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1239-2021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1頁
DB33 1239-2021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2頁
DB33 1239-2021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3頁
DB33 1239-2021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4頁
DB33 1239-2021 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發(fā)布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的公告現(xiàn)批準《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技術標準》為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編號為DB33/1239-2021,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3.0.3、3.0.5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標準由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負責日常管理,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并在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網(wǎng)站公開。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為落實浙江省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規(guī)劃,加快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5G移動通信網(wǎng)絡建設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根據(jù)《浙江省數(shù)字經濟促進條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和《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印發(fā)〈2020年浙江省建筑節(jié)能與綠色建筑及相關工程建設標準制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浙建設函〔2020〕238號)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本技術標準。標準編制組遵循國家現(xiàn)行標準,結合浙江省地方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共分9章,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基本規(guī)定、移動通信機房、支撐設施、通信電源、通信管道、防雷與接地、施工與驗收。其中,3.0.3條、3.0.5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標準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標準由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負責日常管理,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標準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意見或有關資料寄送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18號,郵編:310006),以供修訂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編單位: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參編單位: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中國聯(lián)合網(wǎng)絡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高榮琪青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萬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航興建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陳志青張金星趙棟莊國舟麻文軍楊曄科蔡曉峰楊彤沃松國徐陽周平槐劉譯澤甘海波駱高俊姚之瑜任濤沈忠明劉佳王鳳明水靈賈錢琪琪沈坤明陳紅方主要審查人:趙宇宏李祥中駱敏郭麗李宏偉 (2)3基本規(guī)定 (4)4移動通信機房 (5)4.1一般規(guī)定 (5)4.2基站機房 (6)4.3室分機房 (7)5支撐設施 (8)5.1一般規(guī)定 (8)5.2平屋面 (8)5.3坡屋面 (9)5.4橋梁 (9)6通信電源 (10)6.1一般規(guī)定 (10)6.2電源 (10)6.3電力線路及電器裝置 (11)7通信管道 (12)7.1一般規(guī)定 (12)7.2室內配線管網(wǎng) (12)7.3室外、橋梁及隧道通信管道 (13)8防雷與接地 (15)9施工與驗收 (16)本標準用詞說明 (17)引用標準名錄 (18)附:條文說明 (19) (2) (4) (5) (5) (6) (7) (8) (8) (8) (9) (9) (10) (10) (10) (11) (12) (12) (12) (13) (15) (16) (17) (18) (19)1.0.1為規(guī)范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及驗收,實現(xiàn)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與建設工程的有機融合,促進社會信息化發(fā)展,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浙江省新建建設工程中配套建設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及驗收。1.0.3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與建設工程同步規(guī)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1.0.4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浙江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tǒng)基礎設施的總稱。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基站機房、支撐設施、通信電源、通信管道、防雷與接地等;室內分布系統(tǒng)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室分機房、通信電源、通信管道、防雷與接地等。用于安裝移動通信基站發(fā)射和接收設備、電源系統(tǒng)設備和傳輸系統(tǒng)設備的房間。用于安裝發(fā)射和接收設備的結構基礎。由電源、電力線路和電器裝置組成,為通信設施提供的專用用于通信設備之間連通的槽盒和管道。由防雷裝置和接地系統(tǒng)組成,用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設備正常工作。用于安裝室內分布系統(tǒng)的無線電信號發(fā)射和接收設備、多系統(tǒng)合路平臺(POI)設備、電源設備、傳輸設備的房間。包括中心室分機房和遠端室分機房。集成交直流配電、開關電源、溫控設備及站點智能管理,并為內部設備提供可靠機械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的綜合柜。無線電收發(fā)系統(tǒng)中,向空間輻射或從空間接收電磁波的裝置。連接信號發(fā)射機或接收機到天線的同軸電纜線?;緳C房墻面上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孔洞,是基站機房內各種線纜進出的通道。2.0.12抱桿pole建筑物屋面、女兒墻、外墻或桿塔上用于支撐、固定天線的構件。在保持足夠信號強度的前提下,為滿足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的效果,通過多種方式對外露天線、饋線、抱桿進行偽裝和修飾的整體結構。3基本規(guī)定3.0.1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應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則,統(tǒng)籌考慮建設方案,并應滿足多家通信運營商平等接入的要求。3.0.2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設計應滿足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部門的技術要求。3.0.3房屋建筑工程應按建設用地面積每40000m2配建不少于一處移動通信基站;跨??缃髽蛑鳂蜷L度超過1500m應配建移動通信基站。移動通信基站配建數(shù)量應滿足信號傳輸?shù)募夹g要求。3.0.4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設置高度距地不宜超過50m。3.0.5當建設工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配套建設室內分布系統(tǒng)基礎設施:1航空港、鐵路旅客站、長途汽車客運站、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站、港口客運站、城市輪渡客運站;2體育場館、影劇院、大會堂、會展中心;3單體建筑面積大于5000m2的學校、醫(yī)院、博物館、圖書館、賓館、商場和黨政機關辦公樓;4單體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其他公共建筑;5人員經?;顒拥牡叵聢鏊碗娞菥?3.0.6配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筑工程,結構安全等級和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抗震設防類別不應低于標準設防類。4移動通信機房4.1一般規(guī)定4.1.1移動通信機房可分為基站機房和室分機房,移動通信機房的選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基站機房應獨立設置。室分機房宜獨立設置,在條件不具備時可與其他通信設備機房合并設置;2移動通信機房不應貼鄰強電磁源及震動源,并應遠離易燃易爆場所;3移動通信機房不應設置在廁所、浴室、廚房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貼鄰,當無法避免貼鄰時,相鄰隔墻應做防水、防潮等措施;4移動通信機房設在屋面時不應影響屋面排水設施;5中心室分機房和基站機房不應設置在多層地下室的最底層,且不宜設在地下人防區(qū)域內。4.1.2移動通信機房平面形狀宜采用矩形,機房面積應根據(jù)通信設備配置確定;位于地下室和屋面的機房應設置可靠防水淹措施;當機房位于地下室或屋面時,機房室內地面應高于相鄰地面面層或屋面面層,且高差不應小于0.10m;或設置0.10m高門檻。4.1.3移動通信機房設計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不應小于2。4.1.4移動通信機房凈高不應低于2.8m。4.1.5移動通信機房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機房門應采用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2移動通信機房除遠端室分機房與弱電間合用外,門凈寬不應小于0.9m,門凈高不應小于2.0m;3直接通向室外的機房門上方應設雨篷。4.1.6移動通信機房不應做裝飾性裝修,室內面層應采用不燃或難燃和耐久、不起塵、環(huán)保等材料。墻面、頂板宜采用環(huán)保涂料。4.1.7移動通信機房除機房門、饋線洞外,機房墻體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確有需要時,應在門窗洞口內側采用防水防火建筑板材封堵。移動通信機房應具有防滲漏、保溫、隔熱、耐久等基本性能,與基站機房無關的管線不應穿越機房。4.1.8基站機房和中心室分機房應預留獨立空調位置,機房外應設置分體式空調外機安裝位置及排水路由。4.1.9移動通信機房照度不應低于300lx。光源宜采用三基色熒光燈或LED燈,一般顯色指數(shù)不應小于80。4.1.10基站機房和中心室分機房應在機房每側墻壁上預留檢修插座。遠端室分機房應至少預留一個檢修插座。插座安裝高度距地宜為0.3m。4.2基站機房4.2.1設在屋面的基站機房宜與屋面的電梯機房或樓梯間、設備間等貼鄰;當屋面無上述附屬用房時,宜建于弱電井上方。4.2.2基站機房面積不宜小于20m2。布置單排設備柜的基站機房最小凈寬不應小于3m;布置雙排設備柜的基站機房最小凈寬不應小于4m。4.2.3設在屋面的基站機房外墻應設置饋線洞,饋線洞宜面向開闊處無遮擋,饋線洞寬度不宜小于650mm,高度不宜小于500mm,洞底距樓面不宜小于2.3m,通饋線洞應做防火封堵。4.2.4基站機房宜設置于屋面,確有困難時,可設在頂層并與弱電井貼鄰,設在頂層的基站機房靠近內墻一側應預留屋面饋線洞,饋線洞寬度不宜小于650mm,高度不宜小于500mm,饋線洞上方應做防雨蓋板。4.2.5設在屋面的移動通信機房的外墻做法宜與主體建筑相同。4.2.6主橋長度超過1500m的跨海跨江大橋,應設置基站機房或預留一體化機柜位置。當受條件限制無法設置基站機房時,可采用一體化機柜;一體化機柜宜設置在大橋的隔離帶、路肩或設備平臺上。4.3室分機房4.3.1室分機房可分為中心室分機房和遠端室分機房。4.3.2中心室分機房應根據(jù)建設工程規(guī)模確定面積、位置和數(shù)量。中心室分機房宜獨立設置在建筑物裙房或地下室。當中心室分機房設置在地下室時,應就近預留定位天線安裝位置及饋線路由。4.3.3遠端室分機房宜與建筑物弱電間合建,宜靠近所覆蓋區(qū)域中心的位置。當弱電間面積不滿足時宜靠近弱電間單獨設置。4.3.4建筑物應按建筑面積每3000m2設置一處遠端室分機房。4.3.5遠端室分機房凈寬小于2m時,機房應有一面墻體滿足單個設備質量不大于50kg的掛壁要求。4.3.6地鐵中心室分機房宜設置在地鐵站廳,宜貼近弱電設備間布置。4.3.7高鐵隧道、公路隧道移動通信機房宜結合隧道的綜合洞室布置,且宜與其他機房合用。4.3.8地鐵、高鐵隧道的移動通信應采用掛壁漏泄電纜模式,隧道側壁距軌面距離1.8m~2.8m應預留漏泄電纜安裝卡具位置,遇廣告櫥窗時漏泄電纜宜沿櫥窗上沿安裝。4.3.9公路隧道的移動通信設施宜在隧道側壁預留對數(shù)周期天線或定向板狀天線位置,天線間距宜為400m~600m。對網(wǎng)絡覆蓋要求較高的隧道,可按4.3.8條要求預留漏泄電纜執(zhí)行。5支撐設施5.1一般規(guī)定5.1.1建設工程配建5G移動通信基礎支撐設施應設置在建設工程承重結構上并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且應滿足結構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5.1.2屋面安裝室外支撐物時,應考慮相應的防水構造措施。5.1.3室外支撐物應就近預留通信管道、電源和防雷接地保護裝置。5.1.4設置室外支撐物的屋面應有樓梯或爬梯到達,當采用屋5.2平屋面5.2.1設有屋面基站機房的建筑物應在屋面設置天線支撐設施。天線支撐設施的位置應根據(jù)該屋面與周邊建筑物的關系確定,宜設在屋面四角或邊緣位置、前面50m內無高大建筑物遮擋、朝向空曠方向。5.2.2當屋面新建抱桿采用美化天線時,應在屋面預留獨立塔基或聯(lián)合塔基,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獨立塔基宜在屋面四個屋角設置柱墩,每個屋角應設置3個獨立塔基柱墩,宜布局在屋角兩直角邊10m范圍內。柱墩邊緣與屋面邊緣(或女兒墻)凈距不宜大于0.5m,柱墩之間凈距根據(jù)屋面條件確定,間距宜為1.1m~3.0m。柱墩截面應為1100mm×11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應小2聯(lián)合塔基宜在屋面四個屋角設置柱墩,每個屋角設置4個聯(lián)合塔基柱墩,宜布局在屋角兩直角邊10m范圍內。柱墩宜圍合成矩形,矩形外輪廓邊緣與屋面邊緣(或女兒墻)凈距不宜大于0.5m,外輪廓邊長宜在2m~4m之間。柱墩截面應為500mm×5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應小5.2.3當建筑屋面女兒墻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且高度不小于1000mm時,小型抱桿可直接安裝在屋面四個角的女兒墻上,女兒墻除應滿足抱桿的承載能力及安裝要求外,尚應設預埋件并標識位置。5.2.4當新建抱桿為鋼架塔或單管塔時,鋼架塔或單管塔基礎宜設在主體結構框架柱或剪力墻上并應埋設相應的預埋件,塔基5.3坡屋面5.3.1坡屋面的基站機房宜設在頂層,坡屋面不宜安裝室外一體化設備機柜。5.3.2設有抱桿的坡屋面應在屋脊處設置屋面步道,抱桿應安裝在步道上,步道寬度不應小于1.0m,至少一側應安裝有高度不小于1.1m的防護欄;步道應與屋面結構采用同樣材料并同步建設。5.4橋梁5.4.1主橋長度超過1500m的跨??缃髽虻囊苿油ㄐ呕A設施宜結合橋梁道路上的監(jiān)控、信號門架共享安裝。配建數(shù)量應滿足信號傳輸?shù)募夹g要求。5.4.2大橋監(jiān)控、信號門架應預留天線抱桿的安裝位置,門架設計應考慮天線抱桿荷載。門架材料應采用耐高溫、耐鹽霧材料,金屬部件外殼均應作防腐蝕處理。6通信電源6.1一般規(guī)定6.1.1本章適用于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通信電源的供電、配電設計。6.1.2移動通信機房應按一級負荷等級要求供電,且應單獨設置計量裝置。6.1.3移動通信機房預留用電負荷容量應根據(jù)需求確定。6.1.4移動通信機房預留配電箱應明裝,配電箱應采用專用回路供電。6.2電源6.2.1移動通信機房的交流基礎電源標稱電壓應為220V/380V,允許電壓偏差范圍+10%~-15%,額定頻率為50Hz,允許頻率變動范圍為額定值的±1%?;緳C房及中心室分機房應設置三相電源,遠端室分機房可設置單相電源。6.2.2供電線路的電能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能質量公6.2.3基站機房預留用電負荷不應小于50kw,中心室分機房預留用電負荷不應小于20kw,遠端室分機房預留用電負荷不應小于3kw。地鐵、高鐵隧道等特殊場景可按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運營部門的需求實施。6.2.4采用一體化機柜的項目,電源和配電可參照基站機房預留,電源開關箱可設置在靠近一體化機柜柱墩附近的室內或采取相適應的防水防塵措施。6.2.5采用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供電時,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guī)范》GB6.3電力線路及電器裝置6.3.1機房配電箱應設置進線開關、計量裝置、電源浪涌保護器等,各電氣設備參數(shù)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6.3.2隧道、橋梁的交流配電箱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并要求防潮、防腐、防振、防震、防風;交流配電箱采用壁掛安裝時底邊距地不應小于0.6m。6.3.3機房供配電回路中性導體截面不應小于相導體的截面。6.3.4機房內的線纜應采用阻燃銅芯線纜。6.3.5配電導線的載流量應按敷設方式和環(huán)境條件選擇,同時配電導線應滿足熱穩(wěn)定及機械強度的要求。6.3.6電纜、槽盒在穿越防火分區(qū)樓板、隔墻時,其空隙應采用相當于建筑構件耐火極限的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7通信管道7.1一般規(guī)定7.1.1移動通信管道設施應滿足當前移動通信基站需要,并適當考慮未來移動通信基站對線纜布放的要求。7.1.2建設工程應預留與外部通信管線接口,所有信息基礎設施機房之間應采用通信管道、槽盒、弱電豎井等方式連通。7.1.3通信管道的設計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和《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7.1.4通信管道、槽盒在穿越防火分區(qū)樓板、隔墻時,其空隙應采用相當于建筑構件耐火極限的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7.2室內配線管網(wǎng)7.2.1建設工程內基站機房、室分機房未與弱電井相鄰時,應在機房與弱電間(井)之間設置弱電金屬槽盒,槽盒規(guī)格寬度不應小于200mm,高度不應小于100mm?;緳C房、室分機房與弱電井貼鄰時,可通過進線孔洞直接連通。7.2.2設有室內分布系統(tǒng)的建筑,弱電豎井內應預留室分設備獨立安裝空間,凈面積不應小于0.5m2。7.2.3屋面設置基站機房或設有室內分布系統(tǒng)的建設工程,豎向弱電井內宜預留移動通信專用垂直弱電金屬槽盒,槽盒規(guī)格寬度不應小于200mm,高度不應小于100mm;當與其他弱電系統(tǒng)共用槽盒時,應在共用槽盒內預留移動通信電纜敷設專用位置,預留截面寬度不應小于200mm,高度不應小于100mm。槽盒應垂直通達各個樓層,并在各樓層設置出口。7.2.4當建設工程內電井為強弱電共用時,應進行強電和弱電的走線綜合設計,強電和弱電的橋架應分別設置在電井的兩側o7.2.5電梯井道應每隔三層設置一處通信專用通道套管,套管7.3室外、橋梁及隧道通信管道7.3.1室外地面桿塔基礎設施與移動通信機房之間應設置通信線纜通道o1設置通信管道時不應少于2孔,內徑不宜小于90mm;2設置槽盒時,應設置兩根槽盒,每根槽盒寬度不應小7.3.2路燈桿、監(jiān)控桿等公共設施作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使用時,宜采用通信專用管孔或槽盒方式與移動通信機房連通o1敷設主干通信管孔直徑不應小于Φ100mm;7.3.3建設工程紅線外到建設工程內基站機房和中心室分機房的紅線內線管或槽盒應預留o室外管線宜采用穿管埋地敷設方式,引入建設工程內時應采取防水措施,管線數(shù)量和管徑參可照表7.3.3o室內管線宜采用金屬槽盒敷設方式,槽盒規(guī)格寬度不應小于200mm,高度不應小于100mm;當與其他弱電系統(tǒng)共用槽盒時,應在共用槽盒內預留移動通信電纜敷設專用位置,預留表7.3.3埋地敷設線管表線管種類使用性質多孔管單孔管主干管道8孔,管內徑≥Φ28mm4根,管內徑≥Φ90mm支線管道8孔,管內徑≥Φ28mm4根,管內徑≥Φ75mm備用管線各段管線均應考慮1~2根(孔)備用管7.3.4在采用漏泄電纜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覆蓋的建設工程中,公網(wǎng)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漏泄電纜與專網(wǎng)漏泄電纜間距不應小于0.5m,且與定向壁掛天線間距不應小于1.0mO8.0.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防雷與接地保護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和《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689等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8.0.2移動通信機房所在建設工程的接地系統(tǒng)應采用聯(lián)合接地方式,接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應滿足主體建設工程接地要求,且接地電阻值不宜大于10Ω。8.0.3預留接地點應滿足以下要求:1基站機房內和饋線窗外側應各預留一處接地點;2室分機房內應預留一處接地點;3樓層豎井內室分設備安裝處應各預留一處接地點;4安裝一體化機柜的柱墩應預留一處接地點;5每一個安裝天線的柱墩應預留一處接地點;6坡屋面應在屋面步道起點和終點預留一處接地點,中間至少預留一處接地點,保證相鄰接地點間距不應大于30m。8.0.4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或截面積不小于95mm2的多股銅線,遠端室分機房接地線應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或截面積不小于35mm2的多股銅線。接地線應作防腐蝕處理。接地線應避免從作為防雷專設引下線或專用引下線的柱子附近引入。8.0.5基站機房和中心室分機房的交流配電箱內應配置浪涌保護器(限壓型SPD),最大放電電流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通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