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北京卷)
生物
一、本部分共15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I.PET-CT是一種使用示蹤劑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所用示蹤劑由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改造而來,進入細胞
后不易被代謝,可以反映細胞攝取能源物質的量。由此可知,這種示蹤劑是一種改造過的()
A.維生素B.葡萄糖C.氨基酸D.核甘酸
【答案】R
【詳解】
該示蹤劑由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改造而來,應是糖類,且乂知該物質進入細胞后不易被代謝,可以反映
細胞攝取能源物質的量,則該物質應是被稱為“生命的燃料”的葡萄糖。ACD錯誤,B正確。
故選
2.運動強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圖顯示在不同強度體育運動時,骨骼肌消耗的糖類和脂類的相對量。
對這一結果正確的理解是()
A.低強度運動時,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筆強度運動時,主要供能物質是血糖
C.高強度運動時,糖類中的能量全部轉變?yōu)锳TP
D.肌糖原在有氧條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A
【詳解】
A、據(jù)圖分析可知,當運動強度較低時,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A正確;
B、據(jù)圖分析可知,中等強度運動時,主要供能物質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B錯誤;
C、高強度運動時,糖類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轉變?yōu)锳TP,C錯誤;
D、高強度運動時,機體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肌糖原在有氧條件和無氧條件均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
錯誤.
故選A:,
3.在兩種光照強度下,不同溫度對某植物CO?吸收速率的影響如圖。對此圖理解錯誤的是()
A.在低光強下,CO?吸收速率隨葉溫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B.在高光強下,M點左側CCh吸收速率升高與光合酶活性增強相關
C.在圖中兩個CP點處,植物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D.圖中M點處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
【答案】C
【詳解】
A、據(jù)圖分析可知,CO2吸收速率代表凈光合速率,低光強下,CO?吸收速率隨葉溫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
上升,需要從外界吸收的CO2減少,A正確;
B、據(jù)圖分析可知,在高光強下,M點左側C02吸收速率升高主要原因是光合酶的活性增強,B正確;
C、據(jù)圖分析可知,CP點代表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植物可以進吁光合作用,C錯誤;
D、據(jù)圖分析可知,圖中M點處CO?吸收速率最大,即凈光合速率最大,也就是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
大,D正確。
故選C。
4.純合親本白眼長翅和紅眼殘翅果蠅進行雜交,結果如圖。F2中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根據(jù)雜交結果,下列
推測錯誤的是()
P白眼長翅(?)X紅眼殘翅(『)
F1紅眼長翅(甲)白眼長翅(不)
[耳雌、雄交配
F,白眼長翅白眼殘翅紅眼長翅紅眼殘翅
3:1:3:1
A.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
B.B雌果蠅只有一種基因型
C.F2白眼殘翅果蠅間交配,子代表型不變
D.上述雜交結果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A
【詳解】
A、白眼雌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產(chǎn)生的B中白眼均為雄性,紅眼均為雌性,說明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有關,則控制
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同時說明紅眼對白眼為顯性;另一對相對性狀的果蠅雜交,無論雌雄均表現(xiàn)為長
翅,說明長翅對產(chǎn)殘翅為顯性,F(xiàn)z中無論雌雄均表現(xiàn)為長翅:殘翅=3:I,說明控制果蠅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
上,A錯誤;
B、如果控制長翅和殘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則親本的基因型可表示為AAX^X,
aaXBY,二者雜交產(chǎn)生的Fi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B正確:
C、親本的基因型可表示為AAXi*,aaXBY,B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Y,則F?白眼殘翅果蠅的基因型
為aaTXb、aaXbY,這些雌雄果蠅交配的結果依然為殘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變,C正確;
D、根據(jù)上述雜交結果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可見,
上述雜交結果符合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故選A,
5.武昌魚(2n=48)與長江白魚(2n=48)經(jīng)人工雜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顯微觀察子代精巢中的細胞,
一般不能觀察到的是()
A.含有24條染色體的細胞B.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細胞
C.染色體移到兩極的細胞D.含有48個四分體的細胞
【答案】D
【詳解】
A、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子,則精子中含有24條染色體,A錯誤;
B、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將發(fā)生染色體兩兩配對,即聯(lián)會,B錯誤;
C、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開并移向兩極,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并移到
兩極,C錯誤;
D、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觀察到含有24個四分體的細胞,D正確。
故選D,
6.抗蟲作物對害蟲的生存產(chǎn)生壓力,會使害蟲種群抗性基因頻率迅速提高,導致作物的抗蟲效果逐漸減弱。為使
轉基因抗蟲棉保持抗蟲效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實現(xiàn)上述目標()
A.在轉基因抗蟲棉種子中混入少量常規(guī)種子
B.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抗蟲棉,并施用殺蟲劑
C.轉基因抗蟲棉與小面積的常規(guī)棉間隔種植
D.轉基因抗蟲棉大田周圍設置常規(guī)棉隔離帶
【答案】B
【詳解】
A、在轉基因抗蟲棉種子中混入少量常規(guī)種子,非轉基因作物的存在不會對古蟲生存產(chǎn)生壓力,A錯誤;
B、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并使用殺蟲劑會導致害蟲大量死亡,抗性基因頻率會越來越高,因為能生存的大多數(shù)都
具有抗性基因,B正確;
C、轉基因抗蟲棉與小面積的常規(guī)棉間隔種植也會減少轉基因作物的數(shù)量,減少對害蟲的殺傷力,C錯誤;
D、轉基因抗蟲棉大田周圍設置常規(guī)棉隔離帶會使一部分害蟲體內的非抗性基因保留下來,不至于抗性基因越來越
高,D錯誤。
故選B。
7.人通過學習獲得各種條件反射,這有效提高了對復雜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下列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A,食物進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B.司機看見紅色交通信號燈踩剎車
C.打籃球時運動員大汗淋漓D.新生兒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答案】B
【詳解】
A、食物進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類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經(jīng)過大腦皮層,因此屬于非條件反射,A錯誤:
B、司機看到紅燈剎車這一反射是在實際生活中習得的,因此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屬于條件反射,B正確;
C、運動時大汗淋漓來增加散熱,這是人類生來就有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C錯誤;
D、新生兒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與生俱來的行為,該反射弧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因此屬于非條件反射,D錯
誤。
故選B。
8.水稻種子萌發(fā)后不久,主根生長速率開始下降直至停止。此過程中乙烯含量逐漸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漸下降。
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對主根生長的影響如圖。以下關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月
)
做
半
W警
對照乙烯赤霉素赤霉素+
乙烯
A,乙培抑制主根生長
B.赤霉素促進主根生長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過不同途徑調節(jié)主根生長
D.乙培增強赤霉素對土根生長的促進作用
【答案】D
【詳解】
A、據(jù)圖分析可知,與對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長度反而減少,說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長,A正確;
B、據(jù)圖分析可知,與對照相比,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長度增長,說明赤霉素可以促進主根生長,B正確;
C、據(jù)圖分析可知,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長,赤客素可以促進主根生長,說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過不同途徑調節(jié)
主根生長,C正確;
D、據(jù)圖分析可知,同時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長度與對照相比減少,與單獨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減少,說明乙
烯抑制赤霉素對主根生長的促進作用,D錯誤。
故選D,
9.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調節(jié),促甲狀腺激冢能刺激甲狀腺增生。如果食物中長期缺乏合
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碘,會導致()
A.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降低
B.甲狀腺激素合成降低,甲狀腺腫大
C.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狀腺腫大
D.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狀腺腫大
【答案】B
【詳解】
A、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若食物中長期缺碘,則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減少,對于垂體的抑制減弱,促甲狀腺
激素分泌增加,A錯誤:
BC、長期缺碘導致甲狀腺含量降低,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作用于甲狀腺,導致甲狀腺腫大.B正確,C錯
誤;
D、由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節(jié),當甲狀腺激素偏低時,對于下丘腦的抑制減弱,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
素分泌增加,D錯誤。
故選B。
10.有些人吸入花粉等過敏原會引發(fā)過敏性鼻炎,以下對過敏的正確理解是()
A.過敏是對“非己”物質的正常反應B.初次接觸過敏原就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
C.過敏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D.抗體與過敏原結合后吸附于肥大細胞
【答案】C
【詳解】
A、過敏是對“非己”物質的異常反應,A錯誤;
B、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才會出現(xiàn)過敏反應,B錯誤;
C、過敏存在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c正確:
D、抗體吸附于某些細胞的表面,D錯誤。
故選C。
11.近期開始對京西地區(qū)多個停采煤礦的采礦廢渣山進行生態(tài)修復。為盡快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從演替的角度分
析,以下對廢渣山治理建議中最合理的是()
A.放養(yǎng)多種禽畜B.引入熱帶速生植物
C.取周邊地表土覆蓋D.修筑混凝土護坡
【答案】C
【詳解】
AB、由于當?shù)氐耐寥澜Y構被破壞,不適宜植被生長,熱帶速生植物不能適應當時氣候和土壤條件,且當?shù)氐闹脖?/p>
不能為多種禽畜提供食物,無法形成穩(wěn)定復雜的食物網(wǎng),不利于盡快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AB錯誤;
C、礦區(qū)生.態(tài)修復首先是要復綠,而復綠的關鍵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動物和植物根系共
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邊地表土覆蓋,有利于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C正確;
D、修筑混凝土護坡不利于植被生長,不利于盡快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D錯誤。
故選C。
12.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是人類多種疾病的重要診斷指標。研究者制備單克隆抗體用于快速檢測PTH,有關
制備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需要使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
B.需要制備用PTH免疫的小鼠
C.利用抗原-抗體結合的原理篩選雜交瘤細胞
D.篩選能分泌多種抗體的單個雜交瘤細胞
【答案】D
【詳解】
A、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需要對骨髓瘤細胞等進行培養(yǎng),即需要使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A正掰;
B、該操作的目的是制備單克隆抗體用于快速檢測PTH,故應用PTH刺激小鼠,使其產(chǎn)生相應的B細胞,B正
確;
C、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可利用抗原-抗體結合的原理篩選雜交瘤細胞,C正確;
D、由于一種B細胞經(jīng)分化形成漿細胞后通常只能產(chǎn)生一種抗體,故篩選出的單個雜交瘤細胞無法分泌多種抗
體,D錯誤。
故選D,
13.高中生物學實驗中,下列實驗操作能達成所述目標的是()
A.用高.濃度蔗糖溶液處理成熟植物細胞觀察質壁分離
B.向泡菜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形成內部無菌環(huán)境
C.在目標個體集中分布的區(qū)域劃定樣方調杳種群密度
D.X、J外植體進行消毒以杜絕接種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答案】A
【詳解】
A、成熟的植物細胞有中央大液泡,用高濃度蔗糖溶液處理,細胞會失水,成熟植物細胞能發(fā)生質壁分離,因此用
高濃度蔗糖溶液處理成熟植物細胞觀察質壁分離,A正確:
B、向泡菜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形成內部無氧環(huán)境,不能創(chuàng)造無菌環(huán)境,B錯誤:
C、在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該做到隨機取樣,而不是在目標個體集中分布的區(qū)域劃定樣方調查種群密度,
C錯誤:
D、對外植體進行消毒可以減少外植體攜帶的微生物,但不能杜絕接種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D錯誤。
故選A,
14.研究者檢測了長期注射嗎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鹽水的小鼠傷口愈合情況,結果如圖。由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
)
二
、
長
積
要
晅
=
3
受傷后時間(①
A.嗎啡減緩傷口愈合B.阿片受體促進傷口愈合
C.生理條件下體內也有嗎啡產(chǎn)生D.阿片受體與嗎啡成癮有關
【答案】A
【詳解】
A、據(jù)圖分析口I"知,通過野牛型鼠注射牛理鹽水組和注射嗎啡組對比.發(fā)現(xiàn)注射嗎啡組創(chuàng)傷面積相對大小愈合較
慢,故得出嗎啡減緩傷口愈合的結論,A正確;
B、據(jù)圖分析可知,通過野生型鼠注射生理鹽水組和阿片受體缺失鼠注射生理鹽水組對比,阿片受體缺失鼠與正常
鼠創(chuàng)傷面積相對大小愈合相比,阿片受體缺失鼠愈合更快一些,因此阿片受體不能促進傷口愈合,B錯誤;
C、據(jù)圖分析可知,生理條件下體內沒有嗎啡產(chǎn)生,C錯誤;
D、通過阿片受體鼠注射嗎啡和阿片受體缺失鼠注射嗎啡組對比,阿片受體缺失鼠注射嗎啡創(chuàng)傷愈合較快,但不能
得出阿片受體與嗎啡成癮有關,D錯誤。
故選A,
15.有關預防和治療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確的是()
A.75%的乙醇能破壞病毒結構,故飲酒可預防感染
B.疫苗接種后可立即實現(xiàn)有效保護,無需其他防護
C.大多數(shù)病毒耐冷不耐熱,故洗熱水澡可預防病毒感染
D.吸煙不能預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療病毒性疾病
【答案】D
【詳解】
A、75%的乙醇能破壞病毒結構,但飲酒時一方面因為酒精濃度達不到該濃度,另一方面飲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
與病毒接觸,故飲酒達不到預防感染的效果,A錯誤;
B、疫苗相當于抗原,進入機體可激發(fā)機體產(chǎn)生抗體和相關的記憶細胞,疫苗接種后實現(xiàn)有效保獷鐳要一段時間,
且由于病毒的變異性強,疫苗并非長久有效,故還應結合其他防護措施,B錯誤;
C、洗熱水澡的溫度通常較低,達不到將病毒殺滅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通常進入細胞內,無法通過表面的熱水進
行殺滅,C錯誤;
D、吸煙不能預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療病毒性疾病,且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應避免吸煙,D正確。
故選D,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共6題。
16.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有些細菌具有溶菌特性,能夠破壞其他細菌的結構使細胞內
容物釋出。科學家試圖從某湖泊水樣中分離出有溶菌特性的細菌。
(1)川于分離細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包含水、葡萄糖、蛋白陳和瓊脂等成分,其中蛋白陳主要為細菌提供
和維生素等。
(2)A菌通常被用做溶菌對象。研究者將含有一定濃度A菌的少量培養(yǎng)基傾倒在固體培養(yǎng)平板匕凝固形成薄
層。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薄層變渾濁(如圖),表明o
(3)為分離出具有溶菌作用的細菌,需要合適的菌落密度,因此應將含菌量較高的湖泊水樣后,依
次分別涂布于不同的渾濁薄層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圍會出現(xiàn)___________。采用這種方法,
研究者分離、培養(yǎng)并鑒定出P菌。
(4)為探究P菌溶解破壞A菌的方式,請?zhí)岢鲆粋€假設,該假設能用以下材料和設備加以驗證(主要實驗材料和
設備:P菌、A菌、培養(yǎng)基、圓形濾紙小片、離心機和細菌培養(yǎng)箱)。
【答案】(1)氮源、碳源
(2)A菌能在培養(yǎng)平板中生長繁殖
(3)①.稀釋②.溶菌圈
(4)假設P菌通過分泌某種化學物質使A菌溶解破裂
【詳解】
(1)蛋白陳主要為細菌提供氮源、碳源和維生素等。
(2)將含有一定濃度A菌的少量培養(yǎng)基傾倒在固體培養(yǎng)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層。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薄層變渾濁,
表明A菌能在培養(yǎng)平板中生長繁殖。
(3)將含菌量較高的湖泊水樣稀釋后,依次分別涂布于不同的渾濁薄層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
周圍會出現(xiàn)溶菌圈。
(4)根據(jù)實驗實驗材料和設備,圓形濾紙小片可用于吸收某種物質,離心機可用于分離菌體和細菌分泌物,為探
究P菌溶解破壞A菌的方式,可假設P菌通過分泌某種化學物質使A菌溶解破裂。
1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細胞膜的靜息電位密切相關。科學家以哺乳動物骨骼肌細胞為材料,研究了靜息電位形
成的機制。
(1)骨骼肌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膜的基本支架是o
(2)假設初始狀態(tài)下,膜兩側正負電荷均相等,且膜內K+濃度高于膜外。在靜息電位形成過程中,當膜僅對K+
具有通透性時,K+順濃度梯度向膜外流動,膜外正電荷和膜內負電荷數(shù)量逐步增加,對K+進一步外流起阻礙作
用,最終K,跨膜流動達到平衡,形成穩(wěn)定的跨膜靜電場,此時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是oK?靜電場強度
胞外K+濃度
只能通過公式“K+靜電場強度(mV)=60x1g計算得出。
胞內K+濃度
(3)骨骼肌細胞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實驗測得膜的靜息電位為-90mV,膜內、外K+濃度依次為155:nmoL/L和
胞外K*濃度
4mmoUL(1g黑此時沒有K+跨膜凈流動。
占胞內K+濃度
①靜息狀態(tài)下,K?靜電場強度為mV,與靜息電位實測值接近,推測K+外流形成的靜電場可能是構成
靜息電位的主要因素。
②為證明①中的推測,研究者梯度增加細胞外K+濃度并測錄靜息電位。如果所測靜息電位的值___________,則
可驗證此假設。
【答案】(1)①.蛋白質和脂質②.磷脂雙分子層
(2)外正內負(3)①.-95.4②.梯度增大
【詳解】
(1)肌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2)靜息狀態(tài)卜,膜僅府K+具有通透性時,K+順濃度梯度向膜外流動,腴外正電荷和膜內負電荷數(shù)審逐步增
加,對K+進一步外流起阻礙作用,最終K+跨膜流動達到平衡,形成穩(wěn)定的跨膜靜電場,此時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是
外正內負。
(3)①靜息狀態(tài)下,K+靜電場強度為-95.4mV,與靜息電位實測值接近,推測K+外流形成的靜電場可能是構成
靜息電位的主要因素。
②為證明①中的推測,研究者梯度增加細胞外K+濃度并測量靜息電位。如果所測靜息電位的值梯度增大,則可驗
證此假設。
18.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對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影響,研究者在城市森林邊緣進行了延長光照時間的實驗(此實驗中
人工光源對植物的影響可以忽略;實驗期間,天氣等環(huán)境因素基本穩(wěn)定)。實驗持續(xù)15天:1?5天,無人工光
照;6?10天,每日黃昏后和次日太陽升起前人為增加光照時間;11?15天,無人工光照。在此期間,每日黃昏
前特定時間段,通過多個調查點的裝置捕獲節(jié)肢動物,按食性將其歸入三種生態(tài)功能團,即植食動物(如蛾類幼
蟲)、肉食動物(如蜘蛛)和腐食動物(如螞蟻),結果如圖。
書
B心
弟
如
(
平
、
淅
酰
)
與1?5、11?15天相比,。
(2)光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對節(jié)肢動物產(chǎn)生影響,從而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作用。
(3)增加人工光照會對生物群落結構產(chǎn)生多方面的影響,如:肉食動物在黃昏前活動加強,有限的食物資源導致
加劇;群落空間結構在兩個維度發(fā)生改變。
(4)有人認為本實驗只需進行10天研究即可,沒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數(shù)據(jù)。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
了增加對照組數(shù)量以降低隨機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
(5)城市是人類構筑的大型聚集地,在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tài)景觀設計時應__________o
A.不僅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還需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
B.設置嚴密圍欄,防止動物進入和植物擴散
C.以整體和平衡的觀點進行設計,追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D.選搭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以有利于植物生長作為唯一標準
【答案】(1)&10天肉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顯著增加,植食動物平均捕獲量明顯減少
(2)信息(或信號)(3)①.種間競爭②.垂直和水平
(4)持除人工光照以外的無關變量的影響(或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會對節(jié)肢動物群落產(chǎn)生不可逆影響)
(5)AC
【詳解】
(1)據(jù)題干分析可知,本實驗中動物的活躍程度是通過動物捕獲量進行測定的,結合圖示可知,與1?5、11?15
天相比,6-10天肉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顯著增加,植食動物平均捕獲量明顯減少,據(jù)此推測人為增加
光照時間會影響節(jié)肢動物的活躍程度。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該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信息(物理信息)對節(jié)肢動物產(chǎn)生
影響,從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作用。
(3)不同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空間中,由于環(huán)境資源有限會形成種間競爭,故肉食動物在黃昏前活動加強,有限的
食物資源導致種間競爭加??;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光照的改變可能通過影響生物的分布而
影響兩個維度。
(4)據(jù)題圖分析可知,1?5天無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黃昏后和次日太陽升起前人為增加光照時間,11?15天
無人工光照,該實驗中的光照條件改變可形成前后對照,故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對照組數(shù)量以降
低隨機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優(yōu)點是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無關變量的影響,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會對節(jié)肢動
物群落產(chǎn)生不可逆影響:通過觀察去除光照因素后的分布情況進行比較。
(5)A、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tài)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關系,故不僅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還需
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A正確;
B、若設置嚴密圍欄,防止動物進入和植物擴散,可能會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間正常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B錯誤;
C、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tài)景觀設計時應以整體和平衡的觀點進行設計,追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不應僅滿
足短期發(fā)展,C正確;
D、選擇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除有利于植物生長外,還應考慮對于其他生物的影響及美觀性,D錯誤。
故選ACo
19.二十大報告提出“種業(yè)振興行動”。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篩選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育種材料并探究相應遺傳機
制,對創(chuàng)制高產(chǎn)優(yōu)質新品種意義重大。
(1)我國科學家用誘變劑處理野生型油菜(綠葉),獲得了新生葉黃化突變體(黃化葉)。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
結果如圖甲,其中隱性性狀是___________O
P野生型X黃化葉
耳野生型
F,野生型黃化葉
■980346
甲
(2)科學家克隆出導致新生葉黃化的基因,與野生型相比,它在DNA序列上有一個堿基對改變,導致突變基因
上出現(xiàn)了一個限制酶B的酶切位點(如圖乙)。據(jù)此,檢測Fz基因型的實驗步驟為:提取基因組DNATPCRT回
收擴增產(chǎn)物一一電泳。F二中雜合子電泳條帶數(shù)目應為條。
酶R的酶切位點
(3)汩菜雄性不育品系A作為母本與可育品系R雜交,獲得雜交汨菜種子S(雜合子),使雜交油菜的大規(guī)模種
植成為可能。品系A1育性正常,其他性狀與A相同,A與A1雜交,子一代仍為品系A,由此可大量繁殖A。在
大量繁殖A的過程中,會因其他品系花粉的污染而導致A不純,進而影響種了-S的純度,導致油菜籽減產(chǎn)。油菜
新生葉黃化表型易辨識,且對產(chǎn)量沒有顯著影響。科學家設想利用新生葉黃化性狀來提高種子S的純度。育種過
程中首先通過一系列操作,獲得了新生葉黃化的A1,利用黃化A1生產(chǎn)種子S的育種流程見圖丙。
黃化A1黃化A1黃化A1黃化AlR
[授粉]授粉I授粉]授粉]授粉
A植株餐綠葉譬黃化y黃化=黃化吟蜴黑
雄性不育植株A植株人A植株人A植株(供生二種植)
試驗育種階段大田生產(chǎn)種子大田生產(chǎn)種子
(無花粉污染)階段一階段二
團加I_、此在玷工制結(存在花粉污染)
圖例:?=>收獲種子、種植
丙
①圖丙中,A植株的綠葉雄性不育子代與黃化AI雜交,篩選出的黃化A植株占子一代總數(shù)的比例約為
②為減少因花粉污染導致的種子S純度下降,簡單易行的田間操作用.
【答案】(1)黃化葉(2)①.用限制酶B處理②.3
(3)①.50%②.在開花前把田間出現(xiàn)的綠葉植株除去
【詳解】
(1)野生型油菜進行自交,后代中既有野生型又有葉黃化,由此可以推測黃化葉是隱性性狀。
(2)檢測F?基因型的實驗步驟為::提取基因組DNATPCR—回收擴增產(chǎn)物一用限制酶B處理一電泳。野生型基
因電泳結果有一條帶,葉黃化的基因電泳結果有兩條帶,則F2中雜合子電泳條帶數(shù)目應為3條。
(3)①油菜雄性不育品系A作為母本與可育品系R雜交,獲得雜交油菜種子S(雜合子),可判斷雄性不育品系
A為顯性純合子(AA),R為隱性純合子(aa),A植株的綠葉雄性不育子代(AA)與黃化Al(Aa)雜交,后代
中一半黃化,一半綠葉,篩選出的黃化A植株占子一代總數(shù)的比例約為50%。
②A不純會影響種子S的純度,為減少因花粉污染導致的種子S純度下降,應在開花前把田間出現(xiàn)的綠葉植株除
去。
20.學習以下材料,回答下面問題。
調控植物細胞活性氧產(chǎn)生機制的新發(fā)現(xiàn),能量代謝本質上是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在植物細胞中,線粒體和葉綠
體是能顯代謝的重要場所。葉綠體內氧化還原穩(wěn)態(tài)的維持對葉綠體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細胞的氧化還原反
應過程中會有活性氧產(chǎn)生,活性氧可以調控細胞代謝,并與細胞凋亡有關。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擬南芥突變體m
(M基因突變?yōu)閙基因),在受到長時間連續(xù)光照時,,植株會出現(xiàn)因細胞凋亡而引起的葉片黃斑等表型。M基因
編碼葉綠體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為探
究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員以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篩選不表現(xiàn)細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
突變株。通過對所獲一系列突變體的詳細解析,發(fā)現(xiàn)葉綠體中pMDH酶、線粒體中mMDH酶和線粒體內膜復合
物I(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前)等均參與細胞凋亡過程。由此揭示出一條活性氧產(chǎn)生的新途徑(如圖):A酸
作為葉綠體中氧化還原平衡的調節(jié)物質,從葉綠體經(jīng)細胞質基質進入到線粒體中,在mMDH酹的作用下產(chǎn)生
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會產(chǎn)生活性氧?;钚匝醭^一定水平后引發(fā)細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從擬南芥突變體m入手,揭示出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之間存在著一條A酸-B酸循環(huán)途徑。對
A酸-B酸循環(huán)的進一步研究,將為探索植物在不同環(huán)境脅迫下生長的調控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1)葉綠體通過__________作用將CO2轉化為糖。從文中可知,葉綠體也可以合成脂肪的組分o
(2)結合文中圖示分析,M基因突變?yōu)閙后,植株在長時間光照條件下出現(xiàn)細胞凋亡的原因是:,A酸轉
運到線粒體,最終導致產(chǎn)生過量活性氧并誘發(fā)細胞凋亡。
(3)請將下列各項的序號排序,以呈現(xiàn)本文中科學家解析“M基氏突變導致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思路:
①確定相應蛋白的細胞定位和功能②用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③鑒定相關基因⑷篩選保留m某因但不表現(xiàn)凋亡的突
變株
(4)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關于細胞器間協(xié)調配合的內容,請從細胞器間協(xié)作以維持穩(wěn)態(tài)與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
說明o
【答案】(1)①.光合②.脂肪酸
(2)長時間光照促進葉綠體產(chǎn)生NADH,M酶活性降低,pMDH酷催化B酸轉化為A酸
(3)②④①③(4)葉綠體產(chǎn)生的A酸通過載體蛋白運輸?shù)骄€粒體,線粒體代謝產(chǎn)生的B酸,又通過載體蛋白
返回到葉綠體,從而維持A酸-B酸的穩(wěn)態(tài)與平衡
【詳解】
(1)產(chǎn)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糖。由于M基因編碼葉綠體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可推測葉綠體也
可以合成脂肪的組分脂肪酸。
(2)M基因突變?yōu)閙后,植株在長時間光照條件下出現(xiàn)細胞凋亡的原因是:長時間光照促進葉綠體產(chǎn)生
NADH,M酶活性降低,pMDH酶催化B酸轉化為A酸,A酸轉運到線粒體,最終導致產(chǎn)生過量活性氧并誘發(fā)細
胞凋亡。
(3)“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思路:②用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④篩選保留m基因但不表現(xiàn)凋亡的
突變株,①確定相應蛋白的細胞定位和功能,③鑒定相關基因,正確順序為②④①③。
(4)細胞器間協(xié)作以維持穩(wěn)態(tài)與平衡的過程:葉綠體產(chǎn)生的A酸通過載體蛋白運輸?shù)骄€粒體,線粒體代謝產(chǎn)生的
B酸,又通過載體蛋白返回到葉綠體,從而維持A酸-B酸的穩(wěn)態(tài)與平衡。
21.變胖過程中,胰島B細胞會增加。增加的B細胞可能源于自身分裂(途徑I),也可能來自胰島中干細胞的增
殖、分化(途徑H)??茖W家采用胸腺嗜咤類似物標記的方法,研究了L基因缺失導致肥胖的模型小鼠IK中新增
B細胞的來源。
(1)EdU和BrdU都是胸腺口密噬類似物,能很快進入細胞并摻入正在復制的DNA中,摻入DNA的EdU和BrdU
均能與___________互補配對,并可以被分別檢測。耒摻入的EdU和BrdU短時間內即被降解。
(2)將處于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的細胞混合培養(yǎng)于多孔培養(yǎng)板中,各孔同時加入EdU,隨后每隔一定時間向一組培
養(yǎng)孔加入BrdU,再培養(yǎng)十幾分鐘后收集該組孔內全部細胞,檢測雙標記細胞占EdU標記細胞的百分比(如圖)。
圖中反映DNA復制所需時長的是從點到點。
雙
標
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教育元宇宙的應用倫理研究
- 2025年嚴于修身學習心得體會(5篇)
- 疫情防護2025年度企業(yè)員工培訓與心理咨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化養(yǎng)護勞務分包合同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住宅出售協(xié)議書(含裝修及家具配置)4篇
- 二零二五年鍋爐維修工程承包與環(huán)保驗收協(xié)議3篇
- 2024手繪藝術作品拍賣合同協(xié)議3篇
- 安徽省二零二五年度住房租賃市場租賃糾紛處理合同
- 2025年護林員勞動合同書(含森林資源保護培訓)3篇
- 2025版土地經(jīng)營權租賃與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扶貧合同3篇
- 消防產(chǎn)品目錄(2025年修訂本)
-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下的植被演替課件高三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 光伏項目風險控制與安全方案
- 9.2提高防護能力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催收培訓制度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審核與認證機構要求》中文版(機翻)
- 2024年廣東省高考地理真題(解析版)
- 2024高考物理廣東卷押題模擬含解析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GB/T 15945-1995電能質量電力系統(tǒng)頻率允許偏差
- GB 32311-2015水電解制氫系統(tǒng)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