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我國戲曲藝術成熟的標志是()A.京劇的出現B.元雜劇的出現C.豫劇的出現D.瓦舍的出現2、【題文】值得注意的是,盛唐氣象本來是詩歌上的一種說法,但已經被歷史學家所接受,用來說明中國歷史上的那個黃金時代。從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氣象形成的根基是A.專制與跋扈B.頹廢與反抗C.開明與開放D.任性與狂妄3、唐朝時,被譽為“詩仙”的偉大詩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吳道子4、從漢代開始,我國文化出現了中外交匯的特點,下列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各項成就中能夠體現中外文化交匯特點的是A.B.C.D.5、因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的是()A.成吉思汗B.努爾哈赤C.忽必烈D.皇太極6、與春秋后期越王勾踐稱霸有密切關系的是()A.臥薪嘗膽B(tài).尊王攘夷C.退避三舍D.圍魏救趙7、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縣制C.西漢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廢宰(丞)相8、下列____紀年法的是()A.二十四節(jié)氣B.干支紀年法C.年號紀年法D.公元紀年法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簡答題:

諸子百家頻道開設了一些欄目;請為主持人老子;墨子、孟子、韓非、孫武來安排他們所擅長的欄目并說明理由。

(1)《人與自然》:主持人____

(2)《軍事天地》:主持人____

(3)《愛心世界》:主持人____

(4)《法制時空》:主持人____

(5)《哲學論壇》:主持人____10、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周王的活動和當朝的政治、經濟情況。______(判斷對錯)11、根據提示填寫下表。歷史事件作用____基本解除倭患____有利于中俄東段邊境的長期和平____沉重打擊了荷蘭侵略者12、炎黃兩部族走向聯合,形成后來____的主體。13、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它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1)唐朝都城______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整對稱,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北宋的都城開封;最為繁華的______,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

(3)明成祖時修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______,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商周時期青銅器逐步發(fā)展成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和國家權力的象征。()15、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______(判斷對錯)16、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會寧。。A.AB.B17、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考古工作者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______(判斷對錯)18、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種植的粟。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材料題(共2題,共6分)19、閱讀下列材料。

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成就世界矚目;實踐證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動生產力的迅猛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觀察下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兩幅圖:

材料二謬力本(農桑)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

--《史記?商君列傳》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史記?李斯列傳》材料三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遷都以前,就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遷都洛陽以后,進一步實行改革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傳統(tǒng)的漢文化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1)據材料一回答:代表當時我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兩項重要技術(工具)分別是什么?

(2)據材料二回答:為順應生產力發(fā)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經濟措施?秦孝公死后,舊貴族挑撥秦惠文王以謀反犯罪逮捕商鞅,商鞅慘遭車裂而死。為此有人說商鞅變法失敗了,你怎么看待?請說明理由。

(3)材料三這場改革的領導者是誰?

(4)綜合以上兩大改革,你認為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20、唐朝是中國古代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開創(chuàng)了多個繁榮局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铺诓牧隙缦聢D

圖一圖二材料三(松贊干布)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薄浴杜f唐書》(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盛世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分別寫出圖一和圖二生產工具名稱。

(3)材料三反映了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唐朝興盛的原因。(至少答兩點)評卷人得分五、識圖題(共3題,共9分)21、請在《秦朝形勢圖》上,填出秦朝的都城和疆域四至

22、閱讀材料(如圖),回答問題:。

⑴材料反映的是鄭和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它體現了當時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⑵說說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時間、次數?

⑶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什么地方?

⑷鄭和下西洋的意義?23、識圖判斷題(1)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歷史文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燦爛輝煌的文明。寫出下列文物的名稱。(2)利用歷史典故可以幫助我們識記歷史知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典故較多,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如“管仲相齊”、“尊王攘夷”、“葵丘會盟”、“紙上談兵”等。你還知道其它嗎?請寫出三個春秋戰(zhàn)國時相關的成語。評卷人得分六、列舉題(共2題,共18分)24、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閱讀《毛澤東詩詞選》時,看到《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钡脑~句,便開展討論,你能和他們一起討論嗎?(1)小華說:漢武帝是漢朝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做了許多對后世產生影響的事。(2)小麗說:唐太宗善于納諫,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這個人是__________。(3)小梅對詞中“宋祖”產生了疑問,你認為“宋祖”指的是__________。(4)小成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嗎?你應該告訴他,元朝是__________建立的。(5)你補充說:由此我還想到,元朝時,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元朝還創(chuàng)立了“__________”制度,對后世省級行政區(qū)設立意義深遠。此外,元朝統(tǒng)治者還認識到了中原農業(yè)經濟的重要性,設立了專門管理農業(yè)的機構--司農司,詔令其編寫《__________》,刊行四方。25、(1)列舉下列昆劇作者的代表作。湯顯祖——洪昇——孔尚任——(2)明朝時期的科技巨著及作者。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感天動地”的元雜劇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6課繁榮的宋元文化,第三子目“感天動地”的元雜劇中的內容:“元雜劇奠定了中國戲曲由詩歌、音樂、舞蹈結合的藝術特色,標志著我國戲曲藝術的成熟?!笨芍?,元雜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戲曲藝術成熟,故選B??键c:“感天動地”的元雜劇【解析】【答案】B2、C【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盛唐氣象形成的根基。主要是開明的內政和開放的對外政策;盛唐氣象能夠形成,主要得益于統(tǒng)治者開明的內政和開放訴對外政策。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元盛世【解析】【答案】C3、A【分析】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故選A.

本題以被譽為“詩仙”的偉大詩人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李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詩的相關史實.【解析】【答案】A4、D【分析】本題考查南北朝時期的石窟藝術。為了宣傳佛教,南北朝的統(tǒng)治者令人在許多地方劈山削崖,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輝煌的石窟藝術。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石窟里面有大量精美的雕像。這些宏偉精巧的雕像,繼承了秦漢以來的造型藝術的傳統(tǒng)風格,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產物,所以D符合題意;ABC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地理學、農學、繪畫的成就,沒有體現中外文化交匯特點,不合題意。故選D。

【解析】D5、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相關知識點。鐵木真完成蒙古統(tǒng)一大業(yè),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窘馕觥緼6、A【分析】臥薪嘗膽反映的是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是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時刻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

故選A.

本題考查了成語臥薪嘗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成語臥薪嘗膽的相關史實.【解析】A7、C【分析】【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A項正確,西周立國后實行分封制,B項正確,秦朝實行了郡縣制,C項錯誤,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政治制度,不是西漢時期的政治制度,D項正確,本題選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中國的古代政治制度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都維護了統(tǒng)治的穩(wěn)固,其中的秦朝郡縣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影響最大,至今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還在沿用縣制和省制,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學們要好好的識記和理解。8、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紀年法的相關內容。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包括: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公元紀年法。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guī)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故選A?!窘馕觥緼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孟子孫武墨子韓非子老子【分析】【分析】(1)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要求統(tǒng)治者實施“仁政”外,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xù)利用。所以他適合主持《人與自然》欄目。

(2)孫武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兵家的鼻祖。他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因此他適合主持《軍事天地》欄目。

(3)墨子是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以大欺?。灰袕娏枞醯那致詰?zhàn)爭。適合主持《愛心世界》欄目。

(4)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年法家代表人物;他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適合主持《法制時空》欄目。

(5)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具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發(fā)可以相互轉化,這是辯證的觀點。適合主持《哲學論壇》欄目。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本題以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方式考查學生對諸子百家學說的掌握程度、題型新穎獨特,巧妙避開了簡單的一問一答模式。不僅考查了歷史知識、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是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一門學科。10、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這是我國發(fā)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甲骨文;把握甲骨文出現的朝代.

熟練掌握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的歷程.【解析】×11、戚繼光抗倭雅克薩之戰(zhàn)鄭成功收復臺灣【分析】【分析】這是基礎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戚繼光抗倭基本解除倭患,康熙帝反擊沙俄。有利于中俄東段邊境的長期和平,鄭成功收復臺灣沉重打擊了荷蘭侵略者。

【點評】考查抗擊外國侵略的斗爭。12、華夏族【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炎帝與黃帝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3課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與黃帝中的內容:“炎帝戰(zhàn)敗并歸服黃帝,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qū)并不斷繁衍,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笨芍?,故填華夏族。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炎帝與黃帝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他們各自的貢獻。13、略

【分析】(1)唐王朝的都城長安;修建歷時72年,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整,全城南北中軸線兩側東西對稱,棋盤式的街道寬敞筆直;擁有百萬人口,不僅是國內交通的樞紐,還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2)北宋開封的大相國寺;每年舉辦多次廟會,寺廟內外人流如潮,有“皇家寺廟”之稱。

(3)在明代;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是紫禁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宮城.宮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舊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宮是我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答案為:

(1)長安.

(2)大相國寺.

(3)紫禁城.

本題以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為切入點;考查唐都長安;宋都開封、明都北京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建筑藝術成就.【解析】長安;大相國寺;紫禁城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商周時期青銅器。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商朝以后,青銅器的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和軍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發(fā)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利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銅文明。15、×【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最后一個諸侯國齊國;完成了統(tǒng)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tǒng)局面。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

故答案為:

×。

本題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的有關內容?!窘馕觥俊?6、√【分析】本題考查金國建立的相關知識。11世紀末,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逐漸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從此,女真族的勢力不斷增強。12世紀初期,阿骨打舉兵抗遼,遼軍節(jié)節(jié)敗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金,定都會寧,阿骨打就是金太祖。所以本題表述正確,故選A?!窘馕觥緼17、√【分析】1929年冬天;我國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化石。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識點。

本題以北京人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北京人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窘馕觥俊?8、×【分析】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種植水稻;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稻谷和稻殼。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識。識記有關內容。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識的掌握。需熟知有關知識?!窘馕觥俊了?、材料題(共2題,共6分)19、略

【分析】

(1)本題考查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

(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

(3)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題考查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解析】(1)據材料一可知;代表當時我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兩項重要技術(工具)分別是鐵農具和牛耕.

(2)據材料二“謬力本(農桑)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可知,為順應生產力發(fā)展,“商君”采取了獎勵耕織的經濟措施,商鞅變法成功了,通過商鞅變法,秦國實現國富兵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衡量變法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不是變法者的結局,而是看變法的效果.

(3)據材料三“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遷都以前,就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遷都洛陽以后,進一步實行改革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傳統(tǒng)的漢文化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可知,材料三這場改革的領導者是北魏孝文帝,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以后,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故答案為:

(1)鐵農具;牛耕.

(2)獎勵耕織;商鞅變法成功了;衡量變法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不是變法者的結局;而是看變法的效果.

(3)孝文帝或拓跋宏.

(4)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20、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相關內容。結合材料一的信息,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梢缘贸?,唐太宗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體現了唐太宗民本思想。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輔佐下,以隋亡為教訓,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民族關系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治國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軍事發(fā)展、社會安定、思想文化繁榮、國力日益強大、民族關系緩和、中外友好往來增多。史稱“貞觀之治”。(2)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生產工具的改進。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圖一是曲轅犁,圖二是筒車。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了曲轅犁,還創(chuàng)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3)本題主要考查了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歷史事件。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個王朝。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做了吐蕃的贊普,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邏些。為鞏固統(tǒng)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設置各級官府,建立了嚴密的軍事組織,制定了嚴酷的法律,還命人創(chuàng)制了吐蕃文字。貞觀時期,松贊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大批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yī)藥書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經濟、文化發(fā)展。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新贊普即位,必請?zhí)铺熳印皟悦?。?)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興盛的原因。根據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唐朝興盛的原因包括:統(tǒng)治者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注重人才的選拔、任用賢才;工具創(chuàng)新;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家統(tǒng)一;民族關系融洽等?。【解析】(1)以民為本;貞觀之治。(2)曲轅犁;筒車。(3)唐蕃和親(文成公主入嫁吐蕃)。(4)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注重人才的選拔、任用賢才;工具創(chuàng)新;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家統(tǒng)一;民族關系融洽等。五、識圖題(共3題,共9分)21、略

【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的疆域。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所以,本題的地圖中間方框為咸陽,上方框為長城;右方框為大海;下方框為南海;左方框為隴西。

【解析】中間方框為咸陽,上方框為長城;右方框為大海;下方框為南海;左方框為隴西。

22、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對外開放政策。結合圖片信息可以得出,反映的鄭和下西洋的事件,說明了明朝時行了對外開放政策。(2)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次數。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炫耀國威,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明成祖時期,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3)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訪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鄭和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

(4)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的意義。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

【解析】(1)對外開放。

(2)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從1405年到1433年;7次。

(3)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4)增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

23、略

【分析】(1)本小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青銅文化。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圖一中的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圖二中的巨大的司母戊鼎。圖三中的曾侯乙編鐘。(2)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以及典故的掌握,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的歷史典故有退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