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匯編

(全國乙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1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甲辰龍年,是中華民族的生肖年。“龍”這一圖騰,將海內外華人的情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

民族承續(xù)千年的精神力量之源。“龍”自何來,在典籍中有何形容,其演進與流布歷程若何,所代表的中

華文化象征為何,在新一輪生肖龍年,似乎又有了重新說道的理由。

《管子?水地》曰:“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鄙裼翁斓兀魉居晁凝?,是中華民族的生

存保護神??脊虐l(fā)現(xiàn),中國農(nóng)作物的栽培有長達萬年的歷史。在人類力量幼弱的時代,靠天吃飯的先民,

敏銳地觀測到雨水來自東南亞的季風。為了農(nóng)業(yè)的豐收與生存的安定,先民們便幻化出能屈能伸、能上能

下、興云布雨的東方神龍之象。《說文解字》還做了如下解釋:“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

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庇缮峡梢?,龍是變化莫測的農(nóng)事之神與時間之神。

殷商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龍”的象形字,甲骨卜辭中多見龍與雨水的記載。在傳世文獻中,龍最早見

于《左傳?昭公十七年》“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這一記載。上古太昊伏羲屬于春天之神,號

稱“春皇”,也是上古歷法的開創(chuàng)者。八卦最先可能是用來測度天時的歷法。乾卦六爻也被稱為“六龍歷”,

即“時乘六龍以御天”。六爻歷中初九“潛龍勿用”象征陽氣在下,龍角尚未出東方地平線;九二“見龍

在田”表示龍星已經(jīng)顯現(xiàn)在東方地平線上,陽光溫暖,文德光耀;九五“飛龍在天”象征到了最好的季節(jié),

人事也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

在神話歷史化的漢、魏時期,龍與上古部落國家首領密切關聯(lián)。伏羲、神農(nóng)、炎帝、黃帝、堯、舜、

禹等上古人文先祖,無不與龍有著切近的聯(lián)系:有的形似,如“伏羲龍狀”,黃帝“龍顏有圣德”;有的

直接成為龍的傳人,如神農(nóng)母親女登“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陽山,而生神農(nóng)”(《河圖稽命征》)。聞

一多先生曾論述,龍是虛擬的生物,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龍的九似形體,是中

華大地上眾多民族信仰的融合,也象征著伏羲、神農(nóng)、炎帝、黃帝等以龍為圖騰的民族對其他民族信仰的

接納。費孝通先生所說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特征,在“龍”這一形象中得到了生動體現(xiàn)。除漢民族崇龍外,

羌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也都奉龍為圖騰。

龍為農(nóng)業(yè)民族的司雨之神,同時也是農(nóng)業(yè)國家的保護神和王權的象征。秦王嬴政號為“祖龍”,《史

記?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母親因野外赤龍所感孕育了劉邦。龍與中國帝王結緣,原始的部族信仰上

升為帝王信仰。此后,“真龍?zhí)熳印币渤蔀樯窕弁鯔嗤纳鐣曊Z。雖然漢代王充等反讖緯迷信的思想

家專門在《論衡?龍?zhí)撈分杏枰员嫖?,但社會上的龍神信仰傳承不息,連滿清都是以黃龍旗作為王朝政

治的標志。

近百年來,龍依然是民族認同的精神源泉。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的民族意識空前增強,龍之精神鼓舞

軍民上下一心,救亡圖存。今天,我們更以龍的傳人為信念凝聚海內外華人力量,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復

第1頁共12頁

興華夏民族。

(摘編自蕭放《神行天地意融九州一一甲辰說“龍”》,有刪改)

材料二:

據(jù)央視新聞,現(xiàn)在很多“龍”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牛津英語詞典》也已收錄“中國龍”。

在西方文化中,龍往往是魔力和邪惡的化身,而中國龍則寓意尊貴、力量、活力和吉祥。因此為了體

現(xiàn)中國龍與西方龍的本質區(qū)別,如今人們常常把中國龍翻譯為“Loong”,而不是西方世界里的“Dragon”。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有長達萬年的農(nóng)作物栽培史,這使得興云布雨的東方神龍成為中華民族的生存保護神。

B.“龍”作為象形字最早出現(xiàn)于殷商甲骨文,作為文獻記載對象則在春秋時期的《左傳》中。

C.漢魏時期,人們已將眾多人文先祖與龍密切關聯(lián),進而發(fā)展衍生出龍的傳人這一民族信仰。

D.嬴政、劉邦等帝王與龍結緣是龍成為帝王信仰的典型事件,“真龍?zhí)熳印庇纱顺蔀樯鐣曊Z。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引述《管子》《說文解字》等內容可以說明“龍是變化莫測的農(nóng)事之神與時間之神”。

B.材料一第四段分別列舉了聞一多和費孝通的觀點,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強調了中華民族的融合性。

C.材料二從翻譯上區(qū)分了“Loong”和“Dragon",突出中國龍的文化寓意,與材料一相關內容吻合。

D.材料一引述豐富有力,材料二陳述簡明清晰,二者互相印證補充,充分彰顯了龍之精神的文化自信。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辰龍年既是生肖紀年,也是干支紀年,由此可以推出乙辰、丙辰、丁辰、戊辰等紀年。

B.“亢龍有悔”是乾卦六爻“上九”卦辭,指事物發(fā)展到極致,容易走向反面,應當警惕。

C.龍作為虛擬生物從古到今均被人們質疑過,但并未因此影響到全民族對它的信仰和尊崇。

D.《牛津英語詞典》用“Loong”取代了“Dragon”,說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得到了西方的認可。

【答案】

1.A2.D3.B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強加因果,“中國有長達萬年的農(nóng)作物栽培史”并未直接“使得”龍成為生存保護神。

故選A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D.“二者互相印證補充”錯誤,材料一是對“龍”文化的多角度闡述,材料二是對東西方“龍”概念的對

比,二者不存在互相印證補充關系。

故選Do

【3題詳解】

第2頁共12頁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由此可以推出乙辰、丙辰、丁辰、戊辰等紀年”常識錯誤,干支紀年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排序,

沒有“乙辰、丁辰”等紀年;

C.“全民族對它的信仰和尊崇”夸大其實,是部分民族;

D.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說“現(xiàn)在很多‘龍'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杜=蛴⒄Z詞典》也已收

錄‘中國龍'","Loong”并未取代“Dragon”;“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得到了西方的認可”于文無據(jù)。

故選B。

(全國乙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2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何謂“蜀道”?蜀道有狹義、廣義之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蜀道指從長安翻越秦嶺、大巴山,經(jīng)過漢中盆

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交通網(wǎng)絡,號稱“北五南三”,包括秦嶺段的故道、褒斜道、欖駱道、子午道與陰平道,

大巴山、漢中盆地的金牛道、米倉道與荔枝道。此外,峽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屬

于廣義上的蜀道。

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國維認為青銅器銘文《散氏盤》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際已通行,

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褒斜道、欖駱道、子午道、金牛道經(jīng)過險江峽谷,秦漢時期,

人們在臨江的石壁上開鑿???,插末為梁,立水為柱,架設橋閣以通行,形成棧道。棧道近水架設,爆發(fā)

山洪時很容易被沖毀。大約從元代開始,一些路段改為“編道”?!熬幍馈遍_挖土石,盤山而上,險峻程

度較棧道有過之而無不及。東漢初期,朝廷詔令拓展褒斜道。史志記載,當時采用“火焚水激”的辦法,

開鑿了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通車隧道“石門”。

在古代,蜀道對溝通中原與西南地區(qū),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維護國家統(tǒng)一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

如,明清時期,蜀道是內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雍正十二年,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護送達賴喇嘛歸藏,

即取道陜川蜀道,過川入藏;清代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叛亂期間,多次下詔維護蜀道交通,以保證糧草軍餉

運輸。蜀道也是連接西北絲綢之路與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自陜西寶雞經(jīng)甘肅隴山、天水、蘭州,可

連接西北絲綢之路;沿連云棧道經(jīng)陜西漢中、廣元進入云南,可連接西南絲綢之路。

蜀道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十分豐富。蜀道文學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南朝樂府詩中即有“蜀道難”這

一詩題,大多描寫蜀道的艱險與旅人的悲傷。唐宋時期更是留下無數(shù)描寫蜀道之旅的著名詩文,如唐代李

白的《蜀道難》,杜甫的隴蜀羈旅詩,白居易的巴地詩,薛能、孫樵、韋莊等的蜀中詩,宋代蘇軾父子、

黃庭堅、陸游的蜀道詩等。蜀道石刻在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漢隸“漢三頌”一一甘肅天井山麓

的《西狹頌》、陜西靈崖寺的《郵閣頌》、陜西褒谷口的《石門頌》,北魏書法經(jīng)典《石門銘》以及兩宋

明清文人的大量石刻題記,都是我國書法史上珍貴的石質標本,反映了從漢隸到魏碑,再到兩宋以來楷、

行書的演變軌跡。

如今,蜀道還是一條極具開發(fā)潛力的文化旅游帶。蜀地古史傳說遺跡、三國文化古跡、古代著名軍事

關隘如劍門關、白水關、天雄關、陽平關、大散關等,都是現(xiàn)代蜀道保護與文旅開發(fā)的重要資源。

第3頁共12頁

(摘編自《“難于上青天”的古蜀道為何如此重要?》,《道中華》2023年8月9日)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傳統(tǒng)意義的蜀道號稱“北五南三”包括秦嶺段和大巴山、漢中盆地的交通網(wǎng)絡。

B.王國維認為,故道,即青銅器銘文《散氏盤》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際已通行。

C.蜀道是內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因為它是連接西北與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D.蜀道石刻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我國書法史上珍貴的石質標本;地位極其重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主要從蜀道的交通網(wǎng)絡、開鑿創(chuàng)建、歷史作用、文化價值等方面展開論述。

B.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論述了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蜀道及隧道的開鑿、營建方式。

C.文章提到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護送達賴喇嘛歸藏,說明蜀道是明清交通要道。

D.文章認為蜀道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富,論述了文學、書法、旅游方面的價值。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廣義的蜀道除了從長安至成都平原傳統(tǒng)意義的路段外,還包括峽江、川滇、川黔、川藏等古道。

B.秦嶺段中的故道是通行最早的蜀道,大部分路段是商周時期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而形成的。

C.棧道因近水架設,很容易被山洪沖毀,所以大約在元代,一些路段改為開挖土石,修建盤山道。

D.李白的《蜀道難》,借用南朝樂府詩中的“蜀道難”舊題,描寫了蜀道的艱險與旅人的悲傷。

【答案】

1.A2.B3.D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王國維認為"錯誤。由原文“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國維認為青銅器銘文《散氏盤》中的

'周道',在商周之際已通行,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可知,原文說的是“王國維

認為青銅器銘文《散氏盤》中的‘周道'",而“故道,即青銅器銘文《散氏盤》中的‘周道‘,在商周

之際已通行”是作者的觀點。

C.“因為它是連接西北與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錯誤,強加因果。由原文“明清時期,蜀道是內地通

往川藏的交通要道?!竦酪彩沁B接西北絲綢之路與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可知,二者之間沒有因

果關系。

D.”蜀道石刻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錯誤。由原文“蜀道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十分豐富。蜀道文學是一道

亮麗的風景線”可知,“蜀道文學”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不是“蜀道石刻”。

故選A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文章按照時間順序……”錯誤,文章沒有按照時間順序論述。

第4頁共12頁

故選B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描寫了蜀道的艱險與旅人的悲傷”錯誤。由原文“南朝樂府詩中即有‘蜀道難’這一詩題,大多描寫

蜀道的艱險與旅人的悲傷。唐宋時期更是留下無數(shù)描寫蜀道之旅的著名詩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難》”

可知,描寫了旅人的悲傷的是“南朝樂府詩”,李白的《蜀道難》只是描寫蜀道之旅,沒有描寫“旅人的

悲傷”。

故選D

(全國乙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3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文化究竟是越來越一體化、趨同化,還是更應該注意保存文化的多元性?

在文化層面,我認為要有主體意識。如果缺乏主體意識,這個民族的靈魂就沒有立足點。我們只有確

立了自己的文化主體意識,才能夠去跟其他的文化交流、對話,才能夠去向別人學習和吸收。正因為我們

自己的文化主體意識不堅定,或者不明確,所以對外來文化吸收也就非常盲目。進而對文化走向不明確,

所謂的主體意識,其實就體現(xiàn)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近百年來,我們一方面不停地在批判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斷削弱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教

育,使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不了解。

文化的核心首先體現(xiàn)在價值觀念上,西方文化比較重視個體的價值,而中國文化更多地重視群體的價

值,強調個人利益及從群體利益。這種差異來源于不同的生命觀。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一直認為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所謂天地合氣。陰陽之氣一合,萬物就生長,

所以天地是生命的根源。而生命是分類的,每一類都有它自己的根源,就是祖先。天地是生之本,祖先是

類之本,所以每個個體生命只是價值生命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在整體的生命鏈中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個

體生命有生有死,但族類生命是要不斷延續(xù)的。我們常講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中國人的這種生命觀就是

一個非常大的生命觀,你做事情一定想到要給后人留有余地,應該給后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而不是

我這一代用完就完了。

文化還體現(xiàn)為思維方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里有很多獨特的東西,比如說,強調考慮問題要從全局出

發(fā),當各個部分集合成一個整體以后,整體里面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跟其他的部分之間存

在著有機聯(lián)系,我們不能夠再把它從整體中還原出來;強調我們思考問題、讀書、傾聽人講話時,不要停

留在語言文字的表面,而是要去體會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精神、含義,因為中國人講文以載道,所以我們

要去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里面承載的道理;強調在動態(tài)中看待問題,而不是靜止地看問題等。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人文思維方式為主,它確實缺少像西方近代理性主義那樣的科學思維方式,這是我們

應該學習的。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實證科學思維模式到了20世紀相對論出現(xiàn)以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現(xiàn)

代物理學中大量使用莊子所謂的混沌理論、模糊邏輯的理論,把中國的陰陽、道家的自然、禪宗的修禪這

第5頁共12頁

樣的概念都用到現(xiàn)代物理學中去了,科學的研究也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靜態(tài)的研究,而是把很多動態(tài)的研究方

式、思考方式關聯(lián)進去了。

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還留戀科學的、靜態(tài)的、邏輯的線性思維模式,他們難以明白中國原來那種人文思路。

所以說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我們現(xiàn)在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樹立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意識,首先必須

改造我們的思維方式,或者說重新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方式,

文化還體現(xiàn)為生活樣式、衣食住行的方式,以及信仰習俗等。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生活樣式是不同的。

不同的文化擁有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風俗習慣。生活樣式、信仰習俗都是可以看得見的,價值觀念、思

維方式相對來講則是隱藏在背后的一種文化,這四個方面兩兩相生。比如說香港比內地洋化得多,但是他

們的傳統(tǒng)習慣方面又比我們深刻得多,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變了,但是生活樣式和信仰習俗的傳統(tǒng)

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而在我們內地,“文化大革命”徹底從生活樣式和信仰習俗兩個層面鏟除了傳統(tǒng)

的根子,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說,要真正樹立起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必須要

從這四個層面來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它重新落實到我們的生活樣式和信仰習俗里面去。

(摘編自樓宇烈《增強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一一以“仁者自愛”說開去》)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缺乏自尊和自信,將會導致文化主體意識缺乏,文化走向不明確。

B.文化主體意識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的立足點,是與其他的文化交流、對話、學習的基石。

C.我們認為個體生命必須在整體的生命鏈中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這是一種非常大的生命觀。

D.要真正樹立起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首先要從價值觀念、生活樣式的堅守方面著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從三個方面闡釋了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這三個方面在邏輯上是逐層遞進的。

B.文章對文化是應該一體化、趨同化還是多元化雖然沒有直接作答,但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傾向性。

C.文章以現(xiàn)代物理學中大量使用中國的理論及概念一事來解釋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D.除了舉例論證,文章還使用了對比論證等方法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突出優(yōu)勢。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們要樹立文化主體意識,就必須認真審視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并通過教育傳承傳統(tǒng)文化。

B.不同的生命觀使得西方文化比較重視個體的價值,而中國文化更多的是重視群體的價值。

C.我們要拋棄以人文思維方式為主的思維方式,學習西方近代理性主義的科學思維方式。

D.當前,實證科學思維模式已發(fā)生了變化,它把很多動態(tài)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關聯(lián)進去了。

【答案】

1.D2.B3.C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首先要從價值觀念、生活樣式的堅守方面著手”錯誤。由原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它重新落實到我

第6頁共12頁

們的生活樣式和信仰習俗里面去”可知,應是先從生活樣式、信仰習俗方面著手。

故選D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邏輯上是逐層遞進的"錯誤,邏輯上是并列的。

C.”來解釋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錯誤,文章以現(xiàn)代物理學中大量使用中國的理論及概念一事來解釋西方

思維模式的變化。

D.”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突出優(yōu)勢”錯誤,論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我們要拋棄以人文思維方式為主的思維方式”錯誤,由原文“必須改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可知,應是

要改進我們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拋棄。

故選Co

(全國乙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4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敏銳的創(chuàng)作者總是能不斷感知時代的新變化與新趨勢,在充分認識生活、全面開掘生活的基礎上,

通過藝術匠心和審美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呼應時代、引領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以凝聚共識、凝聚人心。

②以文學凝聚一個時代的“精氣神”。文學創(chuàng)作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最關鍵的一條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的支

撐。有生活基礎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具有共通性,可以讓不同接受群體產(chǎn)生共鳴。恩格斯談文藝,特別強調“典

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突出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對生活的提煉和凝聚。文學是創(chuàng)作主體對客體的感知,是藝術

家情感的外化。作家開展創(chuàng)作,需要對社會生活和自我體悟進行凝練與升華。為人民創(chuàng)作,滿足人民群眾

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國文學發(fā)展的主要特色。不同時代,人民對世界的關注不同,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心和主題

也應有不同的側重?;仡欉^往,經(jīng)過篩選留下的文學精品大多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能匯聚一個時代的“精

氣神”,為后世提供緬懷或傳承的精神力量。

③創(chuàng)造性地激活紅色資源,以“擰成一股繩”。文藝創(chuàng)作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構成,影響時代的走向。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少文藝作品,本身就是黨的光輝歷史的一部分。抗日戰(zhàn)爭期間,

《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計》等街頭劇,就是以愛國和抗爭主題凝聚人們的憤慨,召喚民眾

的抗日熱情,用簡短的文藝創(chuàng)作凝聚起抗日力量的。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近百年奮斗

經(jīng)驗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相結合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收獲,是鼓舞激勵數(shù)代中國人民實

現(xiàn)民族復興努力奮斗的力量來源,更是當代中國人確立信仰的重要構成。通過文學作品形象化地、創(chuàng)造性

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邏輯與鮮活生命力,可以鼓舞中國人更廣泛地凝聚共識,凸顯對偉大祖國的認

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從而“擰成一股繩”。

第7頁共12頁

④在大格局下關注文學凝聚人類文明的價值。不僅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關注時代,其他類型的優(yōu)秀文學作

品也無法漠視對時代的參與和概括。《三體》塑造了羅輯、汪淼、章北海、云天明等英雄,這些形象超越

了以往的道德英雄,他們關注的不再是個體或特定群體的價值,而是人類生存延續(xù)的責任,是人類的理想

主義和英雄主義,作品凝聚的是人類文明的價值??萍嫉陌l(fā)展改變了人與物的關系,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突破

了“異化”理論的闡釋范疇。科技進步讓“物”越來越具有“人”的特征。重新認識人和外在世界的關系,

審視和發(fā)展人類已有的道德、價值體系和文明走向等,成為新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要思考的新論題。劉慈欣的小

說突破了自我和單純書寫人的敘事追求,關注整體人類與外在的關系,是宏大敘事在新時代的新表現(xiàn)。如

果現(xiàn)在的文學創(chuàng)作繼續(xù)漠視人的整體性和共通性,忽視人與物、人與世界的關聯(lián),恐怕就與時代有點“隔”

了。

(摘編自王瑜《凝聚是文學作品的原生品質》)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江好》等街頭劇用簡短的文藝創(chuàng)作凝聚起抗日力量,說明文藝創(chuàng)作影響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走向。

B.文中的“精氣神”是比喻,而“擰成一股繩”則是擬人,這樣的表達化抽象為形象,便于讀者理解。

C.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國文學發(fā)展的主要特色,為創(chuàng)作者指明了為誰創(chuàng)作的方向。

D.凸顯對祖國、中華民族和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是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激活紅色資源。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能夠從正面闡述文學作品應當凝聚共識、人心的道理,也從反面指出漠視文學作品整體性和共通性

之弊,論證客觀辯證。

B.文章第①段簡要分析創(chuàng)作者的自身條件和努力方向并提出中心論點,呼應了標題,為下文的論述奠定了

基礎,論證方向明確。

C.文章第②段引用恩格斯的話,闡述藝術創(chuàng)作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凝聚的道理;而第③④兩段都使用了例證

法,論證方法多樣。

D.文章整體采用總分式論證結構;②一④段采用層進式結構,逐層深入地闡述文藝作品如何凝聚共識凝聚

人心,論證結構明晰。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下文學作品凝聚共識、人心的路徑是以文學凝聚時代的“精氣神”,創(chuàng)造性地激活紅色資源,關注文

學凝聚人類文明的價值。

B.科技的發(fā)展進步改變了人與物的關系,促使創(chuàng)作者重新認識人和外在世界的關系等新問題,突破自我和

單純書寫人的敘事追求。

C.時代不同,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心和主題會有不同的側重,但文學精品全部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跨越時空,

為后世提供精神食糧。

D.《三體》等優(yōu)秀作品成功說明,當今時代,不僅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其他類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也關注時代,

凝聚人類文明的價值。

【答案】

第8頁共12頁

1.c2.D3.C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說明文藝創(chuàng)作影響社會發(fā)展”錯,原文是說“文藝創(chuàng)作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構成”。

B.修辭手法理解錯誤,文中的“精氣神”是擬人,而“擰成一股繩”則是比喻。

D.”凸顯對祖國、中華民族和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是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激活紅色資源”錯,

原文“通過文學作品形象化地、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邏輯與鮮活生命力,可以鼓舞中國人更

廣泛地凝聚共識,凸顯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的認同”,“創(chuàng)造性地激活紅色資源”是手段、方式,不是目的。

故選C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特點的能力。

D.”②一④段采用層進式結構”錯,②一④段采用并列式結構,闡述文藝作品如何凝聚共識凝聚人心。

故選D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文學精品全部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錯,原文是說“經(jīng)過篩選留下的文學精品大多帶有鮮明的時代特

色”,選項擴大了范圍。

故選Co

(全國乙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5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湯顯祖年輕的時候懷有滿腔經(jīng)天緯地的濟世熱情。湯顯祖的政治理想,說來也很簡單,就是經(jīng)世致用,

造福百姓,使人人凍餒無虞,安居而樂業(yè);使人人樂于向善,民德歸于淳厚。在他看來,士大夫要先正其

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過,最終決定于士大夫和官員的德性和修養(yǎng)。他

曾經(jīng)代擬過一篇《為士大夫喻東粵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濁吏之法法人也。”他所提出的“清吏”

與“濁吏”兩個概念,并不新鮮,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說法,卻極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

國自古以來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一種普遍德性:他們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當法外的“特選之民”,高人一等,

飛揚跋扈;他們的道德繩墨,只是用來裁制百姓,他們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來宰割人民一一他們教別人

不要“利己”,自己卻很少“利人”,教別人要“利人”,自己卻專門“利己”。

在湯顯祖看來,吃飯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則是一個官員必須關心的頭等大事。他做官期

間,曾多次下到鄉(xiāng)里,勸農(nóng)勵耕。他曾經(jīng)在詩里記錄過自己這方面的活動,在《丙申平昌迎春,曉云如金,

有喜》里,他這樣寫道:“仙縣春來仕女前,插花堂上領春鞭。青郊一出同人笑,黃氣三書有大年。”可

第9頁共12頁

見,為了督促和鼓勵農(nóng)民耕地種田,他確實用了一番心思。湯顯祖的政績,不僅當時就贏得了人民的敬意,

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順治年間,遂昌知縣繆之弼還為他建了“遺愛祠”。

如果說,湯顯祖早期的兩部劇作的主題,在探討“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寫作,則在強化了反諷力度

的同時,致力于尋求精神出路一一解決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與“生活哲學”有關的重大問題。也就

是說,湯顯祖后期的“二夢”,是一種緣于精神焦慮的寫作。

湯顯祖的一生,幾乎就在幾種選擇的困擾中度過。他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壇故址詩》的序中說:

“家君恒督我以檢儒,大父輒要我以仙游?!睆母行陨险f,他更認同祖父的生活方式,但是,就理性而言,

他又無法不接受父親的“檢儒”之督,因為,他也覺得只有進入社會,才能建功立業(yè),有所作為。事實上,

終其一生,湯顯祖的精神,都處于這種“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和因擾之中。佛家的“慈悲”接近自己

的“至情”,但它的“五蘊皆空”,可信不可信呢?道家的“天地不仁”,接近自己民胞物與的同情心,但

是,它的近乎冷漠的“超然”,可取不可取呢?

那么,人生最終的解脫和自由是否可能?在夢境中的淳于勢過著一種貪婪而混亂的生活,到死都不曾覺

悟,然而,經(jīng)歷過夢中的一番教訓,“知夢游醒”,最后放棄了夢中的求仙,跟著師傅呂洞賓,在現(xiàn)實生

活中尋“證盟師”去了。這樣的解脫和出路,似乎啟發(fā)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一他也隨著那一僧一道,

飄然而去了。但是,對湯顯祖來講,有著內在的覺悟,也就夠了,會下生活中的一切人情物事,掉臂而去,

他很難做到,這是因為,他終到了還是一個有情人。

如果說“臨川四夢”的“前二記”一一《紫釵記》和《牡丹亭》,表現(xiàn)的是對“情”的執(zhí)著,是通過“夢”

而走進“情”的世界,而體驗“情”的真與美,那么到了“后二記”一一《南柯記》和《邯鄲記》,則表

現(xiàn)的是“覺”,是通過“夢”而走進“覺”的世界,從而在理性的意義上,認識到人性和生活的真諦。

關于湯顯祖思想的“復雜性”,鄒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斷,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合乎實際的:“從湯

顯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觀來看,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對他影響最大。但他時常也在‘檢儒‘與‘仙游’

之間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對他也有一定影響?!边@種復雜性情形,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狀態(tài)。在不受主

流意識形態(tài)強力干擾的環(huán)境里,一個正常人所接觸和吸納的思想,一定是豐富而多樣的。不同的思想,滿

足著他不同的精神需要,解決他不同時期或不同層面的情感和思想問題。只有頭腦簡單的“單向度的人”,

才會一輩子只接觸一種思想,只接受一種思想。事實上,一個一輩子只知道一種思想的人,不可能成為情

感豐富和思想活躍的人,也不可能成為視野開闊、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就像只吃一種食物的人不可能成為營養(yǎng)

均衡、體魄健康的人。

班固父子批評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那是完全說錯了,因為,在司馬遷那里,各家思

想都有其合理的部分,都有其可取之處,所以,他對所接觸到的思想都有吸納,而他的“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

聞”,也就可以被轉換性地表達為:“吸納天下百家思想?!比绱苏f來,關于湯顯祖思想的復雜性,我們

不僅無須把它看成多大的問題,而且,還要認識到,正是這種復雜性,才形成了湯顯祖作品斑斕而豐饒的

特點。

(摘編自李建軍《湯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