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ppt一、古代橋梁
一、橋的概念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多位于水面和峽谷之上。
二、橋的特點
(一)地域性我國土地遼闊,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的橋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風格和特色。(二)多樣性我國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質(zhì)地貌差異較大,因此對建橋的技術要求也高。橋根據(jù)其建筑材料和構(gòu)造形式的不通,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三)多功能性我國古代的匠師建橋,很注意發(fā)揮橋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慮到因地制宜、一切從實用出發(fā),又能考慮使橋梁盡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四)群眾公益性橋梁自產(chǎn)生始,便以屬于民眾共有的社會性出現(xiàn)。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一般為私有性,唯有橋梁(除私有園林中的橋梁外),不管是官修還是私建,都為社會所有共有。(五)藝術性橋,是架設于山水之間的建筑物,它長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為點綴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員。我國橋梁的藝術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造型風格和裝飾工藝。三、橋梁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我國的橋梁,大致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橋的創(chuàng)始時期。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zhàn)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梁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時期。
第三階段是唐宋為主,包括兩晉、南北朝和隋朝、五代,這是古代橋梁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梁發(fā)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創(chuàng)造和突破。四、古橋的類型若以橋梁的結(jié)構(gòu)及外觀形式分,則主要有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種基本類型。此外,其它特種造型還有飛閣和棧道、渠道橋和纖道橋,以及曲橋、魚沼飛梁和風水橋。五、現(xiàn)存著名游覽地
(一)河北趙州橋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敞肩拱橋的首創(chuàng)。位于趙縣城南2.5公里處,南北飛架于洨河之上。趙縣古稱趙州,故世人多稱“趙州橋”、“趙州大石橋”。趙州橋(二)泉州洛陽橋亦稱“萬安橋”,北宋一座多孔大石橋。位于福建泉州城東北洛陽江入海的江面上,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始建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泉州洛陽橋(三)廣東湘子橋又稱“廣濟橋”,現(xiàn)叫“躍進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zhèn)東,橫跨韓江。為我國唯一特殊構(gòu)造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世界上開關活動式橋梁的先導,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該橋集梁橋、拱橋、浮橋于一體,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橋墩上建有形式各異的廿四對亭臺樓閣,兼作經(jīng)營店鋪,故有“廿四樓橋廿四樣”、“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四)北京蘆溝橋又稱“盧溝橋”,原名“廣利橋”,位于北京市郊永定河上。永定河舊稱“盧溝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清初重修。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jié)構(gòu),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盧溝橋(五)安平橋位于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鎮(zhèn),建于宋代,當?shù)厝怂追Q“五里橋”。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五層六角磚砌成的寶塔一座,此橋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此長橋”的美稱。
(六)觀音橋
觀音橋位于棲賢谷中段,原名棲賢橋,因橋側(cè)建有觀音寺,人們就稱觀音橋,又因架設于三峽澗上,亦名三峽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已有九百多年歷史。是一單孔石拱橋,橋基立于東西兩岸的懸崖上,下臨深潭,設計精巧,造型美觀,歷經(jīng)近千年風雨,至今完好無損,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工藝的珍貴遺產(chǎn),古人贊為“神施鬼設”、“巧奪天工”。觀音橋又名棲賢橋或三峽橋,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橋面鋪以大石,兩側(cè)砌有石欄,橋孔內(nèi)圈由七行長方形石首尾相銜,凹凸榫結(jié),漸彎呈弓形。觀音橋(七)永濟橋
據(jù)《日下舊聞考》及清同治版《涿州志》載:“永濟橋在州北郭外跨巨馬河上,……張居正為碑記其事,略云:‘涿州北有河二。自西山諸泉來者曰胡良河,距城七里;自紫荊關外鐵崖巢入者曰巨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發(fā),洶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歲漂溺常數(shù)百人。永濟橋原名浪溪橋。永濟橋為東西向,橋長55米,寬6.25米,整座橋非常雄偉壯麗,遠遠望去,好似橫臥在浪溪河上的彩虹,因此古今馳名。廣濟橋古代水利工程建筑一、古代水利工程概述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一是安徽省壽縣的安豐塘(芍坡),為我國最早的一項水利工程。二是連通兩江的靈渠,貫通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三是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四是溝通南北的大運河,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就古代水利工程而言,其類型主要有運河、堰、坎兒井、堤防等。運河是用于溝通水域的人工水道,堰是對河水進行疏導的工程建筑,坎兒井是新疆干旱地區(qū)的一種特殊灌溉系統(tǒng),堤防分為抵御海潮的海塘和束縛河水的河塘。中國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歷代興修的水利工程(1)戰(zhàn)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靈渠(2)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3)兩漢:農(nóng)田水利地區(qū)特色明顯。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③東南以排水筑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鑒湖等。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4)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興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5)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于農(nóng)田灌溉。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yè),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6)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7)元:開鑿會通河(山東東平到臨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古代開挖的運河(1)古江南河——開挖于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蘇州和揚州間的水道,它是中國開挖最早的運河。(2)邗溝——開挖于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長江與淮河水系。(3)靈渠——開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時,由史祿負責興修,溝通了湘水和漓水。這條運河連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間溝通,以后歷代又曾多次修繕利用。(4)隋朝大運河——開挖于605年,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全長四五千里,以東都洛陽為中心,東北通到涿郡,東南到余杭,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5)元——開鑿了從山東東平到臨清的會通河。后來又開鑿了從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這就使原有的運河連接起來。
1、我國最早的水庫——芍陂(quèbēi
)這是2600年前修建的淮河流域最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隋唐后因陂址在安豐縣(治所在今壽縣南)境內(nèi),故又名安豐塘。在歷史文獻中,還有“龍泉之陂”、“勺陂”、“期斯塘”等稱謂。春秋時期楚莊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孫叔敖創(chuàng)建?!吧帧笔堑孛?,在今安徽省壽縣境內(nèi);“陂”是蓄水庫是意思。孫叔敖根據(jù)當?shù)氐牡匦翁攸c,組織當?shù)厝嗣裥藿üこ?,將東面的積石山、東南面龍池山和西面六安龍穴山流下來的溪水匯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zhì)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不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澇成災。后來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擴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規(guī)模。2、靈渠
靈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nèi),與陜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膘`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北方六國之后,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qū)的百越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qū)苦戰(zhàn)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zhàn)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于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zhàn)事的發(fā)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qū)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桂林興安靈渠興安靈渠地圖3、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歷史:戰(zhàn)國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創(chuàng)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tǒng)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寶瓶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李冰根據(jù)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jié)寬19米,洪水季節(jié)寬23米。據(jù)《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nèi)江進水咽喉,是內(nèi)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于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旅游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縣北關,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jīng)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其開鑿經(jīng)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首次在揚州開挖邗溝,溝通了長江和淮河。而至7世紀的隋煬帝時期和13世紀的元代,又先后兩次大規(guī)模地開鑿運河,終于建成了這條溝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動脈。從天津到通縣北關、張家灣一段,叫北運河,又稱之路河,全長186公里。3、京杭大運河從通縣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該河是元代初年由偉大的水利專家、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的。因北京地勢比通縣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閘門,控制水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闌尾炎術后應用抗生素聯(lián)合黃藤通腑湯干預的效果
- 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實務》預測試卷364
- 初級會計經(jīng)濟法基礎-初級會計《經(jīng)濟法基礎》??荚嚲?12
- 改性PVA的制備及其對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基于還原光聚合的模擬月壤膏料性能分析與增材制造
- 2025版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信托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chǎn)買賣合同履約保證金管理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環(huán)保瓦工力工勞務分包與綠色施工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房產(chǎn)買賣風險評估與管控合同樣本
- 自媒體項目方案書
- 湖北省十堰市城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綜合物理試題(含答案)
- 電廠檢修安全培訓課件
- 2024企業(yè)答謝晚宴會務合同3篇
-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試題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及答辯》教學大綱
- 《客艙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課件-第14講 應急撤離
- 危險化學品押運員培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2025屆高考作文押題預測5篇
- 節(jié)前物業(yè)安全培訓
- 一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集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