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總講義【附錄2024年一模文言文高頻分析題匯總】【考情了解】1、通常為議論性文言文。一般是作者針對某種現(xiàn)象或問題表明觀點、闡述道理的文言文。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以記敘、描寫為引子,以議論、抒情為旨歸。2、說明性文言文為小眾,若考查,考點類似初中說明文,說明方法、說明對象的說明特征、語言特點。3、議論性文言文:考查學生在理解文意基礎上對作者所闡述觀點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歸納文本要點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鑒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的能力;難度相對較高的文句的理解能力;文學文化常識的積累能力;分析文本思路結構的能力。文言文的核心:記敘描寫是基礎,抒情議論是題旨。一、文體簡介(一)、游記類散文“記”是記敘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①表達方式上,既可記敘、描寫,也可議論、抒情,較常見的是敘議結合。②記類文常見題材有:記游(如蘇軾《石鐘山記》)、記亭臺樓閣(如歐陽修《醉翁亭記》)、記物(如龔自珍《核舟記》)、記人記事(如歸有光《項脊軒志》)、雜記等。③記類文主旨:抒情、言志、說理等,常見表現(xiàn)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事說理、敘議結合等等。2.游記類文言文閱讀技巧——四何四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①梳理作者游蹤,即弄清作者游覽過程和順序。②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覽過程中所感、所思、所悟,即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主旨。③分析鑒賞作者在寫景抒情中所運用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在文章中圈畫出何人、何景、何情、何理等內(nèi)容,最終得出作者的游覽路線、寫作意圖、寫作特色。游記類行文思路:通常先說明游覽原因,或游地名字來源、所處位置、周圍環(huán)境等,接著寫游覽過程,對游地進行描寫,后議論,發(fā)表看法。3.游記類文本??碱}型主旨概括、句段作用、句段賞析、表達方式、寫作意圖、寫作思路、與課內(nèi)比較等。u概括類題型: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準確、全面地概括文段大意。概括方法:①提取要點,判定中心句。適用于中心明確、論述簡明的文章;②抽象說明,即用自己的語言分析文章的觀點態(tài)度;③綜合歸納,即綜合闡述文中的分論點。注意遵循“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的原則。 u作用類題型:從內(nèi)容和結構分析畫線句段作用。內(nèi)容:概況內(nèi)容。+結構:看位置分析。(1)開頭:①交待時間、地點、背景;②通過烘托、鋪墊引出下文;③描述某場景、現(xiàn)象為后文的議論、抒情做依托、張本或與之照應;④與下文作對比、反襯,突出后文的內(nèi)容……;⑤引發(fā)讀者好奇心,吸引讀者興趣,激發(fā)讀者閱讀下文的欲望。(2)尾段:①總結全文,揭示主旨;②呼應開頭,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③卒章顯志,點明中心;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④回味深長,引發(fā)讀者思考。(注意尾段引用詩歌或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學性/趣味性/歷史文化韻味;注意抒情手法或修辭的運用)(3)過渡段:主要是承上啟下,結合上下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4)重復出現(xiàn)的句子:①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②照應標題;③標明文章層次,完成立意升華;④突出文章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主題。u鑒賞題考查角度:(1)手法鑒賞:①結構層次:線索、層層遞進或某種邏輯順序、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②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正面、側面描寫)、抒情(直接、間接抒情)、議論、說明;③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象征、反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以動寫靜、虛實相生、詳寫略寫等。(2)語言鑒賞:①遣詞造句:詞語句子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整句、散句、整散結合,長句、短句,口語句、書面語句等;②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對偶、反復、通感等;③語言風格:準確簡練,周密詳實,平實清晰,生動形象,流暢自然,清淡樸素,綺麗華美,直白率真,含蓄蘊藉,沉郁蒼涼、豪邁剛勁等。u景物描寫的角度和作用:(1)角度:描寫角度從感官上: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通感【修辭】從視覺上:仰視、俯視、平視、遠看、近觀等。從空間上:高低、遠近從時間上:古今、晝夜從景物角度:形狀、聲音、色彩等:繪形繪色,繪聲繪色。用筆的角度:正面與側面;繁筆與簡筆;白描與工筆;動靜;點面;虛實等。(2)作用:a.交代游覽背景(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空間);b.介紹游覽的進程;c.渲染氣氛;d.襯托人物心情;e.突出人物思想;f.為下文抒情、議論做鋪墊/張本。u寫作意圖題型:文章查找類:通讀全文,找出作者提到的寫作緣由,尤其注意文章后幾段內(nèi)容;內(nèi)容主旨類:概況歸納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文章后幾段內(nèi)容歸納出主旨。一般是表達作者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對社會的思考等。

(二)、論說類文言文1.論說文是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確論點,有可信論據(jù),有嚴密論證。政論、文論、史論、學術論文等都屬于論說文。2.常見文體:(1)“論”,粗略可分為“文論”、“政論”(我們常接觸的)。以論證為主,有條理地闡發(fā)道理,要求善于析理。如賈誼《過秦論》。(2)“說”,從內(nèi)容上看可記敘、可說明、可議論,大多一事一議,發(fā)表作者對某個現(xiàn)象或問題的深刻見解,通常采用托物言志、設物喻理的手法。如韓愈《師說》闡明師這種職業(yè)的道理;柳宗元《捕蛇者說》是闡明捕蛇者為什么要以捕蛇為業(yè)的道理。(3)辯:辯,判別也,帶有辨別性質,多是駁論性文章,駁證某個錯誤論點或辯證某些事實。如柳宗元《桐葉封弟辨》。(4)原:推求本原,著重對事物的本原進行闡述。如韓愈的《原毀》。3.“論”與“說”界限很難分得那么清楚。一般而言,人物論、史論等莊重一些的內(nèi)容,大都采取“論”;一些接近文學散文的“說”,常不采取論這種體裁,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就不能改為《愛蓮論》?!罢f”的語言通常平白如話,寓意深刻;“論”的語言往往縱橫捭闔,汪洋恣肆,多運用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雄辯的力量。內(nèi)容上,“說”著眼于小處,一個社會現(xiàn)象,一種治學方法;“論”放眼于大處,引經(jīng)據(jù)典、說古論今,對象往往是高官甚至君主。4.論說類文言文的特點:(1)政論類文言文特點:從先秦至明清,中國古代文人盡管總是在“入世”和“出世”的邊緣地帶左右徘徊,其實心中最難割舍的還是仕途政治。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問題一般都是現(xiàn)實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實踐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一個王朝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往往成為后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他們思考和論證往事的得失,為后代的統(tǒng)治者提供新的治國方針,以糾前代之失。古代政論文一般的思想都是奉天法古,三綱五常,仁義道德等;爭論的問題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與霸道、民本主義和君主至上、尊賢和尊親、義理和功利等。儒家思想把政治和倫理道德緊密結合,強調(diào)“為政以德”,宣傳“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把三綱五常視為治國之本。倫理化的政治思想對中國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2)文論類文言文特點古代文論就是古代文藝理論或說文學理論,即是文學批評,是專門評價文學作品的議論性文章。我國古代自有記載于書面的文學作品開始,文學評論就蔚為大觀。其內(nèi)容涵蓋文論(畫論),評論文學、繪畫的文章及著作,包括各種文論、詩話,其中一些序、題跋等文言文也會涉及文論內(nèi)容。特點如下:①思維方式:具有直觀領悟和內(nèi)省體驗的特點。②論證方法:多用比喻、對比,少分析性的解釋。③文論范疇、概念內(nèi)涵具有模糊性、多義性。較多涉及對作者的道德倫理評價,而不是單純的藝術評價。5.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事實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②引用論證(道理論證):引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③對比論證: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jù)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全面地論證……觀點,讓人印象深刻。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⑤類比論證: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注意:比喻是兩個事物特點相似,類比兩種道理或關系類似。⑥歸謬法:先設立對方論點是正確的;再以之為前提進行合乎邏輯的引申,得出十分明顯而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說服力。⑦引申論證:通過對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合乎邏輯的推導、引申而得出結論的論證方法。⑧假設論證法:針對著上面所舉的事,從反面進行假設,進而推論論據(jù)的真實性、可靠性,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6、論說類文言文閱讀技巧(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大意,判斷體裁、題材,篩選重要信息,勾畫重點詞句。(2)理清文章論證思路:古代論說類文章基本保持了傳統(tǒng)的抒情寫志的習慣,即先對具體事件、景物進行描寫敘述,后進行抒情說理,追求具體事物事件與所抒發(fā)情志之間的某種邏輯契合。做題時,按照前后內(nèi)容,讀懂客觀內(nèi)容,辨明主觀情志;并理清總分、對照、遞進等層次關系,看出照應、鋪墊、抑揚、烘托等結構關系;關注論證手法。(3)關注重點句子修辭、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4)注意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三)、序類文言文“序”作為一種文體,可分為“書序”和“贈序”。1.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后,多介紹作家生平或寫作目的,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參考資料,或給予必要的導引?!皶颉倍酁閿⑹鲎髡叩囊馊ぁ懽骶壠鸬?,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寫在作品前面的稱為“前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寫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列在后面的稱“后序”或“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nèi)容,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議論??偟膩碚f,介紹并肯定作品內(nèi)容、作者治學理念的居多。(1)寫在作品前面稱為“前言”:內(nèi)容多樣,可以說明寫書目的、成書經(jīng)過、書籍的結構和特色、作者情況等。(2)列在后面稱“后序”或“跋”:通常是作者總結性文字,表達對寫作過程的回顧、對讀者的感謝以及對書籍內(nèi)容進一步解釋或補充。內(nèi)容相對簡潔,重點在于總結和反思。(3)按照作者可分“他序”和“自序”?!八颉敝赣伤俗珜懙男蛭摹!八颉倍嘟榻B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白孕颉笔亲髡咦骷易珜懙男蛭摹!白孕颉眱?nèi)容多說明成書過程和寫作目的。(4)按不同內(nèi)容分別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nèi)容的,屬于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fā)的屬于議論,是議論文。2.贈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用于臨別贈言,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情感,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如:《送東陽馬生序》。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贈人以言”,內(nèi)容多為長輩對晚輩、友人與友人間的臨別期許、祝福、留戀、勉勵、推崇、贊許之辭。古人在贈序中,除敘友誼、道別情外,還闡述主張,議論時事,詠懷抱負,勸誡德行等,有的贈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則鳴的表現(xiàn)。另還有“詩序”,如《<琵琶行>并序》,內(nèi)容介于“書序”與“贈序”之間,多交代寫作原由、詩歌內(nèi)容及所興情感等。3.“序”類文言的閱讀技巧(1)速讀原文,整體把握,分清是“書序”或“贈序”。(2)按文體特點,進一步把握內(nèi)容。若是“書序”,看看是介紹作家生平、成書過程與寫作目的和宗旨;或是說明書籍著述、出版意圖,編寫體例和作者情況等;或是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等。若是“贈序”,看看是否為勉勵、推重、贊許之辭等。(3)要尊重原文,找準區(qū)間,忌張冠李戴,不要隨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4)有時作者思想觀點分散在全文各處,需要適當概括歸納,忌以偏概全。(5)有時作者觀點態(tài)度表現(xiàn)含蓄、曲折,注意挖掘有關詞語的隱含信息。(四)、疏類文言文1.疏作為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包含三類:(1)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疏指疏通,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同時分析問題的奏章也別稱為疏。如:“奏疏”。(2)對古書經(jīng)典類的注解和對書籍注解的進一步注釋。和注合稱“注疏”。(3)是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2.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例,來了解奏疏特點。(1)類比入手,親切生動。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對象是國君。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為人君所接受。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2)駢散結合,華美流暢。唐代奏疏,習慣上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3)正反論述,務盡其旨。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一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使說理更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浚源”,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危害;第二段關于“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復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應)與理性自制的對舉,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4)比喻排比、生動有力。文章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起到生動、直觀的效果;論述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四)、賦類文言文1.賦,以鋪陳揚厲的手法狀物寫情,講究押韻和對仗,介于詩文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1)發(fā)展演變:賦以楚辭為濫觴,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后期,荀況《賦篇》首次以賦名篇。其流變經(jīng)歷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階段。騷賦為楚辭體,體制未定,乃詩向賦之過渡,如屈原《離騷》。漢賦(古賦),篇幅較長,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多用主客問答,韻散夾雜,喜用典故難字,為賦正宗,如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駢賦(俳賦),乃東漢抒情小賦于六朝之變體,多為四六言,講究平仄押韻駢偶用典,辭藻綺麗,體格漸卑,如江淹《恨賦》《別賦》。律賦為唐宋時科舉考試所用試體賦,題、字數(shù)、韻式、平仄皆有嚴格限制。文賦于唐宋古文運動時之散文化賦體,不刻意求對偶聲律辭采典故,句式參差錯落,押韻比較自由,通篇貫穿散文氣息,重視清新流暢,如蘇軾《赤壁賦》。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中說:“賦者,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薄颁伈蓳の摹?,從字面上解釋,就是鋪陳詞藻,彰顯文采。主要是講寫作技巧,一方面強調(diào)文體賦鋪陳直敘的寫作特點,另一方面是強調(diào)文體賦文辭華麗的語言特點,二者相輔相成?!绑w物寫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也包括感情。晉代陸機作《文賦》,明確地提出了詩與賦的區(qū)別:“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流亮。”即,詩是用來抒發(fā)感情的,所以要綺麗細膩;賦是用來鋪陳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劉勰更是把“體物”,即鋪陳描繪事物形態(tài)風貌,認定是賦體“寫志”的一種“載體”,道出了賦融體物寫志為一體的本質屬性。這樣,賦的基本特征,就在“鋪采摛文”的藝術形式與“體物寫志”的思想內(nèi)容相互統(tǒng)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2)大致分類:它體物鋪陳,講究詞采。有的借助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賦》;有的借賦敘述史實,闡發(fā)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如《阿房宮賦》;還有以抒情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懷,如《秋聲賦》。它們共同的特征是抒情色彩濃郁,注重詞采,多用整句。(3)“辭”類似于“賦”,抒情性強,如《歸去來兮辭》。(五)、其他類文言文1.表:即“奏表”,又稱“表文”,是臣子向君主呈獻的奏章中的一種,多為陳情論事。如《陳情表》、《出師表》。(1)古代給君王上書,有各種名稱,不同名稱與上書內(nèi)容有關。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李斯《諫逐客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為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奔?,“章”是用來謝恩的;“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fā)別人的;“表”是用來陳述衷情的;“議”是用來表示不同意見的。此外還有專門議論朝政的文章叫“疏”,如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2)統(tǒng)觀眾多表文,具體內(nèi)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皠又郧椤笨梢哉f是這種文體的基本特征。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常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如《陳情表》《出師表》等。2.書信:書信體文章,論述型可看作議論文,抒情型可看作散文。閱讀書信,(1)明確是去信還是回信;(2)若是回信,內(nèi)容中會提到來信中的信息,這往往是作者所要談論的話題。(3)明確作者和收信人之間的關系。熟記一些常用語,比如尊稱對方為“足下”,謙稱自己為“仆”等。3.“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發(fā)展成一種論述性文體,如《陋室銘》。4.祭文:古時祭文在內(nèi)容上可分四類,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驅除邪魔,祈禱降雨。哀悼死者的祭文,內(nèi)容主要為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jīng)歷,頌揚他的品德業(yè)績,寄托哀思,激勵生者。5.寓言:一種富有哲理性的文學形式。先秦諸子的哲學論文中已有大量寓言。如《莊子》中的“庖丁解?!保俄n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6.說明文:說明類文言文,一般考查事物說明文,文意相對淺顯一些。閱讀時,注意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科學性、文學性)。二、虛詞用法歸納虛詞歸類1、按照句子與句子連接作用分類(連詞)表并列:與、及、且、而、以、亦、載……載(一邊……一邊……)表承接:而、則、因、遂、乃、而后、若夫表遞進:而、且、而況、尚況、非獨……亦、不惟……而又、非惟……抑亦表選擇:抑、如、若、其、且、將、其……其、寧……將、非……則、不……則表因果:以、為、因、由、故、緣、以故、是故、由是、所以……以表假設:如、若、茍、而、即、向、使、向使、設使、假令表條件:乃、縱、無、即、則、然則、縱……尚、縱令……亦表轉折:但、然、而、則、顧表取舍:孰若、孰與、與其……毋寧、與其……孰若、與……不如、與……寧、寧……無、寧……不2、按照在句子的位置分類(語氣詞)(1)句首語氣詞:“夫、蓋、維、惟、唯”。(2)句中語氣詞:“蓋、也、與”(3)句尾語氣詞:“也、乎、哉、矣、已、耳、焉、與(歟)、邪、兮”等。3﹑按照句子語氣作用分類(1)用來表示陳述、判斷、因果、假設,多在句末,表示肯定、否定、解釋的語氣詞:“也、矣、已、耳、焉”(2)用來表示是非問、選擇問、揣測問、反詰問,多在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詞:“乎、與(歟)、邪、哉”(3)用來表示感嘆、商量、命令、請求等,多在句末:“也、哉、夫、兮、矣”。4、按照指代作用分類(代詞)(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如“吾、余、予”;第二人稱代詞,如“女、汝、爾、而、乃、若”;第三人稱代詞,如“之、其、厥、彼”。(2)指示代詞。近指,如“此、斯、之、是、茲”。遠指,如“彼、夫、其”。虛指,如“某、或、莫”。(3)疑問代詞。如“孰、何、奚、胡、惡、安、焉”等。5、按照修飾限制作用歸類(副詞)(1)表程度。表示“稍微”副詞:少、稍、略等。表示“更加”副詞:益、彌、愈、更、滋等。表示“非常、尤其”副詞:最、極、甚、至、尤、良、絕、特、頗等。(2)表范圍。表示“全、都”副詞:悉、皆、咸、俱、舉、凡等。表示“只、不過”副詞:唯、特、徒、獨、直、第、但、止、則、僅、顧等。(3)表時間。表示“曾經(jīng)、已經(jīng)”副詞:既、已、曾、嘗、向、初、曩、始、昔等。表示“經(jīng)常、一向”副詞:常、素、雅、恒、向等。表示“不久”副詞:尋、旋、既而、未幾、無何等。表示“正、恰好”副詞:會、正、適、方、屬等。(4)表語氣。表示“的確、實在”副詞:必、誠、信、良、固、果等。表示“大概、恐怕”副詞:其、蓋、殆、庶、得無、無乃、庶幾等。6、按照輔助作用歸類(助詞)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1)結構助詞。如之、者、所等。(2)語氣助詞。表示陳述語氣:也、矣、焉、耳等。表示疑問語氣:哉、乎、邪、為等。句首語氣詞:夫、唯、蓋等。(3)音節(jié)助詞。如之、其、有、言等。附錄:2024高三一模文言文分析題匯總【賞析題】【24黃浦一?!短蚁洝贰?2.賞析第②段畫線句景物描寫的作用。(3分)22.(3分)答案示例:畫線句描寫了溪水兩岸春光明媚,桃花競開的景象,并描寫在雨后陽光的映照下,桃花美如紅霞的景象;(1分)表現(xiàn)了桃樹生長開花之節(jié)奏與韻律,凸顯其生命力;(1分)將桃花描寫得如此美麗可愛,為后文交代當?shù)厝藢⒋讼∶疤蚁弊隽虽亯|。(1分)【24金山一?!队稳f柳堂記》】22.賞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22.(3分)(1分)運用整散結合,整句如“因其洼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與其前后的句子構成了整散結合的句式特點,寫出了萬柳堂的布局和優(yōu)美的景致。句式整齊中有錯落,讀來朗朗上口?!驹u分說明:指出句式特點1分,內(nèi)容概括1分,表達效果1分?!俊?4松江一?!端萁o源》】23.第③段連用五個“不第此也”,賞析其妙處。(4分)23.(4分)答案示例:五個“不第此也(不止于此/不只是這樣)”連貫而下,承接上文對《禹貢》的誤解,提出岷江和金沙江之間還有大渡河,進一步否定岷山導江的說法,又從人們對龍脈的位置錯誤認識,寫到龍脈發(fā)于昆侖,與長江一起盡余邑。反復使用,層層推進,強調(diào)長江源頭確實是在昆侖;含有作者自信、自得,不容辯駁的情感,容易使讀者信服,增強說理效果?!驹u分說明:具體內(nèi)容最高3分止,效果最高2分止?!俊?4青浦一?!端托煸粴w昆山序》】21.請賞析第③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21.用假設和反問語氣,表達了作者對徐原一他日能得到重用、名顯天下的美好祝愿和信心(2分)?!俺芍苤嗟丁薄棒斨畬氂瘛薄俺褪现怠睒嫵膳疟?,突出表現(xiàn)了徐原一才能杰出、性情淳厚的特點。(2分)。(共3分,給到滿分為止。)【24閔行一?!肚迦A堂記(節(jié)選)》】23.請結合第②③段,賞析作者勸導的藝術性。(4分)23.(4分)以水清木華是因為激梗、郁薄而成為喻,說理生動形象(2分)??隙◤┦苜Y質好,鼓勵他達到清與華的境界,給人鼓舞、給人希望(2分)。運用反問句,加強勸導的殷切語氣,給人催迫感(1分)。【評分標準:比喻+說理生動形象1分,比喻內(nèi)容的概述1分;資質+鼓舞、希望1分;境界+鼓舞希望1分。反問+催迫1分?!俊?4虹口一?!洞簖堜杏洝贰?0.賞析第①段畫線句中“搗”字的妙處。(3分)20.(3分)答案示例:“搗”字用比擬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沖入深潭時的磅礴氣勢,傳神地表現(xiàn)出大龍湫的雄勁,極富視覺沖擊力,也與后文“轟然萬人鼓”的聽覺感受相呼應?!驹u分說明:答對任意3點即可,1點1分,共3分。】【24普陀一?!盾嚧坝洝贰堵毅憽贰?2.甲文第②段畫線部分對“富者”的神情動作進行了刻畫,請賞析其表達效果。(3分)22.刻畫富人側目譏笑、掩嘴離開的不屑情態(tài),以富人的鄙視生動地表現(xiàn)出車窗的簡陋,以及自己不以官位謀私而導致的落魄處境,同時也暗含對褊躁的富人的嘲諷?!?4長寧一?!稇吒C記》】23.以下是小寧對第①段畫線句的評點,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理由。(5分)譬彼甘脆之味,雖累時月不食,未足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須無之。評點:前文表意已足,此處取譬,實蛇足之筆。23.(5分)答案示例:不同意。前文多言“才智之士”的負面作用,而此處以“甘脆之味”取譬,直言國家一段時間內(nèi)無才智之士的后果“未足為病”,文意有所增補。取譬有強調(diào)所論之理的作用,以尋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又有形象易懂的效果,不是多余之筆。此外,本文是為潘君居室所作的記,此處以尋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與尾段非常契合。【評分說明:第一點2分,后兩點每點3分,給到滿分為止?!俊拘形乃悸?、內(nèi)容含義】【24楊浦一?!吨褴幱洝贰?1.第③段子張子的“笑”內(nèi)涵豐富。請結合文本,對其加以分析。(3分)21.(3分)第一,愉悅之笑,笑表示此時依然愉悅,客的嚴辭厲色絲毫沒有改變作者七年謫居的快樂心情,對質疑詰難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與承受力(1分);第二,無奈之笑,客只知迎合權貴,他代表著周邊人的價值判斷,他們是無法理解作者堅貞而清淑的人格追求的(1分);第三,至樂(自適、游心、超越)之笑,作者對于得罪秦檜而貶謫無怨無悔,堅貞而清淑的人格追求讓他超越生活環(huán)境的艱難與清苦,超越同僚、朋友的詆毀與疏遠,在孤獨中尋找到竹與圣哲,也為能有機會直接說出竹軒之樂而笑(1分)?!?4奉賢一?!队峙c焦弱侯》】23.第②段中的“嗛”有兩種解釋:(1)通“慊”,快意、滿足;(2)疑是“賺”字之誤,作“欺騙”解。你更傾向于哪種解釋,并簡述理由。(3分)23.(3分)第(1)種,作者呈現(xiàn)黃生試圖討好雙方,皆不得罪的伎倆;與后文說“我與林汝寧幾皆在其術中而不悟”照應,可見黃生的行為帶有一定的迷惑性質,顯“巧”;與前文“欺”的本質認識形成反差,凸顯黃生的虛偽與無恥,傳遞出作者強烈的諷刺與批判之意。第(2)種,符合黃生行為的本質,與前文“欺”字照應;突出強調(diào)了他的叵測居心;【評分標準:選第(2)種,最多得2分?!俊?4青浦一?!端托煸粴w昆山序》】23.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23.先以玉山并不產(chǎn)玉,提出玉山的名稱可能是虛名的質疑,以此引出玉與君子關系的思考(1分),并提出其得名的原因是“寓意于君子”的猜想(1分),為下文介紹徐原一的君子表現(xiàn)作鋪墊(1分)。最后,借“玉山之得名者,果不虛也”表達對徐原一的贊美與期待(1分),以玉山之名貫穿全文(1分)。(共5分。)【24閔行一模《清華堂記(節(jié)選)》】24.從全文看,作者“愛于彥受”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4分)24.(4分)作者給彥受的堂命名還替他作記(1分),作者對彥受有很大的期待,給他的堂命名為“清華”,并鼓勵他努力去做到清華(1分);作者告誡他目前做得還不夠,擔心他達不到祖上的高度(1分)。作者對彥受語氣嚴厲(1分),這些殷勤的行為、高度的期待、深遠的憂慮和嚴厲的語氣,無不體現(xiàn)長輩對晚輩的切責深愛?!?4崇明一?!逗馔び洝贰?2.有人認為本文第①②兩段記敘部分與后文議論之間結合不夠緊密,對此,你怎么看。請結合本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觀點及理由。(5分)22.參考示例一:我不贊同這一看法。本文第①②兩段交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其中與寺廟相近的記敘,引出所謂江南山水佳者多為僧道所居的觀點。作者駁斥這一觀點,提出僧道所居之所以美在于其用心為公,能為人共賞,所以人們樂于獻言助財,使之日臻于美。前文宦客游人游覽歌詠以及多人資助重建等內(nèi)容的記敘與議論呼應??芍^敘議緊密結合。參考示例二:我贊同這一觀點。本文第①②兩段交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并未充分展示僧人“用心之公”,未能為下文得出“用心之公私廣狹關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提供充分的事實依據(jù)?!驹u分說明:觀點1分,僅有觀點無分析不給分;概括敘述內(nèi)容1分;概括議論內(nèi)容1分;二者的聯(lián)系分析2分?!俊?4徐匯一模《與曹操論盛孝章□》】23.為達到“欲公崇篤斯義”的目的,第③段行文在前兩段基礎上推進了一層,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23.(5分)第①段動之以情,以知交零落、盛處困境打動曹操;第②段曉之以義,以桓公知恥之事、孔子友道之論激勵曹操;第③段誘之以利,以燕君買來馬骨、昭王招納“小才”作類比,展望尊賢納才或能招引群賢聞風而至的前景誘惑求賢若渴的曹操,以期達到勸說曹操“崇篤斯義”的目的。【評分要點:前兩段分析各1分,第③段內(nèi)容分析2分,結構分析1分?!俊咀饔谩俊?4浦東一?!蹲君S記》】23.分析第③段中連用“頃者”“已而”“今”三個時間詞的作用。(4分)23.(4分)作者連用時間詞,先寫最初見到曾節(jié)夫時,雖舉止謙卑,但好像內(nèi)心不安、少言寡語的樣子,暗嘆其不愿奔走于浮躁世道中的秉性(1分);之后作者繼續(xù)觀察曾公的作為,了解到其待人接物的嚴謹與剛正(1分)。再到如今得知曾公以拙命名自己的齋房,表達了對曾公堅守志向、不茍于浮世的贊賞(1分);時間的推進既交代了作者對曾節(jié)夫不同時期的不斷了解和深入認知的變化(1分),為下文愿為曾公作記提升其仁德修養(yǎng)作鋪墊(1分)。(答對1點得1分)【24虹口一?!洞簖堜杏洝贰?2.文中多處描寫了游人的舉動和感受,請分析其作用。(6分)22.(6分)答案示例:①第一段中未見瀑布時通過寫游人的膽戰(zhàn)心驚來烘托水聲之大,有先聲奪人之效;②通過寫“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的舉動和神情反襯出大龍湫瀑布的聲如“震霆”般的雄壯;③第二段中對人物接水、失瓶、取瓶、大笑的描寫,極具生活氣息,既突出了冬季大龍湫瀑布水勢“乍大乍小”的特點,又渲染了悠然自得的氛圍;④文章最后描寫行人游興未盡,徜徉曲徑見月的場面,進一步烘托了大龍湫的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驹u分說明:答對任意3點即可,1點2分,共6分。內(nèi)容空洞、表述不準確酌情扣分?!俊?4寶山一?!读_溪志》序》】22.分析第②段引用詩經(jīng)、太公之言的作用。(3分)22.示例:用詩經(jīng)的詩句說明范翊王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姜太公的話說明范君翊王對先人敬愛之情,自然會擴展到與先人相關的人與物上。體現(xiàn)了范翊王寫作《羅溪志》內(nèi)在情感(寫作意圖),贊揚他熱愛先人、熱愛故鄉(xiāng)的孝悌之心。(3分)23.區(qū)文化局將要修訂《寶山區(qū)志》,面向全區(qū)廣泛搜集資料,請?zhí)峁└母镩_放以來的一則資料,并簡述推薦理由。(5分)【提示:內(nèi)容包括人物、行政、經(jīng)濟、科技、文藝、教育、運輸、環(huán)境、人口、民生等等。】23.示例:提供資料:1993年地鐵一號線開通之后,又有地鐵三號線、七號線、十八號線陸續(xù)開通。與此同時,既有逸仙路高架、南北高架、滬太路高架縱貫全區(qū),又有外環(huán)高架、郊環(huán)高架橫貫東西,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wǎng)絡。推薦理由:方便了寶山區(qū)與外區(qū)的聯(lián)系,緩解了交通壓力,促進了寶山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寶山區(qū)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5分)【24崇明一?!逗馔び洝贰?1.第③段采用對比論證手法說理。請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建造者建造目的論證效果僧佛(1)(1分)(2)(3分)王侯將相滿足個人享樂21.(1)與人同樂(2)通過建造者建造目的的對比,闡明僧佛者得享江南佳山水的原因,有力地論證了用心之公私廣狹關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驹u分說明:對比中闡明原因1分;論證觀點2分?!俊緦Ρ乳喿x】【24靜安一?!吨泯S記》】23.《禮記·學記》主張“學,然后知不足”,本文以“知足”名齋,請評析二者主張為何不同。(4分)23.(4分)兩者討論的對象不同,觀點自然不同(1分):“學,然后知不足”,討論的是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人為了增進知識和能力,要永不知足;(1分)本文的“知足”是指安于平常所處地位,返璞歸真,努力做好分內(nèi)之事,知足才能不辱。(1分)一是用來豐富提升自己能力,要外求;一是面對已獲得的地位、成就,要內(nèi)省。(1分)【24嘉定一?!?4.材料一說“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材料二說“志愿永畢矣”,請結合兩個材料的內(nèi)容,分析君臣二人之志的異同。(4分)24.(4分)答案示例:神宗引用荀子和《詩經(jīng)》里的話,可知他希望借《資治通鑒》觀察先王圣人的偉大業(yè)績,學習到治國之道,也能借鑒昏君亡國的故事吸取經(jīng)驗教訓。(1分)司馬光上書中所言表明希望通過考察歷史來檢視當下治理中的問題,以實現(xiàn)王朝的穩(wěn)固統(tǒng)治,讓天下百姓得到福祉。(1分)二人相同之處在于從前代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有利于統(tǒng)治;(1分)但是神宗更著眼于君主治理,司馬光還注重百姓的安居樂業(yè)。(1分)【評分說明:材料內(nèi)容闡釋4分,君臣之志異同2分?!俊?4楊浦一?!吨褴幱洝贰?2.有人認為本文對“主客問答”形式的運用,其效果不及蘇軾的《前赤壁賦》,你是否贊同?請對此加以分析。(5分)22.(5分)贊同,確實不及。蘇軾《前赤壁賦》以“客”的泛舟相伴、吹簫相和、懷古相問,適時而有層次地表現(xiàn)出蘇軾月夜泛舟的舒暢,懷古傷今的悲咽,最后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客”在文中似真有其人,又似蘇軾的另一個自我,似真似幻,與景情理渾然一體,藝術哲理渾然天成(3分)。而本文中的“客”從厲色詰難到唯唯應應再到神志沮喪,變化突然,就是為了讓作者抒發(fā)如竹般的情志而假設的人物,顯得生硬、機械。(2分)不贊同,各有特色。蘇軾《前赤壁賦》以“客”的泛舟相伴、吹簫相和、懷古相問,適時而有層次地表現(xiàn)出蘇軾月夜泛舟的舒暢,懷古傷今的悲咽,最后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客”在文中似真有其人,又似蘇軾的另一個自我,似真似幻,與景情理渾然一體,藝術哲理渾然天成。(3分)而本文中的“客”是代表著與作者相對立價值觀的一群人,“客”從厲色詰難到唯唯應應再到神志沮喪,變化雖然突然,卻是作者故意為之,對立的“客”讓作者暢快地抒發(fā)出堅貞而清淑的人格追求,完全超脫于貶謫的境遇,讓對立者無可奈何。(2分)【24普陀一?!盾嚧坝洝贰堵毅憽贰?4.甲乙兩文都借寫簡陋的居室表達自己立身處世的追求,而又各有側重,請加以辨析。(4分)24.兩者都表現(xiàn)出作者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甲文強調(diào)作為御史,不因官位顯耀而膨脹欲望,堅持清廉自守以達成心境的開闊;乙文則強調(diào)作為文人/讀書人,即使懷才不遇也要保持清高的品格、清雅的追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緦懽饕鈭D、思想評析】【24黃浦一?!短蚁洝贰?3.結合作者對尋覓“幽夐之地”態(tài)度的變化,探究“桃花源”這一意象的現(xiàn)代價值。(4分)23.(4分)答案示例:作者因遭遇戰(zhàn)亂,欲尋“幽夐之地”,但不相信人間真有世外桃源,于是郁郁不樂;(1分)聽客人介紹了桃溪村后,雖不全信,但對其居民不知兵燹感到驚異;(1分)然后覺得天地間或許真有人跡罕至的仙境,只是自己駑鈍而沒有去尋覓而已;(1分)陶淵明涉足桃花源純屬偶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