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由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組成,總分100分,測試時間75分鐘。2.請將試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上,試卷由考生自己保留。第一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含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漢字“家”的字義,商代卜辭首先為“氏族宗廟”,也有“氏族(宗族)”之義;西周金文中均為“氏族(宗族)”;春秋時代主要為“氏族(宗族)”,也有“宗廟”之義;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期出現“個體家庭”之義。這一演變過程表明()A.宗族宗法觀念逐漸弱化 B.個體農業(yè)經濟產生C.國家集體意識出現倒退 D.血緣關系分崩離析【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家”的字義在春秋末期以前,基本是以“宗族”為核心,但到了春秋以后,隨著分封制和宗法制被破壞,“宗族”對字義的影響力在慢慢弱化,而“個體家庭”的影響力在慢慢強化,表明宗族宗法觀念逐漸弱化,排除A項;“個體農業(yè)經濟產生”是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這種變化的本質,排除B項;材料強調家族意識的倒退,與國家集體意識無關,排除C項;血緣關系紐帶在強化而不是分崩離析,排除D項。故選A項。2.如表為開皇年間(581-600年)隋文帝采取的部分舉措。這些舉措表明,當時()時間舉措開皇三年“詔舉賢良”開皇七年“制諸州歲貢三人”開皇十八年“詔京官五品已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A.逐步廢止了門閥士族操縱的選官制B.社會發(fā)展穩(wěn)定,吏治清明C.建立了由下而上舉薦官員的新制度D.官員品行高尚,素質提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從開皇三年“詔舉賢良”到開皇七年“制諸州歲貢三人”再到開皇十八年“詔京官五品已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隋文帝逐漸控制了選官用人權,進而逐步廢止了門閥士族操縱的選官制,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官員的清廉,無法體現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吏治是否清明,排除B項;由下而上舉薦官員的選官制度是漢朝的察舉制,排除C項;“詔舉賢良”只能看出統(tǒng)治者選官重視品行,但不能看出官員的品行,排除D項。故選A項。3.唐初承襲隋制實行州縣兩級制。從太宗起,分天下為十道,玄宗時再細分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使以檢察州縣。后來采訪使演變?yōu)橛^察使,形成介于中央與州郡之間一級行政機構。以觀察使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統(tǒng)的形成()A.完善了國家監(jiān)察管理制度 B.規(guī)范了中央的決策機制C.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D.消除了地方的割據分裂【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從太宗起,分天下為十道,玄宗時再細分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使以檢察州縣。后來采訪使演變?yōu)橛^察使,形成介于中央與州郡之間的一級行政機構?!笨傻贸鎏瞥ㄟ^調整地方行政區(qū)劃,設立觀察使,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調整,并非國家監(jiān)察管理制度的完善,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察與管理,而不是中央的決策,排除B項;“消除了”說法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4.如表為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的部分內容。由此可見,青苗法()借貸方式實際支給還貸數實際價值現錢例1000文1200文(借錢還錢)1200文120斗(借錢還糧)2400文A.受到大地主的歡迎 B.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C.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D.不利于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下表是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的還納本息示意列表”可知,王安石變法中青苗錢的借貸方式為“現錢例”;“實際支給1000文”,但還貸數為“1200文或120斗(借錢還糧)”,有利于國家通過貸款增加財政收入,B項正確;政府放貸給農民,實際上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排除A項;青苗法的利息較低,相對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排除C項;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農民的積極性,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5.在11世紀的西歐,“要調整日益復雜的民事法律關系,需要新的私法。而法律發(fā)達的羅馬法理所當然成為了首選被接納對象”。這說明當時的西歐()A.商品經濟發(fā)展 B.大陸法系開始形成C.莊園經濟崩潰 D.法律至上原則確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要調整日益復雜的民事法律關系,需要新的私法。而法律發(fā)達的羅馬法理所當然成為了首選被接納對象”可知,11世紀的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民事法律問題逐漸增多,需要對法律進行優(yōu)化和重新制定,而羅馬法成為首先被借鑒和采用的法律體系,A項正確;大陸法系開始形成于13世紀,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判定莊園經濟崩潰,排除C項;1215年《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原則,排除D項。故選A項。6.在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會學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為主要教育內容?;浇绦麚P的“十誡”中涉及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證、不可貪戀他人的財物等內容。由此可見,教會()A.訓誡凌駕于法律之上 B.控制了中世紀的教育C.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D.有悖于人文主義精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根據材料可知,基督教會學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為主要教育內容,基督教宣揚的“十誡”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作用,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教會訓誡和法律的關系,得不出教會訓誡凌駕于法律之上,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教會對學校道德教育中的體現,沒有涉及教會控制了中世紀的教育,排除B項;人文主義強調人的重要性,而材料主要說明教會具有教化功能,排除D項。故選C項。7.《大明律·戶律》“私茶”條規(guī)定;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處罰。洪武三十年(1397),駙馬歐陽倫私販茶葉案發(fā),朱元璋為了警示其他皇親國戚,將歐陽倫處死。這體現了明朝()A.立法禁止民間貿易 B.監(jiān)察法規(guī)完善C.執(zhí)法遵循禮法結合 D.皇權高于法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處罰。洪武三十年(1397),駙馬歐陽倫私販茶葉案發(fā),朱元璋為了警示其他皇親國戚,將歐陽倫處死?!笨芍M管《大明律》規(guī)定販賣走私茶葉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處罰,但駙馬卻最終被朱元璋處死,體現皇權高于法權,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對“私茶”相關法律規(guī)定,并不能說明是對整個民間貿易的禁止,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監(jiān)察法規(guī)的內容,無法得出監(jiān)察法規(guī)完善,排除B項;禮法結合,就是把中華民族倫理道德與法律制度相結合,材料未涉及在執(zhí)法過程中體現禮法結合,排除C項。故選D項。8.1787年憲法的起草者麥迪遜說:“(禮儀)越簡單,我們在言行舉止上就越是共和國人,我們就能獲得更多的國家尊嚴?!苯莒尺d也認為“必須扔掉君主制和貴族社會制度所有的浮夸禮俗”。這反映出二者A.極為推崇羅馬的共和制 B.希望建立共和政體C.對聯(lián)邦的建立充滿擔憂 D.政治見解截然不同【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共和制度的建立,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二人都不要君主和貴族式的浮夸和煩瑣,要成為共和國人,可見他們都希望建立共和政體,B項正確,排除D項;麥迪遜和杰斐遜希望建立的是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麥迪遜和杰斐遜對聯(lián)邦制的態(tài)度,排除C項。故選B項。9.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了“國際河川”的概念;確立了國際自由航行的原則、國際河流共有共管原則,設置了國際管理機構,認定了國際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這一規(guī)定()A.有利于國際關系的協(xié)調 B.確立了和平共處的外交原則C.奠定了歐洲的核心地位 D.確保了國際資源的合理利用【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15年(歐洲)。根據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對國際河流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提出了“國際河川”的概念,提出了相關的原則,并設置了相關的機構,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構建大國協(xié)調的國際關系,A項正確;和平共處的外交原則是中國的創(chuàng)立,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工業(yè)革命等運動奠定了歐洲的核心地位,排除C項;“確保了”說法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0.1855年5月,英國頒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第一個樞密院令,1855-1869年,從應試的文官候選人中共淘汰下來8169人,主要是因為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過差。英國的做法()A.標志著文官制度正式確立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提高了工業(yè)資產階級地位 D.擾亂了政府決策的穩(wěn)定性【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紀中期,英國頒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一個樞密令,而且從應該的文官中淘汰了眾多文化程度低或能力過差的人。聯(lián)系所學知識,當時正好處于工業(yè)革命,英國此舉顯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B項正確;英國的文官制度確立于1855年前,排除A項;對文官制度的改革與提高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地位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政府決策,排除D項。故選B項。11.清代在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東北地區(qū)等地設置特別行政區(qū),采取和內地不同的行政管理辦法,例如對內蒙實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這里特別行政區(qū)的設置()A.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 B.進一步加強君主的專制權力C.解決了少數民族的叛亂問題 D.極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清朝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qū)采取因地而治管理,從而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A項正確;材料與君權加強無關,而是清朝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B項;“解決了”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項。故選A項。12.光緒三十一年七月(1905年8月)刑部侍郎沈家本奏請“聘用公舉之鄉(xiāng)紳,參與謀議,不必拘定鄉(xiāng)官之名,但求能辦地方之事”。出洋考察各國政治的五大臣亦要求仿照日本“布地方自治之制”。這些舉措()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鞏固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C.基本建立了地方自治制度 D.是清末新政的組成部分【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清末清政府實行新政改革,預備立憲是新政的重要內容,而地方自治又是預備立憲的重要內容和基礎。D項正確。這些舉措弱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排除A項;清政府并真正實行地方自治,實質仍是維護其專制統(tǒng)治,這些措施反而加速清政府的滅亡。排除B項;這些措施只是實行地方自治的前提,排除C項。故選D項。13.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規(guī)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改變“賤民”身份,賦予婦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權利等。鼓勵民間興辦實業(yè),減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這反映了南京臨時政府()A.力圖除舊布新建設國家 B.結束了封建帝制C.側重實踐完善民生改革 D.踐行了主權在民【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南京臨時政府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頒布了一些比較積極的舉措,廢除了清政府的一些苛政,這反映了南京臨時政府力圖除舊布新建設國家,A項正確;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不僅涉及到民生問題,還涉及到民主權利,排除C項;材料里面主要是南京臨時政府的規(guī)定,沒有顯示其具體實踐,排除D項。故選A項。14.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廢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級制,采用文官等級品位分類制,實行官、職合一。官名僅表示為官者的職務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著特權。這樣做的意義在于()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價值觀 B.有利于傳播近代平等觀念C.實現了官員非特權化原則 D.說明了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民國初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北洋政府廢除了……官與吏之間的等級制……官名僅表示為官者的職務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可知,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對選官制度進行了一定改革,官名不在表示特權體現了北洋政府的官制滲透了一定的平等觀念,B項正確;“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官名僅表示為官者的職務”反映了當時官名的內涵變化,但“實現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與考試無關,且“人人平等”看不出來,排除D項。故選B項。15.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規(guī)定:“各民族自治區(qū)統(tǒng)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區(qū)的自治機關統(tǒng)為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并受上級人民政府的領導?!边@表明我國()A.建立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B.明確了中央和自治區(qū)的關系C.確立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 D.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答案】B【解析】材料“各民族自治區(qū)統(tǒng)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體現的是中央政府對自治區(qū)的絕對領導,明確了中央和自治區(qū)的關系,B項正確;材料與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民族格局,排除D項。故選B項。16.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8條規(guī)定,允許外國的企業(yè)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在中國投資;198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允許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確認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有企業(yè)”取代“計劃經濟”和“國營企業(yè)”。材料反映()A.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確認 B.改革開放時法律隨意性強C.法制建設不受經濟影響 D.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憲法不斷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新概念,說明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確認,A項正確;法律隨意性強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法制建設應隨經濟的發(fā)展而改變,排除C項;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第二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小題,共計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見另頁)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世官制、察舉制和科舉制。在世官割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階段,官職被限定在貴族范圍內。察舉制度創(chuàng)立之后,選官要先經官吏察訪,然后推薦給中央予以任用??婆e制則是通過考試選官,擇優(yōu)錄用。——摘編自黃留珠《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開始設立經濟特科取士;廢除八股后,又采取學堂育才選才和留學生畢業(yè)錄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時期,受國內外諸種因素的影響,以強化文官立法為特點,中國近代文官制度進一步趨于完善。這些近代中國官員選任制度,具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可供借鑒之處,并且在某些方面還顯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時代價值?!幾躁P學增《近代中國官員選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以1994年《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正式頒布為標志,我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正式建立。該規(guī)定實施20年以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陸續(xù)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為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幾皂n達亮《當代中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淺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趨勢,并簡析這些變化的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期中國官員選任制度變革的歷史背景。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實施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意義?!敬鸢浮浚?)趨勢:選官范圍不斷擴大;選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評選標準趨向才能。積極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的加深;科舉制度無法適應改革需要;新式學堂的推廣;留學潮的出現;民國政治的發(fā)展。(3)意義:推動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選拔;有助于干部隊伍的年輕化和專業(yè)化?!窘馕觥浚?)根據材料一“……在世官割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階段,官職被限定在貴族范圍內……”,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趨勢是:選官范圍不斷擴大;根據材料一“……察舉制度創(chuàng)立之后,選官要先經官吏察訪,然后推薦給中央予以任用……”,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趨勢是:選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根據材料一“……科舉制則是通過考試選官,擇優(yōu)錄用”,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趨勢是:評選標準趨向才能。結合所學知識,從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簡析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的加深;科舉制度無法適應改革需要;新式學堂的推廣;留學潮的出現;民國政治的發(fā)展等方面分析20世紀初期中國官員選任制度變革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三“該規(guī)定實施20年以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陸續(xù)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為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推動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選拔;有助于干部隊伍的年輕化和專業(yè)化等方面說明我國實施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意義。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漢時期,民族關系的熱點和焦點在北方,特別是與匈奴的關系。秦漢之際,匈奴的勢力逐漸強大,從高祖到漢武帝即位初,漢匈都一直有和親之約。但從漢武帝開始,漢匈雙方發(fā)生了近五十年的戰(zhàn)爭,到漢光武帝時,匈奴分裂南北兩部,南匈奴附于漢,走上了與漢民族融合的道路,北匈奴被迫西遷?!饔蚨甲o成了西漢的一級地方政權。秦始皇時開始對西南少數民族進行治理,到漢武帝時,為了斷匈奴臂,派張騫出使西域,加深了漢武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認識,最終設立益州等郡進行管理,促進了西南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關系?!幾酝跷墓狻肚貪h時期民族關系互動述論》材料二清朝入關后,隨著對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的擴大,理藩院職掌范圍也擴大到西北、西南邊疆地區(qū),成為清朝管理少數民族的中央機構。在東北地區(qū)實行軍府制,設立將軍,兼管軍政和民政;在西北地區(qū)主要采取軍府制統(tǒng)治,設伊犁將軍……在北疆的蒙古族聚居的地區(qū)推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地區(qū)則根據當地的宗教信仰特點,通過西藏的上層,實現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體制;其他如在西南地區(qū)仍襲明制,實行土司制度。清政府通過封爵、給俸、聯(lián)姻、朝覲制度等措施,極盡拉攏、撫綏少數民族上層人物。清政府在東北、外蒙古和西北邊境,設置了一系列軍事哨所,此外,清政府還在東北、西北、蒙古地區(qū)設置臺站,開辟驛路?!幾詮埌Α⒛炔肩鳌肚宕褡逭呗哉摗凡牧先凑諔椃ê兔褡鍏^(qū)域自治法規(guī)定,各少數民族依法享有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同時享有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務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和開拓進取,加上國家有力的扶持和幫助……新建許多工業(yè)項目,把西部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變成經濟優(yōu)勢,加快了民族地方的發(fā)展?!瓕嵭忻褡鍏^(qū)域自治,極大地凝聚了民心,順應了民意,反映了民情,從制度上徹底粉碎了國內外分裂勢力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的野心?!幾躁悋!睹褡鍏^(qū)域自治制度的由來及意義》(1)結合材料一概括秦漢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2)結合材料二歸納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措施。(3)結合材料三概括新中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答案】(1)特點:民族關系矛盾與和諧并存;漢匈關系占民族關系的主導;民族之間主要通過出使與和親方式實現融合;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行政管理;以漢族為中心的統(tǒng)一多民族共生。(要求兩點)(2)主要措施:中央設置了專門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根據不同地區(qū)的情況設置行政機構;利用宗教信仰進行精神統(tǒng)治;籠絡和利用少數民族上層進行統(tǒng)治;加強邊防建設和開發(fā)。(要求三點)(3)意義: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促進了民族地區(qū)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使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有利于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要求兩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概括分析題。時空是秦漢(中國)。根據材料一“從高祖到漢武帝即位初,漢匈都一直有和親之約。但從漢武帝開始,漢匈雙方發(fā)生了近五十年的戰(zhàn)爭”得出,民族關系矛盾與和諧并存,民族之間主要通過出使與和親方式實現融合;根據材料一“秦漢時期,民族關系的熱點和焦點在北方,特別是與匈奴的關系”得出,漢匈關系占民族關系的主導;根據材料一“西域都護成了西漢的一級地方政權”得出,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行政管理;根據材料一“漢光武帝時,匈奴分裂南北兩部,南匈奴附于漢,走上了與漢民族融合的道路,北匈奴被迫西遷”得出,以漢族為中心的統(tǒng)一多民族共生?!拘?】本題是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二“清朝入關后,隨著對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的擴大,理藩院職掌范圍也擴大到西北、西南邊疆地區(qū),成為清朝管理少數民族的中央機構”得出,中央設置了專門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根據材料二“在東北地區(qū)實行軍府制,設立將軍,兼管軍政和民政;在西北地區(qū)主要采取軍府制統(tǒng)治,設伊犁將軍”得出,根據不同地區(qū)的情況設置行政機構;根據材料二“在西藏地區(qū)則根據當地的宗教信仰特點,通過西藏的上層,實現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體制”得出,利用宗教信仰進行精神統(tǒng)治;根據材料二“清政府通過封爵、給傣、聯(lián)姻、朝覲制度等措施,極盡拉攏、撫綏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得出,籠絡和利用少數民族上層進行統(tǒng)治;根據材料二“清政府在東北、外蒙古和西北邊境,設置了一系列軍事哨所,此外,清政府還在東北、西北、蒙古地區(qū)設置臺站,開辟驛路”得出,加強邊防建設和開發(fā)?!拘?】本題是概括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三“各少數民族依法享有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得出,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根據材料三“享有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務的權利”得出,使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根據材料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和開拓進取,加上國家有力的扶持和幫助……新建許多工業(yè)項目,把西部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變成經濟優(yōu)勢,加快了民族地方的發(fā)展”得出,促進了民族地區(qū)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三“從制度上徹底粉碎了國內外分裂勢力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的野心”得出,有利于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典歷史上出現過12次陶片放逐案例,第一次發(fā)生在公元前487年,被驅逐者是前僭主庇西特拉圖的親戚西帕庫斯,最后一次發(fā)生在公元前417年,群眾領袖海柏波拉斯被流放。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主張懲罰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顯官而回避;獎賞有功勞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遺忘。宋代宋代法律全盤繼承了唐律關于男子“七出”正當休妻的法律規(guī)定,賦予了女子主動離婚的權利,甚至擴大了女子的離婚自由權。近代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規(guī)定:國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實施,未經議會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權。近代中國1904年《公司律》確立了兩項平等權利:一為不分官商、不同主體一律平等原則;二為股權平等原則?,F代中國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yè)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yè),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請圍繞“法律”和“公平”,任選表中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自擬論題,運用有關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準確。)【答案】示例:論題1:近代以來法律更注重追求公平中國近代以來,隨著商品經濟和社會進步,民主思想得到的傳播。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產生,企業(yè)間矛盾糾紛的出現,舊的工商業(yè)政策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為維護民族企業(yè)利益和自身統(tǒng)治,1904年清政府制定了《公司律》。其中對平等權利的有關規(guī)定有利于刺激民眾的投資熱情,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促進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國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為適應對外開放經濟交流的需要,1982年憲法對外國的在華投資行為作出相應規(guī)定,外企和經濟組織需遵守中國法律,同時也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符合了社會主義經濟公平競爭的精神,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fā)展。因此,近現代法律對公平的追求,適應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論題2:“法律”與“公平”在近代中西國家國家治理中逐漸得到重視。英國《權利法案》的頒布,是議會對王權的勝利,是英國資產階級重要的革命成果。對于國王權利的限制,利于防止專制,可以保障資產階級的權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中國近代以來,隨著商品經濟和社會進步,民主思想的傳播。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產生,企業(yè)間矛盾糾紛的出現,舊的工商業(yè)政策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為維護民族企業(yè)利益和自身統(tǒng)治,1904年清政府制定了《公司律》。其中對平等權利的有關規(guī)定有利于刺激民眾的投資熱情,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利于本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因此,近代中西國家治理中,“法律”與“公平”的運用,符合本國國情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窘馕觥勘绢}是開放性試題,可根據材料的信息可得出,近代以來法律更注重追求公平。論述時可根據所學,得出從近代法律發(fā)展的背景、特點、影響等角度概括。同時也從改革開放后我國法律不斷完善的角度理解概括。言之有理即可。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初,沒有對諸侯國的監(jiān)察制度,惠帝、文帝時,對中央直轄的郡由丞相直接派員“分刺州,不常置”。漢武帝時將全國分成13個監(jiān)察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各派刺史1員,監(jiān)察郡級官員(郡守、國相),并有權監(jiān)督諸侯王,正式創(chuàng)立了刺史制度。刺史巡行監(jiān)察,無固定治所。漢元帝之后,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和佐吏撩屬。西漢末年,新莽政權以州牧取代刺史,賦予州牧統(tǒng)兵作戰(zhàn)之權,并參與地方政務,州牧開始向地方官轉變。東漢初年,盡管光武帝復置刺史,但刺史已經變成固定的地方官,行政權也進一步擴大。東漢末年,再改刺史為州牧,以便集中所轄州內各郡軍事、民力和財力鎮(zhèn)壓起義,州牧正式演變?yōu)榈胤阶罡咝姓L官。在鎮(zhèn)壓起義的過程中,州牧(個別仍稱刺史)乘機專兵攬權,擴充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中國磷酸三鈉行業(yè)應用態(tài)勢及投資動態(tài)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硨磲市場運行態(tài)勢剖析與競爭格局熱點觀察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甲醇鎂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規(guī)模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環(huán)保裝備行業(yè)需求規(guī)模及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牛奶市場運作模式及發(fā)展前景展望研究報告
- 2025年運動品牌數字化營銷與市場競爭態(tài)勢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溶劑型涂料油墨行業(yè)市場運營模式及未來發(fā)展動向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活性維生素D市場銷售模式及未來前景趨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汽車用包裝膜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與投資盈利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小微企業(yè)供應鏈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科技應用與政策建議研究報告
- 銀行行長任職表態(tài)發(fā)言稿(7篇)
- 關于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的通知
-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
- 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農村建房安全責任合同協(xié)議書模板
- 體育教案–《足球基本規(guī)則》
- 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手術配合2
- KROHNE電磁流量計產品介紹
- DL5009.3-2013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guī)程第3部分:變電站
- DL-T1848-2018220kV和110kV變壓器中性點過電壓保護技術規(guī)范
- 市場營銷學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