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集訓04文言文閱讀(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文言文對比+古詩文對比閱讀)一、(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跳往助之/已而之細柳軍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負勢競上 D.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順2.把“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狈g成現代漢語。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和“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句式相近,前句實事求是,后句尖刻夸張。B.選文對愚公移山這一行為本身著墨不多,大部分內容寫的是各人對移山表現出的態(tài)度,以及愚公對他們的有力回應。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移山是為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見他有很明確的行動目標。D.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反對愚公移山;但是愚公從發(fā)展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人力可以綿延,自然是可以被人改造的?!敬鸢浮?.D2.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在呀。3.C【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代詞,代愚公/動詞,到、進入;B.將要/況且;C.負:背/依恃,憑借;D.均為“憑借”;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本句重點詞語: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曾:連……都。雖:即使。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故選C。【點睛】參考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不聰明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二、(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節(jié)選自《水經注校證》)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C.春冬之時
已而之細柳軍D.哀轉久絕
猿則百叫無絕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兩岸連山,略無闕處。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先總體描繪三峽的形勢,再按夏、春冬、秋的順序描繪四季的不同景象。B.夏天發(fā)大水時江水滿溢,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有時被阻斷不能通行。C.“林寒澗肅”營造出秋天肅殺的氛圍,引用漁人歌謠突出秋天的凄涼冷落。D.本文描繪了三峽雄奇秀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敬鸢浮?.D5.①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②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6.B【分析】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從/如果;B.白色的/不加裝飾的;C.的/到;D.停止/停止;故選D。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略無,毫無;闕,同“缺”,中斷。②中重點詞語有:雖,即使;奔,飛奔的馬。6.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句意為: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因此,題干中的“有時”錯誤;故選B?!军c睛】參考譯文: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怪形狀的柏樹,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地往下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肅殺,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接連不斷,凄慘悲涼,空曠的山谷中傳來猿啼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民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比ⅲ?3-24八年級上·廣東茂名·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愚公移山(節(jié)選)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汝之不惠,甚矣
(2)何苦而不平(3)一厝朔東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9.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中提倡要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結合現實生活,請你說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可以如何發(fā)揚光大愚公移山的精神?!敬鸢浮?.同“慧”,聰明愁苦,這里指擔心放置,安放8.(1)憑借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株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2)手里抓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9.①在體育鍛煉中,我們要發(fā)揚愚公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②在日常學習中,我們需學習愚公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③在生活中,我們還要堅定信念,將目光放長遠,不可一葉障目/隨意氣餒或放棄?!窘馕觥?.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你也太不聰明了!惠:同“慧”,聰明;(2)句意:還用擔心挖不平嗎?苦:愁苦,這里指擔心;(3)句意: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厝:放置,安放。8.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以:憑借;殘年余力: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曾不:連……都;毛:草木;如……何:把……怎么辦;(2)聞:聽說;懼:害怕;已:停止;于:向。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面對高聳、綿延的大山,愚公決心要將山“移走”,表現了愚公不畏艱難險阻,信念堅定,不懈奮斗的精神,聯(lián)系“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還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要發(fā)揚這種精神,如:遇到數學難題,選擇運用所學,通過計算、思考,去解決,要堅持不懈。在體育訓練中,不畏懼長跑、上單杠等運動,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上限”。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目光長遠,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军c睛】參考譯文: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著勸阻他們,說:“你也太不明智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對泥土和石塊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道:“你的思想太過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用擔心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操蛇之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去稟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四、(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天下獨絕
猿則百叫無絕B.猛浪若奔
雖乘奔御風C.負勢競上
上自勞軍D.蟬則千轉不窮
悲守窮廬11.把“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翻譯成現代漢語。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中的“奇”“異”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陽至桐廬”間山水的特點。B.“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展現出歡快自得的氣象。C.文章按照總分的結構安排,“分”的部分先寫山后寫水,詳寫山略寫水。D.本文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也表達對官場的厭倦、對功名的鄙棄?!敬鸢浮?0.B11.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會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務的人也會流連忘返。12.C【解析】1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獨一無二/停止、消失;B.飛奔的馬/飛奔的馬;C.向上/皇上;D.盡/貧窮;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戾,到、到達;息心,平息名利之心;經綸,治理、謀劃;反,同“返”。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文章按照總分的結構安排,“分”的部分先寫水后寫山,詳寫水略寫山;故選C?!军c睛】參考譯文: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水都是淺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好像飛奔的駿馬。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一看便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13.(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①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仲謙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輒騰貴。三山街②潤澤于仲謙之手者數十人焉,而仲謙赤貧自如也。于友人座間見有佳竹、佳犀,輒自為之。意偶不屬,雖勢劫之、利啖③之,終不可得。(節(jié)選自《濮仲謙雕刻》)【注】①粥粥:卑恭和順的樣子。②三山街:是南京古地名。③啖:用利益引誘人。(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粥粥若無能者()
②奪天工焉()(2)結合選文分析,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向濮仲謙學習?【答案】(1)若:像/好像奪:超過/勝過(2)①技藝方面,他技藝高超,簡單雕刻幾刀,作品價錢就翻倍,要學習他在技藝上精益求精,力求精湛的精神。②人品方面,他淡泊名利,不受別人威逼利誘而雕刻?!驹斀狻浚?)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卑微謙恭的形象,好像是一個無能之輩。若:像/好像。(2)句意為:可以奪天工(勝過天然,比喻技藝高超巧妙)了。奪:超過/勝過。(2)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和所做事情分析作答。根據“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可知,其雕刻技藝高超;根據“三山街潤澤于仲謙之手者數十人焉,而仲謙赤貧自如也”可見,其樂于助人;根據“意偶不屬,雖勢劫之、利啖之,終不可得”可知,其淡泊名利。據此分析作答?!军c睛】參考譯文:南京濮仲謙,具有古樸的容貌,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卑微謙恭的形象,好像是一個無能之輩。然而他的雕刻藝術,技藝高巧,可以奪天工了。他雕刻竹器,一帚、一刷,竹片只是方寸而已。他雕刻了幾刀,而價值立即以兩倍計算。濮仲謙名聲大噪,能夠得到他在書畫雕刻藝術作品上的簽名題字,此物品的價格就會立即飛漲。三山街得到仲謙的親手題字而獲利的有數十人,然而仲謙自己卻貧窮如故。在友人屋內座位間見有美竹、妙犀,立即自己動手雕刻起來。然而如果不對他的意,即使以勢壓人、以利誘人,終究得不到他的作品。14.(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孔子世家贊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②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③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謂至圣矣?。ü?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注]①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②鄉(xiāng):同“向”。③祗:恭敬。④布衣:平民。⑤折中:取正,作為判斷事物的準則。(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雖不能至②沒則已焉(2)為什么稱孔子為“至圣”?【答案】(1)①到
②停止。(2)讀孔子的書想象他的為人;到魯地看到他的遺物和教風不忍離去;用天下君王賢能對比(反襯)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所以稱贊孔子為“至圣”。【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①句意:我雖然不能到達那里。至:到。②句意:死后就完了。已:停止。(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明確讀孔子的書想象他的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明確到魯地看到他的遺物和教風不忍離去;“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者宗之”用天下君王賢能對比(反襯)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明確稱贊孔子為“至圣”?!军c睛】參考譯文: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蔽译m然不能到達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為人。到了魯國,瞻仰孔子的祠堂、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他們大多是)當時榮耀,死后就完了??鬃邮且粋€平民,傳到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尊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可以說是道德學問最高尚的人了!15.(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陳堯咨善射,百發(fā)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①。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③,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④?!咀⑨尅竣儆苫吼B(yǎng)由基,戰(zhàn)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伎:同“技”。④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①陳堯咨善射
②及守荊南回(2)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斷句,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A.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B.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C.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D.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3)請結合文本分析馮夫人為何要“碎其金魚”?【答案】(1)擅長待,等到(2)D(3)陳堯咨把射箭作為娛樂,獲得別人的嘆佩服,沒有把精力放在實施仁政教化?!驹斀狻浚?)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陳堯咨擅長于射箭。善:擅長;(2)句意:等到駐守荊南回到家中。及:待,等到。(2)本題考查斷句。句子意思:荊南位處要沖,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人沒有不嘆服的?!扒G南當要沖”點明所處位置的重要,“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完整表達句意,“坐客罔不嘆服”寫在座的表現;正確斷句為: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故選D。(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可知,陳堯咨把射箭作為娛樂,獲得別人的嘆佩服。根據“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可知,母親責怪陳堯咨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所以馮夫人“碎其金魚”是因為:陳堯咨把射箭作為娛樂,獲得別人的嘆佩服,沒有把精力放在實施仁政教化。【點睛】參考譯文:陳堯咨擅長于射箭,百發(fā)百中,世人把他當作神射手,陳堯咨常常自稱為“小由基”。等到駐守荊南回到家中,他的母親馮夫人問他:“你掌管郡務有什么新政?”陳堯咨說:“荊南位處要沖,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人沒有不嘆服的。”他的母親說:“你的父親教你要用忠孝來報效國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意嗎?”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魚配飾。16.(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于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迭,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①,如筆之卓②,如樸③之欹④。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⑤者。(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記》)[注]①芝:靈芝草。②卓:直。③帙(花):頭巾。④欹(qī):傾斜。⑤靛(diàn):一種青藍色染料。(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自頂斜插于地
②由右麓逾謝公嶺(2)請概括選文中山巒的特點。【答案】(1)①從②越過(2)形態(tài)萬千、雄偉陡峭【詳解】(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從洞頂斜插于地上。自:從。(2)句意:由右邊的山麓越過謝公嶺。逾:越過。(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迭”可知,山巒雄偉陡峭;根據“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如樸之欹”可知,山巒形態(tài)萬千。【點睛】參考譯文:從章家樓走出二里路,在山半腰處找到石梁洞。洞門東向,洞門口有一石橋,從洞頂斜插于地上,有如飛虹下垂。由石橋側面的縫隙中一層一層地拾級而上,上面高而寬敞、空闊。坐下休息了好一會,才下山而去。由右邊的山麓越過謝公嶺,渡過一條溪澗,順著溪澗岸向西走,就是去靈峰的道路。剛一轉過山腋,就見兩邊的巖壁陡峭筆立,直亙云天,險峰重重疊疊,形態(tài)萬千,有的像刀削般直立,有的像群峰簇擁,有的像并列的竹筍,有的像挺拔的靈芝,有的像筆一般直立,有的像頭巾一樣傾斜。山洞洞口有的像卷起的帷帳,水潭有的碧綠得像澄清的藍靛一般。(23-24八年級上·廣東茂名·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記游白水巖蘇軾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①游白水山佛跡院,浴于湯池②,熱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③壯甚。俯仰④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⑤中流,掬弄珠璧⑥。到家,二鼓⑦矣。復與過飲酒,食余甘⑧煮菜,顧影頹然,不復能寐。書以付過。東坡翁。【注】:①過:指蘇軾第三子,蘇過。②湯池:溫泉浴池。③山燒: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④俯仰:形容時間很短。⑤擊汰:即劃船。⑥掬弄珠璧:用手捧起水玩耍,仿佛在玩弄珍珠和玉璧。⑦二鼓:即二更。⑧余甘:橄欖。1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源殆可以熟物(危險) B.水涯有巨人跡數十(足跡,此處指腳?。〤.食余甘煮菜(吃) D.顧影頹然(看)18.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19.學習了蘇軾的短文《記承天寺夜游》,我們發(fā)現蘇軾擅長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來進行創(chuàng)作,此篇游記也是如此。請你找出至少兩種表達方式并進行簡要分析?!敬鸢浮?7.A18.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19.(1)記敘: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山佛跡院。交代了出游的時間和事件。(2)描寫和抒情: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從視聽覺角度(運用比喻手法)寫出潭水的形狀和聲響,令人又喜又驚。(3)抒情:顧影頹然,不復能寐。含蓄表達了奇山異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內心郁悶之情。【解析】17.本題考查詞語釋義。A.句意:其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殆,大概,恐怕。故選A。18.本題考查斷句。句意:有一百丈高的瀑布。山上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就有譚。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石墜入五丈。“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是并列句,寫瀑布、山、潭?!吧钫呖P石五丈”是對潭的具體描寫。根據句意可斷句為: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19.本題考查表達方式。首段中的“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山佛跡院”是記敘,交代了出游的時間、人物和地點。第二段中的“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是描寫和抒情?!把R雷怒”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描寫了潭水的形狀和聲音?!翱上部晌贰笔惆l(fā)了自己既喜悅又畏懼的心理。第四段中的“顧影頹然,不復能寐”是抒情,作者看到自己的影子,晃晃悠悠地快要醉倒了,再也睡不著了,含蓄的抒發(fā)了內心的愁苦之情。【點睛】參考譯文: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其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高的瀑布。山上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就有譚。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石墜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既喜又驚。水邊有幾十個巨大的腳印,大概就是所謂佛的痕跡吧。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在夕陽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燒,十分的壯觀?;驈澭蛱ь^看這些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出來,江水擊打著,用雙手捧著像碧玉般的水?;氐郊乙咽嵌臅r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看到自己的影子,晃晃悠悠地快要醉倒了,再也睡不著了。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東坡記。一、(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孔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ㄟx自酈道元《水經注》)【乙】江水又東徑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經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選自酈道元《水經注》)2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以為大有所益 B.屬引凄異/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C.江水又東徑巫峽/一狼徑去 D.涌起數十丈/果得于數里外21.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或圓如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眾。2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描繪三峽春冬之景,動靜結合,繪聲繪色,詩情畫意融為一體。B.乙文介紹了巫峽的情況,指出這里的山勢比三峽其他地方更為高聳。C.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峽地形的險峻,甲文還借用漁歌強化了這一點。D.甲乙兩文都同時使用說明和描寫兩種表達方式,乙文還穿插了記敘。23.從兩則選文來看,驪道元對三峽的介紹包括多個方面,具體是從哪些方面介紹的?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概括?!敬鸢浮?0.D21.(1)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2)有的圓的像竹簍,有的方的像箱子,這樣的石頭很多。22.C23.甲文從總體上描繪了三峽的連綿的山巒,著重寫了夏、春冬水色各異的景色,以及猿鳴的凄異,突出了山勢的高峻;乙文則具體介紹了巫峽的地理位置,描述了因山體崩塌造成的自然現象,體現了自然力量的壯觀?!緦дZ】兩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致描繪,將三峽的險峻地形、壯麗景色和自然現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甲文側重于描繪三峽的壯觀風景和自然變幻,特別是在時令交替下的獨特景色。乙文則詳細記述了巫峽的歷史變遷和自然奇觀,突出了地貌的變化過程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兩文結合描寫與敘述,融入歷史事件,展現了酈道元對三峽的深厚了解和對自然的贊美。2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如果/自己;B.連續(xù)/隨從,附屬;C.經過,途經/直接,徑直;D.兩個“數”均表示“幾”。故選D。21.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重點詞語: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疾:快。(2)句重點詞語:或:有的。如:像。簞:竹簍。笥:箱子。若此:像這樣。甚眾:很多。2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C.有誤,甲文借漁歌主要是為了渲染秋天三峽的凄涼氛圍,并非強化地形的險峻。故選C。2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甲文,結合“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知,酈道元總體上描繪了三峽連綿的山巒,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高峻和連綿不絕的特點。結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可知,他還著重寫了夏、春冬水色各異的景色。夏天時,“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水流湍急,行船困難;而到了春冬季節(jié),“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水色清澈,景色宜人。結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可知,甲文還通過描寫猿鳴的凄異,進一步烘托了三峽的幽深和寂靜。乙文,結合“江水歷峽東,經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可知,酈道元具體介紹了巫峽的地理位置和因山體崩塌造成的自然現象。他提到“江水又東徑巫峽”,指出了巫峽的地理位置。接著,他詳細描述了因山體崩塌而形成的新崩灘,包括崩塌的時間、范圍、造成的后果以及灘上石頭的形狀等。這些描述不僅展現了巫峽地形的險峻,還體現了自然力量的壯觀和不可抗拒性。據此概括作答即可?!军c睛】參考譯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峽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中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肅殺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币医^續(xù)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來疏通江水。江水穿過山峽東流,經過新崩灘。這座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山崩,晉太元二年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達幾十丈?,F在灘上有很多巨石,有的圓的像竹簍,有的方的像箱子,這樣的石頭很多,都是從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騰怒吼,所以叫做新崩灘。崩塌后留下的石峰,與許多別的山嶺相比起來,顯得還是相當高峻的。二、(23-24八年級上·廣東茂名·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烤按涸唬骸肮珜O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ㄟx自《孟子譯注》)2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3)必敬必戒,無違夫子2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疽摇亢H穑秩曩t,瓊山人。舉鄉(xiāng)試,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宮,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粟①,令老仆藝②疏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弊趹椬舆^淳安,怒驛吏,倒懸之。瑞曰:“囊③胡公按部,令所過毋從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卑l(fā)④橐⑤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注釋】①脫粟:吃糙米飯。②藝:種植。③囊:從前。④發(fā):打開。⑤囊:布袋的一種。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瑞獨長揖/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不當屈/威武不能屈C.昨聞海令為母壽/是焉得為大丈夫乎D.市肉二斤矣/東市買駿馬27.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發(fā)櫜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28.根據【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的對話補充完整。小語:我讀出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是:小文:我讀出了海瑞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因為:【答案】24.(1)真正,確實(2)怎么,哪里(3)謹慎25.(1)得志的時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2)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6.A27.發(fā)橐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28.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亂、動搖、屈服。示例1:海瑞不媚上官,不放棄自己的原則。(或代理南平縣教諭時,對前來視察的御史不跪拜;在淳安任上,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囂張違法,他斷然予以處置,并上報總督。)
示例2:海瑞升任淳安縣知縣,勤儉節(jié)約,是“貧賤不能移”的表現?!窘馕觥?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公孫衍、張儀難道還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嗎?誠:真正,確實。(2)句意:這哪能稱為大丈夫呢?焉:怎么,哪里。(3)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戒:謹慎。2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由:遵循;獨:單獨,自己。(2)淫,使……惑亂,迷惑;移,使……改變,動搖;屈,使……屈服。2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都意為“只”;B.屈膝下跪/屈服;C.給/能夠;D.買/集市;故選A。2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海瑞打開他的行囊,有數千兩銀子,收繳到國庫里,派人騎快馬把這件事報告給胡宗憲,胡宗憲無法加罪海瑞?!鞍l(fā)橐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均為海瑞的行為,“宗憲無以罪”句意完整;故斷句:發(fā)橐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2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一問,結合“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亂、動搖、屈服。二問,結合“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疏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可知,海瑞升任淳安縣知縣,勤儉節(jié)約,體現出“貧賤不能移”的精神,符合大丈夫的標準?!军c睛】參考譯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還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下來,天下戰(zhàn)火就熄滅?!泵献诱f:“這哪能稱為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把順從作為準則,是婦人家遵循的行為原則。(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志愿實現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志愿不能實現時,也獨自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大丈夫。”【乙】海瑞,字汝賢,瓊山人。海瑞代理南平縣教諭,御史來到學舍,屬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見,唯獨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說:“在御史臺謁見御史,應當用屬官的禮節(jié),可這個廳堂是師長教誨生員的地方不應該屈膝下跪?!焙髞硭未景部h知縣,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讓家中老仆種菜自給??偠胶趹椩浉嬖V別人說:“昨天我聽說??h令給母親祝壽,只買了二斤肉?!焙趹椀膬鹤勇愤^淳安,怨恨驛吏,把他倒吊起來。海瑞說:“從前胡公巡察所轄各地,下令經過的地方不要招待?,F在看此人的行裝非常奢華,定不是胡公子?!焙H鸫蜷_他的行囊,有數千兩銀子,收繳到國庫里,派人騎快馬把這件事報告給胡宗憲,胡宗憲無法加罪海瑞。三、(23-24八年級上·廣東汕頭·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記承天寺夜游》)2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欣然起行()(2)相與步于中庭()(3)蓋竹柏影也()30.翻譯句子。(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選自《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3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西湖最盛,為春為月(是) B.羅紈之盛(多)C.其實湖光染翠之工(精巧) D.止午、未、申三時(停止)3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兩處)。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33.【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29.高興的樣子一起原來是30.(1)想到沒有和我一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2)哪一夜沒有月亮?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這樣悠閑自在的罷了。31.D32.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33.(1)描寫月色的句子: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乙文“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保?)寫法:甲文既通過比喻直接描寫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過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了月光的別樣趣味?!窘馕觥?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欣然:高興的樣子。(2)句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與:一起。(3)句意: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蓋:原來是。30.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念:想到。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尋:尋找。(2)但:只(是)僅僅。閑人:閑散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岸蓖盃枴保Z氣詞,罷了。3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D.有誤,句意:卻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止:僅僅,只是;故選D。3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該趕快去觀賞。“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是對前文“傅金吾園中梅”的解釋;“急往觀之”為其動作;故斷句為: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3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寫作手法。一問,結合【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可直接作答。二問,“庭下如積水空明”將月光比作水,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直接寫出庭院中月光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同樣運用比喻,通過月下的竹柏影子來寫月光的澄澈,這是側面描寫;所以這里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方法、比喻的方法寫出月光的明亮;“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通過對月下景物的細致描寫,進而突出月光的迷人且盎然趣味,這是間接描寫?!军c睛】參考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紤]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疽摇课骱蠲赖木吧珵榇簳r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景色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山間的風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石簣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該趕快去觀賞?!蔽耶敃r迷戀著桃花,竟舍不得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一帶,綠柳迎風飄拂如綠煙,桃花盛開如紅霧,彌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樂隨風飄揚,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著各色絲織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過了堤畔的草,真是艷麗極了。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嵐設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那時西湖才盡顯濃艷和嬌媚。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tài),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留給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夠對那些凡夫俗子述說呢?四、(23-24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①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奔灿c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②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笔侨談★嫸鴼w。(蘇軾《游沙湖》)[注]①龐安常:當時有名的醫(yī)生。②王逸少: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3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解衣欲睡/實是欲界之仙都 B.念無與為樂者/經綸世務者C.遂至承天寺/寡助之至 D.相與步于中庭/告之于帝35.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3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寫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一個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B.乙文寫蘇軾與龐安常的交往,“戲之”“劇飲”等詞語,寫出蘇軾風趣幽默的性格特點。C.甲文中的“閑人”與乙文中的“異人”,都意蘊豐富,既有自得之情,又暗含自嘲之意。D.兩篇選文都寫了蘇軾與友人游玩之事,反映了蘇軾雖被貶黃州,仍然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37.有人說,蘇軾游記的行文重點不在“游”,而在“感”。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分析?!敬鸢浮?4.B35.(1)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2)寫不了幾個字,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36.B37.甲文重點抒發(fā)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慨;乙文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胸懷,也表現了作者老當亦壯,不服老,自強不息的精神?!窘馕觥?4.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A.欲:想/人間;B.者:都是“……的人”;C.至:到/極點;D.于:在/對,向;故選B。3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語:但:只是。閑人:閑散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耳:罷了。(2)重點詞語:書:寫。數:幾。輒:往往,就。了:理解。3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皠★嫛币馑际峭达嫞里?。表現了蘇軾的豪放,而非“風趣幽默”。故選B。3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甲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意為:只是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含蓄地表達了作者閑適自得而又暗含惆悵、失落的心境。乙文“作歌”“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鄙祥爩懭绿m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清美;下闋抒發(fā)使人感奮的議論,即景取喻,表達有關人生感悟,啟人心智。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军c睛】參考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乙】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xiāng)鎮(zhèn)沙湖,又稱螺螄店。我去那里買幾畝田,因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y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慧過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把手當作嘴巴,你把眼當做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辈『弥螅退煌斡[清泉寺。清泉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詞:“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當天,我和龐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五、(23-24八年級上·廣東河源·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刻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選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2)委而去之()
(3)親戚畔之()3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疽摇糠仓螄辣叵雀幻衩窀粍t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選自《管子·治國第四十八》)4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奚以知其然也/公欣然曰 B.敬上畏罪/橫柯上蔽C.則易治也/寒暑易節(jié) D.是以善為國者/陳康肅公善射4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42.【甲】【乙】兩篇選文都論述了治國之道,請分析其異同點?!敬鸢浮?8.護城河放棄同“叛”,背叛39.(1)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2)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40.D41.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42.相同點:都采用對比的手法,強調了以民為本(人的重要性)。不同點:甲文先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然后指出“得道”才能出現最佳的局面,從而啟發(fā)君主應該如何治國;乙文強調了“富民(民富)”利于國家的治理?!窘馕觥?8.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1)句意: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護城河。(2)句意:(可是他們)棄城逃離。委:放棄。(3)句意: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畔:同“叛”,背叛。39.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有:(1)城:內城,指城墻圍起來的主要城區(qū);郭:外城,指在內城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用作防御;環(huán):包圍,這里指敵軍包圍城池;攻:攻打。(2)封疆:疆界,指國家的邊界;固國:使國防堅固;山溪:山河,山川。這里指自然的險阻。4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然:這樣、如此,指前面所說的道理或情況/……的樣子;B.上:上級或長輩/表示方位,上面;C.易:容易/更換、變化;D.善:都是擅長、善于;故選D。4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正確斷句,首先準確把握句意是關鍵,其次要借助語法知識,根據主謂賓來劃分,句首語氣詞和關聯(lián)詞之后要停頓。最后仔細朗讀,看看是否順暢、順口,意義是否完整。句意:凡是治理國家的辦法,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胺仓螄馈笔且粋€完整的句子,在這里進行斷句。“必先富民”是上一個句子的結果或條件,因此在這里斷句,以示這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或條件。“民富則易治也”和“民貧則難治也”是兩個并列的句子,分別闡述了百姓富裕和貧窮對治理的影響。它們各自都是完整的句子,所以分別在這兩個句子后面斷句。正確斷句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4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首先,仔細閱讀兩篇選文,理解每篇文章的主旨和主要觀點,提取每篇文章的關鍵信息和主要論點。然后將兩篇選文的關鍵信息和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同時,也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如論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相同點:兩篇選文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來闡述治國之道?!炯住课闹型ㄟ^對比“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重要性,強調“人和”即人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和國家治理好壞的關鍵因素;而【乙】文則通過對比“民富”與“民貧”兩種情況下的社會治理難易程度,來說明富民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兩篇文章都突出了以民為本或者說人的重要性,認為民眾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不同點:【甲】文從戰(zhàn)爭的角度入手,先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通過這一觀點來闡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進而指出一個“得道”的君主能夠贏得民心,從而更容易治理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它側重于說明君主應該如何通過“得道”來治國?!疽摇课膭t直接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出發(fā),明確提出“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觀點,強調富民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前提。文章通過闡述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的道理,來說明富民對于保持社會穩(wěn)定、減少犯罪、提高國家治理效率的重要性。它更側重于強調富民對于國家治理的直接影響?!军c睛】參考譯文:【甲】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一個三里內城墻、七里外城墻的小城,四面圍攻它,卻不能取勝。既然四面圍攻它,一定有得天時的因素,可是不能取勝,這說明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因此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不能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兵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實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疽摇糠彩侵螄牡览恚欢ㄒ仁谷嗣窀辉?,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憑什么知道是這樣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鄉(xiāng)里,重視家業(yè),安于鄉(xiāng)里,重視家業(yè)就尊敬官長,害怕犯法,尊敬官長,害怕犯法就容易被治理。人民貧窮就輕視鄉(xiāng)里,看重家業(yè),輕視鄉(xiāng)里,看重家業(yè)就敢于冒犯官長,違反禁令,冒犯官長,違反禁令就難以被治理。因此,治理得好的國家常常富足,混亂的國家常常貧窮。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才能進行治理。六、(23-24八年級上·廣東河源·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可趹n患,死于安樂(《孟子三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4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過:(3)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4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疽摇可息賳柺坛迹骸皠?chuàng)業(yè)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鄙显唬骸靶g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其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選自《資治通鑒》)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狀態(tài)。④忽:不注意,不重視。4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是焉得為大丈夫乎B.何苦而不平/苦其心志C.行拂亂其所為/天子為動D.然后能改/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46.用三條“/”給下面句子斷句。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47.【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結合原文分析?!敬鸢浮?3.這犯錯誤了解,明白44.(1)用來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韌起來,增加他原來所不具備的能力。(2)這樣以后就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5.A46.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47.從“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可看出唐太宗認為要想守住基業(yè),君主和諸臣子要一起謹慎對待,居安思危,這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觀點是相似的。他們的相似之處時都認識到要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才能守住基業(yè)。【分析】4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的身上。是:這;(2)句意:人常常犯錯。過:犯錯誤;(3)句意: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喻:了解,明白。4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時要注意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特殊情況。重點詞有:(1)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韌;曾益:增加;能:才干。(2)生于憂患: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4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語境確定詞義。A.都是代詞,譯為這,這些逃亡,丟失/;B.形容詞,愁,這里指擔心/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苦惱;C.動詞,作為/介詞,被;D.代詞,這樣/介詞,然而。故選A。4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玄齡協(xié)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歷經百戰(zhàn),九死一生,所以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靶g與吾共取天下”表述房玄齡幫助唐太宗取得天下,交代了房玄齡的功績和成就;“出百死”“得一生”是房玄齡取得成就的歷程,表示過程;“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表明因為前面歷程艱難所以知道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表示結果。故斷句為: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4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甲文圍繞客觀環(huán)境與個人和國家命運的關系,主要闡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深刻道理。乙文中主要講了唐太宗與房玄齡和魏征談論“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的問題,唐太宗說:“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認為國家安定后,君主因為富貴而變得驕奢淫逸,因為忽視治理而產生禍亂,要想守佳基業(yè),君主和諸臣子要一起謹慎對待,居安思危,這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觀點是相似的。唐太宗和孟子都認識到了君主要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才能守住基業(yè)?!緟⒖甲g文】【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是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加以任用的,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集市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這樣,就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疽摇刻铺趩柹磉叺拇蟪迹骸皠?chuàng)業(yè)與保持成就哪個難?”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我們與各地豪強競相起兵較量使他們稱臣,創(chuàng)業(yè)難啊!”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在艱難的時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時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難啊!”太宗說:“玄齡協(xié)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歷經百戰(zhàn),九死一生,所以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在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但是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經過去;保持成就的艱難,正應該和大家謹慎對待?!狈啃g等人拜了拜說:“陛下說道這樣的話,是天下的福氣啊?!逼摺ⅲ?3-24八年級上·廣東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炯住克窗l(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渡趹n患,死于安樂》【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選自《新序》)4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2)曾益其所不能()(3)征于色()49.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人恒過,然后能改。(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5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宋昭公出亡/國恒亡B.卒得反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C.內外不聞吾過/及魯肅過尋陽D.被服以立/軍士吏被甲5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52.甲乙兩文的觀點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結合內容具體談談?!敬鸢浮?8.起,指被任用同“增”,增加征驗,表現49.(1)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2)(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50.D51.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52.兩文都談到了“法家拂士”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甲文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乙文則通過宋昭公的例子具體說明了這一點。兩文都談及了如何對待過失的問題。甲文說“人恒過,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過能改終于返回了自己的國家?!窘馕觥?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1)句意: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發(fā):起,指被任用;(2)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曾:同“增”,增加;(3)句意:表現在臉色上。征:征驗,表現。49.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文言語句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翻譯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恒(常常),過(犯錯誤),然(這樣)”要理解正確;(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入(在國內),法家(堅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王的賢士),出(在國外),敵國(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恒(常常)”要理解正確。5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逃亡/滅亡;B.國家/國防;C.過錯/經過;D.都是通假字,同“披”,穿。故選D。5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結合“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分析,“吾朝臣千人”是主語,故在“人”后斷句;“發(fā)”“舉”是謂語,“政”“事”是賓語,故在“事”后斷句;“無”是主語,“不曰”是謂語,故在“曰”后斷句;再結合句意“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圣明!’”可斷句為: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5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結合【甲】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可知,作者認為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結合【乙】文“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可知,宋昭君身邊奉承拍馬屁的人太多,即“諂諛者眾”。結合【甲】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可知,若想讓國家長治久安,國內需有“法家拂士”,國外需有“敵國外患”,而宋昭君僅有“敵國外患”,卻無“法家拂士”,甚至是“諂諛者眾”。乙文則通過宋昭公的例子具體說明了這一點;故兩文都強調了“法家拂士”的重要性;結合【甲】文“人恒過,然后能改”可知,作者認為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結合【乙】文“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可知,宋昭公逃出了國家后能夠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國家。故兩文都談及了如何對待過失的問題?!军c睛】參考譯文:【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南京綠色建筑項目能源合同管理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特色苗木種植與市場推廣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鋁合金門窗企業(yè)戰(zhàn)略合作伙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時尚服飾區(qū)域分銷代理合同
- 2025年度高校教授職務評審及聘任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石方工程地質災害預警與應急處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鏈倉儲與運輸一體化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棉花產業(yè)安全生產管理合同4篇
- 2025版美發(fā)師創(chuàng)業(yè)孵化項目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奢侈品銷售團隊聘用合同范本
- 第1課 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 課件(26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2030年中國糖醇市場運行狀況及投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冬日暖陽健康守護
- 水處理藥劑采購項目技術方案(技術方案)
- 2024級高一上期期中測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盾構標準化施工手冊
- 天然氣脫硫完整版本
- 山東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新高考聯(lián)合質量測評10月聯(lián)考英語試題
- 不間斷電源UPS知識培訓
- 三年級除法豎式300道題及答案
- 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