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場與電磁波》課件第7章_第1頁
《電磁場與電磁波》課件第7章_第2頁
《電磁場與電磁波》課件第7章_第3頁
《電磁場與電磁波》課件第7章_第4頁
《電磁場與電磁波》課件第7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章電磁波的反射和折射7.1平面波在不同媒質(zhì)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7.2平面波向導電媒質(zhì)界面上的垂直入射7.3平面波向理想介質(zhì)界面上的垂直入射7.4平面波向理想導體界面上的斜入射7.5平面波向理想介質(zhì)界面上的斜入射7.6平面波向導電媒質(zhì)界面上的斜入射7.1平面波在不同媒質(zhì)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設兩種半無限大界面為z=0平面,如圖7-1所示。兩種媒質(zhì)電參數(shù)分別為μ1、ε1和μ2、ε2?,F(xiàn)有一平面電磁波由媒質(zhì)1入射到界面上的A點,在該點產(chǎn)生反射波和折射波,A點到坐標原點的位置矢量rA。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否可以表示為平面波,要根據(jù)它們是否能滿足界面上邊界條件而定。下面會看到,對無限大平面分界面的情況,它們能夠滿足邊界條件,根據(jù)唯一性定理,這種假設是正確的。圖7-1平面波在媒質(zhì)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設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各場量下標分別以i、r和t表示,則電磁波的各電場可分別表示為:

(7-1)式中,ωi、ωr和ωt分別表示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角頻率,t為時間,三種波的波矢量分別為(7-2)而媒質(zhì)1中的總電場和總磁場分別為E1和H1,媒質(zhì)2中的總電場和總磁場分別為E2和H2,因而各場量可寫為(7-3)兩媒質(zhì)中的電場和磁場在媒質(zhì)分界面必須滿足的邊界條件為(7-4)即電場和磁場在界面處的切向分量必須連續(xù)。7.1.1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如圖7-1所示,在兩媒質(zhì)的邊界(z=0)面上,電場強度E應滿足其切向分量連續(xù)的邊界條件,即

如將界面上任一點A的矢徑記作rA,則由式(7-1)和上式,有(7-5)要使上式對界面上任一點rA和任意時間均成立,式中各項的相位因子必須相等。而t和rA又是兩個獨立變量,因此有

ωi=ωr=ωt=ω

(7-6)可見,反射波和折射波與入射波的頻率相同,而相移常數(shù)為

(7-7)另外(7-8)為了從上式求得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傳播矢量間的關系,應用矢量恒等式故有式中,n為界面的法向單位矢量,而rA在z=0面上,故有n·rA=0,所以

rA=-n×(n×rA)

將上式代入式(7-8),并由矢量恒等式A·(B×C)=C·(A×B)得

ki·n×(n×rA)=(ki×n)·(n×rA)

=(kr×n)·(n×rA)=(kt×n)·(n×rA)

式中,ki×n、kr×n和kt×n均垂直于n,均在z=0平面上,n×rA是z=0平面上的任意矢量,故上式成立的條件是

ki×n=kr×n=kt×n

(7-9)由式(7-9)可得出很有意義的結論。我們把入射波的波矢量ki與n構成的平面稱為入射面,則kr和kt均在入射面內(nèi),如圖7-2所示,這是因為kr和n及ki和n決定的平面的法線與入射面的法線平行,即ki、kr、kt與n共面。入射波的波矢量ki與平面法線n之間的夾角θi稱為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矢量kr、折射波的波矢量kt與n之間的夾角θr和θt分別稱為反射角和折射角。

由圖7-2和式(7-8)并考慮到式(7-7)可得

(7-10)圖7-2說明ki、kr、kt和n共面用圖

又由式(7-7)和式(7-9)得

k1sinθi=k1sinθr=k2sinθt

k1sinθi=k1sinθr

θi=θr

(7-11)

可見反射角θr等于入射角θi,且ki、kr在同一平面內(nèi),式(7-11)稱為反射定律。

由k1sinθi=k2sinθt及

,可得(7-12)7.1.2菲涅爾公式

1.垂直極化波入射

取直角坐標系,選取介質(zhì)交界面為坐標系的原點,入射面與xz平面重合,如圖7-3所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別為θi、θr和θt,則入射線、反射線和折射線的方向分別為ni、nr和nt,它們均在xz平面內(nèi)。由于是垂直極化波,則入射波的Ei垂直于入射波,故Ei只有垂直于界面的y分量。在z=0的界面上,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的切向分量必須滿足其連續(xù)的邊界條件,因而反射波和折射波電場也只有垂直于界面的y分量。而磁場方向應滿足關系式E×H=S,因而有x和z方向的兩個分量,其中僅x分量平行于界面,故分界面上的電磁波的邊界條件應為

(7-13)圖7-3Ei垂直于入射面時的反射和折射對于均勻平面波H0=E0/η,上式中的Hiox=-Hiocosθi,Hrox=Hrocosθr,Htox=-Htocosθt,所以式(7-13)又可以寫為

(7-14)聯(lián)立求解式(7-14),并考慮反射定律θi=θr。可得垂直極化波的反射系數(shù)?!秃屯干湎禂?shù)T⊥為(7-15)(7-16)?!秃蚑⊥分別為當Ei垂直于入射面時,在z=0處反射波電場和折射波電場與入射波電場振幅之比,其η1和η2分別為媒質(zhì)1和媒質(zhì)2的波阻抗。對于非磁性介質(zhì),因為,,并應用折射定律,則反射系數(shù)和透射系數(shù)可寫為

(7-17)(7-18)上面兩式還可以分別表示為(7-19)(7-20)

2.平行極化波入射

取坐標如圖7-4所示,ni、nr、nt和Ei、Er、Et均在入射面內(nèi)。圖7-4Ei平行于入射面時的反射和折射

設直角坐標y軸的正方向垂直紙面向外,Hi只有y分量,則Hi的正方向為負y方向,同樣,Hr和Ht也只有方向為負y方向的y分量。此時界面處的電磁場切向分量為Eox和Hoy,由切向邊界條件H1t=H2t、E1t=E2t有

Eiox+Erox=Etox,Hioy+Hroy=Htoy

即(7-21)因θi=θr,上式可寫為(7-22)兩邊同除以Eio,則有

(7-23)求解式(7-23)可得平行極化波的反射系數(shù)Γ∥和透射系數(shù)T∥為(7-24)(7-25)對于非磁性介質(zhì),μ1≈μ2≈μ0,,,則反射系數(shù)和透射系數(shù)可寫成

(7-26)(7-27)上面兩式由折射定律還可以分別表示為(7-28)(7-29)上面討論了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在界面處的方向關系及振幅關系,那么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功率間的關系又怎樣?為了討論這個問題,需引入功率反射系數(shù)Γp和功率透射系數(shù)Tp。

(7-30)式中,n為界面法向單位矢,Savi、Savr和Savt分別為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平均功率流密度。在圖7-4中,n=ez,將Savi、Savr和Savt代入式(7-30)可得(7-31)上式對平行極化波和垂直極化波均成立。若將?!汀⊥和?!巍∥代入,可得

Γp+Tp=1

表明在界面上,入射、反射、透射波和平均功率密度滿足能量守恒關系。

設用Γh、Th和Z分別表示用橫向場分量定義的反射系數(shù)、透射系數(shù)和橫向波阻抗,則對于入射波Ei垂直于入射面時,由圖7-3有

(7-32)而橫向波阻抗為

(7-33)式中η1和η2分別為媒質(zhì)1和媒質(zhì)2中的波阻抗,而Z1和Z2分別為當Ei垂直于入射面時(即垂直極化波入射),媒質(zhì)1和媒質(zhì)2中的橫向波阻抗。由式(7-15)、式(7-16)和式(7-33)得(7-34)顯然

1+Γh⊥=Th⊥

(7-35)

對于平行極化波入射(即Ei平行于入射面),如圖7-4所示,有(7-36)(7-37)由上兩式并代入?!魏蚑∥可得(7-38)(7-39)可見,式(7-35)和式(7-39)的形式完全相同。在傳輸線理論中,兩段半無限長特性阻抗不同的傳輸線接頭處,就有形如式(7-35)的電壓(電場)反射系數(shù)和傳輸關系。這是因為就垂直于界面?zhèn)鞑サ牟ǘ?,與傳輸線上的情況是類似的。

7.2平面波向導電媒質(zhì)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當一平面電磁波由理想介質(zhì)(μ1,ε1)垂直入射到導電媒質(zhì)(μ2,ε2,σ)界面時,由于入射角θi=0,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反射角θr和折射角θt也等于零,即反射波和透射波也是垂直于界面?zhèn)鞑ァ榱擞懻搯栴}方便,設反射波和透射波的電場均與入射波電場方向相同,即Ei、Et和Er的正方向均沿直角坐標的x方向,而磁場強度Hi、Hr和Ht均垂直于xz平面,但此時入射面是不確定的,這意味著反、折射系數(shù)和Ei在xy面上的取向無關。而由式(7-15)和式(7-24)可見,當θi=θr=θt=0時,?!?-Γ∥,相差一負號,這是由于當θi=0時,(如圖7-3所示和圖7-4所示)Ei⊥與Er⊥指向相同,而Ei∥與Er∥指向相反,故正負號取決于正方向上的規(guī)定。對于圖7-5所示的正入射情況,由于Ei、Et和Er的正方向相同,此時的反射系數(shù)和折射系數(shù)可由式(7-15)、式(7-16)得(7-40)(7-41)式中,由式(7-40)和式(7-41)可見

1+Γ=Τ

(7-42)由圖7-5及式(7-40)和式(7-41)可得圖7-5向導電媒質(zhì)界面上垂直入射

Eio=exEio

Ero=exEro=exΓEio

Eto=exTEio

ni=nt=ez;

nr=-ez

將以上各式代入式(7-1)~式(7-3),就能得到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電場表示式,故媒質(zhì)1中的總場量E1、H1與媒質(zhì)2中的總場量E2、H2為

(7-43)7.2.1媒質(zhì)2為良導體

1.穿透深度和趨膚效應

在導電媒質(zhì)中沿z方向傳播的電磁波,由于能量損耗而使場量(電場強度、磁場強度及電流密度等)都按e-αz指數(shù)規(guī)律衰減,且隨著電導率與磁導率的增加以及頻率的升高衰減得越快。因此,導電媒質(zhì)表面處的場量最大,愈深入內(nèi)部,場量愈小。我們把電磁波的場量趨于導電媒質(zhì)表面的現(xiàn)象稱為趨膚效應。由于趨膚效應使得導體傳導電流的截面減小,因而增加了導體的電阻,減小了內(nèi)自感。利用良導體內(nèi)部的電磁場基本為零的原理可對電子設備進行屏蔽,應用高頻電磁波的趨膚效應可對金屬表面進行硬化熱處理。當電磁波到達導電媒質(zhì)表面時,無論入射角如何,透射進入導電媒質(zhì)中的電磁波基本上沿其表面的法線方向傳播,且按e-αz的指數(shù)規(guī)律衰減。進入導電媒質(zhì)的電磁波場量的值衰減至表面值的1/e=0.368深度,稱為趨膚深度或穿透深度,以δ表示。由

e-αz=e-αδ=e-1=36.8%

可得導電媒質(zhì)的穿透深度為

(7-45)對于良導體,因(σ/ωε)>>1,

,故δ為(7-46)

2.良導體的功率損耗

假設良導體的厚度遠大于穿透深度,(一般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透入的電磁功率將全部被導體吸收并轉變?yōu)闊崃?。我們把單位面積導體(厚度為0~∞)吸收的功率用PL表示,即

PL=Savt=TSavi

(7-47)

而功率透射系數(shù)Tp為

Tp=1-Γp=1-|Γ|2

(7-48)

設媒體1為空氣,則η1→η0,良導體的波阻抗為η2→η,則有

~~因為,

則故可將用二項式展開,取其前兩項,得(7-49)由前式1+Γ=T可將透射系數(shù)寫為(7-50)于是

(7-51)將式(7-51)代入式(7-47),且利用入射電磁波的磁場表示Savi,得損耗功率為(7-52)圖7-6良導體的表面電阻和表面電抗

3.表面阻抗

因為良導體中的電流密度集中于導體表面,則與能量損耗有關的波阻抗可看成表面阻抗?,F(xiàn)在我們來求其表面阻抗,如圖7-6所示。由式(7-49)可知,良導體的反射系數(shù)?!郑?。在z=0的邊界上,磁場的切向分量連續(xù)。即由式(7-43)和式(7-44)有

H1t=H1o,H2t=Hto

(7-53)代入式(7-44),可得導體中電磁場的近似表示式為(7-54)導體中的電流密度為(7-55)式中J0=2σHioη為良導體表面處(z=0處)的電流密度,因此,它在y方向單位寬度而沿z方向為0~∞的截面上的總電流為

~(7-56)在導體表面,沿x方向單位長度上的電壓為則表面阻抗定義為電壓與電流之比,而,即有(7-57)其中(7-58)由式(7-56)、式(7-58)及式(7-52)可得單位面積導體損耗的功率為(7-59)在理想導體內(nèi),因J為零,故只有面電流。由邊界條件可得,電流密度JS等于表面處的磁場即JS=H0。由式(7-49)知,當σ→∞即為理想導體,Γ=-1時,因而有JS=H0=2Hi。而由式(7-56),I≈2Hio,所以I近似等于將導體視作理想導體時的面電流密度,即I≈JS。所以一般在計算良導體的功率損耗時,往往可以將良導體當作理想導體求出電磁場。由磁場和理想導體表面的邊界條件求出面電流,再由式(7-59)來計算導體損耗。這種近似的求解方法稱為微擾法。這種處理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導體處場分布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將會大大地簡化計算。例7-1

試分別計算直徑為2mm的銅導線和鐵導線在

1MHz頻率下的穿透深度與表面電阻。已知銅的參量σ=5.8×107S/m,εr=μr=1;鐵的參量為σ=107S/m,

εr=1,μr=103。

解對于圓柱形導體,只要其半徑a>>δ,則可以近似地應用導體表面為平面時的趨膚深度公式。對于銅導線,其趨膚深度和單位長度的表面電阻分別為

對于鐵導線,同理可得

7.2.2媒質(zhì)2為理想導體

由上節(jié)討論已知,當平面電磁波射向良導體時,絕大部分電磁能量經(jīng)良導體表面反射而形成反射波,透入良導體的能量很小,穿透深度很小。在實際的相關分析計算時,為了分析方便,常將良導體當作理想導體處理,即認為電導率σ=∞,而η2=0,則有~(7-60)可見,電磁波的能量不可能透入理想導體內(nèi),透射波為零,能量全被反射回媒質(zhì)1。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要考慮媒質(zhì)1中的波。

在媒質(zhì)1中,由式(7-43)考慮到反射系數(shù)Γ=-1,則媒質(zhì)1中的合成電場和磁場為(略去下標1)

(7-61)其瞬時值(設Eio的幅角為零)為(7-62)由此可見,此時的電場和磁場不再是行波,它們均為駐波,由上式畫出E和H在不同時刻隨z的變化關系,如圖7-7所示。圖7-7不同時刻電磁駐波的場分布現(xiàn)在研究電磁駐波的能量和能流,由式(7-62)可求出電磁駐波的坡印廷矢量的瞬時值為

(7-63)由上式可見,每隔λ/4,S的符號,即能量流動的方向要改變一次,由式(7-61)可求得能流密度的平均值為而電、磁能量密度的瞬時值分別為(7-64)由式(7-64)畫出的we和wm在不同時刻沿z的分布如圖7-8所示,圖中箭頭表示能量密度方向。由圖可見,電能密度we和磁能密度wm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別相差T/4和λ/4。如果沿z方向在z=-λ/2到z=0間取單位截面的柱體,其中的總電、磁能分別為

(7-65)總能量為(7-66)可見,柱體內(nèi)總電磁能為常數(shù),且有

W=Wemax=Wmmax

(7-67)

而由式(7-65)可看出,當t=0時,We=0,Wm=Wmmax場能全部儲存在磁場中,當t=T/4,Wm=0,We=Wemax場能全部儲存在電場中。在0~T/4的時間內(nèi),磁能逐漸轉換為電能,而在T/4~T/2的時間內(nèi),電能逐漸轉換為磁能。由于電場與磁場的波節(jié)平面相距λ/4,而穿過波節(jié)平面的能流恒為零,所以電磁能之間的轉換只限于在兩個波節(jié)之間的空間范圍內(nèi)進行,如圖7-8所示。這種電能、磁能之間周期性地轉換,與低頻電子電路中的LC諧振回路中的能量關系一樣,故可認為形成電磁駐波就形成了電磁振蕩。圖7-8不同時刻電、磁能流密度沿z的分布例7-2

在空氣中一均勻平面波垂直投射到理想導體表面(z=0的面)。已知空氣中的電場強度E=(exExm+jeyEym)e-jkz,其中Exm、Eym是實常數(shù)。求反射波的極化狀態(tài)及導體表面的面電流密度。

解入射波是左旋橢圓極化波,其每一線極化分量的反射系數(shù)均為-1,所以反射波為

Er=-(exExm+jeyEym)ejkz

這是一右旋橢圓極化波。旋間的改變是由于反射波的傳播方向與入射波相反。

理想導體表面的面電流密度為

JS=n×H=-ez×H|z=0其中H是導體表面處入、反射波之和,即于是瞬時值為

7.3平面波向理想介質(zhì)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7.3.1介質(zhì)為兩層理想介質(zhì)

仍取坐標如圖7-5所示。因媒質(zhì)1、2為理想介質(zhì),η1和η2均為實數(shù)。又因為是垂直入射,即有θi=θr=θt=0,所以由式(7-15)和式(7-16)可得,電磁波垂直入射到兩理想介質(zhì)界面時的反射系數(shù)和透射系數(shù)為(7-68)在這里因為衰減系數(shù)α=0,,,則由7.2節(jié)的式(7-43)和式(7-44)可得兩種媒質(zhì)中各場量的表達式為

(7-69)(7-70)由式(7-70)可知,媒質(zhì)2中的波為無衰減的行波。行波的傳播特性已在第6章討論過,沒必要再來分析討論,現(xiàn)在討論介質(zhì)1中的波的特性。由式(7-69)知,如設Eio=Eim為實數(shù)即初相角為0,那么

則式(7-69)可改寫為(7-71)式中(7-72)(7-73)同理(7-74)式中(7-75)(7-76)

式(7-71)和式(7-74)中仍有因子,可見它們?nèi)跃哂行胁ㄌ匦?。但其幅值隨z作周期變化。

當η2>η1時,Γ實數(shù),θ=0,由式(7-72)和式(7-75)知(7-77)處電場強度E的振幅具有最大值,磁場強度H的振幅具有最小值,即(7-78)而在(7-79)處有(7-80)由此可見,電磁場E和H振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在空間固定位置上,即有固定的波腹點和波節(jié)點,這也正是駐波的特點,但波節(jié)點位置場強并不為零。我們將這種波稱為行駐波。媒質(zhì)1中的行駐波如圖7-9(a)所示,在界面(z=0)處,E為最大值(即波腹)。圖7-9行駐波振幅當η2<η1時,Γ=|Γ|ejπ,則E和H的波腹點、波節(jié)點的位置與η2>η1時相反。媒質(zhì)1中的行駐波如圖7-9(b)所示,在界面(z=0)處E為波節(jié)點,H為波腹點。

另外由式(7-78)和式(7-80)得(7-81)(7-82)(7-83)ρ稱為駐波系數(shù)(或駐波比),其定義為在傳輸線上波腹點的場量(Emax或Hmax)與相鄰波節(jié)點的場量(Emin或Hmin)的振幅之比。由于反射系數(shù)0≤|Γ|≤1,故1≤ρ≤∞。而駐波系數(shù)的倒數(shù)(1/ρ)稱為行波系數(shù)。

媒質(zhì)1中沿z方向通過單位面積的功率的時間平均值為

(7-84)式中第一項和第二項分別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透入媒質(zhì)2中的透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為(7-85)其中Tp為功率透射系數(shù),由式(7-68)有而Γp+Tp=1(7-86)例7-3

設有兩種無耗非磁性媒質(zhì),一均勻平面波自媒質(zhì)1垂直投射到其兩媒質(zhì)交界平面。如果

(1)反射波電場振幅為入射波電場振幅的1/3;

(2)反射波的功率通量密度為入射波功率通量密度的1/3;

(3)媒質(zhì)1中合成電場的最小值為最大值的1/3,且界面處為電場波節(jié)。

試分別確定n1/n2,(n1和n2分別為媒質(zhì)1和媒質(zhì)2的折射率)

解由已知條件可求出反射系數(shù)對于無耗非磁性介質(zhì),因為μ1=μ2=μ0,所以

,將η1和η2代入上式有

n=是媒質(zhì)的折射率,故于是例7-4

已知空氣中的均勻平面波的電場和磁場分量分別在x,y方向,波沿z方向垂直入射到無耗非磁性媒質(zhì)表面。界面處,入射波磁場Hio=ey(A/m),而反射波磁場Hro=ey0.243(A/m)。求Γ、T、εr2及Hto。

解在界面處

由此得εr2≈2.7T=1+Γ=0.757由邊界條件得Hto=Hio+Hro=1.243(A/m)7.3.2向多層介質(zhì)的垂直入射

設有三種介質(zhì)形成兩無限大平行的界面,如圖7-10所示,媒質(zhì)1、2的界面為z=0的平面,而媒質(zhì)2和3的界面為z=d的平面。當一均勻平面波由媒質(zhì)1垂直入射時,由于有兩個界面,入射波在第一界面上一部分被反射回媒質(zhì)1中,另一部分透入媒質(zhì)2。透射到媒質(zhì)2中的平面波在z=d的第二界面一部分被反射,而向媒質(zhì)1傳播,另一部分則透射入媒質(zhì)3。經(jīng)第二界面反射向第一媒質(zhì)傳播的波在界面1處又要有一部分反射向第二界面,而另一部分透射入媒質(zhì)1,這樣形成無限次的反射和透射。如將媒質(zhì)1中的所有的反射波疊加起來,便可求出總的反射波及在界面1上的反射系數(shù)。但在這里,我們不用波的這一系列反射來考慮多層介質(zhì)的反射問題,而是用各媒質(zhì)中向正負z方向傳播的總波來討論。為了方便,仍將向正、負z方向傳播的波分別稱為入射波與反射波。圖7-10向多層介質(zhì)垂直入射設媒質(zhì)1中的入射波電場為

媒質(zhì)1中總反射波電場強度可寫為媒質(zhì)1,2中的合成波電磁場為(7-87)式中,Γ1為待求值,是z=0界面處的反射系數(shù)(7-88)

式中,Εio

[2]

為媒質(zhì)2中沿z方向傳播的波的總振幅,Γ2為界面z=d處的反射系數(shù)。平面波垂直入射時在界面處的反射系數(shù)為(7-89)由邊界條件,在z=0的界面處,電場和磁場的切向分量連續(xù),由式(7-87)和式(7-88),在z=0處應有:

E1x=E2x、H1y=H2y,即兩式相除得(7-90)令

用歐拉公式將上式中的指數(shù)函數(shù)變?yōu)槿呛瘮?shù),并代入式(7-89),得(7-91)Zp為在z=0的界面處,媒質(zhì)2中的電場E與磁場H的切向分量之比。具有阻抗的量綱。故將Zp稱為界面1處媒質(zhì)2中的等效阻抗。引入等效阻抗后,則式(7-90)可寫成于是(7-92)例7-5

半無限大理想導體表面涂有μr=1、εr=4,厚度d=0.6cm的介質(zhì)層。介質(zhì)層外為空氣,如圖7-11所示。一頻率f=1010Hz,電場振幅為1V/m的平面波自空氣中向介質(zhì)層表面垂直入射。

求:(1)空氣中總電場和磁場的瞬時值;

(2)確定空氣中距介質(zhì)層表面最近的電場波節(jié)的位置。

(1)在圖7-11所示的坐標系中,設電場在x方向,則在空氣中

因為Γ為圖7-11涂有介質(zhì)的半無限大理想導體

由式(7-91)可知對于理想導體η3=0,故有Zp=jη2tank2d代入已知數(shù)值得Γ=ej1.22π,|Γ|=1于是瞬時值

E1=ex2cos(k1z+0.61π)cos(ωt+0.61π)(V/m)

同理

H1=ex5.31×10-3sin(k1z+0.61π)sin(ωt+0.61π)(A/m)

(2)空氣中的場為駐波分布,在界面z=0處Γ不等于1,所以該點并不是電場波節(jié),設z=-l處是離界面最近的波節(jié),則有例7-6

設有三層介質(zhì),其分界面均為無限大的平面,介質(zhì)的波阻抗分別為η1、η2和η3,介質(zhì)2的厚度為d。當平面波由媒質(zhì)1垂直射向界面時,入射波的能量全部進入介質(zhì)3,試決定d和η2。

解取坐標系如圖7-10所示,要求能量全部透入介質(zhì)3,即要求Γ1=0或Zp=η1,此時,式(7-91)可寫成

η2(η3cosk2d+jη2sink2d)=η1(η2cosk2d+jη3sink2d)

于是有

η3cosk2d=η1cosk2d…

(1)

η22sink2d=η1η3sink2d…

(2)要使上式(1)成立,必有

η3=η1

或cosk2d=0

即同理,要使上式(2)成立,應有η22=η1η3

或sink2d=0即

7.4平面波向理想導體界面上的斜入射

7.4.1垂直極化波向理想導體面的斜入射

介質(zhì)與理想導體的界面如圖7-12所示,電場矢量與入射面垂直,即為垂直極化波入射。設入射波的電場Eio和入射角θi已知,在所取的直角坐標系中,由于Eio垂直于入射面,因此Eio=eyEio;入射面為XZ平面,則入射波的方向為ni=exsinθi+ezcosθi,故入射波的電磁場量為

(7-93)由圖7-12可知,并考慮到ni與nr共面,且θi=θr,故反射波傳播方向單位矢量nr=exsinθi-ezcosθi;對于垂直極化波?!?-1,所以,Ero=Eio?!?-Eio,故可求得反射波的電磁場量為(7-94)介質(zhì)1中合成的場量為(7-95)7.4.2平行極化波向理想導體面的斜入射

介質(zhì)與理想導體的界面如圖7-14所示,電場矢量在入射面內(nèi),即為平行極化波入射。設入射角為θi,則該入射波的電磁場量為(7-99)圖7-14平行極化波向理想導體面的斜入射運用和7.4.1節(jié)相同的方法計算,可得此時媒質(zhì)1中的合成波的場為(7-100)由電場與磁場表示式可見:介質(zhì)中的電磁波仍為沿z方向的駐波分布,比較式(7-95)與式(7-100)可知,此時電場有向x方向傳播的分量Ex,而磁場垂直于傳播方向,沒有向x方向傳播的分量,故稱這種波為橫磁波(TM波)或縱電波(E波)。例7-7

一均勻平面波由空氣入射到理想導體表面(z=0平面)上,已知入射波電場矢量為求:(1)入射波的角頻率ω和電場振幅值Eim;

(2)入射波磁場矢量Hi;

(3)入射角θi;

(4)反射波電場和磁場矢量Er、Hr;

(5)合成波電場和磁場矢量E1、H1。解據(jù)題意,如圖7-15所示。因為-jk·r=j6,所以波矢量圖7-15例7-7用圖

入射波傳播方向單位矢量為(1)由得(2)入射波的磁場矢量為

(3)由于界面為z=0平面,入射面為xz平面,而Ei也在xz面內(nèi),故Ei平行于入射面極化。由

,故得。于是可得到如圖7-15所示的坐標關系。

(4)由圖7-15可寫出反射波傳播方向單位矢量為

nr=-exsinθi-ezcosθi

反射波電場可表示為

Er=Er0(-excosθi+ezsinθi)e-jknr·r由cosθi=1/2、、Er0=?!蜤i0及Γ∥=1可得

(5)入射波電場與反射波電場疊加,得空氣中合成電場為同理,空氣中合成磁場為可見,合成波為沿負x方向傳播的行波,且為TM波。根據(jù)理想導體表面的邊界條件JS=n×H可求得導體表面的面電流分布。這里n=-ez。例7-8

空氣中磁場的平面波射向理想導體表面,直角坐標的原點取在空氣與導體的交界面上,坐標y的正方向垂直紙面向外。求:

(1)反射波;

(2)空氣中的合成場及導體表面的面電流和面電荷密度的瞬時值。

解因,故有

所以入射波電場為

電場Ei與入射面(xz)平行,由圖7-14可知故反射波磁場為

(2)空氣中的總電磁場為電流密度及電荷密度分別為

7.5平面波向理想介質(zhì)界面上的斜入射

7.5.1全透射現(xiàn)象

當電磁波由介質(zhì)1入射到介質(zhì)2時,在介質(zhì)界面上不發(fā)生反射,全部能量將透射入介質(zhì)2,這種現(xiàn)象為全透射現(xiàn)象。如兩種媒質(zhì)均為非磁性介質(zhì)。

(1)對于平行極化波入射由菲涅爾公式當?!?0時,即當時,將發(fā)生全透射,則有代入折射定律,得解得(7-101)可見,當平行極化波以角θB入射到分界面上時,全部能量透入介質(zhì)2而沒有反射。這個特定的入射角θB稱為布儒斯特角。激光技術中的布儒斯特窗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設計的。

另外由式,當θi=θB時,恰好有(7-102)圖7-16示出了不同情況下反射系數(shù)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圖7-16反射系數(shù)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

(2)對于垂直極化波入射由菲涅爾公式(7-17)可知7.5.2媒質(zhì)1中的總電磁場

這里以垂直極化波入射為例,如圖7-3所示,在此坐標系中,將入射波場與反射波場相加,就能求得媒質(zhì)1中的總電磁場。設入射波與反射波傳播方向的單位矢為ni和nr

ni=exsinθi+ezcosθi

nr=exsinθi-ezcosθi

設入射波電場強度為

Ei=eyEioe-jk1ni·r

則由垂直極化波入射的反射系數(shù),可得媒質(zhì)1中的場量為

(7-103)

(7-104)上式中的相位因子e-j(k1sinθi)x表明,E1、H1均是向x方向傳播的行波。其相移常數(shù)kx=k1sinθi相速為式中α是ni與X軸的夾角。沿z方向,電磁場的每一分量均是與傳播方向相反、幅度不等的兩個行波之和,其相移常數(shù)kz=k1cosθi相速為

波長為場沿z方向的分布與垂直入射到無耗媒質(zhì)時類似,為行駐波。另外,由于E1垂直于傳播方向,而H1有傳播方向的分量Hx,所以它為沿x方向的TE波。而介質(zhì)2中的透射波為式中可見磁場有x和z方向的兩個場量,介質(zhì)2中的透射波為向nt方向傳播的行波,其相速為

對于電場Ei平行入射面的電磁波,與前推導類似可以得出媒質(zhì)1中的總電磁場與式(7-104)相似的形式。但波是沿x方向的TM波。沿x、z方向的相移常數(shù)、相速、波長等與上述的TE波相同。對于功率反射系數(shù)和功率透射系數(shù),可定義為

(7-105)(7-106)且有(7-107)上式中Γp和Tp分別為功率反射系數(shù)與功率透射系數(shù),Savi、Savr和Savt分別為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平均功率密度。例7-9

一均勻平面波由媒質(zhì)1以入射角θi=θ1投射到無耗媒質(zhì)2的界面,已知入射波Ei垂直于入射面,透射角

θt=θ2,Γ⊥=-1/2。

求:(1)求T⊥;

(2)若上述的電磁波自媒質(zhì)2投射到界面,入射角θi′=θ2。求θt′、T⊥′、?!汀洌?/p>

(3)在上述兩種入射情況下的功率反射系數(shù)與功率透射系數(shù)是否相等。

(1)由式1+Γ⊥=T⊥有

(2)平面波自媒質(zhì)1入射時,有

k1sinθ1=k2sinθ2

若自媒質(zhì)2入射,且θi′=θ2,仍由上式聯(lián)系入射角與透射角,所以有θt′=θ1。

自媒質(zhì)1入射時,有

自媒質(zhì)2入射時,入射角和透射角是θ1、θ2;入射、透射區(qū)的波阻抗分別為η2、η1,所以可見反向入射時,反射系數(shù)只改變符號。

(3)正、反向入射時反射系數(shù)的模相等,由式(7-107)知,兩種情況下的功率反射透射系數(shù)相等。7.5.3全反射

對非磁性介質(zhì)μ1=μ2=μ0,由折射定律,如果介質(zhì)電常數(shù)ε1>ε2,則有θt>θi,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當入射角θi增大到某一角度θc時,θt=90°,這時這表明,折射波沿分界面掠過,由此可見,當θi=θc時,介質(zhì)1中的入射波將被界面完全反射回介質(zhì)1中去。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全反射。使折射角θt=90°的入射角θc稱為臨界角。由折射定律可以求得臨界角為(7-108)圖7-17中的曲線表示臨界角θc和布儒斯特角θB隨ε1/ε2的變化關系。一般情況下,θc>θB,

只有當ε1>>ε2時,θc≈θB≈0。另外,布儒斯特角θB并不要求ε1>ε2的限制條件,僅當θi=θB時,平行極化時的反射波將消失;而發(fā)生全反射時的入射角θc≤θi<90°,并且與入射波的極化方向無關。圖7-17θc與θB隨ε1/ε2的變化關系當θi>θc時,由折射定律有

因為,所以要求sinθt>1,顯然設有實的折射角能滿足上式,θt必為復數(shù)角,因,當時,才為大于1的實數(shù),故有(7-109)無論入射波電場E垂直還是平行于入射面,透射波Et和Ht的表示式中均應有因子由及,得(7-110)所以k2為復矢量。若以Ei垂直入射面為例,則透射波電磁場為(7-111)由式(7-111)可見,Et和Ht是沿x方向的行波,但振幅沿z方向按指數(shù)規(guī)律衰減,這也就是前面我們?nèi)osθt=-jN的原因,否則如取cosθt=+jN,振幅將沿z按指數(shù)規(guī)律增長,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其等相位面是x等于常數(shù)的平面,而等振幅面是z等于常數(shù)的平面,這種等相位面與等振幅不一致的波,稱為非均勻平面波。入射電場Ei垂直于入射面時的波為TE波,Ei平行于入射面時的波為TM波。~~電磁波沿x方向的相速為(7-112)式中,因sinθi<1、sinθt>1,所以

。例如一根圓柱形介質(zhì)棒,如圖7-18所示,如果介質(zhì)棒內(nèi)的電磁波以大于臨界角的入射角投向圓柱表面,則在介質(zhì)與空氣界面上會發(fā)生全反射,因而電磁能量就被約束在棒的附近,并沿軸向傳輸。這種傳輸系統(tǒng)稱為介質(zhì)波導,它是一種表面波傳輸系統(tǒng)。圖7-18利用全反射在介質(zhì)板內(nèi)傳輸電磁波全反射在實際應用方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例如,圖7-19所示的顯像管或示波管的熒光屏上,由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束打到熒光層上使其發(fā)光并向四面八方射出,由于光在玻璃與空氣的分界面上發(fā)生全反射。只有在錐角2θc以內(nèi)的光才能透射入空氣中,其余的光被界面反射回去,從而降低了光的輸出。為此,需要在熒光屏上鍍一層非常薄的鋁反射膜,以提高光的亮度。圖7-19熒光屏內(nèi)的全反射例7-10

一光纖的剖面,如圖7-20所示。其中光纖的芯線的折射率為n1,包層為n2,且n1>n2,在這里用平面波的反、折射理論來討論光纖的問題。設光束從折射率為n0的空氣中進入光纖,若在芯線與包層的界面上發(fā)生全反射,就可使光束按圖7-20所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