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蘇版初中語文第九冊誦讀欣賞的內(nèi)容,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
典之作,鑒于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備課
時以誦讀為主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誦讀、點撥、討論、質(zhì)疑等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論,記敘了戰(zhàn)爭中民心向背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
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等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從
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天時""地"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
“人和”對戰(zhàn)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診斷,
闡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戰(zhàn)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了是否
"人和"決定戰(zhàn)爭的勝敗;能否施行“仁政",決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義,對學生的情
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法: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以讀
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一)、誦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并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二)、設疑導讀、合作探究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
把握課文內(nèi)涵。
三、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去體驗;而且本節(jié)課執(zhí)教對象為初三學生,他們已經(jīng)有一定的文言積累和自學能力。因此在課堂
上擬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通過老師適當設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整體把握課
文時,可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等組織學生學習。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及課文特點,本節(jié)教學擬采用以讀帶講的方式,通過大量朗讀使學生在朗讀
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并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讓
學生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內(nèi)涵突破重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調(diào)動舊知導入: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從已知事實出發(fā),容易引起學
生的思考,進而引出本文的學習討論。
(二)、文學常識學習:文學作品學習講求“知人論世",故安排此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借助手頭
資料自主學習相關文學常識,教師在做重點強調(diào),以期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
(三)、朗讀并譯文:學習文言文的關鍵是誦讀。特別是像《孟子》這樣富于文采的文章,
誦讀顯得尤其重要。因此本節(jié)教學擬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美讀課文,讀出抑揚頓挫的
氣勢和美感幫助他們理解課文。
由于時代的差異,要理解古人思想,必須先通其文意。這歷來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故本環(huán)節(jié)為本節(jié)課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又由于執(zhí)教對象為初三學生,有一定文言積累和自學能力,加
之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故本節(jié)課擬采用學生自主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
示出疑難詞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解疑。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領會如下文言知識的方法組織教學突
破重點。
(四)、賞析文本
本文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議論文,從論點的提出到論證的過程到得出結論,思路清晰,方法得
當,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理清論證思路、學習論證方法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擬采用
教師設疑導讀,學生自主探究、,師生討論歸納的方法突破重難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古
人說理論證的方法,提高議論說理的提高議論說理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安排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孟子的觀點,領悟孟子
的思想,增強對“天時"地"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理解,并在積累中
予以貫徹落實使課堂學習得以升華。
總之,本節(jié)課將充分貫徹新課標"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以讀為主線,通過教
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力求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后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上,我總感覺到有些別扭,不就僅僅是公開教學么?都是熟悉的同事啊,由此我想
到備課不但包括備教材、備學生而且還應該包括備自己一以最好的狀杰進入課堂。不管是穿
著、心情還是精神氣質(zhì)都要使自己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因為課堂是神圣的師者的形象會潛移默化
地影響著學生。竇桂梅老師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一個舉止從容大方、談吐高雅、機智
幽默的教師肯定會贏得學生敬佩和愛戴。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其是我在備課上還是不夠充分,顧
頭不顧尾的。以為課已經(jīng)準備好了,教案也寫成,課文以往教了好幾遍也再熟悉不過了,認為沒
有必要準備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學上的事情了。
在課堂開始時導語設計的挺好,只認為開頭很重要它影響著一節(jié)課的質(zhì)量。在中間環(huán)節(jié),問
題設計不明朗,學生思考討論不足,老師講解過多,結尾普通,我認為學生沒有完全走進孟子,
激發(fā)他們思考學習其思想主張的興趣。今后在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及教學策略和駕馭能力方面一
定努力。大凡成功的教師都善于調(diào)節(jié)自己,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節(jié)教學進度、調(diào)節(jié)教學策略、調(diào)節(jié)自
己的情緒,這是教學機智唯有在實踐中不斷地鍛煉才能養(yǎng)成。我將再接再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1、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三、學習過程:
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
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
章,約35000字?!兜玫蓝嘀У拦阎愤x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全體誦讀課文,教師再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提示:《陳
涉世家》等。)
7.提問:
(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
(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4)詞性活用:域、固、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四、當堂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時期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大朱熹將《孟子》……并
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無道,誅暴秦()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池三環(huán)深也()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三)解釋加點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2、夫環(huán)而攻之()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4、兵革三壞堅利也()
5、委而去之()()6、域用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問題:
天時不如地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
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朔壞高也,湖E不深也,兵革三環(huán)堅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
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
"道"的理解。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6、"道"與"人和"有何關系?
7、戰(zhàn)爭與治國,哪個是作者最想表現(xiàn)的?為什么從戰(zhàn)爭入手?
五、一分鐘試背、涵詠
六、結合現(xiàn)實、歷史,請學生再舉一兩個例子證明人和的重要性
七、小結
八、誦讀中結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3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順暢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順暢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盡量能瑯瑯上口。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孟子二章〉選自〈孟子?公孫丑),題目是編者加的。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芻眼)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
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獸出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
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
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T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
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
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
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解題。
本文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彳二政”思想。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天時不如地: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ttfe?lJ,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不如,
匕懷上。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孟子用"天時""地利""人
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三里之城:周圍三里(那樣的?。┏?。
七里之郭:郭,外城。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環(huán),圍。而,表轉折,卻。
夫壞而攻之:夫,句首發(fā)語詞。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湖壞深也:池,護城河。
兵革非不堅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利,堅固鋒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糧食。
委而去之:委,放棄。去,離開。意思是棄城而逃。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以,憑,靠。意思
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固國,鞏固國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
寡助之至:之,動詞,至I」。至,極點。
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順之:順,歸順,服從。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故,所以。有不戰(zhàn),不戰(zhàn)則已。
6.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3段)論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在決定戰(zhàn)爭勝負中作用大〃壞同。
第一層(1段):總論。擺出觀點,提摯全文。
第二層(2段):從進攻一方的失利論證"天時不如地。
第三層(3段):從防御一方的失利論證"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則"戰(zhàn)必勝"。
7.提問:“人和’與下文所說的“道”是什么關系?
討論并歸納:"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則
"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8.提問: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主要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問:文章第3E殳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利條
件的優(yōu)越。
10.提問: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
(I)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diào)"地不足恃。
(2)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
11.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先擺出觀點,用概括性很強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
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zhàn)
必勝矣"作結,突出地說明"人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四、小結
1.古今異義。
郭
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
池
古義:護城河池m環(huán)深也
今義:池塘
去
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
親戚
古義:內(nèi)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
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
域
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建之界
今義:地域
B
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
3.虛詞。
之
代詞他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例
表修飾著、地夫環(huán)而攻之。
表轉折卻、但是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言文字,回答問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I.在上文的橫線上填入課文原文。
2.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____
3.對"域‘"固""威"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疆域固定震懾B.區(qū)域固守威嚇
C.限制鞏固震懾D.限制鞏固威逼
4."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正確的翻譯是()
A.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B.所以君子不喜歡戰(zhàn)斗,可打仗就能夠勝利。
C.所以君子見機行事,打不勝就不打,打得勝才打。
D.因為君子不主張戰(zhàn)爭,所以他打仗就一定勝利。
5.作者認為"戰(zhàn)必勝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來,不要遷往別處。
B.依靠武力強大、地勢險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D.實行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盡量熟讀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
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要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發(fā),起,指被任用。吠畝,田間、田地。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筑,筑墻的時候在兩塊
夾板中間放土,用杵(chu)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魚鹽,販賣魚和鹽。
管夷吾舉于土:士,獄官。舉于上,從獄官手中被釋放并被錄用。
孫叔敖舉于海:海,在海邊(隱居)。
百里奚舉于市:市,市井之間。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大任,重大的責任,擔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
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嗥湫闹?使他內(nèi)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辗ζ渖恚顾茇毨е?。
行拂舌所為:行拂,所行不順。舌L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
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
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人恒過:恒,常。過,犯錯誤,犯過失。
然后能改:然后,這樣以后。
困于心:內(nèi)心優(yōu)困。
衡于慮:思緒堵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而后作:而后,這樣以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惟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
發(fā)于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
拂同"弼",輔佐。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敵國,敵對的國家。外患,外來侵略的憂患。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然局EQ生于憂患:生于憂患,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
而死于安樂也: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6,請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I、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
面都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其共同點是,在經(jīng)歷艱難困苦之后才
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面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
7.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簡末進行歸納。全文先論證"生于憂患",方法是先舉同
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論證"死于安樂",高
度概括歷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論證"生于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8.提問: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
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四、總結
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舌I、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
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
用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家國恒亡。
拂
不順行拂亂其所為。
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拂士
3.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橫",梗塞,指不順衡于慮
拂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佛士
4.虛詞。
于
從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給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在而死于安樂也
以
憑以天下之所順
用來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文言文中有一些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可譯為"使(讓,把)"+賓語+動
詞(形容詞)請照下面例子翻譯下列加點的詞。
例:必先苦其心志。
譯: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
1.勞其筋骨。
譯:
2.餓其體膚。
譯:.
3.空乏其身。
譯:.
4.行拂亂其所為。
譯:.
5.所以動心忍性。
譯:.
(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A.在憂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樂中死去。
B.出生在憂傷和病痛的時候,卻死在安樂幸福之中。
C.生存在憂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樂之中。
D.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附譯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
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
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
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
不上有利于I乍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
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
內(nèi)部團結啊。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
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刀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
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地。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
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生Ttt;患,死于安樂
舜從田野中發(fā)跡,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
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
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俄瘦,身受貧困之苦,
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
斷增長才干。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
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
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這
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理清論證思路,認識"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天時""地SJ""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
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重點難點:
理解"天時‘"順"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
局面的認識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有句俗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歷史上,對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學們能列
舉出幾位呢?孟子一生滿腹經(jīng)綸,不在其位而謀“仁政",展現(xiàn)出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今
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一種能夠克敵制勝
的方法
二、資料助讀
孟子與《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
傳弟子游說于齊梁之間,沒有被重用,退而與其門徒公孫丑、萬章等著書立說繼承孔子的學
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恢復“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時又主張"民為
貴""君為輕",稱暴君為"一夫",認為人性本善,強調(diào)養(yǎng)心、存心等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工夫,成為
宋ft理學家心性學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順元年封為鄒國亞圣公,明嘉靖九年定為"亞
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
《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于對當
時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敵視,對貫徹自己主
張的強烈愿望,以及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
激切、剛烈、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誘敵人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
喜用一大串的排比、對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
2.教師示范誦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氣勢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注意排比句的節(jié)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四、精讀課文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zhì)疑、解疑
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⑴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異義詞:
委而去之(古義:離開今義:往、至IJ)
親戚畔之(古義: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湖壞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水塘)
(3)一詞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三里之城(的)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
以天下之所順(用)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至IJ)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修飾)
兵革^不堅利也(銳)然而不勝者(連詞,表轉折)
(4)詞類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愉詞,使……鞏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5)句子翻譯:
天時不如地,地利不如人和。
翻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翻譯: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
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翻譯: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威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戰(zhàn)則
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抓住具體文句去分析與體會,理清字詞含義,以學生活動為主)。
五、理清思路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證的?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期!L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開篇提出論點,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由此逐層展開,用概括性的戰(zhàn)例加以
證明,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作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
用不同,然后由戰(zhàn)爭中的"人和"推出治國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
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即"多助""天下順之";最后把"多助"與噂助"進行對比,自然
導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形成背誦思路)
2、學生嘗試著依照板書背誦課文
六、問題探究
教師提示,"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學習文言文,要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古為今用,賦予經(jīng)典
作品以時代意義對于"人和",你是如何認識的?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七、總結全文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在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練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理解文意,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天時""地"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
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理解文意,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一、復習檢查
翻譯下列各句:
1.天時不如地,地利不如人和。
翻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
2.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翻譯: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
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二、繼續(xù)分析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第二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條件是什么?攻城一方的攻勢如何?這場戰(zhàn)爭結果怎樣?原
因何在?
明確: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城一方攻勢很大,"環(huán)而
攻之",結果攻城失敗"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2.第三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條件是如何?戰(zhàn)爭結果如何?為什么?
明確:第三自然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條件是“城^不高也,池^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結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承接問題,教師進一步啟發(fā),回答下列問題
"咖E不高也,湖E不深也,兵革三壞堅利也,米粟三壞多也"這幾句話運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辭方法?這幾句話有什么作用?(指明各層次學生回答)
明確:雙重否定句;排比修辭;極力強調(diào)這種條件的優(yōu)越,以示理應守住
4.師:從第2、3自然段來看,作者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有哪些?
明確:天時、地利、人和。
5.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什么?那么孟子認為"人和"包括哪些具體內(nèi)容?
明確: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團結。
6.作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況會怎樣?不得"人和",結果又如何呢?
明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思考: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三句話什么意思?
這三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明確:意思: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
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運用了排比修辭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氣勢更雄壯、奇?zhèn)?,使人感覺到一種不容懷疑,無可置
辯的論辯力量。
作者以"域民"、"固國"、"威天下"為引申推論,推出新的論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內(nèi)容。
三、教師啟發(fā)
1.要想得人和,君主應該怎樣做呢?
明確:得道,施仁政
2.孟子的觀點,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義呢?
(學生討論各層次,學生各抒己見)
歸納:治國、作戰(zhàn)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順乎民心,合乎正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敗的。
3.應該怎樣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張?
明確: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義"、"非攻"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diào)指
出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這一觀點,不僅在當時那個歷史時期具有進步性,反映了孟子在
那個歷史發(fā)展特定階段中的獨見卓識和對人民力量的重視3寸于我們今天辦好事情也有借鑒但也
應當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
這一觀點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四、自由閱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抽背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對照注解翻譯課文
板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論證簡練嚴謹
語言氣勢磅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5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掌握朗讀節(jié)奏,疏通文意。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理清論證思路,背誦全文。
3、賞讀并學習運用孟子的雄辯藝術。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中心論點,理清本文論證思路。
2、賞讀并學習運用本文孟子的雄辯藝術。
教學過程:
一、直入導新課
提到中國古代文學,我們大多想到的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其實在此之前的先秦散文,
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在這座寶藏里,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墩撜Z》,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提到儒家經(jīng)典,我們很自然會想到另外一部經(jīng)典,那就是《孟子》。這節(jié)課讓
我們走進這一部經(jīng)典的經(jīng)典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跟著孟子學雄辯。
二、初讀明節(jié)奏
1、通過視頻了解孟子:推行仁政;民貴君輕;長于雄辯。
2、學生初讀,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讀出雄辯之勢。
三、品讀賞雄辯
1、過渡: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zhàn)激烈,他們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熱衷于戰(zhàn)爭,有的是為了生存,有
的是為了一統(tǒng)天下,實現(xiàn)霸業(yè)。因為戰(zhàn)爭連綿,老百姓生活痛苦不堪,"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
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面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孟子奔走呼告,希望各國君
主能推行仁政,反對不義戰(zhàn)爭。請看第一章標題中“得道”是什么意思?推行仁政。
要我們細細地品讀這篇文章看孟子如何運用他的雄辯藝術向君主們推行彳二政主張的。
2、學生通讀全文,根據(jù)文下注解了解文章大意并研讀思考。
3、分享交流。
學生1:要雄辯先得有自己的觀點。孟子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天時不如地,地利不如人
和。
師:請你分別解釋一下"天時‘"地?"人和"是什么意思?
學生1:天時是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人和是指作
戰(zhàn)時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
師: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學生沉默,老師用紅粉筆標注兩個地利)
學生2:運用頂真,突出人和是作戰(zhàn)克敵制勝的最重要的條件。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1開門見山,亮觀點。單刀直入,顯力量。
學生3:要雄辯得有自己的論據(jù),孟子為了具體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列舉了具體的戰(zhàn)例。
師:哪些文字與這些戰(zhàn)例相關,請你把相關文字讀一遍,全班思考孟子列舉了幾個戰(zhàn)例,什
么樣的戰(zhàn)例?
學生3讀"三里之城……是地利不如人和也?!?/p>
讀完后學生回答:兩個戰(zhàn)例:攻城不勝和守城而逃。
男生讀與第一個戰(zhàn)例相關的句子,全班思考:攻一座什么城?如何攻?列舉這個戰(zhàn)例的目的
是什么?
學生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說明城小易攻,"環(huán)而攻之”說明攻勢之大,結果卻沒有
勝利,孟子通過分析這個戰(zhàn)例得出:主動攻打,說明攻城方必得天時,結果卻失敗,只能是因為
"天時不如地,所以孟子用這個戰(zhàn)例具體證明"天時不如順這個觀點。
女生讀與第二個戰(zhàn)例相關的句子,全班思考:守一座什么城?列舉這個戰(zhàn)例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5:守城方守的是一座城墻很高,護城河很深,武器精良,糧食充足的城,結果卻是棄
城而逃,用這個戰(zhàn)例來具一體證明"地利不如人和"這個觀點。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2列舉戰(zhàn)例,來論證。一攻一守,很具體。
師:這一句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其作用是什么?
生:排比。
學生齊讀相關句子。
師:這是什么特殊句式的排比,其作用是什么?
生:雙重否定句的?排比,突出守城方地理條件非常優(yōu)越,但結果卻棄城而逃,更有力地說
明了“地^不如人和"的觀點,語言也更有氣勢。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3排比句式,增氣勢。大氣恢宏,有氣場。
師:還有哪些句子運用了排比,請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故日……不以兵革之利。
師:這還是在談作戰(zhàn)嗎?
生:是在談國家治理了。
請一個學生翻譯這一個句子。
師:這是一個什么特殊句式的排比。
生:否定句的排比。
師:治國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界限,不能靠山河的險要,不能靠武器的精良,那么得靠什么?
生:人和。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4類推治國,靠人和。兩方論證,更全面。
師:孟子還運用了其他雄辯藝術嗎?
學生6在最后孟子還運用了對比論證,將"得道者"和"失道者”進行對比,突出"得道"
就能"天下順之","失道"就會"親戚畔之",最終得出實行仁政的君主"戰(zhàn)必勝矣",來強
調(diào)"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師:施行仁政有多重要?
生:施行仁政就能"多助""天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
師:施行仁政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就能天下歸順,就能握有"人和"這枚"戰(zhàn)必勝矣"
的尚方寶劍。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5對比論證,巧結論。得道多助,戰(zhàn)必勝。
4、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并思考:孟子是按什么樣的思路來推行其仁政主張的。
學生7根據(jù)板書歸納概括:孟子先提出觀點:天時不如順k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列舉攻
城不勝和守城而逃的兩個戰(zhàn)例來具體證明:天時不如地,地利不如人和。接著類推到國家治理
也需要"人和"。最后通過運用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教師小結:
雄辯藝術6層層深入,邏輯強。開合自如,真雄辯!
5、學生根據(jù)文章思路自由背誦全文。
6、背誦比賽。
四、拓展巧運用。
作業(yè):
請運用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到的孟子雄辯藝術在班級勸告那些寫作業(yè)依賴智能手段搜題的同學
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6
授課時間:
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1.理解"天時"地^""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
局面的認識
2.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意。并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以樂觀的態(tài)度
對待生活。
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得道多助"及"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比較法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
1、《(孟子)兩章》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
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
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
2、孟子與《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軻,字子輿,
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鬃拥膶O子子思的再傳弟子,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學派最有影響的大師,
后來將他和孔子并稱"孔孟"有"亞圣"之稱。他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的
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并借此游說齊、梁等國,曾一度為齊國客卿。當時天下以
互相攻伐,富國強兵為能,因此視其主張為迂闊,遠離實際,不予采納,因此在政治上沒有什么
成就。他退而講學、著述,他的學生們記他的言行,成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
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孟子散文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動性,其文章語言流暢,
筆鋒犀利,論辯深刻?!睹献印贩譃槠咂科址稚舷聝刹糠?。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標
于篇首的開頭數(shù)字為題,標題只起區(qū)別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內(nèi)容,這與《論語》類似。全書共
261章。它是先秦諸子中文學性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論語》編在一
起,稱為“四書"?!睹献印肺恼孪騺硪孕坜q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
銳不可當。出于對當時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
敵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愿望,以及刃的"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
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范的手法,加上
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注意讀出文章的氣勢。
2.學生齊讀課文,稍作朗讀指導。
注意排比句的節(jié)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注意步驟)
1.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zhì)疑、解疑。
3.積累文言知識。
⑴通假字:寡助之至,親戚畔之(通"”,義:)
(2)古今異義詞: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郭:)
委而去之(去:)
親戚畔之(親戚:)
湖壞深也(池:)
(3)-i司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地利不如人和()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以天下之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施工混凝土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英文對照技術文檔制作與審核合同3篇
- 2024年高端住宅銷售代理協(xié)議版
- 2025年度甜品連鎖店品牌授權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幼兒園幼兒安全與健康管理聘用協(xié)議書3篇
- 2024幼兒園教師學生個性發(fā)展與教育引導合同3篇
- 2024年電子商務用戶隱私保護協(xié)議3篇
- 2024年電子產(chǎn)品物流配送合同
- 2025年度冷鏈倉儲與配送服務合同范本3篇
- 2024物流運輸合同涉及的責任與義務
- (八省聯(lián)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 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綜合測試 散文閱讀(多文本)(解析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高考)
- 鈑金設備操作培訓
- 2024駕校經(jīng)營權承包合同
- 福建省能化集團筆試題目
- 快遞公司與驛站合作協(xié)議模板 3篇
- 水利工程招標文件樣本
- 品質(zhì)管控培訓質(zhì)量管理與質(zhì)量控制課件
- 小數(shù)加減乘除計算題大全(300題大全)-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手糊補強工A卷考試 (1)附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