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2講文言虛詞的理解和翻譯
目錄
01考情分析?備考策略.........................................................................1
02知識導(dǎo)圖?思維引航.........................................................................1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2
04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05真題感悟?命題洞見..................................................................................................................................................13
匐1
者靖分折,備者策略
【復(fù)習(xí)任務(wù)】1.梳理并總結(jié)五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重點掌握高頻虛詞的意義。
【考情微觀】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譯題涉及的虛詞詳見學(xué)案51“考情微觀”。2.高考考查虛詞
的特點:全部放在翻譯中考查;不考用法,只考意義;考查重點放在高頻虛詞及副詞上。
■知識圖要
「人稱代詞:吾、其、爾等
代詞一指示代詞:此、彼、其、之等
I疑問代詞:何、安、孰等
以、而、之、其、為、于一一級[
乃、所、且、因、則、者一二級--1分類卜「表范圍、程度:畢、稍等
乎、何、也、與、若、焉一三級」c
文副詞一表時間、語氣:已、將、方;必、信、豈等
18個重點言種一表頻率、敬謙:屢、每、復(fù);竊、請、謹?shù)?/p>
虛詞虛莢
區(qū)分易J詞—{BWI一表并列、遞進、假設(shè)、轉(zhuǎn)折等:而、且、與等
而、以、其、焉、與、之、者—
混用法介詞^一表時間、處所、對象、原因等:以、于、因等
表結(jié)構(gòu):之、者、所等
表語氣:也、矣、焉、耳等
關(guān)鍵能力與方法
虛詞可以根據(jù)語境推敲,利用句式特點、語法知識、句子意思等來研究分析,從而確定虛詞意義與用
法。
方法具體闡釋典例分析
語境句意根據(jù)上下文和句子的大意推斷“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句子
推斷法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大意是“堆積土石成為高山,
風(fēng)雨(就會)在這里興起”,由此
確定“焉”是介詞兼指示代詞,
相當于“于此”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
有些文言句子講究整齊、對稱,
河”中“因”“乘”處于對應(yīng)位
對稱分析抓住這一點,我們可從一個詞的
置,“乘”是介詞“憑借”的意
法意義和用法推知對應(yīng)位置的另
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憑
外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
借”的意思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何辭為?”句中有三個“為”,
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理前兩句的主語分別是“人”和
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有些文言“我”,賓語分別是“刀俎”和
語法辨析
詞語,需將其代入句中,分析其“魚肉”,前兩個“為”處于謂
法
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位置,以此來確語位置,譯為“是”;末句中的
定用法“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
結(jié)構(gòu),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
的“為”是表反問的語氣助詞
“之二蟲又何知”的“之”修飾
有些文言虛詞兼有實詞和虛詞“二蟲”,是代詞“這”;“燕
判斷詞性兩種性質(zhì),可借助上下文的語趙之君”的“之”處于修飾語與
法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中心語之間,是助詞“的”;“水
一樣,用法也不一樣為之”的“之”處于賓語位置,
是代詞“它”
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1.介詞
介詞是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的前面,合起來表示時間、處所、原因、方式、對象等意義的詞。
對介詞的考查,通常是結(jié)合對文句的理解進行的。
引出行動的工具、方法、憑借;例如:“以、因”,意思為“拿、憑借、依據(jù)",①以勇氣聞于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因以諷諫。(《張衡傳》)
引出動作的對象;例如:”于、與、因、為、乎”,意思為“同、跟、給、替、對、對于、向、通過”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②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引出動作的原因;例如:”于、以、為",意思為“由于、因為”①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進學(xué)解》)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引出動作的時間、處所:例如:“于、乎、自、從、緣”,意思為“在、從、至U、沿著”①辭樓下殿,
輦來于秦。(《阿房宮賦》)②生乎吾前。(《師說》)③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
2.代詞
代詞是代替別的詞或詞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動作、狀態(tài)、數(shù)量等的詞。在語境中辨析某一
代詞具體的指代對象是考查的重點。
(1)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吾、予、余、我;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②吾入關(guān),秋毫不
敢有所近。(《鴻門宴》)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
第二人稱:女、汝、若、爾、而、乃、子;①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女”通“汝”)(《詩經(jīng)?靜
女》)②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③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某所,而母立于茲。(“而”
通“爾”)(《項脊軒志》)
第三人稱:之、其、彼、厥、渠;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斬荊棘。(《六國論》)
復(fù)數(shù):屬、輩、類、徒;①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②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2)指示代詞
近指代詞;例如:“是、止匕、斯、茲、之、然”,意思是:“這、這個、這里、這樣”①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赤壁賦》,②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遠指代詞:例如:“彼、夫、其”,意思是:“那”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無定指代詞:例如:“或、莫”,意思是:“有的,有的人;沒有誰,沒有哪一個”①或師焉,或不
焉。(《師說》)②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張衡傳》)
輔助性代詞:所、者;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勸學(xué)》)②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
而聞?wù)哒谩#ā秳駥W(xué)》)
(3)疑問代詞
代人:例如:“誰、孰”,意思是:“誰、哪一個"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代事物:例如:“何、胡、奚、曷、盍”,意思是:“什么、哪里”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②
奚以知其然也?(《逍遙游》)③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表處所:例如:“安、惡(烏)、焉”,意思是:“哪里”①彼且惡乎待哉?。ā跺羞b游》)②沛公安在?
(《鴻門宴》)
3.連詞
表并列:例如:”與、及、既/且、而、以/且…且…/載…載…”,意思是:“和/又/又…又…/一邊…
一邊…”①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詩經(jīng)?氓》)②四體康且直?。ā犊兹笘|南飛》)
表承接:例如:“而、貝!I、因、乃、遂/而后/若夫”,意思是:“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項王即
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表遞進:例如:“而、且”,意思是“并且、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表因果:例如:“以、為、因、由、緣/故、是故、是以、以故”,意思是:“由于、因為/因此、所
以”①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說》)
表假設(shè):例如:“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縱、縱使、縱令、藉第令”,意思是:“如
果、假如/即使”①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阿房宮賦》)②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山中留客》,③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
表轉(zhuǎn)折:例如:“而、然、則、然則、可”,意思是“卻、可是、但是、但”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師說》)②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注意】連詞“以”與“而”連接的前后兩項間有對謂語動詞的修飾關(guān)系,易與承接關(guān)系混淆,要注
意辨別?!拔就Γ瑥V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保ā而欓T宴》)
前者的“奪”與“殺”,后者的“舉”與“示”,在時間上行動上有明顯的先后順序,屬承接關(guān)系。“吾
嘗終日而思矣。”(《勸學(xué)》)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前者的“終日”與“思”,后者的“欣
欣”與“榮”,是同時發(fā)生的,前后有修飾關(guān)系。表修飾的“而”“以”可譯作“地”“著”。
4.副詞
副詞是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情態(tài)、否定等意義的詞。
(1)時間副詞
表過去:例如:“既、業(yè)、己、曾、嘗、適、初、曩、昔、向、鄉(xiāng)、遂”,意思是:“已經(jīng)、過去、
剛才”。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桃花源記》)
表現(xiàn)在:例如:“方、會、適”,意思是:“正、正好”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表將來:例如:“且、將、欲、行、垂”,意思是“將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表短暫:例如:“斯須、俄而、旋、暫、尋、未幾、須臾、無何、猝、乍、暴、忽”,意思是:“不
久、一會兒、突然”。①坐須臾,沛公起如廁。(《鴻門宴》)②銀瓶乍破水漿迸。(《琵琶行》)
表持久:例如:“常、雅、素”,意思是:“經(jīng)常、時常、一向"。素昧平生、素不相識。(成語)
(2)否定副詞
表否定:例如:“不、弗、莫、毋、無、未、匪、非、靡、勿、微”,意思是:“不、沒有"①曰:
“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表禁止:例如:“毋、勿、莫、無”,意思是:“不要、別”①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②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3)范圍副詞
表全部:例如:“俱、畢、凡、皆、咸、舉、悉、盡、都、具、共、率”,意思是:“全、都,凡是、
大凡、總共、共、大都、大致①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桃花源記》)②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桃花源記》)③悉以咨之。(《出師表》)
表部分或個別:例如:“但、唯、止、僅、獨、徒、特、第、直”,意思是:“只、僅、只是”①但
見悲鳥號古木。(《蜀道難》)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逍遙游》)
(4)程度副詞
表深度:例如:“很、極、甚、絕、至、良、頗、酷、頗、孔、少、殊、稍、微、略”,意思是:“很、
太、極、特別、非常、分外、稍微、略微”①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賦》,②陵見其至誠。(《蘇
武傳》)
表比較:例如:“益、彌、尤、愈、力口、滋”,意思是:“更加、尤其、更、越”①圣益圣,愚益愚。
(《師說》)②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游褒禪山記》)
(5)情態(tài)副詞
表方式:例如:“俱、并、間、微、竊、固”,意思是:“一起、暗中、堅決”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叢祠中。(《陳涉世家》)
表速度:例如:“遽、卒(猝)、立、即、旋、暫、稍、漸、益”,意思是:“立刻、暫且、逐漸、稍
微”①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②亂花漸欲迷人眼。(《錢塘湖春行》)
表頻率:例如:“數(shù)、亟、累、屢、仍、輒、每、復(fù)”,意思是:“多次、重復(fù)、任何一次”①范增
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②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蘭亭集序》)
(6)語氣副詞
表確認:例如:“即、必、誠、信、果”,意思是:“就是、一定、實在、的確、果真”①奪項王天
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③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
姥吟留別》)
表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論議語氣:例如:“其、蓋、殆”,意思是:“大概(是)、恐怕(是)”①蓋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②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表意外的驚異:例如:“乃、曾”,意思是:“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表祈使:例如:“其”,意思是:“還是、可要”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靖之戰(zhàn)》)
表反詰:例如:“豈、其、庸、巨(t巨)、寧”,意思是:“難道、哪里、怎么”①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
有是哉?。ā恫渡哒哒f》,②其可怪也歟!(《師說》)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王侯將
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7)指代性的副詞
相:例如:“互指、偏指”,意思是:“相互、我、他”①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②葉葉相
交通。(《孔雀東南飛》)
見:例如:“動作行為的接受”,意思是:“自己、我”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②君
既若見錄。(《孔雀東南飛》)
(8)謙敬副詞
表敬:例如:“請、敬、謹、幸、惠、辱、垂、蒙”,意思是:“承蒙、有幸、請允許我……”①請
以戰(zhàn)喻。(《寡人之于國也》)②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謙:例如:“敢、竊、忝、猥、伏”,意思是:“私下地、伏在地上相……”①猥以微賤,當侍東
宮。(《陳情表》)②伏惟啟阿母。(《孔雀東南飛》)③竊以為其人勇士。(《廉頗藺相如列傳》)
5.助詞
音節(jié)助詞:例如:“有、其(詞頭)、然、焉、如、乎(詞尾)”不譯。意思為“……的樣子”①路曼曼
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②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句首助詞:例如:“夫、蓋、維、惟、唯”,表要發(fā)議論等,不譯。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
說》)②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赤壁賦》)
句中語氣:例如:“蓋、也、與”,表停頓,不譯。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句末陳述:例如:“也、矣、焉、耳、己”意思為:“罷了”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赤壁賦》)
句末疑問:例如:“諸、歟、乎、牙B、兮”意思為:“嗎”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句末感嘆:例如:“哉、乎、也、夫、兮”意思為:“呢、啊”①其皆出于此乎?(《師說》)②何其
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p>
梳理總結(jié)五類虛詞
(一)代詞
分類舉例
第一人稱吾、余、予
人稱代詞第二人稱女、汝、爾、而、乃、若
第三人稱之、其、厥、彼
近指止匕、斯、之、是、茲
指示代詞遠指彼、夫、其
虛指某、或、莫
代人孰、誰
疑問代詞代事何、奚、胡、盍、曷
代處所惡、安(烏卜焉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善刀而藏之步憂甚瓠落無所容
A.[杳不知其所之也B?卜為惑也,終不解矣
聲用亡鄭以陪鄰[吸取諸懷抱
猶且從師而問卷[吸師焉,或不焉
(二)副詞
副詞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語氣等的詞。
1.副詞的種類
分類釋義舉例
稍微少、稍、略
表程度更加益、彌、愈、更、滋
非常、尤其最、極、甚、至、尤、良、絕、特、頗
全、者B悉、皆、咸、俱、舉、凡、畢
表范圍
只、不過唯、特、徒、獨、直、第、但、止、貝h僅、顧
曾經(jīng)、已經(jīng)、從前、過去既、已、曾、嘗、向、初、曩、始、昔
經(jīng)常、一向常、素、雅、恒、向
表時間
不久將、尋、旋、既而、未幾、無何
正好、恰好會、正、適、方、屬
的確、實在必、誠、信、良、固、果
表語氣
大概、恐怕豈、其、蓋、殆、庶、得無、無乃、庶幾
表頻率屢、每、復(fù)
表敬謙竊、請、謹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庭中始為籬,號為墻
A[悟目往之不諫
某孰能譏之乎
[實迷途基未遠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不出,火且盡
D,卜口逃亡且盡
2.“相”的特殊用法
“相”作為指代性副詞,除表示“互相”外,還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
可根據(jù)語境譯為“你”“我”“他”“它”等。
請指出下列句中“相”的用法,如是偏指一方,則指出具體的稱代。
(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互相
(2)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互相
(3)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偏指“我”
(4)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浩浮澳恪?/p>
(5)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偏指“他”
(6)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互相
(三)連詞
連詞是連接詞語、短語或句子并表示它們之間某種關(guān)系的詞。主要表并列、遞進、承接、選擇、假設(shè)、
轉(zhuǎn)折、因果、目的等關(guān)系。其中,表示選擇關(guān)系的連詞有:如、抑、或、其……其……等。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的連詞有:若、如、即、使、茍、今、而、縱、令、誠、假令等。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A]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而母立于茲
[青,取之于藍,呵青于藍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C]臣死耳不避,卮酒安足辭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D1欲速則不達
(四)介詞
介詞是指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前面,合起來表示時間、處所、對象、原因、方式的詞。主
要有:于、以、為、與、乎、因等。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人]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多于九土之城郭
C[而恥學(xué)于師
為擊破沛公軍
D]為天下笑者
(五)助詞
助詞是古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
分類舉例
結(jié)構(gòu)助詞之、者、所
陳述語氣也、矣、焉、耳
語氣助詞疑問語氣哉、乎、牙B、為
句首語氣詞夫、唯、蓋
音節(jié)助詞之、其、有、言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A.[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盤盤冷,困困焉
[猶且從師而問卷
耒晉,何厭之有
C,客亦知來水與月乎
噲曰:“此迫與!”
。[師道之不傳也久?
復(fù)音虛詞和文言兼詞
1.復(fù)音虛詞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常常兩兩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結(jié)合得相當穩(wěn)固。因此,人們把兩個
結(jié)合得穩(wěn)固的虛詞稱為“固定結(jié)構(gòu)”。這類結(jié)合穩(wěn)固與非穩(wěn)固的虛詞統(tǒng)稱為“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的意
義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須牢牢掌握。
這樣的詞語有:奈何、無乃、有以(無以)、所以、是故、既而、而況、俄而、無何、相與、至于、于是、
孰與等。
2.文言兼詞
所謂文言兼詞,是指在古代漢語中某一類詞兼有互相結(jié)合的兩個字的意義和用法,這種詞的讀音有的
是這兩個字的聲音的拼合,例如“諸”是“之”與“于”(“于"古音wU)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詞都是
合音詞。兼詞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遍貫古籍,長盛不衰。常見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諸(“之
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曷(同“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
zhan,“之焉”的合音)。
㈤3
一差點室暇H遙探窗
/-------------B4M-U
1考點有
重點掌握設(shè)為得分點的高頻虛詞
(一)以
“以”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考查最多的虛詞,且往往都要譯出義項。下面的“以”字均出自《六國論》,
請解釋其義。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不賂者以賂者喪
茍以天下之大
以地事秦
以有尺寸之地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舉以予人
以趨于亡
(二)因
“因”既有虛詞性,也同“以”一樣具有實詞性,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
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困人之力而敝之
國擊沛公于坐
蒙故業(yè),國遺策
于今無會困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君困我降,與君為兄弟
項王即日困留沛公與飲
(三)乃
“乃”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中《經(jīng)首》之會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四)其
“其”的用法較為復(fù)雜。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基聞道也亦先乎吾
秦愛紛奢,人亦念募家
失其所與,不知
基皆出于此乎
吾外還也
奔車朽索,基可忽乎
爾基無忘乃父之志
3
“六技法”推斷文言虛詞
解答文言虛詞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熟練掌握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然后把意義和用法代入原文語境
中去驗證。比如“以”作介詞時有“因”“用”“拿”等意思,當遇到文言語句中有“以”作介詞的時候,
就可把這幾個義項代入原文中驗證推斷。但在牢記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靈活運用一些推
斷方法,以提高解題的效率。
-(
語
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推斷其含義,語
境
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法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利用文意解題。如
推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分
斷年全國甲卷“宜許之”中的“之”,在動
析\2021
法
門宴》)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法詞“許”之后,結(jié)合前面語境“若欲貨財”,
一
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兩個“為”一\可以推斷出“之”為代詞,譯為“他們”
應(yīng)為動詞,作謂語,譯為“是、“何辭”,即“辭
何”,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主語承前省略,句末的“為”v一
推
是表疑問的語氣助詞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虛詞為標志的。
斷
f一
文
標如表被動的“見”“于”“為”“為所”,表賓
-
志
言
有些文言虛詞的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詞
推語前置的“之”“是”;含有虛詞的固定格式
虛
性
如《蘭亭集序》中的“及其所之既倦”和“不斷
詞
用“是以"“無以”“有所”等。如2021年全國乙
法
的
能不以之興懷”兩句,前一個“之”是動詞定
I一卷“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中,“此乃……
技
(求得);后一個“之”是代詞(代指“向之法L
也”是判斷句的標志,則該句為判斷句
一
所欣……已為陳跡”),通過詞性即可推斷二者法
/一
不一樣/
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一
/句
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對應(yīng)位置上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詞;還常作語氣
同
/位
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如“舟遙遙以
推
案副詞,表反問或揣測;在句中動詞后一般
輕順,風(fēng)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并序》)斷
推是代詞;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
法
中的“以”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是表法表期望、祈使語氣
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是表修飾.
的連詞
情境訓(xùn)練遷移辨析
結(jié)合語境推斷文中畫橫線的實虛詞的意思。
①覘:.............................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辨析: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
石勒欲襲王浚,未知虛實,將遣使覘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之。參佐請用羊祜、陸抗故事②,致③書②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浚??B劺沼街?,甚喜,謂子春日:[辨析: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
“石公一時豪杰,乃欲稱藩于孤,其可信..................................]
壬L”子春日:“自古胡人為輔佐名臣則③致:.............................
有矣,未有為帝王者也。石將軍非惡帝王[辨析:無從致書以觀
不為而讓④于殿下,顧以帝王自有歷數(shù),..............................]
非智力之所取,雖強取之,必不為天人所⑷讓:.........................
與。歸身殿下,此乃石將軍之明識所以遠[辨析:如惠語以讓單于
過于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悅,遣讓:.............]
使報聘⑤,以厚幣酬之。王浚使者至,石⑤報聘:.........................
勒匿其勁?卒、精甲,羸師虛府以示之,⑥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面⑦拜使者而受書。復(fù)奉表于浚,期⑧[辨析: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以三月中旬親詣幽州奉上尊號。勒既入"一一............]
城,縱兵大掠,丑⑨其聽事,浚乃走出堂⑦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勒眾執(zhí)項之,使其將以五百騎先送浚⑧期:..........................
于襄國,斬于襄國市。[辨析:君與家君期日中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石勒寇河朔》,虹..............................]
有刪改)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廳火災(zāi)爆炸應(yīng)急預(yù)案(3篇)
- 財務(wù)火災(zāi)應(yīng)急預(yù)案演練方案(3篇)
- VB常見錯誤試題及答案解讀
- 行政法學(xué)研究成就與試題答案總結(jié)
- 2025年軟考備考計劃優(yōu)化試題及答案
- 教學(xué)區(qū)火災(zāi)專項應(yīng)急預(yù)案(3篇)
- 火災(zāi)應(yīng)急預(yù)案適用領(lǐng)域(3篇)
- 信息系統(tǒng)實施技術(shù)試題及答案
- 高考數(shù)學(xué)總結(jié)與復(fù)習(xí)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luò)管理員職場秘籍試題及答案
- 船舶維修合同協(xié)議書
- 《比亞迪品牌歷史課件》課件
- 小學(xué)心理健康家長會課件
- 2025年4月自考00160審計學(xué)答案含評分參考
- 購買木地板合同協(xié)議
- 嚴重開放性肢體創(chuàng)傷早期救治專家共識解讀
- 速賣通開店考試最權(quán)威答案
- 輸液導(dǎo)管相關(guān)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 課件
- 國企崗位筆試題目及答案
- 2024年泉州實驗中學(xué)初一新生入學(xué)考試數(shù)學(xué)試卷
- 航模課程-飛翔的夢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