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設計】2022屆高考歷史(人教版)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第三課時-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導學案_第1頁
【三維設計】2022屆高考歷史(人教版)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第三課時-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導學案_第2頁
【三維設計】2022屆高考歷史(人教版)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第三課時-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導學案_第3頁
【三維設計】2022屆高考歷史(人教版)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第三課時-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導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q\a\vs4\al(第三課時三民主義的形成和進展)[循著線索·理一理][由表及里·想一想]1.孫中山說:“兄弟曾聽人說,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民族革命的緣由,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這樣看來,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辟Y產階級革命派為何強調“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提示]資產階級革命派將矛頭指向清政府,主見暴力推翻清政府,是為了擴大革命同盟軍,實現(xiàn)革命目標。2.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具體內容為“平均地權”。有人認為“平均地權”就是“平分土地”,應怎樣看待這一生疏?[提示]“平均地權”不等于“平分土地”?!捌骄貦唷笔菍O中山用以解決土地問題的綱領,其實質是實行資產階級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支配土地,不能滿足人民對土地的全部權。[史論術語·背一背](先填后背)①孫中山提出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是20世紀初期引領中國社會前進的旗幟。②新三民主義的提出,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體現(xiàn)了孫中山與時俱進的品德。③新三民主義實際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探究點一新三民主義的“特點”……[未考史料·讀出史論]……依據以上史料,歸納新三民主義有何特點?史論形成新三民主義的特點(1)內容新:①新民族主義中明確提出了反帝要求,主見各民族公正。②新民權主義主見普遍公正的民權。③新民主主義中提出了要“節(jié)制資本”、頒布勞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見,謀求改善工人與農夫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義貫徹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探究點二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已考史料·命出新意]……史料一(摘自2011年大綱卷T37·材料二)泰西之立國有三:一曰君主之國,一曰民主之國,一曰君民共主之國……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亦得以下逮……猶有中國三代以上之遺意焉……茍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則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親矣,內可以無亂,外可以無侮……由此而擴充之,富強之效亦無不基于此矣。泰西諸國,以英為巨擘,而英國政治之美,實為泰西諸國所聞風向慕,則以君民上下相互聯(lián)絡之效也?!幾酝蹴w《弢園文錄外編》史料二(摘自2011年大綱卷T37·材料三)孫中山認為,“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行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行不取資于歐美”。他強調“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共享”?!幾浴秾O中山全集》(1)依據史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韜與孫中山民主思想的異同。eq\a\vs4\al(高考原題)答案:異:①王韜:主見君民共治;仿效英國實行君主立憲。②孫中山:國家權力屬于全體國民;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同:吸取傳統(tǒng)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視民權。(2)結合史料二指出為什么說孫中山的民主思想是20世紀初期引領中國社會前進的旗幟?eq\a\vs4\al(新創(chuàng)題)答案: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和進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愿望,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指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展。(3)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近代中國民主思想興起的歷史必定性。eq\a\vs4\al(高考原題)答案:封建制度面臨資本主義的挑戰(zhàn);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民族危機日趨嚴峻;學問分子的反思和探究??偨Y升華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推動民主革命進展的表現(xiàn)………(1)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的統(tǒng)治秩序再也不能穩(wěn)定下來。(2)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孫中山領導制定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它對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具有進步意義,大大推動了中國民主化的進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化人心。(3)在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國共共同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開展了北伐戰(zhàn)斗,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收回了部分國家權益。[歷年高考真題整體爭辯——找規(guī)律]1.(2022·全國卷Ⅱ)1926年,有報紙評論說:“自從蔣介石抬出三民主義,大出風頭以后,很多人都覺得主義是值錢的,于是乎孫傳芳標榜三愛(愛國、愛民、愛敵),東三省有人主見三權(民權、國權、人權)。聽說四川有些軍人處處請教人替他們想個主義玩玩。”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當時()A.政治宣揚促使各界思想趨同B.標榜主義成為軍閥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經成為社會潮流D.各地軍閥對三民主義理解存在差異解題提示:①定時空:1926年。②抓關鍵:三民主義、三愛、三權,均體現(xiàn)了民主理念,軍人紛紛提出各種主義來標榜,正反映了民主思想已成為當時社會的重要潮流。答案:C2.(2021·安徽高考)同盟會成立初期,孫中山指出:“現(xiàn)代文明國家最難解決者,即為社會問題,實較種族政治兩大問題同一重要。我國雖因工商業(yè)尚未發(fā)達,而社會糾紛不多,但為未雨綢繆計,不行不杜漸防微,以謀人民全體之福利。欲解決社會問題,則平均地權之方法,乃實行之第一步?!庇纱丝梢?)A.中國工商業(yè)不發(fā)達難以實現(xiàn)民生主義B.民族民主革命比實現(xiàn)民生主義更重要C.民生主義的目標是為人民全體謀福利D.實現(xiàn)民生主義先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解題提示:①定時空:同盟會成立初期。②抓關鍵:不行不杜漸防微,以謀人民全體之福利。答案:C3.(2021·廣東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辮子反朝廷;獨立,獨立,中國豈是韃子的!”這首歌謠反映了當時()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風易俗B.民族主義思想已影響到民眾C.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深化人心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思想主流解題提示:抓關鍵:由“革命”“反朝廷”可知與辛亥革命有關,由“獨立”“豈是韃子的”可知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答案:B4.(2022·海南高考)1918年1月,孫中山說:“此后我國形勢,應留意于西北。若俄國現(xiàn)在之革命政府能穩(wěn)固,則我可于彼方圖大進展也?!睂@段話的正確理解是,孫中山()A.已經確立三大政策B.打算走俄國人的路C.認為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存在關聯(lián)D.確定了日后國民革命的戰(zhàn)略解題提示:①定時空:1918年,中國與俄國。②抓關鍵:“俄國……穩(wěn)固,則我可……大進展”。答案:C5.(2011·重慶高考)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xiàn)民權主義思想的是()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D.“滌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復四千年之祖國”解題提示:①定時空:辛亥革命時期。②抓關鍵:民權主義所要解決的是政體問題,即推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答案:A[最新史學動態(tài)分類爭辯——看趨勢]史學拓展類(十九)孫中山思想的概述作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把奮斗目標定位在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權,進展資本主義道路上。孫中山試圖在華夏大地上建立和進展的資本主義具有“中國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政治方面:實行“五權分立”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立的原則即“三權分立”組建國家機構。孫中山提出了“五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彼此獨立又相互制約。2.經濟方面:“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資本主義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和資本的資本家私人占有基礎上的。在歐美資本主義社會中,土地兼并,資本擴張,無時不有。而一旦形成壟斷,便可操縱和把握國計民生。為防止少數人壟斷土地,孫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權的主見,并寫入同盟會的綱領之中。后來在新三民主義中又提出“節(jié)制資本”與“耕者有其田”的主見,目的是防止資本家壟斷國計民生,維護工人、農夫等基層民眾的利益。3.文化方面: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長,集中外文化之精華孫中山所處的時代是中華文明轉型的時代。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演進、中西兩種文明猛烈碰撞是這個時代的鮮亮特點。孫中山描繪的中國文化進展藍圖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如紀年方面,孫中山在中華民國成立之時接受公元紀年與國際接軌。又如,孫中山親自設計的中山服,其基礎形制來自國外服裝,但融入了中國服飾的文化元素,仍接受左右對稱的服飾、五粒紐扣象征“五權憲法”等。4.對外關系:益增睦誼,和平主義擴張、侵略、殖民、掠奪、奴役是資本主義的本性。但中國近代患病資本主義列強蹂躪的苦難歷程,使孫中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形成了痛恨侵略反對奴役的思想,提出了“與我友邦益增睦誼”“持和平主義,將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大同”的和平主義主見。5.實現(xiàn)道路: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并舉,“畢其功于一役”孫中山不僅構想的資本主義具有“中國特色”,而且道路設計也有鮮亮的“中國特色”。孫中山“將種族(民族)、政治、社會三大革命,畢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主見,期望建立一個三民主義的中國。[考向新視角](2021·景德鎮(zhèn)質檢)《孫中山選集》下卷載:“吾人欲證明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則當努力于贊助國內各種平民階級之組織,以發(fā)揚國民之力氣。蓋惟國民黨與民眾深切結合之后,中國民族之真正自由與獨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孫中山民族主義觀點是()A.轉變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B.主見反帝,謀求民族真正自由與獨立C.生疏到工農才是中國革命的真正力氣D.強調平民階級組織的基本權利[解析]“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可見孫中山認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即通過“發(fā)揚國民之力氣”,實現(xiàn)“中國民族之真正自由與獨立”,故B項正確。[答案]B[近期模擬試題重點爭辯——練力氣]一、選擇題(抓住時空定范圍,依據關鍵信息找對應)1.“革命”一詞的古義是變革天命,即順應天命改朝換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賜予“革命”以現(xiàn)代意義,其含義是()A.推翻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恢復漢人的統(tǒng)治B.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實現(xiàn)民主公正,消退貧富不均C.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近代美國式的社會D.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近代法國式的社會解析:選B孫中山“革命”含義應從孫中山所提倡的三民主義來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主見,民族即以暴力方式推翻滿洲貴族統(tǒng)治;民權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公正的共和國;民生即要消退貧富不均。故B項正確。2.(2021·杭州一模)孫中山說:“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yè),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guī)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辈牧现械挠^點主要體現(xiàn)了()A.自由主義 B.民族主義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解析:選D“民生主義”主見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具體來說,土地國有,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節(jié)制資本,進展“國家社會主義”。3.(2021·北京海淀區(qū)模擬)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對當時革命形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下對其影響的闡述,正確的是()A.指明白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標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產生C.促成了民主革命團體的形成D.感召了立憲派轉投革命陣營解析:選A孫中山于1905年《民報》發(fā)刊詞闡述了三民主義,對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故A項正確;近代中國民主自由思想產生于19世紀70年月,故B項錯誤;1894年興中會為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早于三民主義,故C項錯誤;立憲派轉投革命陣營則是在1906年預備立憲之后,故D項錯誤。4.(2021·天津河西區(qū)質檢)“中華民國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現(xiàn)在有淹死的危急。……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河岸上贊揚我?!夷壳罢诟慕M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工人參與進來?!瓰榱酥\求社會的根本改革,還要努力喚起民眾覺醒……”。孫中山在1922年的這段話反映了()A.孫中山生疏到中國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需聯(lián)合蘇俄,發(fā)動民眾B.孫中山要毀滅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C.孫中山主見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孫中山順應時代潮流進展,不斷追求真理解析:選A“更多工人參與進來”說明孫中山思想的轉變,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顯示毀滅北洋軍閥獨裁統(tǒng)治的目標,故B項錯誤;1922年清政府已經被推翻,故C項錯誤;題目要求對史料的解讀,而非評價,故D項錯誤。5.(2021·濟南模擬)1923年,孫中山在《中國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傳承:“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guī)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有吾所獨見而創(chuàng)獲者?!逼渲小耙蛞u吾國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解析:選A“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意即是從中國社會中已存在的思想繼承而來,只有民族主義,故A項正確;民權主義屬于“規(guī)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故B項錯誤;“有吾所獨見而創(chuàng)獲者”是指民生主義,故C項錯誤;民主主義不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故D項錯誤。6.(2021·金華十校聯(lián)考)1925年3月20日,俄國革命家馬林在一篇文章中說:“孫中山在法文月刊《社會主義運動》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中國革命的性質,提到他不期望資本主義式的富強,而期望看到‘新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中國’。”這則材料表明孫中山()A.階級屬性發(fā)生轉變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見C.革命策略有所調整D.認為中國的出路是社會主義解析:選C孫中山提到不期望資本主義式的國富民窮,貧富差距懸殊的虛假富強,而期望看到“新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中國”,即通過新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改善民眾的生活,確立了“扶助農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調整,故C項正確;孫中山照舊是資產階級革命家,認為中國的出路是資本主義,不行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見,故A、B、D三項錯誤。二、非選擇題(依據分值定要點,依據材料找答案)7.(2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需傾覆滿洲政府,建立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獙O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幾何時,已為情勢所迫不得已而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謀妥協(xié),此種妥協(xié),實間接與帝國主義相調和。遂為革命第一次失敗之根源。夫當時代表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者實為袁世凱,其所挾持之勢力初非甚強。而革命黨人乃不能勝之者,則為當時欲竭力避開國內戰(zhàn)斗之延長,且尚未能獲一有組織、有紀律、能了解本身之職任與目的之政黨故也……夫袁世凱者,北洋軍閥之首領,時與列強相勾結,一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和武人官僚輩,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黨人乃以政權讓渡于彼,其致失敗,又何待言?——孫中山《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