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報批稿_第1頁
22 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報批稿_第2頁
22 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報批稿_第3頁
22 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報批稿_第4頁
22 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報批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皖)安徽省地方計量技術規(guī)范JJF(皖)XX-202X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SteelWheelAbrasion-Resistanttestingmachine(報批稿)202X-XX-XX發(fā)布202X-XX-XX實施安徽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JJF(皖)XX-20XX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SteelWheelJJF(皖)XX-202XAbrasion-Resistanttestingmachine歸口單位:安徽省力值計量技術委員會主要起草單位:安慶市計量測試所蕪湖市計量科學研究院本規(guī)范委托安徽省力值計量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JJF(皖)XX-20XX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李艷武(安慶市計量測試所)李品(安慶市計量測試所)吳林(安慶市計量測試所)蔣立新(安慶市計量測試所)王德嶺(蕪湖市計量科學研究院)ⅠJJF(皖)XX-20XX目錄引言 JJF(皖)XX-20XX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1范圍本規(guī)范適用于鋼輪式耐磨試驗機的校準。2引用文件本規(guī)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3810.6—2016《陶瓷磚試驗方法第6部分:無釉磚耐磨深度的測定》GB/T9966.4—2020《天然石材試驗方法第4部分:耐磨性試驗》GB/T12988—2009《無機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試驗方法》GB/T35160.4—2017《合成石材試驗方法第4部分:耐磨性測定》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guī)范;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訂單)適用于本規(guī)范。3概述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是檢測混凝土、陶瓷磚、天然石材等無機地面材料和各種鋪地用無釉陶瓷磚耐磨性能的專用儀器。通過摩擦鋼輪在規(guī)定條件和磨料作用下,在試件使用表面產生磨坑,測量試件表面磨坑的長度值,用其表示試件的耐磨性能。鋼輪式耐磨試驗機由摩擦鋼輪、磨料料斗、夾緊滑車及配重等組成。其基本結構型式如圖1所示。圖1鋼輪式耐磨試驗機結構示意圖1-夾緊滑車;2-墊塊;3-導流槽;4-緊固螺栓;5-試件;6-磨料流;7-導流料斗調節(jié)閥;8-導流料斗;9-磨料料斗調節(jié)閥;10-磨料料斗;11-摩擦鋼輪;12-配重;13-磨料收集器。JJF(皖)XX-20XX4計量特性具體計量特性見表1表1鋼輪式耐磨試驗機計量特性一覽表序號校準項目標準及技術要求GB/T3810.6—2016GB/T9966.4—2020GB/T12988—2009GB/T35160.4—20171摩擦鋼輪直徑(200±0.2)mm(200±1)mm(200±0.2)mm(200±1)mm2摩擦鋼輪邊緣厚度(10±0.1)mm(70±1)mm(70±0.1)mm(10±1)mm3摩擦鋼輪硬度HB203~HB2454摩擦鋼輪轉速(75±3)r/min5磨料流量100r時間內通過的磨料質量為(100±10)g(4.0±0.1)L/min≥1L/min100r時間內通過的磨料質量為(125±10)g6磨耗時間(120±1)s(60±1)s(120±1)s(120±1)s7配重質量(2.5±0.01)kg(14±0.01)kg(2.5±0.01)kg注:以上指標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別,僅作參考。5校準條件5.1環(huán)境條件溫度:(0~40)℃。相對濕度:不大于85%。5.2測量標準及其他設備測量標準及其他設備見表2。表2測量標準及其他設備序號校準項目設備名稱及計量性能1摩擦鋼輪直徑、邊緣厚度長爪游標卡尺:MPE:±0.03mm2摩擦鋼輪硬度里氏硬度計:MPE:±12HL3摩擦鋼輪轉速轉速表:1級4磨料流量電子天平:eq\o\ac(○,Ⅲ)級;電子秒表:MPE:±0.07s(10min)5磨耗時間電子秒表:MPE:±0.07s(10min)6配重質量電子天平:eq\o\ac(○,Ⅲ)級注:允許使用滿足測量不確定度要求的其他測量標準及其他設備進行校準。JJF(皖)XX-20XX6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6.1校準前檢查校準前應先檢查外觀和各部分相互作用,確定無影響計量特性因素后再進行校準。6.2摩擦鋼輪直徑用長爪游標卡尺直接測量摩擦鋼輪直徑,測量點應均勻分布,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其示值誤差按公式(1)計算:?d式中:?d——摩擦鋼輪直徑示值誤差,mmd1——d2——6.3摩擦鋼輪邊緣厚度用長爪游標卡尺直接測量摩擦鋼輪邊緣厚度,測量點應均勻分布,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其示值誤差按公式(2)計算:?H=式中:?H——摩擦鋼輪邊緣厚度示值誤差,mmH1——摩擦鋼輪邊緣厚度3次實測值的算數平均值,mmH2——摩擦鋼輪邊緣厚度標稱值,mm6.4摩擦鋼輪硬度用里氏硬度計進行測量。測量點應在測試面均勻分布,測量至少5次,取后4次算術平均值作為摩擦鋼輪硬度值。其硬度值按公式(3)計算:R=i=1式中:R——摩擦鋼輪硬度值,Ri——里氏硬度計第i次的測量值,6.5摩擦鋼輪轉速校準在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正常運行情況下進行,啟動耐磨試驗機,待轉速表示值穩(wěn)定JJF(皖)XX-20XX后,對其進行測量,測3次轉速取其平均值,標稱值減去其平均值,即得該耐磨試驗機的轉速示值誤差,其示值誤差按公式(4)計算:?n式中:?n——n1——摩擦鋼輪自轉3次實測值的算數平均值,n2——摩擦鋼輪自轉標稱值,6.6磨料流量6.6.1適用于GB/T3810.6-2016或GB/T35160.4—2017的耐磨試驗機工作狀態(tài)磨料流量將盛樣容器放在稱量儀器上稱取質量,將磨料倒入料斗,然后調節(jié)導流料斗調節(jié)閥,同時開始人工計數,使磨料以恒定的流速通過導流槽流入盛樣容器內,100r后關閉調節(jié)閥,稱取盛樣容器及磨料的總質量,計算出100r時間內通過的磨料質量,重復測量3次,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6.6.2適用于GB/T9966.4—2020或GB/T12988-2009的耐磨試驗機工作狀態(tài)磨料流量將盛樣容器放在稱量儀器上稱取質量,將磨料倒入料斗,然后調節(jié)導流料斗調節(jié)閥,同時啟動秒表,使磨料以恒定的流速通過導流槽流入盛樣容器內,60s后關閉調節(jié)閥,稱取盛樣容器及磨料的總質量,根據磨料密度計算出每分鐘的流量,重復測量3次,取3次測量的最小值作為測量結果。磨料密度標定方法如下:1)用水標定容積升的容量;2)用稱量儀器稱取裝有磨料的盛樣容器總質量;3)將容器內的磨料勻速倒入容積升內,直至鋪滿整個容積升,用刮板沿容積升頂部刮平,收集刮掉的磨料,倒入裝有磨料的盛樣容器內,用稱量儀器稱取盛樣容器及剩余磨料的總質量;4)根據公式(5)計算容積升內磨料質量。mr式中:mr——m1——JJF(皖)XX-20XXm2——為盛樣容器及剩余磨料總質量,g5)根據公式(6)計算磨料密度ρρ=mr式中:ρ——為磨料密度,g/cm3mr——V——為容積升容量,mL按照上述步驟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磨料的最終密度。6.7磨耗時間設定摩耗時間,啟動鋼輪式耐磨試驗機的自動控制程序,同時啟動電子秒表,待鋼輪式耐磨試驗機計時器停止時,按下電子秒表計時結束,重復上述操作3次,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6.8配重質量卸下鋼輪式耐磨試驗機的配重物,放在電子天平上直接稱量,重復秤量3次,取3次稱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7校準結果表達7.1校準記錄推薦的校準原始記錄格式參見附錄A。7.2校準證書校準證書內容及內頁格式參見附錄B。7.3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按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及表示》進行,其不確定度評定示例見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附錄G。8復校時間間隔由于復校時間間隔的長短由儀器的使用情況、使用者、儀器本身質量等諸因素所決定的,因此,送校單位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自主決定復校時間間隔,建議復校時間間隔為12個月。JJF(皖)XX-20XX附錄A鋼輪式耐磨試驗機校準記錄格式委托單位校準證書編號委托方地址校準依據儀器名稱型號規(guī)格出廠編號制造單位校準地點校準前檢查本次校準所用主要計量標準器具名稱型號規(guī)格出廠編號測量范圍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或最大允許誤差溯源證書號有效期至校準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序號校準項目校準結果1摩擦鋼輪直徑標稱值/mm第1次/mm第2次/mm第3次/mm平均值/mm示值誤差/mm2摩擦鋼輪邊緣厚度標稱值/mm第1次/mm第2次/mm第3次/mm平均值/mm示值誤差/mm3摩擦鋼輪轉速標稱值(r/min)第1次(r/min)第2次(r/min)第3次(r/min)平均值(r/min)示值誤差(r/min)4磨耗時間設定時間/s第1次/s第2次/s第3次/s平均值/s示值誤差/s5磨料流量標稱值實測值示值誤差6配重質量標稱值/g第1次/g第2次/g第3次/g平均值/g示值誤差/g7摩擦鋼輪硬度第1次/HB第2次/HB第3次/HB第4次/HB平均值/HB擴展不確定度:校準員:核驗員:校準日期:JJF(皖)XX-20XX附錄B校準證書內容及內頁格式B.1校準證書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標題:“校準證書”;實驗室名稱和地址;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證書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客戶的名稱和地址;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的應用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接收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應用有關時,應對被校樣品的抽樣程序進行說明;校準所依據的技術規(guī)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校準環(huán)境的描述;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明;對校準規(guī)范的偏離的說明;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fā)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校準結果僅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未經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證書聲明。B.2校準證書內頁格式:校準項目校準結果擴展不確定度摩擦鋼輪直徑摩擦鋼輪邊緣厚度摩擦鋼輪轉速配重質量磨耗時間磨料流量摩擦鋼輪硬度JJF(皖)XX-20XX附錄C摩擦鋼輪直徑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C.1概述 將長爪游標卡尺與被校準摩擦鋼輪放置于工作臺上,用長爪游標卡尺直接測量摩擦鋼輪尺寸。C.2測量模型式中:——被測摩擦鋼輪尺寸的測量結果——在長爪游標卡尺上的讀數值C.3標準不確定度分析=1\*GB3①測量重復性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2\*GB3②長爪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3\*GB3③長爪游標卡尺線膨脹系數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4\*GB3④長爪游標卡尺的對線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C.4標準不確定度分量評定C.4.1測量重復性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通過用游標卡尺對200mm摩擦鋼輪直徑測量10次,得到如下測量結果200.00mm,200.02mm,200.00mm,200.00mm,200.00mm,200.00mm,200.02mm,200.00mm,200.02mm,200.00mm,得:=9.7μm實際測量以3次測量平均值為測量結果,則:=s3=9.7C.4.2長爪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長爪游標卡尺示值誤差為±30μm,符合正態(tài)分布,取=2,則:=30μm/2=15μmJJF(皖)XX-20XXC.4.3長爪游標卡尺線膨脹系數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被測件(鋼質)的線膨脹系數為,長爪游標卡尺的線膨脹系數為,最大差值為,,,取三角分布,則:5mm×10℃×1.0×10C.4.4長爪游標卡尺的對線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長爪游標卡尺的對線誤差取分度值的1/2,為±10μm,服從均勻分布,取k=則:=10μm3C.5標準不確定度匯總標準不確定度u不確定度來源靈敏系數c標準不確定度值/μm測量重復性15.6長爪游標卡尺示值誤差115被測件與長爪游標卡尺線膨脹系數差10.02長爪游標卡尺的對線誤差15.8C.6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各影響量相互獨立,則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u17.0μmC.7擴展不確定度取包含因子則擴展不確定度U=JJF(皖)XX-20XX附錄D摩擦鋼輪轉速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D.1測量模型:y式中:y——n——轉速表測量值D.2測定不確定度來源(1)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2)轉速表的自身誤差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D.3標準不確定度評定D.3.1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用A類評定引入u用轉速表對摩擦鋼輪轉速進行10次重復測量,測量數據見表D.1表D.1鋼輪轉速重復性測量數據r/min序號12345678910實測值75.575.776.375.775.676.475.476.575.476.3單次測量標準差:s=0.44r/min,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測量結果取3次測量數據,故測量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uA=SD.3.2轉速表的自身誤差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用B類方法評定引入u由轉速表最大允許誤差為1%,則75×1%=0.8r/min該區(qū)間的半寬為α=0.8r/min又因測量值在該區(qū)間內均勻分布,故取k=uD.4標準不確定度合成:(由于uAuD.5擴展不確定度取包含因子:k=2則擴展不確定度:U=0.53r/min2=1.0r/minJJF(皖)XX-20XX附錄E配重質量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E.1測量標準電子天平,測量范圍(0~15)kg,實際分度值0.1g,準確度等級eq\o\ac(○,Ⅲ)級E.2測量模型?M=式中:?M——配重物質量示值誤差,gM1——配重物質量實測值,gM2——配重物質量標稱值,gE.3測量不確定度評定E.3.1測量不確定度來源(1)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2)由電子天平最大允許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E.3.2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選取2.5kg的配重物,用電子天平對其質量進行10次重復測量,測量數據見表E.1表E.1配重質量重復性測量數據g序號12345678910實測值2503.52503.72503.22503.42503.82503.92503.42503.22503.42503.4用貝塞爾公式計算單次測量結果的實驗標準差:s=0.24g實際測量以3次測量值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則:E.3.3由電子天平的最大允許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電子天平最大允許誤差為±1.5g,區(qū)間半寬為1.5g,服從均勻分布,則:uE.4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由于u1uE.5擴展不確定度取包含因子:k=2,則擴展不確定度為:JJF(皖)XX-20XX附錄F磨耗時間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F.1測量標準電子秒表,最大允許誤差:±0.07s(10min)F.2測量模型?T=式中:?T——磨耗時間示值誤差,sT1——電子秒表實測值,sT2——設定值,sF.3測量不確定度評定F.3.1測量不確定度來源(1)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2)由電子秒表最大允許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F.3.2由測量重復性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將計時器設定為120s,用電子秒表10次重復測量,測量數據見表F.1表F.1磨耗時間重復性測量數據s序號12345678910時間120.53120.47120.18120.41120.57120.15120.381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