冰技術,以及顏冬對地球的拯救都使用了科學手段;②小說通過對低溫藝術家為實現藝術的震撼而不惜犧牲地球生命行為的批判,表達出科學的使用不能以傷害生命為代價的主旨,顯示出作家的人文關懷;③小說中科學幻想只是作者表達思想的形式,而對生命、生存問題的探討才是根本。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35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燕攻齊,取七十余。燕將守聊城,齊田單圍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且楚攻齊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齊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于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見于天下矣。為公計,不如罷兵體士,全車甲,歸報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聞效小節(jié)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曹沫為魯君將,三戰(zhàn)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陳,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故去三北之恥,退而與魯君計也,曹子以為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后世。故其業(yè)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斃也,公其圖之!”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到櫝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B.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離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C.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電/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D.計不顧后/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顧全南方”。B.萬乘,“乘”四馬一車,本文指萬輛兵車,形容國力雄厚。古時指天子。C.三戰(zhàn)三北的“北”指敗退,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D.文中的“顏色”指臉色,與《琵琶行》中“暮去朝來顏色故”的“顏色”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燕軍攻下齊國聊城,燕將憑險據守,齊國名將田單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魯仲連給燕將寫了一封信,陳說死守聊城的不利之處,勸他速速解甲休兵。B.魯仲連認為燕將如果為一時的激憤犧牲自己,失去了聊城,無法在齊國表現出自己的聲威,這不是勇敢:功廢名毀,后世不稱頌,這不是聰明。C.齊國權衡利弊之后,認為失掉南陽的害處小,收回聊城的好處大,而且魯仲連認為聊城已經疲憊,無法抵御齊國的攻打,因此決計要收回聊城。D.魯仲連勸燕將像曹沫那樣,要能忍受一時的恥辱,才有機會贏得榮譽和美名?,F在燕國大亂,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業(yè),名揚天下的大好時機。(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為公計,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必喜。②故其業(yè)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斃也,公其圖之?。?)魯仲連是從哪些角度勸說燕將撤軍的?請簡要概括?!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窘獯稹浚?)句意:不考慮將來,出戰(zhàn)只知拼死拼活,則不過做一個戰(zhàn)敗被擒的將領罷了。曹沫認為戰(zhàn)敗被擒的將領,不是勇敢;功業(yè)廢棄,名聲泯滅,后世無人稱道,不是聰明。“不顧后”動賓結構,其后斷開,排除AC。“后”為“世”的定語,中間不斷開,排除B。故選:D。(2)C.前句,敗退。句意:三次作戰(zhàn)三次敗退。后句,逃跑的人。句意:追趕逃走的敗兵。含義不同,判斷錯誤。故選:C。(3)A.“多年攻打”錯誤。由“齊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可知,是一年。故選:A。(4)①“計”,考慮;“全”,保全;“報”,回報,報答。譯文:為您考慮,不如停戰(zhàn)休兵,保全裝備,去回報燕王,燕王必定高興。②“爭流”,爭高下;“相斃”,并存;“其”,表商量語氣,還是。譯文:因此,他的功業(yè)可與三王(禹、湯、文武三代圣王)爭高下,名聲與天地同存亡(并存)。希望您能加以考慮?。?)結合“今公行一朝之忿,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可知是從個人榮辱角度勸說,委婉指出不是勇敢智慧的行為。結合“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見于天下矣”可知是從敵我力量角度(戰(zhàn)場形勢)勸說。結合“為公計,不如罷兵體士,全車甲,歸報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笨芍菑耐吮ɡ牙麌煜拢﹦裾f。答案:(1)D(2)C(3)A(4)①為您考慮,不如停戰(zhàn)休兵,保全裝備,去回報燕王,燕王必定高興。②因此,他的功業(yè)可與三王(禹、湯、文武三代圣王)爭高下,名聲與天地同存亡(并存)。希望您能加以考慮!(5)①個人榮辱角度。②敵我力量角度(戰(zhàn)場形勢)。③退兵之利(利已利國利天下)。參考譯文:燕國進攻齊國,占領了七十多座城。燕將留守聊城,齊將田單圍攻聊城,士卒死傷慘重而城久攻不下。魯仲連于是給燕將寫了一封信,把信綁在箭桿上,射進城中,信上說:“我聽說:‘聰明的人不去做違背時勢、有損利益的事,勇敢的人不去做怕死而毀掉榮譽的事?!F在您為一時的激憤犧牲了自己,失去了聊城,并沒有在齊國表現出自己的聲威,這不是勇敢;戰(zhàn)功被廢棄,名譽被毀滅,后世不稱頌,這不是聰明。況且楚國進攻齊國的南陽,魏國進攻齊國的平陸,齊國已無心南顧,認為失掉南陽的害處小,收回聊城的好處大,所以決計要收回聊城。齊、燕在聊城已相持一年,聊城已經疲憊,我認為您是無法抵御的。齊國必然要在聊城決一勝負,您千萬不要猶豫不決。現在燕國大亂,君臣失策,上下糊涂,燕將栗腹率百萬之眾,卻連打五次敗仗,萬乘的燕國被趙國圍困,國土削減,君主困窘,被諸侯所恥笑,您可曾知道?現在,您以殘破的聊城與齊國大軍對抗,整整一年不能解圍,您的軍事才能已經顯示給天下了。為您考慮,不如停戰(zhàn)休兵,保全裝備,去回報燕王,燕王必定高興。民眾看見您將如同見到父母一樣,朋友會興奮地夸獎您,您的功績可以顯揚。您對上輔助孤立的國君,以控制群臣;對下養(yǎng)育百姓,幫助游說之士,改革政治,移風易俗,功成名就可以傳聞于天下。而且我聽說,專門注意細微末節(jié)的人,是做不出有威望的大事的;不能忍受小恥辱的人,是建立不起榮譽和美名的。從前,曹沫做魯國的將軍,三戰(zhàn)三敗,失地千里。如果他腳不離開戰(zhàn)場,不考慮將來,出戰(zhàn)只知拼死拼活,則不過做一個戰(zhàn)敗被擒的將領罷了。曹沫認為戰(zhàn)敗被擒的將領,不是勇敢;功業(yè)廢棄,名聲泯滅,后世無人稱道,不是聰明;所以曹沫不顧三戰(zhàn)三敗的恥辱,退而與魯君合謀,曹沫把這當作自己的際遇。齊桓公是諸侯之首,被諸侯朝拜,而曹沫憑著一支寶劍,便挾持桓公于柯邑的會盟壇上,面不改色,義正辭嚴,三次戰(zhàn)爭所失的土地,一天就完全收復,天下震動,諸侯驚駭,聲威遠及吳、楚,名聲傳到后世。因此,他們的功業(yè)可與禹、湯、文武三代圣王爭高下,名聲與天地并存。希望您能加以考慮!”燕將說:“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誨!”于是停止戰(zhàn)斗,收拾行裝,撤軍而去。所以,解除齊國聊城之圍,拯救百姓免于死亡,這都是魯仲連游說的功勞啊?。ǘ┕糯姼栝喿x。(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秋日三首秦觀其一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其二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第一首前兩句由霜寒二字領起,不需點出“秋”字,而題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兩句寫碾茶烹茗、呼兒讀書兩件家庭瑣事,自有閑適情趣。C.兩詩都寫秋日,時間都在秋夜,而地點有別:一為舟中,一在家里。D.兩詩寫的都是瑣細的生活題材,但觀察都細致入微,語言清新動人。(2)兩首詩都體現了“動靜結合”的特點,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2)本題考查詩歌比較鑒賞的能力。具體考查學生綜合解讀詩歌的能力,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窘獯稹浚?)C.“時間都在秋夜”錯誤,兩詩時間前詩是夜間,后詩是白晝。注意“月團”是茶餅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蟲相對吐秋絲”,也能佐證此為白晝所見。故選:C。(2)第一首詩,以聲襯靜,“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描寫秋夜霜落,邗溝的水清澈無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閃爍。這是靜態(tài)描寫,描繪了一幅秋江夜景圖?!拜云焉钐幰蔁o地,忽有人家笑語聲”描寫菰蒲深處突然傳來人家笑語聲聲,這是動態(tài)描寫。通過菰蒲深處的“笑語聲”側面烘托了夜的寂靜。第二首詩,“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描寫生活場景,碾好的月團用茶碗泡著,喝完后,讓孩子背誦楚辭?!靶履搿薄帮嬃T”“呼兒”等都是動態(tài)描寫,通過生活中的動態(tài)場景表現家庭生活的閑適。“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描寫小軒風停,落葉不在,青蟲默默,對吐秋絲,是靜態(tài)描寫,更顯詩人心境之恬淡。答案:(1)C(2)①第一首詩主要以聲響之動襯托環(huán)境幽寂。詩人先勾勒有星無月的秋江夜景,接著妙用“疑”“忽”,意外發(fā)現水草深處有人家,借人家笑語的聲響效果,襯托夜色的寧靜;②第二首詩主要以生活場景之動襯托逸趣閑情。詩人先寫碾茶烹茗、課兒讀書之動,表現家庭閑適情趣,接著寫在風停樹靜之時觀賞小蟲對吐秋絲,更顯詩人心境之恬淡。白話譯文:秋日三首秦觀其一已是降霜時分,邗溝里,水還是清澈的,天上萬顆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為岸邊茭蒲之地,沒什么人家,忽然傳出了言語幾聲。其二碾好的月團用茶碗泡著,喝完后,讓孩子背誦楚辭。沒有風,小院里也沒有落葉,幾只蟲子相對,正在吐絲。詩歌鑒賞:秋日三首秦觀其一《秋日》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秦觀是揚州高郵人。揚州在長江之北,由這里流經高郵至淮安的一段運河——邗溝(又名邗江),給自然風光增色。秦觀別號邗溝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溝在宋代屬淮東路。這是秦觀描寫家鄉(xiāng)秋景的詩,他選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別進行藝術概活,于是邗溝一帶的水鄉(xiāng)風光和亭園雅趣,都生動、細膩地從紙面浮現出來。這首詩表現邗溝附近的水鄉(xiāng)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詩人乘船經過運河,習習涼風,吹來清新空氣,很覺爽快。這時沒有月光,只見滿天星斗。詩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環(huán)顧四周,寒星萬顆,映照水中,倍感親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領起,不點出“秋”字,而題意自在其中。三四句贊美環(huán)境幽寂。邗溝兩岸叢生著菰蒲一類水生植物,在夜色朦朧中,給人以一望無際的感覺。菰蒲深處隱藏人家,詩人完全沒有料到。不過,這種藝術處理,只適宜于若明若暗,唯見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換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這一聯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詩人心中正結著一個菰蒲深處有無藏舟之地的疑團。忽然幾聲“笑語”,方知岸上還有人家,疑團頓時解開。這種情景,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優(yōu)秀的詩人卻能通過藝術作品把它捕捉下來。宋人曾說此聯和僧人道潛的“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東園》),都來自白道猷的“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而“更加鍛煉”(《庚溪詩話》)。詩人們各自寫出了生活中的類似體驗,但秦觀此聯卻顯得更靈動,國而受到黃庭堅的稱賞。詩中描寫朦朧的秋江夜色,先勾勒秋江上有星無月的夜景,接著借岸上人家笑語聲的音響效果,暗示菰蒲中還藏有人家。這聲音在畫面上雖無法表現,但詩人通過解釋疑團的方法,把繪畫與音樂結合起來,便給這幅秋江夜色圖配上了畫外音。岸上人家的笑語之聲,襯托出夜色的朦朧,全詩就更富詩味。這首詩從宏觀處下筆,寫的是瑣細的生活題材,雖看不出什么社會意義,卻都以觀察細致入微見稱,語言也“清新嫵麗”。其二其二首描寫家庭生活中的閑適情趣。一二句寫碾茶烹茗、課兒讀書兩件家庭瑣事。月團(茶餅)新碾,花瓷為杯,茶美而器精,說明詩人很通茶道。飲罷呼兒課誦《楚詞》,更見教子有方,他同把酒色財氣作為生活必需的腐敗官僚,是大為異趣的。三四句則突出了靜觀萬物的逸趣閑情。小軒風定,樹梢處于暫時靜止狀態(tài),連一用古葉也不見掉落。這可給了青蟲以好機會,相對吐絲,好不自在。青蟲乃細小生物,吐絲是輕微動作,但詩人卻能仔細進行觀察,他對昆蟲世界的濃厚興趣,對人世紛擾的淡泊情懷,都是可想而知的。詩人迷醉在青蟲吐絲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兒童時代,簡直忘掉了榮辱得失。這種情趣,是眼中唯見財與勢的俗物所無法理解的。這樣,詩人的超逸情懷,無形中便從紙背反透出來。一、二句寫人情,三、四句寫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實則氣氛和諧,情景交融,達到物我相忘的境界。方回說秦觀“古詩多學三謝,而流麗之中有淡泊”,并舉了此詩,當亦屬于有“三謝余味”之作。全詩語言樸素清新,畫面生動,極富生活氣息,閑雅而有情致。(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6分,每個空格0.5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言淺意深”的兩句是“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以后,進一步用兵,將匈奴擊退,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3)文章以“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引出了“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經驗教訓。(4)《燕歌行》中描寫行軍時,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的句子是“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5)陸游《書憤》中“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兩句概括了詩人輝煌的抗金歲月,同時與報國無門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6)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李憑箜篌引》)(7)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重點字:指、邇)(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重點字:報)(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重點字:忽、微、溺)(4)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重點字:摐、旌、旆、逶、迤)(5)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重點字:洲、渡)(6)空山凝云頹不流藍田日暖玉生煙(重點字:頹、暖)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20分)6.(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王維去世之后,非常喜歡詩人的代宗皇帝讓詩人弟弟王縉搜尋其詩。當時身為宰相的王縉回奏:經過諸多變故,特別是“安史之亂”后,兄長詩作已經十不存一。這是怎樣的概念?王維現存有四百多首詩,如果按此推算,他當年的創(chuàng)作總量應該在四千首左右,這好像不太可能。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總量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不僅創(chuàng)作時間長,而且為詩瘋魔。即便如此,也不過寫了兩千八百余首。北宋第一高產詩人蘇軾所存詩作兩千七百多首,詞三百五十多首,文章四千八百余篇,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王縉的說法顯然有點夸張,因為當時詩人離世并不是太久,更沒有經過蘇東坡那樣的大跌宕,作品不會有太大失散。但從另一方面看,他苦心經營多年,被描述為“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的“輞川別業(yè)”,尚且可以舍棄。生性淡泊、冷寂的王維,或許對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積存,都不是特別看重。他信佛習禪,講頓悟,其特征都是少與簡。對佛教經典的精心研究,可能使之抵達此種境界。(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安史之亂”所用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A.但不久,他們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書,又被沒收,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了。(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B.“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中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人應加以肯定。(張岱年《修辭立其誠》)C.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2)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詩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DA.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B.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C.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D.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正確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窘獯稹浚?)“安史之亂”所用引號表示特定稱謂。A.表示特定稱謂;B.表示引用;C.表示特殊含義兼諷刺否定;D.表示諷刺否定。故選:A。(2)文中畫波浪線的詩句運用了夸張手法,“綠堪染”“紅欲然”寫出了雨中草綠花紅的美景。A.借代,“鐵衣”代指打仗的丈夫;比喻,“玉箸”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B.比喻,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流霜”;C.比喻,“鬢如霜”,把白發(fā)比作霜,寫出了白發(fā)增多的凄涼境況;D.夸張,“三百杯”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故選:D。答案:(1)A(2)D(二)選擇題。(本題共3分)7.(3分)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A.我剛在姑姑家坐下來,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無聊地翻翻閑書,看看電視。 B.我們夫婦好不容易才得了這個千金,的確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對她嚴格要求。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制出來的,環(huán)保又美觀,貼在您家里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D.這么珍貴的書您都毫不猶豫地借給我,太感謝了,我會盡快璧還,請您放心。【分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的得體,解答時據得體的要求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本題主要注意謙敬詞的使用對象。【解答】A.“失陪”客套話。表示自己因故而不能陪伴對方,此處說“姑姑失陪”,使用不當。B.“千金”是敬辭,舊時用于稱他人的女兒,此處稱自己的女兒,使用不當。C.“寒舍”是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家。此處稱別人的家,使用不當。D.正確。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光纖光柵式溫度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非可視對講門鈴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退菌特可濕性粉劑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羊毛球拋光輪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電鍍粘合劑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汽車斷油氣缸裝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日用玻璃制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投幣按摩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大規(guī)格圓塊孔石墨換熱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卡通保溫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主題樂園行業(yè)發(fā)展概況、市場全景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泳池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 國有企業(yè)內部審計工作制度(2篇)
- 期末試卷: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
- 食品抽檢核查處置重點安全性指標不合格原因分析排查手冊
- 幼兒教師新年規(guī)劃
- 五年級數學上冊 圖形與幾何專題測試卷 (含答案)(北師大版)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火災自動報警及其消防聯動系統(tǒng)技術規(guī)格書
- 分布式光伏培訓
- 山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監(jiān)督機構人員業(yè)務能力考試題庫-上(單選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