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_第1頁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_第2頁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_第3頁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_第4頁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篇一」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在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同時進行了讀寫。在初讀后把課文歸納成一句話,以“矛盾,坦克之間的關系”為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大顯神威”讀出坦克的威力。接著緊緊圍繞“發(fā)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學習1―4自然段。通過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fā)明家的思考過程,了解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反思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chuàng)新的神奇威力。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fā)明家發(fā)明出的坦克的威力,驚嘆創(chuàng)新的神奇威力。反思二: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fā)明的過程。“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痹谡n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yōu)美的舞蹈。了解發(fā)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fā)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反思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shù)量上的統(tǒng)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fā)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yōu)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基本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但不足之處:第一,朗讀的評價顯得有些單一,應該更加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多多注意。第二,在“大顯神威”這個詞語被學生說出來時,沒有及時的相機板書,如果板書了會更加直觀。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篇二」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范文一、對教材的處理,從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學生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過程,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其中,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通過教學重點的突破,讓學生掌握思維的一般過程,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這個道理的理解體會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發(fā)明家由比賽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由此發(fā)明坦克的過程。這是文本的主體,學生只有經過對文本的充分接觸、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釋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動地去觀察、去思考,學習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本文的教學設計,在上課之前,我準備在一課時內完成,既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又明白課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過小練筆,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還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fā)揮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讀寫結合,運用語言,更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因為容量太大,所以在教學前我還預設了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大致時間,便于及時調控,爭取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很多時候,事物的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在字詞教學上所花的時間比較多,因為三年級學生概括的能力相對比較弱,還有課堂內隨時有新的生成,結果預設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理解結尾和練筆則無法完成。順著鈴聲點到為止?,F(xiàn)在想來,也許是歪打正著。我們在上公開課時,往往追求的是設計的完美,教學過程的完美,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水平,忽視了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如果按照原先的設計,容量很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要學會歸納文章內容,要從故事的講述中了解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fā)明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是有一定難度的。何況還要學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義,在生活中的應用,難度則更大。全部放在一課時,只能是草草走過場。而現(xiàn)在這樣的處理,我覺得更科學,即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而安排的練筆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實。語文是自我感悟的過程,但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是需要我們的指點,需要扎扎實實地落實的。這時這節(jié)課給我的第一個啟示是提醒我,我們的教學應該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圍著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而不是看教師的表演的。二、對詞語的教學,從隨意走向有意識的訓練過去一直來教高段語文,總以為詞語教學是低段的事。低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很多識字記字的方法,在高年級沒必要浪費時間了。近兩年來,在與萬里學校羅樹庚老師、陸青春老師的接觸中,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改變了這種錯誤的意識。其實,學習詞語很重要,學習詞語不僅僅是要認讀此語,更要理解運用詞語,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v觀近幾年的特級教師的展示課,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特級教師的匠心獨運的設計。比如羅樹庚老師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選擇的是表情詞。在課前談話時,他選擇了一些表情詞,讓學生通過做表情來理解詞語,來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而這些表情詞來源于文本,又恰當好處地為文本的學習作好鋪墊。在詞語學習環(huán)節(jié)里,認讀的是13個表情詞,因為神態(tài)描寫是本文的一大語言特色,因為神態(tài)反映的是人物的內心活動。而通過這些神態(tài)詞的認讀,很自然地帶出“笑嘻嘻”。然后,羅老師讓學生找出有“笑嘻嘻”一詞的語句,通過四句話分別講的是誰與誰的故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結構。而借助“笑嘻嘻”對文本的解讀,讓學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還記得在十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動中,寧波江北區(qū)的一名老師說,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高段與低段沒有明顯的差別,低段的教學重點到底在那里?這句話對我的觸動也很大,也是一直在考慮的。因此,在設計本文時,我覺得應該在字詞上花功夫。但是,如果字詞是毫無規(guī)律地出現(xiàn)去認讀,那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方法論。因此,考慮按一定的規(guī)律出示詞語??墒?,睜大眼睛,也只發(fā)現(xiàn)有特色的詞語是“左抵右擋”,它是由一組反義詞和一組近義詞組成的。如果當堂課積累,怎么引出這個詞?要在短時間內馬上例舉這類的詞也是有難度的。我望著這些詞語,怎么也感受不到它的靈動??墒菍τ谖疫@樣的年齡很難有這樣的機會,總不能輕易放棄。于是,我一個一個詞語讀下來,想一想,再讀再思考,終于找到了一些規(guī)律:“坦克、炮口、履帶、龐然大物”是描寫坦克外形的,“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是寫矛的威力的,“合二為一、大顯神威、亂作一團”是來表現(xiàn)坦克的威力的,“戰(zhàn)場、首次、長處、烏龜”是名詞,“自衛(wèi)、進攻、集合、戳不到”是動詞,“緊張、固然、善于”是形容詞。當然,這些特點并不要求學生都知道,能發(fā)現(xiàn)一處,就能說明他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要培養(yǎng)的學生的情感目標。我想,語文教學的目標應該落實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正像陸青春老師告誡我們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經常反問自己:我要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要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它最極致的效度。當然,在教學的方法上還有不少可以思索的。比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己劃喜歡的詞語和難讀難寫的詞語,并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識記。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詞語,去發(fā)現(xiàn)詞語,同時,通過大家的讀詞去發(fā)現(xiàn)哪些詞是大家都喜歡的,意圖是引出“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為課文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自然過渡。但從課堂反饋來看,這種方法的是否合適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三、對教材的突破,從習慣走向完善我是抓住“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tǒng)領全文,突破重點。在設計教案的整個過程中,也閱讀過網(wǎng)上的不少教案,大多數(shù)從傳統(tǒng)的課文開頭入手,順次學習。并不是這種方法不好,但能不能有點特色,加強學生的記憶呢?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怎樣讓學生明白發(fā)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各自的優(yōu)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fā)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yōu)點,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fā)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后勾連。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這個設計是我挺滿意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同。四、對方法的滲透,從無心到有意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提倡讀寫結合,在學中學習如何表達。我將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安排練筆。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以后,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先讓學生做幾道做趣味數(shù)學題,如矛+盾=坦克,鞋子+輪子=溜冰鞋,電視+電話+攝像頭=可視電話,再組織“我的奇思異想”思維訓練活動,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來,又想到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這個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礎上,安排練筆: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寫一段話,寫它新的作用怎樣。這樣做的目的,既通過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加深對結尾含義的理解感悟,同時在范本中學會表達。因為三年級的寫作從段過渡到篇,寫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并逐步掌握。學會歸納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雖然課程標準對三上年級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我以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不能被課程標準所約束的,適當?shù)匕胃唿c要求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滲透一些高段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在這堂課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歸納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過程,這也是對故事內容的提煉。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設計了填空題,幫助學生如何找到思維的著眼點。只是,這個填空題設計的還不夠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體現(xiàn)就更為明顯。五、對課堂的生成,從被動走向主動作為一名老師,要隨時發(fā)現(xiàn)新的生成,并化被動于主動。在今天的詞語教學中,有幾處生成。我覺得自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處理是比較妥當也比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開讀,男生讀得很起勁,有點聲嘶力竭,于是抓住他們朗讀的最后一個詞語“亂作一團”,引導他們讀詞語不要喊。學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時糾正,并告訴學生可以從部首去理解詞義,同時滲透行為教育——不能拿東西去戳。從我對本班學生半個學期的接觸來看,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比較弱,表現(xiàn)在作業(yè)本上是題目給了意思,在課文中找相應的詞語,錯誤率卻不低。所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怎樣理解詞語。比如今天的現(xiàn)場造句。學生讀到“長處”,引出引出前面學過的詞語——長進,“老師希望每個學生在這堂課里都有長進”,既復習了多音字,也給了學生充分的鼓勵。學生把“大顯神威”誤讀成“大顯身手”,“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在這堂課里大顯身手,我們三(1)班大顯神威”,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六、對板書的設計,從粗糙到精致在本次教研組活動中,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師比較滿意的。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教學和字形的指導。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并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wèi)”。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并板書“合而為一”和“大顯神威”。在理清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后,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相同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有點不好意思,這兩個詞語后來不上的,不過漏洞不是很明顯),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wèi),改變成鐵房子,防衛(wèi)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zhàn)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fā)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板書:集合。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書是:25矛和盾的集合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槍炮鐵屋子坦克這個板書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xiàn)了本文的主要內容。給自己說了這么多地贊美詞,也該找找不足點:一、激勵的語言太過貧乏單調聽青年教師上課,最大的感觸是他們的評價語很豐富,很切合,無論是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聽課的老師來講,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許是自己平常太吝嗇,“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想表揚表揚,卻囊中羞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氛圍。二、教學語言瑣碎啰嗦因為很少有機會上公開課,平常上課的隨意性比較大,所以,在缺乏監(jiān)控的機制下,慢慢地養(yǎng)成了說話的隨意性,很多時候,要么說話不夠嚴謹,要么重復的語句很多。記得上一次上課前,自己拿了個MP3錄了音,然后聽一聽,發(fā)現(xiàn)短短的一截錄音居然有12個“那么”。三、朗讀的訓練不夠扎實朗讀一直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在字詞教學中所花的時間超出了自己的預設時間,導致心里有些緊張,于是忽略了對重點句的朗讀訓練,尤其是遞進式的分層訓練,這是很不應該的。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篇三」上課之前,我認認真真地研讀了教材,也參考了很多資料,幾易其稿,最后決定從詞語學習入手,由“自衛(wèi)、進攻、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引出“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來統(tǒng)領全文,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再結合生活感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然后進行小練筆,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fā)揮了新的作用,既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又做到讀寫結合,運用語言。為了保證這堂課確確實實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學前我精雕細琢了一番,還預設了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大致時間,便于及時調控,保證教學過程的完美。正式上課,我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隨時調控,努力按照進度按部就班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墒怯捎谌萘刻?,預設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理解結尾和練筆無法完成,只好順著鈴聲點到為止。課后,我對這堂沒有按計劃完成的教學公開課進行了剖析,頗多收益。一、教學的設計,要關注學情。在設計教案時,我關注的更多的是文本,是教學的完整性,想在一教時完成所有內容,既要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又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學生理清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fā)明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最后還要學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義,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加深感悟,最后是練筆。如此大的容量,只能草草走過場。這樣的處理,自然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所以出現(xiàn)了預設的內容無法完成的現(xiàn)狀?,F(xiàn)在,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把預設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理解結尾和練筆放到了第二教時,這樣有了較寬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對話文本,語言的訓練落實到具體的相關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上,把對話與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本質回歸,既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而在第二教時結合生活實踐體會文章揭示的道理,安排練筆,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實。感觸一: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不能為了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忽視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忽視了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關注學情是教學的根本。二、詞語的教學,要有意識訓練。詞語作為語言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課程改革以來,語文回歸本真,更重視詞語的教學,這從特級教師的展示課中就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他們匠心獨運的設計,詞語在閱讀教學中不可抹殺的作用。所以,在字詞教學設計上,我頗費功夫細細琢磨,一個一個詞語讀下來,終于找到了一些規(guī)律:“坦克、炮口、履帶、龐然大物”是描寫坦克外形的,“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是寫矛的威力的,“合二為一、大顯神威、亂作一團”是來表現(xiàn)坦克的威力的,“戰(zhàn)場、首次、長處、烏龜”是名詞,“自衛(wèi)、進攻、集合、戳不到”是動詞,“緊張、固然、善于”是形容詞。然后,我按照它們的組合規(guī)律分組呈現(xiàn)。在讀詞后,我問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意圖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詞語的特色,感悟漢語的獨特魅力,可指名的第一個學生卻用第一組的詞說了一句介紹坦克外形的句子。這瞬間的生成,讓我發(fā)現(xiàn)詞語的教學不該局限于發(fā)現(xiàn)組詞規(guī)律,更應該學會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詞語。于是,我改變策略,既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又增加了連詞成句的句式訓練,如用表現(xiàn)威力的詞語說說矛和坦克的威力,這既是學習詞語,也是運用詞語,還能檢查學生初讀的效果。同時對課堂生成及時應用詞語,如男生讀得有點聲嘶力竭,于是抓住“亂作一團”,引導他們讀詞語不要喊。學生讀到“長處”,引出前面學過的詞語――長進,“老師希望每個學生在這堂課里都有長進”,既復習了多音字,也給了學生充分的鼓勵。學生把“大顯神威”誤讀成“大顯身手”,“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在這堂課里大顯身手,我們三(1)班就大顯神威了”,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詞語教學突破了我預設的范疇,超出了我預設的時間,但我覺得很值得。詞語不是簡單的符號,不是簡單的認讀書寫,它應該呈現(xiàn)蓬勃的生命。學生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學到了方法,學會了表達,學懂了做人。感觸二:詞語教學是一種有生命的活動。教師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慧眼,也要有一顆智慧的心,善于引導學生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真知,在表達中感受樂趣,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綜合能力和真善美的情感態(tài)度。三、教材的處理,要有所創(chuàng)新。這堂課的切入是我比較滿意的。原先也打算從課文開頭入手,順次學習,因為三上的學生思維跨越度有限。但當我反復地讀著文本時,我發(fā)現(xiàn)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是對課題的最好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的優(yōu)點。而且從這句話中的“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入手,也就是從重點詞語入手引出這句話,既保證了詞語的教學,又切入文本的重點,銜接自然貼切。然后前后勾連,了解歸納前面部分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感悟后文集合后發(fā)明的坦克的巨大威力,不是更能突出重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嗎?在教學詞語后,我問道: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問題才拋出,學生就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爭著要露一手。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后,又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巧妙,老師設計的精彩,也想很好地表現(xiàn)一下自我。這種熱情由始而終,極大地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感觸三: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在普通中發(fā)現(xiàn)玄機,匠心獨運,才能抓住每個孩子的心,抓牢每個孩子的心。四、方法的滲透,要有自覺的意識語文教學的低效度往往是我們語文老師教學的隨意性所致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更需要方法的指導,他們是從模仿起步,逐步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安排了練筆。我先讓學生做幾道趣味數(shù)學題,如:矛+盾=坦克,鞋子+輪子=溜冰鞋,電視+電話+攝像頭=可視電話,再組織“我的奇思異想”思維訓練活動,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來,又想到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這個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礎上,安排練筆: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寫一段話,寫它新的作用怎樣。這樣做的目的,既通過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加深對結尾含義的理解感悟,同時在范本中學會表達。因為三年級的寫作從句過渡到段,寫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并逐步掌握。感觸三:教學是一種方法的傳遞,教師一定要有自覺的方法指導意識,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如何讀,如何說,如何表達。五、板書的設計,要克服隨意在本課教學中,我對自己的板書設計也是滿意的。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學習和字形的指導,尤其是“矛”,學生很容易寫成“予”,所以強調了“矛”的一撇就好像它鋒利的刀頭刺向敵人。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并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wèi)”。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并板書“合二為一”和“大顯神威”,結合理解“合二為一”的“二”指什么,“一”指什么。在理清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后,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相同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wèi),改變成鐵房子,防衛(wèi)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zhàn)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fā)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板書:集合。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書是:25矛和盾的集合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槍炮鐵屋子坦克這個板書既落實了生字、詞語教學,又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xiàn)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很好地為教學服務。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反思「篇四」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是圍繞著矛、盾、坦克三者展開敘述的,因此在本堂課學習伊始,我在對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簡單復習后,就由四字詞語“合二為一”引出“二”即為矛和盾,“一”則為坦克。其次,再通過瀏覽圖片的方式概括出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的自衛(wèi)。通過板書的方式將整體框架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在初讀后我把課文以填空形式歸納成簡單句子:課文主要講了發(fā)明家將()的()長處和()的()長處合二為一發(fā)明()的過程。這樣的方式較為直接,也更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概括能力,因此學生們能夠很快說出正確答案。此后根據(jù)矛和盾的集合源于一場比賽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找到關鍵句“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痹诘谝淮文フn時,我是以教師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兩個詞的重視,請學生通過做出“左抵右擋”的動作感受對方來勢兇猛、難以抵擋,進而通過朗讀句子感受到矛刺得速度快、次數(shù)多。但僅僅憑借簡單重復地朗讀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到矛進攻的特點,甚至略顯枯燥乏味,沒有收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為此在第三次磨課時我嘗試著通過展示出另一句話“對方的矛向他刺來,發(fā)明家難以招架”,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感受哪個句子更好并說出原因,由我親自演示手持“長矛”向發(fā)明家進攻的情景,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本能地拿起手中的書本作為“盾”進行防衛(wèi)――左抵右擋。經過全班齊讀句子,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已經被激發(fā),課堂氛圍也逐漸達到了高潮階段。由于本篇課文在詞句理解上難度并不高,因此我改變了第一次磨課時略顯單調的授課方式,將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老師為引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在理解坦克發(fā)明的過程時,我設計了一個簡易表格,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再用實物投影將各小組答案展示在學生面前。這種學習方式新穎有趣,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挑戰(zhàn)。但在第二次磨課實施過程中卻同樣出現(xiàn)了問題:學生往往將文中長句原封不動地抄到表格上,缺乏概括總結的意識,因此我在第三次磨課時先帶領學生完成其中一個問題,再告知學生找關鍵句、關鍵詞的方法,最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更要“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五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邊看圖片邊想象“哇哇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