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課件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1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第2講考點突破學案文言斷句課件新人教版2021/4/17學案2文言斷句【真題為例】【例1】(2019·天津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衡州新學記[宋]張孝祥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約之嚴,先王之時未必有此;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一視簿書期會【注】之事,則曰:“我方為政,學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其學與政之分與! (選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會:按規(guī)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3分) (

)A.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提示】根據(jù)句意,“自好者”應該是“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的主語,其前斷開;“昔之所習者”為一整體,其后斷開,排除該選項。B.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提示】根據(jù)上下文,畫波浪線句的大意為:但是學習就只為學習,施政就只為施政。人們聚集住在一起終年玩樂,有上進心的人只不過通曉經(jīng)書,寫寫文章,以考取功名,已經(jīng)考取功名做了官,先前所學習的知識,很快就忘記并荒廢了。C.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提示】根據(jù)句意,“通經(jīng)緝文”是一個整體,中間不應斷開,且“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各自獨立,二者中間應斷開,排除該選項。D.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提示】根據(jù)句意,結合前面選項的分析,應是“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則昔之所習者”,選項所斷皆不準確,排除該選項。答案:B

附【參考譯文】后世的學習,大概比先王那時候要更加興盛。居處的安逸,飲食的豐盛,規(guī)矩約束的嚴苛,先王那時候也不一定具備;但是學習就只為學習,施政者就只為施政。人們聚集住在一起終年玩樂,有上進心的人只不過通曉經(jīng)書,寫寫文章,以考取功名,已經(jīng)考取功名做了官,先前所學習的知識,很快就忘記并荒廢了。一看文書記載的相關按規(guī)定的期限施行政令的事,就說:“我剛剛從政,哪里懂這些?”唉!后代說治理國家的人常常趕不上先王的時代,就是治學與為政分開的緣故吧!【例2】(2017·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fā)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jīng)》,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注]矣?!蹦晔?略通《五經(jīng)》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于地,絕而復蘇者數(shù)矣。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乃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自后少進粥。

(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注】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提示】根據(jù)上下文,“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的主語應是“從父洽族兄暠”,不能是“華嚴寺”?!叭A嚴寺”在句中應充當“共往”的賓語。“共往”后不能斷句,“華嚴寺”后應斷句。據(jù)此排除該項。B.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提示】疏通大意,根據(jù)句意斷句。這幾句話的譯文是:父親謝藺遭逢母親阮氏去世,不吃東西哭泣出血而死,家人賓客都擔心謝貞也會如此,叔父謝洽、族兄謝暠于是同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謝貞講道。C.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提示】根據(jù)上下文,“懼貞復然”語意完整,其間不能斷句;“懼貞復然”的主語應為“家人賓客”,“家人”后不能斷句。據(jù)此排除該項。D.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提示】根據(jù)上下文,“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的主語應是“從父洽族兄暠”,不能是“華嚴寺”?!叭A嚴寺”在句中應充當“共往”的賓語?!肮餐焙蟛荒軘嗑?“華嚴寺”后應斷句。據(jù)此排除該項。答案:B附【參考譯文】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朝太傅謝安的九世孫。父親謝藺,任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謝貞幼年聰慧敏捷,性情純厚。祖母阮氏起先苦于風眩病,每每發(fā)作便一二天不能飲食。謝貞當時才七歲,祖母不食,他也不食,親族都覺得他與眾不同。母親王氏,給謝貞講《論語》《孝經(jīng)》,他讀完便能背誦。八歲時,曾寫《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對他的詩賦有美好情趣感到驚奇,對親近的人說:“此兒將來可成大器,至于‘風定花猶落’一句,可以和謝惠連媲美了?!笔龤q時,(謝貞)略通《五經(jīng)》大意,尤其熟悉《左氏傳》,又擅長草書、隸書、蟲篆書。十四歲時,父親離世,他頓首痛哭,數(shù)次哭得死去活來。父親謝藺遭逢母親阮氏去世,不吃東西哭泣出血而死,家人賓客都擔心謝貞也會如此,叔父謝洽、族兄謝暠于是同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謝貞講道。禪師對謝貞說:“孝子既然無兄弟,極須自愛,如若因哀傷過度而亡,誰來贍養(yǎng)母親呢?”此后謝貞才進少許粥?!窘忸}導引】掌握方法巧斷句

1.理解大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fā)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楚屬于什么文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想表達什么意思。

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文言文常以“曰”“云”“言”為對話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文言文中常見的放在句首的語氣詞有“夫”“蓋”“惟”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另外,復音虛詞以及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也是斷句的標志詞,它們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點斷。如“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縱使”等。

4.找出動詞,明確句意。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qū)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5.借助名詞(代詞)斷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予、余(表示“我”),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其、之(表示“他”)。

6.借助語法結構斷句。文言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等,根據(jù)這些結構也可斷句。7.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著斷開幾處的效果。例: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過秦論》)

這一段文字之中,“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內(nèi)”“外”是對比。根據(jù)這樣的語言特點,斷句也就容易多了。休息時間到啦同學們,下課休息十分鐘?,F(xiàn)在是休息時間,你們休息一下眼睛,看看遠處,要保護好眼睛哦~站起來動一動,久坐對身體不好哦~【新題精練】1.(2019·合肥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恢字弘達。幼聰穎,年七歲,能通《孝經(jīng)》《論語》義,發(fā)擿無所遺。既長,美風表,涉獵史籍。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nèi)外多虞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wèi)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宣武之難,逃在京師。高祖義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為輔國將軍。建康平,還為冠軍將軍、右衛(wèi)將軍。天監(jiān)元年,為侍中、前將軍。二年,出為使持節(jié)、征虜將軍。四年,改授后將軍、郢州刺史,持節(jié)如故。義兵初,郢城內(nèi)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殯,及恢下車,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內(nèi)大治。

(節(jié)選自《梁書·蕭恢傳》)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nèi)外多虞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wèi)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B.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nèi)外多虞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wèi)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C.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nèi)外多虞/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wèi)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D.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nèi)外多虞/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wèi)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解析】選C。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本題應結合語意及句子結構進行分析。“虞”指憂慮、憂患,“內(nèi)外多虞”指內(nèi)外憂患頗多,語意、結構均完整;而“明帝”則應作“以恢為寧遠將軍”的主語,故“虞”后應斷開,排除A、B兩項?!皷|宮”即太子,“東宮建”意為立太子,語意完整;“太子舍人”為官名,根據(jù)語境,任“太子舍人”的應為蕭恢,而非“東宮”,故“東宮建”后應斷開,選C。附【參考譯文】

蕭恢字弘達。蕭恢自幼聰明,七歲時,便能通曉《孝經(jīng)》《論語》的義理,解說疑難問題沒有遺漏的。他成年后,儀表堂堂,博覽史書。南齊隆昌年間,明帝擔任宰相,內(nèi)外憂患頗多,明帝于是任命蕭恢為寧遠將軍,率領一百名士兵保衛(wèi)東府,并且授任他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立太子,蕭恢任太子舍人。宣武之難時,蕭恢逃匿于京師。高祖所率領的義軍到來,蕭恢在新林迎接,被任命為輔國將軍。建康平定后,蕭恢返回,改任冠軍將軍、右衛(wèi)將軍。天監(jiān)元年,擔任侍中、前將軍。天監(jiān)二年,蕭恢出任使持節(jié)、征虜將軍。天監(jiān)四年,蕭恢改任后將軍、郢州刺史,照舊任使持節(jié)。義軍最初起事時,郢州城內(nèi)有許多人因疫病死亡,來不及安葬,等到蕭恢就任后,即刻下令將這些尸體掩埋。他又派遣四位使者巡視郢州各地,使得州內(nèi)大大安定。2.(2019·福州一質(zh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邢卲,字子才,河間鄚人。少在洛陽,會天下無事,與時名勝專以山水游宴為娛,不暇勤業(yè)。嘗因霖雨,乃讀《漢書》,五日,略能遍記之。后因飲謔倦,方廣尋經(jīng)史,五行俱下,一覽便記,無所遺忘。年未二十,名動衣冠,諸人方之王粲。

卲率情簡素,內(nèi)行修謹,兄弟親姻之間,稱為雍睦。博覽墳籍,無不通曉,晚年尤以《五經(jīng)》章句為意,窮其指要。吉兇禮儀,公私諮稟,質(zhì)疑去惑,為世指南。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卲援筆立成,證引該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頃。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有齋不居,坐臥恒在一小屋。果餌之屬,或置之梁上,賓至,下而共啖。天姿質(zhì)素,特安異同,士無賢愚,皆能顧接,對客或解衣覓虱,且與劇談。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

(節(jié)選自《北齊書·邢卲傳》,有刪改)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B.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C.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D.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解析】選A。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本題可用排除法。分析語法結構斷句,“不以”中“以”為“憑借”之意,“才位”作“以”的賓語,二者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排除B、C兩項?!懊撀浴币鉃闉⒚?不受約束,“簡易”意為簡樸隨意,二者意義相近,應為并列關系,且“不修威儀”意為不修飾容貌舉止,句意完整,故“簡易”后應斷開,排除D項。選A項。附【參考譯文】

邢卲,字子才,河間鄚縣人。少年時在洛陽,適逢天下太平,同當時的名流們專以在山水間游玩宴飲為樂,沒有時間致力于學業(yè)。曾因為連降大雨(無法出門),才誦讀《漢書》,五天,就可以全部記住。后來因為對宴飲游玩感到厭倦,才廣泛探究經(jīng)史,一目五行,看一遍就能記住,沒有遺忘的。不到二十歲,就在士大夫中很有名氣了,眾人將他比作王粲。

邢卲性情簡單樸素,在家行事謹慎,兄弟親戚之間,關系和睦。博覽典籍,無不通解知曉,晚年尤其著意于《五經(jīng)》章句,深入研究它的要義。有關吉兇禮儀之事,公家私人都向他請教,他都能質(zhì)疑解惑,成為世人的指南。每當公卿大臣集會議論,事情有關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筆馬上就能寫好,引證廣博完備?;噬厦鼘懗⒌湔?一會兒就完成。(邢卲)雖名實兼重,卻不憑借才能官位輕視別人。生活灑脫不拘,簡樸隨意,不修飾容貌舉止,車子、衣服、器物和用具,勉強夠數(shù)而已。有齋室并不居住,日常起居經(jīng)常在一個小屋之中。果實糕餅之類的食物,有時放置在梁上,客人到來,便取下來共食。天資質(zhì)樸,特別能與不同的人共處,士人無論賢愚,都能拜訪接待,有時對著客人一邊解開衣服尋覓虱子,一邊與其暢談。有很多書,卻不大校對文字??匆娝诵?常常笑著說:“為何這么愚蠢?天下的書到死也讀不完,怎么可以周而復始地??彼?。而且發(fā)現(xiàn)和思考書中的錯誤,更是一種快樂?!?.(2019·鄭州二質(zh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呂溱字濟叔,揚州人。進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坐預進奏院宴飲,出知蘄、楚、舒三州。復修起居注。儂智高寇嶺南,詔奏邸毋得輒報。溱言:“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備。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進知制誥,又出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疏論宰相陳執(zhí)中奸邪,仁宗還其疏。溱曰:“以口舌論人,是陰中大臣也。愿出以示執(zhí)中,使得自辨?!蔽磶讏?zhí)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jīng)筵出者視為例徙成德軍,時方開六塔河,宰相主其議。會地震,溱請罷之以答天戒。

(節(jié)選自《宋史?呂溱傳》)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未幾/執(zhí)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jīng)筵出者視為例/B.未幾/執(zhí)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jīng)筵出者視為例/C.未幾/執(zhí)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jīng)筵出者視為例/D.未幾/執(zhí)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jīng)筵出者視為例/【解析】選B。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由前文可知,“執(zhí)中”即陳執(zhí)中,“溱”為呂溱,根據(jù)語境可以推測,“執(zhí)中去”即陳執(zhí)中被罷免,而“以侍讀學士知徐州”的應是“溱”,故排除A、C兩項?!百n宴資善堂”即在資善堂賜宴,語意完整,其與“遣使諭曰”是皇帝的兩個行為,二者中間應斷開,排除D項。綜上確定答案為B項。附【參考譯文】

呂溱,字濟叔,是揚州人??贾羞M士第一名。任亳州通判,直集賢院,同時任修起居注。因為參與進奏院宴飲一事獲罪,出京外任蘄、楚、舒三州知州。后恢復修起居注職位。儂智高侵犯嶺南,皇帝下詔令發(fā)往各地的邸報不得擅自通報這一消息。呂溱進言:“一個地方有了緊急情況,應該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戒備。現(xiàn)在卻想讓人們不知道(有關情況),這是什么意思呢?”晉升為知制誥,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后入朝任翰林學士。呂溱上奏疏彈劾宰相陳執(zhí)中行為奸詐邪惡,仁宗退還了他的奏疏。呂溱說:“(若)用言語議論他人,這是暗地里中傷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來給陳執(zhí)中看,使他能夠為自己辯白?!辈痪?陳執(zhí)中被罷免,呂溱也以侍讀學士的職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資善堂賜宴(餞別),派遣使臣轉告他說:“這頓宴席是特地為你設的,你可以盡情大醉?!毕略t自此以后,以經(jīng)筵講官身份出京外任的人(都)依照此例。調(diào)任成德軍知軍,當時正開鑿六塔河,由宰相掌管決策。恰逢地震,呂溱請求罷停此事來應答上天的警戒。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吳時來,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攝府事?!炭平o事中。劾罷兵部尚書許論、宣大總督楊順及巡按御史路楷。皆嚴嵩私人,嵩疾之甚。會將遣使琉球,遂以命時來。時來抗章劾嵩曰:“嵩輔政二十年,文武遷除,悉出其手。潛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虛官帑以實權門,臣竊謂除惡務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雖宵旰憂勞,邊事終不可為也。”時張翀、董傳策與時來同日劾嵩。而翀及時來皆徐階門生,傳策則階邑子,時來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階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構陷,必有人主之,且時來乃憚琉球之行,借端自脫。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詔獄,嚴鞫主謀者。三人瀕死不承,第言“此高廟神靈教臣為此言耳”。主獄者乃以三人相為主使讞上。詔皆戍煙瘴,時來得橫州。(節(jié)選自《明史·吳時來傳》,有刪改)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