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 原子、分子、離子(解析版)_第1頁
2.1-2.3 原子、分子、離子(解析版)_第2頁
2.1-2.3 原子、分子、離子(解析版)_第3頁
2.1-2.3 原子、分子、離子(解析版)_第4頁
2.1-2.3 原子、分子、離子(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2.3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原子結構的模型

【思維導圖】

第1頁共20頁.

一、【知識點全掌握】

二、模型與符號

1.模型

(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實物的形狀和結構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來顯示復雜事物或過

程的表現手段,如圖畫、圖表、計算機圖像等。

(2)模型的分類:

①物體的復制品;②事物變化的過程;③圖片;④數學公式、表達式或特定的詞。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幫助人們理解他們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物,如科學家們經常用模

型來代表非常龐大或極其微小的事物(太陽系中的行星、細胞的細微結構等)。

2.符號

(1)符號的概念: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

(2)符號的作用:

①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達事物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第2頁共20頁.

二、化學模型的建立

1.模型可以是實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達出研究對象的基本的特征。如:

①人們用水分子結構模型來了解水分子的構成:兩個氫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

比例模型棍棒模型

②分子聚集成物質。

2.分子的構成

(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2)分子構成的描述:以分子AmBn為例,1個AmBn分子由m個A原子和n個B原子構成。

如1個H2分子由2個H原子構成;1個O2分子由2個O原子構成;1個H2O分子由2個H

原子和1個O原子構成。

3.物質的構成

(1)

第3頁共20頁.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分子

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構成物質的粒子原子

構成分子的粒子

離子

(2)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有的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如金屬、金剛石、石

墨等。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變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

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它的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

質的最小粒子。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分子不

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

(3)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可以構成不同的物質。如金剛石、石墨是由

碳原子構成的,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構成的。

金剛石石墨C60

4.分子和原子

①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粒子

(1)分子②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

③構成物質的一種離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構成分子的粒子

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5.區(qū)分不同的分子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不同的分子構成不同的物質。由原子構成分子時:

第4頁共20頁.

①相同的原子種類,不同的原子個數,能夠成不同的分子。如O2分子與O3分子、CO分子

與CO2分子、SO2分子與SO3分子等。

②相同的原子個數,不同的原子種類,也能構成不同的分子。如H2與O2、N2,H2O與

CO2、SO2,CO與N2,SO3與NH3等。

6.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2)原子的體積很小,原子半徑一般在10-10m數量級。

(3)分子和原子的質量也非常小。氫分子是最輕的分子,其分子質量的數量級是10-27kg。

(4)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不同,體積也不同。

(5)分子的特性:①分子在不斷運動;②分子間有間隔。熱脹冷縮就是分子間間隔發(fā)生改變的

結果。

7.化學反應實質、模型的建立

(1)當水分子分解時,生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氫原子又結合成一個氫分子,每兩個氧原

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

(2)結論:①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②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

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原子是化學

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的構成

-27

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質量為1.672610kg

原子核

原子(A)-27

1.ZX中子:不帶電荷,質量為1.674810kg

-31

核外電子:帶負電荷,質量為9.117610kg

2.原子是“空心球體”,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在繞核做高速運動。

3.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對原子而

言,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一般地,原子核內質子數小于或等于中子數。

5.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5頁共20頁.

6.質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構成的。

A

7.原子符號(ZX)中X——原子種類,Z——質子數,A——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四、離子

1.概念:離子是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原子團是“原子的集團”,由幾個原子組成,在許多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

2.分類:

①陽離子:帶正電荷;質子數大于電子數。

②陰離子:帶負電荷;質子數小于電子數。

五、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離子

粒子種類原子

陽離子陰離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

粒子結構

區(qū)別數數數

粒子電性中性正電負電

得電子得電子

聯系陽離子原子陰離子

失電子失電子

【例題精析】

[例題1](2021?衢州)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上百萬噸核污水

排入大海,多國對此表示反對。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圖為氚原子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氚原子

()

第6頁共20頁.

A.含有2個質子B.核電荷數為1

C.相對原子質量為4D.質子數和中子數相等

【解答】解:A、根據圖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故錯誤;

B、核電荷數=質子數,據圖可知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因此核電荷數為1,故正確;

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據圖可知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2個中子,因此相對原子質

量=3,故錯誤;

D、據圖可知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2個中子,因此質子數和中子數不相等,故錯誤;

故選:B。

4

[例題2](2021?杭州)有一種人造氫原子(可表示為1H)的原子核中有3個中子,它可以結合成

44

1H2分子。1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個數不等于2的是()

A.原子B.質子C.中子D.電子

【解答】解:A、由H2分子構成可知一個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等于2,故A不符合題意;

B、該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此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一個質子,2個氫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故

等于2,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此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有3個中子,2個氫原子中含有6個中子,故

不等于2,故C符合題意;

D、該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此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一個質子,2個氫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核

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故等于2,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例題3](2022?溫州)“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

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

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

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

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子論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

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

第7頁共20頁.

(1)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化

合物。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ABD。

(可多選)

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

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

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

【解答】解:(1)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繼續(xù)再分的結論,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

即為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

(3)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

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由于在當時還沒有提出分子概念)則每一個氯化氫“原

子”(在此實為分子,而道爾頓稱它為“復雜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氯“原子”和半個氫“原

子”,即“半個原子”,故正確;

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則每一個水“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氧“原子”

和一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故正確;

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則每一個二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氧“原

子”,故錯誤;

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則每一個一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二

氧化碳“原子”,即“半個原子”,故正確;

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氫“原

子”,故錯誤。

故答案為:(1)電子;

(2)化合物;

(3)ABD。

[例題4](2020?浙江)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1年物理學家

第8頁共20頁.

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發(fā)現: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

方向,絕少數α粒子發(fā)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1)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

(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中四條運動軌跡不可能出現的是C(填字母)。

【解答】解:(1)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

(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中四條運動軌跡不可能出現的是C,是因為粒子都帶正電荷,

軌跡應該是和D相似,向上偏轉。

故答案為:(1)原子核;(2)C。

[例題5](2020?浙江)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fā)給了在鋰電池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吉野彰等三位

科學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鋰元素的相關信息,可知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是3。

(2)圖乙表示鋰原子轉變?yōu)殇囯x子的過程,鋰離子符號可表示為Li+。

【解答】解:(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

數為3;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是3。

(2)由圖甲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鋰元素的元素符號為

Li。

由圖乙鋰原子轉變?yōu)殇囯x子的過程,鋰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鋰離子,鋰離子符號可表示為Li+。

故答案為:

(1)3;

(2)Li+。

[例題6](2022?湖州)微粒間的相互作用使物質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層次,例如:

第9頁共20頁.

(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分子之間有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原子核帶正電,電

子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為什么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

不散開,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測。質子之間存在引力

【解答】解:(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分子之間有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原子核帶正電,電

子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為什么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

不散開,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測是:質子之間存在引力。

故答案為:(1)分子之間有引力;

(2)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質子之間存在引力。

[例題7](2020?衢州)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1934年,意大利科學

家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質子數為92,元素符號為U),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

開宣布發(fā)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fā)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圖

示模型來定義這一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

討并糾正了錯誤。

(1)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

(2)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ABC。

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

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

C.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

第10頁共20頁.

【解答】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

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

(2)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而不是簡單的迷信和盲從,故A正確;

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在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發(fā)現和歸納,故B正確;

C、人類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出現偏差或錯誤,故C

正確。故選:ABC。

故答案為:(1)質子;(2)ABC。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4小題)

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

.ρ=密度公式.甲烷分子結構

A?B

C.北京冬奧會會徽D.空氣成分

【解答】解:A.密度公式是模型;

B.甲烷分子結構是模型;

C.北京冬奧會會徽是符號;

D.空氣成分是模型。

故選:C。

2.下列各組微粒中,含有相同質子數和電子數的組是()

3++

A.Al、AlB.K、NH3C.N2、COD.NO、CO2

【解答】解:A、Al3+、Al屬于同一種元素,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電子數一定不同,A錯

誤;

第11頁共20頁.

+

B、K的質子數是19,電子數是18;NH3的質子數是10,電子數是10,都不相同,B錯誤;

C、N2和CO質子數是14,電子數是14,都相同,C正確;

D、NO的質子數=電子數=15,CO2的質子數=電子數=22,質子數和電子數不相同,D錯誤。

故選:C。

3.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在1928年通過數學方法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他認為每一種粒子

都應有一個和它質量、帶電量相等,而電性卻正好相反的反粒子存在。近年來,夏威夷聯合天文

++

中心的科學家在宇宙深處發(fā)現H3離子,據此推測反H3離子的結構是()

A.由三個帶正電荷的質子與兩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三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兩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C.由兩個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三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D.由兩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三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

【解答】解:根據題給信息知,反粒子中,質子帶負電荷,電子帶正電荷,所以反H3離子即為H3

﹣離子的結構是由三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兩個帶正龜荷的電子構成;

故選:B。

4.醫(yī)學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療甲亢已非常普遍。從1942年第一例放射性元素碘﹣131治療甲亢以來

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已知碘﹣131原子的核電荷數為53,中子數為78,則該原

子核外電子數為()

A.25B.53C.78D.131

【解答】解:在原子核中,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碘﹣131原子的核

電荷數為53,則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53,

故選:B。

5.同位素標記可以追蹤有關反應中有關原子的去路,16O與18O是氧的二種同位素原子。1939年,

1816

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利用某種植物,采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了如下實驗:第一組:H2O+CO2

18161816

→某種植物→O2,第二組:H2O+CO2→某種植物→O2.關于該實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

是()

A.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

B.第二組實驗是沒必要做的

C.16O與18O兩種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D.為了得到科學結論,此實驗應該在密閉的容器里進行,重復多次

181618

【解答】解:由兩組實驗的過程可知:第一組:標記了水,由H2O+CO2→某種植物→O2,

第12頁共20頁.

1618

說明了生成氧氣的氧元素來自水,第二組標記了二氧化碳,由:H2O+CO2→某種植物→

16

O2.說明了生成氧氣的氧元素沒有來自二氧化碳。

A、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敘述正確;

B、通過對比實驗更能說明問題,敘述不正確;

C、16O與18O兩種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化學性質相同,敘述正確;

D、為了得到科學結論,此實驗應該在密閉的容器里進行,重復多次,敘述正確。

故選:B。

6.月球氦﹣3是在宇航員采集到的月球巖石樣本中發(fā)現的一種儲量驚人的新物質,該物質可以與氘

一同參與核聚變反應堆反應,釋放出大量能量。如圖是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以下說法錯誤的

是()

A.質子和中子可分,它們由更小的微粒構成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C.氦﹣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一個中子

D.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3

【解答】解:A、質子和中子可分,它們由更小的微粒構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氦﹣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上述分析可知,氦﹣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3,故選項說法

錯誤。

故選:D。

7.我們考試填涂答題卡專用的2B鉛筆如圖甲,其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劑,石墨由碳原子直

接構成,碳原子結構模型如圖乙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第13頁共20頁.

A.中子的質量相對于帶電的質子和電子,可以忽略

B.所有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

C.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構成

D.原子核內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

【解答】解:A、中子的質量和質子的質量相差不大,不可以忽略,A說法錯誤;

B、所有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B說法錯誤;

C、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可以再分的夸克構成,C說法錯誤;

D、原子核內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D說法正確;

故選D。

8.如圖甲是盧瑟福用帶正電的a粒子轟擊金屬箔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

提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通過該實驗可知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

B.a粒子可能是某種原子的原子核

C.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完美地揭示了原子真實的結構

D.盧瑟福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了模型法

【解答】解:A、因為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原子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有很大

的空間,即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正確;

B、α粒子帶正電荷,且質量較大,所以α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故正確;

C、由于當時認知水平所限,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大體揭示了原子的結構,不能完美地揭示了原子

第14頁共20頁.

真實的結構,如原子核的構成等,故錯誤;

D、盧瑟福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了模型法,即原子核式結構,故正確。

故選:C。

9.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爾法磁譜儀”(AMS)將在太空中尋找“反物質”。所謂“反物質”是由

“反粒子”構成的?!胺戳W印迸c其對應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相同的電荷量,但電荷的符

號相反,則反氫原子是()

A.由1個帶負電荷的反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反電子構成

B.由1個帶負電荷的反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反電子構成

C.由1個不帶電荷的中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反電子構成

D.由1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解答】解:根據反粒子定義,“反粒子”與其對應的“正粒子”具有相同質量,但帶有等量的

異種電荷。因為氫原子是由1個帶正電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的電子構成,所以反氫原子是由1個

帶負電荷的反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反電子構成。

故選:A。

10.有3種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9個中子,乙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8個中子,

丙原子核內有7個質子和8個中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和乙是同一種元素B.甲和乙的核電荷數不同

C.乙和丙核外電子數相等D.乙和丙互為同位素原子

【解答】解:A、甲和乙的質子數都是8,是同一種元素,屬于氧元素,故A正確;

B、原子的核電荷數等于核內質子數,甲和乙的核電荷數相同,故B錯;

C、核外電子數等于核內質子數,乙和丙核外電子數不相等,故C錯;

D、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乙和丙質子數不相等,乙和丙不互為同位素,故D錯。

故選:A。

11.如圖是盧瑟福將帶正電的a粒子流轟擊金箔上出現散射的實驗示意圖。以下是根據該實驗現象

作出的推斷,不合理的是()

第15頁共20頁.

A.絕少數a粒子向兩側偏轉,說明原子中心的“核”帶正電

B.絕少數a粒子偏轉的角度很大,說明原子“核”外有帶負電的電子

C.絕大多數a粒子仍沿原來方向穿過,說明原子中絕大部分是“空”的

D.絕少數a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原子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而質量大的“核”

【解答】解:A、絕少數a粒子向兩側偏轉,說明原子中心的“核”帶正電,故A正確;

B、少數a粒子偏轉的角度很大,說明受到同種電荷的排斥,不能說明原子“核”外有帶負電的

電子,故B錯誤。

C、絕大多數a粒子仍沿原來方向穿過,說明原子中絕大部分是“空”的,故C正確;

D、絕少數a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原子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而質量大的“核”,故D正確。

故選:B。

12.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雙氧水(H2O2)等物質都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劑,這三

種物質都含有()

A.氧分子B.氧離子C.氧氣D.氧元素

【解答】解:A、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雙氧水(H2O2)三種物質中均不含氧分子,故

選項錯誤。

B、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雙氧水(H2O2)三種物質中均不含氧離子,故選項錯誤。

C、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雙氧水(H2O2)三種物質均是純凈物,均不含氧氣,故選項

錯誤。

D、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雙氧水(H2O2)三種物質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選項正確。

故選:D。

13.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一種粒子

C.分子、原子、離子都是不顯電性的粒子

第16頁共20頁.

D.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解答】解:

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不斷運動的粒子,故正確;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一種粒子,故正確;

C、分子、原子是顯中性的粒子,離子帶正電或負電;故錯誤;

D、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和離子,故正確;

故選:C。

14.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從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前者含有多種分子,后者只含一種分子

B.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保持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

C.氧氣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組成,但二者化學性質差異很大,是由于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D.二氧化硫、液氧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氦氣、鐵水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碳酸鈣則是由離子構成

【解答】解:A、糖水和水分別是混合物、純凈物,從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質區(qū)別在于

前者含有多種分子,后者只含一種分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B、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保持金剛石、石墨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碳原

子,保持C60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碳60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C、氧氣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組成,但二者化學性質差異很大,是由于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故選

項說法正確。

D、二氧化硫、液氧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氦氣、鐵水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碳酸鈣則是由離子構成

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二.填空題(共2小題)

15.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形成,湯姆生、盧瑟福和玻爾等科學家做出了突出貢獻。請根據所學完成下

列有關問題。

(1)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姆生發(fā)現的

粒子是單電子。

(2)1911年,盧瑟福等人進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氫原子核)散射實驗,

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A、B、C、D四條線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

動軌跡的是BC。

第17頁共20頁.

【解答】解:(1)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

姆生發(fā)現的粒子是電子;故答案為:電子;

(2)由于原子中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所以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會反彈回來,例如A。

因為原子的核外電子質量很小,但所占的體積卻很大,電子的質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α粒

子可以直接穿過去,例如D。由于原子核外的電子質量很小,α粒子是直接穿過,且原子核帶正

電荷,α粒子也帶正電荷,同性相斥,所以α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應該遠離原子核,故B、

C不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

故答案為:BC。

16.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道爾頓認為原子的模型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湯姆生認為原子是“嵌著葡萄干的

面包”,如今這些觀點均錯誤(填“正確”或“錯誤”)的。

(2)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帶電荷的原子核和

電子構成。如圖甲是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原子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

他提出了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A。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3)盧瑟福在α散射實驗中(α粒子帶正電荷),認為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

是:α粒子中的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4)如上圖乙是某原子結構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很小,但它幾乎集中了原

子的全部質量。

第18頁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