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楚雄州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高三歷史試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稱大禹為“傳說中的政府治水工程的開軔者”。還有學者認為禹在治水的過程中,通過按地域劃分國民,組織和管理各部落民眾參與治水。這些言論反映出大禹治水A.促進了官僚體系的完善B.打破了原始社會族群布局C.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D.加快了禪讓到世襲的轉變2.孔子本人少談“天命”,而多言“人事”,要求每個人都要“克己復禮”,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因為每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社會秩序的根源,而社會秩序又是政治穩(wěn)定和天下安定的基礎。孔子提出這些儒學主張的主要動因是當時A.社會動蕩導致道德淪喪B.禮樂崩壞社會混亂C.儒家倫理體系受到沖擊D.學術爭鳴頗為激烈3.《漢書》記載了翟方進圍湖造田的故事,不過直到漢末還是個別事件。南朝史書經常提到禁止私家“燒山封水”,即禁止把水域據為己有,壟斷水域包括圍湖造田的行徑?!端螘た嘴`符傳》講到“墾起湖田”,《宋書·謝靈運傳》多次提及“決以為田”。發(fā)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民的大量南遷B.土地私有制確立C.鐵器牛耕的推廣D.政府的大力倡導4.表1所示為隋唐丁中制(中、丁要求擔賦役)的調整情況。這一調整表1隋開皇二年(582年)開皇三年(583年)煬帝初年(604年)黃1—3歲小4—10歲11—17歲中11—20歲11—21歲18—59歲丁21—59歲22—59歲老60歲以上唐武德七年(624年)神龍元年至景云元年(705—710年)天寶三載(744年)廣德元年(763年)黃1—3歲小4—15歲小4—17歲16—20歲中16—21歲18—22歲18—24歲21—59歲22—57歲丁23—57歲25—54歲60歲以上58歲以上老58歲以上55歲以上A.導致了自耕農數量減少B.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C.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D.利于緩和當時的人地矛盾5.表2所示為明洪武至萬歷年間松江府經濟發(fā)展狀況。據表可推知,這一時期的松江地區(qū)表2時間戶□田畝征收米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249950戶1219937人5132290畝1219896石弘治四年(1491年)200520戶627313人4715662畝1031485石萬歷六年(1572年)218359戶484414人4247703畝1031486石A.農戶負擔沉重B.是財政主要來源地C.實際人口銳減D.社會經濟發(fā)展停滯6.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嚴復醉心于譯書工作,追求“信、達、雅”的翻譯效果。由于古漢語不能很好地表達西方的一些新概念、新觀念,嚴復就不得不生造出一些新詞來,如“群”“自繇(自由)”“計學”“內籀(歸納)”“外籀(演繹)”“么匿(個體)”等。這一譯法A.加劇了新舊文化之間的矛盾B.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較深C.旨在擴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D.客觀上促進了西方思想傳播7.1907年,兩廣總督張人駿與日本交涉東沙島時,搜集了許多有關東沙島屬于中國的歷史文獻和圖籍,以及中國和英國出版的一些地圖。張人駿將歷史文獻和圖籍擺在日本領事面前,日本領事啞口無言,只好承認東沙島為中國固有領土,將東沙島歸還中國。張人駿這一做法A.抑制了邊疆危機的發(fā)展B.抑制了列強的侵華勢頭C.捍衛(wèi)了中國的海洋主權D.促進了近代外交的興起8.表3為1921——1927年中國共產黨員地區(qū)(局部)分布表(單位:名)。對此解讀合理的是表3地區(qū)1921年7月1922年1926年5月1927年4月上海155022418000北京1520武漢9204281.3萬余長沙43016861.3萬余廣州53242009027濟南395001025鄭州—8—1300余陜甘———388南滿———380北滿———137江浙———1.3萬余A.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得到鞏固B.國民革命壯大了黨的力量C.黨初創(chuàng)時活動區(qū)域差異性較小D.民族危機改變了黨的分布9.毛澤東指出:不決戰(zhàn)就必須放棄土地,這是沒有疑問的;情況到了這種時候,絲毫也不應留戀,這是以土地換時間的正確的政策,歷史上,俄國以避免決戰(zhàn),執(zhí)行了勇敢的退卻的政策,戰(zhàn)勝了威震一時的拿破侖,中國現在也應這樣干。毛澤東這一言論提出的歷史背景是A.秋收起義后向井岡山進軍B.國民黨向解放區(qū)發(fā)起全面進攻C.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D.國內速勝論、必亡論的盛行10.1964年,毛澤東表示“三五”計劃要解決全國工業(yè)布局不平衡的問題。同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兩個問題:一是改變過去制訂計劃基本上學蘇聯的方法。二是進行備戰(zhàn),決定戰(zhàn)爭最后勝利的不是原子彈,而是常規(guī)武器。毛澤東的這些談話A.旨在克服計劃經濟體制弊端B.論證了三線建設的合理性C.表明核武器的戰(zhàn)略地位下降D.表明國民經濟調整已完成11.表4所示為部分歷史學家對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地中海的介紹。它集中反映出當時地中海表4介紹出處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第一次形成了“地中海文明”,這個文明主要由各個獨立的政治和商業(yè)共同體組成,沿著地中海的海岸線散布。在地中海文明中,希臘人、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是主要的活躍者,這些族群所形成的各種文明之間,并沒有非常嚴格的文化邊界伊拉德·馬爾金《小希臘世界:古代地中海的網絡》地中海有復雜的海岸線和數不盡的島嶼、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低地、能夠頻頻通行的灘涂與河流佩里格林·霍登《墮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A.族群復雜導致文化發(fā)展的多元B.海岸線曲折農業(yè)經濟較發(fā)達C.形成了一個文明交互的共同體D.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實體12.拜占庭帝國既沒有出現中古西歐的基督教文化專制的情況,也沒有出現類似中國古代儒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基督教文化通過宗教活動和神學爭論影響拜占庭帝國的社會心理、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而世俗文化則在傳統(tǒng)文史哲、語言和自然科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這主要說明拜占庭A.教會文化和世俗文化得以并存B.深受古希臘傳統(tǒng)文化影響C.宗教在社會教化方面作用突出D.與古代中國文化交流不暢13.甘蔗是原產于新幾內亞的一種草類,后來成為南亞、中國和地中海世界的經濟作物。16——17世紀,甘蔗傳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區(qū)。甘蔗既是一種溫和的藥物,又是一種食物。因此,它很快成為以非洲黑奴勞動力為基礎的種植園經濟的中流砥柱。這說明甘蔗的傳播A.催生了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產生B.推動了三角貿易的開展C.開啟了各洲間的經濟文化交流D.對世界歷史產生重要影響14.圖1所示為近代西方某國憲法(憲法性文件)頒布后確立的政治體制。這部憲法最有可能是A.《權利法案》B.《德意志帝國憲法》C.美國1787年憲法D.1875年法國憲法15.德國的飛機工業(yè)一開始只有3000名雇員,每年只能生產幾十架飛機,而到了1939年,飛機工業(yè)已經迅速膨脹為擁有25萬雇員、年生產3000架戰(zhàn)機的龐大體系。這一巨大轉變使德國重新實現了充分就業(yè)。當時德國飛機工業(yè)的發(fā)展A.催生了德國法西斯運動B.消除了經濟危機對經濟影響C.推動歐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D.從側面體現了英法綏靖政策16.20紀90年代之后,英國上臺的工黨政府,削減了用于緩解長期失業(yè)的項目資金,而在一些短期成效明顯的項目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例如重新進行工作審核等。對這些措施分析合理的是A.工黨政府希望迅速降低失業(yè)率B.英國建立起了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C.工黨政府的勞動力政策缺乏實用性D.短期項目利于工人獲得穩(wěn)定的工作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西漢長安設九市,北魏洛陽設洛陽大市,隋代大興城設東西二市:一曰都會,一曰利人。唐時長安城根據前代都城將工商業(yè)店肆集中在固定地區(qū)的制度,在皇城的東南和西南,全城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的東、西兩側,分設了兩市,稱東市、西市(如圖2)。東西兩市左右對稱,占地面積相等;東西兩市各在皇城外的東南方和西南方,靠近宮城與都城的北部。開封在作為首都以前,已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商業(yè)都會,五代時期作為都城曾不斷增修。北宋在老城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改建(如圖3)?!幾远加駮浴短扑味汲遣季肿冞w研究》(1)根據材料,概括唐朝東西兩市的特征。(4分)(2)根據材料,指出唐宋都城布局形態(tài)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夏王大禹曾告誠后世子孫:“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蔽髦軓娬{“明德慎罰”的指導方針。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富之”“教之”“編戶齊民”“繩之以法”的社會治理方針。秦朝的國家管理模式開啟了治國的新樣式,創(chuàng)立了皇帝作為中心、統(tǒng)領上至中央部門、下至地方郡縣的統(tǒng)一的國家管理模式。為推行綜合治理體制,秦朝要求各級官吏“以法為教”,把學習法律知識作為培養(yǎng)官吏的必修課程;要求百姓“以吏為師”,以適應國家綜合治理的需要。隋朝時期,朝廷開始采取三省六部體制。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共同輔佐皇帝,行使中央決策權。清承明制,在治理體系上實行“滿漢復制”的方略,同時為防范漢族知識分子反抗,大興“文字獄”。清代把左、右諫議大夫和左、右諫言都納入都察院體制。——摘編自郭成偉《中國古代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研究》材料二始于清末的地方自治立法賦予了傳統(tǒng)的自發(fā)演進而來的非正式的紳權正式法律地位,允許并要求士紳以組織化、制度化的方式參與地方的教育、實業(yè)、衛(wèi)生、公營事業(yè)、慈善救濟、財務及其他地方公益事業(yè),使大批紳士從體制外走向體制內。民國時期,國家政權對鄉(xiāng)村社會的改造與整合力度越來越大,邁向現代化的急迫感使得國家政權不斷下沉以從鄉(xiāng)村汲取資源。1934——1935年,國民政府確立了“納保甲于自治”的原則,一方面強化“黨治”,另一方面強調“地方自治”應先建立保甲組織,進一步強化了對鄉(xiāng)村基層的控制。——摘編自劉瓊《英租威海衛(wèi)鄉(xiāng)村治理:傳統(tǒng)的接續(xù)與現代性的生發(fā)》(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主要手段。(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至民國基層治理的演變趨勢,并分析其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學者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將農村土地政策演進劃分為表5所示的四個歷史時期,勾勒出黨的農村土地政策演進的基本歷程,分析其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以期發(fā)現黨和國家通過農村土地政策演進實現農業(yè)現代化的政策意涵。表5時期農村土地政策演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化對農民土地問題的認識、“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等農村土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逐步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推翻了長期以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最終實現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A續(xù)表時期農村土地政策演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思想的引領下,逐步確立與完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獲得經濟自由的同時,農業(yè)稅費負擔日漸加重,這一時期黨的農村土地政策實現了國家對農業(yè)從“多取”到“多予”的轉變,農業(yè)稅逐步取消,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式農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對“三農”問題提出更高要求和扶戰(zhàn)。黨的農村土地政策主要體現為“三權分置”,即“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wěn)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實現了集體所有、農戶承包、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經營的農村土地權利的分罝并行,為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賦予了強大動力——摘編自劉玲《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演進研究》(1)根據材料,參照其他三個時期的陳述,請對A處農村土地政策演進進行補充闡述。(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世紀的西歐人文與科學被共同壓制在基督教的束縛之內淪為神學的仆從。直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科學和人文又走向了統(tǒng)一,啟蒙精神重樹了科學的權威,科學也成為宣揚啟蒙精神的利器。然而到了19世紀,自然科學逐漸形成壓倒性局勢,甚至這一時期被稱為“科學時代”。隨著科技異化帶來的“工具性”“單向度”等問題,人們意識到了科學孤立發(fā)展的種種弊端。缺乏人文精神融入的自然科學是盲目的,近代科技的發(fā)展加劇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等之間的沖突?!幾詮堅讫?、馬淑欣《論科技發(fā)展與人文精神的內在勾連——基于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的視角》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角度提出一個觀點,運用相關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達清晰。)歷史參考答案1.C2.B3.A4.D5.A6.D7.C8.B9.D10.B11.C12.A13.D14.B15.D16.A17.(1)特征:集中在固定地區(qū);沿襲漢魏以來“市”的建制;布局規(guī)整;市坊分開;服務于皇城需求。(4分,答出兩點即可)(2)變化:由宮城居北轉變?yōu)閷m城居中;由嚴格規(guī)整到相對靈活自由。(4分)原因:宋都開封不利于防守,出于宮城安全考慮;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坊界限被打破;開封城遷就于舊城原有布局,無法統(tǒng)一的規(guī)劃。(6分)18.(1)主要手段:貫徹“民本主義”理念;以“德主刑輔”“禮法并用”為治世的指導思想;使官吏成為國家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加強了輿論監(jiān)督;強調發(fā)揮國家監(jiān)察機關的職責;鄉(xiāng)紳主導下的地方自治。(6分,答出三點即可)(2)演變趨勢: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職能擴大化;治理結構復雜化;治理方式現代化。(2分)影響:加強了對鄉(xiāng)村基層的控制;改變了鄉(xiāng)村基層社會傳統(tǒng)的官、紳、民權力結構;國家政權和民眾之間的緩沖空間日漸縮小,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國家行政權力下沉,擠壓并最終吞噬了鄉(xiāng)村社會的自治空間;國家從鄉(xiāng)村汲取資源,加劇了鄉(xiāng)村社會的衰敗。(6分,答出三點即可)19.(1)補充闡述:這次土地政策實現了由農民土地所有制、生產資料私有逐步向集體土地所有制轉化,逐步確立農業(yè)生產領域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農村土地實現以集體所有制為主,統(tǒng)一經營,為實現現代化和國家工業(yè)化建設提供原始積累和原料供應。(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成功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服務于不同歷史時期黨的戰(zhàn)略任務;立足于不同發(fā)展階段農民的普遍訴求;致力于解放和發(fā)展農村生產力;抓住農村土地權屬這一關鍵問題持續(xù)完善農村土地政策。(6分,答出三點即可)20.示例一觀點: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得益彰。(2分)論證: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率先在意大利發(fā)生,然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和藝術、小說、美術等形式來表達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和尊重。文藝復興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人文主義者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文藝復興運動后期,自然科學首先是天文學得到發(fā)展。哥白尼的“日心說”動搖了宗教神學理論基礎;伽利略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牛頓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建構自主知識體系視域下的檔案學術語革命研究
- 2025版委托擔保合同樣本:醫(yī)療器械注冊融資擔保協議6篇
- 2025版小學學生安全責任追究與保障協議15篇
- 二零二五版煤炭行業(yè)運輸成本控制協議4篇
- 2025年貨運從業(yè)資格證網上考核app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合作合同4篇
- 個人住宅租賃合同模板(2024年修訂版)版B版
- 2025版?zhèn)€人小產權房屋買賣合同范本及操作指南4篇
- 2024物業(yè)公司提供住宅小區(qū)互聯網接入服務合同
- 2025版學校浴池熱水供應系統(tǒng)優(yōu)化承包合同3篇
- 南通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一模)地理試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閔行區(qū)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 2025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重癥患者家屬溝通管理制度
- 法規(guī)解讀丨2024新版《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及其應用案例
- IF鋼物理冶金原理與關鍵工藝技術1
- 小學二年級數學口算練習題1000道
- 化學-福建省龍巖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三月教學質量檢測(一模)試題和答案
- 凸優(yōu)化在經濟學與金融學中的應用
- 家譜、宗譜頒譜慶典講話
- 高速公路收費員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