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測試卷01-2022-2023學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1頁
期末測試卷01-2022-2023學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2頁
期末測試卷01-2022-2023學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3頁
期末測試卷01-2022-2023學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4頁
期末測試卷01-2022-2023學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2-2023學年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1高一地理(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3.考試范圍:教材必修一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共50分)2020年4月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在開普勒歷史數據中發(fā)現了一顆隱藏的類地行星(Kepler-1649c),它距離地球約300光年,接受的光照約為地球的75%,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完成1-3題。1.行星(Kepler-1649c)位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2.依據材料信息推測,行星(Kepler-1649c)(

)A.運行的軌道環(huán)境不安全 B.可能存在固態(tài)和液態(tài)水C.公轉軌道半徑一定大于日地距離 D.具有適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氣3.太陽系中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

)A.水星 B.金星 C.太陽 D.月球4.下列關于太陽耀斑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耀斑活動的周期一定是11年 B.太陽耀斑和太陽風位于在同一太陽大氣層C.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 D.太陽耀斑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中的光球層【答案】1.C

2.B

3.D

4.C【解析】1.它距離地球約300光年,顯然和地球不屬于同一個恒星系。同時,又遠遠小于銀河系的直徑——10萬光年,屬于銀河系。C正確,ABD錯誤。故選C2.結合材料,我們并不能知道行星(Kepler-1649c)運行的軌道的安全與否,A錯誤;它接受的光照約為地球的75%,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說明其可能具有存在生命的條件之一——液態(tài)水,B正確;從材料中無法得知它公轉軌道半徑的信息,C錯誤;具有適合生物呼吸和生存不一定是氧氣,對于厭氧生物來說,甲烷或者二氧化碳更加適合,D錯誤。故選B。3.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與地球相鄰的是金星和火星,但是他們與地球的距離都不如地球自己的衛(wèi)星——月球離地球更近。D正確,ABC錯誤。故選D。4.太陽耀斑活動的周期一般是11年,不是一定,A錯誤;太陽耀斑位于色球層而太陽風位于日冕層并不在同一太陽大氣層,B錯誤;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C正確;太陽耀斑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中的色球層,D錯誤。故選C。日本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今年日本地震、火山頻發(fā),10月18日,日本櫻島火山發(fā)生噴發(fā),火山灰沖入2400米高空,11月3日19時03分左右,日本千葉縣西北部發(fā)生5.0級地震,最大震感為3,震源深度70公里。下圖為日本簡圖和地球圈層結構圖,據此完成5-7題。5.此次日本千葉縣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A.D圈層 B.E圈層 C.H圈層 D.F圈層6.日本櫻島火山發(fā)生噴發(fā),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A圈層→B、C圈層→D圈層 B.B.H圈層→A圈層→B、C圈層C.D圈層→B、C圈層→A圈層 D.E圈層→D圈層→B、C圈層7.火山爆發(fā)后造成當地地表溫度短暫下降,其合理的解釋是(

)A.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增加 B.到達地面的短波輻射減弱C.地球表面的長波輻射增強 D.高緯度地區(qū)極光現象減少【答案】5.C

6.A

7.B【解析】5.根據所學可知,大陸部分平均地下33千米為莫霍界面,該面以下為地幔,地幔中軟流層是80km到400km,該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故在莫霍界面以下,軟流層以上。圖中E為軟流層,則震源位于H圈層。ABD錯誤,選C。6.火山發(fā)生噴發(fā)后,火山灰首先進入大氣圈,沉降到水圈,生物圈,最后進入巖石圈。圖中A為大氣圈,B為生物圈,C為水圈,D為巖石圈表層的地殼,所以遷移順序是A圈層→B、C圈層→D圈層,BCD錯誤,故選A。7.火山爆發(fā)后,火山灰進入大氣層,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短波輻射)減少,地表溫度下降,B正確;地表溫度下降,地表的長波輻射會減弱,C錯;與極光現象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二氧化硫濃度增加會造成大氣污染,不會使溫度降低,A錯誤;故選B。下圖為某地大氣垂直分層部分示意圖,完成8-9題。8.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區(qū) B.北回歸線附近 C.南緯40°附近 D.極地地區(qū)9.圖中大氣層氣溫隨高度發(fā)生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吸收可見光 B.距太陽遠近差異 C.地面是主要直接熱源 D.臭氧吸引太陽紫外線【答案】8.C

9.D【解析】8.對流層的厚度整體由赤道向兩極遞減,高緯度地區(qū)在8-9千米左右,中緯度地區(qū)在10-12千米左右,低緯度地區(qū)在17-18千米左右。根據圖中對流層的厚度為12km可知,該地最有可能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南緯40°附近屬于中緯度地區(qū),C正確。赤道地區(qū)、北回歸線附近屬于低緯度地區(qū),極地地區(qū)屬于高緯度地區(qū),A、B、D錯誤。故選C。9.讀圖可知,該示意圖表示的大氣層分布在12km-50km的高度,且該大氣層的溫度隨海拔升高而升高,故該大氣層為平流層。平流層距離地面熱源遠,受地面熱量影響小,平流層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太陽紫外線增溫,D正確,B、C錯誤。平流層大氣不會大量吸收可見光,A錯誤。故選D。在我國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經常運用地膜覆蓋技術以提高當地的農業(yè)生產效率,據此完成10-11題。10.我國華北地區(qū),春季采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地溫,其主要原理是A.減弱了地面輻射 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降低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11.在我國山東膠東地區(qū)大力發(fā)展蘋果種植,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銀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增強大氣逆輻射,提高地溫 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C.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 D.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照效率【答案】10.B

11.D【解析】10.地膜覆蓋使太陽短波輻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溫,而地面長波輻射和大氣輻射卻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當于阻止了熱對流,起到保溫作用。故結合題干即為增強了大氣逆輻射,故選B。11.反光地膜能強烈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品質量,故選D正確。圖甲為乙圖氣壓場中某空氣質點受力分析圖,乙圖為地表某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其中a、b、c、d各代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風向這四個要素中的其中一個。完成12-13題。12.圖甲中X、Y、Z分別代表數值不同的三條等壓線,根據空氣質點的受力分析情況,比較X、Y、Z三者之間的大小關系及空氣質點所屬半球,正確的是(

)A.X>Y>Z,北半球 B.X>Y>Z,南半球 C.Z>Y>X,北半球 D.Z>Y>X,南半球13.圖乙中①和②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天氣系統(tǒng),請問在它們的影響下,E地的天氣現象和F地高空的風向最可能是(

)A.大雨,偏北風 B.高溫,東北風 C.大風,東南風 D.晴朗,偏東風【答案】12.A

13.A【解析】12.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d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所以X>Y>Z,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夾角應小于90度,c是風向,根據風向是向右的偏轉方向,推測此處是北半球,A正確,BCD錯誤。故選A。13.高空的風向是與等壓線平行的,①是低壓系統(tǒng),E受低壓控制,多降水,F點右側是高壓,左側是低壓,風由高壓吹向低壓,高空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影響,最終偏轉成偏北風,A正確,BCD錯誤。故選A。地球上的水圈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地球表面各種形式的水體是不斷相互轉化的,下圖為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qū)某小流域水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題。14.監(jiān)測顯示,近年來,該流域為增加糧食產量,毀林開荒現象嚴重,導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流域內降水明顯增加 B.流域內地表徑流增加C.流域內下滲增加 D.流域地下徑流增加15.若要進一步穩(wěn)定該流域的徑流量,應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降雨 B.圍湖造田C.開發(fā)地下水 D.封山育林【答案】14.B

15.D【解析】14.材料可知近年來,該流域為增加糧食產量,毀林開荒現象嚴重,植被破壞,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地表徑流增加,B正確。流域內下滲減少、地下徑流減少,CD錯誤。氣候特征相對比較穩(wěn)定,降水不會明顯增加,A錯誤。故選B。15.穩(wěn)定該流域的徑流量,應采取的措施是恢復植被,封山育林。D正確。人工降雨成本太高,A錯誤。圍湖造田,使得湖泊調蓄功能變差,徑流量不穩(wěn)定,B錯誤。開發(fā)地下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下滲,徑流量下降,C錯誤。故選D。下圖為海水表層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分布圖。讀圖完成16-17題。16.下列對圖中曲線判斷正確的是(

)A.①為溫度 B.②為鹽度 C.③為密度 D.③為鹽度17.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

)A.溫度低、鹽度低、密度大 B.溫度高、鹽度低、密度小C.溫度高、鹽度高、密度小 D.溫度低、鹽度高、密度大【答案】16.B

17.B【解析】16.依據所學知識,海水密度由低緯度地區(qū)向高為地區(qū)遞增,故曲線①為密度;表層海水溫度一般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且高緯度海區(qū)表層海水溫度較低,接近0℃,故③為溫度變化曲線,則曲線②為鹽度,B正確,ACD錯。故本題選B。17.赤道附近表層海水,接收的太陽輻射多,海水溫度高,但由于降水量較多,故鹽度較低。一般海水溫度越高,密度越低,故赤道附近表層海水密度小。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故本題選B。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圖,讀圖,完成18-19題。18.有關甲處洋流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處附近海岸夏季比較涼爽 B.甲處海域的等溫線向南凸出C.甲處的污染物向南擴散 D.甲處洋流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19.圖中乙處洋流為(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寒流 D.南半球暖流【答案】18.A

19.D【解析】18.據經緯度可知,該區(qū)域為非洲南部地區(qū),結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可知,甲處洋流是寒流,受其影響,甲處附近海岸夏季比較涼爽,A正確;海水等溫線的凸出方向和洋流的流向一致,甲處海域的等溫線應凸向較低緯度,即向北凸出,B錯誤;甲處的污染物順著洋流向北擴散,C錯誤;甲處洋流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D錯誤。故選A。19.讀圖可知,乙洋流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是暖流,同時結合經緯網來分析,此圖是南半球,因此乙洋流是南半球的暖流,D正確,ABC錯誤;故選D。牙刷草是找銅礦的指示植物?!把浪⒉?,開紫花。哪里有銅,哪里就有它”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廣為流傳的諺語。據此完成20-21題。20.牙刷草生長所需的銅元素主要來自(

)A.生物 B.氣候 C.地形 D.成土母質21.下列有關土壤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氣候和地形是比較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 B.成土母質是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C.陡峭的山坡很難發(fā)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風化殼逐漸加厚【答案】20.D

21.C【解析】20.植物體內的礦質元素都是根從土壤中吸收的,而成土母質是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物理性質改變,形成的疏松的風化物,是土壤初始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故牙刷草生長所需的銅元素主要來自成土母質,D正確。牙刷草稱為銅礦的指示植物,受生物、氣候、地形的影響不大,ABC錯誤。故選D。21.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率快,土壤發(fā)育程度較差,C正確。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氣候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比較活躍的影響因素,AB錯誤。低溫不利于風化,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降低,風化殼逐漸變薄,D錯誤。故選C。下圖為我國不同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22-23題。22.圖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堆積、海浪堆積、冰川堆積、冰川侵蝕B.流水堆積、冰川侵蝕、冰川侵蝕、風力堆積C.流水侵蝕、海浪侵蝕、冰川侵蝕、風力侵蝕D.海浪侵蝕、海浪侵蝕、冰川侵蝕、流水侵蝕23.圖示地貌(

)A.①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上游 B.②地貌包含海蝕崖、海蝕柱C.③地貌多分布在赤道地區(qū) D.④地貌分布區(qū)降水較為豐富【答案】22.C

23.B【解析】22.本題考查外力作用與地貌的相關知識。讀圖分析,①為流水侵蝕地貌,牛軛湖,②為海浪侵蝕地貌,海蝕崖,③為冰川侵蝕地貌,角峰,④風力侵蝕地貌,風蝕雅丹地貌,因此圖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別是流水侵蝕、海浪侵蝕、冰川侵蝕、風力侵蝕,C正確,故選C。23..本題考查外力作用與地貌的相關知識。讀圖分析,②為海浪侵蝕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qū),多海蝕崖、海蝕柱。B正確;①為流水侵蝕地貌,常見于河流中下游,故A錯誤;③為冰川侵蝕地貌,大陸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C錯誤;④為風力侵蝕地貌,氣候干旱,降水較少,植被覆蓋率低。故D錯誤,故選B。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部分地區(qū)松散固體物質豐富,溝深坡陡,持續(xù)強降雨導致雨水迅速匯聚,夾帶松散物質,形成泥石流。2020年8月,武都區(qū)在強降雨誘發(fā)下暴發(fā)群發(fā)性泥石流災害,對武都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此完成24-25題。24.本次群發(fā)性泥石流災害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A.巖石巖性松散 B.連續(xù)性降水 C.河流眾多 D.地勢陡峭25.下列哪項地理信息技術能夠更快更好地識別本次泥石流的影響范圍(

)A.遙感技術 B.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C.地理信息系統(tǒng) D.測繪技術【答案】24.C

25.A【解析】24.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部分地區(qū)松散固體物質豐富(巖性松散),溝深坡陡(地勢陡峭),持續(xù)強降雨(連續(xù)性降水)導致雨水迅速匯聚,夾帶松散物質,進而誘發(fā)泥石流災害,ABD錯誤;甘肅并沒有眾多的河流,而且河流眾多與本次泥石流的發(fā)生沒有必然的關系,C正確。故選C。25.災害防治中要更快更好地識別本次泥石流的影響范圍,可以通過遙感影響進行實時監(jiān)測,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1分)“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huán)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笨吹竭@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質上、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2)考察工具準備:____。(3)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類,該地區(qū)的地下巖層多屬于____巖;按地質年代,該區(qū)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代。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環(huán)境,此時期的陸地演變?yōu)閼獮開___環(huán)境,氣候、植被、陸地演變特點為____;恐龍繁盛時期,該地____。(4)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qū):①地理環(huán)境經歷了____環(huán)境向____環(huán)境的演變;②此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變遷根源是____的結果,并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運動?!敬鸢浮?1)生物化石(2)該區(qū)巖層等資料、指南針、地質錘、筆、紙(3)

①沉積

古生

②海洋形成

聯合古陸陸地

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

聯合古陸解體(4)

①海洋

陸地

②地殼運動

抬升【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據了解,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huán)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稱為生物化石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2)考察工具只要合理即可。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需要該區(qū)域的巖層資料信息,該區(qū)域位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地質環(huán)境復雜,需要攜帶指南針;作為地質考察,還需要攜帶地質錘、筆、紙等必需品。(3)區(qū)域巖層多含有化石,巖層是外力沉積形成,屬于沉積巖。區(qū)域最老的化石為三葉蟲化石,三葉蟲生活在早古生代,所以該區(qū)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古生代。三葉蟲生活在海洋里,故地層主要是海洋環(huán)境;恐龍生活在陸地上,故主要為陸地環(huán)境,且恐龍為大型動物,需要充足的食物,故其生存時期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4)結合前面分析可知,該地區(qū)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海洋環(huán)境,后來恐龍繁盛時期為陸地環(huán)境,該地地理環(huán)境經歷了海洋環(huán)境向陸地環(huán)境的演變,且三葉蟲化石等出露,表明區(qū)域地殼經歷了抬升運動。27.閱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1)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水汽和雜質。其中既能促進光合作用,又有保溫作用的氣體是____;臭氧吸收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被稱為“____”。(2)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是大氣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和密度差異。如圖所示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ABC三層。(3)風、云、雨、雪等天氣現象集中于____層(寫出名稱),利于高空飛行的是____層(寫出名稱)。(4)在55千米以上的____層(寫出名稱)中存在電離層,使人類實現無線電通信,且該層空氣密度____(很小\很大)。(5)A層中氣溫的變化是____,該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____。該層在低緯度地區(qū)約為____千米。(6)氧氣含量對人體健康與機能至關重要,目前世界最優(yōu)秀的中長跑運動員主要來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國,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國家(

)(單選)A.地處低緯,耐高溫 B.地處高原,有適當的缺氧條件C.太陽輻射強,降水多 D.運動員刻苦科學的訓練【答案】(1)

干潔空氣

二氧化碳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2)

溫度

運動狀況(3)

對流(層)

平流(層)(4)

高層大氣

很小(5)

隨高度的升高而遞減

地面

17—18(6)B【解析】本大題以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的特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是干結空氣、水汽和雜質。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對地面起著保溫作用;臭氧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臭氧層可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2)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的差異,可將大氣分為三層,自下而上依次是A對流層、B平流層和C高層大氣。(3)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都集中在對流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風、云、雨、雪等天氣現象集中在這一層;平流層中水汽、雜質含量稀少,天氣現象少見,平流層大氣平穩(wěn),天氣晴朗,有利于航空飛機飛行。(4)高層大氣氣壓很低,密度很小,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的電離層,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遠距離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5)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這是因為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其高度隨緯度、季節(jié)而變化,就緯度而言,低緯度地區(qū)為17-18千米,中緯度為10-12千米,高緯度為8-9千米。(6)由所學知識可知,氧氣含量對人體健康與機能至關重要,由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國地處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有適當的缺氧條件,所以目前世界最優(yōu)秀的中長跑運動員多出自于此,B正確,ACD錯誤。故選B。2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甲圖中A地貌類型是____主要分布于我國的____地區(qū),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2)甲圖中F為流動沙丘,沙丘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根據沙丘形態(tài)推測此處盛行風為____。(3)D巖石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該地貌在我國____地區(qū)最典型。(4)乙圖的地貌類型是____,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由M到N顆粒物的大小排列是____(砂石、礫石、黏土)?!敬鸢浮?1)

風蝕蘑菇

西北

風力侵蝕(2)

風力堆積

東北風(3)

喀斯特

云貴高原(4)

沖積扇

流水堆積

礫石、砂石、黏土【解析】(1)圖中A地貌為風蝕蘑菇,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2)甲圖中F為流動沙丘,風向從緩坡吹向陡坡,根據指向標,說明該地盛行東北風。沙丘是由風力搬運、沉積作用形成的。(3)根據圖例,D巖石為石灰?guī)r,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受到流水的溶蝕作用,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我國云貴高原主要巖石是石灰?guī)r,再加上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易形成該地貌。(4)乙圖為沖積扇,是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后沉積所形成的地貌,根據“大的先沉積,小的后沉積”的規(guī)律,由M到N顆粒物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礫石、砂石、黏土。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北京時間2018年10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