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記》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16.2《登泰山記》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16.2《登泰山記》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16.2《登泰山記》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16.2《登泰山記》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姚鼐登泰山記一、課堂導(dǎo)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藗兛傉f,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同學(xué)們有沒有想去泰山游覽的呢?中國的文人,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排解的泰山情結(jié)。泰山于他們而言,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具象,一種心理象征。今天,讓我們跟隨姚鼐的腳步,一起去泰山觀日出。

泰山是我國的“五岳”之首,古稱東岳,別稱岱宗、岱岳,與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

二、學(xué)習(xí)目標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2.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學(xué)習(xí)寫景方法。3.通過反復(fù)吟詠,運用聯(lián)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三、知人論世

姚鼎(1732—1815),字姬傳,清代桐城(今屬安徽)人,因書齋名惜抱軒而被人稱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

者。與方苞、劉大槐并稱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庫全書》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辭官,就在這一年辭別京師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寫了《登泰山記》。其后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南京鐘山等書院四十年。

姚鼎治學(xué)以經(jīng)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作品多為詩序、碑傳之類。他的散文簡潔精練,

溫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是桐城派中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傳戶誦的文章總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

其創(chuàng)始人是方苞,劉大榭和姚鼎繼承并發(fā)展了他的理論,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因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世稱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內(nèi)容多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xué);語言力求條理清晰,簡明達意。

桐城派主張學(xué)習(xí)《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韓愈、歐陽修等人的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代表作

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歸序》《武季子哀辭》、姚鼎的《登泰山記》等。

記是一種文體,可以敘事、寫景、狀物,目的往往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課內(nèi)學(xué)過的作品有:《核舟記》(明朝魏學(xué)湃)、《小石潭記》(唐朝柳宗元)、《岳陽樓記》(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記》(宋朝歐陽修)和《登泰山記》(清朝姚鼎)。《登泰山記》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記。

寫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四、疏通文本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界限,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純字子潁的從南面的山腳上山。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

四十五里長的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沿著中間的山谷進山,走了一小半段,越過中嶺,又沿著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頂。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古時候登泰山,是沿著東面的山谷進去,路上有個天門。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那里?,F(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有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人們都叫它天門。

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盡頭)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

太陽升起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p>

日觀亭西面有岱祠,還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宮在碧霞元君祠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著(在)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到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nèi)沒有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五、文本探究1.課文第一段的描寫有何作用?

作者用由面(兩水)到線(古長城)再到點(日觀峰)的寫法,為后文的敘述設(shè)下伏筆。這一段在登泰山之前,勾勒出了泰山的輪廓。2.登山的時間及自山麓至山頂?shù)穆肪€是怎樣的?

明確:時間: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點明節(jié)令,為下文作鋪墊。

登山路線: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

由南麓登,始循(中谷)進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作者僅用十九個字便寫出登山的全過程。3.請用一個字概括途中景象的特點,并說明是如何在文中體現(xiàn)的?

明確:可以用“險”字概括途中景色的特點。通過“崖限當(dāng)?shù)?,世謂天門”、“霧重冰堅,磴滑難攀”體現(xiàn)出來。4.第二段沿途和登上山頂以后見到了什么景色?

你能把這幅瑰麗的風(fēng)景畫描述出來嗎?

明確: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組成一幅其妙無比的泰山夕照圖,尺幅千里呼之欲出。座座青蒼的山峰,身披皚皚的白雪,銀光照亮了南天,蒼山與白雪相互襯托,雪光與日光交相輝映,憑高俯瞰,遠處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靜地沐浴著夕陽的余輝,汶水和徂徠山相依擁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圖畫,環(huán)繞山間的云霧宛如輕柔的腰帶在飄蕩,朦朦朧朧,恍恍惚惚,似動非動,別具風(fēng)味。5.作者描寫山頂上的景色時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動靜結(jié)合、擬人、比喻手法:“負”字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又以擬人手法,使雪山奕奕傳神。“燭”字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雪光的亮度,寫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熬屿F”以靜寫動,寫出霧的輕,呈停聚不動的狀態(tài)?!叭魩А币孕∮鞔?,寫出云霧的

具體形狀,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偉。6.你認為山頂這幅風(fēng)景畫中哪些詞語用得精妙?

明確:(1)蒼山負雪: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著雪,由被動變?yōu)橹鲃?,賦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蒼山宛如一位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銀裝素裹,富有神韻。

(2)明燭天南:“燭”是一種光化反應(yīng)。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繪出積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奪目光彩,呈現(xiàn)出雪光與日光爭輝的奇景。

(3)半山居霧:一個“居”字,不僅把動態(tài)的物寫成靜態(tài),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靜謐,而且增強了山間云霧繚繞不絕的高峻之感,創(chuàng)造出云霧全然凝滯不動的靜穆而奇妙的境界。

這幾個詞寫出了山靜中的動態(tài),霧動中的靜態(tài)。

7.第三段主要寫什么?與夕照圖相比有何不同?

明確:主要描述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是全文的中心。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懗隽巳粘銮?、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給讀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畫面。描繪了一幅無比壯麗的泰山日出圖。如果說夕照圖畫面明凈,色彩柔和,景象恬靜,充滿陰柔之美,那么這幅日出圖則色澤熾烈,氣勢雄闊,生機勃勃,對比映襯之下,足見其陽剛之美。六、知識積累(一)通假字①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通“彩”)②石頭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圓”)(二)一詞多義

①陰:其陰,濟水東流(山的北面)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陰暗)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暗中)②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開始)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當(dāng)初)

余始循以入(開始)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③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遠看)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聲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陰歷十五日)④坐: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坐在)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通"座")王曰:“何坐?”曰:“坐盜。”(犯罪)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因為)⑤視: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⑥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比較)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看待)(三)詞類活用①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向西;向東。名作狀)②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照,名作動)(四)古今異義詞①陽谷皆入汶(古義:山南水北謂之陽。今義:陽光,表面上)②至于泰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