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45T 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45T 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45T 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45T 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20

CCSR10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標準

DB45/T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nstructionofconcreteinmainchord

of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archbridge

2021-03-09發(fā)布2021-04-05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5/T2279—2021

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廣西境內公路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的泵送頂升施工。公路、鐵路、市政等其他

類型的鋼管混凝土拱形結構管內混凝土施工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劑

GB/T1767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漿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

GB/T18736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

GB/T23439混凝土膨脹劑

GB/T26408混凝土攪拌運輸車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JC473混凝土泵送劑

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標準

JGJ46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

JGJ5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63混凝土用水標準

JGJ/T178補償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JGJ/T281高強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JGJ/T283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JTG/T36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SL352水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

DB45/T1097鋼管混凝土拱橋施工技術規(guī)程

DB45/T1621機制砂及機制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范

T/CECS10082混凝土用鈣鎂復合膨脹劑

CECS207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1

DB45/T2279—2021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真空輔助泵送頂升壓注法vacuumaidedpumping-upmethod

真空泵先將拱橋管內抽成大氣負壓,然后用混凝土輸送泵通過管道將拱橋管內混凝土從拱腳向拱頂

頂升灌注的施工方法。

3.2

鋼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FST)

在鋼管內填充混凝土形成的組合結構。利用鋼管套箍作用提高混凝土抗變形能力、耐久性能;利用

混凝土的填充提高鋼結構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和承載能力。

3.3

管內混凝土concreteinthemainchordpipe

在泵送壓力的作用下,能夠沿輸送管流動并充滿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部空間的混凝土,其具有低氣

泡、抗離析、自密實、均質、收縮補償、延后初凝等特點。

3.4

絕對體積法absolutevolumemethod

按照混凝土的密實體積等于所有各組分的絕對體積之和的假說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方法。

3.5

擴展度slump-flow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后擴展的直徑。

3.6

擴展時間(T500)slump-flowtime

用坍落度筒測量管內混凝土擴展度時,自坍落度筒提起開始計時,測量拌合物坍落度擴展面直徑達

到500mm的時間。

3.7

自生體積變形autogenousvolumedeformation

混凝土在恒溫絕濕和無外荷載的條件下,僅由于膠凝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體積變形。

3.8

限制膨脹率percentageofrestrainedexpansion

管內混凝土試件的膨脹被鋼筋限制時引起鋼筋的應變值,用鋼筋的單位長度伸長值表示。

3.9

超聲波檢測法ultrasonicmethod

利用超聲波檢測儀對管內混凝土進行檢測,分析混凝土的聲速、波幅和主頻等聲學參數(shù)及其相對變

化判斷管內混凝土缺陷的方法。

4材料選擇與管理

4.1一般規(guī)定

4.1.1管內混凝土原材料除應符合本文件的規(guī)定外,尚應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1.2若采用除粉煤灰、粒化高爐礦渣粉、硅灰等其他礦物摻和料時,應經(jīng)專項試驗驗證,滿足設計

及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2

DB45/T2279—2021

4.2原材料性能

2

4.2.1水泥應選用符合GB175規(guī)定的水泥,宜選用C3A含量≤8%、比表面積≤350m/kg、強度等級

為42.5或52.5的P?Ⅱ或P?O水泥。

4.2.2管內混凝土可摻入粉煤灰、粒化高爐礦渣粉、硅灰等活性礦物摻和料,其性能指標符合下列要

求:

a)粉煤灰的性能指標應符合GB/T18736、GB/T1596的規(guī)定。管內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高于

C50時,宜選用Ⅰ級粉煤灰;當采用Ⅱ級粉煤灰時,應經(jīng)試驗論證,確定性能達到指標后再采

用;

b)?;郀t礦渣粉的性能指標應符合GB/T18046的規(guī)定。管內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高于C50

時,粒化高爐礦渣粉不宜低于S95級;

c)硅灰的性能指標應符合GB/T18736的規(guī)定。

4.2.3膨脹劑的種類和性能指標應符合GB/T23439或T/CECS10082的規(guī)定。當對管內混凝土體積穩(wěn)

定性有較高要求時,宜選用鈣鎂復合膨脹劑。

4.2.4管內混凝土可摻入緩凝劑、早強劑、減水劑和泵送劑等混凝土外加劑?;炷镣饧觿┑男阅苤?/p>

標應符合GB8076、JC473的規(guī)定。

4.2.5骨料的性能指標應符合JGJ52、DB45/T1621的規(guī)定。

4.2.6細骨料宜選用級配合格、細度模數(shù)為2.6~3.0的Ⅱ區(qū)中砂,細骨料的含泥量、泥塊含量應符合

表1的規(guī)定。若細骨料選用機制砂,MB值宜≤1.4,石粉含量宜≤10.0%。

表1細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性能指標

項目指標依據(jù)標準

含泥量≤1.0%JGJ/T3650

泥塊含量≤0.5%JGJ/T281

4.2.7粗骨料應采用連續(xù)級配且經(jīng)過整形處理的碎石,其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20mm。粗骨料的含泥

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若管內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不小于C50時,其母材

強度宜不小于所配制混凝土強度的1.5倍。

表2粗骨料的含泥量、泥塊含量和針片狀顆粒含量性能指標

項目指標依據(jù)標準

含泥量≤0.5%JGJ/T281

泥塊含量≤0.2%JGJ/T281

針片狀顆粒含量≤8%JGJ/T281、JGJ/T283

4.2.8管內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性能指標應符合JGJ63的規(guī)定。

4.2.9對進場原材料應分批次和數(shù)量進行抽檢,抽檢項目及頻率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管內混凝土原材料抽檢項目及頻率要求

試驗類別項目抽檢頻率依據(jù)標準

燒失量、三氧化硫、氧化鎂、氯離子、凝結時間、安定1次/批,袋裝水泥每200t為1批,散

水泥JTG/T3650

性、膠砂強度、細度(選擇性)、堿含量(選擇性)裝水泥每500t為1批。

3

DB45/T2279—2021

表3管內混凝土原材料抽檢項目及頻率要求(續(xù))

試驗類別項目抽檢頻率依據(jù)標準

密度、比表面積、活性指數(shù)、流動度比、含水率、三氧

?;郀t礦

化硫、氯離子、燒失量、玻璃體含量、放射性、氧化鎂、1次/批,每根弦管為1批。/

渣粉

需水量比

細度(45μm方孔篩余)、比表面積、燒失量、需水量

粉煤灰比、含水率、游離氧化鈣、三氧化硫、安定性、均勻性、1次/批,每根弦管為1批。/

總堿量、活性指數(shù)

細度(45μm方孔篩余)、燒失量、氯離子、二氧化硅、

硅灰1次/批,每根弦管為1批。/

含水率、需水量比、活性指數(shù)、總堿量

細度、含水率、凝結時間、限制膨脹率、抗壓強度、氧1次/批,不超過200t為1批,袋裝和GB/T23439、

膨脹劑

化鎂、堿含量(選擇性)散裝應分別編號和取樣。T/CECS10082

1次/批,摻量大于等于1%同品種的

減水率、泌水率比、含氣量、凝結時間差、1h經(jīng)時變化外加劑每100t為1批,摻量小于1%的

外加劑GB8076

量、抗壓強度比、收縮率比外加劑每50t為1批,不足100t或50t

的也按1批計。

1次/批,不超過400m3或600t為1批;

篩分、密度、含泥量、泥塊含量、有害物質含量、空隙

細骨料小批量進場的宜以不超過200m3或JTG/T3650

率、人工砂石粉含量、堅固性

300t為1批。

1次/批,不超過400m3或600t為1批;

密度、篩分、含泥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壓

粗集料小批量進場的宜以不超過200m3或JTG/T3650

碎值、堅固性、吸水率、空隙率、堿集料反應

300t為1批

水pH值、氯化物、不溶物、可溶物、硫酸鹽、堿含量1次/1水源,或懷疑受污染時JTG/T3650

4.3原材料管理

4.3.1水泥應按品種、生產(chǎn)廠家、強度等級分別貯存,并應做好防水防潮措施。不同規(guī)格和產(chǎn)地的骨

料應分別堆放在具有排水功能的硬質地面上,堆放時避免骨料離析,貯存時應做好遮雨防塵措施,不得

露天貯存。

4.3.2礦物摻和料應按品種、質量等級、產(chǎn)地分別貯存,且應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4.3.3摻入混凝土的緩凝劑、早強劑、減水劑、泵送劑等外加劑應單獨存放,做好防曬防潮措施。

4.4原材料儲備

4.4.1原材料的單次儲備數(shù)量應根據(jù)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的單次灌注方量確定。

4.4.2當鋼管混凝土拱橋跨徑≥200m時,原材料單次儲備量宜為灌注方量的1.5~2.0倍。

5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5.1一般規(guī)定

5.1.1混凝土應根據(jù)拱橋的結構形式、施工工藝以及環(huán)境因素進行配合比設計,并應在綜合考慮混凝

土自密實性能、力學性能、體積穩(wěn)定性能以及其他性能要求的基礎上,計算初始配合比,經(jīng)試驗室配制

和調整得出滿足管內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基準配合比,經(jīng)強度、彈性模量復核得到設計配合比。

4

DB45/T2279—2021

5.1.2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JGJ55的規(guī)定外,還應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

5.1.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宜采用絕對體積法。管內混凝土的最大水膠比不宜超過0.35,膠凝材料用量

宜控制在500kg/m3~600kg/m3。

5.1.4利用絕對體積法制備混凝土時,宜采用通過增加粉體材料的方法適當增加漿體體積,也可通過

添加外加劑的方法來改善漿體的粘聚性和流動性。

5.2配合比設計

5.2.1管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設計符合下列規(guī)定:

a)配合比設計應確定拌合物中粗骨料體積、砂漿中砂的體積分數(shù)、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礦

物摻和料的比例等參數(shù);

b)粗骨料體積及質量的計算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每立方米管內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體積(Vg)可按表4選用;

表4每立方米管內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體積

填充性指標SF1SF2SF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體積(m3)0.32~0.350.30~0.330.28~0.30

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質量(mg)可按式(1)計算:

mg=Vg?ρg.......................................................................................(1)

式中:

ρg——粗骨料的表觀密度(kg/m3)。

c)砂漿體積(Vm)可按式(2)計算:

Vm=1-Vg···············································································(2)

d)砂漿中砂的體積分數(shù)(?s)可取0.42~0.45;

e)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體積(Vs)和質量(ms)可按式(3)計算:

ms=VS?ρS.......................................................................................(3)

式中:

ρS——砂的表觀密度(kg/m3)。

f)漿體體積(Vp)可按式(4)計算:

Vp=Vm-Vs.......................................................................................(4)

g)膠凝材料表觀密度(ρb)可根據(jù)礦物摻和料和水泥的相對含量及各自的表觀密度確定,并可

按式(5)計算:

ρb=1/(β/ρm+((1-β))/ρc)·························································(5)

式中:

ρm——礦物摻和料的表觀密度(kg/m3);

ρc——水泥的表觀密度(kg/m3);

β——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礦物摻和料占膠凝材料的質量分數(shù)(%);當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礦物摻

和料時,可以β1、β2、β3表示,并進行相應計算;根據(jù)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溫升控制等

要求,合理選擇膠凝材料的類型,礦物摻和料占膠凝材料用量的質量分數(shù)β不宜小于0.2。

h)管內混凝土配制強度(f(cu,0))應按JGJ55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

i)水膠比(mw/mb)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

DB45/T2279—2021

1)當具備試驗統(tǒng)計資料時,可根據(jù)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過建立的水膠比與管內混凝土

抗壓強度關系式來計算得到水膠比;

2)當不具備上述試驗統(tǒng)計資料時,水膠比可按式(6)計算:

mw/mb=(0.42fce(1-β+β?γ))/(f(cu,0)+1.2)....................................................(6)

式中:

mb——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質量(kg);

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的質量(kg);

fcu——水泥的28d實測抗壓強度(MPa);當水泥28d抗壓強度未能進行實測時,可采用水泥強度

等級對應值乘以1.1得到的數(shù)值作為水泥抗壓強度值;

γ——礦物摻和料的膠凝系數(shù);粉煤灰(β≤0.3)可取0.4、?;郀t礦渣粉(β≤0.4)可取0.9。

j)每立方米管內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質量(mb)可根據(jù)管內混凝土中的漿體體積(Vp)、膠凝材

料的表觀密度(ρb)、水膠比(mw/mb)等參數(shù)確定,并可按式(7)計算:

mb=((VP-Va))/((1/ρb+(mw/mb)/ρw))............................................................(7)

式中:

V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引入空氣的體積(L),對于非引起型的自密實混凝土,可取10L~20L;

3

ρ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拌合水的表觀密度(kg/m3),取100kg/m。

k)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的質量(mw)應根據(jù)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材料質量(mb)以及水膠比

(mw/mb)確定,并可按式(8)計算:

mw=mb?(mw/mb)...................................................................................(8)

l)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質量(mc)和礦物摻和料的質量(mm)應根據(jù)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

材料的質量(mb)膠凝材料中礦物摻和料的質量分數(shù)(β)確定,并可按式(9)、(10)計算:

mm=mb?β.......................................................................................(9)

mc=mb-mm.....................................................................................(10)

m)外加劑的品種和用量應根據(jù)試驗確定,外加劑用量可按式(11)計算:

mca=mb?α....................................................................................(11)

式中:

mc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劑的質量(kg);

α——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劑占膠凝材料總量的質量百分數(shù)(%)。

5.2.2在計算配合比的基礎上進行試拌,試拌每盤混凝土的最小攪拌量不宜小于25L。試拌時,先檢

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必控指標,再檢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可選指標。當試拌得到拌合物的自密實性能不

能滿足要求時,應在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劑用量合理的原則下調整膠凝材料用量、外加劑用量

或砂的體積分數(shù)等,直到符合要求,最終得到基準配合比。

5.2.3在試拌混凝土基準配合比的基礎上進行強度試驗,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a)管內混凝土強度試驗時至少采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個應為試拌配合比,另外2個配

合比的水膠比宜較試拌配合比分別增加和減少0.05,用水量應與試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

別增大和減少1%;

b)拌合物的性能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

c)每種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組試件,標準養(yǎng)護到28d或設計要求的齡期時試壓,也可同時多制作

幾組試件,按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用于配合比調整,但最終應滿足標準養(yǎng)護28d

或設計規(guī)定齡期的強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時,還應檢測相應的耐久性指標。

5.2.4應根據(jù)試配結果對基準配合比進行調整,調整與確定應按JGJ55的規(guī)定執(zhí)行,確定的配合比即

為實驗室配合比。

6

DB45/T2279—2021

5.2.5在實驗室配合比的基礎上,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測量砂、石的實際含水率,得到施工配合比。

5.2.6施工配合比確定后,尚應進行不少于三盤混凝土的重復試驗,每盤混凝土應至少成型一組試件,

且每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配制強度。

5.2.7對于應用條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施工配合比進行拱頂段混凝土壓注試驗,以檢驗配合比是否

滿足施工要求。

6混凝土基本性能

6.1一般規(guī)定

6.1.1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體積穩(wěn)定性等相關性能應滿足拱橋設計和施工要求。

6.1.2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泵擴展度和擴展度經(jīng)時損失、凝結時間、擴展時間、含氣量的試驗方法應符

合GB/T50080的規(guī)定。

6.1.3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GB/T50081的規(guī)定。

6.1.4混凝土限制膨脹率和自生體積變形的試驗方法應按照JGJ/T178、SL352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

6.2工作性能

6.2.1混凝土拌合物除應滿足JGJ/T283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設計所要求的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等技術指標。

6.2.2試驗室條件下,當計劃灌注時間在6h內完成,3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值宜小于3cm;當計劃灌注

時間在10h內完成,3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宜為0cm,5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宜小于3cm;當計劃灌注時間

在10h以上時,應經(jīng)試驗驗證,確定3h和5h坍落度經(jīng)時損失值滿足設計及施工要求后再使用。

6.2.3試驗室條件下,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氣量應小于2.5%,初凝時間應大于完成灌注一根弦管所需

時間。

6.2.4混凝土入泵擴展度(SF)不應小于550mm或者大于750mm,宜控制在600mm~700mm;擴展時

間T500(s)宜為4s~10s。

6.3力學性能

6.3.1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應滿足設計強度等級的要求。

6.3.2設計未要求時,同條件養(yǎng)護的混凝土試件的3d抗壓強度宜達到設計強度的80%。28d的抗壓

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6.4體積穩(wěn)定性

6.4.1混凝土3d自生體積變形≥150με,56自生體積變形≥0。

6.4.2密閉絕濕環(huán)境下混凝土自由膨脹率宜控制為0~6×10-4,其穩(wěn)定收斂期宜為60d。

7機械設備選型與管理

7.1一般規(guī)定

7.1.1施工現(xiàn)場用電作業(yè)應符合JGJ46的有關規(guī)定。

7.1.2施工現(xiàn)場應配備緊急發(fā)電機組,發(fā)電機組應設置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

7.1.3灌注所需機械設備的數(shù)量應滿足施工方案要求。

7.1.4施工機械設備應單獨進行性能檢驗,其性能應滿足施工要求。

7

DB45/T2279—2021

7.1.5每次灌注前,施工現(xiàn)場機械設備均應檢查一次。

7.2機械設備選型

7.2.1灌注所需機械設備的數(shù)量應滿足設計文件與施工方案的要求,若無明確要求時,主要機械設備

的數(shù)量滿足下列要求:

a)拌合站不少于2套;

b)混凝土輸送泵不少于3臺;

c)抽真空設備不少于2套;

d)抽水機不少于4臺。

7.2.2拌合站總裝機能力以滿足最大批混凝土數(shù)量需要為原則,原則上都按一站雙機配置。拌合站使

用前應進行零點校核,其計量精度應能使原材料每盤允許偏差符合表5的規(guī)定。

表5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允許偏差

允許偏差

材料名稱依據(jù)標準

水泥、膨脹劑、礦物摻合料±1CECS207

粗、細骨料±2CECS207

水±1JGJ/T281

外加劑±1JGJ/T281

7.2.3拌合站應配備殘余混凝土清洗回收、污水處理等裝置。

7.2.4應根據(jù)泵送高度、距離、輸送速度計算最大泵送壓力及泵送功率,確定混凝土灌注輸送泵的型

號規(guī)格。輸送泵的額定揚程應大于1.5倍灌注頂面高度。輸送泵的額定速度宜滿足式(12)的要求:

V≥1.2Q/t..................................................................................(12)

式中:

V——輸送泵的額定速度(m3/h);

Q——要求灌注的混凝土方量(m3);

t——混凝土初凝時間(h)。

7.2.5抽真空系統(tǒng)宜采用水環(huán)式真空泵,極限真空壓力應達到-0.09MPa,最大抽氣速率宜大于20m3

/min,且應滿足在30min內將主管的真空度抽至-0.08MPa。

7.2.6混凝土運輸車的性能應符合GB/T26408的有關規(guī)定。

7.2.7混凝土運輸車的數(shù)量應根據(jù)輸送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運輸車的容量、行車速度、往返距離等

因素確定,應滿足不間斷施工要求,并至少配備1輛應急車,可按式(13)計算:

N=Q/60Vηv(60L/S+T)+1...................................................................(13)

式中:

N——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shù)(臺);

3

Q——每臺混凝土泵的平均實際輸出量(m/h);

3

V——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容量(m);

ηv——混凝土運輸車容量折減系數(shù),可取0.90~0.95;

S——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時速(km/h);

L——混凝土運輸距離(km);

8

DB45/T2279—2021

T——每臺混凝土攪拌車總計停歇時間(min)。

7.2.8混凝土輸送管的規(guī)格應根據(jù)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等因素確定,最小內徑宜

為125mm。輸送管應平順布置在鋼管混凝土拱橋主管上頂面,盡量減少彎頭布置。

7.2.9排漿管的規(guī)格應根據(jù)管徑大小、骨料最大粒徑等因素確定,其容積應能保證在卸真空壓力時漿

液不回落至主管。

7.2.10拱頂儲漿桶的容積應根據(jù)主管的管徑、潤管砂漿的方量等因素確定,可按式(14)計算:

2

Vj=πr×L...................................................................................(14)

式中:

Vj——儲漿桶的容積,m3;

r——主管橫截面的半徑,m;

L——沿主管的縱向長度,宜為4m~6m。

7.2.11抽水機的額定揚程宜大于1.5倍的拱肋矢高。

7.3機械設備管理

7.3.1每次混凝土灌注前,混凝土攪拌機精度應進行至少1次動態(tài)標定。

7.3.2混凝土輸送泵應停放在平整堅實的地方,應與溝槽、基坑保持安全距離。

7.3.3機械設備運行時,不應進行維修作業(yè)。

7.3.4停止泵送管內混凝土后,應立即使用清水對泵機、料斗、儲漿桶、輸送管進行清洗。

7.3.5清理混凝土運輸車攪拌桶內的混凝土前,必須將發(fā)動機熄火,操作檔桿置于空擋。

7.3.6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yǎng)時,必須切斷電源、掛好警示牌并派專人守護。

7.3.7冬季施工后或存放不用時,應排盡真空泵內的冷卻水。

8灌注施工工藝

8.1一般規(guī)定

8.1.1管內混凝土灌注宜采用真空輔助泵送頂升壓注法施工;當拱橋跨徑大于等于200m時,應采用

真空輔助泵送頂升壓注法施工,并確保灌注的連續(xù)性。當不采用真空輔助泵送頂升壓注法時,應在拱頂

平直段拱肋上部增加排氣孔。

8.1.2拱肋各弦管混凝土灌注順序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未做規(guī)定時,應遵循先下后上、先內后外

的原則。對于啞鈴型拱肋,應采用先鋼管后腹腔的順序,且腹腔灌注時應采取可靠措施以避免其出現(xiàn)脹

裂。

8.1.3在進行下一條鋼管混凝土灌注前,應確定管內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規(guī)定。若設計文件無明確規(guī)

定,管內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才能進行下一條鋼管混凝土的灌注。

8.1.4混凝土灌注分級應滿足設計文件要求,未做要求時,當拱肋矢高≤50m,或混凝土的灌注時長

在8h以內,可不分級灌注;當50m<拱肋矢高≤80m或混凝土灌注時長在8h~10h的,宜分2級灌

注;當80m<拱肋矢高≤120m或混凝土灌注時長在10h~12h的,宜分3~4級灌注。當灌注矢高>

120m或灌注時長大于12h的,應經(jīng)試驗論證,確定分級次數(shù)。

8.2施工準備

8.2.1應根據(jù)交通條件確定運距短、交通順暢的運輸路線,并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管內混凝土。

8.2.2灌注施工前應檢查主拱圈各節(jié)段高程和軸線偏位監(jiān)控設備以及相關預埋件的安裝情況。

8.2.3布設輸送管宜遵循少彎管原則,與進料管相連的前3節(jié)輸送管宜為直管,應設置足夠的支點和

9

DB45/T2279—2021

懸掛點,不可懸空。支點上端應設置木墊塊與泵管相連接,支點間距宜為2m~3m(見圖1)。

圖1泵管支點布設示意圖

8.2.4拱頂段頂端傾斜布置排漿管,排漿管的直徑宜為15cm~25cm,高度宜為1.5m,排漿管的下端

不應伸入主管內。

8.2.5進漿管的材質、管徑與輸送管相同,進漿管的布設方向應跟主管相同,且其與主管的軸線夾角

宜小于45°。在進漿管和拱肋相接處設置加勁肋,在距加勁肋1m~2m的位置設置止回閥。

8.2.6管內混凝土灌注前應采用清水沖洗主管內側管壁,清除管內污物并濕潤管壁。

8.2.7灌注施工前應開展各施工機械設備的聯(lián)動試車,進行灌注演練。

8.2.8施工過程中應檢查現(xiàn)場安全設備,應保證人員安全。

8.3泵送頂升施工

8.3.1管內混凝土應充分攪拌均勻,攪拌時間應比普通混凝土適當延長,具體時間應根據(jù)設備說明書

及現(xiàn)場試拌試驗確定。

8.3.2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運輸車罐體不間斷攪拌。卸料前,罐體宜高速旋轉20s以

上。

8.3.3泵送管內混凝土前,應先泵送潤管砂漿潤滑輸送管。

8.3.4管內混凝土輸送泵正常工作時,料斗中的混凝土應保持在攪拌軸線以上20cm的高度,不得少

料或無料泵送。

8.3.5拱腳壓注口至鋼管底部的高差不宜超過1.5m,如因地形條件限制,無法滿足要求時,應在鋼管

底部設置排漿管,灌注時待排漿口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從管口插入振搗棒進行適度振搗,然后將其封閉。

8.3.6泵送施工應保持施工連續(xù)性,直至拱頂排漿管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停止。管內混凝土灌注完成后,

應將鋼管的所有開孔封閉,防止管內水分蒸發(fā)。

8.3.7灌注完成后,應及時將混凝土泵、輸送管、排漿口周圍及儲漿桶內殘留的漿液清洗干凈,宜對

施工機械進行檢查及維修。

8.3.8夏季高溫灌注混凝土時宜保持鋼管外壁濕潤。

8.4真空輔助泵送頂升施工

8.4.1采用真空輔助泵送頂升壓注法灌注混凝土前,應開展抽真空試驗,檢查進漿口、排漿口、閥門

和結構管的氣密性,確保L/8、L/4、拱頂段和儲漿桶上的真空壓力表數(shù)值在-0.08MPa~-0.09MPa范圍

內。

8.4.2管內混凝土泵送至離壓注口一定長度后應進行抽真空,長度應符合DB45/T1097的有關規(guī)定。

8.4.3灌注過程中主管內真空壓力不應低于-0.06MPa,宜為-0.07MPa~-0.08MPa。

8.4.4真空壓力表應安裝在拱肋的正上方,且其下方應設置閥門。真空壓力表的位置宜高出進漿管2m

以上,且應避開焊縫200mm以上。灌注完成后,應對真空壓力表的孔位進行補焊,焊絲類型與拱肋焊

10

DB45/T2279—2021

縫使用相同。

8.4.5混凝土灌注至拱頂后,應將浮漿泵送至儲漿桶內,泵送入儲漿桶內漿液的方量可按式(15)計算:

2

Vr=πDL/4....................................................................................(15)

式中:

3

Vr——泵送入儲漿桶內的漿液方量,m;

D——主管橫截面的直徑,m;

L——沿主管的縱向的長度,L宜為2m~3m。

8.4.6當主管內的漿液到達儲漿桶觀察窗的位置時,應進行卸壓、排漿和拆除真空膠管等操作,具體

如下(見圖2):

a)緩慢打開真空泵上的閥門,將儲漿桶內的壓力恢復至常壓;

b)緩慢打開排漿管上的閥門,同時增大地泵的排量,確保排漿管內的混凝土不回落至主管內;

c)觀察排漿口混凝土狀態(tài),待合格混凝土排出時,方可暫停泵送;

d)暫停泵送后,觀察排漿管內混凝土液面,若5min后混凝土無明顯回落和氣泡產(chǎn)生,即為完成

灌注:若回落明顯并伴隨氣泡產(chǎn)生,則再次泵送管內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液面無明顯回落或氣

泡產(chǎn)生時,方為完成灌注;

e)拆除儲漿桶和排漿管之間的真空膠管。

圖2拱頂排漿示意圖

8.4.7當采用分級灌注混凝土時,泵送混凝土面接近排漿口時,應使鋼管內恢復常壓狀態(tài)后再排漿,

待排漿口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及時進行下一級的泵送施工。

8.5施工管理

8.5.1灌注施工前,現(xiàn)場安全管理應符合JGJ59的相關規(guī)定。

8.5.2拌制第一盤管內混凝土時,可增加水泥和細骨料用量10%,應保持水灰比不變。

8.5.3原材料投料時,宜先投入粗細骨料、水泥、粉煤灰等礦物摻和料攪拌約0.5min,其次加入拌合

用水攪拌約1min,最后加入減水劑攪拌約0.5min。當采用其他投料順序時,應經(jīng)試驗確定其攪拌時間,

攪拌應均勻。

8.5.4在運輸途中,運輸車的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50km/h,運輸車攪拌筒的轉動速度宜為(1~3)

r/min。

8.5.5管內混凝土的運輸時間不宜大于90min,運至現(xiàn)場的攪拌時間不應小于30min。若最高氣溫低

于25℃時,運輸時間可延長30min。當需要延長運送時間時,應采取經(jīng)過試驗驗證的技術措施。

8.5.6現(xiàn)場灌注開始之前,施工現(xiàn)場應不少于2~3車混凝土。

8.5.7若混凝土因坍落度較小無法入泵時,禁止向運輸車內添加計量外用水?,F(xiàn)場人員應在專職技術

人員指導下加入外加劑,并快速轉動料筒攪拌均勻。外加劑的數(shù)量和攪拌時間應經(jīng)試驗確定。

11

DB45/T2279—2021

8.5.8若混凝土到達施工現(xiàn)場時發(fā)生離析,則應進行廢棄處理,廢棄的混凝土應運輸?shù)街付ǖ攸c進行

處理。

8.5.9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進料口和彎頭管道處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8.5.10灌注過程中,應觀察真空泵內冷卻液的數(shù)量和溫度,真空泵應正常運行。

8.5.11停泵清洗泵機、輸送管和料斗等設備中的混凝土時,相關人員不應站在排料口和彎管接頭處。

8.6施工監(jiān)測

8.6.1灌注施工前應監(jiān)測原材料的入機溫度,確保監(jiān)測項目符合表6的規(guī)定。若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應

對原材料采取溫度控制措施。當拌合用水超過規(guī)定要求時,宜采用足量冰塊對拌合用水進行降溫。

表6原材料最高入機溫度

最高入機溫度

原材料

水泥60

骨料30

水25

粉煤灰、?;郀t礦渣粉等礦物摻和料60

8.6.2灌注施工前應測定粗、細骨料含水率,并應根據(jù)其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稱量,確保管內混凝土拌

合物的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設計要求。

8.6.3潤管砂漿為管內混凝土除骨料以外其他成分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在泵送潤管砂漿前應監(jiān)測其

性能,并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潤管砂漿抗壓強度的試驗方法應符合國家標準GB/T17671的規(guī)定。

表7潤管砂漿的性能

擴展度豎向限制膨脹率抗壓強度

(mm)%MPa

3d7d3d28d

≥250≥0.10≥0.20≥30≥60

8.6.4管內混凝土灌注前應監(jiān)測其入模溫度和外界氣溫。管內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宜為5℃~30℃。當

外界氣溫高于30℃或主管外壁溫度高于60℃時,宜采取噴淋降溫措施。

8.6.5應安排專職人員對拌合地點和施工地點的相關參數(shù)進行監(jiān)測并記錄,具體監(jiān)測參數(shù)及頻率宜符

合表8、表9的規(guī)定。

表8拌合地點監(jiān)測參數(shù)

項目混凝土擴展度溫度實際生產(chǎn)配合比粗、細骨料含水率

監(jiān)測頻率≥1次/3罐車≥1次/3罐車≥1次/1罐車≥2次/班

12

DB45/T2279—2021

表9施工地點監(jiān)測參數(shù)

項目混凝土擴展度溫度地泵壓力、流量

監(jiān)測頻率≥1次/1罐車≥1次/1罐車≥1次/1罐車

8.6.6灌注時,應監(jiān)測混凝土的已泵送標高,可采取人工敲擊管壁方式進行監(jiān)測。拱橋兩岸宜對稱灌

注。對稱灌注的高差應滿足設計文件要求,沒有要求時,不應大于一個節(jié)間距離。若采用分級灌注方式,

根據(jù)監(jiān)測的混凝土到達位置,確定分級換管的操作時間及流程。當混凝土到達拱頂平直段時,根據(jù)監(jiān)測

結果調整混凝土生產(chǎn)用量及泵送速度,避免因斷料停止泵送。

8.6.7灌注時,應監(jiān)測混凝土輸送泵的壓力。當混凝土輸送泵壓力過大時,不可勉強泵送,應降低混

凝土的泵送速度和拌合站的供料速度,并調整后續(xù)混凝土的流動性能。若輸送管堵塞時,可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