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語文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教師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5/39/wKhkGWehdxOAGktyAAHhIdb7SYQ971.jpg)
![2024年高中語文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教師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5/39/wKhkGWehdxOAGktyAAHhIdb7SYQ9712.jpg)
![2024年高中語文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教師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5/39/wKhkGWehdxOAGktyAAHhIdb7SYQ9713.jpg)
![2024年高中語文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教師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5/39/wKhkGWehdxOAGktyAAHhIdb7SYQ9714.jpg)
![2024年高中語文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教師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5/39/wKhkGWehdxOAGktyAAHhIdb7SYQ97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知識復習(學生版)
1.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連詞,表轉折)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句式:)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
()有()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ǎ┖酰ǎ┘?,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
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也,而聞者彰()。假
()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蹉步
(),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
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弩馬
()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句
式:)上()食埃土,下()
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句式:)
易寫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6.故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著。
文化常識:
君子:春秋時對貴族的通稱。春秋末年,逐漸成為“有德者”的稱謂。在儒
家系統(tǒng)里,君子是“圣人之下,富有禮儀規(guī)范的人”。《勸學》中指有學問
有修養(yǎng)的人。
金:在古代,“金”的含義較廣,不單指黃金,古代銅為貴重金屬,很多時
候稱“銅”為“金”,“金”可泛指錢財,也可泛指金屬制品。“金就礪則
利”中的“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度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度,跨出兩腳為步。
駕:馬拉車一天叫一駕,“弩馬十駕”中的“十駕”指馬拉車十天所走的路
程。
2.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
O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
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句式:)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
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O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
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句
式:)或()師()焉,或不()焉,?。ǎW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
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
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賞()師??鬃訋熰嵶?、仁弘、師襄、老聃。鄭子之
徒(),其賢()不及
()孔子??鬃釉唬骸叭诵?,則必有我?guī)??!笔枪实茏硬?/p>
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
于()時,學于余。(句式:)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
()之。
易寫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也。
4.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歟)!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文化常識。
六藝: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禱為職業(yè)的人。
百工:各種手藝。
不齒:不屑與之同列,即看不起?;蜃鳌氨芍薄?/p>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相傳孔子曾向他學琴。
3.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
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
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句式:)白
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
萬頃之茫然。(句式:)浩浩乎如馮()
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
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
()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
()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句式:)”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
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句式:)方其破荊州,下()
江陵,順流而東()也,岫臚千里,旌旗蔽空,釀酒
()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
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
()麋鹿。(句式:)駕一葉之扁舟,舉匏
樽以相屬。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句式:)哀吾生
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
于悲風。(句式:)”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
()莫消長()也。蓋
()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
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
()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
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
()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
()白。
易寫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間。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
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3、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8、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9、(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文化常識。
1.望:農歷每月十五。既望:農歷每月十六。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朔:農歷每月第一天。月出:農歷每月初三。
2.美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
星的運行,選取二十八個星宿作為觀測時的標志,稱為“二十八宿”。它又
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四方守護神青龍、
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合稱)等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斗”“牛”
“參”“井”“翼”“軫”均是二十八星官中的星宿名。“青龍”:角、亢、
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
“白虎”:奎、婁、胃、霜、畢、昴、參七宿;“玄武”:斗、牛、女、虛、
危、室、壁七宿。
4.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5.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6.蜉蟾: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
死。常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7.蘇軾、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
蔡襄并稱“宋四家”。
8.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
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
(2)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3)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
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
賦等幾個階段。
9.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煉到極致,跳出生死輪回、生老病死,稱羽化
成仙。
4.登泰山記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
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
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句
式:)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
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
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句式:)余始()循以入,道少
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
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
世皆謂之天門云()o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
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徐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
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
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
見云中白若樗描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
臾成五采()。(句式:)日上,正赤如
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
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
()駁()色,而皆若
()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
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o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
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翻譯句子。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2、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3、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
4、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5、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畫,而半
山居霧若帶然。
6、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十立者,山也。
7、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
8、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9、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10、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皆不
及往。
文化常識積累。
朔:陰歷每月第一天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
望:陰歷每月十五既望:陰歷每月十六
五鼓:古代五時鐘,以打更擊鼓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兩小
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里的每點只占24分鐘。晚七點起更,晚上
7時至9時為一更,9時至11時為二更,11時至1時為三更(即“子時”),
午夜1時至3時為四更,后半夜3時至5時為五更,“五鼓”相當于五點鐘。
行宮:皇帝外出巡行時居住的處所。
知府:也稱太守,是中國古代的地方官職名,州府最高行政長官。
陽:山之南為陽,河之北為陽。
陰:山之北為陰,河之南為陰。
必修上文言文挖空練習及重點復習(教師版)
1.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從)藍而(連詞,表轉折)青于
(比)藍;冰,水為(凝結)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木直中(合乎)繩,
糅(使……彎曲)以為輪,其曲(彎曲度)中規(guī)。雖(即使)有(同“又”)
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形容詞作動詞,挺直),金就
(靠近)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得鋒利),君子博學而日(名作狀,每天)
參(檢查)?。ǚ词。┖酰▽Γ┘海钫Z后置),則知(同“智”)明而
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連詞,表修飾)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所
字節(jié)構,所+動詞,所學的東西)也;吾嘗踐(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聲音宏
大)也,而聞者彰(清楚)。假(借)輿(車)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達)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動,游泳)也,而絕(橫渡)江河。君子生(同“性”,
本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于之,在這里);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備焉。故不積度步(半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弩馬(劣馬)十駕,功在不舍(停
止)。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定語后置)上(名作狀,向上)食埃土,下(名作狀,向下)飲黃泉,用心
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因為)心躁也。(判斷句)
易寫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所以木材經過墨線比就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見識明達,行動不犯錯誤
To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車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卻能達到千里。
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6.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拿刀刻東西,中途放棄,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
雕刻成功。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著。
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然而沒有蛇鰭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
的緣故。
文化常識:
君子:春秋時對貴族的通稱。春秋末年,逐漸成為“有德者”的稱謂。在儒
家系統(tǒng)里,君子是“圣人之下,富有禮儀規(guī)范的人”?!秳駥W》中指有學問
有修養(yǎng)的人。
金:在古代,“金”的含義較廣,不單指黃金,古代銅為貴重金屬,很多時
候稱“銅”為“金”,“金”可泛指錢財,也可泛指金屬制品?!敖鹁偷Z則
利”中的“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度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魔,跨出兩腳為步。
駕:馬拉車一天叫一駕,“弩馬十駕”中的“十駕”指馬拉車十天所走的路
程。
2.師說
2.師說古之學者(求學的人)必有師。師者,所以(用來……的人)傳道受
(通“授”,傳授)業(yè)解惑(疑惑,疑難問題)也。人非生而(連詞,表
承接,就)知之(代詞,道理)者,孰能無惑(疑惑)?惑而不從師,其(那
些)為(成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在,相當于“于”)吾前,其(他
們)聞(知道,懂得)道也固(本來)先乎吾,吾從而師(以……為師)之;
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學習)道也,夫庸(難道)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無論)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
所存也。(判斷句)嗟乎!師道(從師的風尚)之(取獨)不傳(流傳)也久
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人(一般人)也遠矣,猶且
(尚且,還)從師而問焉(代詞);今之眾人(一般人),其下(名詞作動詞,
低于)圣人也亦遠矣,而恥(以……為恥)學于師。是故圣(形容詞作名詞,
圣人)益(更力口)圣(圣明),愚(形容詞作名詞,愚人)益愚(愚昧)。圣
人之所以(……的原因)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表推測語氣,大概)
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對于)其身(自身)也,則恥(以……
為恥)師焉,惑(糊涂)矣。彼(那些)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古人指
文辭休止和停頓處)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提賓標志)不
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或(有的)師(名詞作動詞,學習)焉,或不(同
“否”)焉,?。ㄐ〉姆矫妫W而大(大的方面)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
樂師百工之人,不恥(以……為恥)相師。士大夫之族(類),曰師曰弟子云
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差不多)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感到羞恥),官盛則近諛(諂媚)。"嗚呼!師道之不復(恢
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看不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比
得上),其(多么)可怪也歟!3圣人無常(固定的)師??鬃訋熰嵶印⑷屎?、
師襄、老聃。鄭子之徒(這些人),其賢(賢能)不及(比得上)孔子。孔子
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
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研究),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
藝經傳皆通(普遍)習之,不拘于(被)時,學于余。(被動句,狀語后置句)
余嘉(贊揚)其能行古道(古人從師之道),作《師說》以貽(贈送)之。易寫
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翻譯: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譯: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
吧!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也。
翻譯: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
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向有看到那種人的明智之處。
4.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翻譯: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羞
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覺得近乎諂媚。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歟)!
翻》譯: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士大夫們瞧不起,現在他們的見識竟然反而趕
不上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p>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翻譯: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之道,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文化常識。
六藝: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禱為職業(yè)的人。
百工:各種手藝。
不齒:不屑與之同列,即看不起?;蜃鳌氨芍薄?/p>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相傳孔子曾向他學琴。
3.赤壁賦
3.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
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同“囑”,勸酒)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到),凌(越過)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浩浩乎如馮(憑)
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
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使……跳舞)幽壑之潛蛟,泣(使……
哭泣)孤舟之蔑婦。蘇子愀然(憂郁凄愴的樣子),正(整理)襟危(端正)
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名狀,向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同
“繚”,繚繞),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方其破
荊州,下(攻下)江陵,順流而東(名作動,向東進軍)也,觸臚千里,旌旗
蔽空,釀酒(斟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
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于江渚之上,侶(以……為侶)魚蝦而友(以……
為友)麋鹿。(狀語后置)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滄
海之一粟。(定語后置)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定語后置)"蘇子曰:“客
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最終)莫消長(增
減)也。蓋(假若)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用)一瞬;自其不
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況且)天地之間,物各
有主,茍非(如果不是)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
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也,(判斷句)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
杯盤狼籍(同“藉",狼藉)。相與(一起)枕藉(相互枕著)乎舟中,
不知東方之既(已經)白。
易寫錯字填空,并翻譯句子
1、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間。
翻譯: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一會兒,月
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
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翻譯:任憑小船漂去,越過那茫茫的江面。多么遼闊啊,像是凌空駕風而行,
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么飄逸啊,好像脫離塵世,升入仙境。
3、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翻譯:簫聲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細弱而
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
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翻I譯:使深谷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翻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一片蒼翠,這不是曹孟德
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譯: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翻譯:何況我同你在江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與麋鹿為友。
8、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翻I譯: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輕易得到
的,因而只能把這簫聲寄托在悲涼的秋風中。
9、(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翻譯: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
了就成為色彩,怎樣獲取它們也無人禁止,怎樣使用它們也不會用完,這是
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文化常識。
1.望:農歷每月十五。既望:農歷每月十六。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朔:農歷每月第一天。月出:農歷每月初三。
2.美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
星的運行,選取二十八個星宿作為觀測時的標志,稱為“二十八宿”。它又
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四方守護神青龍、
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合稱)等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岸贰薄芭!?/p>
“參”“井”“翼”“軫”均是二十八星官中的星宿名。“青龍”:角、亢、
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
“白虎”:奎、婁、胃、臀、畢、昴、參七宿;“玄武”:斗、牛、女、虛、
危、室、壁七宿。
4.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5.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6.蜉蟒: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
死。常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7.蘇軾、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
蔡襄并稱“宋四家”。
8.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
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
(2)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3)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
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
賦等幾個階段。
9.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煉到極致,跳出生死輪回、生老病死,稱羽化
成仙。
4.登泰山記
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名作狀,向西)流;其陰(山的北面),濟水東
(名作狀,向東)流。陽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綠化服務居間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合同
- 質量現場問題處理方案
- 浙江移動攀巖墻施工方案
- 清理管道施工方案
- 分紅入股合同范本
- 蚌埠中考題數學試卷
- 成人自考數學試卷
- 職教教材招標方案
- 單位電器購買合同范例
- 跨領域安檢操作標準化的現狀與挑戰(zhàn)
- 大模型落地應用實踐方案
- 催收質檢報告范文
- 2025年八省聯考內蒙古高考生物試卷真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2024山東一卡通文化旅游一卡通合作協(xié)議3篇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測試卷(二)(含答案)
- 2024-2025年江蘇專轉本英語歷年真題(含答案)
- 投標廢標培訓
- 腦卒中課件完整版本
- 藥房保潔流程規(guī)范
- 電子信息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