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2021-2022學年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輝南縣第六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3*25=75分)1.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廟祭祀禮儀;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wèi);少府,掌管皇室財政;衛(wèi)尉,掌管宮門警衛(wèi);太仆,掌管宮廷用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務……這反映了九卿()A.職權細化,各負其責B.服務皇室,君權至上C.政務繁雜,中央集權D.官員眾多,權力分化2.春秋時期“公室”與“私室”之間的斗爭激烈。不少國家私家勢力逐漸上升,公族勢衰。魯國出現了“公室卑,三桓強”的局面,而晉國和齊國的公族勢力先后退出歷史舞臺,出現了“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這反映出()A.政治體制與經濟發(fā)展發(fā)生矛盾B.王權未完全確立C.諸侯國內部政治失序道德大廢D.私有制逐漸建立3.韓非子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這些主張得到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認可,最主要的原因是﹙﹚A.嚴刑峻法可以使民眾安分守己B.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C.施刑罰恰恰是愛民的表現D.適應了建立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需要4.商周政體中,當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干預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勸諫周厲王不要限制民眾的輿論。這說明了()A.商周沿用原始社會的制度B.商周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力C.原始民主遺存對君主有制約作用D.商周政權由國人主導5.春秋時,孔子提出“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內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戰(zhàn)國時,孟子則逐漸以是否行仁義、知禮儀,是否接受華夏文化來區(qū)分華夏與夷狄。這一變化說明()A.民族融合趨勢日益加強B.儒家逐漸放棄夷夏觀念C.中原文化優(yōu)于周邊文化D.孟子背離孔子的民族觀6.商鞅強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革新秦國家庭制度B.打擊舊貴族勢力C.增加政府財政收入D.增殖秦國的人口7.史學家雖未發(fā)現夏朝考古的直接證據,但發(fā)現了與其時間地點最吻合的遺址,它是()A.姜寨遺址B.仙人洞遺址C.二里頭遺址D.殷墟遺址8.在一次歷史知識競賽中,主持人問道:“他是哪種遠古人類?”大屏幕提供了幾個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我們可以推測出,“他”是()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居民9.孔子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打破了過去貴族階層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其辦學思想是()A.學在官府B.有教無類C.因材施教D.循序漸進10.秦國在正式變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變法問題進行爭論,商鞅就當時守舊勢力的觀點進行針鋒相對的辯駁。下列觀點與其相符的是()A.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貴君輕C.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D.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11.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統(tǒng)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B.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奴隸制度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12.“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崩畎自谠娭谐浞挚隙ǖ那厥蓟使兪?)A.統(tǒng)一全國B.統(tǒng)一文字C.實行分封D.建立郡縣13.毛澤東《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币韵率顷P于“秦皇”的說法,最準確的是()A.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國B.確立中央集權制度C.“焚書坑儒”,導致道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D.最早建立縣制14.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對南方的楚國從內心里看不起,認為是蠻夷之邦。到戰(zhàn)國時期,特別是戰(zhàn)國晚期,楚國就不再被視為蠻夷。這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A.南方經濟趕上北方 B.諸侯紛爭逐漸緩和C.華夏認同觀念增強 D.夷夏矛盾基本解決15.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表現不包括A.商品交換使用統(tǒng)一貨幣 B.興建都江堰鄭國渠等水利工程C.鐵犁牛耕的使用推廣 D.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16.衛(wèi)人吳起在楚國、衛(wèi)人公孫鞅在秦國、鄭人申不害在韓國、中山國人樂毅等在燕國的變法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上取消了世卿世祿制和分土封侯制,逐步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新的統(tǒng)治制度。這主要說明當時A.人才流動日趨頻繁 B.變法推動社會轉型C.分封制度開始瓦解 D.爭霸戰(zhàn)爭愈演愈烈17.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張統(tǒng)治者應"為政以德",通過以身作則的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的思想家是A.莊子 B.墨子 C.韓非 D.孔子18.戰(zhàn)國時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治國策略。該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子19.“并吞戰(zhàn)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評價主要是針對秦始皇A.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 B.堅持以法治國C.促進民族交往的加強 D.推行小篆字體20.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道:“制曰:‘……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辈牧现兴恼沃贫仁牵ǎ〢.皇權專制與分封制 B.世襲制與中央集權制C.皇帝制度與世襲制 D.宗法制與郡縣制21.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全國后,自以“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作為自己的帝號,這就是皇帝稱謂的由來。秦始皇此舉旨在A.維護國家統(tǒng)一 B.實行暴政統(tǒng)治C.保障社會穩(wěn)定 D.實現君主專制22.圖示法可以直觀呈現知識構架。下列兩幅圖體現的共同主題是A.加強文化交流B.促進經濟發(fā)展C.抵御少數民族進攻 D.鞏固國家統(tǒng)一23.有關秦亡的原因表述正確的有①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政策不得人心④法律殘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4.老官臺一大地灣文化,磁山一裴李崗文化,后李一北辛文化,雖然各有起源,各有特征,但在經濟類型,日用陶器的制法,某些器別甚至器形等多方面均表現出了一定的共性,該現象反映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A.分布廣泛 B.百花齊放 C.多元一體D.走向統(tǒng)一25.有學者認為,文明社會是從有社會規(guī)則開始的。據此判斷,可作為文明社會標志的是A形成對立階級B.文字與法律產生 C.制造石器工具D.食物能實現自給二、非選擇題:共15分。26.閱讀下面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蹲髠鳌凡牧隙熳舆m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睹献印じ孀印凡牧先ㄖ埽┩鯅Z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擊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工臣下)射(周)王中肩?!蹲髠鳌氛埢卮穑海?)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積極作用?(3分)(2)據材料二概括諸侯有何義務?(2分)諸侯與天子之間是何種關系?(2分)(3)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出現了什么新問題?(2分)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2分)

答案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A.13.A.14【答案】C15【答案】A16【答案】B17【答案】D18【答案】C19【答案】A20【答案】C21【答案】D22【答案】D23【答案】A24【答案】C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