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重慶市九龍坡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題卷自行保存。第Ⅰ卷(選擇題)注意: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龍山文化同一時代,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還存在一系列文化,他們具有相似的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共同性,被統(tǒng)稱為龍山時代。龍山時代的共同性有()A.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B.祭壇神廟,邦國林立C.種植水稻,養(yǎng)蠶繅絲 D.父系社會,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龍山文化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史稱“萬邦時代”,B項正確;共同勞動,成果共享的時期主要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排除A項;長江流域種植水稻,黃河流域種植粟,排除C項;父系社會地位不平等,排除D項。故選B項。?2.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這是成文法典的初次公布,遭到了晉國叔向的責備。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鼎,孔子批評其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è)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這段材料反映了()A.百家爭鳴推動政治大變革 B.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C.法家思想更適合時代需要 D.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尖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遭到了傳統(tǒng)貴族的反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井田制逐漸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也遭到破壞,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傳統(tǒng)貴族勢力與新興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尖銳,公布成文法典是新興地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遭到了傳統(tǒng)貴族勢力的反對,D項正確;百家爭鳴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時期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而不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排除B項;材料雖然反映了春秋時期成文法典的公布,但并未強調法家思想更適合時代需要,排除C項。故選D項。3.北魏中后期的《元弼墓志》《元淑墓志》《李氏墓志》等墓志文,不僅喜歡歌頌墓主及其祖先的德行、功業(yè)與文學,而且還講究藻飾,普遍具有對偶工整、韻律諧美等特征。這體現(xiàn)出北魏士人()A重塑傳統(tǒng)儒學正統(tǒng)地位 B.極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C.追求文雅化的審美趣味 D.借鑒漢族政權統(tǒng)治經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魏的墓志文講究藻飾,具有對偶工整、韻律諧美等特征,體現(xiàn)出北魏士人追求文雅化的審美趣味,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士人偏好,與重塑傳統(tǒng)儒學正統(tǒng)地位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北魏的民族政策,無法得出極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北魏在文學藝術方面的表現(xiàn),與借鑒漢族政權統(tǒng)治經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唐朝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耙捙e”反映了當時()A.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C.科舉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 D.知識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A項正確;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排除B項;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科舉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排除C項;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知識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排除D項。故選A項。5.《宋史·食貨志》云:“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薄稒璩羌酚涊d:蘇轍出使遼國,所見“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銅錢”?!端螘嫺濉ば谭ǘ汾w伯圭說:“(銅錢)緣海界南,自閩廣通化外諸國,東接高麗、日本,北接山東,一入大洋,實難拘檢”?!纤卫碜跁r,日本一次就從中國運去銅錢千萬貫。這反映出宋代()A.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達 B.海外貿易促進經濟發(fā)展C.鑄幣水平的地域差異 D.經濟發(fā)展沖擊夷夏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國錢幣在周邊的其他民族或國家所共用,反映了宋代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與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D項正確;材料強調宋朝錢幣的流通,而非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達,排除A項;材料提到了宋朝與海外的貿易,但沒有直接說明海外貿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講述鑄幣水平的地域差異,排除C項。故選D項。6.明清時期,各國朝貢使團必須有表文與貢品。在表文中必須使用中國歷法,貢品在中國官方文書中稱為“方物”。這體現(xiàn)了()A.儒家思想深刻影響對外交往 B.朝貢外交政治利益大于經濟利益C.明清時期對藩屬國加強控制 D.來貢諸國對明清藩屬國的象征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各國朝貢使團必須有表文與貢品,說明明清對朝貢諸國的強制要求,體現(xiàn)了明清時期對藩屬國的控制加強,C項正確;材料中無法得出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對比信息,無法得出大小,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諸國對明清藩屬國的象征性,排除D項。故選C項。7.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講到學習西方時呼吁“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倡言“乘此有之日,奮為中地倡”“與番人并雄”。這一主張()A.體現(xiàn)農民政權性質 B.反映出民族自強意識C.順應中體西用潮流 D.開啟中國近代化先河【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本質題、影響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與番人并雄”可得出他主張學習西方,從而擺脫西方的壓迫,與西方國家并立,反映了民族憂患意識,B項正確;材料反映他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并不能體現(xiàn)農民政權性質,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中體西用的主張,中體西用是在洋務運動中提出,排除C項;這一主張并沒有真正實行,因此并沒有推動近代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B項。8.19世紀四五十年代隨著西方殖民者相繼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及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少家庭手工業(yè)者逐步轉化為產業(yè)工人。到1894年中國產業(yè)工人約有10萬人,其中在外國資本企業(yè)勞動的約占35%,在洋務企業(yè)中勞動的約占37%,在其他類型近代企業(yè)中勞動的約占28%。據此可知()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B.近代列強侵華不斷加劇C.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變化 D.中國工業(yè)體系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期間(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西方工業(yè)品的涌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產業(yè)工人的出現(xiàn)是這個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他們開始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中分離出來,進入到新興的工業(yè)領域,C項正確;工人階級真正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等后來的歷史事件中,而非19世紀中期,排除A項;近代列強侵華不斷加劇體現(xiàn)的是民族危機在不斷加深,但與材料描述產業(yè)工人發(fā)展情況關系不大,排除B項;中國工業(yè)體系建立起來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9.如圖是刊登在1946年6月30日出版的《東北日報》上由華君武創(chuàng)作的漫畫《另一種來華美軍》。該漫畫旨在()A.揭露美帝國主義扶蔣反共 B.諷刺蔣介石大肆出賣國家主權C.展示國民黨內戰(zhàn)不得民心 D.說明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非常艱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據材料可知,《另一種來華美軍》反映出國民黨的賣國政策,其有利于美國商品的傾銷,但嚴重影響中國的發(fā)展,從而加劇國內形勢的惡化,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而非軍事領域,排除A項;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內戰(zhàn)爆發(fā),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說明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非常艱難,但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0.1930年5月,毛澤東寫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么,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边@種主張意在()A.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斗爭 B.建立廣泛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C.強調革命結合中國實際 D.開辟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年(中國)。根據材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等信息可知,毛澤東強調革命要結合中國實際,反對本本主義,C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革命要結合中國實際,沒有體現(xiàn)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斗爭的內容,排除A項;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在國民革命時期,排除B項;《反對本本主義》與開辟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1.1953年9月,周恩來總理同日本擁護和平委員會主席大山郁夫會談時便表示:“我們主張恢復與世界各國的正常關系,特別是與日本的正常關系?!贝藭r期內,《人民日報》還發(fā)表了專門論述中日關系的社論。這說明()A.國際形勢走向了緩和 B.國內建設需要調整已有外交政策C.中日關系開始正?;?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運用推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年9月(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53年中國方面表達了與日本恢復正常關系的意愿,并專門論述中日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實行“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三大外交方針,倒向社會主義一邊,此時正值新中國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準備時期,需要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需要積極調整外交政策,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關系,B項正確;僅從本題材料不能說明“國際形勢走向了緩和”,排除A項;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時間是1953年12月,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2.1978年我國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的商品零售總額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90%;2013年,我國批發(fā)和零售業(yè)法人企業(yè)中私營企業(yè)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70.1%,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yè)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1.2%;自1978年至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達15.0%。這說明()A.所有制結構調整推動民生的改善 B.私有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C.對外開放推動國內經濟迅速發(fā)展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起來【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78年,公有制經濟在社會零售業(yè)中占主導地位,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在社會零售業(yè)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增長迅猛。社會零售業(yè)是與民生關系密切的產業(yè),這反映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所有制結構不斷調整,推動民生的改善,A項正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而社會零售業(yè)不屬于國民經濟命脈范疇,社會零售業(yè)的發(fā)展不能說明私有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排除B項;材料中社會消費品零售業(yè)的市場主要是國內市場,而非世界市場,與對外開放關系不大,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對民生的影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13.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種棉花的情景;在秘魯,考古學家發(fā)掘出約公元前2400年的棉織漁網;在埃及,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這表明()A.物種交流歷史悠久 B.文獻和考古資料相互印證C.古代文明多元發(fā)展 D.地理環(huán)境影響著植物分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古代印度、秘魯、埃及等地都有種植棉花或使用棉織品的痕跡,這說明了古代文明多源發(fā)展的特點,C項正確;物種出現(xiàn)全球交流是在新航路開辟后,歷史悠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中是文獻與考古隊不同地區(qū)相似歷史現(xiàn)象的見證,并非同一事件的相互印證,排除B項;材料反映不同的文明有種植和使用棉花的情況,未體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4.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的《赫梯法典》規(guī)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齒則他應交付十玻魯舍克勒銀子,同時用自己的房屋擔?!薄凹偃缗`反抗自己的主人,則奴隸應被投入水中”。據此可知,《赫梯法典》()A.主張保護個人私有財產 B.是了解古代西亞埃及關系的依據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影響了《漢穆拉比法典》的制定【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西亞)。根據材料可知,《赫梯法典》規(guī)定奴隸受到傷害,只需賠付銀子即可,以及反抗主人的奴隸會被投入水中等,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奴隸的悲慘狀況,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C項正確;材料“假如奴隸反抗自己的主人,則奴隸應被投入水中”強調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而不是保護個人私有財產,排除A項;《赫梯法典》是赫梯歷史上重要文獻之一,與埃及無關,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出現(xiàn)時間早于《赫梯法典》,排除D項。故選C項。15.9世紀西歐封臣的效忠誓詞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xié)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边@反映出當時西歐()A.領主權力至高無上 B.封建統(tǒng)治相當穩(wěn)固C.基督教會舉足輕重 D.國家民族意識淡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xié)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在封君封臣制度的儀式上,封臣向封君誦讀的誓詞,說明當時的西歐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統(tǒng)治相當穩(wěn)固,B項正確;領主權力至高無上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體現(xiàn)為教會對于中世紀的政治,文化與經濟上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講述封君與封臣之間的關系,沒有講述國家民族意識,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4至6世紀,是中國和西歐歷史上的一個社會動蕩時期。其間,中國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鮮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歐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諸族向南方較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發(fā)起大規(guī)模遷徙運動。自公元3世紀起,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擁入羅馬帝國,甚至遠徙到南歐和北非等地。公元1世紀時,日耳曼人還沒有金屬工業(yè),但至公元3世紀上半葉,已經有了自己的金屬、織布和造船等工業(yè),尤其是金屬工業(yè)已“有出乎意料的高度水平。”“德意志野蠻人把羅馬人從他們自己的國家里解放了出來”,她“給垂死的歐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辈牧隙瓣J關東”,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等省區(qū)的農民、商人向東北地區(qū)流動,在此墾荒種地,安家落戶。順治十年(1653)政府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令,鼓勵與動員關內包括中原地區(qū)的農民到東北墾荒居住。真正具有“闖關東”的意義,應是乾隆五年(1740)實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東北列為禁區(qū)。所以,山東、河北等省的“流民”欲前往東北謀生,就要“闖關”,即闖山海關。自乾隆始,清之歷朝累下禁令,流民仍“闖關”不止。一直到清亡前夕,即光緒三十二年,才最終下令廢除封禁,封禁之地向內地開放,允許自由出入、自由開墾。在民國時期“闖關東”達到了高峰,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闖關東”的新高潮。材料三1979~2013年我國深圳人口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元4——6世紀西歐和中國北方民族遷徙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朝時期“闖關東”移民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79—2013年深圳人口變化趨勢及變化原因。【答案】(1)共同之處:遷徙方向:自西向東,由北向南;遷徙主體:游牧民族遷徙;遷徙地:向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遷徙;遷徙規(guī)模:規(guī)模大;遷徙影響:加強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聯(lián)系,對中國和西歐的民族融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2)影響:緩解了內地人口壓力和人地矛盾;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東北邊境的穩(wěn)定和安全;推動了東北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影響了近現(xiàn)代以來我國經濟和人口分布格局。(3)趨勢:人口總數(shù)總體呈增長趨勢;人口年增長率降低;原因:深圳作為經濟特區(qū),經濟增長和就業(yè)機會增加吸引人口流入?;深圳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導致人口年增長率較低;隨著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對勞動力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影響了人口增長速度。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數(shù)量多且流動性大,這導致了人口增長的波動性較大。【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公元4——6世紀(西歐與中國)。共同之處:據材料一“中國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鮮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歐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諸族”可得出遷徙方向上“自西向東,由北向南”、遷徙主體是“游牧民族遷徙”;據材料一“向南方較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可得出遷徙地是“向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遷徙”;據材料一“發(fā)起大規(guī)模遷徙運動”可得出遷徙規(guī)模:“規(guī)模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遷徙影響上,加強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聯(lián)系,對中國和西歐的民族融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時期(中國)。影響:據材料二“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等省區(qū)的農民、商人向東北地區(qū)流動,在此墾荒種地,安家落戶”可得出“緩解了內地人口壓力和人地矛盾”;據材料二“鼓勵與動員關內包括中原地區(qū)的農民到東北墾荒居住”可得出“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據材料二“實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東北列為禁區(qū)”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東北邊境的穩(wěn)定和安全”;據材料二“封禁之地向內地開放,允許自由出入、自由開墾”可得出“推動了東北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據材料二“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闖關東’的新高潮”可得出“影響了近現(xiàn)代以來我國經濟和人口分布格局”?!拘?】本題是對比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79—2013年(中國)。第一小問趨勢,從圖表數(shù)據可知,這一時期人口總數(shù)總體呈增長趨勢;但人口年增長率降低。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改革開放的史實進行分析。深圳的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其經濟增長和就業(yè)機會的增加,但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對人口增長產生了影響,隨著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對勞動力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影響了人口增長速度。此外,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的流動性和數(shù)量對人口增長的波動性有顯著影響。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東瀕茫茫滄海,西北橫亙漫漫戈壁,西南聳立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國自古以來的統(tǒng)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內治和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上。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政治、經濟、文化較周邊地區(qū)先進,促使中國形成了半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特別是統(tǒng)治中國的儒家思想,主張以德治國,對外是“修文德以來之”,這種思想使得中國的統(tǒng)治者和臣民守國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國資源和物產極其豐富,沒有向外的經濟利益,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逐漸形成重北輕南、重陸輕海的國防觀念。材料二清朝前期,被譽為“認識海疆形勢第一人”的將軍施瑯認為,“天下東南之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地之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測,當思杜漸”??滴醯坂笥跐M漢大防,未有效關注。雍正帝一改明代棄守沿海島嶼政策,建立島嶼與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體制。在此基礎上,乾隆帝堅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導思想,將與西洋貿易由四口減為一口。鴉片戰(zhàn)爭后,有識之士深感海防危機,萌發(fā)建立外海水軍的近代國防思想。此外,他們還從海洋經濟的角度提議海洋開發(fā)。材料三改革開放后,我國海軍防御范圍逐漸從近岸領域轉移到利益攸關的近海領域。進入21世紀,海洋成為各國合作競爭的“新空間”,海洋的重要性更為凸顯。這就要求我國海軍不僅要有近海作戰(zhàn)的意識和能力,還要有在實現(xiàn)遠洋護衛(wèi)方面應對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的能力。2008年,中國海軍首批前往亞丁灣護航,標志著中國海軍走出黃水、跨過淺藍、走向深藍的航向。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服役,這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此次服役標志著中國海軍第一次有了遠洋縱深打擊能力,中國海軍向深藍邁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誕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重陸輕?!钡膰烙^念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清朝海防觀念的變化情況。(3)根據材料三,概括改革開放后中國海軍發(fā)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敬鸢浮浚?)原因:地理原因:中國地處內陸,中原地區(qū)四面環(huán)陸,國土廣闊且自然屏障較多;政治原因:統(tǒng)治者重視內治,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和內陸發(fā)展上;經濟原因:中國資源和物產豐富,滿足內需,無迫切對外擴張的經濟動機;

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影響,以德治國,強調內修而非外拓。(2)變化:前期觀念弱化:康熙帝因滿漢大防未關注海防;

雍正時期改革:建立島嶼和海岸并重的防御體系;

乾隆時期收縮:減少對外通商口岸,重視海防;鴉片戰(zhàn)爭后轉變:感受到海防危機,萌發(fā)現(xiàn)代海防和海洋經濟開發(fā)思想。(3)成就:防御范圍擴展:從近岸向近海發(fā)展,應對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遠洋能力提升:2008年首次進行亞丁灣護航,標志海軍走向遠洋;航母入列:2012年“遼寧”號服役,提升遠洋打擊能力;自主建造:2019年“山東艦”服役,標志國產航母建設成就。【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中國東瀕茫茫滄海,西北橫亙漫漫戈壁,西南聳立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得出地理原因:中國地處內陸,中原地區(qū)四面環(huán)陸,國土廣闊且自然屏障較多;根據材料“中國自古以來的統(tǒng)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內治和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上?!钡贸稣卧颍航y(tǒng)治者重視內治,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和內陸發(fā)展上;根據材料“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政治、經濟、文化較周邊地區(qū)先進,促使中國形成了半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薄爸袊Y源和物產極其豐富,沒有向外的經濟利益”得出經濟原因:中國資源和物產豐富,滿足內需,無迫切對外擴張的經濟動機;

根據材料“特別是統(tǒng)治中國的儒家思想,主張以德治國,對外是‘修文德以來之’,這種思想使得中國的統(tǒng)治者和臣民守國土而不求于海外?!钡贸鏊枷朐颍喝寮宜枷胗绊?,以德治國,強調內修而非外拓。【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變化:根據材料“康熙帝囿于滿漢大防,未有效關注。雍正帝一改明代棄守沿海島嶼政策,建立島嶼與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體制。在此基礎上,乾隆帝堅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導思想,將與西洋貿易由四口減為一口。鴉片戰(zhàn)爭后,有識之士深感海防危機,萌發(fā)建立外海水軍的近代國防思想?!钡贸銮捌谟^念弱化:康熙帝因滿漢大防未關注海防;

雍正時期改革:建立島嶼和海岸并重的防御體系;

乾隆時期收縮:減少對外通商口岸,重視海防;鴉片戰(zhàn)爭后轉變:感受到海防危機,萌發(fā)現(xiàn)代海防和海洋經濟開發(fā)思想。【小問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根據材料“這就要求我國海軍不僅要有近海作戰(zhàn)的意識和能力,還要有在實現(xiàn)遠洋護衛(wèi)方面應對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的能力。”得出防御范圍擴展:從近岸向近海發(fā)展,應對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根據材料“2008年,中國海軍首批前往亞丁灣護航,標志著中國海軍走出黃水、跨過淺藍、走向深藍的航向?!钡贸鲞h洋能力提升:2008年首次進行亞丁灣護航,標志海軍走向遠洋;根據材料“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服役,這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此次服役標志著中國海軍第一次有了遠洋縱深打擊能力,中國海軍向深藍邁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誕生。”得出航母入列:2012年“遼寧”號服役,提升遠洋打擊能力;自主建造:2019年“山東艦”服役,標志國產航母建設成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發(fā)軔于南宋的用黃河指代國家民族的意涵,在現(xiàn)代文壇定型為中華民族象征。文藝界將黃河禮贊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母親”。1910年的詩歌《黃河》里,闡述了黃河與民族之間的關系,“二十四朝史”都是黃河流域故事。1929年的《黃河與中國》中提到“黃河,簡直是中國人的母親”。黃河的顏色與“我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互為映襯。1939年的1月詩歌《黃河,中國母親!》中,黃河被明確表達為“中國的母親”。1939年5月《黃河大合唱》以其雄渾的氣勢喚醒民眾投身抗戰(zhàn)洪流,去“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故被譽為“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從材料中提取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答案】觀點:黃河對中國的內涵隨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闡述:20世紀初,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和西方思想的傳播,一些知識分子賦予黃河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內涵,并大力宣傳,以宣傳民主革命。五四運動后,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但是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賦予黃河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等民族精神,希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抗日救亡熱潮,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要求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黃河作為母親河,意味著中華民族要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保衛(wèi)祖國??傊S著國內局勢的變化,黃河的內涵不斷被豐富,這些內涵既是時代的反映,又有力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代(中國)。首先,提取觀點。根據材料“發(fā)軔于南宋的用黃河指代國家民族的意涵,在現(xiàn)代文壇定型為中華民族象征。文藝界將黃河禮贊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母親’”得出觀點,黃河對中國的內涵隨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然后,進行闡述。根據材料“1939年5月《黃河大合唱》以其雄渾的氣勢喚醒民眾投身抗戰(zhàn)洪流,去‘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故被譽為‘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結合所學知識從近代中國民族危機和救亡圖存斗爭內容進行闡述,如:20世紀初,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和西方思想的傳播,一些知識分子賦予黃河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內涵,并大力宣傳,以宣傳民主革命。五四運動后,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但是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賦予黃河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等民族精神,希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抗日救亡熱潮,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要求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黃河作為母親河,意味著中華民族要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保衛(wèi)祖國。最后,升華論題,隨著國內局勢的變化,黃河的內涵不斷被豐富,這些內涵既是時代的反映,又有力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重慶市九龍坡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題卷自行保存。第Ⅰ卷(選擇題)注意: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龍山文化同一時代,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還存在一系列文化,他們具有相似的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共同性,被統(tǒng)稱為龍山時代。龍山時代的共同性有()A.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B.祭壇神廟,邦國林立C.種植水稻,養(yǎng)蠶繅絲 D.父系社會,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龍山文化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史稱“萬邦時代”,B項正確;共同勞動,成果共享的時期主要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排除A項;長江流域種植水稻,黃河流域種植粟,排除C項;父系社會地位不平等,排除D項。故選B項。?2.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這是成文法典的初次公布,遭到了晉國叔向的責備。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鼎,孔子批評其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è)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這段材料反映了()A.百家爭鳴推動政治大變革 B.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C.法家思想更適合時代需要 D.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尖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遭到了傳統(tǒng)貴族的反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井田制逐漸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也遭到破壞,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傳統(tǒng)貴族勢力與新興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尖銳,公布成文法典是新興地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遭到了傳統(tǒng)貴族勢力的反對,D項正確;百家爭鳴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時期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而不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排除B項;材料雖然反映了春秋時期成文法典的公布,但并未強調法家思想更適合時代需要,排除C項。故選D項。3.北魏中后期的《元弼墓志》《元淑墓志》《李氏墓志》等墓志文,不僅喜歡歌頌墓主及其祖先的德行、功業(yè)與文學,而且還講究藻飾,普遍具有對偶工整、韻律諧美等特征。這體現(xiàn)出北魏士人()A重塑傳統(tǒng)儒學正統(tǒng)地位 B.極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C.追求文雅化的審美趣味 D.借鑒漢族政權統(tǒng)治經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魏的墓志文講究藻飾,具有對偶工整、韻律諧美等特征,體現(xiàn)出北魏士人追求文雅化的審美趣味,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士人偏好,與重塑傳統(tǒng)儒學正統(tǒng)地位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北魏的民族政策,無法得出極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北魏在文學藝術方面的表現(xiàn),與借鑒漢族政權統(tǒng)治經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唐朝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耙捙e”反映了當時()A.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C.科舉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 D.知識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A項正確;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排除B項;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科舉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排除C項;材料中“覓舉”的風氣,說明唐朝薦舉仍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沒有體現(xiàn)知識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排除D項。故選A項。5.《宋史·食貨志》云:“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薄稒璩羌酚涊d:蘇轍出使遼國,所見“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銅錢”?!端螘嫺濉ば谭ǘ汾w伯圭說:“(銅錢)緣海界南,自閩廣通化外諸國,東接高麗、日本,北接山東,一入大洋,實難拘檢”?!纤卫碜跁r,日本一次就從中國運去銅錢千萬貫。這反映出宋代()A.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達 B.海外貿易促進經濟發(fā)展C.鑄幣水平的地域差異 D.經濟發(fā)展沖擊夷夏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國錢幣在周邊的其他民族或國家所共用,反映了宋代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與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D項正確;材料強調宋朝錢幣的流通,而非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達,排除A項;材料提到了宋朝與海外的貿易,但沒有直接說明海外貿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講述鑄幣水平的地域差異,排除C項。故選D項。6.明清時期,各國朝貢使團必須有表文與貢品。在表文中必須使用中國歷法,貢品在中國官方文書中稱為“方物”。這體現(xiàn)了()A.儒家思想深刻影響對外交往 B.朝貢外交政治利益大于經濟利益C.明清時期對藩屬國加強控制 D.來貢諸國對明清藩屬國的象征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各國朝貢使團必須有表文與貢品,說明明清對朝貢諸國的強制要求,體現(xiàn)了明清時期對藩屬國的控制加強,C項正確;材料中無法得出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對比信息,無法得出大小,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諸國對明清藩屬國的象征性,排除D項。故選C項。7.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講到學習西方時呼吁“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倡言“乘此有之日,奮為中地倡”“與番人并雄”。這一主張()A.體現(xiàn)農民政權性質 B.反映出民族自強意識C.順應中體西用潮流 D.開啟中國近代化先河【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本質題、影響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與番人并雄”可得出他主張學習西方,從而擺脫西方的壓迫,與西方國家并立,反映了民族憂患意識,B項正確;材料反映他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并不能體現(xiàn)農民政權性質,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中體西用的主張,中體西用是在洋務運動中提出,排除C項;這一主張并沒有真正實行,因此并沒有推動近代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B項。8.19世紀四五十年代隨著西方殖民者相繼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及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少家庭手工業(yè)者逐步轉化為產業(yè)工人。到1894年中國產業(yè)工人約有10萬人,其中在外國資本企業(yè)勞動的約占35%,在洋務企業(yè)中勞動的約占37%,在其他類型近代企業(yè)中勞動的約占28%。據此可知()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B.近代列強侵華不斷加劇C.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變化 D.中國工業(yè)體系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期間(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西方工業(yè)品的涌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產業(yè)工人的出現(xiàn)是這個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他們開始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中分離出來,進入到新興的工業(yè)領域,C項正確;工人階級真正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等后來的歷史事件中,而非19世紀中期,排除A項;近代列強侵華不斷加劇體現(xiàn)的是民族危機在不斷加深,但與材料描述產業(yè)工人發(fā)展情況關系不大,排除B項;中國工業(yè)體系建立起來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9.如圖是刊登在1946年6月30日出版的《東北日報》上由華君武創(chuàng)作的漫畫《另一種來華美軍》。該漫畫旨在()A.揭露美帝國主義扶蔣反共 B.諷刺蔣介石大肆出賣國家主權C.展示國民黨內戰(zhàn)不得民心 D.說明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非常艱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據材料可知,《另一種來華美軍》反映出國民黨的賣國政策,其有利于美國商品的傾銷,但嚴重影響中國的發(fā)展,從而加劇國內形勢的惡化,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而非軍事領域,排除A項;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內戰(zhàn)爆發(fā),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說明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非常艱難,但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0.1930年5月,毛澤東寫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么,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边@種主張意在()A.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斗爭 B.建立廣泛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C.強調革命結合中國實際 D.開辟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年(中國)。根據材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等信息可知,毛澤東強調革命要結合中國實際,反對本本主義,C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革命要結合中國實際,沒有體現(xiàn)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斗爭的內容,排除A項;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在國民革命時期,排除B項;《反對本本主義》與開辟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1.1953年9月,周恩來總理同日本擁護和平委員會主席大山郁夫會談時便表示:“我們主張恢復與世界各國的正常關系,特別是與日本的正常關系?!贝藭r期內,《人民日報》還發(fā)表了專門論述中日關系的社論。這說明()A.國際形勢走向了緩和 B.國內建設需要調整已有外交政策C.中日關系開始正?;?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運用推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年9月(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53年中國方面表達了與日本恢復正常關系的意愿,并專門論述中日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實行“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三大外交方針,倒向社會主義一邊,此時正值新中國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準備時期,需要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需要積極調整外交政策,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關系,B項正確;僅從本題材料不能說明“國際形勢走向了緩和”,排除A項;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關系開始正?;?,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時間是1953年12月,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2.1978年我國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的商品零售總額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90%;2013年,我國批發(fā)和零售業(yè)法人企業(yè)中私營企業(yè)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70.1%,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yè)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1.2%;自1978年至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達15.0%。這說明()A.所有制結構調整推動民生的改善 B.私有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C.對外開放推動國內經濟迅速發(fā)展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起來【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78年,公有制經濟在社會零售業(yè)中占主導地位,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在社會零售業(yè)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增長迅猛。社會零售業(yè)是與民生關系密切的產業(yè),這反映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所有制結構不斷調整,推動民生的改善,A項正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而社會零售業(yè)不屬于國民經濟命脈范疇,社會零售業(yè)的發(fā)展不能說明私有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排除B項;材料中社會消費品零售業(yè)的市場主要是國內市場,而非世界市場,與對外開放關系不大,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對民生的影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13.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種棉花的情景;在秘魯,考古學家發(fā)掘出約公元前2400年的棉織漁網;在埃及,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這表明()A.物種交流歷史悠久 B.文獻和考古資料相互印證C.古代文明多元發(fā)展 D.地理環(huán)境影響著植物分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古代印度、秘魯、埃及等地都有種植棉花或使用棉織品的痕跡,這說明了古代文明多源發(fā)展的特點,C項正確;物種出現(xiàn)全球交流是在新航路開辟后,歷史悠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中是文獻與考古隊不同地區(qū)相似歷史現(xiàn)象的見證,并非同一事件的相互印證,排除B項;材料反映不同的文明有種植和使用棉花的情況,未體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4.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的《赫梯法典》規(guī)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齒則他應交付十玻魯舍克勒銀子,同時用自己的房屋擔?!薄凹偃缗`反抗自己的主人,則奴隸應被投入水中”。據此可知,《赫梯法典》()A.主張保護個人私有財產 B.是了解古代西亞埃及關系的依據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影響了《漢穆拉比法典》的制定【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西亞)。根據材料可知,《赫梯法典》規(guī)定奴隸受到傷害,只需賠付銀子即可,以及反抗主人的奴隸會被投入水中等,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奴隸的悲慘狀況,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C項正確;材料“假如奴隸反抗自己的主人,則奴隸應被投入水中”強調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而不是保護個人私有財產,排除A項;《赫梯法典》是赫梯歷史上重要文獻之一,與埃及無關,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出現(xiàn)時間早于《赫梯法典》,排除D項。故選C項。15.9世紀西歐封臣的效忠誓詞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xié)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边@反映出當時西歐()A.領主權力至高無上 B.封建統(tǒng)治相當穩(wěn)固C.基督教會舉足輕重 D.國家民族意識淡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xié)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在封君封臣制度的儀式上,封臣向封君誦讀的誓詞,說明當時的西歐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統(tǒng)治相當穩(wěn)固,B項正確;領主權力至高無上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體現(xiàn)為教會對于中世紀的政治,文化與經濟上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講述封君與封臣之間的關系,沒有講述國家民族意識,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4至6世紀,是中國和西歐歷史上的一個社會動蕩時期。其間,中國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鮮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歐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諸族向南方較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發(fā)起大規(guī)模遷徙運動。自公元3世紀起,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擁入羅馬帝國,甚至遠徙到南歐和北非等地。公元1世紀時,日耳曼人還沒有金屬工業(yè),但至公元3世紀上半葉,已經有了自己的金屬、織布和造船等工業(yè),尤其是金屬工業(yè)已“有出乎意料的高度水平。”“德意志野蠻人把羅馬人從他們自己的國家里解放了出來”,她“給垂死的歐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辈牧隙瓣J關東”,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等省區(qū)的農民、商人向東北地區(qū)流動,在此墾荒種地,安家落戶。順治十年(1653)政府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令,鼓勵與動員關內包括中原地區(qū)的農民到東北墾荒居住。真正具有“闖關東”的意義,應是乾隆五年(1740)實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東北列為禁區(qū)。所以,山東、河北等省的“流民”欲前往東北謀生,就要“闖關”,即闖山海關。自乾隆始,清之歷朝累下禁令,流民仍“闖關”不止。一直到清亡前夕,即光緒三十二年,才最終下令廢除封禁,封禁之地向內地開放,允許自由出入、自由開墾。在民國時期“闖關東”達到了高峰,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闖關東”的新高潮。材料三1979~2013年我國深圳人口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元4——6世紀西歐和中國北方民族遷徙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朝時期“闖關東”移民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79—2013年深圳人口變化趨勢及變化原因?!敬鸢浮浚?)共同之處:遷徙方向:自西向東,由北向南;遷徙主體:游牧民族遷徙;遷徙地:向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遷徙;遷徙規(guī)模:規(guī)模大;遷徙影響:加強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聯(lián)系,對中國和西歐的民族融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2)影響:緩解了內地人口壓力和人地矛盾;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東北邊境的穩(wěn)定和安全;推動了東北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影響了近現(xiàn)代以來我國經濟和人口分布格局。(3)趨勢:人口總數(shù)總體呈增長趨勢;人口年增長率降低;原因:深圳作為經濟特區(qū),經濟增長和就業(yè)機會增加吸引人口流入?;深圳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導致人口年增長率較低;隨著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對勞動力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影響了人口增長速度。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數(shù)量多且流動性大,這導致了人口增長的波動性較大。【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公元4——6世紀(西歐與中國)。共同之處:據材料一“中國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鮮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歐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諸族”可得出遷徙方向上“自西向東,由北向南”、遷徙主體是“游牧民族遷徙”;據材料一“向南方較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可得出遷徙地是“向發(fā)達的農耕地區(qū)遷徙”;據材料一“發(fā)起大規(guī)模遷徙運動”可得出遷徙規(guī)模:“規(guī)模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遷徙影響上,加強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聯(lián)系,對中國和西歐的民族融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時期(中國)。影響:據材料二“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等省區(qū)的農民、商人向東北地區(qū)流動,在此墾荒種地,安家落戶”可得出“緩解了內地人口壓力和人地矛盾”;據材料二“鼓勵與動員關內包括中原地區(qū)的農民到東北墾荒居住”可得出“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據材料二“實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東北列為禁區(qū)”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東北邊境的穩(wěn)定和安全”;據材料二“封禁之地向內地開放,允許自由出入、自由開墾”可得出“推動了東北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據材料二“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闖關東’的新高潮”可得出“影響了近現(xiàn)代以來我國經濟和人口分布格局”?!拘?】本題是對比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79—2013年(中國)。第一小問趨勢,從圖表數(shù)據可知,這一時期人口總數(shù)總體呈增長趨勢;但人口年增長率降低。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改革開放的史實進行分析。深圳的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其經濟增長和就業(yè)機會的增加,但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對人口增長產生了影響,隨著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對勞動力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影響了人口增長速度。此外,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的流動性和數(shù)量對人口增長的波動性有顯著影響。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東瀕茫茫滄海,西北橫亙漫漫戈壁,西南聳立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國自古以來的統(tǒng)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內治和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上。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政治、經濟、文化較周邊地區(qū)先進,促使中國形成了半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特別是統(tǒng)治中國的儒家思想,主張以德治國,對外是“修文德以來之”,這種思想使得中國的統(tǒng)治者和臣民守國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國資源和物產極其豐富,沒有向外的經濟利益,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逐漸形成重北輕南、重陸輕海的國防觀念。材料二清朝前期,被譽為“認識海疆形勢第一人”的將軍施瑯認為,“天下東南之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地之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測,當思杜漸”。康熙帝囿于滿漢大防,未有效關注。雍正帝一改明代棄守沿海島嶼政策,建立島嶼與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體制。在此基礎上,乾隆帝堅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導思想,將與西洋貿易由四口減為一口。鴉片戰(zhàn)爭后,有識之士深感海防危機,萌發(fā)建立外海水軍的近代國防思想。此外,他們還從海洋經濟的角度提議海洋開發(fā)。材料三改革開放后,我國海軍防御范圍逐漸從近岸領域轉移到利益攸關的近海領域。進入21世紀,海洋成為各國合作競爭的“新空間”,海洋的重要性更為凸顯。這就要求我國海軍不僅要有近海作戰(zhàn)的意識和能力,還要有在實現(xiàn)遠洋護衛(wèi)方面應對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的能力。2008年,中國海軍首批前往亞丁灣護航,標志著中國海軍走出黃水、跨過淺藍、走向深藍的航向。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服役,這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此次服役標志著中國海軍第一次有了遠洋縱深打擊能力,中國海軍向深藍邁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誕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重陸輕海”的國防觀念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清朝海防觀念的變化情況。(3)根據材料三,概括改革開放后中國海軍發(fā)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敬鸢浮浚?)原因:地理原因:中國地處內陸,中原地區(qū)四面環(huán)陸,國土廣闊且自然屏障較多;政治原因:統(tǒng)治者重視內治,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和內陸發(fā)展上;經濟原因:中國資源和物產豐富,滿足內需,無迫切對外擴張的經濟動機;

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影響,以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