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專用)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_第1頁
(湖南專用)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_第2頁
(湖南專用)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_第3頁
(湖南專用)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_第4頁
(湖南專用)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09文言文閱讀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xiàn)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設置新考法真題。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yōu)質題、創(chuàng)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課標要求考點考向考法/角度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閱讀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考向一字詞考法1實詞解釋考法2虛詞辨析考向二語句考法1斷句考法2翻譯考向三內(nèi)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內(nèi)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課外文言文閱讀考向一字詞考法1實詞解釋考法2虛詞辨析考向二句子考法1選擇考法2簡答考向三內(nèi)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內(nèi)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課內(nèi)外文言文比較閱讀考向一字詞考法1實詞解釋考法2虛詞辨析考向二句子考法1斷句考法2翻譯考向三內(nèi)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內(nèi)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考點課內(nèi)外文言文比較閱讀考向一字詞-實詞虛詞辨析考向二句子-翻譯考向三內(nèi)容主旨及技法【2024·湖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三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恐x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乙】謝公①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磿?,默然無言,徐向局②。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選自《世說新語?雅量》)【丙】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還。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⑥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zhèn)安朝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注釋]①謝公:指謝安,死后追贈為大傅。②局:這里指棋局。③遽(jù):惶恐。④唱:叫喊。⑤王(wàng),通“旺”,指興致高。⑥承響:應聲附和。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俄而謝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與“俄而雪驟”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會兒”。B.“撒鹽空中差可擬”中的“差”是“大體”的意思,與成語“差強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C.“徐向局”“公徐云”與《周亞夫軍細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中的“徐”,都有“緩慢”的意思。D.“色”有“面部表情、氣色,顏色,品類”等義項,“意色舉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顏色”的意思。16.借助下面的知識卡片,將短文【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說:1.shuō①解釋,說明②主張,學說;2.shuì勸說,說服;3.yuè通“悅”,喜悅,高興去:①離開②距,距離③前往④過去的17.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選一則,根據(jù)其中謝公的表現(xiàn),說說將其歸入《雅量》篇的原因。18.在《晉書·謝安傳》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個結尾:謝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為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過門檻時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齒踢斷了。你覺得這個結尾好不好,為什么?解題技巧/易錯易混/特別提醒1.系統(tǒng)梳理文言基礎知識: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包括實詞、虛詞、句式等。需要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系統(tǒng)梳理,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2.大量閱讀文言文: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梢赃x擇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讀物,如《左傳》、《戰(zhàn)國策》等,逐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3.培養(yǎng)古文思維:深入理解,熟練掌握課本中的文言文;通過閱讀文言文、學習古文語法等方式,培養(yǎng)古文思維,更好地理解文言文。4.精練中考文言文真題:熟悉并掌握中考常見文言類型,如人物傳記類、歷史事件類、議論說理類、山水游記類等文本內(nèi)容與常見考點。5.注意答題技巧:如先通讀全文,理解大意;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義;注意句子的語法結構等。1.(新設問)【2024·湖南岳陽·二?!块喿x下面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刻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元和十年,例移①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②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zhí)友,何忍見其若是?”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質③錢過期則沒④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其以沒者,乃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jīng)其門,必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裴行立為營⑤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注釋】①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任。②播州:今貴州遵義,當時為偏遠荒涼的地方。③質:抵押。④沒:沒收。⑤營護:料理,護送。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日光下澈(

)

(2)禹錫終易連州(

)

(3)時人義之(

)

2.【乙】文段中畫線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B.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C.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D.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3.翻譯【乙】文段中畫橫線句子。

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

4.小石潭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邊,會有怎樣的感受?試用幾個四字短語或一兩句話,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5.【乙】文體現(xiàn)了柳宗元怎樣的人物特點與精神品質?請結合文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2.(新設問)【2024·湖南婁底·三模】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后面題目?!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fā)者④也。(黃庭堅《書幽芳亭記》)【注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fā)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1.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不蔓不枝

枝:長枝節(jié)B.亭亭凈植

植:種植C.自古人知貴蘭

貴:尊貴D.平居與蕭艾不殊

殊:相同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B.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C.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D.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的蓮花和[乙]文的蘭花生活環(huán)境雖有區(qū)別,但都有高潔、純樸的品質。B.[甲][乙]兩文都表明了要退隱山林、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才華的人生態(tài)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脫;[乙]文則贊美了蕭艾和蘭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兩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視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貴的社會現(xiàn)象。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5.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請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你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2024屆婁底新化期末考試

華歆傳

(華)歆少以高行顯名。漢室方亂,乃與鄭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關出,道遇一丈夫獨行,愿得與俱,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禍福患害,義猶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眾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乃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共還出之,而后別去,眾乃大義之……孫策略①有揚州,盛兵徇豫章②,一郡大恐,官屬請出郊迎,歆曰:“無然?!辈呱赃M,復白③發(fā)兵,又不聽。及策至,一府皆造閣,請出避之,乃笑曰:“今將自來,何遽避之?”有頃,門下④白曰:“孫將軍至請見?!蹦饲芭c歆共坐,談議良久,夜乃別去。義士聞之,皆長嘆息而心自服也。策遂親執(zhí)子弟之禮,禮為上賓。(《三國志·魏書·華歆傳》)

【注】①略:奪取,攻取。②豫章:地名。③白:告訴④門下:隨從,侍從

10、下列對文中字詞的理解與推斷,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許”在古漢語中的意義一般有“程度或接近某個數(shù)”“處所”“稱贊”“應允或答應”等,“皆哀欲許之”中的“許”應為“答應”之意。

B.“卒與俱行”中的“卒”其古字形一般認為像縫好了線的衣服,本義指完成、終結,又引申為死亡,或表示終于之意。此句中是“死亡”之意。

C.“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一個虛詞,其用法較多?!凹仁苤薄昂五岜苤眱删渲械摹爸倍际谴~。

D.“郡”是古代行政區(qū)域。秦代以前比縣小,自秦代起比縣大,等同于“省”下的“市”;漢代起,郡是州的下級行政單位。郡的行政長官稱“太守”“尹”“相”等。1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乃/與鄭泰等六七人/避世

B.乃與/鄭泰等六七人/避世

C.乃與/鄭泰等/六七人避世

D.乃與/鄭泰等六七人/避世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大意。(3分)

策遂親執(zhí)子弟之禮,禮為上賓。

13、閱讀本文,說說你對華歆的為人有怎樣的認識?(4分)

2024屆永州東安11月檢測試卷

李少翁傳(節(jié)選)

①李少翁者,名蒔,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醫(yī),精脈法。翁乃沉默長者,入門無流視,未嘗預問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著腕上,形神忽往①。久之,指離于腕,徐以一二語病者隱結②,少焉投藥,猶掇③之耳。余嘗謂翁診脈甚苦,而投藥甚快。

②余始不甚識翁,會余弟婦病風眩,狀類尸蹶④,舉家喧言“瞑矣”!翁至,視其脈∶“治也!”進一匙而蘇。期以逾月,法當病如前,再進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術。后余數(shù)患奇疾,法當死,翁數(shù)起之。已而,友得綿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醫(yī)。

③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門,不以家累為解,不以風雨寒暑為辭。會歲兩大祲⑤。翁煮藥如池,積片成丘。翁所醫(yī)者莫知其名,安問糈⑥。

④翁性不忤物⑦,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跡半朱門,不傳言,對主人未嘗暴懂仆之過。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單,豐約優(yōu)劣之數(shù),不掛齒牙。其為長者如此。

⑤翁為人診脈,思慮與病者相通。與人處,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幾乎道者也,非醫(yī)者也。

(選自《鐘惺散文選集》,有刪改)

【注】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診斷病情上。②隱結:隱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種病癥,類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糧食。這里指報酬。⑦忤物:沖撞人。

12、下面對文中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2分)A.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以充當謂語,其動作屬于主觀上的感覺、評價等?!坝嗍计嫫溲?,神其術”中“神”是“認為……神奇”之意,屬于此種用法。

B.文言中“而”作為連詞時,常見的有表并列關系、遞進關系、順承關系、轉折關系等?!岸端幧蹩臁迸c“余強飲三大白而別”(語出《湖心亭看雪》)中“而”用法與意義一致。

C.“期以逾月”與“不期而遇”中的“期”含義不同。

D.“翁數(shù)起之”與“豐約優(yōu)劣之數(shù)”中“數(shù)”的含義不同。

13、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

B.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

C.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

D.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

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語句的大意。(3分)翁性不忤物,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

15、結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李少翁作為醫(yī)者的“仁心”。(5分)

2024屆張家界永定期末【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绖②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斂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選自《范仲淹罷宴》)

【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陜西境內(nèi)。②缞绖(cuīdié):喪服,這里指穿著喪服。③亟(jí):急迫地。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是進亦憂

③使畢其事

④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13、【甲】文以“情”貫穿全文,既寫了遷客騷人的情,又寫了古仁人的情。請問:遷客騷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什么?(3分)

(1)遷客騷人的情

(2)古仁人的情

(3)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

14、從【乙】文中摘錄出最能體現(xiàn)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的句子。(1分)

2024屆湖南郴州期末【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熙寧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②其半扉③。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則傃⑤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節(jié)選自蘇軾《放鶴亭記》)

【注釋】①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時蘇軾任郡守。②及:漫上。③扉:門。④陂(bēi)田:山坡上的田地。⑤傃(sù):向著,沿著。

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

①飲少輒醉②或立于陂田

8、對【乙】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B.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C.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D.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10、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文作者歐陽修、蘇軾均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員,“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甲】文第①段由近而遠,一步步“推出”醉翁亭;【乙】文敘議結合,交代了“放鶴亭”的由來。

C.【甲】文中“者”“也”“而”“之”等虛詞的使用使文章讀來舒緩自如;【乙】文讀來文筆似閑散,卻搖曳多姿,意脈流暢。

D.【甲】文表達了作者雖遭朝廷放逐,仍積極進取、與民同樂的志趣;【乙】文贊美隱逸者的樂趣,流露出對清遠閑放生活的向往。

2024屆湖南湘西期末【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漸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①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②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③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蕭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節(jié)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⑤)

【注】①靧(huì),洗臉。②藏(1iè):獸頸上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③罍(léi):酒杯。④毛羽鱗鬣:泛指一切動物。⑤本文寫于作者任國子監(jiān)助教的同年早春。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云歸而巖穴暝(昏暗)

樹林陰翳(遮蓋)

B.山間之四時也(季)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快樂)

C.

偕數(shù)友出東直(一同)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光亮的樣子)

D.

惡能無紀(安,哪)

夫不能以游墮事(耽誤)

12、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是()(2分)A.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B.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C.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D.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14、乙文作者說:“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闭務勀銓@句話的理解。(3分)

2024屆湘西鳳凰一?!炯住竣偈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②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詾楹驼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釋】①璞:含玉的石頭。②刖:讀“yuè”,古代一種斷腳的刑罰。③奚:為什么。④理:治理,這里指對璞石進行雕琢。

9、閱讀兩篇古文后,小華對文言詞語進行了以下推斷,其中說法錯誤的是()(2分)

A.成語“吉人天相”中的“相”意思是“保佑、幫助”之意,與“厲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意義不同。

B.“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中的“之”的用法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這與“奉而獻之厲王”中的“之”字意義相同。

C.“安”的本義是“安寧,安定”,而“安求其能千里也”和“安得廣廈千萬間”中的“安”是疑問代詞。

D.“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的用法,“驅使”的意思,“而刖其左足”中的“刖”也是這種用法。

10、小華閱讀【乙】文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句子標點符號不太清晰,有礙于理解,請你選擇以下斷句正確的一項幫助他()(2分)

A.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C.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11、小華在閱讀中對下面這兩個句子不太理解,請你幫他翻譯出來。(4分)

(1)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12、小華認為《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而《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為和氏獻璞的結局,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但是具體哪里不同卻說不上來,請你幫他解答疑難。(4分)

2024屆岳陽開學考先生王斗①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毙跻蜈叾陂T,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蓖醵穼υ唬骸巴趼勚^。斗生于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宣王忿然作色,不說。

有間,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毙跽f,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無騏麟騄耳,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蓖醵吩唬骸巴踔畱n國愛民,不若王愛尺縠也?!蓖踉唬骸昂沃^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③也?!?/p>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庇谑桥e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注]①王斗,齊國人,稷下先生。謁者:負責禮賓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寵信小臣。③尺縠:一尺縐紗。

10、請結合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積累,解釋加點詞語。(4分)

①宣王使謁者延入

②宣王因趨而迎之于門

③官王忿然作色,不說

④宣王謝曰

11、下列加點虛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

足膚皸裂而不知

B.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斗生于亂世,事亂君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2、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劃2處)(2分)

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13、請用簡明準確的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橫線句子的意思。(2分)

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14、《戰(zhàn)國策》中的策士形象尚智善辯、深謀遠慮,個性辨明、銳意進取,可謂“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請你結合文中的句子說一說王斗采用了怎樣的進諫方式?取得了怎樣的效果?給你怎樣的啟示?(3分)

2024屆永州新田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①,彌年艱窶②,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

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注】①鄜(fū):古縣名,戰(zhàn)國時屬魏,今屬陜西延安。②窶(jù):貧窮,貧寒。

11、下面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李邕奇其材”中的“奇”,原本是“驚奇”的意思,這里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為“對……感到驚奇”“以……為奇”。

B.“會”在文言詞典中有“會合;聚集”“適逢;恰巧遇上”“當然;必定”等意思,在“會祿山亂”這句中,意為“適逢;恰巧遇上”。

C.“走”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義詞,在“甫避走三川”中,意為“跑”。

D.“一昔卒”和“卒或有所聞”中的“卒”,意思是一樣的。

1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B.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C.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D.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13、翻譯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

14、結合《江漢》這首詩和文言文,分析杜甫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中國傳統(tǒng)的“自強不息”精神。(4分)

2024屆中考十三市州中考調研試卷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8-12題。(14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三國魏明帝自征蜀,歸長安,遣司馬懿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二十萬,潛軍密進,窺向劍閣。蜀相諸葛亮時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險要,十二更下①,在者八萬。時魏軍始陣,幡兵②適交,參佐③咸以賊眾強盛,非力不制,宜權停下兵一月,以并聲勢。亮曰:“吾統(tǒng)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利失信④,古人所惜;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鵠立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苯源吡钊?。于是,去者皆悅,愿留一戰(zhàn);征者奮勇,思致死命。相謂曰:“諸葛公之恩,死猶未報也?!迸R戰(zhàn)之日,莫不拔劍爭先,以一當十,殺張郃,卻司馬懿,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

(選自《百戰(zhàn)奇略·信戰(zhàn)》)

[注釋]①十二更下:即十分之二的將士換防離去。②幡兵:指正在換防的部隊。③參佐;參謀人員。④晉文公攻打原國。只攜帶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和大夫們約定十天做期限,攻下原國??墒鞘靺s沒有攻下原國,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這時,有戰(zhàn)士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晉文公身邊的群臣也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經(jīng)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文公說:“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庇谑浅繁貢x國去了。

8、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肉食者謀之

深謀遠慮

B.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忠之屬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D.以并聲勢

兩狼之并驅如故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同其他項不一樣的是()(2分)

A.必以分人

B.何以戰(zhàn)

C.以大信為本

D.以一當十

10、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吾統(tǒng)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11、下列對兩則選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乙兩文都采用了順敘,條理清晰地記錄了兩場大戰(zhàn),如甲文先后寫了戰(zhàn)前準備、戰(zhàn)中過程和戰(zhàn)后分析,乙文依序寫了戰(zhàn)前決策、戰(zhàn)斗過程及結果。

B.甲文中的曹劌有杰出的軍事才能,能詳察敵情并抓住最佳時機;乙文中的諸葛亮令出必行,力排眾議堅持只留下最精銳的八萬士兵,最終蜀軍一戰(zhàn)而大勝。

C.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襯托手法,如甲文中以“肉食者”的淺薄鄙陋有力反襯曹劌的遠見卓識,乙文中則以蜀國參佐的不同意見襯托諸葛亮的言出必行。

D.甲、乙兩文都詳略得當,重在刻畫曹劌和諸葛亮的戰(zhàn)爭策略,而對戰(zhàn)爭的場面則是概括性寥寥幾筆,這樣既可以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又避免了主次不分。

12、甲、乙兩文都記述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請分別分析魯國和蜀國取勝的原因。(4分)

2024年中考適應性考試試題卷閱讀文言文,完成15~18小題?!多u忌諷齊王納諫》(節(jié)選)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

,窺鏡

,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選自《戰(zhàn)國策》)易齊須眉子思①適齊,齊君之嬖臣②美須眉立乎側。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須眉③于先生也?!弊铀荚?“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修禮義,富百姓,而伋④得寄⑤帑于君之境內(nèi),從襁負之列⑥,其庸⑦多矣。若無此須鬣⑧,非伋所病也。昔堯身修十尺

,眉乃八彩,實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頷無毛,亦圣。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肝背僂,亦圣。不以須眉美鬣為稱也。人之賢圣在德,豈在貌乎?且吾先君生無須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邵美,不病毛鬢之不茂也?!?選自《孔叢子

居衛(wèi)》)【

注釋】①子思:孔子之孫,名級。②嬖(bì)臣:受寵愛的近臣。③須眉:男子之美在于須眉。指貌美。④伋:子思的字。⑤寄:依附,暫居。帑:同“孥”,指妻子兒子。⑥襁負之列:指平民之列。⑦庸:須、用。⑧須鬣:胡須。代指美貌。⑨禿骭(gàn):小腿無毛。⑩邵:疑為“劭”。高尚,美好。15.對文中加點字的解讀

,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易”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為將容器中低熔點的錫注入模具,鑄造新器皿。由《列子·湯問》“寒暑易節(jié)”中的“易”引申之義為“換、交換”,文中“假貌可相易”的“易”在文中也是“交換”的意思。B.“昔堯身修十尺”和“

鄒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含義相同。C.“伋徒患德之不邵”中的“徒”有“遷徙、改變、調職、只”等義項。根據(jù)前后語境,此處應

該選擇“改變”之義。D.成語“斟酌損益”的“損”是“減少”的意思。“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的“損”也是這個意思。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圣。B.

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圣。C.

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圣。D.

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圣。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1)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思適齊,齊君之嬖臣美須眉立乎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以上兩則故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湖南中考省統(tǒng)一命題押題卷(二)【甲】記承天寺夜游[宋]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月夜游寶石山記[明]都穆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寶石山甚勝,將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學諭與予自山之陰而登,酌元學士黃晉卿②讀書之軒,俯瞰全湖,一碧萬頃,而吳山前據(jù),類屏障然。其余若鳳凰、南屏之山,萬松、慈云之嶺,又皆蜿蜒回拱,欲趨而先。其東則錢塘之江,彌漫浩渺,極目無際,而西陵諸山,出沒煙霏翠靄間,誠天下之絕境也。夕陽既沒,明月在軒,山姿水色,倏焉而變。予情愈豁,飛觴痛飲,巡闌忘寐,蓋不知夜之幾何,恍然若置身廣寒清虛之府,樂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嘗玩之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今復玩于此,殆造物者

之不吾靳③而亦豈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異,故悲喜隨焉。前乎吾者賞與否,其悲與喜固不可得而知也。(有刪改)【注】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黃晉卿:黃溍,元人。③靳:吝惜。9.為了更好地走進詩文的世界,欣賞文人們眼中的那輪明月,需要我們解決部分疑難字詞。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念”在古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有:①考慮;②惦念;③誦讀。所以“念無與為樂者”的“念”應解釋為“考慮”。B.“予情愈豁”中的“豁”,與成語“豁然開朗”中的“豁”意思相同,都理解為“開闊、舒暢”。C.古代常用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等。甲、乙文中出現(xiàn)的“元豐六年”“壬戌”和“丙辰”都是年號紀年法。D.

“誠天下之絕境也”中的“誠”與“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中的“誠”用法和意思相同,都理解為“確實”。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丙辰中秋/嘗玩之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B.丙辰中秋/嘗玩之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C.

丙辰/中秋嘗玩之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D.丙辰/中秋嘗玩之/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蓋不知夜之幾何,恍然若置身廣寒清虛之府,樂可言耶!12.在甲、乙兩篇文章中,蘇軾、都穆都擁有一顆賞月之心。結合你對蘇軾口中“閑人”的理解及小貼士,論述都穆是否屬于“閑人”?(4分)小貼士都穆(1459—1525),字玄敬。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禮部主客司郎中。正德七年(1512)上書乞歸,許之,加太仆寺少卿,仍官禮部。翌年,奉使陜西,正德九年

(1514)致仕歸田,絕跡公府,放情山水,著書為業(yè)?!短退律偾涠脊履怪俱憽?024湖南中考省統(tǒng)一命題押題卷(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2分)【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動,做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