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辛亥革命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第9課 辛亥革命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第9課 辛亥革命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第9課 辛亥革命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第9課 辛亥革命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辛亥革命“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知識回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醫(yī)人醫(yī)國改革革命成立興中會領導廣州起義組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世紀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狹義:1911年武昌起義發(fā)生于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廣義:指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全過程辛亥革命的定義辨析知識補充:辛亥革命的背景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視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哪一點,還有我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陳天華《猛回頭》1.時代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失敗,階級矛盾激化。《欽定憲法大綱》

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

—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內閣大臣共計13人,其中漢族4人,滿族9人,皇族占7人,因而這個內閣被稱為“皇族內閣”。知識補充: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01年至1911年,全國新設立的廠礦有320多家,資本總額1億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兩倍多。材料二:1903年5月,章炳麟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宣傳革命;鄒容的《革命軍》,前后翻印20多次,達百萬冊,影響巨大……材料三:1905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日本東京成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2.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3.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4.思想基礎: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5.理論基礎:明確的革命目標;6.組織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和革命政黨的建立。一、革命志士的奮斗起義名稱時間地點領導人影響結果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鎮(zhèn)南關起義(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廣東起義)1906190719071911萍鄉(xiāng)瀏陽、醴陵劉道一蔡紹南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名聲大振失敗安慶紹興徐錫麟秋瑾失敗鎮(zhèn)南關孫中山黃興失敗廣州孫中山黃興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失敗7.軍事基礎:同盟會組織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革命走向高潮。林覺民,中國同盟會會員,留日學生。他參加了1911年4月27日發(fā)動的黃花崗起義。他因傷被俘,5月3日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他在起義前三天寫下與妻書,此時他的妻陳意映正身懷六甲。他的妻陳意映悲痛欲絕,曾萌生自殺念頭。一年多后,他的妻終因過度思念,郁郁寡歡而病死。他和他的妻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黃興《絕命書》

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覺民《稟父書》黃花崗起義的意義:①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②打擊了清王朝統(tǒng)治者,為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1907廣西鎮(zhèn)南關1910黃花崗起義1907安慶起義1906萍瀏醴起義革命黨人的四次起義有哪些共同之處?為什么?共同之處:華南沿海地區(qū);原因:

得到海外餉械接濟;

先奪取兩廣為根據地,然后揮師北上。四川保路風潮:清政府要將四川人民自辦的鐵路賣予洋人,四川人民奮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軍前去鎮(zhèn)壓,造成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首義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8.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

同盟會領導的多次起義,由于群眾基礎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襲擊的單純軍事冒險方式,所以最后都失敗了。——白壽彝《中國通史》知識補充:辛亥革命的背景1.時代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失敗,階級矛盾激化。2.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3.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4.思想基礎: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5.理論基礎:明確的革命目標;6.組織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和革命政黨的建立。7.軍事基礎:同盟會組織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革命走向高潮。8.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二、武昌起義共進會同盟會的“行動隊”湖北共進會領導人孫武(1879—1939)文學社文學社社長蔣翊武(1884—1913)發(fā)展湖北新軍湖北新軍司令部成員合影當時湖北新軍1.5萬人,純粹革命黨將近2000人,經過聯(lián)絡而同情革命的約4000人,與革命為敵的至多不過1000多人,其余則都是搖擺不定的。

——《辛亥首義回憶錄(第1輯)》

二、武昌起義1.時間:1911年10月2.主要力量:湖北新軍中傾向革命的士兵3.過程: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在同盟會推動下謀劃起義;10月9日計劃泄露,形勢緊迫;10月10日晚,奪取軍械庫,進攻總督衙門,占領武昌城;攻占漢陽、漢口,武漢三鎮(zhèn)起義勝利;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為都督。4.結果:

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省份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10月11日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武漢三鎮(zhèn)二、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前夕,起義重要領導人劉復基等遇害,孫武受傷,蔣翊武被迫逃亡。黃興、宋教仁等革命領導人也不在武昌。起義勝利后,湖北革命黨人自認為“資望”不足,遂請反對革命的新軍協(xié)統(tǒng)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遭到拒絕。只得用手槍逼迫黎元洪就位。不久后,湖北的政權、軍權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為首的舊官僚手上。用手槍逼出來的都督(床下都督)獨立的省份很多是由舊軍閥、資產階級主導革命黨人的局限性,革命的不徹底性。你認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民族危機和救亡圖存意識增強清末預備立憲清末政改失敗張謇1899年大生紗廠資產階級壯大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政黨武裝起義把革命形勢推向高潮

武昌起義的成功是19世紀以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二、武昌起義5.特點:一組關于武昌起義的數(shù)字打響第一槍到占領湖廣總督署8小時武漢三鎮(zhèn)保衛(wèi)戰(zhàn)堅持41天,迎來全國十余個省區(qū)的獨立從武昌首義到中華民國建立僅有80天從起義爆發(fā)到清帝退位歷時僅123天①發(fā)展迅速、順應潮流

江蘇宣布獨立時,僅“用竹竿挑去了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巡撫程德全搖身一變,成了民國的江蘇都督。

——《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么——這些名目,未莊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

——《阿Q正傳》②革命不徹底,存在隱患。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一: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tǒng)成,皇帝滅;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

——1912年3月5日發(fā)表于《時報》的《新陳代謝》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終結;拉開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俜饨ǖ壑品饨ㄖ贫让褡迕裰鞲锩好褡甯锩ǚ辞致裕驌袅说蹏髁x的侵略勢力民主革命(反封建)——推翻清政府封建君主獨裁專制統(tǒng)治。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二: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

——辛亥革命親歷者吳玉章思想上: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經濟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剪辮子禁止纏足材料三: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yè)達470多家,投資近一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一: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

——楊天石《從帝制走向共和》材料二:皇帝倒了,辮子割了。目的?變了什么?什么沒變?成功還是失?。客品藘汕Ф嗄甑姆饨ǖ壑?;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的雙半社會性質反帝反封,改變中國社會的雙半性質失敗局限性: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未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終結;拉開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3.思想上: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4.經濟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5.局限性: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未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比較內容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同點時代背景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之時政治目標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失敗原因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不同點領導階層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政治主張保留皇帝,實行君主立憲制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制性質自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