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基礎8.1無筋擴展基礎8.1.1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無筋擴展基礎適用于多層民用建筑和輕型廠房。8.1.2基礎高度,應符合下式要求(圖8.1.2)(8.1.2)式中b——基礎底面寬度;b0——基礎頂面的墻體寬度或柱腳寬度;H0——基礎高度;b2——基礎臺階寬度;tan——基礎臺階寬高比b2:H0,其允許值可按表8.1.2選用。圖8.1.2無筋擴展基礎構造示意d——柱中縱向鋼筋直徑表8.1.2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基礎材料質量要求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pk≤100100<pk≤200200<pk≤300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1∶1.001∶1.001∶1.25毛石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1∶1.001∶1.251∶1.50磚基礎磚不低于MU10、砂漿不低于M51∶1.501∶1.501∶1.50毛石基礎砂漿不低于M51∶1.251∶1.50—灰土基礎體積比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粉土1.55t/m3粉質粘土1.50t/m3粘土1.45t/m31∶1.251∶1.50—三合土基礎體積比1∶2∶4~1∶3∶6(石灰∶砂∶骨料),每層約虛鋪220mm,夯至150mm1∶1.501∶2.00—注:1pk為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2階梯形毛石基礎的每階伸出寬度,不宜大于200mm;3當基礎由不同材料疊合組成時,應對接觸部分作抗壓驗算;4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超過300kPa的混凝土基礎,尚應進行抗剪驗算。5本表適用于基底壓力均均勻分布情況,對巖石地基,由于基底反力分布不均勻,基礎臺階寬高比應根據(jù)當?shù)鼐唧w條件確定。8.1.3采用無筋擴展基礎的鋼筋混凝土柱,其柱腳高度h1不得小于b1(圖8.1.2),并不應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為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大直徑)。當柱縱向鋼筋在柱腳內(nèi)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可沿水平方向彎折,彎折后的水平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0d也不應大于20d。8.2擴展基礎8.2.1擴展基礎系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8.2.2擴展基礎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0;3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小于8mm;間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應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10。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小于70mm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宜交錯布置(圖8.2.2a)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2b)。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2c)。圖8.2.2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布置8.2.3鋼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墻縱向受力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錨固長度la應根據(jù)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最小保護層厚度按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確定:有抗震設防要求時,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應按下式計算:二級抗震等級laE=1.15la(8.2.3-1)三級抗震等級laE=1.05la(8.2.3-2)四級抗震等級laE=la(8.2.3-3)式中l(wèi)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8.2.4現(xiàn)澆柱的基礎,其插筋的數(shù)量、直徑以及鋼筋種類應與柱內(nèi)縱向受力鋼筋相同。插筋的錨固長度應滿足第8.2.3條的要求,插筋與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插筋的下端宜作成直鉤放在基礎底板鋼筋網(wǎng)上。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僅將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鋼筋網(wǎng)上,其余插筋錨固在基礎頂面下la或laE(有抗震設防要求時)處(圖8.2.4)。1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200mm;2柱為大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400mm。圖8.2.4現(xiàn)澆柱的基礎中插筋構造示意8.2.5預制鋼筋混凝土柱與杯口基礎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圖8.2.5):圖8.2.5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獨立基礎示意注:a2≥a11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8.2.5-1選用,并應滿足第8.2.3條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及吊裝時柱的穩(wěn)定性。表8.2.5-1柱的插入深度h1(mm)矩形或工字形柱雙肢柱h<500500≤h<800800≤h≤1000h>1000h~1.2hh0.9h≥8000.8h≥1000(1/3~2/3)ha(1.5~1.8)hb注:1h為柱截面長邊尺寸;ha為雙肢柱全截面長邊尺寸;hb為雙肢柱全截面短邊尺寸;2柱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時,h1可適當減小,偏心距大于2h時,h1應適當加大。2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8.2.5-2選用。表8.2.5-2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柱截面長邊尺寸h(mm)杯底厚度a1(mm)杯壁厚度t(mm)h<500500≤h<800800≤h<10001000≤h<15001500≤h<2000≥150≥200≥200≥250≥300150~200≥200≥300≥350≥400注:1雙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適當加大;當有基礎梁時,基礎梁下的杯壁厚度,應滿足其支承寬度的要求;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應鑿毛,柱子與杯口之間的空隙,應用比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充填密實,當達到材料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方能進行上部吊裝。3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t/h2≥0.65時,或大偏心受壓且t/h2≥0.75時,杯壁可不配筋;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0.5≤t/h2<0.65時,杯壁可按表8.2.5-3構造配筋;其他情況下,應按計算配筋。表8.2.5-3杯壁構造配筋柱截面長邊尺寸(mm)h<10001000≤h<15001500≤h≤2000鋼筋直徑(mm)8~1010~1212~16注:表中鋼筋置于杯口頂部,每邊兩根(圖8.2.5)。8.2.6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包括雙肢柱)與高杯口基礎的連接(圖8.2.6-1),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2.5條插入深度的規(guī)定。杯壁厚度符合表8.2.6的規(guī)定且符合下列條件時,杯壁和短柱配筋,可按圖8.2.6-2的構造要求進行設計。1起重機起重量小于或等于75t,軌頂標高小于或等于14m,基本風壓小于0.5kPa的工業(yè)廠房,且基礎短柱的高度不大于5m;起重機起重量大于75t,基本風壓大于0.5kPa,且符合下列表達式:(8.2.6-1)式中E1——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的彈性模量;J1——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E2——短柱的鋼筋混凝土彈性模量;J2——短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當基礎短柱的高度大于5m,并符合下列表達式:(8.2.6-2)式中Δ1——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高杯口基礎頂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疲沪?——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短柱底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啤D8.2.6-1高杯口基礎4高杯口基礎短柱的縱向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在非地震區(qū)及抗震設防烈度低于9度地區(qū),且滿足本條之1、2、3款的要求時,短柱四角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宜小于20mm,并延伸至基礎底板的鋼筋網(wǎng)上;短柱長邊的縱向鋼筋,當長邊尺寸小于或等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長邊尺寸大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6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且每隔一米左右伸下一根并作150mm的直鉤支承在基礎底部的鋼筋網(wǎng)上,其余鋼筋錨固至基礎底板頂面下La處(圖8.2.6-2)。短柱短邊每隔300mm應配置直徑不小于12mm的縱向鋼筋且每邊的配筋率不少于0.05%短柱的截面面積。短柱中的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表8.2.6高杯口基礎的杯壁厚度th(mm)t(mm)600<h≤800800<h≤10001000<h≤14001400<h≤1600≥250≥300≥350≥400圖8.2.6-2高杯口基礎構造配筋8.2.7擴展基礎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1基礎底面積,應按本規(guī)范第五章有關規(guī)定確定。在墻下條形基礎相交處,不應重復計入基礎面積;2對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礎,應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受沖切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Fl≤0.7βhpftamh0(8.2.7-1)m=(t+b)/2(8.2.7-2)Fl=pjAl(8.2.7-3)式中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不大于800mm時,βh取1.0;當h大于等于2000mm時,βh取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h0——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m——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t——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當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當計算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b——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nèi)的下邊長,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落在基礎底面以內(nèi)(圖8.2.7-1a、b),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當計算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加兩倍該處的基礎有效高度。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在l方向落在基礎底面以外,即+2h0≥l時(圖8.2.7-1c),b=l;pj——扣除基礎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對偏心受壓基礎可取基礎邊緣處最大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Al——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積(圖8.2.7-1a、b中的陰影面積ABCDEF,或圖8.2.7-1c中的陰影面積ABCD)Fl——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圖8.2.7-1計算階形基礎的受沖切承載力截面位置1-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的斜截面;2-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線3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定;在軸心荷載或單向偏心荷載作用下底板受彎可按下列簡化方法計算:1)對于矩形基礎,當臺階的寬高比小于或等于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礎寬度時,任意截面的彎矩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8.2.7-2):(8.2(8.2.7-5)式中MⅠ、MⅡ—任意截面Ⅰ-Ⅰ、Ⅱ-Ⅱ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彎矩設計值;1—任意截面Ⅰ-Ⅰ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l、b—基礎底面的邊長;pmax、pmin——設計p——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在任意截面I-I處基礎底面地基反力設計G——考慮荷載分項系數(shù)的基礎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當組合值由永久荷載控制時,G=1.35Gk,Gk為基礎及其上土的標準自重。2)對于墻下條形基礎任意截面的彎矩(圖8.2.7-3),可取l=’=1m按式(8.2.7-4)進行計算,其最大彎矩截面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當墻體材料為混凝土時,取1=b1;如為磚墻且放腳不大于1/4磚長時,取1=b1+1/4磚長;4當擴展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擴展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圖8.2.7-2矩形基礎底板的計算圖8.2.7-3墻下條形基礎的計算8.3柱下條形基礎8.3.1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除滿足本規(guī)范第8.2.2條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于200mm。當翼板厚度大于250mm時,宜采用變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條形基礎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長度宜為第一跨距的0.25倍;3現(xiàn)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其平面尺寸不應小于圖8.3.1的規(guī)定;圖8.3.1現(xiàn)澆柱與條形基礎梁交接處平面尺寸4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于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5柱下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8.3.2柱下條形基礎的計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2.7條一款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比較均勻的地基上,上部結構剛度較好,荷載分布較均勻,且條形基礎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時,地基反力可按直線分布,條形基礎梁的內(nèi)力可按連續(xù)梁計算,此時邊跨跨中彎矩及第一內(nèi)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shù);2當不滿足本條第一款的要求時,宜按彈性地基梁計算;3對交叉條形基礎,交點上的柱荷載,可按交叉梁的剛度或變形協(xié)調(diào)的要求,進行分配。其內(nèi)力可按本條上述規(guī)定,分別進行計算;4驗算柱邊緣處基礎梁的受剪承載力;5當存在扭矩時,尚應作抗扭計算;6當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條形基礎梁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8.4高層建筑筏形基礎8.4.1筏形基礎分為梁板式和平板式兩種類型,其選型應根據(jù)地基土質、上部結構體系、柱距、荷載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確定??蚣?核心筒結構和筒中筒結構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礎。8.4.2筏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jù)工程地質條件、上部結構的布置、地下結構底層平面以及荷載分布等因素按本規(guī)范第五章有關規(guī)定確定。對單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較均勻的條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與結構豎向永久荷載重心重合。當不能重合時,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e≤0.1W/A(8.式中:W——與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礎底面邊緣抵抗矩;A——基礎底面積。8.4.3當基礎主要受力土層或樁端為非巖石持力層時,水平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剪力和傾覆力矩宜根據(jù)結構體系、基礎剛度和埋置深度、場地類別、土質情況、地震烈度以及工程經(jīng)驗適當折減。8.4.4筏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當有地下室時應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應按表8.4.表8.4.4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埋置深度d(m)設計抗?jié)B等級埋置深度d(m)設計抗?jié)B等級d<10P620≤d<30P1010≤d<20P830≤dP128.4.5采用筏形基礎的地下室,鋼筋混凝土外墻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內(nèi)墻厚度不宜小于200mm。墻的截面設計除滿足承載力要求外,尚應考慮變形、抗裂及外墻防滲等要求。墻體內(nèi)應設置雙面鋼筋,鋼筋不宜采用光面圓鋼筋,水平鋼筋的直徑應不小于12(10)?mm,間距不應大于2008.4.6平板式筏基的板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產(chǎn)生的附加剪力。對基礎的邊柱和角柱進行沖切計算時,其沖切力應分別乘以1.1和1.2的增大系數(shù)。距柱邊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大剪應力τmax應按公式(8.4.6-1)、(8.4.6-2)、(8.4.6-3)計算(圖8.4.(8.4τmax≤0.7(0.4+1.2/βs)βhpft(8.(8.4.6-3)式中:Fl——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沖切力,對內(nèi)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破壞錐體內(nèi)的地基反力設計值;對邊柱和角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臨界截面范圍內(nèi)的基底反力設計值;計算地基反力值時應扣除底板及其上填土的自重;um——距柱邊緣不小于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小周長,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h0——筏板的有效高度;Munb——作用在沖切臨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設計值;cAB——沿彎矩作用方向,沖切臨界截面重心至沖切臨界截面最大剪應力點的距離,按附錄P計算;Is——沖切臨界截面對其重心的極慣性矩,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βs——柱截面長邊與短邊的比值,當βs<2時,βs取2,當βs>4時,βs取4;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800mm時,取βhp=1.0;當h≥2000mm時,取βhp=0.9,其間按線性內(nèi)插法取值;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c1——與彎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c2——垂直于c1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s——不平衡彎矩通過沖切臨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來傳遞的分配系數(shù)。圖8.4.6內(nèi)柱沖切臨界截面當柱荷載較大,等厚度筏板的受沖切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在筏板上面增設柱墩或在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或采用抗沖切鋼筋等來提高受沖切承載能力。8.4.7Fl/umh0≤0.7βhpft/η(8.式中:Fl——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內(nèi)筒所承受的軸力設計值減去內(nèi)筒下筏板沖切破壞錐體內(nèi)的基底反力設計值。計算基底反力值時應扣除底板及其上填土的自重;當基礎滿足整體工作條件時,可采用簡化方法計算基底反力設計值,內(nèi)筒的荷載可擴散至內(nèi)筒四周外2.2h0的范圍,此范圍內(nèi)基底反力按直線分布。um——距內(nèi)筒外表面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周長(圖8.h0——距內(nèi)筒外表面h0/2處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η——內(nèi)筒沖切臨界截面周長影響系數(shù),取1.25。當需要考慮內(nèi)筒根部彎矩的影響時,距內(nèi)筒外表面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大剪應力可按公式(8.4.6-1)計算,此時τmax≤0.7βhpf圖8.4.78.4.8平板式筏板除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外,尚應驗算距內(nèi)筒和柱邊緣h0處筏板截面受剪承載力應按下式驗算:Vs≤0.7βhsftbwh0(8.4.βhs=(800/h0)1/4(8.4.式中:Vs——荷載效應基本組合下,基底凈反力平均值產(chǎn)生的距內(nèi)筒或柱邊緣h0處筏板單位寬度的剪力設計值;當基礎滿足整體工作條件時,可采用簡化方法計算基底反力設計值,內(nèi)筒的荷載可擴散至內(nèi)筒四周外2.2h0的范圍,此范圍內(nèi)基底反力按直線分布。βhs—受剪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0<800mm時,取h0=800mm;當h0>2000mm時,取h0=2000mm;bw——筏板計算截面單位寬度;h0——距內(nèi)筒或柱邊緣h0處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當筏板變厚度時,尚應驗算變厚度處筏板的受剪承載力。當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時,宜在板厚中間部位設置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300mm的雙向鋼筋網(wǎng)。8.4.9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計算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外,其厚度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的要求。對12層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與最大雙向板格的短邊凈跨之比不應小于1/14,且板厚不應小于400mm底板受沖切承載力按下式計算:F1≤0.7βhpftumh0(8.式中:Fl——荷載效應基本組合作用下,圖8.4.um——距基礎梁邊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周長(圖8.當?shù)装鍏^(qū)格為矩形雙向板時,底板受沖切所需的厚度h0按下式計算:(8.4.9式中:ln1、ln2——計算板格的短邊和長邊的凈長度;pn——扣除底板及其上填土自重后,相應與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基底平均凈反力設計值。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要求:Vs≤0.7βhsft(ln2-2h0)h0(8.4.式中:Vs——距梁邊緣h0處,作用在圖8.4.9-2中陰影部分面積上的扣除底板及其上填土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基底圖8.4.9-1底板的沖切計算示意圖8.4.9-2當?shù)装灏甯駷閱蜗虬鍟r,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按本規(guī)范式(8.4.9-1)計算,其中Vs取距支座邊緣1/2h8.4.101柱、墻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50mm(圖8.2當交叉基礎梁的寬度小于柱截面的邊長時,交叉基礎梁連接處應設置八字角,柱角與八字角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50mm(圖8.3單向基礎梁與柱的連接,可按圖8.4基礎梁與剪力墻的連接,可按圖8.(b)(c)(d)圖8.4.108.4.11地基壓縮層范圍內(nèi)無軟弱土層或可液化土層、上部結構剛度較好,柱網(wǎng)和荷載較均勻、8.4.1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嵌固端處的框架結構底層柱根截面組合彎矩設計值應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乘以與其抗震等級相對應的增大系數(shù),此時,嵌固端以下結構構件承載力設計值應除以與其受力狀態(tài)相應的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8.4.13按基底反力直線分布計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礎梁的內(nèi)力可按連續(xù)梁分析,邊跨跨中彎矩以及第一內(nèi)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shù)。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礎梁的配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的底部鋼筋尚應有不少于8.4.14按基底反力直線分布計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分別進行內(nèi)力分析。柱下板帶中,柱寬及其兩側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寬度范圍內(nèi),其鋼筋配置量不應小于柱下板帶鋼筋數(shù)量的一半,且應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彎距mMunb。Munb為作用在沖切臨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m按下式計算:m=1-s(8.4.式中:m——不平衡彎矩通過彎曲來傳遞的分配系數(shù);s——按公式(8.4.6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的底部支座鋼筋應有不少于1/3貫通全跨,且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頂部鋼筋應按計算配筋全部連通。對有抗震設防要求、平板式筏基的頂面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計算柱下板帶截面受彎、受剪承載力時,柱根內(nèi)力應考慮地震作用不利組合及相應的增大系數(shù)。8.4.158.4.168.4.17帶裙房的1.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設置沉降縫時,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應大于裙房基礎的埋深至少2m。地面以下沉降縫的縫隙應用粗砂填實(圖8.2.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澆帶。當高層建筑基礎面積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時,后澆帶宜設在與高層建筑相鄰裙房的第一跨內(nèi)。當需要滿足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降低高層建筑沉降量,減小高層建筑與裙房間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層建筑基礎面積時,后澆帶可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nèi),此時應滿足以下條件:1)地基土質較均勻;2)裙房結構剛度較好且基礎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結構層數(shù)不少于兩層;3)后澆帶一側與主樓連接的裙房基礎底板厚度與高層建筑的基礎底板厚度相同(圖8.根據(jù)沉降實測值和計算值確定的后期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后,后澆帶混凝土方可進行澆筑。(a)(b)圖8.4.17高層建筑與裙房間的沉降縫、后澆帶處理3.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沉降縫和后澆帶時,高層建筑及與其緊鄰一跨裙房的筏板應采用相同厚度,裙房筏板的厚度宜從第二跨裙房開始逐漸變化,應同時滿足主、裙樓基礎整體性和基礎板的變形要求;應進行地基變形和基礎內(nèi)力的驗算,驗算時應分析地基與結構間變形的相互影響,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產(chǎn)生有不利影響的過大差異沉降。8.4.18在同一大面積整體筏形基礎上建有多幢高層和低層建筑時,筒體下筏板厚度和配筋應按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土的共同作用8.4.19帶裙房的高層建筑下的大面積整體筏形基礎,其主樓下筏板的整體撓曲值不應大于0.5‰,主樓與相鄰的裙房柱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1‰,裙房柱間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8.8.4.21筏形基礎地下室施工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基坑回填工作。填土應按設計要求選料,回填時應先清除基坑中的雜物,在相對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回填并分層夯實,回填土的壓實系數(shù)不應小于0.948.4.22在同一大面積整體筏形基礎上作用有多幢帶地下室的高層和低層建筑、且地下室四周外墻與土層緊密接觸、上部結構為框架、框剪或框架-核心筒結構,當?shù)叵乱粚拥慕Y構側向剛度KB大于或等于與其相連的上部結構樓層側向剛度KF的1.5倍時,地下一層結構頂板可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圖8.4.22a、b)表8.4.22非抗震設計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d≤50d≤40d≤30d≤20當不符合上述要求時,建筑物的嵌固部位可設在筏基的頂部,此時地下室與周圍土層之間,宜設置適當?shù)膹椈珊妥枘崞鱽砟M基底土和基側土的阻抗。8.5樁基礎8.5.1本節(jié)包括混凝土預制樁和混凝土灌注樁低樁承臺基礎。豎向受壓樁按樁身豎向受力情況可分為摩擦型樁和端承型樁。摩擦型樁的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端承型樁的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8.5.2樁基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所有樁基均應進行承載力和樁身強度計算。對預制樁,尚應進行運輸、吊裝和錘擊等過程中的強度和抗裂驗算。2樁基礎沉降驗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53樁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有關規(guī)定。4樁基宜選用中、低壓縮性土層作樁端持力層。5同一結構單元內(nèi)的樁基,不宜選用壓縮性差異較大的土層作樁端持力層,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樁和部分端承樁。6由于欠固結軟土、濕陷性土和場地填土的固結,場地大面積堆載、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樁周土的沉降大于樁的沉降時,應考慮樁側負摩擦力對樁基承載力和沉降的影響。7對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驗算。樁基應與邊坡工程統(tǒng)一規(guī)劃,同步設計。8巖溶地區(qū)的樁基,當巖溶上覆土層的穩(wěn)定性有保證,且樁端持力層承載力及厚度滿足要求,可利用上履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當必須采用嵌巖樁時,應對巖溶進行施工勘察。9應考慮樁基施工中擠土效應對樁基及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在深厚飽和軟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擠土效應的樁基。10應考慮深基坑開挖中,坑底土回彈隆起對樁身受力及樁承載力的影響。11樁基設計時,可按本規(guī)范第XX條的規(guī)定并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考慮樁、土、承臺的共同工作。12在承臺及地下室周圍的回填中,應滿足填土密實度要求。8.5.3樁和樁基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樁身直徑的3倍;擴底灌注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擴底直徑的1.5倍,當擴底直徑大于2m時,樁端凈距不宜小于1m。在確定樁距時尚應考慮施工工藝中擠土等效應對鄰近樁的影響。2擴底灌注樁的擴底直徑,不應大于樁身直徑的3倍。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根據(jù)地質條件、荷載及施工工藝確定,宜為樁身直徑的1~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巖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巖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巖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4布置樁位時宜使樁基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5樁身混凝土強度應經(jīng)計算確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時,非腐蝕環(huán)境中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預應力樁不應低于C40,灌注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二b類環(huán)境及三類及四類、五類微腐蝕環(huán)境中不應低于C30。在腐蝕環(huán)境中的樁,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的有關規(guī)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樁,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宜適當提高。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高于C40。6樁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jié)B等級等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及《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的有關規(guī)定。7樁的主筋配置應經(jīng)計算確定。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錘擊沉樁)、0.6%(靜壓沉樁),預應力樁不宜小于0.5%;灌注樁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徑樁取大值)。根據(jù)樁的工作性狀,樁頂以下3~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nèi),箍筋宜適當加強加密。8樁身縱向鋼筋配筋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受水平荷載和彎矩較大的樁,配筋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2)樁基承臺下存在淤泥、淤泥質土或液化土層時,配筋長度應穿過淤泥、淤泥質土層或液化土層。3)坡地岸邊的樁、8度及8度以上地震區(qū)的樁、抗拔樁、嵌巖端承樁應通長配筋。4)樁徑大于等于600mm的鉆孔灌注樁,構造鋼筋的長度不宜小于樁長的2/3。9樁身配筋可根據(jù)計算結果及施工工藝要求,可沿樁身縱向不均勻配筋。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6mm,非腐蝕性環(huán)境中灌注樁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10樁頂嵌入承臺內(nèi)的長度不應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臺內(nèi)的錨固長度不宜小于鋼筋直徑(HPB235)的30倍和鋼筋直徑(HRB335和HRB400)的35倍。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將樁和柱直接連接。樁和柱的連接可按本規(guī)范第8.2.6條高杯口基礎的要求選擇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縱筋插入樁身的長度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11灌注樁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預制樁不應小于45mm,預應力管樁不應小于35mm;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不應小于55mm。8.5.4群樁中單樁樁頂豎向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8.5.4-1)偏心豎向力作用下(8.5.4-2)2水平力作用下(8.5.4-3)式中:——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樁基承臺頂面的豎向力;——樁基承臺自重及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任一單樁的豎向力;n——樁基中的樁數(shù);——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根樁的豎向力;、——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作用于承臺底面通過樁群形心的x、y軸的力矩;、——樁i至樁群形心的y、x軸線的距離;——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的水平力;——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任一單樁的水平力。8.5.5單樁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表達式: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8.5.5-1)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公式(8.5.5-1)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8.5.5-2)式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2水平荷載作用下≤(8.5.5-3)式中——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8.5.6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豎向靜載荷試驗確定。在同一條件下的試樁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1%且不應少于3根。單樁的靜載荷試驗,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Q進行。當樁端持力層為密實砂卵石或其他承載力類似的土層時,對單樁承載力很高的大直徑端承型樁,有條件時可采用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樁端土的承載力特征值,試驗方法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D的規(guī)定。2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可采用靜力觸探及標貫試驗參數(shù)確定值。3初步設計時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8.5.6-1)式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樁端端阻力、樁側阻力特征值,由當?shù)仂o載荷試驗結果統(tǒng)計分析算得;——樁底端橫截面面積;——樁身周邊長度;——第i層巖土的厚度。樁端嵌入完整及較完整的硬質巖中,當樁長較短且入巖較淺時,可按下式估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8.5.6-2)式中——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4嵌巖灌注樁樁端以下三倍樁徑且不小于5m范圍內(nèi)應無軟弱夾層、斷裂破碎帶和洞穴分布;并應在樁底應力擴散范圍內(nèi)無巖體臨空面。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當樁端無沉渣時,應根據(jù)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按本規(guī)范5.2.6條確定,或按本規(guī)范附錄H用巖基載荷試驗確定。8.5.7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水平載荷試驗確定。必要時可進行帶承臺樁的載荷試驗。8.5.8當作用于樁基上的外力主要為水平力時,應根據(jù)使用要求對樁頂變位的限制,對樁基的水平承載力進行驗算。當外力作用面的樁距較大時,樁基的水平承載力可視為各單樁的水平承載力的總和。當承臺側面的土未經(jīng)擾動或回填密實時,應計算土抗力的作用。當水平推力較大時,宜設置斜樁。8.5.9當樁基承受拔力時,應對樁基進行抗拔驗算。單樁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確定,并應加載至破壞。8.5.10樁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樁的承載力設計要求。計算中應按樁的類型和成樁工藝的不同將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以工作條件系數(shù),樁身強度應符合下式要求:樁軸心受壓時≤(8.5.10)式中——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按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取值;Q——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單樁豎向力設計值;——樁身橫載面積;——工作條件系數(shù),預制樁取0.75,預應力管樁取0.65,灌注樁取0.6~0.8(水下灌注樁、長樁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30時用低值)。當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nèi)螺旋式箍筋間距不大于100mm且鋼筋耐久性得到保證的灌注樁,可適當計及樁身縱向鋼筋的抗壓作用。8.5.11非腐蝕環(huán)境中的抗拔樁和受水平力或彎矩較大的樁,可將樁身豎向主筋直徑增加3mm,作為防腐蝕余量,不再進行樁身混凝土抗裂驗算;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當增加主筋直徑有困難時,應按樁身裂縫控制等級為二級進行樁身混凝土抗裂驗算。腐蝕環(huán)境中的抗拔樁和受水平力或彎矩較大的樁應進行樁身混凝土抗裂驗算,裂縫控制等級應為二級;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及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工程的樁,裂縫控制等級為一級。8.5.12對以下建筑物的樁基應進行沉降驗算;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樁基;2體形復雜、荷載不均勻或樁端以下存在軟弱土層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物樁基;3摩擦型樁基。樁基礎沉降不得超過建筑物的沉降允許值,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5.3.4的規(guī)定。8.5.14嵌巖樁、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樁基、對沉降無特殊要求的條形基礎下不超過兩排樁的樁基、吊車工作級別A5及A5以下的單層工業(yè)廠房樁基(樁端下為密實土層),可不進行沉降驗算。當有可靠地區(qū)經(jīng)驗時,對地質條件不復雜、荷載均勻、對沉降無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樁基也可不進行沉降驗算?;A最終平均沉降量的計算采用單向壓縮分層總和法:(8.5.15)式中 - 樁基最終平均沉降計算量(mm);- 樁端平面以下壓縮層范圍內(nèi)土層總數(shù);- 樁端平面下第j層土第i個分層在自重應力至自重應力加附加應力作用段的壓縮模量(MPa);- 樁端平面下第j層土的單向壓縮計算分層總數(shù);- 樁端平面下第j層土的第i個分層厚度(m);- 樁端平面下第j層土第i個分層的豎向附加應力(kPa);- 樁基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各地區(qū)應根據(jù)當?shù)氐念愃乒こ虠l件下實測資料統(tǒng)計對比確定。依據(jù)公式(8.5.15)中豎向附加應力計算方法的不同,有分別采用源自布西奈斯克應力公式或明德林應力公式的兩種分層總和法。兩種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具體算法和公式見本規(guī)范附錄R。計算結果必須乘以工程所在當?shù)氐某两涤嬎憬?jīng)驗修正系數(shù)。8.5.16應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考慮特殊土對樁基的影響。應考慮巖溶等場地的特殊性,并在樁基設計中采取有效措施。抗震設防區(qū)的樁基按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軟土地區(qū)的樁基應考慮樁周土自重固結、蠕變、大面積堆載及施工中擠土對樁基的影響;在深厚軟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擠土效應的樁基。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樁基穩(wěn)定性驗算。對于預制樁,尚應進行運輸、吊裝和錘擊等過程中的強度和抗裂驗算。8.5.17以控制沉降為目的設置樁基時,應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并滿足下列要求:1樁身強度應按樁頂荷載設計值驗算;2樁、土荷載分配應按上部結構與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確定;3樁端進入較好的土層,樁端平面處土層應滿足下臥層承載力設計要求;樁距可采用4d~6d(d為樁身直徑)。8.5.18樁基設計時,應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考慮樁、土、承臺的共同工作。8.5.19樁基承臺的構造,除滿足抗沖切、抗剪切、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構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承臺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小于150mm。對于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小于75mm2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3承臺的配筋,對于矩形承臺其鋼筋應按雙向均勻通長布置(圖8.5.19a),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對于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nèi)(圖8.5.19b)。承臺梁的主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圖8.墊層100mm厚C10混凝土箍筋直徑≥φ6mm樁頂入承臺≥50mmh>75承臺梁內(nèi)主筋除須按計算配置外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墻>75d樁墊層100mmC10混凝土箍筋直徑≥φ6mm樁頂入承臺≥50mmh>75承臺梁內(nèi)主筋除須按計算配置外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墻>75d樁(c)圖8.5.14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70mm,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40mm。8.5.20柱下樁基承臺的彎矩可按以下簡化計算方法確定:1多樁矩形承臺計算截面取在柱邊和承臺高度變化處(杯口外側或臺階邊緣,圖8.5.16a(8.5(8.5式中Mx、My——分別為垂直y軸和x軸方向計算截面處的彎矩設計值;xi、yi——垂直y軸和x軸方向自樁軸線到相應計算截面的距離;2三樁承臺1)等邊三樁承臺(圖8.5.20b)。(8.5式中M——由承臺形心至承臺邊緣距離范圍內(nèi)板帶的彎矩設計值;Nmax——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三樁中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最大單樁豎向力設計值;s——樁距;c——方柱邊長,圓柱時c=0.866d(d為圓柱直徑)。2)等腰三樁承臺(圖8.5.20(8.5(8.5式中M1、M2——分別為由承臺形心到承臺兩腰和底邊的距離范圍內(nèi)板帶的彎矩設計值;s——長向樁距;——短向樁距與長向樁距之比,當小于0.5時,應按變截面的二樁承臺設計;c1、c2——分別為垂直于、平行于承臺底邊的柱截面邊長。圖8.5.8.5.21柱下樁基礎獨立承臺受沖切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柱對承臺的沖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8.(8.5Fl=F-∑Ni(8.ox=0.84/(λox+0.2)(8.5oy=0.84/(λoy+0.2)(8.5式中Fl——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沖切破壞錐體上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沖切力設計值,沖切破壞錐體應采用自柱邊或承臺變階處至相應樁頂邊緣連線構成的錐體,錐體與承臺底面的夾角不小于45°(圖8.5h0——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其值按本規(guī)范第8.2.7ox、oy——沖切系數(shù);λox、λoy——沖跨比,λox=aox/h0、λoy=aoy/h0,aox、aoy為柱邊或變階處至樁邊的水平距離;當aox(aoy)<0.2h0時,aox(aoy)=0.2h0;當aox(aoy)>h0時,aox(aoy)=h0;F——柱根部軸力設計值;∑Ni——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nèi)各樁的凈反力設計值之和。 對中低壓縮性土上的承臺,當承臺與地基土之間沒有脫空現(xiàn)象時,可根據(jù)地區(qū)經(jīng)驗適當減小柱下樁基礎獨立承臺受沖切計算的承臺厚度。圖8.5.2角樁對承臺的沖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多樁矩形承臺受角樁沖切的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圖8.(8.5(8.5(8.5式中Nl——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角樁樁頂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豎向力設計值;1x、1y——角樁沖切系數(shù);1x、1y——角樁沖跨比,其值滿足0.2~1.0,;c1、c2——從角樁內(nèi)邊緣至承臺外邊緣的距離;```a1x、a1y——從承臺底角樁內(nèi)邊緣引45°沖切線與承臺頂面或承臺變階處相交點至角樁內(nèi)邊緣的水平距離;h0——承臺外邊緣的有效高度;圖8.5.三樁三角形承臺受角樁沖切的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8.圖8.5.底部角樁(8.5(8.5頂部角樁(8.5(8.5式中11、12——角樁沖跨比,;a11、a12——從承臺底角樁內(nèi)邊緣向相鄰承臺邊引45°沖切線與承臺頂面相交點至角樁內(nèi)邊緣的水平距離;當柱位于該45°線以內(nèi)時則取柱邊與樁內(nèi)邊緣連線為沖切錐體的錐線;對圓柱及圓樁,計算時可將圓形截面換算成正方形截面。8.5.22柱下樁基獨立承臺應分別對柱邊和樁邊、變階處和樁邊聯(lián)線形成的斜截面進行受剪計算(圖8.5.22)。當柱邊外有多排樁形成多個剪切斜截面時,尚應對每個斜截面進行驗算。斜截面受剪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8.5(8.5式中V——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設計值;b0——承臺計算截面處的計算寬度。階梯形承臺變階處的計算寬度、錐形承臺的計算寬度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S確定;h0——計算寬度處的承臺有效高度;——剪切系數(shù);βhs——受剪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按公式(8.4.8-2)——計算截面的剪跨比,。ax、ay為柱邊或承臺變階處至x、y方向計算一排樁的樁邊的水平距離,當<0.3時,取=0.3;當>3時,取=3。圖8.5.8.5.23當承臺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柱或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或樁上承臺的局部受壓承載力。8.5.24承臺之間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1單樁承臺,宜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設置聯(lián)系梁; 2兩樁承臺,宜在其短向設置聯(lián)系梁;3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獨立承臺,宜在兩個主軸方向設置聯(lián)系梁;4聯(lián)系梁頂面宜與承臺位于同一標高。聯(lián)系梁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 5聯(lián)系梁的主筋應按計算要求確定。聯(lián)系梁內(nèi)上下縱向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8.6巖石錨桿基礎8.6.1巖石錨桿基礎適用于直接建在基巖上的柱基,以及承受拉力或水平力較大的建筑物基礎。錨桿基礎應與基巖連成整體,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錨桿孔直徑,宜取錨桿直徑的3倍,但不應小于一倍錨桿直徑加50mm。錨桿基礎的構造要求,可按圖8.62錨桿插入上部結構的長度,應符合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3錨桿宜采用熱軋帶肋鋼筋,水泥砂漿強度不宜低于30Mpa,細石混凝土強度不宜低于C30。灌漿前,應將錨桿孔清理干凈。圖8.6.1錨桿基礎d1——錨桿孔直徑;l——錨桿的有效錨固長度;d——錨桿直徑8.6.2錨桿基礎中單根錨桿所承受的拔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8.6.2-1)Ntmax≤Rt(8.6.2-2)式中F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作用在基礎頂面上的豎向力;Gk——基礎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Mxk、My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作用在基礎底面形心的力矩值;xi、yi——第i根錨樁至基礎底面形心的y、x軸線的距離;Nti——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第i根錨桿所承受的拔力值;Rt——單根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8.6.3對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單根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Rt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對于其它建筑物可按下式計算:Rt≤0.8πd1lf(8.6.3式中f——砂漿與巖石間的粘結強度特征值(MPa),可按表6.7附錄P沖切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腦出血穩(wěn)定期的護理查房
- 手術室的麻醉護理
-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設計與實踐
- 危重患者術中護理
-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 呼吸內(nèi)科危重患者的搶救
- 大學生全國教育大會
- 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與管理流程
- 企業(yè)IT數(shù)字化轉型大數(shù)據(jù)平臺架構設計建設方案
- 2025年金融數(shù)據(jù)加密機項目提案報告
- 2025年廣東省高考生物真題(解析版)
- 2024年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執(zhí)法輔助人員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7月自考13811績效管理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法律法規(guī)經(jīng)典案例分析及強化試題集(含答案)
- CGF生長因子在口腔醫(yī)學中的應用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安全評估報告模板(2025年7月修訂)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課件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與船舶行業(yè)融合應用參考指南 2025
- 應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含示例)
- 南通國家級南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公開招聘招商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析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道德與法治 總復習法治教育檢測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