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講解+練習+測試】_第1頁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講解+練習+測試】_第2頁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講解+練習+測試】_第3頁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講解+練習+測試】_第4頁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講解+練習+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

第07講散文閱讀(講)

講考綱

閱讀鑒賞散文,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

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C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3)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D

U)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F

U)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講考點

考點一:理解

“理解”是高考散文閱讀的必考內容,高考試題凡是考查散文的必考理解。高考散文閱讀的理解考點,

包含兩個方面內容:(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袄斫庵匾~語的含義”有助于對整個文章的理解。也是散文閱讀的重要

考點。“重要詞語”(含概念和短語)一般指:(1)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2)表現文章主題思想

的詞語;(3)反映深層次含義的詞語;(4)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代詞);(5)比喻、借

代、反語等特殊的詞語;(6)根據語境隨情而作別種義項的詞語。

詞語在備用狀態(tài)時的意義叫“基本意義”,即詞語本身的字面義,而當詞語進入語境后,它的意義就

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種特殊的的意義,即語境義。與一詞多義不同,語境義是不固定的,離

開了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其意義就不存在。這種含義與詞的基本義有一定的聯系,但又與基本義不同。高考

文學作品閱讀的考查本考點側重考查語境義。對詞語語境義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修辭義:

主要指比喻義、借代義、移覺義、諱飾義、比擬義等,要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fā)來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

借代的相關性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2)隱含義:隱含義即詞語的深層含義,就是人們常說的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相對于字面義而言的。理解隱含義應注意象征義。(3)臨時義:臨時義是

相對于詞語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派生出來的意思,離開了這個語境,這個詞的

臨時義也就消失了。(4)附加義:作者從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給詞語附加的含義。

命題側重考查一個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指代義或臨時義或隱含義。所以特別要結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語

句(段)來闡述詞語的含義。(1)與文章內容、主旨密切相關的詞語。文章中有的詞語與文章內容、主旨

密切相關。不能正確理解,就會影響對全文或某個局部的正確理解。如《落葉是疲倦的蝴蝶》一文中的“落

葉”,就是重要詞語,如果僅僅把它理解為一種自然現象就無法理解全文的內容。它在文中“一是指在外

漂泊、思念故鄉(xiāng)及親人的‘我';二是指辛勞一生、衰老死去的母親”。理解了它的這兩層意思才能正確

理解全文的內容。(2)體現作者感情、立場的詞語。文章中有的詞語關涉全文的思想感情、立場觀點。對

此,要給以足夠的關注。如《蝴蝶》一文中“我看到了母親那對干癟的乳房,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

這句話形容母親的乳房為什么用貶義詞“干癟”“殘缺”?細品便會發(fā)現,正是這樣的詞語把母親耗盡生

命為孩子創(chuàng)造幸福的內涵形象生動化了;凸現了母親一生的辛勞,強調了她為孩子費盡心血,蘊含了作者

對母親深深的感激。再如《憶劉半農君》“半農卻……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其中“親近”就

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3)理解上容易發(fā)生偏差的詞語。比如《憶劉半農君》最后一段中說:“我愛十年

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笔裁词恰芭笥训脑鲪骸保坎焕斫膺@一點,就可能

對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把握不準。原來,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立場出發(fā)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他對劉

半農關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魯迅是站在“于中國更為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

始終做一個戰(zhàn)士。那么這“憎惡”里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4)有著豐富內涵或強烈感情色彩

的詞語。比如,李存葆《雪野里的精靈》中把小花稱作“雪野里的精靈”,“精靈”一詞就很好地表現了

小花“美麗”而又“纖弱”,“稚嫩”而又“頑強”,“充滿活力”等特點;也透露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

情。另如,聞一多《獸?人?鬼》開頭說:“劊子手們這次杰作,我們不忍再描述了,其殘酷……只好名

之曰獸行,或超獸行?!本渲械摹敖茏鳌笔褂昧朔粗S手法,感情色彩特別強烈。(5)包含修辭手法,能增

強表達效果的詞語。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比如《憶劉半農君》中“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zhàn)績,免使

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句中“陷沙鬼”“爛泥的深淵”都用了比喻修

辭,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憎惡之情。再如上面提到的“落葉”“杰作”“精良”等,由于使用了得體的修辭,

大大地增強了表達效果。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詞,對文章的結構起連接、照應作用的詞語,在語境中作別

種義項的詞語,等等。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詞語,應特別重視。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崩斫馕闹兄匾渥拥暮x”是各類漢語能力考試必考的內容。理解句子

的含義,包括對句子深層意思的領會,對句子修辭方式、方法的理解,對句子作用的分析,對作者用意的

解說等。

“重要句子”是指對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重要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意義比較含蓄、內

涵較為豐富、蘊涵著某些深層意義的句子。(2)在一定的語境中,有著某種新意的、比較形象生動的句子。

(3)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語境賦予了臨時意義的、比較容易誤解的句子。(4)表現作者觀點態(tài)

度的、交代脈絡層次的句子;(5)表達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總結、過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

子。(6)含有比喻、比擬等修辭格,既精彩又較難理解的句子。(7)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

需要認真品味的句子;(8)在表達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比如,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用典句這類句

子一般只有知道象征義、典故義后才能透徹理解。(9)結構比較繁雜、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句子等。(10)

能幫助讀者準確理解作品主旨或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即“文眼”。所謂“文眼”,也叫主旨句,就是

文章中具有點題、表現中心、提攜全文等作用的句子。它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溝起著提綱挈領、前后貫通的

作用。(11)在文章結構上有著重要作用,能幫助讀者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起始句、總結

句、過渡句、收束句等。(12)具有警策作用的句子。文字簡練,內涵豐富,具有發(fā)人深思、動人心魄、

催人奮起的作用,被廣泛引用的句子。

現行的幾套高考語文試卷在散文閱讀上有不同的設題形式,主要為主觀解答題或客觀選擇題。

【典例1】

(2019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北京的“大”與“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觸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來,無論出北京站奔長安街,還

是乘車過機場路,都會頓覺呼吸順暢?!绊槙场北緫强臻g印象,卻由復雜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鶴

見祐輔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說,若是旅行者于“看過雄渾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視那生息于

此的幾百萬北京人的生活與感情”,會由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發(fā)現“日本人所難以企及的'大'和'深'

在”。

外國觀光客如何感覺北京姑置不論,來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鎮(zhèn)而又略具歷史知識的本國旅游者,他們

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應當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種皇城氣象而來。初進北京,你會覺得馬路廣場無不

大,花至感到過于空闊,大而無當,大得近于浪費。由天安門下穿過故宮,則像是走過了機長的一段歷史。

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習慣于其闊大,所感的大,也漸漸地偏于“內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頭見老

人提鳥籠,竟有點神思恍惚,因這種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見到。無論世事有怎樣的變幻,護城河邊,元大

都的土城一帶,大小公園里,以至鬧市區(qū)馬路邊人行道上,都會有老人提著鳥籠悠悠然而過,并無寂寞之

色,倒是常有自得其樂的安詳寧靜。老派北京人即以這安詳寧靜的神情風度,與北京的“大”和諧。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無所損益,也就不在細小處計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氣,多少應緣于此

的吧。躋身學界,對于北京城中學界這一角的大,更有會心。北京學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題目大文

章發(fā)大議論,憑借“中心”的優(yōu)勢而著眼處大,人才薈萃而氣象闊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較之別處更能接

納后4。哲學家任繼愈寫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語“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說“北大的

'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學術氣度廣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當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則,

或許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種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種內在境界,非具備相應的知識并有體會時的細心,即不能領略。天下的

帝都,大致都在衫呼之地。龔自珍寫京畿一帶的形勢,說“畿輔千山互長雄,太行一臂怒趨東”;還說“太

行一膿走端蜿,莽莽最西虎氣蹲”。見慣了大山巨嶺,會以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這一帶山卻

給京城氣象平添了森嚴。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見“西山有時渺然隔云漢外,有時蒼然墮幾榻前”。于

簿幕時分,華燈初上,獨立蒼茫,遙望遠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滄桑之感的。即使你無意于作悠遠之想,走

在馬路上,時見飛檐雕梁的樓宇、紅漆金釘的大門,也會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擁有的歷史縱深。

直到此時,你還未走進胡同,看那些個精致的四合院和擁塞不堪的大小雜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

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種人生境界,有形呈現的人生境界,生動地展示著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間的

有限依存和有節(jié)制的呼應。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國人表述其

對中國式家庭關系層次的印象:“在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個人都忠于他的時代,同時又不激烈

的拒絕別人的時代,,他們把不同的時代糅到了一塊,像用許多味藥揉成的一個藥丸似的。他們都順從著歷

史,同時又似乎抗拒著歷史。他們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寬容,彼此體諒,他們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p>

這種關系結構,推而廣之即至街坊、鄰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輩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

被用以構造胡同秩序。厚積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國歷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

宮、天安門,而且那些幸運地保存下來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實物歷史,是凝結于磚石的歷史文化。在

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這樣,你漫步于北京街頭,在胡同深處諦聽了市聲,因融和的人情、親切的人語而有“如歸”之感。

或許你有時會為古城景觀的破壞而慨嘆不已,但仍能發(fā)現古城猶在的活力。

北京是與時俱進的。這古城畢竟不是一個大古董,專為了供外人的鑒賞。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嘗一味寧

靜一燕趙畢竟是峻喉學磐之地!

舊時的文人偏愛這古城的黃昏,以為北京最宜這樣的一種情調。上大夫毛十足的現代文人還偏愛北京

的冬天,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認為“北方生活的偉大華用,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徹底”,這

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閑”.今天的人們,或許更樂于享用生氣勃勃激恃涌動的北京之春。他們也會

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曠,空氣的凈爽,于聲瀏亮⑴的鴿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總讓人有

所期待的,,她也總不負期待,因而你不妨一來再來。寫到這里,發(fā)現自己早已是一副東道主的口吻。我有

時的確將北京視同鄉(xiāng)土了。

群夜中,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曉后的那個日子:那個日子將給人們

帶來些什么?

(取材于趙園的同名散文)

注釋:【1】瀏亮:明朗清晰。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氐硼的一項是

A.較之別處更能接納卮母后進:資歷較淺的后輩

B.大致都在形勝之地形勝:外形優(yōu)美

C.燕趙畢竟是修修著期之地慷慨悲歌:激昂悲壯,有英雄氣概

D.北方生活的偉大字用幽閑:清靜閑適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解答此題,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積累,弄清詞語的意義、常

用用法、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詞義的變化,辨析記憶。此處可用代入法,判斷該

詞解說是否恰當。B.形勝: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勢險要。

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氐聊的一項是

A.文中稱北京是與時俱進的,不是專供外人鑒賞的“大古董”,說明作者對北京這座古城的情感態(tài)度,不

止于懷舊。

B.結尾寫道“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視為生命體,“重濁有力”顯示了北京城的歷史

感與生命力。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北京之“大”O(jiān)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稱“你”,是為了與讀者建立一種對話關系,便于帶領讀者感受歷史現場,進入生

活情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與理解重要語句和分析文章表現手法的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

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

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

出正確結論。C.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是為了說明“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間的有限依存和有節(jié)

制的呼應”;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現代文人還偏愛北京的冬天”。

考點二分析綜合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一)分析作品結構

1.整體感知是把握結構的第一步。接到一篇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讀。邊讀邊給每個自然小節(jié)標上序號,

已備下面做題之用。

2.圈點勾畫中心句、過渡句。在閱讀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文章的開頭、結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這

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總領或收束內容的作用。

3.總結每自然段的段意。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綜合一個自然段表達的意思,給每一個段來一個總結,用

一句話簡明扼要地概括出本段的段意。

4.重視具有前后銜接、勾連、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qū)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語言標志,指那些

表現或暗示作者思維進程或文章結構層次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臂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類的表示順序的詞語。還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類的范

圍詞。同時還要注意分號、冒號、句號等標點符號的作用。在找出標志性的詞語、句子后,結合每個段落

的段意,把相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即所謂合并同類項。

5.要高度重視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尤其要重視段落的起始句與上文的聯系。對于重疊詞語、重復詞亦應重

視。

(二)概括作品主題

概括作品主題考查的是對具體內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的主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

二是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分析歸納中心思想必須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再

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本質進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常見考題方式:根據文意,說說標題有何含義;

綜觀全文,如何理解文句語段;聯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解讀題目法。很多題目直接點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煉的概括。即使有的題目沒有點明題旨,

也往往是與中心意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對首尾的語句進行重點品悟,這樣

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散文中的議論抒情語句(還有主旨句,過渡句),往往宜接反映了作者的觀點

態(tài)度,抓住了這些語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4.聯系背景法。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產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內容的由來和作者的意圖,

準確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對作者和作品的寫作年代予以關注外,還要特別注意在文后出現的注釋

等說明性文字。

5.找到中心句和關鍵詞。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從所選的

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態(tài)度。

二、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

關于體裁的基本特征,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歷年來主要考查小說和散文,對戲劇和詩歌考查得

不多。因此,下面只就小說和散文作一講解。關于表現手法,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我們不難看出

對表現手法的考查主要是對表現手法的胡認和賞析。主要題型有:分析作品是如何體現該文體的某一特征

的。作品或作品某一部分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收到怎樣的效果?判斷對作品表現手法的分析是否正確。

高考語文試題主要選取以下三種散文:(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其突出特色是對人和事物

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文章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fā)

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2)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

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寫景散文一般以空間的轉換為順

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3)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沒有貫串全篇的情節(jié);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

出的特點。

三、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1.抑揚結合。這兩種表現手法結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達效果。有時候,為了對事物進行褒揚,

往往先進行貶抑,以形成鮮明的對照;有時候,則是為了貶抑表現對象而先進行褒揚,形成前后的強烈反差。

2.點面結合?!包c”,就是對某一個具體的對象進行描寫,從而使文學作品內容具體,有血有肉廣面”,就

是作較為仝面的情況概述,從而使文學作品具有普遍意義,主題深化。點面結合可以使文學作品既具體又

有概括性。

3.動靜結合?!皠印?,就是對事物的動作形態(tài)進行描繪;“靜”,就是對事物的靜止狀態(tài)進行描繪。文學作品

中可以運用對比、反襯等手法,以動寫靜,或以靜寫動,從而深刻地顯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動作,使

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更加引人入勝。

4.情景交融。(1)觸景生情,是指在文學寫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變化,觸發(fā)了作者的聯想,引起和觸

動了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來抒發(fā)人物或作者

自己的主觀感情。(3)寄情于景,指作者在寫作中,帶著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處境而產生的強烈感

情(如歡樂、悲哀、苦悶、彷徨等),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并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種主觀感情熔

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托主觀之情。(4)狀物抒情,指在文學寫作中,作者通過對自

然風物的特點的細致描繪,抒發(fā)人物或作者自己強烈的感受和真摯的感情。

5.襯托對比。(1)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2)

對比,就是把兩種對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比較,起到強調突出的作

用。襯托一般是以次襯主,而對比一般是正反對照,無主次之別。

6.伏筆照應。(1)伏筆,是指在作品口對以后將要出現的人物或發(fā)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當地運用伏

筆,可以使人物的出現或事件的發(fā)生顯得自然而又合理。(2)照應,是指作品中對前面所寫的內容作出必

要的回應。恰當地使用照應,能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而又嚴密;能幫助讀者了解作品的脈絡和文章各層次

之間的內在聯系。

7.白描工筆。(1)白描,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2)工筆,是指

對描寫對象進行濃墨重彩的描繪渲染,以突出其特點。

8.鋪墊懸念。(1)鋪墊,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fā)生或高潮到來之前,所作的環(huán)境、情緒、氣

氛等的描寫,從而收到“呼之欲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2)懸念是指文學作品在情節(jié)進展的關鍵

處,有意制造一些激發(fā)讀者興趣和緊張心情的未知數或細節(jié),而將詳情放在后面交代。

9.正面?zhèn)让?。?)正面,指宜接描寫,就是對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環(huán)境作具體生動而形象的描摹和刻

畫,亦即“實寫”。(2)側面,指間接描寫,指通過描寫對象周圍的人、事、景物來反映、襯托被描寫的主要

對象,亦即“虛寫二

10.卒章顯志。是指在文學作品的篇末才點出作品主題的一種寫法。“卒章顯志”手法的運用,對作品能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1.承上啟下。指作者為了使作品行文流暢,特意在作品中運用一些既能緊承上文文意,又能啟示下文

內容的過渡語句或段落的方法。

12.開門見山。運用這種手法,作者在作品的開頭往往不考慮使用什么特殊的技巧,下筆即點出描寫對

象或表現主題,使文章主旨顯得明白清楚。

【典例2】

: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薩麗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薩麗娃姐姐的春天在呼倫貝爾大草原。

冰雪將茫茫草原覆蓋,仿佛一片億萬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陽的光偌,遍地熠熠生輝。這就是草原的

春天,明亮,寒冷,空曠,漫長。呼倫貝爾草原不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煙花三月下揚州”為何物,

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蕨蕤。

呼倫貝爾在北緯53度到北緯47度之間,幾近凍土帶,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無霜期,春、夏、秋三

個季節(jié)便擠在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種植物都是百米沖刺的運動員,奔跑著發(fā)芽,奔跑著開花,奔跑著打

籽,奔跑著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細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藥、萱草、百合、野玫瑰,就會發(fā)現它們都比

內地的同類開得弱小、開得簡單;那些毛發(fā)一樣附在原野上的草類,更是生得低矮碩壯,因為它們沒有時間

擾高,必須快快成熟。乍暖還窠,草電遙看近卻無,呼倫貝爾的春天在殘雪中閃出,莞爾一笑,轉瞬即逝。

一夜南風,醒來時百草猛然長高了半尺,草原煥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動在陽光下,泛起綢緞般

的華麗?;ǘ鋫兠α艘灰梗K于捌飭一新,佩戴著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著綠浪搖曳曼舞。游人醉

入花叢,歡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遠方的場景,直把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們不曾體驗,因

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場望眼欲穿的期吩,而最終讓你看到的卻永遠是結尾的那一瞬。

薩麗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記憶著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婦女們含辛茹苦的季節(jié)。薩麗娃看見老祖母蹣冊在紛揚的春雪中,靴子艱難地從冰泥里

拔出來,又踩下去,濕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凍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風中咔咔作喻;她看見太陽的手指伸過來,

輕輕地梳攏老祖母的銀發(fā),落在那只暗紅的珊瑚耳環(huán)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臉頰,布滿了歲月的光芒。小

羊羔總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個接一個降生在冰硅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們站起來,像潔白的云朵一樣

繚繞著老祖母“洋……啤……”嚷著饑餓。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尋找朝陽的地方接羔,一輩輩把長生天的教誨變成了不可更改的習慣,

留在了老祖母的銀發(fā)上。長生天不是傳說之中的老天爺,是萬物生存的法則,是必須敬畏的大自然。四月

接羔,羊羔吃著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們的乳牙一起長出來,它們開始奔跑,從此變成了原野的孩子,

櫛風沐雨,爬冰臥雪,生命就這樣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彎腰的,老祖母的勸奶歌是在春天里傳給薩麗娃姐姐的。

“陶愛格……陶愛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這當母親給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勸奶歌升起來,回

響環(huán)繞,哀婉之中,蒼穹附以和聲,母體般的溫暖籠罩草原,萬物生靈的母性開始蘇醒。母羊含淚站起身

來,羊羔紛紛跪乳。飽食的羊羔肆意喧鬧嬉戲,潔白的云朵在陽光里打滾兒,然后撇開四蹄奔跑,進入季

節(jié)的深處。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種公羊放進母羊群,母羊懷胎六個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個

春天的輪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僅僅吃過一個夏天的青草,骨頭還未堅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

汁,頭上卷曲的絨毛里才露出細小的特角。老祖母仍然叫它們羔子,風雪夜里把它們放進蒙古包庇護,為

了它們暖和,半夜起來給爐子加牛糞。薩麗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懷里說,好像羔子是你的親孫女。

后來薩麗娃姐姐戴著老祖母的紅珊瑚耳環(huán)離開了家。因為城里的暖氣和熱水,因為城里的漂亮和時尚,

城里的樓房雖然很舒適,可那是租來的,不是家;薩麗娃姐姐思念阿媽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騎

上駿馬變成草原的風,好想好想放開嗓子變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薩麗娃姐姐總覺得老祖母的紅珊瑚耳環(huán)

會說話,一天天在她耳邊說個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話,就像飛來飛去的鳥,有點聽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薩麗娃姐姐終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鄉(xiāng)。

校者幽幽的草香,她看見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聽清了老祖母在她耳邊說的話-----河冰不開,天鳩

不來;駿馬繞不過暴風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長夏短,誰也逆不過長生天的規(guī)矩……

薩麗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雙手,這手是潔白細致的;薩麗娃姐姐輕輕托出一只小羊羔,把

母羊脫落的子宮慢慢送回腹腔內,這雙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開始在寒風中皴裂,慢慢地,長生天的懷抱

里回來了一個順其自然勞作的人;當這雙手終于被牛奶和油脂潤透,不再畏懼風霜雨雪的時候,薩麗娃姐姐

的牧場已經遠近聞名,她出售的羊,是實實在在吃過三次夏牧草、長了六個牙的肥腴的羊。薩麗娃姐姐有

了自己的廣告詞-一養(yǎng)最有品質的羊。

人們看見她家的牧場上蓋起了鋁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著現代化的打草機,看到

她家草場的高坡上安裝著一排排太陽能蓄電池。薩麗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滾動在草原上,人們傳說著

她那些有品質的羊賣出了好價錢。當家家戶戶都像薩麗娃姐姐那樣牧養(yǎng)有品質的羊,薩麗娃姐姐長長地出

了一口氣,她終于把草原的春天從二月找了回來。

春天依然晚晚地來,快快地走,卻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倫貝爾草原上。薩麗娃姐姐唱的勸奶歌是老

祖母在春天里傳下來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飛鴕的駿馬是春天賜予的。是的,薩麗娃姐姐懂得這一點,

在這個古老而嶄新的時代里成為聰明智慧的人。

薩麗娃姐姐的春天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選自2016年4月1日《文匯報》,有刪改)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草原的春天”貫穿全文,把呼倫貝爾大草原獨特的風光和薩麗娃姐姐的故事有機串連,是全文的線索。

B.呼倫貝爾草原春天短暫,氣候寒冷,條件艱苦,因此薩麗娃姐姐去了城里,這說明她對草原的情感與老祖

母截然不同。

C.薩麗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

月。

D.作者在記敘薩麗娃姐姐艱苦創(chuàng)業(yè),帶領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時,贊美了新時代給草原帶來的新面

貌、新氣象、新希望。

E.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生動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與人;引用民歌民諺為文章增添了濃郁的民族

風情。

【答案】B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綜合的能力。B項”這說明她對草原的感情與老祖母截然不同”理解錯誤,根據

后文“薩麗娃姐姐思念阿媽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騎上駿馬變成苴原的風,好想好想放開嗓子

變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以及最后“薩麗娃姐姐終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鄉(xiāng)”,可知她同老祖母一樣對故

鄉(xiāng)、對草原有著深厚的、割舍不斷的感情,C項,“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錯誤,原文“當家家戶戶都

像薩麗娃姐姐那樣牧養(yǎng)有品質的羊,薩麗娃姐姐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她終于把草原的春天從二月找了回

來”,不是“花期”,也不是“提前到二月”,而是讓草原的春天從不正常的二月回到了正常的情況。

考點三鑒賞評價

“鑒賞評價”是散文閱讀的高頻考點,高考凡是考查散文閱讀,必然有鑒賞評價的試題,因此,我們

必須理解考點含義,熟悉考查范圍,清楚命題內容,了解命題規(guī)律。

一、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它包含兩個小考點:理解散文關鍵句子;

品味散文精彩的語言。高考試題有時考查其中一點,有時兩點都考。

體會散文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散文語句的豐富含意側重于語言的思想內容,要分析重要語句的深刻內涵,

探究關鍵語句在表達主題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語句的豐富含意是根據上下文分析的,有時也要

站到全文的高度,根據文章的主旨來具體領悟語句的含意。

品味散文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散文語言樸實無華、準確逼真、簡潔流暢、清新絢麗,是自然美的具

體體現,多用比喻、排比、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的手法。散文語言具有音

樂美。作家在散文作品中總是借助語言本身的音韻、節(jié)奏、抑揚頓挫來傳達生活的真情圖景,給讀者以強

烈的感染。

二、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它包含兩個小考點:①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

作品的藝術魅力。

欣賞作品的形象。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作品中的意象,也有人物形象。比如,試題中的“雪”就是一

種意象,它在文中有著重要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散文的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

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于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言之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有一點

認識豐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會完全相同,

因而其正確性受到人的意識和認知過程的影響。由于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事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

不同形象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賞析作品的內涵。散文的內涵,是作品的內在意蘊,是散文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內涵是一

種抽象的感覺,是作者人對人、事、景、物的一種認知感覺,對某種現象的一種感悟。內涵不是廣義的,

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對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內涵不是表面上的東西,而是內在的,隱藏在事物深處

的東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應按照試題要求并依據文本賞析作品的內涵

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指散文作品對鑒賞者的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散文主要的寫作手法有側

面描寫、虛實結合、細節(jié)描寫等。藝術魅力來源于藝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同時與鑒賞者的

審美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藝術鑒賞能力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通過鑒賞者深入、細膩的審美感

知和審美體驗,散文作品的藝術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

三、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評價散文的價值判斷,不能脫離散文的文本內容和試題

要求。散文的價值判斷,是指讀者對特定的主體有無價值、有什么價值、有多大價值的判斷。價值既

有其客觀的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觀的反映形式。主觀價值可分為價值觀與情感兩種具體形式。其中,價值

觀是人對絕對價值的認識,或者說是人對價值絕對性的認識;情感是人對相對價值的認識,或者說是人對

價值相對性的認識。價值觀(或情感)與價值的關系在本質上就是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一方面,客觀價值

決定和制約著主觀價值,主觀價值是對客觀價值的反映,是以客觀價值為基礎,并圍繞客觀價值上下波動;

另一方面,主觀價值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并對客觀價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表現在對

客觀價值的誘導、強化或限制。

評價散文審美取向,對散文所表現出來的審美取向作出評價,就是要評價作品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和社

會意義,具體點就是評價作品表現出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內涵。此考點可以通過單個字詞句而言,可以通

過語句和局部章節(jié)考查,也可以通過整篇文章來考查。它一般不單獨出題,而是鑲嵌在分析概括理解探究

等題型中,從上面的高考試題中我們可以窺出點東西來。

【典例3】

(2013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題。

汴京的星河

葉文玲

孩提時,我有許多美麗的憧憬,天真的夢。那時,我最喜歡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滿星星的夜

空,我會幾個小時地坐著發(fā)癡,小腦瓜里整個兒盤旋著關于星星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說。于是,我總相信月

宮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會從那影影綽綽的桂花樹下飄飄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調皮的小

仙女隨意拋灑的寶石珠貝。我很想什么時候飛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輕輕一抖,讓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

寶紛紛飛落下來,穿過云端,落到人間,

傻念頭想過萬萬千,我卻從不以為可笑,倒覺得這些記憶,永遠像蜜汁一樣醇甜。

大概就因為這顆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別人認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卻總要興奮得大喊大叫。

現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見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寶。

那是在汴京——開封。這個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牽下了天上的星河,讓無數次推

想過《東京夢華錄》筆下燈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慶幸。

索享盛譽的汴京,果不啟人愿。在月華皎皎的元宵節(jié),它再次以花光滿路千門如晝的姿顏,呈現了它

非同尋常的輝煌。

市是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來客言辭夸大,我總覺得在汴京看燈會,別有一番意趣,在燈會中看汴京,

別有一番別處難以得見的古城神韻和京都風光。

這種新奇有趣的感覺緣何而來?是因了那些盞燈,也因了那看燈的人,也因了那掛燈的街。

先說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榮。路這廂,高高聳立起一憧幢現代億大樓;路那屆,則一色是明

清風味的木柱木門木柵,特別是那雕鏤朱漆的木窗根,很能教人想起白話小說中所寫的布衣小帽的“市井

人家”。甚至連門口那長垂的竹簾一動,你都會驀然一驚: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長巾鼻頭抹了點白粉的“酒

保”,還是珠釵滿頭羅裙曳地的“女嬌娃”?

且說那人。

也許正月正是“閑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擁集了這么多的“閑人”。

緊挨著相國寺的小商品市場,設在一條長而又長的窄巷內,天天人頭攢動,熙來攘往,那琳瑯滿目的

小攤和形形色色的顧客,還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國寺萬姓交易”的盛況呢!那兒,擺著那么多賣各色

小吃的食攤,香氣四溢,煙霧腌騰,碗盞丁冬,吆聲大作。那個素享盛名的"第一樓",更是整日價顧客

盈門,座無虛席。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時令小吃著稱天下的汴京城遺風么?但是,我曉得,這盛況,這

勝景,前些年是斷斷沒有的,假如沒有改革開放的新經濟政策帶來的繁榮,一向貧寒的豫東農民,能這樣

衣帽鮮亮亮、臉上油光光地率領舉家老小來開封大飽眼福和口福嗎?

今年,到開封游逛的人特別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來觀燈。

再說那燈。

我們抵達之時,雖是正午,卻見鼓樓、龍亭這些主要街區(qū),俱已“東風在放花千樹”了。

說也怪,越盼淡月朧明,偏偏日落遲遲,待挨得黃昏近,笑語喧,好心的主人卻又勸阻道:此時去觀

燈,保準你們挨都挨不到跟前!

縱然心急難耐,也只好耐下心來,遠遠地站在門口,放眼眺望長街,果然是人潮滾滾,黑壓壓一片。

雖未親臨,可是一陣陣傳來的歡聲笑浪,越發(fā)教你心癢癢得如癡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燈火闌珊”時。哦,這話兒也許不算準確,已是夜露生涼月橫中天了,興致濃濃的觀

燈人,還是一疑簇一隊隊地蜂擁不絕。

汴京城名不虛傳,而汴京人也果有奇術異能!你看那一盞盞巧奪天工的彩燈,真?zhèn)€是收盡了祥云五色

熒煌炫轉,那千百盞爭奇斗俏的燈,一一地當街密密地排列開來,交相輝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

千姿百態(tài),火放光華,直教人眼花繚亂:遠遠地望,只見高高低低,五顏六色,飛旋流轉,閃閃爍爍,道

它是銀河垂地,一點也不夸張。不信的話,此時你抬頭望望中天,平日如練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

消淡了很多光華。

古人觀燈,只能欣賞那奇巧百端的扎燈技藝,點的是蠟燭,糊的是絹紙,縱然巧奪天工,也難經風吹

雪打;而今的燈,有了科學技術輔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騰躍而起的奔馬燈渾身通亮,那縱馬奔她的

勇士目光如炬;那能與人對話的機器娃娃燈前趨后仰,憨態(tài)可掬;那大書“為民作主”的扇子燈來回穿梭,

熠熠生輝。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燈人都不戀戀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轉的小燈,卻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

傳統(tǒng)技巧,又有現代化特色的新鮮有趣的大轉燈,密匝匝地圍了個水泄不通。

一點不錯,盡管燈節(jié)是古老傳統(tǒng),但人,畢竟是80年代的人,現代人最仰慕的還是科學技術和現代文

明啊!

興盡欲歸時,在長街的拐角處,卻乂見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動的景象間小木樓的門窗呀地一聲

啟開,一根長竹竿軟軟地伸將出來e竹竿頭上,滴溜溜地懸了一盞八角宮燈,那宮燈雖小,款式卻玲瓏剔

透,做工也極精致細巧。一時間,我澧看清紅壁上那悠矮魂轉的花卉圖樣2K覺得像黑過去一律飛花,一

團流云……

我看得差工,循了那挑燈的手望去,恍恍的燈影下,只見是一個穿猩紅雪衫的姑娘。許是那衣衫太紅,

那燈光太朦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兒,只見她那笑盈盈的臉蛋兒,被身上那件紅孩,f?史的那羹"紅2

映廖成了一國把捏的紅石……

那紅云,那燈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著我進入夢境。

午夜,我果然重溫了少年時的夢——我見那閃閃爍爍的星星,都從天河里飛濺下來,變成了“燈雨”,

灑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刪改)

11.文中畫波浪線部分連用10個“一”,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連用10個‘'一'’將"東京夢華”定格于一個特定的現實場景,使得作品有開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

鬧”,此處連用“一'’凸顯的是“靜”,形成強烈反差。③前文鋪陳的是“繁”,此處聚焦于“一”,夢與現實交相呼

應,讓作品余韻十足。

【解析】題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能力層次級為D級。文章重更使用“一”字,詳細

地描繪了一-幅宮燈美人圖,定格于一個特定的現實場景,使得作品有開有合。分析時.要結合文本前后的

內容,該段前文渲染的是“鬧”,此處連用“一”凸顯的是“靜”,形成強烈反差。前文鋪陳的是“繁”,

此處聚焦于“一”,夢與現實交相呼應,讓作品余韻十足。

考點四探究

“探窕”是高考散文閱讀的必考內容,也是新課改重視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考凡是

考查散文閱讀,大都有探究題。

一、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散文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三層含義: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

發(fā)掘作品的意蘊;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人文精神。

散文意蘊即散文的內容或含義。歌德的“意蘊說”把藝術作品分為三個因素:材料、意蘊、形式;意

蘊即人在素材中所見到的意義。一般把前兩個因素合稱為“內容”。

民族心理是散文常常表達的內容。民族心理主要指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大群體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點,

也包括該民族的成員個體身上所體現的這些心理特點。這二者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同時,民族心理

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現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強度上、維持時間上、以及表現形式上有所差異。直爽豁達、

對人熱誠等性格特點,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卻表現得異常普遍和突出。如居住在中國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鄂溫克牧民,幾乎人人具有大度、私有觀念淡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粗獷勇猛、頑

強等性格特點。如此普遍的強烈性格表現,并不是每個民族團體都能具有的.民族心理特點是特定民族在

長期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與歷史文化的積淀過程中形成的,并通過一定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各種

文化產品得以表現,如生活習俗、道德觀念、生產習慣等。這些是考生解答此類高考題的依據。

人文精神是散文表現的重要內容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

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

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珅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

“以人為本”。也就是說,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價值。

二、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包含兩方面內容: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高考設題有時考查一個方面,有時考杳兩個方面,有時綜合考查多個方面。本題只考查一個方面:考查考

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能力。

散文創(chuàng)作背景的主要作用是渲染主體內容的最大效果和作用,起支持作用。背景,從字面意義上

來理解,與前景相對應,就是人們意識對象所依存的“土壤”,即背后的襯托物之意。有如下解釋:①舞

臺上或電影里的布景。放在后面,襯托前景。②圖畫、攝影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物。③對人物、事件起作

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huán)境。例如:歷史背景:政治背景。背景是圖像或者景象的組成部分,是襯托主體事

物(前景)的景物,對事態(tài)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觀情況。背景的主要作用是渲染主體的最

大效果和作用,起支持作用。了解了這些知識,對考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十分有益的。

散文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達的主題、內容和思想。應該說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創(chuàng)作

意圖,只不過可能有的意圖明顯,而有的則不明顯,即意圖是隱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節(jié)、形式之中。作者

的創(chuàng)作意圖來自兩個方面一一他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其意圖針對的也是這兩個方面。也就是說,其

創(chuàng)作意圖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任意的,必定有其相應的方面,任何作家和作品都不能例外。對作家寫作

意圖的理解可以通過作品本身,也可以通過作家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來認識。比如,作者第一次觀荷,

面對雨中之荷矯健挺拔矜持的形象,聽到“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我”有些不解,這引起了“我”

的思索,也引發(fā)了“我”第二次誠心觀荷。第二次觀荷在花殘季節(jié),面對“空虛向我襲來”,“殘荷來欣

賞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從而認識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

種羞恥”,欣賞孤寂也不是“一種罪惡”,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觀照中得到升華。兩次觀荷,圍繞“欣賞別

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展示出“我”“不解一一思索一一感悟一一升華”的心路歷程。認識作家的寫作

意圖是理解作品的關鍵,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因為還有一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再創(chuàng)造問題。

三、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是一種自主性的閱讀體驗,

它特別強調“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觀點”。要求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立足自我,感悟

和體驗文本,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閱讀散文就是審美過程,就是對生活重新體驗的過程,因此,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首先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從醒目的標題解讀。標題是一篇散文中最醒目、最傳神之點。常常被稱為“文眼”、

“題眼”,它以最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往往可以作為突破口來解讀散文。②從含蓄的結尾

解讀。結尾常是文章的點睛之處,含蓄、余味無窮的結尾,常常最能體現作者的匠心。作者常常借助懸念

來安排結構、組織情節(jié)、調節(jié)疏密,以達到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

倪,.而又把它閑置起來,暫不予解答,故意在讀者心中造成疑問,引起猜測、期待、疑慮等心理期待。然

后,我們還要掌握下面的閱讀方法:①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作品。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是建立在對作

品準確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文本,在文本特定的指向性基礎上進行解讀。②用自己的經驗、

情感對作品進行解讀,讀出自我。由于文學語言具有模糊性的特點,考生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yǎng)、美學趣味、

性格愛好等個性因素,決定了各個考生的閱讀感受和欣賞體驗的不同?!耙磺€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

特”。筆者認為,閱讀文本,考生要帶著感情去與作品的形象進行心靈的對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

文積淀來喚起閱讀的直覺經驗,要珍視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解讀文本,才

能彰顯閱讀的個性。③多向思維,敢于質疑。要讓自己的閱讀更具個性化色彩,應力避單一-思維,宜用多向思

維,展開多角度的閱讀。不要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一角度或某一點上對文本作深入的解讀。④必須依據答題

要求(答題方向、指定角度、字數要求等)作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盡管探究題注重開放性,但探究題

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著考生可以隨心所欲,想怎樣回答就怎樣回答。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既要充

分利用開放性,又要注意限制性。

典例四

:2018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虹關何處落徽墨

石紅許

在冬天,在春天……為了尋找一截久違的微墨,我孑然一人躁蹬在虹關【土】墨染了一樣的舊弄堂里,闖

進一棟又一棟裝滿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見寸許徽墨,也心滿意足。行走在虹關,

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處挺進,去追尋墨的風月身影。

婆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關微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難找了,你這樣沒有目的地尋找,不啻于白

費心神徒勞無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關的后人中一定還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藝,他們會告訴我很多關

于徽墨的記憶。學.科網

花慰的是,季節(jié)扯起的丹青屏風里,總有一棵需十余個大人合抱的千年"3■槨,華蓋如傘,累了,就在

樹下坐一坐,仰望綿廷浙嶺,聆聽“吳楚分源”的回聲。穿村而過的浙源水、徽饒古道在炊煙裊裊里把日

?,嵥榈纳畲梢环褚缬撵o的水墨畫,人在畫中,畫在人中,昔日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漸行漸

遠在微墨涂抹的山水間,一絲淡淡的憂傷悄然在心里泛浮,隨著雨滴從瓦片上、樹葉間滾落下來,把人帶

進夢里故園。

一堵堵布滿青苔的,嗇壁上還隱約留存著經年的墨跡,那是徽墨的遺韻嗎?石板路上,不時與村人擦肩

而過;老宅門內,不時與老人目光相撞。在虹關,我拾援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詞語:質樸、慈祥、安然,

小橋、流水、人家……虹關,允許我拾取半極殘墨,記下一串與徽墨有關聯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關佇立,徽墨式微。近百年來,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書寫工具,使得人們迅速地移情

別戀,墨與硯臺的耳燮廝磨,也早也被墨汁橫插一杠,固態(tài)磨便輯然失色,近年來漸漸被人遺忘。到后來,

實現了從紙張到數字化的華麗轉身,書寫也已成為少數人的事情了,墨塊更是被束之高閣,制墨傳習幾乎

無人問津。

墨,松煙的精靈,千百年來忠實地在紙上履行職責,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如香氣里傳承著

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微墨,制作濫觴于南唐,興盛于明清,享有“落紙如漆,萬古存真”之美譽。有權

成人士言之鑿鑿指陳,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數十塊虹關微墨。微墨無聲,虹關有幸,虹關人因此而自

豪。水口、民居,顯然還有微墨等,不負眾望,終于為虹關換來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關徼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驛道邊,等待人們去擦亮這張泛著黑色光澤的名片——“徽墨名

村”。在一棟民居內,我興奮地發(fā)現,有人在挖掘、研發(fā)傳統(tǒng)徽墨工藝,遺憾不見墨工,不知那一雙手是

怎樣搗鼓著黑色的詩篇。不大的臺面上擺放了刀、小錘、木槽、墨模等工具,還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

必都是與徽墨有關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掛有制墨工序圖《一塊墨的前世今生》:點煙、和料、烘蒸、杵搗、

揉搓、入模、晾墨、描金。從采取數種原料到試磨鑒定墨質,一錠墨才得以面世,具體制作起來,其工序

之繁復豈是圖解所能說得清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