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課件-1.1 概述_第1頁
《產(chǎn)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課件-1.1 概述_第2頁
《產(chǎn)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課件-1.1 概述_第3頁
《產(chǎn)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課件-1.1 概述_第4頁
《產(chǎn)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課件-1.1 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yè)設計專業(yè)課程總覽公共類:數(shù)學、英語、思政、體育等藝術類:用于產(chǎn)品設計表達和表現(xiàn)的課程。

包括設計素描、色彩畫、造型基礎、視覺傳達、產(chǎn)品效果圖、透視圖、攝影攝像工程類:用于產(chǎn)品設計、加工及處理的課程。

包括

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工程力學、電路基礎、造型材料與工藝、模具設計等計算機類:利用計算機表現(xiàn)以及提高設計效率。

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計算機輔助工業(yè)設計、計算機三維實體設計(Pro/E)、計算機圖形學基礎及CAD開發(fā)等專業(yè)課及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產(chǎn)品設計、

金工實習、生產(chǎn)實習、畢業(yè)設計等1.你事先了解過本課程嗎?了解過沒有了解有一點了解ABC提交最多可選1項投票2.本課程將要學習的材料與工藝對你專業(yè)

發(fā)展有幫助嗎?有幫助沒有幫助不知道ABC提交有一些幫助D投票最多可選1項3.你希望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授課+獨立實踐

教師引導+獨立自學+獨立實踐+課堂討論教師引導+獨立自學+項目式合作實踐+課堂討論教師授課+獨立實踐+課堂討論ABCD提交投票最多可選1項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材料與產(chǎn)品設計設計材料的分類及特性設計材料的美學基礎各種設計材料及其加工技術

涂料及其涂裝工藝(*)

學習本課程意義認識材料----產(chǎn)品設計的物質基礎;

----影響和促進產(chǎn)品設計;----材料與工藝相輔相成;學習本課程意義認識材料----產(chǎn)品設計的物質基礎;

----影響和促進產(chǎn)品設計;----材料與工藝相輔相成;傳統(tǒng)材料、新材料以及工藝全面掌握選擇材料----材料設計的方法;-----材料設計考慮因素:

(1)材料與產(chǎn)品結構、成型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的制約和對應關系;

(2)環(huán)境因素;

(3)社會、經(jīng)濟、文化、地域等因素。如何學習本課程教學形式:1)課堂引導----知識要點、難點

2)課后練習

----查閱資料,獨立完成作業(yè)3)自學+課堂討論

----結合課堂內容,以論文、設計等方式自主學習,課堂上討論。教學目標:1)學習掌握各種材料及工藝等相關知識;2)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3)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創(chuàng)新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課程考核方式

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課程結束大作業(yè)成績組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1)平時成績:60%。包括學生學習態(tài)度、平時作業(yè)成績、材料設計實踐成績等。(2)課程大作業(yè)成績:40%。主要考核學生對本課程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先欣賞幾組圖片商周時期青銅器代表: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商王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因鼎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被稱作“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陽,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享譽“鎮(zhèn)國之寶”。---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體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西周中期青銅器中名聲最為顯赫、器形最為厚重的青銅器之一。---體魄龐大,氣勢雄渾,顯示出鼎的主人克作為西周時期豪門望族的顯赫身份。-----銘文的珍貴價值還體現(xiàn)在書法藝術上,其文字形體修長,筆畫遒勁凝練,結體規(guī)整,通篇使用界格,一字一格,布局嚴謹。----上海博物館收藏大克鼎大克鼎紋飾圓暢,造型端莊,具有西周中晚期青銅藝術的典型特征毛公鼎

---道光末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處有環(huán)帶狀的重環(huán)紋;---銘文32行499字,是現(xiàn)存最長的銘文;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于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制成。---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后將其分別配置,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此尊造型簡潔、優(yōu)美雄奇,寓動于靜。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原器1957出土于安徽阜南縣。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為商器。---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于虎口之中。龍虎尊紋飾的主題是“虎口銜人“。---在古代,張開的虎口是分割生死兩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代表巫師,表現(xiàn)巫師在祭祀中通過老虎的幫助而呈表現(xiàn)的一種能夠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龍虎尊蜿蜒向前的龍虎身(虎口銜人)鸮(xiāo

)

尊--最早見于商代。由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鸮尊為商代鳥獸尊中的精品。---原器通高45.9厘米,從整體上看,外形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通體飾以紋飾,富麗精細。

胸部紋飾為蟬紋;

頸兩側為夔(kuí)紋;(夔古代傳說中的龍形異獸)

翅兩邊各飾以蛇紋;

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飛的鸮鳥。整個尊是平面與立體的完美結合。尊口內側有銘文“婦好”二字。鸮俗稱貓頭鷹。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fā)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于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高,也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青銅器綜述

中國青銅器數(shù)量大,種類繁多。不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農(nóng)具、工具及各類生活用具等一應器物。中國青銅器分布地區(qū)廣,且質量上乘。出土較為集中的地區(qū)是中原,但東北、西北、巴蜀、嶺南甚至西藏及東海漁島上都發(fā)現(xiàn)有青銅器。

造型及鑄造: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形態(tài)萬千、花紋隨意、富麗典雅、制作精湛,這是國外青銅器鑄品望塵莫及.器物銘文是中國青銅器最大的特點。除此之外,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銅器或鑄有很短的銘文。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青銅器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中國青銅器特點

就世界范圍而言,從印度河流域到巴爾干半島,從米諾斯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其青銅器的代表作大多為武器,如戈、矛、刀、箭、劍、戟、鏃(zú)等。中國以鑄造難度較大、紋飾復雜的容器為主。這些容器,尤其鼎,是國家重器。歐洲青銅文化以武器為代表,中國青銅文化以容器為代表,這是否寓意前者富于侵略性,而后者安于保守性?或者其他什么?

中外青銅器比較

材料---中國歷史上,夏代主要用隕鐵;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用銅和隕鐵合鑄。至西周晚期,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技術上已經(jīng)成熟。

鑄造法----夏商時期用石范鑄造青銅器小件和不復雜器物。西周時期除了石范鑄造外,還有陶范法冶鑄。

石范法鑄造的青銅器,存在著器形和紋飾之間相同的現(xiàn)象。陶范鑄造在范與范的接合處會留下鑄痕。有時在器表銅液凝聚的地方留下鑄疣。

商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鑄造,是另外做一塊銘文范,鑲嵌入主體內范中。紋飾---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進入了紋飾發(fā)展的鼎盛期。青銅器材料與加工方法

青銅器想到了什么?

1.古代祖先的勤勞、智慧、積極

----值得驕傲2.產(chǎn)品與材料、工藝、社會、文化、信仰、環(huán)境的關系

----值得注意3.現(xiàn)今的產(chǎn)品設計?

----值得思考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材料與產(chǎn)品設計設計材料的分類及特性設計材料的美學基礎各種設計材料及其加工技術

涂料及其涂裝工藝(*)

產(chǎn)品設計的實質

造型設計(結構、形態(tài))材料與工藝影響設計理念物質基礎促進發(fā)展產(chǎn)品設計產(chǎn)品

產(chǎn)品設計就是功能設計、美學設計的結合與統(tǒng)一,并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它集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經(jīng)濟、藝術為一體。材料是其物質基礎。色彩環(huán)境和諧功能設計(物質、精神)材料與產(chǎn)品的發(fā)展史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時代(公元前四千年)銅器時代(公元前2140~171)鐵器時代(18世紀)人工合成材料新時代智能材料、納米材料等材料產(chǎn)品工藝環(huán)境從前面椅子的發(fā)展,可以看到:材料、工藝、產(chǎn)品之間的依存關系?材料設計材料設計目的:“物---人---環(huán)境”協(xié)調環(huán)境開采制造加工使用廢棄人材料物協(xié)調人與物的協(xié)調物人材料與工藝1.實現(xiàn)物和人的和諧,依靠:材料工藝材料與工藝材料表面處理ABCD提交多選題1分2.材料與產(chǎn)品的關系材料是產(chǎn)品的物質基礎材料與工藝影響產(chǎn)品設計的理念材料與工藝影響產(chǎn)品設計的質量設計刺激材料與工藝的發(fā)展ABCD提交多選題1分材料與工藝故宮設計中的材料與工藝故宮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并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故宮,曾是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明成祖奪取帝位后,遷都北京,于1406年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歷時14年落成。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故宮采用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筑群。故宮故宮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布局嚴謹,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xiàn)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四面環(huán)有高10米城墻,城墻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構成完整的防衛(wèi)系統(tǒng)。

故宮三大殿故宮故宮三大殿--太和殿故宮三大殿—太和殿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

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

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

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故宮三大殿—中和殿中和殿---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故宮三大殿—保和殿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保和殿后的云龍石雕,其構圖形象生動,堪稱石雕藝術的瑰寶。故宮主要材料漢白玉楠木金磚貢磚漢白玉故宮三大殿坐落在8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氣勢雄偉。漢白玉以其白如雪、堅如玉、清麗淡雅、莊重偉岸而成為高雅寶貴而著稱。史書記載,數(shù)萬名勞工在數(shù)九寒天用了28天將這些材料從房山運送到了宮里。楠木楠木是一種極高檔的木材,色澤美麗淡雅,材質堅硬密致、紋理優(yōu)美均勻、質地濕潤柔和,收縮性小,遇火難燃,不折不裂,耐蝕不腐,且有幽香。支撐太和殿的72根大柱,有的直徑達到1米以上。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楠木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楠木的真容!因為經(jīng)過明朝的砍伐,楠木物種減少,而且該木料成為棟梁之材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可謂良才難求。清朝重修時,是用東北的松木代替。

1999年,楠木被列入中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金磚太和殿又名金鑾殿,源于鋪墁在地上的金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