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甲每日都用不銹鋼鍋炒菜,乙則用鐵鍋。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A.腳氣病B.貧血病C.壞血病D.佝僂病2、【題文】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有著豐富的藻類植物資源,海灣淺水處長綠藻,稍深處長褐藻,再往深處長紅藻。影響海洋植物這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陽光B.含氧量C.海水溫度D.含鹽量3、在人體的消化器官中,胃能吸收的物質是()A.葡萄糖B.水C.氨基酸D.蛋白質4、下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提供并凈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A.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B.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D.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5、四個同學討論血液循環(huán)的問題,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判斷他們說得正確的是()A.心臟有四個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動脈中流動的血液是動脈血;靜脈中流動的血液是靜脈血。

C.血液循環(huán)有兩條完全獨立的途徑;即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

D.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的場所在毛細血管6、下列各項中屬于植物器官的是。

a.西瓜瓤b.西瓜瓤中的瓜子c.蘋果d.核桃e.一個花瓣

A.bcdeB.bcdC.bdD.be7、在某一時刻測定一器官的動脈和靜脈血液內三種物質的含量,其相對數值如圖所示,該器官是()A.肺B.腦C.小腸D.肌肉8、貧血病人除了應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外;還應多補充()

A.鐵。

B.鈣。

C.碘。

D.維生素。

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9、1953年;日本九州島熊本縣水俁鎮(zhèn)的很多居民突然集體身患怪病,患者最初表現為手足麻痹;口齒不清、感覺遲鈍等癥狀,繼而發(fā)展為雙目失明、意識模糊、全身癱瘓直至死亡.由于當時病因未明,因而這種怪病被命名為“水俁病”.后來才查明,附近有化工廠向水俁灣上游的海水中違法排放劇毒物質甲基汞,人因為食用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鮮而中毒患病.下表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受到甲基汞污染的四種海洋生物,它們可以按照某種順序形成一條食物鏈,則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生物甲乙丙丁甲基汞濃度(毫克/升)0.055.000.5150.00A.食物鏈應表示為:甲→丙→乙→丁B.甲和乙是生產者,丙和丁是消費者C.構成丙的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基本結構D.患有水俁病的人體內甲基汞的含量大于50.00毫克/升10、同學們已經學會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了,你知道顯微鏡中起放大作用的結構是什么嗎()A.目鏡B.反光鏡C.物鏡D.光圈11、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勾起了很多人對青春的回憶,下列關于青春期說法錯誤的是()A.男生出現遺精,聲調變低,女生骨盆寬大等現象B.男女生出現第一性征C.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早兩年D.在和異性的交往過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尊自愛12、如圖是植物的幾種結構;如果按照由大到小的層次排列,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13、【題文】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下列有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小腸很長,且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這大大地增加了小腸消化的時間和吸收的面積B.肺泡數量多,并且其壁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這便于肺泡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C.心房與心室之間、心房與靜脈之間、動脈血管中、靜脈血管中都有瓣膜,這能防止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倒流D.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這有利于腎小管的重吸收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很多人談“艾”色變,這是因為他們不是十分清楚艾滋病在人群中的傳播必須同時具備____、____和____三個環(huán)節(jié).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____、____和____.15、請將下列現象與相應的生物特征用線連接起來.。①老鼠見到貓就逃____a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②鯨呼氣時產生水柱____b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③動物每日排尿和排便____c生物能進行呼吸④園丁常給花草施肥____d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⑤鴿子長大能產蛋并孵出小鴿____e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16、紅細胞為不規(guī)則形狀.血小板為兩面凹的圓餅狀.____.17、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發(fā)育直接有關的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____.18、春季在移栽樹苗要剪掉一部分葉,以減少水份的散失,底部要多帶些土,目的是為了保護____,以保證植物正常吸收水份和無機鹽.這樣可以提高成活率.19、【題文】在距今300萬年前的古人類骨骼化石“露西”出現在亞洲。()20、【題文】蛋白質的消化是在胃內完成的。()21、下列植物分別屬于哪一類群?

葫蘆蘚____a藻類植物。

紫菜____b苔蘚植物。

五針松____c蕨類植物。

腎厥____d裸子植物。

月季____e被子植物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6分)22、只有先發(fā)展經濟才能有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23、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莖都有形成層,能夠逐年加粗.______.(判斷對錯)24、“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表達的是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題,共16分)25、【題文】春雨瀟瀟;滋潤萬物。然而有些雨水,卻能腐蝕建筑物和戶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雨水具有較強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對生物會造成極大的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會有影響嗎?小宇同學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制定計劃并實施:

(1)在一個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種子;等它們長成幼苗后做實驗;

(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擬酸雨”。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噴灑“模擬酸雨”;每天一次,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4)實驗結果:幾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此實驗中小宇同學提出的問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的假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宇同學制定的計劃主要不足之處是什么?如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小宇的實驗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認為只要用1粒大豆種子做實驗就行了,你說呢?簡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26、【題文】觀察下面“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你在此實驗中的操作過程,將圖中操作環(huán)節(jié)正確排序____。

(2)圖②操作的目的是____。

(3)圖⑦操作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其中,遮光部分是____組(填“對照”或“實驗”)。

(4)圖④中滴加的液體為____,一段時間后,葉片中見光部分呈現藍色,說明綠葉在光下合成了____。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6分)27、我們可通過下列實驗證明血紅蛋白的特性。(1)取一支試管,加入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淀后,倒掉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此刻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色。(2)然后將試管斜置10分鐘后,斜面的紅細胞呈色;試管底部的紅細胞呈_______色。(3)上述現象說明:血紅蛋白和氧結合或分離的條件與周圍環(huán)境中有關。其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從平原到高海拔地區(qū),在最初幾天內,血液中的數量會明顯增多,這樣可以有更多的與結合,滿足人體的需要。28、【題文】如圖中X;Y、W三條曲線分別表示食物中三種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變化情況;讀圖并填空:

(1)圖中曲線W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化。

(2)圖中曲線Y表示的營養(yǎng)物質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

(3)淀粉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徹底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的消化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試題分析: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有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六類物質,其中糖、蛋白質、脂肪既參與構成組織細胞又能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它們有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其中糖主要為細胞提供能量,蛋白質主要構成組織細胞,脂肪是主要的能量儲備物質,過度勞累說明能量消耗過多,故B符合題意??键c:此題主要考查營養(yǎng)物質在人體中的生理作用?!窘馕觥俊敬鸢浮緽2、A【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不同波長的光;在海水中的透過性不同,故不同水層的水生植物對光的吸收利用不同,故本題A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影響生物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解析】【答案】A3、B【分析】解: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只在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部分消化道內進行。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場所;能夠吸收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維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是形成糞便的場所,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沒有吸收功能。即選項中能被胃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是水。

故選:B。

食物中含有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等小分子的營養(yǎng)物質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些大分子的營養(yǎng)物質是不溶于水的,必須在消化道內變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質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各段消化道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解析】B4、C【分析】解:A;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綠色水庫”之稱;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錯誤;

B;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分布在干旱地區(qū);這里年降雨量很少,B錯誤;

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以沼澤植物占優(yōu)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腎”.C正確;

D;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huán)境兩大部分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雖然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植物,但由于數量龐大,因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類植物,且代謝速率極快.所以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三百六十億噸氧氣,占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是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D錯誤.

故選: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形成的一個統(tǒng)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本題主要考查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及各自的特點.【解析】C5、D【分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血液循環(huán)的綜合知識.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記住心臟的結構圖和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示意圖以及血液的變化情況.

血液循環(huán)模式圖:

圖中肺循環(huán)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

體循環(huán)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將富含養(yǎng)料和氧氣的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這樣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A;心臟有四個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不符合題意.

B;動脈中流動的血液不一定是動脈血;如肺動脈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動的血液不一定是靜脈血,如肺靜脈流的是動脈血,不符合題意.

C;血液循環(huán)有兩條;即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二者同時進行,不符合題意.

D;動脈將富含養(yǎng)料和氧氣的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這樣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靜脈血,符合題意.

故選:D【解析】D6、B【分析】略【解析】B7、C【分析】解:從圖示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經該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增加,即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A;血液進入肺的應是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經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后,離開時是含氧氣較多的動脈血,不符合題意。

B;大腦的活動需要能量;需要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所以說葡萄糖的含量離開時應減少而不是增加,不符合題意。

C;小腸是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飯后食物經過消化后,營養(yǎng)物質被吸收進入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由于小腸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能量是細胞呼吸作用釋放的,細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經小腸的血液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腸流出的血液養(yǎng)料豐富,氧氣少的靜脈血,符合題意。

D;肌肉活動需要能量;需要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所以說葡萄糖的含量離開時應減少而不是增加,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此題考查的是小腸吸收營養(yǎng)物質;和血液流經小腸時,血液性質發(fā)生的變化。

此題是一道綜合題,在讀懂圖的基礎上,根據營養(yǎng)物質和氣體變化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窘馕觥緾8、A【分析】

在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它在氧氣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氣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因此,紅細胞的功能是運輸氧.當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或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時,就會出現貧血的癥狀.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一種成分,人體缺鐵會使血紅蛋白的合成發(fā)生障礙,從而使人體內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導致貧血.所以貧血的病人還應注意吃含鐵多的食物.

故選:A

【解析】【答案】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如果缺少一些元素就會造成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如人體缺鐵會造成貧血,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都叫貧血.據此解答.

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9、BC【分析】解:A;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營養(yǎng)級別越高,體內有毒物質越多,所以表中甲、乙、丙、丁按照體內積累的毒素形成一條食物鏈是:甲→丙→乙→丁,A正確;

B;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的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甲→丙→乙→丁中,甲是生產者,乙、丙、丁為消費者,B錯誤;

C;由B可知乙、丙、丁為消費者;所以丙為動物,其細胞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基本結構,沒有細胞壁,C錯誤;

D;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人處在食物鏈的最終端,所以體內積累的毒素最多,患有水俁病的人體內甲基汞的含量大于50.00毫克/升,D正確.

故選:B;C.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富集現象.【解析】【答案】BC10、AC【分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方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方法?!窘獯稹咳鐖D所示為顯微鏡的構造示意圖:目鏡是用眼觀察的鏡頭,物鏡是接近物體的鏡頭,顯微鏡中起放大作用的結構是物鏡和目鏡,物像的放大倍數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故AC符合題意。?故選AC。

【解析】AC11、BC【分析】【分析】本題是考查青春期發(fā)育特征,熟練掌握了青春期發(fā)育的主要特點及心理變化,即可作出正確的選擇?!窘獯稹?/p>

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fā)育發(fā)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其次是體重增加。另外神經系統(tǒng)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其次性發(fā)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fā)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女孩子會來月經,聲調較高,骨盆寬大,男孩子會出現遺精,聲音變粗,聲調較低,性意識開始萌動,但女生的青春期一般比男生早兩年。對異性會產生依戀在和異性的交往過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尊自愛,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BC符合題意。

故選BC。

【解析】BC12、BC【分析】解: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圖中①葉是營養(yǎng)器官;②是組織,③是一株植物體,④是細胞.可見C正確.

故選:C

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由細胞再組成組織,構成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不同的組織再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由這六大器官直接構成整個植物體.可見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熟練掌握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關鍵.【解析】BC13、AD【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A;小腸壁的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狀的突起,這種突起叫做小腸絨毛.由于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的存在,使小腸的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可達200平方米以上.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故符合題意;

B;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數量多,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故不符合題意.

C;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主動脈之間、靜脈血管中都有瓣膜;這能防止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倒流,動脈血管中沒有瓣膜.故不符合題意;

D;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這有利于腎小管的重吸收.故符合題意.

故選AD

考點:胃和腸的結構特點;心臟的結構;肺的結構;尿液的形成.【解析】【答案】A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分析】【解答】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艾滋病是一種是由人類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籋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帶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宮頸分泌物、唾液、淚液、乳汁、尿液中.通過與艾滋病感染者進行性接觸、輸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經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帶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組織等都有可能傳播HIV,已感染HIV的婦女可通過胎盤、分娩、哺乳將病毒傳播給胎兒或嬰兒.所以,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個: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除此以外,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進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

故答案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傳染病流行的環(huán)節(jié)和傳播途徑,結合艾滋病的內容來分析.15、bcdea【分析】【解答】解:①老鼠見到貓就逃;體現生物具有應激性,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規(guī)律的反應;②鯨呼氣時產生水柱,體現生物能進行呼吸;③動物每日排尿和排便,體現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園丁常給花草施肥,體現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⑤鴿子長大能產蛋并孵出小鴿,體現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故答案為: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16、略

【分析】

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

白細胞的能夠作變形運動;當細菌侵入人體后,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并將細菌吞噬,因此白細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體出現炎癥時,白細胞會增多.

血小板的形狀不規(guī)則;當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時,血小板在傷口處聚集成團,同時血小板還能釋放出一些促進血液凝固的物質,加速受損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答案為:×.

【解析】【答案】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思考作答.

17、略

【分析】

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fā)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現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別差異,如男孩出現陰毛;腋毛、胡須以及喉結突出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現為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寬大和乳腺發(fā)達以及聲音變高變細等.

故答案為:√

【解析】【答案】促性腺激素由垂體分泌;作用于性腺,促進性腺合成并分泌相應的性激素,從而激發(fā)和維持相應的第二性征出現.

18、略

【分析】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強度;空氣的流通狀況、大氣濕度和溫度等,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并剪去大量枝葉,都可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根毛區(qū)),移栽植物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根毛.

故答案為:根毛。

【解析】【答案】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少量的進行.根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等知識點.據此解答.

19、略

【分析】【解析】在距今300萬年前的古人類骨骼化石“露西”出現在非洲。【解析】【答案】×20、略

【分析】【解析】蛋白質的初步消化在胃,最終消化在小腸內?!窘馕觥俊敬鸢浮俊?1、badce【分析】【解答】葫蘆蘚不結種子;也用孢子繁殖,無根,只有假根,有莖;葉的分化,屬于苔蘚植物,紫菜是藻類植物,無種子,用孢子繁殖,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五針松屬于種子植物,但種子外無果皮包被,裸露,是裸子植物,腎蕨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月季都結種子,屬于種子植物,且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

【分析】此題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四、判斷題(共3題,共6分)22、×【分析】【解答】解: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huán)境的關系: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xù)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huán)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也是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②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huán)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③保護環(huán)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人類與大自然應該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類應該保護大自然.理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預防并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所以只有先發(fā)展經濟才能有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做法錯誤.

故答案為:×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正確處理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fā)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huán)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23、×【分析】解:如圖

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草本植物莖不能逐年加粗,是因為沒有形成層.

故答案為:×.

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

關鍵點: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有形成層能逐年加粗.【解析】×24、×【分析】解:“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反映了生物靠種子來繁衍后代的.

故答案為:×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解析】times五、其他(共2題,共16分)25、略

【分析】【解析】

考點:探究酸雨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

分析:本題以探究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為出發(fā)點;考查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此題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實驗數據的處理等方面入手.

解答:解:(1)提出問題: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嗎?(一定是問句“?”)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fā)現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fā)現問題的沖突所在.

(2)作出假設: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

(3)設計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該實驗計劃沒有設置對照試驗,應另取一同樣規(guī)格的花盆,播種10株大豆幼苗,每天澆一次等量的清水.

(4)得出結論:驗證作出假設的成立.

(5)探究實驗一般不能只選取一個實驗對象;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以減少誤差.

故答案為:(1)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嗎?(2)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3)沒有設置對照試驗;另取一同樣規(guī)格的花盆,播種10株大豆幼苗,每天澆一次等量的清水;(4)酸雨對大豆幼苗的生長有影響;(5)不行,只用一粒大豆種子做實驗,具有偶然性,實驗結果不可靠.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解析】【答案】(1)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會有影響嗎?

(2)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或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沒有影響。(任答—種都得分)

(3)沒有對照實驗;應該再準備一個花盆,里面播種10顆大豆種子,向這個花盆中噴灑清水。(4)酸雨對植物的生長有不良影響。

(6)不行,只用一粒種子做實驗存在偶然性,影響實驗的可信度。26、略

【分析】【解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重點實驗,實驗的步驟、現象、結論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根據該實驗的步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