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望海潮》《揚州慢》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4 《望海潮》《揚州慢》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4 《望海潮》《揚州慢》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4 《望海潮》《揚州慢》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4 《望海潮》《揚州慢》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兩種意境,一般情懷——《望海潮》《揚州慢》比較閱讀教學(xué)目標:1.反復(fù)誦讀,整體感知內(nèi)容、意境、情感基調(diào);2.把握意象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兩首詞不同的意境、情感;(重點、難點)3.知人論世,探究意境、情感不同的原因,提升鑒賞詩歌的能力。(重點)4.把握詩詞蘊含的文化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教學(xué)重點:1.把握意象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兩首詞不同的意境、情感;2.知人論世,探究意境、情感不同的原因,提升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xué)難點:1.把握意象特點,體會兩首詞不同的意境、情感。教學(xué)過程:導(dǎo)入新課:柳永的《望海潮》,是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為寫作對象的詞,南宋姜夔自度曲《揚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為題材的詞。這兩首以城市為表現(xiàn)對象的宋詞,一寫承平盛世(承平:指社會秩序安定平穩(wěn)。),一寫劫后孤城,盡管內(nèi)容不同,意趣相異,但都是以城市為主題的佳作。今天我們來細細品味這兩首經(jīng)典宋詞。二、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內(nèi)容、意境1.抽查預(yù)習(xí),檢查詞義、句義;2.學(xué)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答疑;3.兩首詞都是描寫城市,一首寫杭州,一首寫揚州,分別描寫了兩座名城怎樣的場景?分別用兩個形容詞簡要概括。參考:《望海潮》描寫了杭州的()?!稉P州慢》描寫了揚州的()。三、學(xué)習(xí)活動二:讀讀準字音、韻腳,體味聲韻美,讀出不同的意境。方式:自讀、范讀、齊讀四、學(xué)習(xí)活動三:比1.整體感知文本,比較兩首詞的內(nèi)容、情感基調(diào)、主旨句、詩眼,完成下列表格。篇名內(nèi)容情感基調(diào)主旨句詩眼《望海潮》《揚州慢》2.同是寫城,這兩首詞的感情不同,意境迥異,這是什么造成的呢?五、學(xué)習(xí)活動四:析比較意象,探討意境《望海潮》(東南形勝)和《揚州慢》(淮左名都)兩首詞意象選取不同,組合方式不同,所呈現(xiàn)的意境也截然不同。請同學(xué)們反復(fù)誦讀品味,比較詞人在意象選取、組合方式、意境營造上的不同。(一)概念闡釋、回顧知識,明確意象和意境的涵義、意象的作用。意象:意境:意象的作用:①②③對比閱讀《望海潮》《揚州慢》兩首詞,找出詞中的意象,并分析其在營造意境、組合方式、表達情感方面的差異。篇目城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意象意境(用兩個形容詞)組合方式情感望海潮杭州城市風(fēng)情郊外景物士庶生活揚州慢楊州昔日今日(三)合作探究:細讀《望海潮》《揚州慢》兩首詞,找出兩首詞中的同類意象,緊扣和意象有關(guān)的形容詞、動詞、副詞、數(shù)詞等,分析意象的不同特點,體會意境、情感的不同。提示:①對比意象之一:橋②對比意象之二:樹③對比意象之三:花④對比意象之三:水⑤對比意象之四:聲音B.比對意象的分析步驟:兩首詩都寫了……,《望海潮》選取的意象是①,《揚州慢》選取的意象是②。和意象①有關(guān)的詞是……,①的特點是……,作用是……;和意象②有關(guān)的詞是……,②的特點是……,作用是……。對比同類意象篇目示例和意象有關(guān)的詞意象的特點意象作用1描繪畫面意象作用2營造意境意象作用3抒發(fā)情感1.橋《望海潮》《揚州慢》2.樹《望海潮》《揚州慢》3.花《望海潮》《揚州慢》4.水《望海潮》《揚州慢》5.聲音《望海潮》《揚州慢》通過比對,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六、學(xué)習(xí)活動五:究知人論世,探究景、境、情不同的原因思考:浙江杭州、江蘇、揚州同為極富盛名的繁華名都,一個壯麗、優(yōu)美、富庶、和諧,而另一個清冷、荒涼、衰敗、空寂,為何會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畫面風(fēng)格(意境),結(jié)合寫作背景、題材、寫作目的、情感主旨,尋找原因。篇目寫作背景題材寫作目的情感主旨《望海潮》《揚州慢》補充閱讀:《望海潮》寫作背景:柳耆卿與孫相何為布衣交。孫知杭州,門禁甚嚴。耆卿欲見之不得,作《望海潮》詞,往謁名妓楚楚曰:‘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愿借朱唇歌于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星锔畷?,楚楚宛轉(zhuǎn)歌之,孫即日迎耆卿預(yù)坐。(楊湜《古今詞話》)《揚州慢》寫作背景:在1127年,“靖康之變”后,南宋王朝面對金兵頻繁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南侵,長期面臨著覆亡的嚴重危機。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曾攻破揚州,燒殺擄掠。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1176年,作者路過揚州時,寫下此詞《揚州慢》。名家點評:這首詞(《望海潮》)一反柳永慣常的風(fēng)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于長短句寄之……《揚州慢》,惜無意恢復(fù)也。(宋翔鳳《樂府余論》)“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保ㄇ宕ね鯂S《人間詞話》)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在《望海潮》和《揚州慢》的比較閱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承平盛世與劫后孤城的詞人,境遇不一樣,心境不一樣,所寫之詞的意境,也是截然不同的。而意境的不同,又取決于所選意象及其組合方式的不同。景、境、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吧嫌刑焯?,下有蘇杭”,當宋詞遇到江南,真可謂詩情詞意滿江南。宋詞中有杭州如烈火烹油般的興盛喧鬧,也有南宋末期站在揚州古橋如泣如訴的亡國悲音。城市因為有了詩詞的熏染,才有了歷史和文化底蘊。無論是贊美還是悲嘆,都源于詞人內(nèi)心深處那一份深重的鄉(xiāng)土熱愛、家國情懷。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繼承這份情懷,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挖掘并傳承家鄉(xiāng)背后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八、作業(yè):背誦默寫兩首詞,完成這兩篇課文的《默寫測試卷》;仿寫《望海潮》:“初見驚鴻再見傾城”,2019年央視財經(jīng)頻道的《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為我們展示了城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厚重的人文歷史、昂揚的城市精神和獨特的城市魅力。城市是我們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摸得著的記憶,請結(jié)合今天的學(xué)習(xí),仿寫《望海潮》,描寫??诨蛘吆?谀闶煜さ牡胤剑ㄈ纾喝f綠園、??跒场ⅡT樓老街等。)要求:①根據(jù)自己行文的主旨,選取典型意象,準確把握意象特點,精心用詞,營造與情感一致的意境。②注意根據(jù)情感基調(diào),選擇所押之韻。3.周末作業(yè):完成2019年海南高考作文:《帶你走近》。提示:可以參考《望海潮(東南形勝)》的內(nèi)容,寫出層次清晰的分論點。附錄(預(yù)習(xí)內(nèi)容):“四呼”:開口呼:韻母為a、o、e、e、er、i(前)、i(后)或以a、o、e開頭的韻母;齊齒呼:韻母為i或以i開頭的韻母,如:iu、iao、ie、ia等;合口呼:韻母為u或以u開頭的韻母,如:uo、uai、uei等;撮口呼:韻母為ü或以ü開頭的韻母,如:üe、uan等;開口呼的發(fā)音響亮,多用來表達歡快、開闊、明朗、有力的情緒,齊齒呼的發(fā)音低沉,多用來表達愁苦、悠長、低沉、細膩的情緒。二、常見意象組合方式:意象的組合方式,從表現(xiàn)形式和意義上看,主要有:并列式組合、對比式組合、疊加式組合、輻合式組合、相交式組合、遞進式組合、因果式組合、綜合式組合等。這些方式,看似多,其實正是人的思維方式的正常體現(xiàn)。1.并列式意象組合,指的是兩個以上(含兩個)意象以并列的方式有機組合在一起,它們之間沒有時空的限定和關(guān)系的承接,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連結(jié)它們的主要紐帶。意象和意象之間直接拼接,不加任何的連接詞(介詞、助詞、比喻詞等),把一些在感情上沒有承續(xù)關(guān)系,在時間上沒有承續(xù)關(guān)系的意象,放在一起,并置在一起。這樣的組合方式稱為并列式組合。如: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笨块e愁關(guān)聯(lián)諸意象。王實甫《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笨侩x情別緒關(guān)聯(lián)諸意象。2.對比式組合,這種組合的意象之間在語義或感情上是相反和矛盾的,它是通過意象之間表層的對立沖突,表現(xiàn)深層意義上的相互碰撞、沖擊、交叉、甚而融合而產(chǎn)生情感張力,使讀者在矛盾情境中尋求更深刻的“真”,在對立中達成統(tǒng)一的意境。如: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分別用年少、年老,時間上的對立統(tǒng)一;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分別用貪、富兩個對立意象來對比表達;如:高適的“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分別用前線、后方兩個空間對立意象來對比表達。3.疊加式組合,又稱“列錦”(修辭手法),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巧妙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生動可感的意象,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通過名詞意象的疊加,描繪了一幅白馬嘯西風(fēng)圖,營造出蕭瑟凄清、孤獨悲涼的氣氛,抒發(fā)了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與憂思。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殘月下,雄雞鳴,茅舍旅人早。板橋橫渡,清霜冽冽,一行足印高。由六個意象,描繪了一幅商山早行圖,營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圍,抒發(fā)了詩人去國懷鄉(xiāng)的悲傷和羈旅行役的愁苦。4.輻合式組合,從表現(xiàn)方式上,分集中和發(fā)散兩種。①輻輳(集中),指意象聚集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也叫作“輻湊”。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睆那进B→人徑蹤→孤舟→漁翁,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從大到小,最后匯集于一個點。就像倒三角一樣收攏。②輻射(發(fā)散),由近及遠,由內(nèi)到外,從小到大,擴展出去。從一個點,或內(nèi)心展開,向外描寫意象。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睆囊粋€點展開,一個對話展開,繼而到一座山,一片云深處。空間逐漸放大。5.相交式組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互文,互相包含)6.遞進式組合:(按時間順序?qū)懸粋€過程、流程。)如: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边@是一個人從少年,到壯年,至而今的過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苯栉恢米兓庀螅瑢懸粋€離去過程。7.因果式組合;①因前果后,如: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草枯了,變稀疏了,鷹眼才疾。雪化了,馬才好跑。原因在前,結(jié)果在后。②果前因后,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比纾憾鸥Α堵靡箷鴳选罚骸靶谴蛊揭伴?,月涌大江流?!?.綜合式組合:在一首詩或詞中,不止存在一種組合方式,而往往會是幾種組合的結(jié)合體。尤其在律詩、排律、詞中有體現(xiàn)。早晚自讀,并勾畫重點。說“木葉”

林庚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标懾实摹杜R江王節(jié)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敝劣谕醢抖珊颖薄返拿洌骸扒镲L(fēng)吹木葉,還似洞庭波?!眲t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里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里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無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笨墒菫槭裁磫螁巍皹淙~”就不常見了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fēng)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陶淵明《擬古》)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惲《搗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chǎn)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么“葉”字似乎就不應(yīng)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么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里已經(jīng)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中學(xué)習(xí),又在自己的學(xué)習(xí)中創(chuàng)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guān)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皹淙~”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就是“落葉”,雖然常見,也不過是一般的形象。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大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難道不怕死心眼的人會誤以為是木頭自天而降嗎?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寧可冒這危險,創(chuàng)造出那千古流傳形象鮮明的詩句;這冒險,這形象,其實又都在這一個“木”字上,然則這一字的來歷豈不大可思索嗎?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先來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們似乎應(yīng)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gòu)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yīng)錠”了。而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fēng)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無論謝莊、陸厥、柳惲、王褒、沈佺期、杜甫、黃庭堅,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吳均的《答柳惲》說:“秋月照層嶺,寒風(fēng)掃高木。”這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fēng),海水揚其波?!边@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fēng)”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fēng)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fēng)”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征。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xí)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鹆藰涓桑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