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出師表教案_第1頁
2024年出師表教案_第2頁
2024年出師表教案_第3頁
2024年出師表教案_第4頁
2024年出師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出師表教案

出師表教案1

教學目標

i.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以及作為長輩對下T弋的期

望與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T本的寫作方法。

4.熟記"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司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2.難點

(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學習本文議論、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具學具

三國割據(jù)的掛圖,三國演義的電影片段等

教學設計思路

在古代忠君與愛國是一致的,故對諸葛亮忠于劉氏政權并為之鞠躬盡瘁的思想行為不求全責

備。學習本文,難點不在講解而在背誦。老師要鼓勵學生記憶、背誦的熱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加

強背誦。生字新詞較多,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結合課文注釋、提示,理解文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教學要點

一、解題、作者、背景、出師表。

二、老師指導閱讀、分段。

三、研讀1、2段。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劉備之子后主劉禪的一篇奏章。諸葛亮,復姓諸葛,名亮,字?LB月,

三國時蜀漢丞相,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同學們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嗎?它說的是諸葛亮與劉備的故事。劉備是漢朝皇室的.

后代,他為興復漢室,與北方的曹操、江東的孫權抗爭,在兵敗失利的情況下,曾三次屈尊到諸

葛亮隱居的隆中(湖北襄陽)茅屋中拜訪他。諸葛亮感其"三顧茅廬"之恩,就答應隨其出山,

接著就是奉命出使東吳,完成了聯(lián)吳抗曹的使命。在贏得赤壁大戰(zhàn)勝利之后,輔佐劉備建立了蜀

漢政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后來,他又接受劉備臨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劉禪。因此諸葛

亮對劉禪既有臣下對皇上的恭敬與忠誠,又有長輩對下T弋的關懷與期望。劉禪是個糊涂皇帝,

諸葛亮對他很不放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出師表》教案二》

心,在自己親領大軍出師伐魏之前,寫了一個"表"規(guī)勸和告誡劉禪。這個"表",后人稱

之為"出師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

《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動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歷來為后人

所景仰。陸游曾贊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表,是古代一種文體,是臣下向

皇上陳情、請愿的一種奏章。

二、老師指導閱讀課文(要求讀得富于感情,有層次感),同時畫出生字新詞。

三、聽寫生字新詞,給生字注音。

崩殂恢弘妄自菲薄陟罰臧否郭攸之費祎以遺陛下裨補闕漏猥自枉屈夙夜憂嘆庶竭鴛鈍以彰

其咎咨源善道

四、指導分段。

1.圍繞“出師"思考以下幾點: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了哪幾

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第三,在說明出師理由之后,

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次出師伐魏的決心?

2.討論后分段,寫段意。

明確:第T汾(1-5段)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段)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研讀第1、2段。

1.結合文中注釋閱讀課文,并補充如下注釋:

疲弊:比喻國家衰弱貧窮。

秋:引申為關鍵時刻.

蓋:語首助詞,可譯為"原來"。

妄自菲薄:指過分看輕自己。

忠諫:忠于皇上的諫言。諫,讀jian,臣下規(guī)勸皇上,向皇上提意見。

昭:讀zhao,詔示,顯示。

開I」:名詞活用為動詞,用刑,受罰。

光:名詞活用為動詞,發(fā)揚光大。

臧否: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獎勵懲罰,表揚批評。

恢弘: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擴大發(fā)揚。

2.指導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話的意思。

(1)提問: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讀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內外大臣表

現(xiàn)如何?(讀第2句)內外大臣這樣表現(xiàn)的原因?(讀“蓋追”句)內外大臣能如此,作國君

的又當如何?(讀第3句)諸葛亮向劉禪提的第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開張圣聽(廣升言路)

(2)指導背誦:這三句話語意連貫,互為因果,要服著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3)指導辨析詞的引申義和"以"的連接作用。

①結合上下文,辨析詞義,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義學生回答可能有困難,教師可提示:民以食為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

②復習"以"的介詞用法一當“甩把、拿、憑”等意思講,分析"以"作連詞的用法。

“開張圣聽"目的是"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以"連接目的,可譯為“用"、”用

-文/TX〃?o

妄自菲薄"結果是"以塞忠諫之路","以"連接結其,可譯為“以致"。

"以"用作連詞連接的大多是句子,句與句之間有一種邏輯上的關系在朗讀時要注意”讀

斷"。

(4)指導朗讀。

3.指導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劉禪提出的另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一賞罰分明

(2)提示背誦:宮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異法也。

六、布置作業(yè)。

出師表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2、熟讀、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閱讀指導”的內容,了解本文寫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2、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

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

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

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

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

3、一人簡介諸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

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

師的理由的?第三,在說明出師的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

次出師的決心?

1、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tǒng)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T汾(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秋:關鍵時刻

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

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3、思考問題:

(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xiàn)?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o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圣聽(廣尸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復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xiàn)——兩條建議

(2)學生試著自己背

(3)抽優(yōu)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B、預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2、學習6、7段。理解諸葛亮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批再雌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

3、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

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議"和"寓情于敘"

[教學過程]

一、檢杳默寫1-2E殳(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由學生分別讀第3第4E殳后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直: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工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I)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

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jīng)驗教

訓I,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的道

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

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chuàng)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

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

為劉備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庶竭:希望竭盡爾來:從那時到現(xiàn)在托付不效:交給的

任務沒有完成

3、復述諸葛亮的經(jīng)歷(根據(jù)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要求

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jīng)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jīng)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fā)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

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

的艱難歷程,又抒發(fā)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fā)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業(yè)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yǎng)說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工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

點,后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一興德之言

宜自謀---咨源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后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后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

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fā)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采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布置作業(yè)

1、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2、熟練背誦全文

出師表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3、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

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

杰作,文章質樸誠摯,為后人所景仰。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們今天就又學習這篇杰作。

二、介紹文體和寫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的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冻鰩煴怼?/p>

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寫作背景: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先帝遺志,在戰(zhàn)略后方日益鞏

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

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

“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三、范讀課文

注意生僻字詞及長句的斷句。

四、由同學朗讀課文

1、參照提示和注釋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業(yè);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學生齊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一5E殳),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的具體建

議。

第二部分(6一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

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五、中心意思

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

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情感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六、寫作特點

(1)這篇表文發(fā)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第一部分寓情于議;第二部分寓情于事;表

中的抒情和敘事都是因事而發(fā),同時抒情和記敘又轉過來加重了議論的分量,有強大的說服力。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jīng)驗教

訓I,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的道

理。這種把減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

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

(3)語言是臣子的身份,又是長輩的口吻。

第二課時

一、朗誦課文,朗讀指導。

1、師述:誦讀不能是一味的多讀,是有技巧的。老財介紹一下有關的技巧。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給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讀時語氣既要謙和又要懇切,語音既要沉穩(wěn)

又不可狂妄,讀到叮嚀勸勉的地方,要顯得語重心長;念到涉及國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語氣

應有某種急迫感;當讀到最后"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時,要表達出作者感激、忠貞和沉痛的感

情。此文長句多,一個長句中有幾個短句,有的地方要連續(xù),有的地方要讀斷,要讀出層次感。

2、朗讀技巧舉例:

例讀如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鷲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

(前面的兩句,講的是出師的有利條件,應連讀;后面的六句,講的是出師的目標,也應連

讀,條件和目標之間的分隔句則應讀斷。)

又如: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了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忠諫之路也。

("誠宜"后面三句連讀,"不宜"后面三句也應連讀,中間則應該讀斷。)

3、學生練讀,教師巡視點撥。

4、下面請同學們按要求反復朗讀全文。

朗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得流暢。②讀出句中停頓和語調。

(老師現(xiàn)場組織學生朗讀。約8分鐘)

提示:可以從文章中找找這樣的長句,讀讀看。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小結:

同學們讀得很流暢,聲音響亮,節(jié)奏分明。但老師覺得同學們的朗讀還缺少了點味道,究竟

缺什么味道呢?同學們的朗讀還缺少了點情感。

二、討論問題

1、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問題探究

(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

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

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yè)。

(3)本段提出什么建議?開張圣聽

(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遺德,恢弘了志士之氣?!?/p>

(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guī)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6)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fā)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

小結:本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2、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

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②如何具體執(zhí)行?

若有作奸3口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夕咯指什么?"宮中""府中"。

小結:本段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三、四自然段。

問題探究:舉薦了哪些人?這些人各有怎樣的特點?

文官有郭攸之、費羿、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

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4、請同學翻譯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3)、后漢傾頹的,原因是什么?(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4)、"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親賢臣,遠小人。

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jīng)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

"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

以上第1一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

三、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學習第六自然段。

1、問題探究:讀課文,看看諸葛亮在此回顧了那些往事?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語句。②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么?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④文

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⑤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2、小結: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

往事的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二)翻譯、理解第七、八兩段。

1、問題探究

(1)亮夙夜憂嘆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2)"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

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

特點,它是最好的注解。士為知己者死!

3、諸葛亮伐魏興漢的愿望有多迫切?請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

1)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圣聽

4)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亮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第一句

4、第9段:結束語。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依依之情。

二、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憚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討論并歸納:作者反復陳說的是親賢遠佞這一條。其余兩條雖然說的是方針、政策,也都與

此有關。因為劉禪是個昏庸之君,(可聯(lián)系“樂不思蜀",親信宦官黃皓等事例)容易受壞人

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xiàn)“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

方針、政策也不可能貫徹執(zhí)行。

2、合作討論:后人說《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應該是"親賢臣,遠小

人",還是"報先帝,忠陛下"呢?

工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明確: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

出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于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

臨終時,把劉禪托付給他,并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并無絲毫恃功

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

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chuàng)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

師,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2)《出師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為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國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在給

劉禪的表中,不但通過形勢的分析,在理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做出具體安排,而且還通過

自敘身世,在感情上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劉禪是君,但是無能,諸葛亮受

劉備之托來輔佐劉禪,是老臣,是"長輩",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諸葛亮對劉禪上表,既是臣對

君的陳說,又是“長輩”對受托照顧的人的殷切期望。為了能使劉禪感動,所以不但導之以理,

而且動之以情。在語氣上既恭敬,又懇切,充滿諄諄囑咐的意思?!冻鰩煴怼分杂羞@么強烈

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們君臣關系與眾不同所決定的。

3)區(qū)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說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

從中找出規(guī)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并施。其他如開發(fā)生產、發(fā)明新

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傳說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

話色彩的傳說,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三、延伸拓展

1、”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

使命。

2、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忠?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參考: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他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鞠躬盡

瘁,死而后已,永遠是后代胸有抱負、腹有詩書,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飄揚

的旗幟。武侯祠前的杜甫、61歲的陸游不就是例子嗎?當我們吟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

淚沾襟”的詩句時,不也深深地體味出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嗎?當我們解讀"出師一

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句詩時,不也深深地被陸游滿腔豪情所感染嗎?

另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是報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劉備,忠于自己的

才能,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呢?北伐之所

以功虧一爰,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暖無能嗎?

(教師組織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辯駁中,學生的收獲應是最大的。)

3、就你看來,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第三條建議在當今社會具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

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

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4、下面的一副對聯(lián)神舌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

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東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陣:

四、小結

1、再次強調諸葛亮為劉禪所提建議及文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這篇

"表"文"聲情并茂”的特點。

2、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2、配套練習習題

出師表教案4

1、掌握古漢語知識,特別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培養(yǎng)學生以讀導悟理解課文的能力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技能;

3、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體會精煉、質樸而又飽含深情的語言。

以讀導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誦讀、講授、討論

2課時

深入理解課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讀。

一、導入新課

1、學生默讀課文(快速),要求整齊朗讀,同桌之間糾錯。

2、列出三個詞語,并分析古今異義,教師點明一字就是一詞:卑鄙開張痛恨

3、列舉詞語,學生變換形式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然后再在全文中找出來排比、對偶的句子

再讀。

板書:開張圣聽引喻失義妄自菲薄(音樂美:鏗鏘有力,適合齊讀)

二、教師范讀,要求學生:

1、用心去聽,感受教師的情感和語氣;

2、畫出你覺得最美的句子并且小聲試讀;

三、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深情

1、學生嘗試有感情大聲朗讀,或同桌互讀;

2、學生找出優(yōu)美的句子,先分析,再帶著情感范讀;(引導重點句的講析,以讀導悟)

3、演習最后一段,抓住諸葛亮哭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去想象當初寫作的起因背景,從而體會

深沉的情感。

4、分析劉禪形象以及他和諸葛亮的特殊關系,想象劉禪讀了此文的情景,并由此去品味文

章情感;

5、舉例說明這篇文章的影響,引出李密的《陳情表》并推薦;

6、情感遷移,朗讀杜甫的《蜀相》。

四、作業(yè):收集史料,了解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并和同桌交流。

出師表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積累文言知識。

2.梳理寫作思路,體會懇切之情。

3.分析本文語言,分析勸諫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墮

淚者,其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

其必不友??梢?,古人對《出師表》的至高推崇。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臨行前呈給后主劉禪的奏章,這篇文章之所以千古傳誦,不僅僅在于

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至死不渝的忠誠,更在于作者勸諫的高超藝術。全文可用"開張圣

聽、刑賞嚴明、親賢遠小、興復漢室"十六個字來概括它的主旨。下面我們具體來學習。

二、概括內容,梳理文言知識

熟讀成誦,梳理文言知識(詳見課本)

三、梳理思路,體會諸葛亮的懇切之情

(一)第一部分:提建議,勸后主。

朗讀第一段,分析第一段的三句話各寫出什么內容,彼此有什么關系?(思考第一段在全文的

地位與作用是什么?)

第一句:"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p>

寫劉備的謝世和對蜀漢的不利形勢,目的激勵后主奮發(fā)圖強,開張圣聽。在諸葛亮看來,從

國內來說劉備的逝世對蜀漢最為不利。用"先帝"的死來打動后主劉禪的心,提"未半”是要求

后主奮發(fā)圖強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yè),提"中道崩殂”是痛惜劉備壯志未酬身先死,告誡后主繼承

父業(yè)不可廢。以追念的語句領起至忠至愛之情,統(tǒng)攝全文。

作者起筆就流露出對劉備的忠貞之情,但追憶先帝,旨在拯救后主劉禪愚昧,以藥其頑,并

非為沉溺于痛苦回憶中。于是轉到當前的現(xiàn)實,說出對蜀漢不利的第二個因素: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如不改變這種形勢很難與曹操、孫權抗衡,將會出現(xiàn)國破身亡的慘局。

第二句:"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談完不利因素,作者又筆鋒一轉,引出有利因素:朝廷內,臣子們盡忠不懈;朝廷外,忠志

之士誓死護疆。他們之所以如此,那是群臣不忘先帝遺德,不改對后主的忠心。這是蜀漢轉危為

安、化險為夷的有利因素。關鍵是能否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改變這種處在

危急存亡邊緣的處境,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開張圣聽"的問題。

第三句:"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忠諫之路也?!?/p>

為什么要"開張圣聽"?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陳述理由:從正面說,開張圣聽的目的是為了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從反面說"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边B說

"宜"與"不宜”語辭懇切諄諄告誡。

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三句話講了三層意思:一、說明當時的形勢,二、指出振興國家有利

條件;三、揭示寫表的目的.是要后主廣開言路。

朗讀第二、三、四段,"廣開言路"(即打開忠諫之路)的前提是刑賞嚴明。只有君主刑賞嚴

明,臣田門提的建議有會有效果才能激勵臣子盡忠盡力。因此有必要向后主講刑賞嚴明的問題。

(思考:作者是如何向后主闡述?)

第三段:提出賞罰嚴明的建議。作者首先提醒后主"宮中府中,俱為一體",要平等對待,

不能厚此薄彼。千萬不能轆帶兵出戰(zhàn)后,你自作主張,清算丞相府,弄得朝廷分裂,國中大亂。

其實,丞相府囿艮務于皇宮的,并不是第二個朝廷。然后,從"宜"和"不宜"正反兩個方面告

訴后主要執(zhí)法公平不要因人而異,這是做到"賞罰嚴明”的基本原則。

第三段講的是總體的原則,那么具體應怎么做呢?畢竟后主的智慧與能力有限,諸葛亮得指

出具體的操作方法。但"刑賞嚴明”涉及的問題很多,不可能一列出,有沒有一種簡單直接的

方法呢?

第四段指出,內政上,官中之事,事無大小,直接問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因為這些人

忠良誠實,忠誠純正。第五段指出,外面的軍政上,軍營之事,直接問將軍向寵,因為他性行淑

均,曉暢軍事,先帝稱之日能。

交代完內政與外事,那么對后主劉禪個人的行為有什么要交代的呢?當然,要交代的很多,

作為一國之君千頭萬緒,但只要做好一件事,是什么呢?諸葛亮是如何讓后主明白這件事的重要

呢?

親賢臣,遠小人。第一步:先以史為鑒,警示后主:用一個對比因果復句,以先漢后漢的成

敗得失為事實依據(jù),從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角度深刻指出,能否親賢遠小是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

問題。從理論上肯定了執(zhí)行"親賢遠小"路線的重要性。第二步:引用名人之言,暗示后主:追

述先帝痛恨桓、靈二帝"親小遠賢”的事實,暗示后主應效法先帝精神。就眼下來說,應親近哪

些賢臣呢?第三步:朝中的詩中、尚書、長史和參軍都是賢臣,可親之信之。言外之意,路,都

已經(jīng)為你鋪好了,你只要照著做就行了,不費腦子,同時這也是你父親的遺志。

前五段內容,從論說文的結構上來說,"開張圣聽"是論點。"開張圣聽"是開忠諫之路,

如何做到?

首先,只有刑賞嚴明,才能不使奸邪小人得勢,造成內外異法,保障"開張圣聽"之道順利

實施;

其次,只有親賢遠小,才能廣納群臣的忠言,才能”昭陛下平明之治”。

所以,開張圣聽是核心,刑賞嚴明是前提,親賢遠小是關鍵。(說理嚴密)

(二)第二部分:表決心,感后主。

第六段具體寫了什么內容?這一段似乎與前后內容不搭配,思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用意)?

本段追述先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臣本布衣"一句,點明自己出身低微,地位低下。第二

句敘述先帝對自己的艇待遇和自己感激先帝的具體表現(xiàn)。最后用"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作結,

表明他一貫忠減于劉備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此節(jié)敘述似乎是在標榜自己,實則獨具匠心。第一,從內容上說,此段緊承上段"親賢遠

小"之意,告訴后主我諸葛亮也是賢臣。既然我是賢臣,那么我前面的建議,你一定要聽。這是

臨行前坦蕩胸懷的表白。從寫法上說,由向后主進言,轉而自敘生平,使文勢波瀾起伏,使全文

融議論、敘事、抒情于一體。

第七段寫了什么?與第六有什么關系?

第七段追憶先帝托孤,緊承第六段內容。第六段講先帝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對先帝也是鞠躬

盡瘁,而且先帝駕崩之前,托孤于我,我現(xiàn)在最大的職責是為完成先帝遺愿一獎率三軍,先

定中原。也是向后主提出這個要求,也是寫本文的目的。

前半部分的建議是為了穩(wěn)定后方保證出師的條件;中間敘事是說明自身具有出師的責任;

最后提出師,水到渠成。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第一,內容上,總結前文,明確責任,重申強調。我的責任是完成遺愿,不成則治臣之罪;

朝廷沒有管理好,我推薦的臣子沒有盡忠盡責,有誤就要治他們的罪;同時陛下您也要“咨誠善

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最后,將諫言與出師兩層意思攏合一起。該說的都說了,最后

說一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臨行前,心情痛楚,心煩意亂,言有不盡,望陛下切

記。言"涕零",表現(xiàn)了對后主的至愛之情、惜別之情。

三、重點賞析,勸諫藝術

本文既是表忠之文,也是勸諫之文,體現(xiàn)了諸葛亮高超的勸諫藝術,請大家結合背景、內容、

語言等,分析具體有哪些表現(xiàn)?

1.勸諫時間的恰當選擇。諸葛亮為什么偏偏選在出征臨行之時呈上自己的奏章呢?因為出征

之時,也是情感脆弱之時。"今當遠離,臨表涕零",足見當時諸葛亮上表時的復雜心情。他感

動的不僅僅是別人,還有自己!

2.追思先帝,感化后主。在諸葛亮準備揮師北伐的時候,后主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青年,

世稱"阿斗"。他遠避賢能,胸無大志,茍且偷安。面對這樣的君主,別無他法,只能以情化之,

為此,追思先帝既能達到感動后主接受自己政治主張的目的,也能抒發(fā)自己的悲情之苦,一箭雙

四、聯(lián)系歷史,延伸思考

自秦漢以來,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局面。秦并六國而四海歸一。由于法刑酷烈,秦政暴

虐,賦、兵、徭繁重,旋而導致歷史上第--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首舉義旗,天下響應。項

羽、劉邦趁機而興,最后劉邦建立了漢朝,史稱西漢。后經(jīng)王莽改制,綠林、赤眉起義沉重打擊

了王莽政權,劉秀利用農民起義建立了東漢,兩漢四百年的歷史,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劉家天下

的傳統(tǒng)觀念。

從公元207年諸葛亮堤出隆中對策到上《出師表》已二十年。在隆中對策中他提出的興復

漢室的計劃是可行而且是有遠見的。天下三分在一定程度上與諸葛亮的積極努力是分不開的,但

是客觀實際并沒有完全按照隆中對策中所描繪的情形發(fā)展。赤壁戰(zhàn)前,孔明勸先主襲取荊州,先

主不忍,遂有長坂之敗。赤壁之戰(zhàn)決定三分。公元219年,荊州失守,關羽被殺,蜀只剩一州

之地。222年,吳蜀夷陵之戰(zhàn),蜀軍元氣大傷,一蹶不振。次年,劉備死。雖有諸葛亮輔助劉禪,

然而一州之地,物產人力,比之中原,勢單力微。225年,諸葛亮領兵平定南中。這時三個政權

保持暫時的穩(wěn)定。227年,諸葛亮上《出師表》,準備北伐,然時移事易,不再有」版中原之力,

對于這一點,他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相信人的因素勝于環(huán)境因素,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發(fā)揮

主觀能動性的進取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他"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從赤壁之戰(zhàn)起,或

親往,或遣使,多次與吳會盟,這對蜀漢的北伐是非常有利的;在內修政理方面,則興修水利,

發(fā)展生產,獎勵耕織,明法令,限制益州舊貴族勢力,教兵演武,改革兵器,推演陣法。把統(tǒng)一

視為己任,起思安,居思危,戎馬生涯二十七載,至死其志不改.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他,親率

大軍出師北伐。雖然"出師未捷",然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則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文

天祥曾稱頌道:"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p>

千秋諸葛我評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我們民族歷史的天空中,分布著多少顆閃耀著奪

目光芒的明星。飲恨垓下、在烏江自刎的項羽,慘遭宮刑、編撰《史記》的司馬遷,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的諸葛亮,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文天祥,投身變法、慷慨獻身的譚嗣同……一顆顆璀

璨的明星照亮了華夏文明的史冊。

其中,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也是我敬仰的歷史人

物之一?!叭櫭]""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家喻戶曉。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

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絕世對聯(lián),概括了他傳奇而輝煌的

一生。世人甚至將諸葛亮推上了神壇,賦予他以超自然的神奇力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的功績雖然彪炳史冊,但他畢竟只是一個人,并不是無所

不能的神,他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不足: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性格高傲、剛愎自矜,

卻把鎮(zhèn)守荊州的重任托付給他,最終造成荊州失守,使從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落空,導致蜀國在

此后與魏、吳的對抗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馬謖自幼熟讀兵書,很受諸葛亮器重。但劉備覺得

馬謖名不副實,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

為然,經(jīng)常和他通宵達旦地討論兵法。北伐時,他派馬謖鎮(zhèn)守軍事要地一街亭。誰知馬謖只

知紙上談兵,臨陣指揮時卻犯下了許多用兵大忌,致使街亭失守。痛心疾首之余,諸葛亮只得揮

淚斬馬謖。后因失去了該軍事重地,蜀軍主力側翼受到嚴重的威脅,最終被迫撤軍。諸葛亮在輔

政期間,更是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甚至連任免縣令這樣的小事也要親自處理。如此事必躬親

雖很令人欽佩,但實際上卻限制了人才的發(fā)展.結果諸葛亮死后,蜀國的人才青黃不接,形成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窘境。

諸葛亮的忠心可昭日月,但他的忠城近乎愚忠,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劇。先帝在白帝城托孤

時曾立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的遺言。后來,劉禪昏庸無能,

屢次耽誤大事。明知如此,諸葛亮卻為報答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而忍辱負重,彈精竭慮,輔

佐后主,從無取代之心。面對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明知不可輔而輔之,最終因彈精竭慮而死于

五丈原。后來,蜀軍舉降幡,后主成了樂不思蜀的“安樂侯"。試想,諸葛亮若能在關鍵時刻廢

庸帝自立,三國的歷史又該如何書寫呢?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彪m然諸葛亮的身上有著一些不足之處,但客觀地說,瑕不掩

瑜,諸葛武侯的曠世奇才和赤膽忠心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一代代華夏子孫一定能從中獲取無

盡的精神財富。

出師表教案6

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積累文言知識。

(2)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課文,讀通文字,了解內容,體會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學方法

采用讀讀,議議,說說的教學方式,在讀、議、說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媒體

PPT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活動設計

活動一:導入

師揭示課題,生板書課題、解題、簡說諸葛亮。

活動二:聽讀

1.聽讀

2.正音

崩殂⑹陟(zh)罰臧否(zangpi)以遺(wi)陛下裨(b)補

闕9哨漏行(hng)陣和睦傾頹(qingtu)猥(w6i)自

庶竭鷲鈍(shjinCidn)夙⑸夜憂嘆以彰其咎。i)咨源(zbu)善道

3.斷句(處理文后第一題,見P202頁)

活動三:自讀

1.生自由朗讀課文。任務: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斷句;初步把握主要內容及寫作思路;

注意幾個古今異義詞。

2.學習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生談文章主要內容及寫作思路,師點評。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執(zhí)法如一、任人惟賢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減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

興復漢室的決心。

活動四:范讀

1.師范背,生聽讀。任務:勾畫帶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體味作者感情。

2.挑讀并譯、評帶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動五:理讀

設問導入本版塊活動:為什么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理讀6-7段

1.生齊讀6-7兩段

2.諸葛亮在這里回顧了哪些事情?

隱居隆中、三顧茅廬、襄陽兵敗、白帝托孤、南征孟獲

3.參照閱讀。

Q)生讀講P193頁《隆中對》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關內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

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

繼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讀析表現(xiàn)諸葛亮規(guī)劃伐魏計劃的句子。

(二)理讀8-9段

L我們共同來讀T賣,最后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2.問:第一個句號能否改為分號?以此引導學生譯讀文句

3.理解文意。

活動六結課

1.試背讀6-9段

2.諸葛亮在出師北伐之前給

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議,推薦了哪些文臣武將,我們下一堂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活動設計

活動一:導入

學生介紹本班情況,討論班級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確:集思廣益、嚴格紀律、任用能人

等。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推薦了哪些文臣割各?在課文哪些段?(第3-4段)

活動二:理讀

1.讀第3-4段

2.諸葛亮向后主推薦了哪些人?他們有何特點?

3.對比閱讀.兩段最后一句在內容和表述上有什么異同?

活動三:研讀

1.全班分為三組,分組學習1、2、5段。

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