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1頁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2頁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3頁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4頁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學生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歷史研究應以客觀事實而非價值觀為基礎,這是中西方史學家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則,實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詮釋,當然是史學研究的魅力所在,但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僅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更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所在。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歷史學的求真能夠完整還原歷史,真實是有限度的;但無論是扎實地歷史還原、還是借助學術想象力的歷史再現(xiàn)或認識,都必須在客觀的原則下,借由史料的分析來開展。今日的史學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視野的限制,研究者無法簡單地復原全部歷史——研究者所展示的歷史,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以至于當代中國史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確地指出“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和“史家纂寫的歷史”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概念。但史學家們同料明白,這不僅不可以被理解為史料無用,或者史學研究可以放棄史料,僅依靠想象價值觀或任何預設的規(guī)律進行研究;反而是選一步告該歷史學家要更審慎更謙卑地對待史料,更全而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學更合理地利用史料——無論是建構新的歷史解說,還是打破舊有陳論,都必須從舊史料新解成新史料發(fā)現(xiàn)出發(fā)。因此,盡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學科,彼此間也確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以求真為目的、為標準才使得歷史學既不會是哲學、也不會是文學,反而在精神與方法上更接近科學。史景遷是當代美國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他曾經(jīng)寫過一部研究清初山東農村基層婦女生活狀況的名著《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盡管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觀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層婦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齋志異》等純文學材料;另一方面又發(fā)揮文學想象,對王氏這位具體女性的日常生活進行了諸多細致的細節(jié)聯(lián)想。顯然,這部作品“不是婦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種歷史書寫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歷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鶴指出的,兼具科學和人文兩重屬性的歷史學,“往前進一步是哲學,往后退一步是演義(即文學)”。也就是說,如果歷史學不強調客觀性,不以求真為標準,不堅持歷史解釋、理論或背后所代表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等都必須建立在以史料考訂、史料分析為基礎的“真實”之上,那么,歷史學在人文領域的學科屬性就會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求真是史學的標準,先實事再求是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規(guī)范與邏輯。從“實”到“識”再到“是”,研究過程的遞進伴隨著主觀性的增強,但客觀性基礎并不能動搖。章學誠認為“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道不離器,如影不離形,這就是歷史學先求實再求是的過程。歷史學的人性,就是以求真來說理的人性,沒有了求真,就沒有了歷史學的人性,這也就是促使科學、規(guī)范地考訂史料和分析史料成為史學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獨立于人文學科的關鍵所在。(節(jié)選自梁晨、李中清《從求實到求是:數(shù)字史學的價值與追求》,有刪改)材料二當前主流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承認通過文獻考訂是無法復原史實的。如果我們承認無法復原史實,那么如何判斷我們通過“科學”方法挖掘、考訂更多文獻的研究方式是接近還是遠離了史實?因此,從這一層意義上,所有文獻和考據(jù)方面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只是讓我們的研究更是有說服力而已,但“具有說服力”并不等于“史實”,如果套用法律術語,就是這樣的研究能達成的只是證據(jù)真實,而不是事實真實。如果認為歷史學作為學科與眾不同的力量在于“真實”的話,那么這種認知應當更正為歷史學的力量在于“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成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由此注定歷史學不可能成為一門通常意義的科學。但無論是獲得真相,還是“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或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都屬于歷史學的力量,而不是歷史學的目的。要界定歷史學的目的,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界定歷史的作用。人類幾乎所有的決定,上至國家層面的政策的制定、決議的形成,小至個人的在早市上選擇購買的蔬菜,從本質上都是在對“歷史”的研究(或通俗的說就是“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影響未來“歷史”的決策,即在“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或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的基礎上形成“歷史認知”,由此來預測和影響未來。在目前史學界,認為“歷史認知”可以絕對“客觀”以及能做到“客觀”的人應該是不多的,我們不得不說任何“歷史認知”都是主觀的,由此通過人類的主觀認知,使得過往的歷史與未來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節(jié)選自成一農《拋棄人性的歷史學沒有存在價值》,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能夠完全還原歷史,但它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B.“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和“史家纂寫的歷史”性質不同是由于研究者所展示的歷史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C.材料一中史景遷的《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借助學術想象力再現(xiàn)歷史,也是扎實地還原歷史的方式。D.材料二認為,通過“科學”方法挖掘、考訂更多文獻并不一定能讓歷史研究接近事實真實,而只能提供證據(jù)真實。(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科學、規(guī)范地考訂史料和分析史料,是歷史學區(qū)別于其他人文學科的重要標志,讓歷史學獨立于人文學科而接近科學。B.章學城所言“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指歷史研究方式,“理”“道”指歷史研究的作用。C.“歷史學的力量”和“歷史學的目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求真”體現(xiàn)了“歷史學的力量”,“求是”是“歷史學的目的”。D.從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到理解或詮釋史實并形成歷史認知,是歷史研究從“實”到“識”再到“是”的完整過程。(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主要觀點的一項是A.蓋欲為良史者,當慎辨于天人之際,盡其天而不益以人也。B.《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此即為“春秋筆法”。C.班固評價司馬遷著《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D.若乃事實未明,而徒以褒貶、文采為事,則是既不能成書,而又失為史之意也。(4)關于歷史研究,兩則材料觀點同中有異,請簡要概括。(5)費孝通在《再論文字下鄉(xiāng)》中說:“歷史對于個人并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礎?!闭埥Y合兩則材料說說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追悼會廢名北山在那里做他的小說,猛然記起今天是“三一八”,筆停了,他似乎應該赴追悼會?——真的,他要赴追悼會?!皶r光過得好快呵?!比ツ辍叭话恕薄皇恰叭话恕?,是“三一八”的后兩天,總而言之是“三一八”,他也是這樣停了筆,停筆去送葬。時光過了一年。會場上還沒有什么人,死者的像片掛起來了。北山看見了是掛起來了,然而沒有看像片。天是下著很大的雪。開會既還有待,北山到雪地里走走。他不冷,雪很好玩,他就在雪地里玩,活潑潑的想。——說實話,他實在是活潑潑的,一點也不像赴追悼會的樣子?!把┖?、雪呵、你下罷、下得大大的,我總比你狠,你不能叫我不站在這里,你下得叫我的身上沒有熱,那我算是被你壓服了?!北鄙浇衲瓴恢谀睦锱昧艘患馓?,敢于這樣夸口。會場上人添了好多,北山又走進去,迎面一個朋友道:“北山,你來了?我們今天請你演說?!狈置魇莵砹?,然而要問“你來了?”北山好笑?!澳遣恍?,那不行?!北鄙竭B忙答?!耙欢?,一定?!迸笥岩簿妥吡?。北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他演說,萬一真?zhèn)€要,同剛才對雪說話一樣,隨便說說就是。秩序單上有主席報告一條,果然,一個人走到臺正中間桌子面前報告。北山坐在臺下兩三百個人當中聽。北山?jīng)]有看雪那么樣的活潑了,不知是否怕把他拉上臺去演說。他心里確在那里想,寫出來就是演詞——“我的聲音很小、要大家聽我說話,實在對不起。但是,我們今天要聲音嗎?只要血!請看這些死者——”“他們的聲音在哪里?我們能夠對之而不面赤嗎?這就是他們的血現(xiàn)在我們的而上……北山真?zhèn)€滿身發(fā)熱,沒有想,想不下去。臺上報告的是什么自然更只有讓它是什么。漸漸又冷靜下去了,討厭主席的報告?!摆s快滾下來!”心里罵。報告的還是報告:“……所以我們一方面哀悼,一方面還要努力……”其實北山是若聽見,若不聽見。但他狠命的罵:“鬼話!”板凳上長了剝,北山坐不下去,這邊一看,那邊一看,兩三百個人差不多被他看完了。有幾個面孔是他平素所痛罵的人,——他罵也總是罵給他自己聽,有時一面走路,一面嘴在那里動。一見這幾個面孔,許許多多黑腦殼當中只見他們有面孔,格外討厭,罵:“我不相信你們這般東西配追悼死人!”北山接著是很利害的苦痛,他痛于自己的薄弱渺??;被罵者的靈魂此刻是飛在追悼會之上,未必不在那里照臨北山,照臨北山的薄渺弱小……總之北山有時也相信“性善”之說,這時就喊:“苦呵,苦呵,苦的我北山呵?!迸_上說話的掉了一個人,——主席什么時候下了主席之席?既然掉了一個人,北山聽——“剛才主席報告的……”北山簡直惱得要沖破屋頂,同時又嘆一聲氣,“不該來!”坐在家里寫少說,難道就不配是北山?難道北山碰見了死者的鬼魂有什么抱歉不成?不知道是經(jīng)了這么一想還是惱得利害了繼續(xù)不下去,北山冷靜了好多。臺上沒有掉人,北山心里曉得,眼睛倒沒有清清楚楚的去看。北山仿佛此刻才走進會場——這是怎么說呢?他來的時候也就掛在那里的幾副哀聯(lián),他這才看見了,從最末一聯(lián)最末一句看——愧我難為后死人“噯喲!”不知怎的又惱。惱猶未了,更臀一句——君等為國犧牲“噯喲,我要上臺去演說!”北山咬著牙齒一嘆。心里說,寫出來就是——“我不怕得罪大家,我請大家原諒我,我心以為痛切的話我不得不對大家說,這許多對子要拉下來才是我們開的追悼會!”北山腳在那里擦,想一躍跑上臺?!皣唵眩@怕是我自己的不是!”立刻又這么一嘆?!把菡f的大概只能說這樣的話,做對子的也大概只能做這樣的對子。因了哀而想說,因了哀而想寫,想說想寫便忘記了哀,想說想寫就是了?!砸詾閷懙煤?,得意,而且要掛給大家看,這時追悼會大概就變了展覽會?!@原是很自然的呵?!北鄙叫α?,笑自己,自己剛才的演詞也都無謂,喜得沒有上臺。死者的同鄉(xiāng)上臺報告:“我不會說話,我知道他,S烈士,是很用功的,如果不死于難,將來一定……”北山不知怎的突然離開座位溜了,也不管人家要他演說成不要他演說。雪地里他吐了一口好氣。走在路上,想,回去可以重新寫一篇小說,題目就是追悼會,記實,——“這個題目?”這個題目觸動了他什么。他確乎另有一個追悼之感,但不能明白的意識出來追悼什么?!白返勘鄙??”他笑。是的,似乎不完全是。1927年3月(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描寫與雪相關的情節(jié)——下雪、北山與雪對話、雪中行走,襯托北山參加追悼會的心情,也暗示麻木群眾讓人“心寒”。B.小說從北山的視角敘事,以嘲諷的口吻,簡筆勾勒北山的朋友、會議主席、S烈士同鄉(xiāng)等次要人物,借此批判人們對追悼會的態(tài)度。C.小說通過大量的心理活動逐步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主要人物繁雜的內心活動,帶有明顯的“意識流“痕跡。D.作者通過大量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表達了難以盡述的情怒和對“三一八”慘案中烈士們的痛悼之情。(2)關于“北山演說”情節(jié)的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追悼會上,朋友見面寒喧臨時請北山演說,北山一直想著準備演詞,這些情節(jié)設置都具有嘲諷意味。B.北山聽完會議主席報告,看到哀聯(lián),逐漸意識到自己準備的演說和掛在會場的哀聯(lián)一樣,是不必要的。C.北山準備演詞是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他前后對演說的不同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對哀悼者的不滿和自我的反思。D.北山后來“喜得沒有上臺”和先前想要“一躍跑上臺”并不矛盾,表明他不想讓追悼會變成展覽會,委婉地表達主旨。(3)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北山在追悼會上的心理變化。(4)請結合全文談談最后一段中“追悼”的含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興平二年,公孫瓚既殺劉虞,盡有幽州之地,志氣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聯(lián)眥必報。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圍使在窮苦之地?;騿柶涔?,瓚曰:“衣冠背自以職分當貴,不謝人惠?!惫仕鶎檺?,類多商販、庸兒,與為兄弟,或結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杯懽灾^易地當之,遂徙鎮(zhèn)易,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騿柶涔?,瓚曰:“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數(shù)十重,積谷三百萬斛,食盡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苯ò踩甓?,袁紹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先是,瓚別將有為敵所圍者,瓚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將恃救,不肯力戰(zhàn)?!奔敖B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圓,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紹軍徑至其門,瓚遣子續(xù)請救于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出傍西山,擁黑山之眾侵掠冀州,橫斷紹后。關靖諫曰:“今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若舍之而出后無鎮(zhèn)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杯懩酥?。紹漸相攻逼,瓚眾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xù)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國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便燒之,樓輒傾倒。瓚自計必無金、乃悉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關靖嘆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策馬赴紹軍而死。(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八?袁紹討公孫瓚》,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堅A守B曠C日D或E可F使G紹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O后P無Q鎮(zhèn)R重(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為貴、為上,如右戚、右族、無出其右。B.樓櫓,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用于偵查,亦可配合進攻。C.蹙,指“窘迫”,與《紅樓夢》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的“蹙”字意思不同。D.赍,指“攜帶”,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赍”字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孫瓚因聽童謠說唯有易縣可以避世,于是把軍隊遷到易縣駐扎,挖掘壕溝,修建土丘、樓宇,以守代攻。B.公孫瓚不去援救被敵人包圍的別將,是因為他擔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消極怠戰(zhàn)。C.公孫瓚想親率突騎出奔西山,集結黑山兵眾攻冀州,切斷袁紹后路,但關靖認為此時軍心不穩(wěn),將軍不宜離開易京。D.公孫瓚與兒子的密信被袁紹的巡邏兵截獲,導致計劃失敗,后雖回城繼續(xù)堅守,終難逃身死兵敗的結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衣冠皆自以職分當貴,不謝人惠。②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結合全文,簡要概括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攻克的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江夏贈韋南陵冰(節(jié)選)李白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咀⑨尅竣夙f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時任南陵縣令的韋冰。②寒灰重暖:漢代韓安國身陷圖圈,自信死灰可以復燃。③山公:指晉人山簡。④頭陀:僧寺名。⑤鸚鵡洲;因東漢末年作過《鸚鵡賦》的禰衡被黃祖殺于此地而得名。(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悶”“苦辛”兩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詩,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因際遇坎坷而產生的愁苦與酸辛。B.詩中運用山簡的典故,表現(xiàn)了詩人面對人生打擊時通過飲酒來消解苦悶的樂觀與豁達。C.“捶碎黃鶴樓”與“倒卻鸚鵡洲”是詩人因自己與被貶友人同受命運不公而發(fā)出的憤激之語。D.“赤壁”句與“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借“夢”表達人生失意的感悟。(2)有人評價這首詩“氣吞云夢,筆掃虹霓”,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兩句用糧倉中的糧食襯托釘頭之多,表現(xiàn)阿房宮殿宇眾多,批判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2)《書憤》中“,”兩句以典明志,表明自己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3)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常常出現(xiàn)在唐詩宋詞中,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竹簡、扇子、竹傘……竹子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種器物。日前,中國針對①_____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問題,向世界發(fā)起“以竹代塑”倡議。小到一次性的飲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在包裝、建筑、運輸、化工等眾多領域,竹制品正在成為替代塑料制品的環(huán)保選擇。能一舉成為塑料替代品,竹子的這些特點②_____:生長快,分布廣泛,規(guī)??捎^,具備獨特的物理力學特性,減碳固碳能力也遠超普通林木。雖然竹制品的生產量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認可度還有待提高,竹制品尚未成為塑料替代品的首選。工業(yè)制造“保駕護航”、科技創(chuàng)新點“竹”成金與市場政策的“有形之手”推動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助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實現(xiàn)。“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也在中國被譽為“四君子”之一,千百年來,中國人始終對竹子③_____。而“以竹代塑”為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自然情懷增添了新的價值。不僅這種價值包含了促進動能轉換、技術更迭、消費升級的智慧,用情懷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打造美麗鄉(xiāng)村,這種擔當還能夠推動全球實現(xiàn)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開辟環(huán)保新賽道,中國提出好“竹”意。(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達有特色,請簡要賞析。(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梢陨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一杯土、幾粒種子、些許清水和肥料,悉心照料下就能收獲新鮮蔬菜、可口瓜果。陽臺種菜,已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股新潮流。為什么人們對在經(jīng)濟上未必劃算的“陽臺種菜”樂此不疲?當各作物占據(jù)都市陽臺,①_____,得到的是果實,還有一種想象生活的滿足。親手栽培不僅讓人吃著放心,吃著可口,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確定性讓人們在作物的成長中密切了與大自然的聯(lián)系。通過在陽臺上種菜,“都市農人”們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還收獲了精神愉悅。事實上,種菜在中國有著歷史演進的邏輯。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樂吃善吃的飲食文化,重視農桑的國家政策,勤勞肯干的民族稟賦,不遺余力地滋養(yǎng)開發(fā)腳下的沃土。同時,對中國人來說,種菜是②_____,也是一種精神情結?!皻g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老百姓向往歸園田居的鄉(xiāng)村生活,文人也喜愛詩酒耕讀的愜意棲居,種菜被古人賦予了無盡的想象。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文化基因,不僅包含對自然的熱愛,③_____,一直延續(xù)至今。(1)請使用因果關系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0個字。(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鬃佑斡趨瘟?,見一漢子能在湍急兇險的河流中暢游,問其有何秘訣,漢子答曰:我沒有什么游水的秘訣,開始時出于本性,后來游得好是我能順應水性——能順著漩渦一直潛到水底,又能隨著漩渦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順著水流的規(guī)律而不以自己的好惡得失來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個故事對不同的領域都有所啟示,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教師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歷史研究應以客觀事實而非價值觀為基礎,這是中西方史學家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則,實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詮釋,當然是史學研究的魅力所在,但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僅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更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所在。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歷史學的求真能夠完整還原歷史,真實是有限度的;但無論是扎實地歷史還原、還是借助學術想象力的歷史再現(xiàn)或認識,都必須在客觀的原則下,借由史料的分析來開展。今日的史學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視野的限制,研究者無法簡單地復原全部歷史——研究者所展示的歷史,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以至于當代中國史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確地指出“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和“史家纂寫的歷史”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概念。但史學家們同料明白,這不僅不可以被理解為史料無用,或者史學研究可以放棄史料,僅依靠想象價值觀或任何預設的規(guī)律進行研究;反而是選一步告該歷史學家要更審慎更謙卑地對待史料,更全而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學更合理地利用史料——無論是建構新的歷史解說,還是打破舊有陳論,都必須從舊史料新解成新史料發(fā)現(xiàn)出發(fā)。因此,盡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學科,彼此間也確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以求真為目的、為標準才使得歷史學既不會是哲學、也不會是文學,反而在精神與方法上更接近科學。史景遷是當代美國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他曾經(jīng)寫過一部研究清初山東農村基層婦女生活狀況的名著《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盡管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觀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層婦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齋志異》等純文學材料;另一方面又發(fā)揮文學想象,對王氏這位具體女性的日常生活進行了諸多細致的細節(jié)聯(lián)想。顯然,這部作品“不是婦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種歷史書寫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歷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鶴指出的,兼具科學和人文兩重屬性的歷史學,“往前進一步是哲學,往后退一步是演義(即文學)”。也就是說,如果歷史學不強調客觀性,不以求真為標準,不堅持歷史解釋、理論或背后所代表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等都必須建立在以史料考訂、史料分析為基礎的“真實”之上,那么,歷史學在人文領域的學科屬性就會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求真是史學的標準,先實事再求是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規(guī)范與邏輯。從“實”到“識”再到“是”,研究過程的遞進伴隨著主觀性的增強,但客觀性基礎并不能動搖。章學誠認為“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道不離器,如影不離形,這就是歷史學先求實再求是的過程。歷史學的人性,就是以求真來說理的人性,沒有了求真,就沒有了歷史學的人性,這也就是促使科學、規(guī)范地考訂史料和分析史料成為史學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獨立于人文學科的關鍵所在。(節(jié)選自梁晨、李中清《從求實到求是:數(shù)字史學的價值與追求》,有刪改)材料二當前主流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承認通過文獻考訂是無法復原史實的。如果我們承認無法復原史實,那么如何判斷我們通過“科學”方法挖掘、考訂更多文獻的研究方式是接近還是遠離了史實?因此,從這一層意義上,所有文獻和考據(jù)方面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只是讓我們的研究更是有說服力而已,但“具有說服力”并不等于“史實”,如果套用法律術語,就是這樣的研究能達成的只是證據(jù)真實,而不是事實真實。如果認為歷史學作為學科與眾不同的力量在于“真實”的話,那么這種認知應當更正為歷史學的力量在于“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成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由此注定歷史學不可能成為一門通常意義的科學。但無論是獲得真相,還是“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或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都屬于歷史學的力量,而不是歷史學的目的。要界定歷史學的目的,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界定歷史的作用。人類幾乎所有的決定,上至國家層面的政策的制定、決議的形成,小至個人的在早市上選擇購買的蔬菜,從本質上都是在對“歷史”的研究(或通俗的說就是“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影響未來“歷史”的決策,即在“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或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的基礎上形成“歷史認知”,由此來預測和影響未來。在目前史學界,認為“歷史認知”可以絕對“客觀”以及能做到“客觀”的人應該是不多的,我們不得不說任何“歷史認知”都是主觀的,由此通過人類的主觀認知,使得過往的歷史與未來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節(jié)選自成一農《拋棄人性的歷史學沒有存在價值》,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能夠完全還原歷史,但它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B.“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和“史家纂寫的歷史”性質不同是由于研究者所展示的歷史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C.材料一中史景遷的《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借助學術想象力再現(xiàn)歷史,也是扎實地還原歷史的方式。D.材料二認為,通過“科學”方法挖掘、考訂更多文獻并不一定能讓歷史研究接近事實真實,而只能提供證據(jù)真實。(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科學、規(guī)范地考訂史料和分析史料,是歷史學區(qū)別于其他人文學科的重要標志,讓歷史學獨立于人文學科而接近科學。B.章學城所言“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指歷史研究方式,“理”“道”指歷史研究的作用。C.“歷史學的力量”和“歷史學的目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求真”體現(xiàn)了“歷史學的力量”,“求是”是“歷史學的目的”。D.從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到理解或詮釋史實并形成歷史認知,是歷史研究從“實”到“識”再到“是”的完整過程。(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主要觀點的一項是BA.蓋欲為良史者,當慎辨于天人之際,盡其天而不益以人也。B.《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此即為“春秋筆法”。C.班固評價司馬遷著《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D.若乃事實未明,而徒以褒貶、文采為事,則是既不能成書,而又失為史之意也。(4)關于歷史研究,兩則材料觀點同中有異,請簡要概括。(5)費孝通在《再論文字下鄉(xiāng)》中說:“歷史對于個人并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礎?!闭埥Y合兩則材料說說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和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題,我們需要先泛讀,了解文章大意,圈出關鍵詞句;然后精讀,尋找相關信息,篩選關鍵詞語,最后按照題目整合信息。(5)本題考查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其次確定答題區(qū)間,第三要勾畫出相關語句,第四進行整合?!窘獯稹浚?)C.“借助學術想象力再現(xiàn)歷史,也是扎實地還原歷史的方式”錯誤,根據(jù)原文“它或可代表一種歷史書寫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歷史研究的范本”,可知,借助學術想象力再現(xiàn)歷史并非扎實地還原歷史的方式。故選C。(2)B.“‘事’‘器’指歷史研究方式,‘理’‘道’指歷史研究的作用”錯誤,根據(jù)原文“道不離器,如影不離形,這就是歷史學先求實再求是的過程”,可知,“事”“器”指歷史研究內容,“理”“道”指歷史研究成果。故選B。(3)根據(jù)原文“求真是史學的標準,先實事再求是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規(guī)范與邏輯”“歷史研究應以客觀事實而非價值觀為基礎,這是中西方史學家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則,實事才能求是”,可知,材料一的主要觀點是:研究歷史要以求真為準則,以客觀事實為基礎。A.強調史學研究和歷史書寫要尊重客觀,實事求是。B.“春秋筆法”的特點是有取舍的褒貶,微言大義,是歷史書寫主觀性的體現(xiàn)。C.強調史學研究和歷史書寫要尊重客觀,實事求是。D.強調史學研究和歷史書寫要尊重客觀,實事求是。故選B。(4)同:根據(jù)原文“歷史研究應以客觀事實而非價值觀為基礎,這是中西方史學家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則,實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詮釋,當然是史學研究的魅力所在,但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僅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更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所在。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歷史學的求真能夠完整還原歷史,真實是有限度的”“當前主流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承認通過文獻考訂是無法復原史實的。如果我們承認無法復原史實,那么如何判斷我們通過‘科學’方法挖掘、考訂更多文獻的研究方式是接近還是遠離了史實”,可知,兩則材料都認為歷史研究需要求真,要以史實為基礎,但無法真正還原歷史。異:根據(jù)原文“歷史研究應以客觀事實而非價值觀為基礎,這是中西方史學家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則,實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詮釋,當然是史學研究的魅力所在,但發(fā)現(xiàn)與考訂史實不僅是歷史理解的基礎,更是驗證歷史理解以及實現(xiàn)歷史理論更新演進的關鍵所在”,可知,材料一認為史料的客觀性是歷史研究的核心關鍵。根據(jù)原文“我們不得不說任何‘歷史認知’都是主觀的,由此通過人類的主觀認知,使得過往的歷史與未來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可知,材料二強調主觀的認知是歷史研究的核心關鍵。(5)根據(jù)原文“歷史學的人性,就是以求真來說理的人性、沒有了求真,就沒有了歷史學的人性,這也就是促使科學、規(guī)范地考訂史料和分析史料成為史學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獨立于人文學科的關鍵所在”,可知,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從對歷史的還原中獲得思考方式,以求真來說理,幫助人形成決策。根據(jù)原文“從本質上都是在對‘歷史’的研究(或通俗的說就是‘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影響未來‘歷史’的決策,即在‘讓其他人、或者其所針對的對象或者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真實’的基礎上形成‘歷史認知’,由此來預測和影響未來”“由此通過人類的主觀認知,使得過往的歷史與未來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可知,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建立過去與未來的聯(lián)系,預測和影響未來。答案:(1)C(2)B(3)B(4)同:兩則材料都認為歷史研究需要求真,要以史實為基礎,但無法真正還原歷史。異:①材料一認為史料的客觀性是歷史研究的核心關鍵。②材料二強調主觀的認知是歷史研究的核心關鍵。(5)①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從對歷史的還原中獲得思考方式,以求真來說理,幫助人形成決策。②歷史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在建立過去與未來的聯(lián)系,預測和影響未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追悼會廢名北山在那里做他的小說,猛然記起今天是“三一八”,筆停了,他似乎應該赴追悼會?——真的,他要赴追悼會?!皶r光過得好快呵?!比ツ辍叭话恕薄皇恰叭话恕?,是“三一八”的后兩天,總而言之是“三一八”,他也是這樣停了筆,停筆去送葬。時光過了一年。會場上還沒有什么人,死者的像片掛起來了。北山看見了是掛起來了,然而沒有看像片。天是下著很大的雪。開會既還有待,北山到雪地里走走。他不冷,雪很好玩,他就在雪地里玩,活潑潑的想?!f實話,他實在是活潑潑的,一點也不像赴追悼會的樣子?!把┖恰⒀┖?、你下罷、下得大大的,我總比你狠,你不能叫我不站在這里,你下得叫我的身上沒有熱,那我算是被你壓服了?!北鄙浇衲瓴恢谀睦锱昧艘患馓?,敢于這樣夸口。會場上人添了好多,北山又走進去,迎面一個朋友道:“北山,你來了?我們今天請你演說?!狈置魇莵砹?,然而要問“你來了?”北山好笑?!澳遣恍?,那不行?!北鄙竭B忙答?!耙欢?,一定?!迸笥岩簿妥吡?。北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他演說,萬一真?zhèn)€要,同剛才對雪說話一樣,隨便說說就是。秩序單上有主席報告一條,果然,一個人走到臺正中間桌子面前報告。北山坐在臺下兩三百個人當中聽。北山?jīng)]有看雪那么樣的活潑了,不知是否怕把他拉上臺去演說。他心里確在那里想,寫出來就是演詞——“我的聲音很小、要大家聽我說話,實在對不起。但是,我們今天要聲音嗎?只要血!請看這些死者——”“他們的聲音在哪里?我們能夠對之而不面赤嗎?這就是他們的血現(xiàn)在我們的而上……北山真?zhèn)€滿身發(fā)熱,沒有想,想不下去。臺上報告的是什么自然更只有讓它是什么。漸漸又冷靜下去了,討厭主席的報告?!摆s快滾下來!”心里罵。報告的還是報告:“……所以我們一方面哀悼,一方面還要努力……”其實北山是若聽見,若不聽見。但他狠命的罵:“鬼話!”板凳上長了剝,北山坐不下去,這邊一看,那邊一看,兩三百個人差不多被他看完了。有幾個面孔是他平素所痛罵的人,——他罵也總是罵給他自己聽,有時一面走路,一面嘴在那里動。一見這幾個面孔,許許多多黑腦殼當中只見他們有面孔,格外討厭,罵:“我不相信你們這般東西配追悼死人!”北山接著是很利害的苦痛,他痛于自己的薄弱渺??;被罵者的靈魂此刻是飛在追悼會之上,未必不在那里照臨北山,照臨北山的薄渺弱小……總之北山有時也相信“性善”之說,這時就喊:“苦呵,苦呵,苦的我北山呵?!迸_上說話的掉了一個人,——主席什么時候下了主席之席?既然掉了一個人,北山聽——“剛才主席報告的……”北山簡直惱得要沖破屋頂,同時又嘆一聲氣,“不該來!”坐在家里寫少說,難道就不配是北山?難道北山碰見了死者的鬼魂有什么抱歉不成?不知道是經(jīng)了這么一想還是惱得利害了繼續(xù)不下去,北山冷靜了好多。臺上沒有掉人,北山心里曉得,眼睛倒沒有清清楚楚的去看。北山仿佛此刻才走進會場——這是怎么說呢?他來的時候也就掛在那里的幾副哀聯(lián),他這才看見了,從最末一聯(lián)最末一句看——愧我難為后死人“噯喲!”不知怎的又惱。惱猶未了,更臀一句——君等為國犧牲“噯喲,我要上臺去演說!”北山咬著牙齒一嘆。心里說,寫出來就是——“我不怕得罪大家,我請大家原諒我,我心以為痛切的話我不得不對大家說,這許多對子要拉下來才是我們開的追悼會!”北山腳在那里擦,想一躍跑上臺?!皣唵?,這怕是我自己的不是!”立刻又這么一嘆?!把菡f的大概只能說這樣的話,做對子的也大概只能做這樣的對子。因了哀而想說,因了哀而想寫,想說想寫便忘記了哀,想說想寫就是了?!砸詾閷懙煤?,得意,而且要掛給大家看,這時追悼會大概就變了展覽會?!@原是很自然的呵?!北鄙叫α?,笑自己,自己剛才的演詞也都無謂,喜得沒有上臺。死者的同鄉(xiāng)上臺報告:“我不會說話,我知道他,S烈士,是很用功的,如果不死于難,將來一定……”北山不知怎的突然離開座位溜了,也不管人家要他演說成不要他演說。雪地里他吐了一口好氣。走在路上,想,回去可以重新寫一篇小說,題目就是追悼會,記實,——“這個題目?”這個題目觸動了他什么。他確乎另有一個追悼之感,但不能明白的意識出來追悼什么。“追悼北山?”他笑。是的,似乎不完全是。1927年3月(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小說開頭描寫與雪相關的情節(jié)——下雪、北山與雪對話、雪中行走,襯托北山參加追悼會的心情,也暗示麻木群眾讓人“心寒”。B.小說從北山的視角敘事,以嘲諷的口吻,簡筆勾勒北山的朋友、會議主席、S烈士同鄉(xiāng)等次要人物,借此批判人們對追悼會的態(tài)度。C.小說通過大量的心理活動逐步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主要人物繁雜的內心活動,帶有明顯的“意識流“痕跡。D.作者通過大量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表達了難以盡述的情怒和對“三一八”慘案中烈士們的痛悼之情。(2)關于“北山演說”情節(jié)的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追悼會上,朋友見面寒喧臨時請北山演說,北山一直想著準備演詞,這些情節(jié)設置都具有嘲諷意味。B.北山聽完會議主席報告,看到哀聯(lián),逐漸意識到自己準備的演說和掛在會場的哀聯(lián)一樣,是不必要的。C.北山準備演詞是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他前后對演說的不同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對哀悼者的不滿和自我的反思。D.北山后來“喜得沒有上臺”和先前想要“一躍跑上臺”并不矛盾,表明他不想讓追悼會變成展覽會,委婉地表達主旨。(3)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北山在追悼會上的心理變化。(4)請結合全文談談最后一段中“追悼”的含義?!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分析故事情節(jié)的基本能力。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間關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小說往往以情節(jié)取勝。情節(jié)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fā)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從而表現(xiàn)主題思想。(3)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心理變化的分析能力??梢砸罁?jù)文中對人物的心理描寫、神態(tài)表情和行為動作的刻畫、環(huán)境描寫來分析。(4)本題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要結合全文內容,深入挖掘小說的主題內涵。一定要調動自身的閱讀體驗和主觀感受,盡可能全面地探究分析?!窘獯稹浚?)A.沒有對人物心情的襯托,也不能暗示麻木群眾讓人心寒。(2)A.北山一直想著準備演詞的情節(jié)并沒有嘲諷意味。(3)結合“開會既還有待,北山到雪地里走走。他不冷,雪很好玩,他就在雪地里玩,活潑潑的想?!f實話,他實在是活潑潑的,一點也不像赴追悼會的樣子”可知,參加追悼會的輕松——結合“北山接著是很利害的苦痛,他痛于自己的薄弱渺??;被罵者的靈魂此刻是飛在追悼會之上,未必不在那里照臨北山,照臨北山的薄渺弱小”可知,對追悼會的不滿、對自己薄弱渺小無法改變產生的苦痛——結合“不該來!”可知,不該參加追悼會的后悔、氣惱——結合“我不怕得罪大家,我請大家原諒我,我心以為痛切的話我不得不對大家說,這許多對子要拉下來才是我們開的追悼會!”可知,要拉下哀聯(lián)的憤怒——結合“北山笑了,笑自己,自己剛才的演詞也都無謂,喜得沒有上臺”可知,自己沒有上臺演說的慶幸、對自我的反思。(4)結合“北山在那里做他的小說,猛然記起今天是‘三一八’,筆停了,他似乎應該赴追悼會?——真的,他要赴追悼會”可知,“追悼”表面指追悼S烈士,對“三一八”慘案中死者的痛悼之情。結合“他確乎另有一個追悼之感,但不能明白的意識出來追悼什么?!返勘鄙??’他笑。是的,似乎不完全是”可知,由“‘追悼北山?’他笑。是的”可以看出,“追悼”是北山對自我的追悼,暗含他的自嘲、自傷與自我批判。結合“臺上說話的掉了一個人,——主席什么時候下了主席之席?既然掉了一個人,北山聽——‘剛才主席報告的……’”可知,對追悼者只是形式上哀悼的批判,認為真正的追悼應該是繼承烈士遺志,用行動去改變。答案:(1)A(2)A(3)參加追悼會的輕松——對追悼會的不滿、對自己薄弱渺小無法改變產生的苦痛——不該參加追悼會的后悔、氣惱——要拉下哀聯(lián)的憤怒——自己沒有上臺演說的慶幸、對自我的反思。(4)“追悼”表面指追悼S烈士,對“三一八”慘案中死者的痛悼之情。由“‘追悼北山?’他笑。是的”可以看出,“追悼”是北山對自我的追悼,暗含他的自嘲、自傷與自我批判。對追悼者只是形式上哀悼的批判,認為真正的追悼應該是繼承烈士遺志,用行動去改變。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興平二年,公孫瓚既殺劉虞,盡有幽州之地,志氣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聯(lián)眥必報。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圍使在窮苦之地?;騿柶涔?,瓚曰:“衣冠背自以職分當貴,不謝人惠?!惫仕鶎檺?,類多商販、庸兒,與為兄弟,或結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杯懽灾^易地當之,遂徙鎮(zhèn)易,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騿柶涔?,瓚曰:“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數(shù)十重,積谷三百萬斛,食盡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苯ò踩甓?,袁紹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先是,瓚別將有為敵所圍者,瓚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將恃救,不肯力戰(zhàn)?!奔敖B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圓,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紹軍徑至其門,瓚遣子續(xù)請救于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出傍西山,擁黑山之眾侵掠冀州,橫斷紹后。關靖諫曰:“今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若舍之而出后無鎮(zhèn)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杯懩酥?。紹漸相攻逼,瓚眾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xù)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國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便燒之,樓輒傾倒。瓚自計必無金、乃悉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關靖嘆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策馬赴紹軍而死。(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八?袁紹討公孫瓚》,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堅A守B曠C日D或E可F使G紹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O后P無Q鎮(zhèn)R重(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為貴、為上,如右戚、右族、無出其右。B.樓櫓,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用于偵查,亦可配合進攻。C.蹙,指“窘迫”,與《紅樓夢》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的“蹙”字意思不同。D.赍,指“攜帶”,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赍”字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公孫瓚因聽童謠說唯有易縣可以避世,于是把軍隊遷到易縣駐扎,挖掘壕溝,修建土丘、樓宇,以守代攻。B.公孫瓚不去援救被敵人包圍的別將,是因為他擔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消極怠戰(zhàn)。C.公孫瓚想親率突騎出奔西山,集結黑山兵眾攻冀州,切斷袁紹后路,但關靖認為此時軍心不穩(wěn),將軍不宜離開易京。D.公孫瓚與兒子的密信被袁紹的巡邏兵截獲,導致計劃失敗,后雖回城繼續(xù)堅守,終難逃身死兵敗的結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衣冠皆自以職分當貴,不謝人惠。②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結合全文,簡要概括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攻克的原因?!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與一詞多義,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概括?!窘獯稹浚?)“堅守曠日”大意是“如果堅守一段時間”,表意完整,在“日”后斷開;“若”是“如果”,一般用在句首,其前斷開;“若舍之而出”是說“如果舍棄大家出逃”,表意完整,在其后斷開,綜上應在DJO三處斷開。譯文:如果堅守一段時間,袁紹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棄大家出逃,后方?jīng)]有人做主了。(2)D.“意思相同”有誤?!吨G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大意是“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赍”指“把東西送給人”,與文中“赍”字意思不同。故選:D。(3)A.“公孫瓚因聽童謠說唯有易縣可以避世”分析有誤,所引童謠意為“燕國南疆,趙國北界,中間合不住,大小如礪石,只有這里可以避世”,并沒有點明“唯有易縣”可以避世,是公孫瓚自認為易縣可以避世,原文表述為“瓚自謂易地當之,遂徙鎮(zhèn)易”。故選:A。(4)①衣冠:指士大夫;以:認為;謝:感謝。譯文:那些士大夫自認為身居要職就應當享受富貴,不知道感謝別人對他的恩惠。②陷:使……陷入危難;同其難:與……共患難;豈:怎么;獨生:獨自逃生。譯文: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一定要同他共患難,我怎么能夠獨自逃生呢?。?)①原文說到“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聯(lián)眥必報”“及紹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圓,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對人態(tài)度上,不體恤將士,導致人心離散;②原文說到“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袁紹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在軍事策略上,他固守防守策略,拒絕求和;③原文說到“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國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具體作戰(zhàn)中,公孫瓚所寫密信被截,以致計劃失敗。答案:(1)DJO(2)D(3)A(4)①那些士大夫自認為身居要職就應當享受富貴,不知道感謝別人對他的恩惠。②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一定要同他共患難,我怎么能夠獨自逃生呢?。?)①在軍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絕求和;②對人態(tài)度上,不體恤將士,導致人心離散;③具體作戰(zhàn)中,密信被截,以致計劃失敗。參考譯文: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勢力更加強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實力,不體恤百姓,只記別人的過失,不記別人的善行,連一丁點怨恨也要報復。對于有聲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會用律法陷害,對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設法壓制使其處于困窘的環(huán)境中。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公孫瓚說:“那些士大夫自以為身居要職就應當享受富貴,不知道感謝別人對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寵愛的,大多是商販和才能低下的人,還和他們結拜為兄弟,有的還結為姻親,這些人仗勢侵奪百姓,百姓都怨恨他們。在這之前,有童謠說:“燕國南疆趙國北界,中間合不住,大小如礪石,只有這里可以避世。”公孫瓚自認為易縣正是童謠所說的位置,于是就把軍隊遷居到易縣駐扎,還環(huán)城挖掘十多道壕溝,在溝里修建高大土丘,每個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樓。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公孫瓚說:“兵法上說:百尺高樓,不可進收?,F(xiàn)在我的軍隊各營有壕溝、箭樓幾十重,積累存糧三百萬斛,吃光這些糧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勢的變化了?!睎|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紹連年攻擊公孫瓚不能取勝,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解除怨恨互相聯(lián)合。公孫瓚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這之前,公孫瓚的別將有被敵人包圍了的,公孫瓚都不去援救,還說:“如果救了這一個人,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奮戰(zhàn)了?!钡鹊皆B大軍攻來,公孫瓚南境的一些別營,自己估計堅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沒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的軍隊一路直抵易縣城門,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xù)向黒山變民的首領求援,并想親自率領突騎出奔西山,集結黑山的兵眾侵掠冀州,切斷袁紹的后路。關靖勸諫說:“現(xiàn)在您的將士,沒有不懷離散之心的,之所以還能固守,是因為顧念家中老幼都住在這里,而且依靠將軍在此主持大局。如果堅守一段時間,袁紹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棄大家出逃,后方?jīng)]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隨即到來了?!惫珜O瓚這才停止了行動。袁紹大軍逐漸加強攻擊,公孫瓚的兵眾處境日益窘迫。東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變民軍首領張燕和公孫續(xù)率領十萬兵眾分三路援救易京,軍隊還未到來,公孫瓚秘密派使者給公孫續(xù)送信,告訴他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約定舉火為號以便內應,公孫瓚想親自率軍出城夾擊。袁紹的巡邏兵截獲了這封書信,袁紹便派兵按約定時間舉火。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戰(zhàn),袁紹埋伏的軍隊突然襲擊他,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中繼續(xù)堅守。袁紹便讓士卒挖地道,一直鑿到公孫瓚所住的樓下,點火焚燒木柱,城樓就倒塌了。公孫瓚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兒女,然后縱火自焚。關靖嘆息說:“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將軍出城突圍,未必不能成功。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一定要同他共患難,我怎么能夠獨自逃生呢!”于是騎馬沖入袁紹軍中而死。(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江夏贈韋南陵冰(節(jié)選)李白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咀⑨尅竣夙f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時任南陵縣令的韋冰。②寒灰重暖:漢代韓安國身陷圖圈,自信死灰可以復燃。③山公:指晉人山簡。④頭陀:僧寺名。⑤鸚鵡洲;因東漢末年作過《鸚鵡賦》的禰衡被黃祖殺于此地而得名。(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人悶”“苦辛”兩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詩,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因際遇坎坷而產生的愁苦與酸辛。B.詩中運用山簡的典故,表現(xiàn)了詩人面對人生打擊時通過飲酒來消解苦悶的樂觀與豁達。C.“捶碎黃鶴樓”與“倒卻鸚鵡洲”是詩人因自己與被貶友人同受命運不公而發(fā)出的憤激之語。D.“赤壁”句與“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借“夢”表達人生失意的感悟。(2)有人評價這首詩“氣吞云夢,筆掃虹霓”,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痉治觥浚?)此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需要細心比對題干和對應的詩句,運用排除法,找到不正確的一項。(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需要找到相應的詩句,從表現(xiàn)手法上進行分析鑒賞?!窘獯稹浚?)B.“表現(xiàn)了詩人面對人生打擊時通過飲酒來消解苦悶的樂觀與豁達”有誤,此句意為“別是一番賢主人的風流倜儻之舉”,是贊美山簡的風流倜儻的。故選B。(2)“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是本篇感情最激烈的詩句,也是歷來傳誦的名句。“黃鶴樓”因神仙騎鶴上天而聞名,“鸚鵡洲”因東漢末年作過《鸚鵡賦》的禰衡被黃祖殺于此洲而得名。一個是令人向往神仙,一個是觸發(fā)不遇的感慨,雖然是傳說和歷史,卻寄托了韋冰和李白的情懷遭際。此句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運用夸張修辭,想象奇特,大膽。李白以知己的情懷,對彼此的遭際表示極大的激憤,因而要“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不再懷有夢想,不再自尋苦悶。然而黃鶴樓捶不碎,鸚鵡洲倒不了,詩人極大的憤怒中包含著無可奈何的悲傷。答案(1)B(2)“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兩句體現(xiàn)了詩歌的“氣吞云夢,筆掃虹霓”的風格特點?!按匪辄S鶴樓”“倒卻鸚鵡洲”運用夸張手法,大膽新奇,感情激烈,氣勢如虹;同時借用仙人乘鶴的傳說和禰衡被殺的典故表達詩人被流放、韋冰遭貶謫,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憤之情。譯文:人悶最終還是心悶,苦辛依舊長是苦辛。愁腸襲來飲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復燃嚴寒中重生陽春。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騎馬出行,這也是主人與大家的一番風流。頭陀寺的云月煙空帶有一股僧氣,如此山水哪能稱人心意?要不然鳴筑擊鼓相戲滄涼清流,呼喚江南女兒鼓棹謳歌。我將為您捶碎這黃鶴高樓,您也為我翻倒那鸚鵡之洲。三國時赤壁爭雄有如夢中之事,還是邊歌邊舞寬卻離別的憂愁。賞析:首句,筆勢奔放恣肆,強烈的悲憤,直瀉而出,仿佛心頭壓抑的山洪,暴發(fā)了出來,猛烈沖擊這現(xiàn)實的一切。人悶,心悶,苦痛,辛酸,接連不斷,永遠如此。我只有借酒澆愁,痛飲它二千石。漢代韓安國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復燃,我為什么不能呢?晉朝山簡鎮(zhèn)守襄陽時,常喝得酩酊大醉,“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保ㄗg文:不久又能騎駿馬,只是白頭巾戴顛倒了。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別是一番賢主人的風流倜儻之舉。而李白喝的是苦悶之酒,孤獨一人,自然沒有那份閑適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悶。還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覺得山山水水都象江夏附近著名古剎頭陀寺一樣,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氣,毫無樂趣,不稱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處可解悶呢?倒不如乘船飄游,招喚樂妓,鳴笳按鼓,歌舞取樂;把那曾經(jīng)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鏟除掉,不留痕跡;把那紛爭逞雄的政治現(xiàn)實看作一場夢幻,不足介懷;就讓歌舞來寬解離愁吧!詩人遭受不公待遇,極度苦悶,情感激烈悲憤,矛頭針對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現(xiàn)實。(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眱删溆眉Z倉中的糧食襯托釘頭之多,表現(xiàn)阿房宮殿宇眾多,批判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2)《書憤》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以典明志,表明自己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3)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常常出現(xiàn)在唐詩宋詞中,如: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重點字:磷、庾)(2)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重點字:載、堪)(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重點字:渡、塞)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竹簡、扇子、竹傘……竹子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種器物。日前,中國針對①_____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問題,向世界發(fā)起“以竹代塑”倡議。小到一次性的飲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在包裝、建筑、運輸、化工等眾多領域,竹制品正在成為替代塑料制品的環(huán)保選擇。能一舉成為塑料替代品,竹子的這些特點②_____:生長快,分布廣泛,規(guī)模可觀,具備獨特的物理力學特性,減碳固碳能力也遠超普通林木。雖然竹制品的生產量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認可度還有待提高,竹制品尚未成為塑料替代品的首選。工業(yè)制造“保駕護航”、科技創(chuàng)新點“竹”成金與市場政策的“有形之手”推動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助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實現(xiàn)。“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也在中國被譽為“四君子”之一,千百年來,中國人始終對竹子③_____。而“以竹代塑”為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自然情懷增添了新的價值。不僅這種價值包含了促進動能轉換、技術更迭、消費升級的智慧,用情懷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打造美麗鄉(xiāng)村,這種擔當還能夠推動全球實現(xiàn)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開辟環(huán)保新賽道,中國提出好“竹”意。(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達有特色,請簡要賞析。(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梢陨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要熟記所有成語含義,然后結合語境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含義,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表達特色的能力,可從句子的修辭手法及用詞特色角度賞析。(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結合常見病句的六種類型來分析語句,常見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句式雜糅等?!窘獯稹浚?)①處前文簡單說明竹子的用處廣泛,后文則與本空息息相關,說了塑料污染的治理問題,而中國倡議“以竹代塑”,為了強調塑料污染治理的緊急性,故在此處可補充“迫在眉睫”。迫在眉睫:已經(jīng)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間。比喻事情十分緊急,已到眼前。②后是冒號,表明其后的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解釋說明,該段內容意在強調竹子這些特點的好處,因此該處可補充“功不可沒”,用來強調竹子的重要性。功不可沒:功勞極大,不口抹滅。③處表達中國人對竹子的情感,根據(jù)前文所寫中國人對竹子的喜愛,該處可補充“情有獨鐘”,以表中國人對竹子從古至今始終如一的熱愛。情有獨鐘:感情集中在一人或一物上面。(2)該包多用四字短語句式整齊,讀起來十分順暢?!氨q{護航”本是用于“人”的詞,現(xiàn)在說“工業(yè)制造”,因此該處為比擬的修辭手法;“點竹成金”是對成語“點石成金”的化用,強調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有形之手”是喻體,本體是市場政策,生動形象地寫出市場政策對竹制品代替塑料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據(jù)此組織答案即可。(3)劃線句子有三處語?。阂皇钦Z序不當,“不僅這種價值包含了促進動能轉換、技術更迭、消費升級的智慧”缺乏主語,需調整語序,把“這種價值”提前;二是不合邏輯,“用情懷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打造美麗鄉(xiāng)村”該句與前半段應是并列關系,延續(xù)前半句邏輯關系,用關聯(lián)詞“不僅……還”連接,且調整語序為“還有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打造美麗鄉(xiāng)村的情懷”;三是語序不當,“這種擔當還能夠推動全球實現(xiàn)更加強勁、綠色、健康”語序不當,應是“推動全球實現(xiàn)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擔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