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5 聲音和聽覺(原卷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6/1D/wKhkGWeB9wSAWWIlAAKSioOKBFU455.jpg)
![專題05 聲音和聽覺(原卷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6/1D/wKhkGWeB9wSAWWIlAAKSioOKBFU4552.jpg)
![專題05 聲音和聽覺(原卷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6/1D/wKhkGWeB9wSAWWIlAAKSioOKBFU4553.jpg)
![專題05 聲音和聽覺(原卷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6/1D/wKhkGWeB9wSAWWIlAAKSioOKBFU4554.jpg)
![專題05 聲音和聽覺(原卷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6/1D/wKhkGWeB9wSAWWIlAAKSioOKBFU45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聲音和聽覺聚焦重難考點聚焦重難考點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①聲音的產生:物體的振動。(說明:有物體的振動,但不一定能發(fā)出聲音,還需要介質傳播。)②聲音的傳播:依靠介質(介質:傳播聲音的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③傳播的形式: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說明: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宇航員在太空要靠無線電波交流。土電話說明固體能夠傳聲,即將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人的說話聲嚇跑,說明液體能傳聲。)④聲音傳播的速度:1.與溫度有關,在15℃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氣溫每升高1℃,傳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2.與介質有關,固體傳聲較快,氣體最慢(物質越密傳聲越快,越疏傳聲越慢,為什么?)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就產生回聲。二、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音色(聲音的三個基本特性)①音調:聲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聲音的尖或低沉,主要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頻率:1秒鐘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赫茲(赫)),頻率越高,振動越快,音調越高。一般兒童的聲音比成人的尖,故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同樣道理,女人的音調比男人的高。音樂中的“1、2、3、4、5、6、7”以及“C”、“D”調等指的是音調。*人的發(fā)生頻率(85Hz--1100Hz)與聽音頻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在人的聽音頻率范圍內則能被聽到,反之,不在人的聽音范圍內,高于2000Hz的聲音(波)叫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波)叫次聲(波),這些聲音人聽不到。②響度:聲音的大小,通常指聲音太大,太響亮。主要與振動的幅度(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大?。┯嘘P,其次還與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在聲學上常用分貝(dB)來表示,0dB表示人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不是指沒有聲音。注意了解幾種環(huán)境中響度的分貝值。③音色:是由音調、響度等綜合在一起的一種混合感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個人的音色還與年齡有關。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④噪聲:凡是影響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與學習的聲音都稱為噪聲。*控制噪聲的措施有: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途徑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三、耳的結構與聽覺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的通道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①耳的結構:聽小骨:把聲音放大中耳鼓室:中耳中的空腔,與咽鼓管相通咽鼓管:平衡鼓膜內外氣壓前庭:位覺感受器,感受頭部置的變動內耳半規(guī)管:耳蝸:有聽覺感受器,接受聲音,并傳遞給聽覺神經。②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放大耳蝸聽覺神經聽覺③人用兩個耳朵聽的好處:主要是能辨別聲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聽到的聲音更清楚。針對練習突破針對練習突破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1.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聲音只可以傳遞信息,不能傳遞能量
B.
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
C.
“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D.
有些高科技產品不振動也可發(fā)聲2.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老師講課時聲音洪亮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
發(fā)聲體的頻率高低決定了聲音的音調
C.
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
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3.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如圖所示,蘭蘭做有關聲現(xiàn)象的實驗時,將一個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觸及面頰,目的是驗證(
)A.
聲音能通過固體傳播
B.
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C.
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D.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5.如圖所示,用抽氣機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電鈴的鈴聲逐漸減弱,據(jù)此現(xiàn)象可推理得出(
)A.
電鈴在真空中無法振動
B.
抽氣機能減弱電鈴的振動
C.
鈴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
鈴聲在真空中音調變低6.下列物體中,屬于聲源的是(
)A.
教室里通電的電鈴
B.
音樂教室里的鋼琴
C.
放在實驗桌上的音叉
D.
靜止的樹葉7.下列實例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
即將上鉤的魚兒被岸上走動的人嚇跑
B.
課堂上,我們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
C.
古代土兵晚上枕著箭筒睡覺,這樣能及早發(fā)現(xiàn)敵情
D.
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發(fā)現(xiàn)水面蕩起了波紋8.(1)小晨用手機往家里打電話,她一聽就知道是媽媽在接電話,主要是依據(jù)聲音的________判斷的,聽覺是在________形成的。(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現(xiàn)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條大魚準備躍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圖是水中大魚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魚應該選擇A、B、C哪條路線躍起才有機會捕獲蜻蜓?________。9.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________產生的。(2)綻放的煙花絢麗多姿,從能發(fā)光的角度來看,它屬于________。(3)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________。10.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離港海試,向作戰(zhàn)艦艇邁出關鍵一步。當艦載機在甲板上著陸時,由于________會繼續(xù)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攔索的拉力才能盡快停止。甲板上的工作人員要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為了在________防治噪聲。11.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后,想體驗一下聲音的傳播,找來一根空心的長鐵管,甲同學將耳朵貼在鐵管的一端,乙同學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甲同學聽到兩次敲打的聲音。(1)乙同學只敲打一次鐵管,甲同學卻聽到兩次敲打聲,這是因為
;A.
有回聲
B.
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2)甲同學聽到的第二次敲打聲是通過________傳播的。12.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如下表所示,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米·秒-1)空氣(0℃)331銅(15C)3750空氣(15℃)340鋁(15℃)5000水(15'℃)1500鋼(15℃)5200(1)寫出一條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有關的規(guī)律。________(2)氣溫為15°C時,在長為850米的空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時間間隔為2.33秒。制造該金屬管的材料可能是________。編號材料長度粗細松緊甲鋼絲10cm0.2mm2緊乙鋼絲10cm0.1mm2緊丙鋼絲5cm0.1mm2緊丁鋼絲5cm0.1mm2松13.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發(fā)聲時振動的頻率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選擇了四根鋼絲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頁表。(1)用同樣的力撥動鋼絲甲和乙,發(fā)現(xiàn)撥動________鋼絲時的音調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弦的松緊程度、長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________有關。(2)探究發(fā)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他應用同樣大小的力先后撥動________鋼絲。(3)先后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絲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14.為探究聲音的反射與吸收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以下實驗探究。⑴在玻璃圓筒內墊上一層棉花,棉花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________傳播的。⑵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⑶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被反射。15.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甲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________,它說明了聲音是振動產生的。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完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作媒介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作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乙圖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fā)現(xiàn)手機鈴聲越來越________(選填“大”或“小”),由此現(xiàn)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確的。二、聲音的特性16.《解放軍報》刊發(fā)題為《亞丁灣,記者體驗護航“十八般兵器”》的報道,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的護航艦艇上,出現(xiàn)了一種神秘的聲波武器——“金嗓子”,能發(fā)出145分貝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對索馬里海盜構成了有效威懾。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
聲波具有能量
C.
“145dB”是指產生聲音的音調
D.
若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以用薄薄的一層真空帶17.2018年1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國》主題MV紅遍網絡,唱者激情無限,歡笑與潤水交織,聽者觀者動容,激發(fā)人性中真實、溫暖、樸素的愛國情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歌手可以通過麥克風來提高聲音的音調
B.
歌聲通過空氣傳入現(xiàn)場觀眾的耳朵
C.
現(xiàn)場觀眾大合唱的聲音比歌手的聲音傳播速度更快
D.
電視機前的觀眾根據(jù)響度來識別不同的伴奏樂器18.時值仲夏,常聽見“蛙聲一片”、“聲聲蟬鳴”,有時覺得悅耳,有時覺得吵鬧,為了減輕蛙聲和蟬鳴的影響,我們常常緊閉門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緊閉門窗是通過防止噪聲的產生來控制噪聲
B.
戴上耳塞是通過阻斷噪聲的傳播來控制噪聲
C.
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
D.
蛙聲和蟬鳴都是由該動物身體的某部分振動產生的19.地震波中橫波表現(xiàn)為左右搖晃,縱波表現(xiàn)為上下跳動,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的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10多秒的時間,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根據(jù)所學知識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
)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B.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D.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20.海洋動物質量越大,其叫聲越是有力而低沉。甲、乙兩曲線分別為科考船聲吶系統(tǒng)收錄的100t的藍鯨和500kg的海豚叫聲的波形圖,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不正確的是(
)A.
藍鯨叫聲響度比海豚大
B.
海豚叫聲的音調比藍鯨高
C.
海豚在水中發(fā)聲的聲速比在空氣中慢
D.
藍鯨和海豚發(fā)的聲可以回聲定位21.學生們正在教室內上課,為了減小校園外汽車的噪聲干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在校園周圍植樹
B.
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
C.
將教室的窗戶打開
D.
每個學生都帶一個防噪聲耳罩22.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音叉是為了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B.
人們小聲說話時,聲音的音調一定低
C.
在市區(qū)高架橋兩側修隔音墻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
超聲“碎石”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23.如圖所示,同學們自制了一件小樂器,在8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裝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敲擊的方法使其發(fā)出樂音,是因為里面的空氣柱振動引起的
B.
用同樣大小的力從左到右敲擊,音調依次升高
C.
向瓶子里吹氣也能使其發(fā)出樂音,這是因為里面的水柱振動引起的
D.
用同樣的方法向其吹氣,從左到右音調依次升高24.如圖是人和一些動物發(fā)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他們所發(fā)出的聲音都是由于發(fā)聲部位________而產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聲波產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覺到次聲波的是________。25.如圖所示,“曾侯乙編鐘”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編鐘,用鐘錘敲擊編鐘,編鐘會因________而發(fā)出聲音,輕敲或重敲編鐘同一位置所發(fā)出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26.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情景,回答問題:
(1)如圖①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表明:________.(2)如圖②所示,從左向右敲擊瓶子時,各瓶發(fā)音的音調變化是:________.(選填“由高變低”或“由低變高”)(3)如圖④所示,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懸掛在密閉的廣口瓶內,將瓶內的空氣不斷抽出時,手機鈴聲逐漸變?。蛇@個實驗事實得到的推論是:________.三、耳的結構和聽覺27.七年級的學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麗同學做過山車時,因為害怕把眼睛閉上了,但仍舊感覺到過山時的翻滾、左右轉動以及加速或減速,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A.
耳蝸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規(guī)管
C.
半規(guī)管和鼓膜
D.
鼓膜和聽小骨28.如圖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①聽小骨上有聽覺感受器,可以傳遞聲波
B.
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C.
③是聽神經,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
D.
④鼓膜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感受聲波29.某人發(fā)生聽覺障礙后去檢查,結果表明耳的結構并無損傷。那么,推測發(fā)病的部位可能是(
)A.
耳蝸
B.
中耳
C.
鼓膜
D.
聽神經或聽覺中樞30.當你在“打呵欠”時,會聽不清或聽不到別人對你說的話,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響了(
)A.
鼓膜的振動
B.
聽小骨的振動
C.
聽覺感受器對刺激的接受
D.
神經沖動的傳導31.聲波傳入人耳的順序是(
)A.
外耳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覺聲神經
B.
外耳道——耳蝸——聽小骨——鼓膜——聽覺聲神經
C.
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聲神經
D.
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聽覺聲神經32.如圖所示為一款新型耳機,佩戴時不堵塞耳朵,將耳機貼在額骨兩側,耳機發(fā)出的振動信號傳到聽覺神經后,我們就可以聽到聲音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佩戴者能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B.這種耳機發(fā)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這種耳機可以幫助部分聽力障礙患者聽到聲音
D.聽力健全的人在戶外活動時使用這款耳機,也不影響他聽周圍環(huán)境中的聲音,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33.去年2月,央視一套播放明星義演,資助聾啞人裝人工耳蝸,對耳和聽覺產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鼓膜、聽小骨和鼓室組成中耳
B.
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
C.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過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
遇到巨大聲響時,張口堵耳,以保持鼓膜兩側大氣壓力平衡34.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________(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為________米/秒。我們感知電閃雷鳴的感受器分別是________(填序號)A.虹膜、鼓膜
B.瞳孔、聽小骨
C.視網膜、耳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物聯(lián)網市場合作協(xié)議書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四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 (新版)初級消防設施操作員《基礎知識》考試題庫完整版
- 2025年書面離婚合同協(xié)議(4篇)
- 2025年五年級班主任管理工作心得體會(6篇)
- 2025年中班幼兒園教師個人年終工作總結模版(二篇)
- 2025年中草藥植物購銷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產品委托代理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個人木材買賣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個人車輛租賃協(xié)議(五篇)
- 2025年有機肥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中央2025年中國文聯(lián)所屬單位招聘1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學生作文稿紙(A4打印)
- 2024美團共享出行加盟合同
- 2023-2024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綜合題)
- 2024年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冊單元測評與答案
- 永州市2025屆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國學智慧與健康幸福人生(課件)
- 【渞法】學會自我保護教學設計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統(tǒng)編版2024)
- 2025-2030年中國融雪劑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DB31∕T 1043-2017 暴雨強度公式與設計雨型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