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_第1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_第2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_第3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_第4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模擬卷(云南專用)

全解全析

(全卷兩個大題,共29個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忌仨氃诖痤}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

上作答無效。

2.測試范圍:七下全冊(第卜21課)。

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

符合題目要求)

1.隋朝開通的大運河,有力地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唐朝繼承和發(fā)展了隋朝的建設成果,這

一主干交通構成了“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賦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線。這反映了隋唐時期()

A.人工運河修筑技術領先世界B.運河開通促進中外經(jīng)濟交流

C.交通建設促進國家穩(wěn)定統(tǒng)一D.水路運輸成為主要交通方式

【答案】C

【解析】依據(jù)材料“有力地加強了南北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富以存立”可知,大運河

的修建有利于加強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促進國家統(tǒng)一,c項正確;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比較,無法得出人工運河修

建技術領先世界,排除A項;隋朝大運河是南北交通大動脈,體現(xiàn)不出中外經(jīng)濟交流,排除B項;隋唐時

期交通形式是水陸并舉,排除D項。故選C項。

2.下列是兩位歷史人物的言論。根據(jù)言論內容可知,他們共同體現(xiàn)的治國思想是()

A.整頓吏治B.以民為本C.崇尚賢德D.無為而治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材料中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知,他重視以民為本。

唐太宗時期也提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可知,他關注民生,以民為本,體現(xiàn)的共同治國思想是以民為

本,B項正確;整頓吏治體現(xiàn)在對官吏的整頓和考核,而非百姓,排除A項;崇尚賢德體現(xiàn)在對愛惜人才

和賢德之人,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B

項。

3.唐朝詩壇氣象萬千,名家輩出。下列詩句共同體現(xiàn)了唐朝“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稻米流脂

粟米白,公私倉縻俱豐實”“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旖”,以

上詩句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全面展現(xiàn)了唐朝()

A.對外開放B.民族交融C.盛世氣象D.經(jīng)濟繁榮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縻俱豐實”“女為胡婦學胡

妝,伎進胡音務胡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旅'’等以上詩句可知,唐朝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

對外開放,民族交融,因而體現(xiàn)了唐朝的盛世氣象,C項正確;A、B、D項中的每一項,都只是體現(xiàn)了唐

朝盛世氣象的一個方面,不夠全面,排除ABD項。故選C項。

4.以下圖片反映中外文化交流主題的有()

件■i

田-

算*

L-遺-

工呼

心-ik

文1>

聯(lián)

今*-

n1-屋(v

禮^

「"

腳E

富4

K枚A

il時

、

(政

B處

U丸

可6Q

八n

M-*士-;l

m于

"吉

a-奴)

門'.

*.”.

e孑

?

。.

x自

B上

"單

i*?/

u?t手

/4?郵

雜V

.t射-

,*>好

;辜)

一: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與日本文化的文化交流頻繁。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

派遣“遣唐使”來到中國;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唐朝時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

佛法,回國后由子弟根據(jù)其經(jīng)歷編寫而成《大唐西域記》,①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唐代吐魯番是我國少

數(shù)民族,②錯誤;契丹人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后建立大遼,④錯誤,BCD項排除。故選A項。

5.有學者認為,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混亂動蕩的時期,然而在政治、經(jīng)濟、民族諸方面,特別是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思想方面有強烈的凝聚力。該學者強調五代十國()

A.孕育統(tǒng)一因素B.政局動蕩不安C.延續(xù)唐末局面D.經(jīng)濟遭到破壞

【答案】A

【解析】據(jù)題干“有學者認為,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混亂動蕩的時期,然而在政治、經(jīng)濟、民族諸

方面,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思想方面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所學知識可知,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

但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使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A項正

確;題干材料強調的是五代十國孕育統(tǒng)一因素,沒有提及政局動蕩不安、延續(xù)唐末局面、經(jīng)濟遭到破壞等

信息,排除BCD項。故選A項。

6.下表所示現(xiàn)象反映了北宋()

北宋樞密院(掌管軍事)宰輔表(部分)

武將出身正副職6人

宋太祖朝

文官出身正副職3人

武將出身正副職1人

宋英宗朝

文官出身正副職10人

武將出身正副職0人

宋哲宗朝

文官出身正副職12人

A.吸取了唐末以來的教訓B.科舉事業(yè)不斷推進發(fā)展

C.統(tǒng)治者輕視武備和軍隊D.軍事力量進一步的加強

【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北宋樞密院(掌管軍事)宰輔表(部分)”,可知,到宋哲宗朝時期,武將出身正副

職是0人,而文官出身正副職是12人,可知與重文輕武的政策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防止唐末以來

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xiàn),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

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逐漸形成,A項正確;科舉事業(yè)發(fā)展與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相關,

與題干內容“宋哲宗朝時期,武將出身正副職是。人,而文官出身正副職是12人”不符,排除B項;輕視武

備和軍隊,不符合史實,宋朝對軍隊極為重視,排除C項;軍事力量進一步的加強,表格內容沒有涉及,

表格內容反映的是到宋哲宗朝時期,武將出身正副職是0人,而文官出身正副職是12人,排除D項。故選

A項。

7.文物是解讀歷史的密碼,觀察圖片中的貨幣樣式,結合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北宋錢幣契丹錢幣西夏錢幣

A.宋朝推行重文輕武政策B.北宋的手工業(yè)技術穩(wěn)定發(fā)展

C.宋朝的海外貿易發(fā)達D.各個民族政權之間交流互鑒

【答案】D

【解析】從這些貨幣樣式可以看出,北宋、契丹(遼)和西夏雖然有不同的政權和文化,但他們的貨幣在

設計上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這表明了不同民族政權之間在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交流與互鑒,D項正確;北宋

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

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從題干中的貨幣樣式無法得出“宋朝推行重文輕武政策”的結論,排除

A項;材料中僅展示了貨幣樣式,無法直接得出“北宋手工業(yè)技術穩(wěn)定發(fā)展”的結論,且這一說法與“契丹錢

幣”“西夏錢幣”無關,排除B項;宋朝的海外貿易確實發(fā)達,但這些貨幣樣式并不能直接證明這一點,海外

貿易的活躍程度更多地體現(xiàn)在港口的繁榮、貿易路線的擴展以及商品種類的豐富等方面,西夏、契丹屬于

內陸地區(qū),排除C項。故選D項。

8.下面是唐至元之間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其正確的演變順序是()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907年唐朝滅亡之后,中原和南方進入五代十國分裂時期,此時,北方出現(xiàn)了契丹

(遼)政權,之后北宋取代后周政權,并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的局面,與遼和西夏并立,12世紀初東北

的女真族建立金,后來滅遼,與北宋和西夏并立。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南宋建立,1141年宋金議和,形

成了南宋與金、西夏并立的局面。因此,先后順序為④②③①,D項正確;ABC項順序錯誤,排除ABC項。

故選D項。

9.元朝中書省是中央的中樞機構,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務,就派高級官員到地方處理,這些官員帶有“行中

書省事”頭銜,簡稱“行省”。“行省”逐漸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yōu)槌TO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說明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A,割斷了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B.改善了國家財政狀況

C.擴大了對地方官員選拔的范圍D.便利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和管理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干“'行省’逐漸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yōu)槌TO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可知,行省制度適

應了國家治理需要,便利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和管理,C項正確;行省便利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和管理,不能割

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排除A項;題干無法體現(xiàn)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改善了國家財政狀況,排除B

項;行省便利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和管理,沒有體現(xiàn)擴大對地方官員選拔的范圍,排除D項。故選C項。

10.下列圖片的內容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A.繪畫藝術走向成熟B.藝術再現(xiàn)歷史風貌

C.對外貿易源遠流長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簪花仕女圖》描寫了六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

之交賞花游園的情景,《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清明上河圖》描繪

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它們都以藝術的形式再現(xiàn)了當時的歷史風貌,B

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繪畫走向成熟的階段,與題干圖片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

當時人們的生活,無法反映對外貿易的情況,排除C項;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多元”指的是各民族起源、

發(fā)展的歷史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也各具特點,“一體”則是指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情感聯(lián)系得以深

化,在思想上產生碰撞與共鳴,材料圖片無法體現(xiàn)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排除D項。故選B項。

11.《史籍舉要》一書中提到:五代以前諸史,編纂之初的搜集史料是個大問題?!端问贰返那闆r和以前諸

史則顯然不同,元修《宋史》,雖在宋亡后六十余年,但有關史料保存較多。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關鍵因素

在于宋朝()

A.市民階層的壯大B.發(fā)達的商品經(jīng)濟

C.文人的史料意識D.印刷技術的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元修《宋史》,雖在宋亡后六十余年,但有關史料保存較多”,結合所學知識,宋朝史料

保存較多是因為宋代印刷技術的進步,有利于史料的保存和典籍的傳承,D項正確;市民階層的壯大與史

料的保存無關,排除A項;發(fā)達的商品經(jīng)濟與史料的保存無關,排除B項;宋代之前文人的史料意識也很

強大,排除C項。故選D項。

12.中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如下圖所示)。據(jù)此推斷,這一變革的趨勢是()

皇帝

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

支n戶禮ri賓~刑~I~工~I

部部部部部部

九I卿

秦朝中央機構唐朝中央機構

A.專制皇權不斷加強B.監(jiān)察權力逐漸減弱

C.丞相權力逐漸提高D.地方權力不斷擴大

【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秦朝中央機構”,“唐朝中央機構”,"明朝中央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

了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下設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權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權制的完善;明朝廢除

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歸皇帝指揮,這些變革的趨勢反映的是專制皇權的加強,A項正確;監(jiān)察權力,

在明朝中央機構中沒有提及,排除B項;丞相權力逐漸削弱而不是提高,排除C項;題干主要反映的是古

代中央機構的變革,沒有提及地方制度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

13.明清科舉考試從“四書”“五經(jīng)”取題,內容必須用人的語氣,不能自由發(fā)揮,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

調的高低都相對成立,并限字數(shù)。這實際上()

A.鞏固了文學的地位B.保障了社會的穩(wěn)定

C.禁錮了人民的思想D.促進了科舉制發(fā)展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內容必須用人的語氣,不能自由發(fā)揮,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的高低都相對成立,并

限字數(shù)”可知明代的八股文嚴重限制了應試者思想的自由發(fā)揮,因此禁錮了人民的思想,c項正確;八股文

不利于鞏固了文學的地位,排除A項;八股文與社會穩(wěn)定關系不大,排除B項;八股文促使科舉制走向畸

形,排除D項。故選C項。

14.中國北京大學與非洲肯尼亞國立博物館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肯尼亞曼布魯伊古代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

考古地層遺物中發(fā)現(xiàn)如右圖的中國“永樂(明成祖年號)通寶”和永樂官窯龍泉瓷片。這些文物遺存可以

印證()

A.張騫通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

C.鄭和下西洋D.鑒真東渡日本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考古地層遺物中發(fā)現(xiàn)如右圖的中國“永樂(明成祖年號)通寶”和永樂官窯龍泉瓷片”可知,

這些文物遺存可以印證的是鄭和下西洋,c項正確;張騫通西域發(fā)生在西漢漢武帝時期,不可能有“永樂通

寶”等文物,排除A項;文成公主入藏發(fā)生在唐朝時期,不可能有永樂通寶等文物,排除B項;鑒真東渡日

本也在唐朝時期,與題意文物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5.詩歌體現(xiàn)時代特征,反映時代氣象。下面詩歌體現(xiàn)出明朝對外關系的特點是()

永樂滿朝人濟濟,西洋萬里水茫茫。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星牽滄海云帆聳,浪系天涯紐帶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對外開放,雙向交流B.和平交往與暴力沖突并存

C.閉關鎖國,一口通商D.被迫卷入了資本主義市場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材料“永樂滿朝人濟濟,西洋萬里水茫茫?!笨芍娋涿枋龅臍v史事件是鄭和下西洋,體現(xiàn)對外

關系的特點是和平交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笨芍娋涿枋龅臍v史事件是戚繼光抗倭,體現(xiàn)對外關

系的特點是暴力沖突,B項正確;對外開放,雙向交流是唐朝的對外關系的特點,日本派出遣唐使來華,唐

朝鑒真東渡體現(xiàn)雙線交流,排除A項;閉關鎖國,一口通商是清朝對外關系的特點,廣州十三行是唯一的

通商口岸,排除C項;被迫卷入了資本主義市場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

D項。故選B項。

16.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全書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等生產

技術,對我國古代各項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總結。這本著作是()

A.《傷寒雜病論》B.《農政全書》

C.《齊民要術》D.《天工開物》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干“我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全書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等

生產技術,對我國古代各項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總結”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本著作是宋應星編著的

《天工開物》一書,這部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把各生產部門范圍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

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D項正確;《傷寒雜病論》是醫(yī)學方面的書籍,排除A項;《農政全書》是農業(yè)方

面的著作,排除B項;《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排除C項。故選D項。

17.“萬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賦五百二十萬:崇禎三年,又加賦一百六十萬兩,共六百八

十萬,謂之遼餉。后來又加練餉、剿餉,先后共加賦一千六百七十萬……明朝這個天下,自然是無從

收拾了?!庇缮鲜霾牧系贸隼钭猿善鹆x的原因是()

A.明朝末年政治腐敗B.明朝社會動蕩

C.明朝賦稅繁重D.明朝勞役繁重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萬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賦五百二十萬;崇禎三年,又加賦一百六十萬

兩,共六百八十萬,謂之遼餉。后來又加練餉、剿餉,先后共加賦一千六百七十萬”可知,明朝末年朝廷賦

稅不斷增加,且還有遼餉、練餉、剿餉,說明明朝賦稅繁重,c項正確;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主要體現(xiàn)在皇帝

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适覂炔坑帚^心斗角,紛爭不已,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項;明朝社會動蕩表現(xiàn)在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

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适?、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

項;題干信息反映的是賦稅繁重,并非徭役繁重,排除D項。故選C項。

18.歷史學家郭廷以在評價《尼布楚條約》時說道:“這是一次對等的談判,是一個平等的條約,遏止了俄

人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保全了完整的東北達一百六十年?!弊钥滴醯角∧觊g,中俄多次簽訂條約劃

定邊界,逐步明晰了中俄雙方的疆界和相關權益,這反映出清朝前期()

A.在強權下被迫對外妥協(xié)B.主權國家觀念的萌發(fā)

C.邊疆疆域完全固定D.朝貢體系徹底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材料“自康熙到乾隆年間,中俄多次簽訂條約劃定邊界,逐步明晰了中俄雙方的疆界和相關權

益”可知,清朝前期,通過簽訂邊界條約,逐步明晰了中俄雙方的疆界和相關權益,這反映出清朝前期主權

國家觀念的萌發(fā),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清朝前期主權國家觀念的萌發(fā),未體現(xiàn)對外妥協(xié),且不符合史實,

排除A項;“邊疆疆域完全固定”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朝貢體系,且不符合史實,排除

D項。故選B項。

19.小小的印章與令牌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一組圖片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宣政院印達賴金印和班禪金印乾隆年間頒給駐藏大臣的令牌

A.強化君主專制B.加強邊疆管理C.發(fā)展對外交往D.完善選官制度

【答案】B

【解析】由題干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qū)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qū)設立宣慰使

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清朝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的冊封,加強了對西藏地區(qū)的

管轄;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圖片反映的歷史主題是加強邊疆管理,B項正確;強

化君主專制,比如削弱相權、加強監(jiān)察等,排除A項;題干屬于對內的民族交往而不是對外交流,排除C

項;選官制度,比如科舉制度等,且材料沒有涉及,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20.下列所示內容共同反映了清朝()

清朝開荒執(zhí)照清朝織布圖《前門街市圖》(局部)

A.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思想文化的發(fā)展D.海外貿易的興盛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圖示結合所學可知,《清代開荒執(zhí)照》是清朝土地開發(fā)的重要憑證,《耕織圖》描繪了中國古

代美好的小農經(jīng)濟圖景,《前門街市圖》描繪了城市經(jīng)濟繁榮的景象,因此三幅圖反映了清代社會經(jīng)濟繁榮

發(fā)展,A項正確;民族文化交融強調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的關系,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B項;清代思想文化

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小說、戲曲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項;清代閉關自守,海外貿易興盛不符合史實,排除

D項。故選A項。

21.有學者統(tǒng)計,公元1600年中國人口已達1億,1741年達1.6億以上,至1762年增至2億。人口的迅

速增長與高產作物的引入有重要關系。材料中的“高產作物”可能是()

A.玉米和甘薯B.水稻和小麥C.番茄和馬鈴薯D.南瓜與粟

【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干“公元1600年中國人口已達1億,1741年達1.6億以上,至1762年增至2億。人口的迅

速增長與高產作物的引入有重要關系”并結合所學可知,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

生和向日葵等,清朝推廣玉米、廿薯等高產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A項正確;水稻和粟由

我國古代先民培育,不是引入“高產作物”,排除BD兩項;番茄在中國的主要作用是作為蔬菜和調味品,而

不是作為主食來增加糧食產量,排除C項。故選A項。

22.比較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其共同點是()

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

內閣是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始終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閣臣的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旨意擬寫成文,

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經(jīng)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zhí)行

A.都擴大了宰相政治權力B.都削弱了中央集權

C.都完善了中央監(jiān)察機構D.都強化了君主專制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內閣是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

依皇帝旨意而定”可知,明朝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根據(jù)所學可知,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

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D項正確;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廢除了宰相制度,之后朝代都沒有“宰相”一職,排除A項;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

處都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排除B項;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都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不是中

央監(jiān)察機構,排除C項。故選D項

23.明朝后期的文學作品中,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jīng)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反映出

A.明朝后期開始實行民主制度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傳入中國

C.傳統(tǒng)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變化D.八股取士政策加強思想控制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封建社會的基本政策是重農抑商,排斥商人、工匠、市井人物,而現(xiàn)在,這些人

卻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說明,傳統(tǒng)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變化,c項正確;明朝后期仍舊是帝制,西方民主

平等思想在晚清時傳入中國,材料說的是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而不是說八股取士,排除ABD三項。故選C

項。

24.乾隆時期,閩浙總督楊廷璋在奏折中寫道:“近來閩粵貿易,看船甚覺減少,即內地販洋商船亦多停駕

不開者。在外番因能置買絲斤,運來之貨日少,而內地所需洋貨,價值亦日見增昂……中外均無裨益?!?/p>

他的奏折說明了()

A.清朝的官僚體制日益腐敗B.文字獄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

C.閉關鎖國政策的危害頗多D.西方殖民勢力已開始侵入

【答案】C

【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乾隆時期,近來閩粵貿易,看船甚覺減少,即內地販洋商船亦多停駕不開者。在外

番因能置買絲斤,運來之貨日少,而內地所需洋貨,價值亦日見增昂……中外均無裨益。''并結合所學知識,

乾隆時期,清政府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因此材料中外貿易日益減少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有關。閉

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不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

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C項正確;清朝的官僚體質日益腐敗與奏折中體現(xiàn)的商貿往來減少無關,

排除A項;文字獄阻礙社會的發(fā)展是清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閩浙總督的奏折中無法得出該結論,排

除B項;西方殖民勢力已經(jīng)開始侵入與材料不符,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西方殖民勢力侵入問題,僅是強調商船

運來獲物減少,價格增長,不利于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C項。

25.如圖所示戲劇形式,是吸取了眾多地方戲曲的精華而形成的,最初被稱為“皮黃戲”。該戲種是()

【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干“皮黃戲”和所學知識可知,京劇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

被譽為“國劇”。在清乾隆年間,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劇,最

初被稱為“皮黃戲”,B項正確;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

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tǒng)下之一的曲種,排除A項;元曲是盛行于元朝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

雜劇和散曲,排除C項;雜劇是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fā)展成戲曲形式,排除D項。

故選B項。

第n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7分,第27題10分,第28題11分,第29題12

分,共50分)

26.(17分)糧食與人類的生產和發(fā)展息息相關,糧食安全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閱讀下列材料,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貞觀十六,太宗以天下粟價率計斗值五錢,其尤賤處,計斗值三錢,因謂侍臣日:“國以民為

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沒有豐收),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既屬豐稔若斯,朕為億兆人父母,唯欲躬

務儉約,必不輒為奢侈。”

——摘編自吳兢《貞觀政要》

材料三宋高宗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他們愛吃面食,麥價上漲,釀酒和馬料也需要麥子,這些因素

刺激了人們對麥的種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種上麥子。此外,丘陵、山地還種上了北方傳入的粟、

豆等。北宋從印度半島引進稱作“西天綠豆”的優(yōu)良綠豆品種,原產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較多栽種,并傳入南方。

兩宋時期,還有培育出豆芽和韭黃。

?摘編自常建華《社會生活的歷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新探》

材料四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1661年1685年172年176誨

■耕地面世/做

(1)分別寫出圖1和圖2農具的巧妙之處,并概括它們對糧食生產的作用。(6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位皇帝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哪一盛世景象?(1分)為達成這一盛世

局面,他采取了哪些發(fā)展農業(yè)的措施?(2分)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兩宋時期南方農業(yè)發(fā)展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4分)

(4)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原因及帶來的問題。(4分)

【答案】(1)曲轅犁: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2分)秧馬:拔秧時,

人們跨坐在秧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以減輕彎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2分)作用:都促進生

產力的提高;都有助于提高耕作效率和質量;都有利于糧食產量的提高。(2分)

(2)貞觀之治。(1分)措施: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儉等。(2分)

(3)變化:農作物種類增多;農作物來源范圍擴大;培育出新品種等。(2分)原因:北方人口的南遷,給

南方地區(qū)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其他物種;南遷人口的生活習慣;北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進的

新的物種等。(2分)

(4)原因: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采取一些列恢復社會經(jīng)濟的措施,使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玉米、

甘薯等高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耕地面積增加等。(2分)問題:人口密

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進一步開墾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

力下降;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等。(2分)

【解析】(1)圖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曲轅犁,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

精耕細作。圖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二是秧馬,拔秧時,人們跨坐在秧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以減

輕彎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都促進生產力的提高;都有助于提高耕

作效率和質量;都有利于糧食產量的提高。

(2)盛世景象:根據(jù)材料二“貞觀十六,太宗以天下粟價率計斗值五錢,”可知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貞觀

之治的盛景象。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儉等。

(3)變化:根據(jù)材料三“宋高宗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他們愛吃面食,麥價上漲,釀酒和馬料也需要麥

子,這些因素刺激了人們對麥的種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種上麥子。此外,丘陵、山地還種上了北

方傳入的粟、豆等。北宋從印度半島引進稱作“西天綠豆”的優(yōu)良綠豆品種,原產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較多栽種,

并傳入南方。兩宋時期,還有培育出豆芽和韭黃。’'可知農作物種類增多;農作物來源范圍擴大;培育出新

品種等。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人口的南遷,給南方地區(qū)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其他物

種;南遷人口的生活習慣;北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進的新的物種等。

(4)原因:根據(jù)材料可知,耕地面積不斷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采取一些列恢復社會

經(jīng)濟的措施,使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玉米、甘薯等高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

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耕地面積增加等。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帶來的問題有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

漸突出;進一步開墾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

數(shù)量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等。

27.(10分)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詩詞之光】

材料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

當大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唐?李白《蜀道難》

(1)從材料一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詩歌的特點是什么?(2分)他享有什么美譽?(1分)

【科技之光】

材料二:舉世皆知的印刷術、火藥和磁石(指南針),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fā)明而為之改觀。首先在

學術上,其次在戰(zhàn)爭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計其數(shù)的變化。由此,人類的文明也得到

了極大的發(fā)展。

——摘編自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磁石”在航行方面的作用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1分)從“印刷術、火

藥”中任選一項,談談其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怎樣的作用?(2分)

【戲劇之光】

材料三:電視劇《夢華錄》,是改編自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關漢卿的原著講故事的方式更

加吸引人,也更為精彩,節(jié)奏更快,喜劇的表達更為自然。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3)材料三中《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原著誕生于哪個朝代?(1分)請再寫出一部關漢卿的悲劇代表作。

(1分)

【小說之光】

材料四:明清以來,江南的商業(yè)市鎮(zhèn)在數(shù)量上迅速增加,市鎮(zhèn)人口與商業(yè)發(fā)展不斷滋長繁榮。而江南

市鎮(zhèn)又是通俗小說刊刻與傳播的中心地區(qū),使得明清小說適應了長江流域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大城市和都市社

會的需要,適應了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市民階層的需要。

——摘編自《明清小說興盛的原因》

(4)根據(jù)材料四概括明清時期小說繁榮的原因。(2分)

【答案】(1)特點:熱情洋溢,豪邁奔放,想象瑰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2分)詩仙。(1分)

(2)北宋;(1分)火藥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zhàn)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印刷術:

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fā)展。(2分)

(3)元朝。(1分)《竇娥冤》(錯別字不得分)。(1分)

(4)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業(yè)市鎮(zhèn)迅速增加,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壯大,市民文化的繁榮。(2分)

【解析】(1)特點:據(jù)材料“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

塞通人煙。西當大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可知,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詩歌的特點是熱情洋溢,豪邁

奔放,想象瑰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美譽:李白享有“詩仙”的美譽。

(2)朝代: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磁石''在航行方面的作用是從北宋開始的。

作用:據(jù)所學可知,火藥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zhàn)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印刷術:

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fā)展。

(3)朝代:材料三中《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原著誕生于元朝。

代表作:據(jù)所學可知,《竇娥冤》是關漢卿的悲劇代表作。(錯別字不得分)

(4)據(jù)材料“明清以來,江南的商業(yè)市鎮(zhèn)在數(shù)量上迅速增加,市鎮(zhèn)人口與商業(yè)發(fā)展不斷滋長繁榮”可知,明

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業(yè)市鎮(zhèn)迅速增加;據(jù)材料“而江南市鎮(zhèn)又是通俗小說刊刻與傳播的中心地區(qū),使

得明清小說適應了長江流域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大城市和都市社會的需要,適應了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市民階層的

需要?!笨芍?,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壯大,市民文化的繁榮。

28.(11分)對外交往是國家實力的展示,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對外開放,友好交往,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

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中國商船的蹤

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和經(jīng)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遠方時有至者……

----《明史?鄭和傳》

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限制貿易政策的

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朝對外友好交往的兩個具體事例。(2分)

(2)宋代為加強和管理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了哪一機構?(1分)

(3)根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1分)這一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歷史意

義?(2分)

(4)根據(jù)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貿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1分)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這一政策帶來

了怎樣的消極作用?(2分)

(5)綜合上述材料,對比漢唐的興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談談你的感想。(2分)

【答案】(1)事例: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分)

(2)機構:市舶司。(1分)

(3)事件:鄭和下西洋。(1分)意義: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2

分)

(4)政策:閉關鎖國。(1分)消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