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人教部編版高一(上)語文寒假作業(yè)(八)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2小題)1.(2023秋?惠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埃德蒙在《社會人類學》一書里評論包括我在內(nèi)的中國幾個人類學者的著作時,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像中國人類學者那樣,以自己的社會為研究對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國這樣廣大的國家,個別社區(qū)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國國情?埃德蒙對這兩個問題都抱否定的態(tài)度。先以第一個問題說,我們的分歧歸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帶來了“偏見”,或更正確些應說是“成見”。這些“成見”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說產(chǎn)生于埃德蒙所說的公眾的經(jīng)驗。他所謂公眾經(jīng)驗,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當前處境。我的選擇是出于一種價值判斷,個人的價值判斷離不開他所屬的文化和所屬的時代。我是出生于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人,正逢社會劇變、國家危急之際。我學人類學,是想學習到一些認識中國社會的觀點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識去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所以是有所為而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說中國人研究中國社會是不足取的,就是說,學了人類學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國的話,我就不會投入人類學這門學科了。埃德蒙第二個問題的矛頭則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學人類學的志愿是了解中國,最終目的是改造中國,那么我們采取在個別小社區(qū)里進行深入的微型觀察和調(diào)查的方法,果真能達到這個目的么?個別入手果真能獲得概括性的了解么?我確是沒想把江村作為整個中國所有千千萬萬的農(nóng)村的典型;也沒有表示過,研究了這個農(nóng)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國國情。我也同意,解剖一個農(nóng)村本身是有意義的。但我的旨趣并不僅限于了解這個農(nóng)村。我確有了解中國全部農(nóng)民生活,甚至整個中國人民生活的雄心。調(diào)查江村這個小村子只是我整個旅程的開端。我這樣想:把一個農(nóng)村看作是全國農(nóng)村的典型,用它來代表所有的中國農(nóng)村,那是錯誤的。但是把一個農(nóng)村看成是一切都與眾不同,自成一格的獨秀,也是不對的。我對客觀事物存有類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在一定條件下存在的,如果條件相同就會發(fā)生相同的事物。相同條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個類型。同一個類型里的個別事物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類型不是個別的眾多重復,因為條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所說的類型只是指主要條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種個體。以江村來說,它是一個具有一定條件的中國農(nóng)村。中國各地的農(nóng)村在地理和人文各方面的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江村不能作為中國農(nóng)村的典型,也就是說,不能用江村看到的社會體系等情況硬套到其他中國的農(nóng)村去。但同時應當承認:它是個農(nóng)村而不是牧業(yè)社區(qū),它是中國農(nóng)村,而不是別國的農(nóng)村。我們這樣說時,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類型的概念了。所以我在這里和埃德蒙辯論的焦點并不是江村能不能代表中國所有農(nóng)村,而是江村能不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一些中國的農(nóng)村。那就是說形成江村的條件是否還形成了其他一些農(nóng)村,這些農(nóng)村能不能構成一個類型?如果承認中國存在著江村這種農(nóng)村類型,接著可問,還有其他哪些類型?如果我們用比較方法把中國農(nóng)村的各種類型一個一個地描述出來,那就不需要把千千萬萬個農(nóng)村一一地加以觀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國所有的農(nóng)村了。通過類型比較法是有可能從個別逐步接近整體的。我認真地想一想,我這種在埃德蒙看來也許是過于天真庸俗的性格并不是偶然產(chǎn)生的,也不是我個人的特點,其中不可能不存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烙印。我隨手可舉出兩條: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是“學以致用”。這兩條很可以總結我自己為學的根本態(tài)度。(摘編自費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國》)材料二:費孝通先生認為社會學家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他一貫提倡學術研究的“經(jīng)世致用”。他不僅對積累和發(fā)展社會學知識有興趣,更看重如何把社會學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因此,費先生總是關注中國社會急劇變革中出現(xiàn)的最敏感的問題,總是希望用社會學知識解釋問題、解決問題。費先生認為,社會學家應該站在社會改革的前沿,發(fā)現(xiàn)和研究重要的社會問題。為此,社會學家不應該只坐在書齋里苦思冥想,而是要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對社會的了解要以實地社會調(diào)查為基礎。在費先生看來,只有到實地去,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獲得真知識。一方面我們可以避免無謂的論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盲目照搬西方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國情。在費先生長達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差序格局”應該是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個概念。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費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試圖通過人際關系的不同,展示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tài)。費先生一面提倡學術自立。他認為我們應當注意社會的個性。我們發(fā)展社會學也要走自己的路,搞中國式的人民的社會學。另一方面,費先生時刻不忘和世界接軌。費先生提出的要建立“文化自覺”也是指,既要培育好、發(fā)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不要閉關自守,隔離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應該努力融入世界這個大家庭。(摘編自王勛《費孝通是推動社會科學中國化的典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費孝通學習人類學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中國、改造中國、推動中國社會進步,這體現(xiàn)了他“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觀點。B.費孝通承認對個別社區(qū)的微型調(diào)查研究本身不具有意義,但是對江村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某種類型的農(nóng)村。C.費孝通在面對埃德蒙的質(zhì)疑時沒有妄自菲薄,而是對自己的研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借此闡明了自己的研究主張。D.費孝通認為社會學者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和研究重要的社會問題,而不應該只在書齋中冥想解決問題的方法。(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費孝通認為他和埃德蒙在這兩個學術問題上的分歧主要是因為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不同。B.費孝通確信應用類型比較法省去了對個別事物的逐一觀察,但仍然實現(xiàn)了從個別到整體的把握。C.費孝通在中國社會學上的卓越成就,間接回答了以自己的社會為研究對象是否可取這個學術問題。D.埃德蒙批評包含費孝通在內(nèi)的中國幾位學者在學術研究上缺乏異文化的眼光,這體現(xiàn)了門戶之見。(3)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費孝通創(chuàng)造“差序格局”這個概念來體現(xiàn)不同于西方社會的中國式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tài),下列關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差序格局中每個人都有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網(wǎng)絡,也都處于另外網(wǎng)絡上的某一層,而不屬于某一個界限分明的團體。B.在差序格局中所有的道德都不能超脫于差序的人倫而存在,并不存在普遍性的道德標準,這與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不同。C.在差序格局中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wǎng)絡,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這與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不同。D.差序格局中的道德都因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公與私?jīng)]有明顯的界限,私人之間的聯(lián)系被否定。(4)結合文本,談談一名優(yōu)秀的社會學研究者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5)南粵中學組織同學們分組合作開展嶺南文化調(diào)查研究活動。請根據(jù)材料一,借鑒費孝通先生的研究方法,完成以下表格。調(diào)查步驟步驟主要做法第一步:選取對象①第二步:開展調(diào)查②第三步:整理分析各小組分別描述所研究對象的特征;第四步:比較概括各小組合作,③第五步:展示成果以調(diào)查報告等形式展現(xiàn)嶺南文化風貌。2.(2023秋?蘇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蚌埠王安憶我們從來不會追究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歷史。我們追究歷史的地方,總是那些與我們無關的,比如旅游地,或者某一處偶然的途經(jīng)之地?,F(xiàn)實的生活占據(jù)了我們的注意力,歷史顯得虛無縹緲,它走不進我們的視線,它是供給閑適的身在事外的心情去追問的。過了許多年,我從《清史稿》上看到,我插隊所在的安徽五河縣,在清代是著名的產(chǎn)酒之鄉(xiāng)。這才想起滿城的酒糟酸氣,縣城的水泥路上,鋪滿了厚厚的酒糟,在陽光下發(fā)著酵。蚌埠這城市的歷史,我也不知道。但知道它對于我插隊地方的農(nóng)民們,①是一個重要的大碼頭,它使得孤陋寡聞的農(nóng)民,變得見多識廣了。無論是多么遙遠陌生的地方,由于有了蚌埠,就變得容易了解了。農(nóng)民們說:哦,是從蚌埠往北?;蛘?,從蚌埠往南。我所來自的上海,農(nóng)民們在廣闊無際的麥田里轉(zhuǎn)了一個圈,便明白了方向:不是從蚌埠上船的嗎?那么就是在東邊。他們粗黑的捏鋤把的手指在耀眼的陽光下,肯定地一點,上海就有了。他們中間只有極少數(shù)的幾個,去過蚌埠,可是每日里,他們都聽見來自蚌埠和去往蚌埠的輪船汽笛。尤其是在遠離村莊的農(nóng)田,由于天地廣闊,悠長的汽笛便自由地飄蕩過來,早一次,晚一次。船是從大柳巷到蚌埠的。一早從大柳巷出發(fā),傍晚才可到蚌埠,反過來也一樣。五河碼頭是大柳巷之后的第二站,所以,當汽笛傳來時,日頭已經(jīng)高了。下午呢,日頭也還高著,人們都在田里忙著。當然,這是指天長夜短的春夏季節(jié),冬天就不同了。假如是下雪天,人們不出工,一日只燒兩次鍋,大部分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偶然地,汽笛也會傳進耳里。于是,雪封的村莊不再是離群索居的了。我似乎從來沒有看見過蚌埠碼頭的全貌,只有一些細節(jié)像釘子一樣,堅固地扎在心底。比如跳板的木格底下,滯重的水波。②水是黃綠色的,一股一股地滾動,是稠厚的印象。此時,天光初亮,景物均是蒼白的。機械地走過跳板,好像是一個自己在看著另一個自己動作。起錨的叮當總是特別的醒耳,敲擊著遲鈍的知覺,可也是隔膜的。幾乎所有的航程,我都是堅持在船舷的甲板上度過。我們離開上海時正值肯春年少,時事的變故叫我們認不得這個世界了,生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農(nóng)村是另一個世界。它如此突兀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以它極度的貧瘠、荒涼、沒有組織,令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心其實比我們能感受的,更為孤苦。生活的常規(guī)已經(jīng)破壞殆盡,可是,不期然地,我們又與它避逅,就在這里,蚌埠。在這城市陰郁的表面之下,竟是有著溫和的、整潔的、安寧的生活。在蚌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百貨大樓里度過的。在那個年代里,百貨大樓是最能體現(xiàn)城市的性質(zhì)的,它往往是城市的最中心和制高點,和它相連一起的,還有電信局、新華書店、照相館和影劇場,③這些都代表著城市的生活方式,我們其實囊空如洗,所以逛百貨大樓,顯然不為了購買的欲望,似乎只是為了參與。參與這城市的主旋律。盡管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百貨大樓依然竭誠竭力地聚集起盡可能多的商品,為使柜臺貨架看起來琳瑯滿目,它不惜將同一件商品排為長長一列,書店里的書也是這樣,同一本書排滿一列,甚至幾列。即便是如此單調(diào)和貧乏,依然是超過了人們的購買能力,通貨膨脹是遠遠談不上的??墒沁@絕不影響人們涌向百貨大樓,熙來攘往,也是為了參與。百貨大樓是城市生活的最典型,在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城市活潑的康健的脈搏,是城市的最強音。雖然是這城市的過客,我們卻也奇怪地熱愛星期天。我們極易受星期天氣氛的感染,與居民同樂。星期天也是體現(xiàn)城市性質(zhì)的特征之一,它有著閑適、熱鬧、輕松、歡快的氣氛。街上的人多了,天空也格外的晴朗,百貨大樓則達到了高潮。偃止多日的聲息動靜,這時候拉開了帷幕。這是城市的節(jié)奏,一拍一止的。在這種節(jié)奏之后,是可靠切實的生計,是這城市的命脈。所以,星期天的快樂里面就有著一股理直氣壯,它絕不張揚,而是有所抑制,顯得比較含蓄。也是矜持。我們擠在人家的星期天里,難免有茍且偷歡的意思。但快樂總是有感染力的,況且少年人又大都貪歡。于是,我們便也享受著蚌埠的星期天。星期天將連成一線的時間切割成勻整的小節(jié),是有規(guī)律的平穩(wěn)的起伏,人體內(nèi)部的生物鐘一樣,使平淡的生計具有了周期性的波瀾。這就是城市和農(nóng)村的區(qū)別,農(nóng)村的時間是由自然來分割的,比如下雨、刮風、打雷、閃電,再比如播種、收割、歇地、水旱災害,時間和生計就是這樣,由著人意難料的自然意志作出決定。那時候,我們太年少,什么都不懂,不懂這種看似不安全的生活里真實深刻的人性,而只是眷戀著時事變故將我們與之生生剝離的城市。我們還沒長成人,就被推進了人生,我們的心還很輕浮,什么準備都沒有做好呢,考驗就提前來臨。我們一次次地來蚌埠,起先是為了轉(zhuǎn)車轉(zhuǎn)船,后來就開始停留,一日,兩日,三日。蚌埠究竟在以什么吸引著我們?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習慣的、深感安全的日常生活,在這里找到了最近似的形貌。我們可在其間避身一時,暫忘煩惱。其實,我們在這城市是流浪者的身份,有時候不得不在澡堂過夜。④夜晚過宿的澡堂可不比白日里的,燈光暗淡,墻壁潮濕,水龍頭一夜滴水。晚上九點過后方可入宿,早起六點就要離開,不能存放行李,我們只能隨身攜帶洗漱用具,滿城游蕩。縱然如此,也阻止不了我們逗留蚌埠。蚌埠,這一個中轉(zhuǎn)地,它保守著多少秘密,為我們這些初涉艱難世事的少年。一些窘迫的境遇,和哀傷的細節(jié),藏進了它渾然不覺的街區(qū)和客棧。它什么都看見,又什么都沒看見。闖蕩在外,哪一個沒有磕磕碰碰?碰到痛處,又能與誰去說?只有蚌埠,它不知我們的根底,也不負責我們的未來,它是我們的客地。由于不懂事而犯下的過失,在這里得到糾正和將息,再繼續(xù)奔赴我們的前程。那里有著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寫“我”到安徽農(nóng)村插隊,卻主要著墨于中轉(zhuǎn)地蚌埠,而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幾乎避而不談,這樣的寫法值得讀者深思。B.“我們”熱衷于“百貨大樓”“星期天”,是它們體現(xiàn)了城市特質(zhì),“我們”能在這里找到與原本熟悉的生活相似的形貌。C.插隊貧瘠落后的農(nóng)村讓“我”無所適從,而城市蚌埠以其溫和整潔、閑適熱鬧給了被命運放逐的少年們以心靈的慰藉。D.文章簡要敘寫了農(nóng)村社會的農(nóng)民生活,在平淡簡單的人與事中,透出城鄉(xiāng)間的差異,含有作者對農(nóng)村社會的深刻反思。(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寫“大碼頭”的“重要”,表面上是因為蚌埠在增長當?shù)剞r(nóng)民見識上的作用,其實也因為它在“我”知青生涯中有特殊意義。B.句子②中關于流水的描寫,是“我”走在跳板上時蚌埠碼頭給我的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我”當時心情的凝重。C.句子③提及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指蚌埠具有都市的物質(zhì)、空間及文化形式,“我們”一度沉迷于此,偏離了正常的人生方向。D.句子④中關于澡堂“燈光暗淡”“墻壁潮濕”等細節(jié),再現(xiàn)了“我”當時不得不夜宿澡堂的境遇,反襯“我”對安居城市生活的向往。(3)文章結尾,作者說“那里有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請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作為這座城市過客的“我”,為什么要一次次地來到蚌埠并逗留在蚌埠?二.詩歌閱讀(共1小題)3.(2023秋?徐州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丘中春臥寄王子①岑參田中開白室②,林下閉玄關③。卷跡④人方處,無心云自閑。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勝事那能說,王孫去未還。注:①本詩作于詩人青年時期中進士前隱居嵩陽的階段。“王子”是對王姓友人的敬稱。②白室:樸素簡陋的房屋。③玄關:泛指門戶。④卷跡:隱藏自己的形跡。(1)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對仗工穩(wěn),交代了詩人的隱居環(huán)境,詩人身居山林之間,遠離塵世。B.頷聯(lián)寫詩人的隱居生活,詩人住在這隱形藏跡的地方,像漫無目的的白云一樣閑適。C.“竹深喧暮鳥”一句,以聲襯靜,暮鳥喧嘩,更襯托出隱居環(huán)境的幽靜,與王維《山居秋暝》中“竹喧歸浣女”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D.“花缺露春山”一句,煉字精當,“露”字可見春花原本之稠密。這句詩表現(xiàn)了初春的熱鬧景象。(2)詩歌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三.默寫(共1小題)4.(2023秋?惠州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表達了自己希望接納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2)《荀子?勸學》中“,”兩句,以劣馬的執(zhí)著為喻,強調(diào)為學必須持之以恒。(3)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界非凡。與蘇軾《赤壁賦》中“,”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4)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詩句“,”。(5)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四.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5.(2023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吾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淘唬骸安钜雨僬哂薰昵揖攀粕浇裎彷叿接饬卫现校 奔孜淘唬骸吧跎?!”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節(jié)選自佚名《二翁登泰山》)材料二: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登,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仰晞巖隙,白云孤翱。歷階可升,不知所極。俯視則一線危蹬,竊深莫測,目眩神駭,越超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濾止也。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節(jié)選自薛福成《登泰山記》)材料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漢水、祖待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差矣A曩者B愚公C年且九十D而移山E今吾輩F方逾G六旬H何老I之有!(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絕”,在文中是“橫渡”的意思,與《勸學》“而絕江河”中的“絕”意思相同。B.四更,又稱“四鼓”,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五鼓),四更在丑時,是指凌晨一時至三時。C.顧,在文中是“回頭”的意思,與成語“三顧茅廬”“奮不顧身”的“顧”意思不同。D.景,在文中是“日光”的意思,與《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意思不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記敘了二翁登泰山的經(jīng)過,二翁老當益壯,不畏困難,積極進取,充分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B.材料二中作者來到南天門,向上看石階山道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石階險峻如線、深不見底,使人產(chǎn)生進退兩難之感。C.材料二描寫到泰山觀日出,與姚鼐《登泰山記》中的寫法類似,也是按時間順序?qū)懭粘龅倪^程,也運用了正側面結合及比喻的手法。D.材料三姚鼐登上泰山山頂后,俯視山下景觀,山水城郭甚是美麗,令人感受到身處險峰更能欣賞到無限風光的哲理。(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②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5)材料二、三都描寫了登山的過程,二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五.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6.(2023秋?長安區(qū)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工匠精神是中國人自古及今、綿延百代孜孜以求的。中國自古①。“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說法就是例證。歐陽修《歸田錄》載,汴京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塔建好后,卻是“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成了斜塔。人們都奇怪這是怎么回事,預浩解開了迷團:“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意大利比薩斜塔的傾斜②,而開寶寺塔則是在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舉。這樣來看,不光前人要感嘆預浩精益求精,就連今人也定會豎大拇指。中國古代工匠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傾注著他們畢生精力,③,小至一個工具的發(fā)明,不僅僅是對技藝的追求,更有著奉獻精神與濟世情懷。他們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對使用者的將心比心,連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傾注于一雙巧手,創(chuàng)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傳承和發(fā)揚工匠精神不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而是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我們需要重拾工匠敬業(yè)、勤奮、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和價值觀。(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24-2025學年人教部編版高一(上)語文寒假作業(yè)(八)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2小題)1.(2023秋?惠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埃德蒙在《社會人類學》一書里評論包括我在內(nèi)的中國幾個人類學者的著作時,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像中國人類學者那樣,以自己的社會為研究對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國這樣廣大的國家,個別社區(qū)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國國情?埃德蒙對這兩個問題都抱否定的態(tài)度。先以第一個問題說,我們的分歧歸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帶來了“偏見”,或更正確些應說是“成見”。這些“成見”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說產(chǎn)生于埃德蒙所說的公眾的經(jīng)驗。他所謂公眾經(jīng)驗,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當前處境。我的選擇是出于一種價值判斷,個人的價值判斷離不開他所屬的文化和所屬的時代。我是出生于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人,正逢社會劇變、國家危急之際。我學人類學,是想學習到一些認識中國社會的觀點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識去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所以是有所為而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說中國人研究中國社會是不足取的,就是說,學了人類學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國的話,我就不會投入人類學這門學科了。埃德蒙第二個問題的矛頭則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學人類學的志愿是了解中國,最終目的是改造中國,那么我們采取在個別小社區(qū)里進行深入的微型觀察和調(diào)查的方法,果真能達到這個目的么?個別入手果真能獲得概括性的了解么?我確是沒想把江村作為整個中國所有千千萬萬的農(nóng)村的典型;也沒有表示過,研究了這個農(nóng)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國國情。我也同意,解剖一個農(nóng)村本身是有意義的。但我的旨趣并不僅限于了解這個農(nóng)村。我確有了解中國全部農(nóng)民生活,甚至整個中國人民生活的雄心。調(diào)查江村這個小村子只是我整個旅程的開端。我這樣想:把一個農(nóng)村看作是全國農(nóng)村的典型,用它來代表所有的中國農(nóng)村,那是錯誤的。但是把一個農(nóng)村看成是一切都與眾不同,自成一格的獨秀,也是不對的。我對客觀事物存有類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在一定條件下存在的,如果條件相同就會發(fā)生相同的事物。相同條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個類型。同一個類型里的個別事物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類型不是個別的眾多重復,因為條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所說的類型只是指主要條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種個體。以江村來說,它是一個具有一定條件的中國農(nóng)村。中國各地的農(nóng)村在地理和人文各方面的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江村不能作為中國農(nóng)村的典型,也就是說,不能用江村看到的社會體系等情況硬套到其他中國的農(nóng)村去。但同時應當承認:它是個農(nóng)村而不是牧業(yè)社區(qū),它是中國農(nóng)村,而不是別國的農(nóng)村。我們這樣說時,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類型的概念了。所以我在這里和埃德蒙辯論的焦點并不是江村能不能代表中國所有農(nóng)村,而是江村能不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一些中國的農(nóng)村。那就是說形成江村的條件是否還形成了其他一些農(nóng)村,這些農(nóng)村能不能構成一個類型?如果承認中國存在著江村這種農(nóng)村類型,接著可問,還有其他哪些類型?如果我們用比較方法把中國農(nóng)村的各種類型一個一個地描述出來,那就不需要把千千萬萬個農(nóng)村一一地加以觀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國所有的農(nóng)村了。通過類型比較法是有可能從個別逐步接近整體的。我認真地想一想,我這種在埃德蒙看來也許是過于天真庸俗的性格并不是偶然產(chǎn)生的,也不是我個人的特點,其中不可能不存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烙印。我隨手可舉出兩條: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是“學以致用”。這兩條很可以總結我自己為學的根本態(tài)度。(摘編自費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國》)材料二:費孝通先生認為社會學家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他一貫提倡學術研究的“經(jīng)世致用”。他不僅對積累和發(fā)展社會學知識有興趣,更看重如何把社會學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因此,費先生總是關注中國社會急劇變革中出現(xiàn)的最敏感的問題,總是希望用社會學知識解釋問題、解決問題。費先生認為,社會學家應該站在社會改革的前沿,發(fā)現(xiàn)和研究重要的社會問題。為此,社會學家不應該只坐在書齋里苦思冥想,而是要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對社會的了解要以實地社會調(diào)查為基礎。在費先生看來,只有到實地去,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獲得真知識。一方面我們可以避免無謂的論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盲目照搬西方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國情。在費先生長達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差序格局”應該是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個概念。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費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試圖通過人際關系的不同,展示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tài)。費先生一面提倡學術自立。他認為我們應當注意社會的個性。我們發(fā)展社會學也要走自己的路,搞中國式的人民的社會學。另一方面,費先生時刻不忘和世界接軌。費先生提出的要建立“文化自覺”也是指,既要培育好、發(fā)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不要閉關自守,隔離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應該努力融入世界這個大家庭。(摘編自王勛《費孝通是推動社會科學中國化的典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費孝通學習人類學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中國、改造中國、推動中國社會進步,這體現(xiàn)了他“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觀點。B.費孝通承認對個別社區(qū)的微型調(diào)查研究本身不具有意義,但是對江村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某種類型的農(nóng)村。C.費孝通在面對埃德蒙的質(zhì)疑時沒有妄自菲薄,而是對自己的研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借此闡明了自己的研究主張。D.費孝通認為社會學者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和研究重要的社會問題,而不應該只在書齋中冥想解決問題的方法。(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CA.費孝通認為他和埃德蒙在這兩個學術問題上的分歧主要是因為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不同。B.費孝通確信應用類型比較法省去了對個別事物的逐一觀察,但仍然實現(xiàn)了從個別到整體的把握。C.費孝通在中國社會學上的卓越成就,間接回答了以自己的社會為研究對象是否可取這個學術問題。D.埃德蒙批評包含費孝通在內(nèi)的中國幾位學者在學術研究上缺乏異文化的眼光,這體現(xiàn)了門戶之見。(3)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費孝通創(chuàng)造“差序格局”這個概念來體現(xiàn)不同于西方社會的中國式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tài),下列關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在差序格局中每個人都有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網(wǎng)絡,也都處于另外網(wǎng)絡上的某一層,而不屬于某一個界限分明的團體。B.在差序格局中所有的道德都不能超脫于差序的人倫而存在,并不存在普遍性的道德標準,這與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不同。C.在差序格局中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wǎng)絡,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這與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不同。D.差序格局中的道德都因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公與私?jīng)]有明顯的界限,私人之間的聯(lián)系被否定。(4)結合文本,談談一名優(yōu)秀的社會學研究者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5)南粵中學組織同學們分組合作開展嶺南文化調(diào)查研究活動。請根據(jù)材料一,借鑒費孝通先生的研究方法,完成以下表格。調(diào)查步驟步驟主要做法第一步:選取對象①各小組選取嶺南文化中的不同類型作為研究對象;第二步:開展調(diào)查②采取實地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第三步:整理分析各小組分別描述所研究對象的特征;第四步:比較概括各小組合作,③比較不同類型,概括嶺南文化的特征。第五步:展示成果以調(diào)查報告等形式展現(xiàn)嶺南文化風貌。【答案】(1)B(2)C(3)D(4)①要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致力于解釋、解決社會問題;②具有躬身實踐的精神,注重社會實地調(diào)查,避免理論的照抄照搬;③具有學術創(chuàng)造性,有真知灼見,在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④具有跨文化的視野,既能關照本土,也能放眼世界。(5)①各小組選取嶺南文化中的不同類型作為研究對象;②采取實地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③比較不同類型,概括嶺南文化的特征。【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概念表述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概念的內(nèi)容,再結合選項正確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內(nèi)容,再結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nèi)容,結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解答】(1)B.“費孝通承認對個別社區(qū)的微型調(diào)查研究本身不具有意義”錯誤,原文為“我也同意,解剖一個農(nóng)村本身是有意義的”。故選B。(2)A.“在這兩個學術問題上的分歧主要是因為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不同”錯,由“先以第一個問題說,我們的分歧歸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帶來了‘偏見’,或更正確些應說是‘成見’。這些‘成見’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說產(chǎn)生于埃德蒙所說的公眾的經(jīng)驗。他所謂公眾經(jīng)驗,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當前處境”可知,只有第一個學術問題的分歧才是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B.“確信”“實現(xiàn)了”“把握”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通過類型比較法是有可能從個別逐步接近整體的”強調(diào)可能性。D.“門戶之見”意為因派別不同而產(chǎn)生的成見,于文無據(jù)。故選C。(3)D.“私人之間的聯(lián)系被否定”是團體格局的特點。故選D。(4)①結合“費先生總是關注中國社會急劇變革中出現(xiàn)的最敏感的問題,總是希望用社會學知識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可知,要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致力于解釋、解決社會問題;②結合“社會學家不應該只坐在書齋里苦思冥想,而是要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對社會的了解要以實地社會調(diào)查為基礎”可知,具有躬身實踐的精神,注重社會實地調(diào)查,避免理論的照抄照搬;③結合“費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試圖通過人際關系的不同,展示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明形態(tài)”可知,具有學術創(chuàng)造性,有真知灼見,在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④結合“一面提倡學術自立……我們發(fā)展社會學也要走自己的路,搞中國式的人民的社會學”“時刻不忘和世界接軌”“既要培育好、發(fā)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不要閉關自守,隔離于世界文化之林”可知,具有跨文化的視野,既能關照本土,也能放眼世界。(5)①費孝通認為“同一個類型里的個別事物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類型不是個別的眾多重復,因為條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所說的類型只是指主要條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種個體”,強調(diào)對客觀事物要有類型的概念,所以各小組選取嶺南文化中的不同類型作為研究對象;②費孝通認為“社會學家應該站在社會改革的前沿,發(fā)現(xiàn)和研究重要的社會問題。為此,社會學家不應該只坐在書齋里苦思冥想,而是要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要去實地調(diào)查,所以要采取實地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③費孝通認為“如果我們用比較方法把中國農(nóng)村的各種類型一個一個地描述出來,那就不需要把千千萬萬個農(nóng)村一一地加以觀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國所有的農(nóng)村了。通過類型比較法是有可能從個別逐步接近整體的”,強調(diào)運用類型比較法,所以要比較不同類型,概括嶺南文化的特征。答案:(1)B(2)C(3)D(4)①要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致力于解釋、解決社會問題;②具有躬身實踐的精神,注重社會實地調(diào)查,避免理論的照抄照搬;③具有學術創(chuàng)造性,有真知灼見,在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④具有跨文化的視野,既能關照本土,也能放眼世界。(5)①各小組選取嶺南文化中的不同類型作為研究對象;②采取實地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③比較不同類型,概括嶺南文化的特征。2.(2023秋?蘇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蚌埠王安憶我們從來不會追究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歷史。我們追究歷史的地方,總是那些與我們無關的,比如旅游地,或者某一處偶然的途經(jīng)之地。現(xiàn)實的生活占據(jù)了我們的注意力,歷史顯得虛無縹緲,它走不進我們的視線,它是供給閑適的身在事外的心情去追問的。過了許多年,我從《清史稿》上看到,我插隊所在的安徽五河縣,在清代是著名的產(chǎn)酒之鄉(xiāng)。這才想起滿城的酒糟酸氣,縣城的水泥路上,鋪滿了厚厚的酒糟,在陽光下發(fā)著酵。蚌埠這城市的歷史,我也不知道。但知道它對于我插隊地方的農(nóng)民們,①是一個重要的大碼頭,它使得孤陋寡聞的農(nóng)民,變得見多識廣了。無論是多么遙遠陌生的地方,由于有了蚌埠,就變得容易了解了。農(nóng)民們說:哦,是從蚌埠往北?;蛘?,從蚌埠往南。我所來自的上海,農(nóng)民們在廣闊無際的麥田里轉(zhuǎn)了一個圈,便明白了方向:不是從蚌埠上船的嗎?那么就是在東邊。他們粗黑的捏鋤把的手指在耀眼的陽光下,肯定地一點,上海就有了。他們中間只有極少數(shù)的幾個,去過蚌埠,可是每日里,他們都聽見來自蚌埠和去往蚌埠的輪船汽笛。尤其是在遠離村莊的農(nóng)田,由于天地廣闊,悠長的汽笛便自由地飄蕩過來,早一次,晚一次。船是從大柳巷到蚌埠的。一早從大柳巷出發(fā),傍晚才可到蚌埠,反過來也一樣。五河碼頭是大柳巷之后的第二站,所以,當汽笛傳來時,日頭已經(jīng)高了。下午呢,日頭也還高著,人們都在田里忙著。當然,這是指天長夜短的春夏季節(jié),冬天就不同了。假如是下雪天,人們不出工,一日只燒兩次鍋,大部分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偶然地,汽笛也會傳進耳里。于是,雪封的村莊不再是離群索居的了。我似乎從來沒有看見過蚌埠碼頭的全貌,只有一些細節(jié)像釘子一樣,堅固地扎在心底。比如跳板的木格底下,滯重的水波。②水是黃綠色的,一股一股地滾動,是稠厚的印象。此時,天光初亮,景物均是蒼白的。機械地走過跳板,好像是一個自己在看著另一個自己動作。起錨的叮當總是特別的醒耳,敲擊著遲鈍的知覺,可也是隔膜的。幾乎所有的航程,我都是堅持在船舷的甲板上度過。我們離開上海時正值肯春年少,時事的變故叫我們認不得這個世界了,生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農(nóng)村是另一個世界。它如此突兀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以它極度的貧瘠、荒涼、沒有組織,令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心其實比我們能感受的,更為孤苦。生活的常規(guī)已經(jīng)破壞殆盡,可是,不期然地,我們又與它避逅,就在這里,蚌埠。在這城市陰郁的表面之下,竟是有著溫和的、整潔的、安寧的生活。在蚌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百貨大樓里度過的。在那個年代里,百貨大樓是最能體現(xiàn)城市的性質(zhì)的,它往往是城市的最中心和制高點,和它相連一起的,還有電信局、新華書店、照相館和影劇場,③這些都代表著城市的生活方式,我們其實囊空如洗,所以逛百貨大樓,顯然不為了購買的欲望,似乎只是為了參與。參與這城市的主旋律。盡管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百貨大樓依然竭誠竭力地聚集起盡可能多的商品,為使柜臺貨架看起來琳瑯滿目,它不惜將同一件商品排為長長一列,書店里的書也是這樣,同一本書排滿一列,甚至幾列。即便是如此單調(diào)和貧乏,依然是超過了人們的購買能力,通貨膨脹是遠遠談不上的??墒沁@絕不影響人們涌向百貨大樓,熙來攘往,也是為了參與。百貨大樓是城市生活的最典型,在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城市活潑的康健的脈搏,是城市的最強音。雖然是這城市的過客,我們卻也奇怪地熱愛星期天。我們極易受星期天氣氛的感染,與居民同樂。星期天也是體現(xiàn)城市性質(zhì)的特征之一,它有著閑適、熱鬧、輕松、歡快的氣氛。街上的人多了,天空也格外的晴朗,百貨大樓則達到了高潮。偃止多日的聲息動靜,這時候拉開了帷幕。這是城市的節(jié)奏,一拍一止的。在這種節(jié)奏之后,是可靠切實的生計,是這城市的命脈。所以,星期天的快樂里面就有著一股理直氣壯,它絕不張揚,而是有所抑制,顯得比較含蓄。也是矜持。我們擠在人家的星期天里,難免有茍且偷歡的意思。但快樂總是有感染力的,況且少年人又大都貪歡。于是,我們便也享受著蚌埠的星期天。星期天將連成一線的時間切割成勻整的小節(jié),是有規(guī)律的平穩(wěn)的起伏,人體內(nèi)部的生物鐘一樣,使平淡的生計具有了周期性的波瀾。這就是城市和農(nóng)村的區(qū)別,農(nóng)村的時間是由自然來分割的,比如下雨、刮風、打雷、閃電,再比如播種、收割、歇地、水旱災害,時間和生計就是這樣,由著人意難料的自然意志作出決定。那時候,我們太年少,什么都不懂,不懂這種看似不安全的生活里真實深刻的人性,而只是眷戀著時事變故將我們與之生生剝離的城市。我們還沒長成人,就被推進了人生,我們的心還很輕浮,什么準備都沒有做好呢,考驗就提前來臨。我們一次次地來蚌埠,起先是為了轉(zhuǎn)車轉(zhuǎn)船,后來就開始停留,一日,兩日,三日。蚌埠究竟在以什么吸引著我們?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習慣的、深感安全的日常生活,在這里找到了最近似的形貌。我們可在其間避身一時,暫忘煩惱。其實,我們在這城市是流浪者的身份,有時候不得不在澡堂過夜。④夜晚過宿的澡堂可不比白日里的,燈光暗淡,墻壁潮濕,水龍頭一夜滴水。晚上九點過后方可入宿,早起六點就要離開,不能存放行李,我們只能隨身攜帶洗漱用具,滿城游蕩??v然如此,也阻止不了我們逗留蚌埠。蚌埠,這一個中轉(zhuǎn)地,它保守著多少秘密,為我們這些初涉艱難世事的少年。一些窘迫的境遇,和哀傷的細節(jié),藏進了它渾然不覺的街區(qū)和客棧。它什么都看見,又什么都沒看見。闖蕩在外,哪一個沒有磕磕碰碰?碰到痛處,又能與誰去說?只有蚌埠,它不知我們的根底,也不負責我們的未來,它是我們的客地。由于不懂事而犯下的過失,在這里得到糾正和將息,再繼續(xù)奔赴我們的前程。那里有著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本文寫“我”到安徽農(nóng)村插隊,卻主要著墨于中轉(zhuǎn)地蚌埠,而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幾乎避而不談,這樣的寫法值得讀者深思。B.“我們”熱衷于“百貨大樓”“星期天”,是它們體現(xiàn)了城市特質(zhì),“我們”能在這里找到與原本熟悉的生活相似的形貌。C.插隊貧瘠落后的農(nóng)村讓“我”無所適從,而城市蚌埠以其溫和整潔、閑適熱鬧給了被命運放逐的少年們以心靈的慰藉。D.文章簡要敘寫了農(nóng)村社會的農(nóng)民生活,在平淡簡單的人與事中,透出城鄉(xiāng)間的差異,含有作者對農(nóng)村社會的深刻反思。(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CA.句子①中寫“大碼頭”的“重要”,表面上是因為蚌埠在增長當?shù)剞r(nóng)民見識上的作用,其實也因為它在“我”知青生涯中有特殊意義。B.句子②中關于流水的描寫,是“我”走在跳板上時蚌埠碼頭給我的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我”當時心情的凝重。C.句子③提及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指蚌埠具有都市的物質(zhì)、空間及文化形式,“我們”一度沉迷于此,偏離了正常的人生方向。D.句子④中關于澡堂“燈光暗淡”“墻壁潮濕”等細節(jié),再現(xiàn)了“我”當時不得不夜宿澡堂的境遇,反襯“我”對安居城市生活的向往。(3)文章結尾,作者說“那里有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請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作為這座城市過客的“我”,為什么要一次次地來到蚌埠并逗留在蚌埠?【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nèi)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寫的,達到什么效果。(3)本題考查理解小說中重要句子的基本能力。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4)本題考查分析故事情節(jié)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間關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小說往往以情節(jié)取勝。情節(jié)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fā)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從而表現(xiàn)主題思想。【解答】(1)D.“含有作者對農(nóng)村社會的深刻反思”錯誤。文中透露出城鄉(xiāng)間的差異,是為了突出蚌埠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城市提供了都市最基本的物質(zhì)、空間和文化形式,讓人能體會到一種與鄉(xiāng)村社會不同的都市文明,并非對農(nóng)村社會深刻反思。故選D。(2)C.“偏離了正常的人生方向”錯誤。結合“那時候,我們太年少,什么都不懂,不懂這種看似不安全的生活里真實深刻的人性,而只是眷戀著時事變故將我們與之生生剝離的城市”“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習慣的、深感安全的日常生活,在這里找到了最近似的形貌。我們可在其間避身一時,暫忘煩惱”可知,蚌埠成為一個理想的替代品,使作者找回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的舒適與安穩(wěn),并非偏離了正常的人生方向。故選C。(3)“那里有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那里”是指蚌埠這個城市,“美好的景色”是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①結合“我們離開上海時正值肯春年少,時事的變故叫我們認不得這個世界了,生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農(nóng)村是另一個世界。它如此突兀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以它極度的貧瘠、荒涼、沒有組織,令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心其實比我們能感受的,更為孤苦”可知,“我”青春年少時在安徽農(nóng)村插隊,感受到人生的窘迫和傷痛,深感命運的變化無常;②結合“生活的常規(guī)已經(jīng)破壞殆盡,可是,不期然地,我們又與它邂逅,就在這里,蚌埠。在這城市陰郁的表面之下,竟是有著溫和的、整潔的、安寧的生活”可知,蚌埠這座城市讓“我”積極審視這段人生經(jīng)歷并期許未來的美好生活;③蚌埠這個地方承載了插隊青年熟悉向往的基本的物質(zhì)、空間和文化形式,引發(fā)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那里有美好的景色等著我們”借以表達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4)①結合“我們一次次地來蚌埠,起先是為了轉(zhuǎn)車轉(zhuǎn)船,后來就開始停留,一日,兩日,三日”可知,“我”從上海到安徽五河縣農(nóng)村插隊,蚌埠是我轉(zhuǎn)車轉(zhuǎn)船去往五河縣的中轉(zhuǎn)站;②結合“它如此突兀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以它極度的貧瘠、荒涼、沒有組織,令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心其實比我們能感受的,更為孤苦。生活的常規(guī)已經(jīng)破壞殆盡,可是,不期然地,我們又與它邂逅,就在這里,蚌埠。在這城市陰郁的表面之下,竟是有著溫和的、整潔的、安寧的生活”可知,插隊農(nóng)村生活極度貧窮,溫和整潔安寧的蚌埠讓我獲得了農(nóng)村生活所沒有的補償;③結合“蚌埠究竟在以什么吸引著我們?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習慣的、深感安全的日常生活,在這里找到了最近似的形貌。我們可在其間避身一時,暫忘煩惱”可知,蚌埠讓“我”重溫熟悉的城市生活,是“我”暫忘煩惱的避身之所,而對它有所依戀;④結合“蚌埠,這一個中轉(zhuǎn)地,它保守著多少秘密,為我們這些初涉艱難世事的少年。一些窘迫的境遇,和哀傷的細節(jié),藏進了它渾然不覺的街區(qū)和客棧。它什么都看見,又什么都沒看見。闖蕩在外,哪一個沒有磕磕碰碰?碰到痛處,又能與誰去說?只有蚌埠,它不知我們的根底,也不負責我們的未來,它是我們的客地。由于不懂事而犯下的過失,在這里得到糾正和將息,再繼續(xù)奔赴我們的前程”可知,蚌埠保留了我許多秘密,讓我感受到它對“我”的包容,讓“我”得到了心靈的慰藉。答案:(1)D(2)C(3)①“我”青春年少時在安徽農(nóng)村插隊,感受到人生的窘迫和傷痛,深感命運的變化無常;②蚌埠這座城市讓“我”積極審視這段人生經(jīng)歷并期許未來的美好生活;③借以表達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4)①“我”從上海到安徽五河縣農(nóng)村插隊,蚌埠是我轉(zhuǎn)車轉(zhuǎn)船去往五河縣的中轉(zhuǎn)站;②插隊農(nóng)村生活極度貧窮,溫和整潔安寧的蚌埠讓我獲得了農(nóng)村生活所沒有的補償;③蚌埠讓“我”重溫熟悉的城市生活,是“我”暫忘煩惱的避身之所,而對它有所依戀;④蚌埠保留了我許多秘密,讓我感受到它對“我”的包容,讓“我”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二.詩歌閱讀(共1小題)3.(2023秋?徐州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丘中春臥寄王子①岑參田中開白室②,林下閉玄關③。卷跡④人方處,無心云自閑。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勝事那能說,王孫去未還。注:①本詩作于詩人青年時期中進士前隱居嵩陽的階段?!巴踝印笔菍ν跣沼讶说木捶Q。②白室:樸素簡陋的房屋。③玄關:泛指門戶。④卷跡:隱藏自己的形跡。(1)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首聯(lián)對仗工穩(wěn),交代了詩人的隱居環(huán)境,詩人身居山林之間,遠離塵世。B.頷聯(lián)寫詩人的隱居生活,詩人住在這隱形藏跡的地方,像漫無目的的白云一樣閑適。C.“竹深喧暮鳥”一句,以聲襯靜,暮鳥喧嘩,更襯托出隱居環(huán)境的幽靜,與王維《山居秋暝》中“竹喧歸浣女”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D.“花缺露春山”一句,煉字精當,“露”字可見春花原本之稠密。這句詩表現(xiàn)了初春的熱鬧景象。(2)詩歌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敬鸢浮浚?)D(2)①首聯(lián)、頷聯(lián)詩人對隱居的環(huán)境和生活的描述,表達了隱居生活的喜悅閑適之情;②頸聯(lián)對山中春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隱居之地美景的喜愛之情;③尾聯(lián)說勝事無人聽我訴說,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盼歸)之情?!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窘獯稹浚?)D.“這句詩表現(xiàn)了初春的熱鬧景象”錯誤,“花缺露春山”寫稠密的花朵凋謝,春山才露了出來,可見此時已是暮春時節(jié)。故選D。(2)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在田中詩人蓋起一座房屋,于退隱的處所閉上玄關,藏匿行跡才適合于隱居,不思名利覺白云也悠閑,隱居環(huán)境清幽,謝絕交游,淡泊名利,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喜悅閑適之情;頸聯(lián)寫自己的住處為春花簇擁,這是近景,遠處呢,是一片凝綠的“春山”,它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大好春光的美麗畫圖;“花缺露春山”寫稠密的花朵凋謝,春山才露了出來,此聯(lián)對山中春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隱居之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尾聯(lián)說“勝事那能說”,意思是說也說不完,干脆就不說了,詩人不說的原因是因為“王孫去未還”,可見勝事無人聽我訴說,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盼歸)之情。答案:(1)D(2)①首聯(lián)、頷聯(lián)詩人對隱居的環(huán)境和生活的描述,表達了隱居生活的喜悅閑適之情;②頸聯(lián)對山中春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隱居之地美景的喜愛之情;③尾聯(lián)說勝事無人聽我訴說,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盼歸)之情。三.默寫(共1小題)4.(2023秋?惠州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表達了自己希望接納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2)《荀子?勸學》中“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兩句,以劣馬的執(zhí)著為喻,強調(diào)為學必須持之以恒。(3)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界非凡。與蘇軾《赤壁賦》中“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4)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詩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5)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敬鸢浮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2)駑馬十駕功在不舍(3)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4)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山不厭高海不厭深(重點字:厭)(2)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重點字:駑)(3)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重點字:匏)(4)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重點字:漾)(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重點字:蕭)四.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5.(2023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吾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淘唬骸安钜雨僬哂薰昵揖攀粕浇裎彷叿接饬卫现?!”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弊匀粘鲋帘∧?,已至半山矣。(節(jié)選自佚名《二翁登泰山》)材料二: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登,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仰晞巖隙,白云孤翱。歷階可升,不知所極。俯視則一線危蹬,竊深莫測,目眩神駭,越超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濾止也。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節(jié)選自薛福成《登泰山記》)材料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漢水、祖待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差矣A曩者B愚公C年且九十D而移山E今吾輩F方逾G六旬H何老I之有?。?)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絕”,在文中是“橫渡”的意思,與《勸學》“而絕江河”中的“絕”意思相同。B.四更,又稱“四鼓”,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五鼓),四更在丑時,是指凌晨一時至三時。C.顧,在文中是“回頭”的意思,與成語“三顧茅廬”“奮不顧身”的“顧”意思不同。D.景,在文中是“日光”的意思,與《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意思不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材料一記敘了二翁登泰山的經(jīng)過,二翁老當益壯,不畏困難,積極進取,充分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B.材料二中作者來到南天門,向上看石階山道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石階險峻如線、深不見底,使人產(chǎn)生進退兩難之感。C.材料二描寫到泰山觀日出,與姚鼐《登泰山記》中的寫法類似,也是按時間順序?qū)懭粘龅倪^程,也運用了正側面結合及比喻的手法。D.材料三姚鼐登上泰山山頂后,俯視山下景觀,山水城郭甚是美麗,令人感受到身處險峰更能欣賞到無限風光的哲理。(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②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5)材料二、三都描寫了登山的過程,二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答案】(1)AEH(2)D(3)B(4)①看到了從未看過的景象,才自己慶幸剛才沒有因慌張而停下腳步。②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①材料二側重寫登山路途的艱難和登山者的感受。②材料三側重寫登山路線的選擇,以及與古人登山路線的差別?!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識與一詞多義的能力,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篩選和理解能力。找到相關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概括?!窘獯稹浚?)“曩者”為表時間的狀語,其前斷開;“今”是表時間的狀語,其前斷開;“何老之有”為賓語前置句,應在“何”前斷開,綜上應在AEH三處斷開。句意:錯啦!從前愚公快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現(xiàn)在我們剛過六十歲,哪里老呢?。?)D.“意思不同”錯誤,兩個“景”都是“日光”的意思。句意:日光微弱;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故選:D。(3)B.“作者來到南天門”理解錯誤,材料二原文是“方余未至南天門時”,描寫的是作者來到南天門之前的所見所感。故選:B。(4)①睹:看;方:才;向:剛才。譯文:看到了從未看過的景象,才自己慶幸剛才沒有因慌張而停下腳步。②及:等到;負:覆蓋;明:雪光;燭:照亮。譯文: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材料二寫到“越南天門,折而東行,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仰晞巖隙,白云孤翱。歷階可升,不知所極”。側重于登山路途的艱難;“竊深莫測,目眩神駭,越超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等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城市土地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體育職業(yè)學院《電動汽車原理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人文學院《西方政治思想史汪聶才》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C程序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食品衛(wèi)生檢測技術的發(fā)展
- 策劃感恩節(jié)新媒體活動模板
- 清明文化在媒體傳播中的挖掘模板
- 元旦跨年夜祝福語
- 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寒假作業(yè)(一)(有答案)
-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秳?chuàng)業(yè)基礎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浙江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
- 學校自習室管理及收費方案
- 2025年護理部護士理論培訓計劃
- 環(huán)保管家管家式管家式一站式服務合同
- 醫(yī)療廢物污水培訓
- 《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決問題(3)》參考課件
- 房地產(chǎn)營銷策劃 -佛山龍灣壹號學區(qū)房項目推廣策略提案方案
- 產(chǎn)品共同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范本5篇
- 風水學的基礎知識培訓
- 吸入療法在呼吸康復應用中的中國專家共識2022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