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解析版_第1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解析版_第2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解析版_第3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解析版_第4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通用)專題23:八上古詩詞+文言文對比閱讀精練一、(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野望

唐?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乙]與朱元思書

南朝梁?吳均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丙]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①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②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③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負勢競上

(2)互相軒邈(3)灌水之陽有溪焉

(4)今予家是溪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2)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4.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頸聯(lián)描繪了牧人、獵人滿載歸家的美好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安逸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B.[甲]詩尾聯(lián)寫了詩人此刻盡管感到知音難覓,但依舊唱起《采薇》之歌,可見詩人的樂觀與豁達。C.[乙]文中猿聲與酈道元的《三峽》中的猿聲景同情異,“一切景語皆情語”,因為詩人的心境不同。D.[丙]文中,因為溪水道低,險峻湍急,幽深狹窄,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故作者為其取名“愚溪”。5.試分析動靜結合的手法在[甲][乙]兩文中的運用?!敬鸢浮?.(1)憑借。(2)向遠處伸展。(3)北面。(4)這。2.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3.(1)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2)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4.C5.結合“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作者將自然景物進行靜態(tài)描寫,對人的活動進行動態(tài)描寫,動靜結合;結合“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山的高大巍峨?!窘馕觥?.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1)句意為:山巒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負:憑借。(2)句意為: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3)句意為: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陽: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4)句意為: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是:這。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jù)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本句句意為: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其中,“以愚辭歌愚溪”寫我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對愚溪的贊美,后面應斷開;而“則茫然而不違”和“昏然而同歸”二者并列關系,這兩句則表達出我贊美后的內心感受,中間應斷開。故斷句為: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梢圆扇≈苯臃g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xiàn)象的準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1)柯,樹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見:看見;日:太陽,陽光。(2)有道:政治清明;違:相悖;理:事理;故:所以;為:成為;莫:沒有;若:像。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辨析。A.“內心的安逸”表述有誤。依據(jù)頸聯(lián)詩句的意思可知,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通過描繪暮歸的牧人驅犢返和獵人帶禽歸家的田園牧歌式的熱鬧景象,反襯了詩人內心的孤寂;B.“樂觀與豁達”表述有誤。依據(jù)尾聯(lián)詩意可知,身邊沒有一個相識的熟人和朋友,沒有人能夠分擔這份寂寥,詩人只好唱著《采薇》之歌,和伯夷、叔齊做朋友了,抒發(fā)自己隱逸山林之志和現(xiàn)實生活里的苦悶、孤獨、惆悵和抑郁;D.有誤,依據(jù)“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可知,作者為其取名“愚溪”的理由如下:一是作者“以愚觸罪”,貶謫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說;三是當?shù)鼐用駷橄拿麪庌q不休,“故更之為愚溪”;故選C。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依據(jù)【甲】詩中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币馑际敲靠脴涠既旧锨锾斓纳剩刂厣綆X都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的自然景色。依據(jù)句意可知,作者描繪的是自然景色,屬于靜態(tài)描寫;“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意思是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遂愿而歸。依據(jù)句意可知,作者將自然對人的活動進行動態(tài)描寫,屬于動態(tài)描寫。共同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據(jù)此總結概括即可。依據(jù)【乙】文中“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句意可知,屬于靜態(tài)描寫;依據(j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句意可知,屬于動態(tài)描繪,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山的高大巍峨。【點睛】參考譯文:【乙】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長著綠的透出寒意的樹,山巒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爭著向上,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越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丙】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向東流入瀟水。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fā)現(xiàn)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將家安在這里。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shù)氐木用襁€在爭論不休,看來不得不改名了,就把它定名為愚溪。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無法進去;幽深淺顯狹窄,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和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這是聰明人裝糊涂。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看起來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xiàn)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般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如玉色光潔清澈,能像金石一樣鏗鏘作響,能使愚蠢的人眷戀,喜愛得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寫些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chuàng)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23-24八年級上·浙江臺州·期末)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王績詩歌作品選讀【甲】野望(唐)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疽摇壳镆瓜灿鐾跆幨竣伲ㄌ疲┩蹩儽眻鍪|藿②罷,東皋刈③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静牧隙客蹩冏詡餍孕∑愤x讀五斗先生傳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間。人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取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起飲也。嘗一飲五斗,因以為號。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忽然而去,倏焉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嘗言曰:“天下大抵可見矣!生何足養(yǎng),而嵇康著論;途何為窮,而阮籍④慟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彼煨衅渲荆恢?。(選自《唐才子傳全譯·王績》)【注釋】①兩首詩均為作者棄官歸隱期間所作。②蕓藿:鋤豆。③刈:割。④嵇康、阮籍:兩人均為魏晉名士,嵇康曾寫《養(yǎng)生論》。阮籍則因世風渾濁,常乘牛車,任其行走,至途窮,則痛哭而返。6.小語和和小文探討【材料一】兩首詩歌的情感,請你補全對話。小語:讀王績的兩首詩,我發(fā)現(xiàn),同寫秋天之景,甲詩中作者的心情是,乙詩中作者的心情是。小文:品讀賞詩情,這是一種重要的讀詩方法。7.小語對【材料二】部分詞句不理解,請你幫忙解釋。文言詞句方法解釋故萬物不能縈心焉參考成語:魂牽夢縈(1)途何為窮課內遷移:蟬則千轉不窮(2)不知所如查閱字典:①往,到……去。②像,如同③及,比得上。④如果。(3)往必取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起飲也。翻譯句子六字口訣:留、換、補、增、刪、調。(4)8.請用“/”幫助小文為【材料二】畫線處斷句。(限斷兩處)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9.小文覺得加點詞讀來意味豐富,請幫他分析加點詞的作用生何足養(yǎng),而嵇康著論;途何為窮,而阮籍慟哭?10.《五斗先生傳》是王績的自傳性小品,編輯組開展“大丈夫之辨”的主題聯(lián)讀活動。孟子筆下的“大丈夫”: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陡毁F不能淫》王績筆下的“五斗先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五斗先生傳》通過聯(lián)讀,你認為王績是“大丈夫“嗎?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闡述理由?!敬鸢浮?.苦悶(孤獨、迷茫)喜悅7.(1)纏繞

(2)盡、完

(3)①

(4)(他)去喝酒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挑地方到底就睡了,睡醒了就又起來喝酒。8.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9.“何足”是“怎么能”的意思,“何為”是“為什么”的意思,語氣強烈,這兩個分句的意思是人生怎么能保養(yǎng)呢?道路為什么會窮盡呢?寫出了五斗先生對嵇康寫《養(yǎng)生論》和對阮籍悲慟哭泣的不認同,側面體現(xiàn)了五斗先生的灑脫、率性。10.我認為王績是“大丈夫”。材料一中,詩人不得志,于是選擇棄官歸隱。他經(jīng)歷了“相顧無相識”的孤獨苦悶后,選擇了蕓藿、刈黍的農家生活,內心愉悅安適。材料二中,王績借五斗先生為自己作傳,塑造了一個酷愛喝酒,不被世俗等級觀念、仕途瑣事所約束、率真自由的形象。王績“獨行其道”,安然隱居,我認為他是“大丈夫”?!窘馕觥?.本題考查意象、意境和情感。(1)《野望》頷聯(lián),“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寫秋天山林之靜景,從正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詩人從眼見所見,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圖。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暮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此瓢察o開闊的景象,卻給人一種荒涼落暮之感。所以第一個空填:苦悶(孤獨、迷茫)。(2)根據(jù)《秋夜喜遇王處士》可知,詩的頭兩句“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主要寫詩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歸途中,與王處士相遇;后兩句“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與好友相遇時的自然景色。全詩以情馭景,以景托物,細讀全詩,疏通詩意后可知,本詩后兩句寫作者與老友重逢。第三句為“秋月滿”,第四句為“夜螢飛”,沒有一句寫“喜”字,透過這幅由溶溶明月、點點流螢所組成山村秋夜畫圖,借助于“相逢”“更值”這些感情色彩濃郁詞語,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作者與老友重逢后的喜悅之情。因此使用“喜”概括詩人的心境。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1)句意為:所以萬事萬物不能纏繞住他的心。參考成語“魂牽夢縈”,魂牽夢縈是指某事牽動靈魂,縈繞于夢中,形容萬分思念。據(jù)此推斷,縈:縈繞、纏繞。(2)句意為:道路為什么會阻塞不通。參考課內“蟬則千轉不窮”蟬長久地叫個沒玩。窮,盡、完;據(jù)此推斷,“窮”的意思是“盡、完”。(3)句意為:不知道去哪里。如,往,到;故選①。(4)本題考查翻譯句子。重點詞語有:往,去;寢,睡覺;復,又;飲,喝酒。8.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的意思是:五斗先生無思無慮,很少說話,不知道人世間有仁義冷暖。這里“先生絕思慮”,先生是主語,“絕思慮”和“寡言語”是一組對偶句,所以在“慮”后要斷開,“語”后要斷開,“不知”是動詞,這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應該斷開。故據(jù)此斷句為: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9.本題考查對詞句的賞析。何足是“怎么能”的意思,語氣強烈,意思是人生怎么能保養(yǎng)呢?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嵇康《養(yǎng)生論》的不認同;“途何為窮,而阮籍慟哭”,“何為”是“為什么”的意思,此句表示疑問,語氣強烈,增強語勢。其意思是:道路為什么會阻塞不通?阮籍于是悲慟哭泣。這句話刻畫了一個雖然貧窮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這句話是對阮籍悲慟哭泣的不認同,側面表現(xiàn)作者之灑脫、率性。10.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首先做肯定的回答:我認為王績是“大丈夫”。然后結合材料分析原因。孟子認為,大丈夫不得志的時候,也要獨善其身,獨行其道。材料一中,“悵然吟式微”說明詩人不得志的時候,選擇了歸隱田園。他在田間種地,選擇過蕓藿、刈黍的農家生活,通過一個題目中一個“喜”字,可見他內心愉悅安適。材料二中,王績借五斗先生為自己作傳,通過“醒則復起飲也。嘗一飲五斗”塑造了一個酷愛喝酒的詩人形象,由“萬物不能縈心”可知他不被世俗等級觀念、仕途瑣事所約束、率真自由的形象。由“遂行其志,不知所如”可知,王績“獨行其道”潔身自好,安然隱居,所以他符合孟子所說的大丈夫的標準?!军c睛】參考譯文:【材料二】有位五斗先生,因為喜歡喝酒而游歷于人間。有用酒請他的人,無論身份高低貴賤,(他)都前往,去了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選擇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來繼續(xù)喝酒。(他)經(jīng)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把“五斗”作為自己的別號。五斗先生無思無慮,很少說話,不知道人世間有仁義冷暖。(他)忽而離開,忽而回來。他的行為,動靜自然,符合天地法則,所以萬事萬物不能纏繞住他的心。(他)曾經(jīng)說:“天下事物大概能夠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夠保養(yǎng)?嵇康便撰寫了《養(yǎng)生論》;道路為什么會阻塞不通?阮籍于是悲慟哭泣。所以,故作糊涂,是圣人的行事態(tài)度?!庇谑?,他一直踐行著自己的志向,最后不知去向。三、(23-24八年級上·湖北荊州·期末)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書上元夜游己卯上元,予在儋州①,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揉②,屠沽③紛然。歸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關⑤熟睡,已再鼾⑥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⑦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⑧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注釋:①己卯:指1099年;儋州:地名,今屬海南,蘇軾于1097年被貶謫至此。②雜揉:即雜糅,混雜糅合。③屠沽:屠戶與酒家。④三鼓:三更,指半夜11點至凌晨1點。⑤關:門。⑥再鼾:已醒而復睡。⑦過:蘇過,蘇軾幼子。⑧韓退之:即韓愈,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到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釣魚之處,暗指自己際遇不好,不得志。1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 B.蓋竹柏/影也C.舍中/掩關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

念:思念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C.蓋自笑也

蓋:大概是D.屠沽紛然

紛然:紛紛攘攘的樣子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尋向所志B.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

及魯肅過尋陽C.予欣然從之

何陋之有D.放杖而笑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4.下列對《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敘事為主,交代地點和事由,寫詩人乘船來到荊門山外,將到楚地游覽。B.頷聯(lián)中的“隨”字化動為靜,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化、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C.尾聯(lián)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說自己思念家鄉(xiāng),而說家鄉(xiāng)之水對自己依依不舍,情深義重。D.這首律詩明麗流暢,寫出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外出游歷的喜悅,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依依惜別之情。15.下列對《記承天寺夜游》《書上元夜游》兩篇文章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記承天寺夜游》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相互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靜,體現(xiàn)了月光空明澄澈的特點。B.《記承天寺夜游》中“閑人”二字委婉的表達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包含抑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因此作者自暴自棄,貪圖享樂。C.《書上元夜游》中的“放杖而笑”,包括“笑人”和“笑己”?!靶骸背鲇沃迫蛔缘茫嘀星髽?;“笑人”則笑韓愈不知變通,不能超脫。D.《書上元夜游》寫于作者遭貶遠徙時期,在無可奈何的逆境中,隱約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17.一代文豪,短文信筆寫來,既饒有情趣,又寓理于事,傳達作者復雜微妙的感受。請結合兩篇短文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敬鸢浮?1.C12.A13.A14.B15.B16.(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嗎?17.《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蘇軾自稱“閑人”,《書上元夜游》一文中蘇軾從“自笑”到“笑韓”,都表明他能夠在逆境中隨緣自適,將人生的挫折化為審美的機緣,體現(xiàn)了他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窘馕觥?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A.有誤,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巴ハ隆睘橹髡Z,“如積水空明”為謂語,應在主語后斷開。B.有誤,句意: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蓋”是發(fā)語詞,應在其后斷開。C.正確,句意:家里的人閉門熟睡?!吧嶂小睘橹髡Z,“掩關熟睡”為謂語,應在主語后斷開。D.有誤,句意:卻不知道在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不知”是發(fā)語詞,應在其后斷開。故選C。12.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A.有誤,“念無與為樂者”的意思是: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或考慮。故選A。1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尋:都是“尋找”的意思;B.過:拜訪/經(jīng)過;C.之:代詞,代指老書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而:表修飾/賓語前置的標志;故選A。14.本題考查古詩理解和分析。B.有誤,“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隨”字在這里是化靜為動。它描繪了山巒隨著平原的出現(xiàn)而逐漸消失的動態(tài)過程,而不是將動態(tài)轉化為靜態(tài)。故選B。15.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B.有誤,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蘇軾用“閑人”二字自嘲,確實表達了他宦途失意的苦悶和抑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因此就自暴自棄,貪圖享樂。相反,蘇軾是一個非常有韌性的人,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夠保持樂觀和豁達,這一點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故選B。1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以及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重點詞語有:(1)如:像;空明:澄澈透明;交橫:縱橫交錯;蓋:大概,原來是。(2)嘉:美好;出:出來。1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蘇軾自稱“閑人”,這一自稱不僅表達了他當時無官一身輕的狀態(tài),更體現(xiàn)了他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豁達心境。即使在被貶謫、仕途失意的逆境中,他依然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欣賞自然之美,享受生活的樂趣。這種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使得他能夠將人生的挫折化為審美的機緣,從中汲取力量繼續(xù)前行。而在《書上元夜游》中,蘇軾從“自笑”到“笑韓”,進一步展現(xiàn)了他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他笑自己在這個節(jié)日里出游,與民同樂,忘卻了得失;同時也笑韓愈釣魚無得,更欲遠去。這種笑聲中透露出的不僅是他的幽默風趣,更是他面對人生得失的從容和超脫。他明白,人生不必過于執(zhí)著于結果,而應該享受過程,保持一顆平常心。這種人生觀使得他能夠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綜上所述,無論是自稱“閑人”還是從“自笑”到“笑韓”,都表明了蘇軾能夠在逆境中隨緣自適,將人生的挫折化為審美的機緣。這種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不僅使得他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啟示:面對挫折和逆境時,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積極面對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美好并樂在其中?!军c睛】參考譯文:記承天寺夜游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書上元夜游己卯年農歷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對我說:“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興地跟隨他們,走到了城西,進入了和尚的住所,經(jīng)過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氐郊抑幸呀?jīng)三更了,家里的人閉門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蘇過問我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韓愈釣魚沒有釣到,還想要到更遠的地方釣魚,卻不知道在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四、(2023·湖北荊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北冥有魚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對楚王問(節(jié)選)宋玉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①歟?何士民眾庶不譽②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陀懈栌谯姓撸涫荚弧断吕铩贰栋腿恕?,國中屬而和③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④,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注釋:①〔遺行〕有失檢點的行為與作風。②〔譽〕稱譽,贊美。③〔屬(zhǔ)而和〕跟隨著唱和。④〔徵(zhǐ)〕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⑤〔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1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水擊三千里〔水擊:拍打水面〕 B.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海運:海水運動〕C.志怪者也〔志:記載〕 D.摶扶搖而上者〔扶搖:盤旋飛翔〕1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鵬之徙于南冥也/乃記之而去 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真無馬邪C.化而為鳥/學而時習之 D.去以六月息者也/無從致書以觀20.下面對《渡荊門送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語義直白,節(jié)奏輕快。前句寫不避路途遙遠,后句寫對游覽去處的向往與期待,表達了詩人出蜀入楚時的喜悅與興奮之情。B.頷聯(lián)化靜為動,氣勢不凡。前句摹寫輕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動態(tài);后句著一“入”字,既寫出江水奔騰的氣勢,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情。C.頸聯(lián)視角變換,比喻精妙。前句俯視,寫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后句仰視,寫江面云霞蒸騰,映照的美景宛如海市蜃樓。D.尾聯(lián)反面立意,物我相融。本來是“我”戀故鄉(xiāng),卻偏寫故鄉(xiāng)的水一路送“我”遠行,表面寫水的深情,意在寫人的厚意,由此點出送友人的離愁別恨。21.下面對《北冥有魚》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在想象中運用比喻。如寫鵬鳥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鵬鳥碩大無比的身形和搏擊奮飛的壯美景象。B.本文在想象中運用夸張。如寫鯤鵬身形用“幾千里也”,寫鵬鳥奮飛用“三千里”“九萬里”,均為用夸張手法造成浩大聲勢和廣闊意境。C.本文在想象中運用對比。文中極寫鯤、鵬之大,又舉出霧氣、塵埃等極小之物,用極大與極小對比,來闡述萬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D.本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鵬”無需借助外力,踔厲奮發(fā)、自由翱翔,寄寓了莊子超脫萬物、志存高遠、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22.下面對《對楚王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面對楚王的責問,宋玉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使用比喻說理、類比論證的手法巧妙地為自己辯解。B.宋玉借曲高和寡的故事暗比自己是少有人理解的雅樂名曲,意在表明自己超凡脫俗、卓然獨秀的高潔品質。C.《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國的音樂,宋玉指出國人喜愛前者而鄙棄后者,暗諷楚王治國無方、世風日下。D.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鳳凰,是世俗之民無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獨處的杰出人物。23.用“/”給《對楚王問》中劃線部分斷句(限三處)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答案】18.D19.C20.D21.D22.C23.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24.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解析】18.本題考查文言詞語。D.句意:環(huán)繞著旋風飛上了(高空)。扶搖:旋風。故選D。1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A.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獨/代詞,它;B.代詞,它的/表詰問;C.連詞,表承接;D.介詞,憑借/連詞,來;故選C。20.本題考查詩歌賞析。D.“點出送友人的離愁別恨”錯誤,應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之情。故選D。2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D.“無需借助外力”錯誤,結合“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鵬也要借助外力。故選D。2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C.結合“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可知,《陽春》《白雪》不是流行音樂;結合“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可知,不是“暗諷楚王治國無方、世風日下”,而是表現(xiàn)自己志趣高潔。故選C。2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山柚鷺酥拘栽~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本句意思是: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因此斷句為: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2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重點的詞有“蒼蒼(深藍色)”“正色(真正的顏色)”“極(盡頭)”等?!军c睛】參考譯文:《北冥有魚》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當海動風氣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毕褚榜R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的時候,也不過就像這個樣子罷了?!秾Τ鯁枴烦逋鯁査斡裾f:“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有個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五、(2024·河南焦作·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乙】①客夏①游黃山白岳,見竹筏行溪林間,好事者栽酒從之,甚適。因想吾家西湖上,湖水清且廣,雅宜此具,歸而與吳德聚謀制之。朱欄青幕,四披之,競與煙水云霞通為一席,泠泠②如也。按《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以梅為筏,沈③于此湖,有時浮出。至春則開花,流滿湖面。”友人周東音至,遂欣然題之曰“浮梅檻”。②每花月夜,及澄雪山陰,于時與韻人禪衲,尚羊④六橋。觀者如堵,具嘆西湖千載以來未有,當時蘇白、風流,意想不及。(節(jié)選自黃汝亨《浮梅檻記》有刪改)【注釋】①客反:去年夏天???,過去的。②泠泠:清涼凄清的樣子。③沈:同“沉”,沒入水中。④尚羊:同“徜徉”,悠閑地徘徊?!颈垮X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25.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1)上下一白詞語推斷法:一路平安(2)觀者如堵查閱詞典法:①墻,墻壁;②堵塞;③筑墻的計量單位。(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3)遂欣然題之曰“浮梅檻”課內遷移法:遂逐齊師?!恫軇フ搼?zhàn)》26.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7.甲文中“天與云與山與水”中的“與”能否改成頓號?請結合語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28.下面詩句與“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句描寫的時令最接近的一項是(

)A.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D.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次北固山下》)29.同為游西湖,張岱雪夜“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黃汝亨乘“浮梅檻”泛舟湖上,白居易盡興游玩。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三位作者的心境?!敬鸢浮?5.(1)全(2)①(3)于起,就26.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呢!27.示例:我認為不能將“與”改成頓號。作者用“與”連接“天”“云”“山”“水”,將這些景象連在一起,合而為一,寫出雪后混沌的世界。改成頓號,則有割裂之感。28.D29.張岱雪夜獨自泛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可見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現(xiàn)出他的傲岸自恃。黃汝亨乘“浮梅檻”泛舟湖上而非漫步長堤,可見黃汝享在欣賞風景時追求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高潔雅趣。白居易以“行”為線索,在早春時節(jié)沿湖賞美景,可見白居易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以及盡興賞春的無比喜悅之情。【分析】25.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意思。(1)根據(jù)“一路平安”的意思整個旅途中沒出任何事故??芍?,“一”的意思整個,全部,可推測“上下一白”中的“一”也是:全,都的意思,句意是:上下全是白茫茫一片;(2)“觀者如堵”的意思是:圍觀者很多就像一堵墻一般。因此“堵”的意思是:像墻壁一般,即選擇①;(3)“遂逐齊師”的意思是:于是追逐齊國的軍隊,可知“遂”的意思是:于是,可推測“遂欣然題之”中的“遂”也是于是的意思,句意是:于是欣然為它題寫了“浮梅檻”的名字。26.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我們在的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焉:哪里。更:還。此人:這樣的人。27.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賞析?!疤炫c云與山與水”的意思是:天云山水四種事物,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接在一起,流暢自然,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沌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營造了一種天人萬物合而為一的情境,去掉“與”加了頓號之后給人一種停頓的感覺,顯示不出天地蒼茫一片、物我渾然一體的感覺,因此不可以更改。28.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結合“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意思是:野花將要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并結合題目“錢塘湖春行”可知,本句描寫的是初春之景;A.“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钡囊馑际牵阂娒娴臋C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東風”這里指的是春風,“百花殘”可知百花凋零,因此指向暮春時節(jié);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思是: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由“采菊”可知,菊花盛放,因此是秋天;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是: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此句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比作梨花,因此指向冬天;D.“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钡囊馑际牵撼彼疂q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芍?,此時冬季剛過,冰雪消融,潮水上漲,因此指向初春時節(jié);故選D。29.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炯住课牡冖俣巍笆侨崭ㄒ?,余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大雪三日,天氣極寒,作者獨自去往湖心亭看雪,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雪景的癡迷,極有閑情雅致,第①段從“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知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群山、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營造了天人合一之境,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來觀雪的人極少,表現(xiàn)作者灑脫任性,率真自然和孤高自賞的情懷。第②段“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用舟子的話突出作者的癡,看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疽摇课牡冖诙巍坝跁r與韻人禪衲,尚羊六橋。觀者如堵,具嘆西湖千載以來未有”可知黃汝亨乘“浮梅檻”和雅士禪衲泛舟西湖之上而非漫步長堤,被圍觀者感嘆這是西湖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景,可見黃汝享在欣賞風景時追求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高潔雅趣?!颈吭姟白類酆|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意思是“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令人喜愛,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薄昂|”點明詩人行蹤,與首聯(lián)呼應;“綠楊陰”“白沙堤”顏色鮮明,呈現(xiàn)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氣象;“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可以想象出詩人流連忘返的身影,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這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愛、留戀之情,抒發(fā)了詩人的喜悅之情?!军c睛】參考譯文:【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云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乙】去年夏天游覽黃山和白岳,看見竹筏漂行在林間小溪之上,有那好游玩的人們坐著筏子載著酒隨著水流而行非常愜意的樣子。因此想到我家西湖上,湖水又清澈又廣闊,文雅美好特別適合這樣的竹筏,回來之后我便與友人吳德聚在一起謀劃做一個玩。竹筏用朱紅色的欄桿圍起來,并在船四周遮以青色的紗幕,遠遠看過去竟然跟煙水云霞融為一體,一派清幽凄冷的樣子?!兜乩碇尽防镱^說過:“有一個叫梅湖的地方,曾有人用梅樹做了一個筏子,沉放在此湖之中,有時候它會浮起來,到春天時這個梅筏會開出梅花來,滿湖面的漂流?!蔽业呐笥阎軚|音到我這看到這個獨特的筏子,于是欣然為它題寫了“浮梅檻”的名字。每逢有花有月的夜晚,以及雪天夕陽時候,我常和雅士禪衲,徜徉蘇堤六橋。圍觀者很多就像一堵墻一般,都感嘆說這是西湖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景,就算當年蘇東坡白居易在杭州時的風流倜儻,怕也遜色于今日幾分。六、(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二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各題?!炯住匡L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⑥。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ā杜c顧章書》)【丙】贈從弟(其二)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咀ⅰ竣龠€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③限日:遮擋陽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實:竹米,狀如小麥。隱士所食之物。3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猛浪若奔

(2)窺谷忘反

(3)蟬吟鶴唳

(4)豈徒語哉31.為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限斷兩處)。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2)山谷所資,于斯已辦。33.甲乙兩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達的情感也類似,請你寫出他們的情感。丙詩在寫法與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與甲乙不同,請你寫出丙詩的獨特之處?!敬鸢浮?0.(1)飛奔的馬(2)同“返”,返回(3)鳴叫(4)難道,表反問31.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32.(1)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2)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33.甲文,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

乙文,作者表現(xiàn)出樂山樂水的文人之氣、隱居避世的高潔志趣、對功名利祿的鄙棄以及對官場政務的厭倦。丙詩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jīng)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解析】3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兇猛的巨浪好像飛奔的駿馬。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2)句意: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3)句意:蟬叫鶴鳴。唳:鳴叫。(4)句意:難道只是隨便說說的嗎!豈:難道,哪里,表反問。31.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對于單句:句首關聯(lián)詞和語氣詞(如:夫、蓋、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頓;幾個特殊的古今異義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也”用在句中時表停頓語氣,朗讀時應作停頓;省略句中句內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頓;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總領性詞語后面要停頓。如果是幾個句子的組合,則要在句與句間要停頓。“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意思是“水聲激響,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之美”故知,這是三個并列關系的分句,于是可停頓為: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3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1)鳶飛戾天者:這里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戾,至;息:平息。(2)資:出產的東西,提供;所資:所需的東西;斯:這;辦,具備。3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甲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笨芍?,作者覺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lián)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乙文,從“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可知,作者一向推崇隱居,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實,隱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仁人智士喜愛山水,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呀!可見作者樂山樂水的文人之氣、隱居避世的高潔志趣、對功名利祿的鄙棄以及對官場政務的厭倦。丙詩,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從“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可知,詩人用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jīng)嚴寒而不凋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再從“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知,詩人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军c睛】參考譯文:甲: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水都是淺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好像飛奔的駿馬。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一看便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乙: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xiāng)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與天上的云霞爭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夠遮住太陽,幽深的洞穴積囤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的潭水。那里蟬叫鶴鳴,水聲激響,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隱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實,隱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仁人智士喜愛山水,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呀!七、(23-24八年級上·浙江金華·期末)南朝寫景散文的盛行顯露出明晰的山水審美意識,閱讀文本,回答小題?!炯住狂夡w之稱,其意何如?a《說文解字》:“駢,駕二馬也。從馬,并聲?!倍斡癫米⒃唬骸榜壷欤捕锊⒃获??!逼渌爬ǖ?,就是此種文體的最突出特點——b語句的平行、對稱。這個特點既是中國語言和漢字的單音節(jié)、多聲調特點決定的;c同時也是這種文體的美學追求。南朝駢賦在詞采、d用典和音韻等方面有其獨特歷史淵源與審美價值。它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代表樣式,也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最為壯麗的奇觀。(節(jié)選自《南朝駢文初探》)【乙】高松賦〔南朝·梁〕沈約郁彼高松,棲根得地,托北園于上邸,依平臺而養(yǎng)翠。若夫蟠株聳干之懿①,含星漏月之奇,經(jīng)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朝吐輕煙薄霧,夜宿迷鳥羈雌②,露雖滋而不潤,風未動而先知。既梢云于清漢,亦倒景于華池,輕陰蒙密,喬③柯布護,葉斷禽蹤,枝通猿路。聽騷騷于既曉,望隱隱于將暮,曖④平湖而漾青綠,拂繒綺而籠丹素。于時風急壟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懸,檀欒⑤之竹可詠,鄒枚⑥之客存焉。(選自《全梁文。卷二十五》)【注釋】①懿(y?):美好。②羈雌:失偶的雌鳥。③喬:高。④曖:這里指使昏暗,不明朗。⑤檀欒:美好的樣子。⑥鄒枚:漢代鄒陽、枚乘的并稱,兩人皆以才辯著稱。【丙】贈從弟(其二)〔東漢〕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34.【甲】文中標點使用不正確的一處是(

)A.a B.b C.c D.d35.根據(jù)提示,解釋【乙】文中下列句子加點字的意思。①露雖滋而不潤(提示:成語推溯,聯(lián)系成語“雖死猶榮”)()②喬柯布護(提示:聯(lián)系課內,關聯(lián)《與朱元思書》“橫柯上蔽”)()③葉斷禽蹤(提示:成分分析,根據(jù)詞語在文中的語法位置推斷詞義)()④聽騷騷于既曉(提示:結合語境,聯(lián)系下句“望隱隱于將暮”)()36.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于時風急壟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懸37.根據(jù)乙文內容,完成下面閱讀任務單。文中原句松樹特點寫作手法生長環(huán)境優(yōu)越環(huán)境烘托經(jīng)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正面描寫朝吐輕煙薄霧,夜宿迷鳥羈雌。無私庇護生靈(修辭手法)38.結合【甲】文,分析【乙】文在句式、節(jié)奏方面的特點,說說它帶給你什么樣的美感。39.【乙】文和劉楨《贈從弟(其二)》一詩都是詠物之作,兩者借“松樹”所寄寓的情思是否相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34.C35.雖然樹枝/枝葉阻斷/使……斷絕天亮36.于時風急壟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懸37.托北園于上邸,依平臺而養(yǎng)翠枝干高大挺拔/不懼寒冷風霜擬人/對偶38.“駢體”的語句具有平行“對稱”的特點,選文二以四六短句為主,運用對偶的手法,如“朝吐青煙薄霧”對“夜宿迷鳥羈雌”,句式對仗,結構整齊,具有結構美。文中韻腳“地”“懿”“枝”“雌”“知”等都押“i”韻(其他押“u”“an”韻的也可以),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韻美。39.示例一不相同,選文中寫松樹枝葉生長得高,無私庇護生靈,表達了對如松樹一般高潔無私的人的贊美。劉楨詩寫松樹在寒風中挺立,不懼嚴寒,表達了對弟弟堅貞不屈的志向的期望。示例二

相同,選文中寫松樹經(jīng)風霜而不斷生長,表達了對如松樹一般堅貞的美德的贊美。劉楨詩寫松樹在寒風中挺立,剛勁不屈,也表達了堅貞傲岸的情懷。【解析】34.本題考查標點符號。C.有誤,“這個特點既是中國語言和漢字的單音節(jié)、多聲調特點決定的”與后文“同時也是這種文體的美學追求”構成完整一句話,中間用逗號銜接表示短暫停頓;故選C。3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①句意:露水雖然能使它生長卻不會打濕它。成語“雖死猶榮”意思是指人雖然死了,但死得光榮。據(jù)此可知,雖:雖然。②句意:高大的樹枝在四面守護?!皺M柯上蔽”意為:橫斜的樹枝可以遮住陽光。據(jù)此可知,柯:樹枝/枝葉。③句意:葉子能隔斷鳥兒的來往。結合成分分析,斷:使動用法,使……斷絕,阻斷。④句意:早晨能聽到“騷騷”的鳥獸之聲。聯(lián)系后文“望隱隱于將暮”可知,“曉”與“暮”相對,可理解為:天亮。3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在這時壟頭的疾風勁吹,塞外的天氣高寒,像蓬草一樣行蹤不定,天上明月高懸?!坝跁r風急壟首”“寒浮塞天”總說塞外天氣的寒冷;“流蓬不息”“明月孤懸”從兩方面進一步闡述塞外寒冷天氣景色特點;故斷句:于時風急壟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懸。37.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第一空:“郁彼高松,棲根得地,托北園于上邸,依平臺而養(yǎng)翠”,寫松樹生長在高地,根深扎大地,盡顯蒼翠,通過寫松樹生長的環(huán)境優(yōu)越,側面烘托了它姿態(tài)的美好;第二空:①句“曖平湖而漾青綠”,運用側面描寫,寫松樹倒映在湖水中,湖水都呈現(xiàn)青綠蒼翠的顏色;②句“經(jīng)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運用正面描寫,直接寫出松樹樹干粗壯,枝葉較高,體現(xiàn)了它枝干蒼勁、虬枝橫生的特點;第三空:“朝吐輕煙薄霧,夜宿迷鳥羈雌”中的“吐”賦予松樹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松樹體型之大,能夠使鳥兒在此棲息,庇護生靈。根據(jù)以上分析,概括填空即可。38.本題考查拓展探究。結合【甲】“此種文體的最突出特點——語句的平行、對稱。這個特點既是中國語言和漢字的單音節(jié)、多聲調特點決定的”可知駢體的特點。結合【乙】文“郁彼高松,棲根得地,托北園于上邸,依平臺而養(yǎng)翠”“輕陰蒙密,喬柯布護,葉斷禽蹤,枝通猿路。聽騷騷于既曉”等語句可知,【乙】文主要以四六短句交錯運用;“朝吐青煙薄霧”對“夜宿迷鳥羈雌”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更具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此外,“地”“懿”“枝”“雌”“知”等都押“i”韻,讀起來朗朗上口。39.本題考點對比閱讀。開放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結合【乙】“朝吐輕煙薄霧,夜宿迷鳥羈雌,露雖滋而不潤,風未動而先知”“葉斷禽蹤,枝通猿路”可知,文中的松樹枝繁葉茂、高大茂盛,為許多動物提供了庇護場所,表達作者對像松樹一般無私偉大的人的贊頌之情;《贈從弟》一詩借寫風中松樹傲然挺立的姿態(tài),表達對從弟堅貞不屈精神的渴望和期盼。【點睛】參考譯文:【乙】那棵高松多么蔥郁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生長在北園里,背依著官邸的平臺展現(xiàn)著蒼翠的顏色。它的樹干高高聳立著,星星和月亮的光芒從繁茂的枝葉間漏下來,經(jīng)歷千年霜雪才長得一拱粗,長到百仞之高才展開枝葉。早晨被輕煙薄霧所籠罩,晚上棲著迷途失偶的鳥兒,露水雖然能使它生長卻不會打濕它,風還未吹動它,它先知道了。樹梢能伸展到云霄中去,倒影映入池塘,樹葉像陰云般籠蓋茂密,高大的樹枝在四面守護。葉子能隔斷鳥兒的來往,樹枝能當猿猴的道路。早晨能聽到“騷騷”的鳥獸之聲,傍晚能隱約看到它們的影子。蔭蔽得湖水顯出清綠色,像有美麗圖案的絲綢輕拂著,顯示著赤誠純潔的心靈。在這個時候,壟頭的疾風勁吹,塞外的天氣高寒,像蓬草一樣行蹤不定,天上明月高懸,美好的竹子值得詠嘆,真稱得是鄒陽、枚乘的貴客啊。八、(2024·河南商丘·二模)班級正在舉行“走進陶淵明的世界”學習活動,請你閱讀下列陶淵明的作品并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繒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ü?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①又為之。余嘗于三余之日②,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履信思順③生人之喜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④懈廉退之節(jié),市朝驅易進之心。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于當年;潔己清操之人,或沒世以徒勤。故夷皓⑤有“安歸”之嘆,三閭⑥發(fā)“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此古人所以染翰⑦慷慨,屢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導達意氣,其惟文乎?[節(jié)選自《感士不遇賦(并序)》,有刪改]【丙】歸園田居(其一)(節(jié)選)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⑧。羈鳥⑨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径 匡嬀疲ㄆ湮澹┙Y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咀⑨尅竣偎抉R子長:司馬遷,字子長。②三余之日:閑暇之時。③思順:不忘忠孝。④閭閻:里巷的門,這里指民間。⑤夷皓:伯夷、叔齊、商山四皓的合稱。⑥三閭:屈原。⑦翰:毛筆。⑧三十年:或疑當作“十三年”,陶淵明自開始做官至辭去彭澤令,前后為十三年。⑨羈鳥:被關在籠中的鳥。任務一:疏通文意40.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1)便舍船、從口入成語推斷法:舍近求遠(2)余嘗于三余之日課內遷移法: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3)或沒世以徒勒查閱詞典法:①盡,完。②消滅,消亡。③沒收。④隱沒。(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41.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42.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B.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C.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D.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任務二:詩文理解4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漁人“緣溪行”拉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為桃花源的出現(xiàn)做了鋪墊。B.乙文中,陶淵明發(fā)出“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的感嘆,可見其并未完全放下政治理想。C.甲文中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短短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和不喜張揚的品質。D.從甲乙兩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沖突。44.丙丁兩首詩歌中加點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任務三:梳理探究45.同學們關于“陶淵明是無奈避世還是淡然隱世”展開了一場討論,請結合上面四個文本說說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40.舍棄曾經(jīng)①41.(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準備酒、殺了雞做飯菜(招待他)。42.D43.C44.在丙詩《歸園田居(其一)》(節(jié)選)中,“羈鳥”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的決心。在丁詩《飲酒(其五)》中,“飛鳥”這一意象則帶有更多寧靜和閑適的情感色彩。詩人以飛鳥自喻,表達了其遠離世俗、超然物外的心境。這里的“飛鳥”在日夕山氣中自由飛翔,與詩人悠然自得、回歸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相呼應,展現(xiàn)出一種和諧、寧靜的生活畫面。綜上所述,“羈鳥”在丙詩中表達的是對束縛的厭倦和對自由的向往,而“飛鳥”在丁詩中則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享受和對自然的親近。兩者雖然都是鳥,但所蘊含的情感截然不同。45.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他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達了自己從小就不適合世俗的情趣,而本性熱愛自然山水。這種情感在《飲酒(其五)》中也有所體現(xiàn),他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即使身處人境,也能達到無車馬喧囂的寧靜境界。這些詩句都反映了陶淵明對世俗生活的淡然態(tài)度。其次,陶淵明在作品中多次表現(xiàn)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喜愛。《歸園田居(其一)》中他描述了田園生活的美好景象:“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边@種對田園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在《飲酒(其五)》中,他更是通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詩句,表達了自己在田園生活中悠然自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最后,從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來看,他并非因為無奈而避世。他早年曾入仕為官,但因不滿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最終選擇辭官歸隱。這種選擇并非出于無奈,而是他主動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一種表現(xiàn)。他在歸隱后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綜上所述,我認為陶淵明是淡然隱世。他對世俗生活持有超然的態(tài)度,向往并喜愛田園生活,并主動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解析】4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結合成語推斷法,舍近求遠:放棄近的,追求遠的。成語中的“舍”指的是“舍棄”,所以在這個句子中,“舍”也是“舍棄”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漁人舍棄了船只,從洞口進去。(2)借助課內遷移法,在《岳陽樓記》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句意是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句中“嘗”表示“曾經(jīng)”。因此,在“余嘗于三余之日”這一句中,“嘗”同樣表示“曾經(jīng)”,句意是我曾經(jīng)在閑暇的日子里。(3)通過查閱詞典法,此處“沒”字的最佳解釋是“盡,完”(即選項①)。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的人終其一生只是徒勞地辛勤。這里的“沒世”指的是度過一生。41.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重點字詞:便:立即,就。要:通“邀”,邀請。還:回到。設:準備,擺設。42.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意:遵循誠信,追求順從之道,是人的本性所喜;秉持樸素,堅守寧靜,是君子的堅定本質。“夫履信思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表述,意味著遵循誠信、思考順從,是人的美好行為之一?!吧酥菩小边@部分強調了上述美德是人類善良行為的體現(xiàn)?!氨闶仂o”這部分繼續(xù)列舉美德,指出保持質樸、維護寧靜同樣是君子的重要品質?!熬又V素”總結了前面提及的所有美德,指出這些是君子深厚樸素的本質。根據(jù)以上分析,可推知: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故選D。4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根據(jù)甲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可知,桃源人對自己寧靜生活的保護和對未知世界的防備,而并非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淳樸、謙遜和不喜張揚的品質;故選C。44.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情感分析。根據(jù)丙詩《歸園田居(其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可知,這里的“羈鳥”象征著詩人自己,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束縛感,如同被囚禁的鳥兒渴望回歸自由的森林。這反映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戀和對自由、自然狀態(tài)的向往,以及對歸隱生活的決心和對都市塵囂的反感。根據(jù)丁詩《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可知,這里的“飛鳥”象征著詩人超脫世俗的心態(tài)和對自然界的融入。在夕陽西下、山氣漸濃的寧靜時刻,飛鳥成群結隊地歸巢,與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呼應,展現(xiàn)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這表明詩人已經(jīng)達到了心靈上的自由和平靜,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體現(xiàn)了對寧靜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親近之情。因此,丙詩中的“羈鳥”和丁詩中的“飛鳥”雖然都是鳥的形象,但前者承載著詩人對束縛的不滿和對自由的渴望,后者則代表了詩人達到內心平靜后的超然心境和對自然生活的享受。兩者在情感表達上有著顯著的不同,前者是對現(xiàn)實束縛的反抗,后者則是對理想生活狀態(tài)的追求和實現(xiàn)。45.本題考查陶淵明作品及思想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時,首先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結合文本中的具體詞句,分析陶淵明的隱世態(tài)度是無奈還是淡然;最后結合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和作品整體,得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相應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淡然隱世: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和平寧靜的桃花源,這里的人們怡然自樂,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陶淵明通過這個理想世界表達了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這種對桃花源的向往,體現(xiàn)了他淡然隱世的心態(tài)。在《歸園田居(其一)》中,陶淵明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边@說明他從小就不喜歡世俗的生活,天性喜愛自然山水。后面的“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則表達了他對仕途生活的不滿,最終選擇回歸田園,守拙歸園田。這種選擇更多是出于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體現(xiàn)了他淡然隱世的態(tài)度。在《飲酒(其五)》中,陶淵明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彼谑浪字亟ㄔ炝俗约旱拿],卻能遠離喧囂,心境寧靜。這表明他能夠在世俗中保持內心的清凈,享受自然的美好,體現(xiàn)了他淡然隱世的心態(tài)。無奈避世:在《感士不遇賦(并序)》中,陶淵明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中正直之士不得志的感慨。他提到“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jié),市朝驅易進之心。”這說明他對當時社會風氣的失望和無奈。雖然他選擇隱居,但也帶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綜上所述,陶淵明的隱居生活主要是出于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出淡然隱世的心態(tài),但其中也夾雜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無奈和失望。因此,我認為陶淵明是淡然隱世中帶有無奈避世的成分?!军c睛】參考譯文【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地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薄疽摇窟^去,董仲舒創(chuàng)作了《士不遇賦》,司馬遷也為之傾心并有所述說。我曾經(jīng)在閑暇的日子里,在研習學問之余,閱讀他們的文章,不禁感慨萬千,心中充滿惆悵。遵循誠信,追求順從之道,是人的本性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