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2024年江蘇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解析版)_第1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2024年江蘇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解析版)_第2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2024年江蘇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解析版)_第3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2024年江蘇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解析版)_第4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2024年江蘇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難點突破01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四大考點)

模塊導(dǎo)航

?模塊一一詞多義方法指導(dǎo)

?模塊二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模塊三文言翻譯信、達、雅

?模塊四文言句式及斷句

?模塊五江蘇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xùn)

模塊一N一詞多義方法指導(dǎo)。

知識點:一詞多義方法指導(dǎo)

一詞多義,是指文言文中同一個詞在不同場合下有多個不同的意義,其中有一項是本義,

其他則是在本義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等。如:“兵”,本義是“兵器,武器”,

后又引申出與武器相關(guān)的“軍隊”、“兵士”等義項。至于一個詞幾個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大家

不必深究。但是,一個常用詞有幾個義項需要掌握,這只有靠平時積累,沒有捷徑。當(dāng)然,

積累不能只是死背義項,而是要在不斷地文言閱讀中理解、記憶、歸納,而且識記一定要結(jié)

合具體例句,做到詞不離句。結(jié)合具體例句,有利于增強語感和記憶。當(dāng)然,一個詞不管義

項有多少,一旦用在一個具體語句中,則只能有一種確定的意義。一個詞句中意義的判定我

們主要采用語境分析推斷法和選義項代入法。止匕外,有時也會用到成語對應(yīng)法,同時,需注

意實詞解釋時關(guān)注詞義的適當(dāng)引申。

i.語境分析推斷法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詞義是不定項的,我們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

含義,上下文這個語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語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

2.選義項代入法

中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

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xué)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

題。在進行聯(lián)想推斷時,我們更多的選用“選義代入法”,即把已知義項代入句子,根據(jù)上下

語境判定合適義項。這就要求大家對于150個實詞在課內(nèi)出現(xiàn)的每一個義項都很熟悉,然后

代入具體句子中進行判斷。

3.成語對應(yīng)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4.適當(dāng)引申法

雖然找到合適義項,但是如果按原義解釋過于生硬或不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那么可以適當(dāng)

引申一下。

模塊二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O

文言虛詞的含義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沒有明確實在意義,而偏重于語法意義的一類詞。虛詞包括

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gòu)成句子,表達一定的

意思,初中階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何、于”6個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在學(xué)

習(xí)和掌握文言虛詞時,首先根據(jù)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當(dāng)什么成分,再根據(jù)特定的語

言環(huán)境,詞語間的相互關(guān)系,確定它的詞性,辨別它的意義。

中考復(fù)習(xí)之文言文虛詞匯總

1.之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表修飾作用(定語+之+中心詞)的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用在主語和謂語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賓語+之+謂語」

不譯何陋之有?(《陋室銘》)

音節(jié)助詞不譯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鏈接提示】“之”的實詞用法: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所帶的賓語一般

動詞到……去,往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都為處所名詞

他(她、它),他(她、它)們、他

代第三人稱具答之。(《桃花源記》)

(她、它)的,他(她、它)們的

代指事物它(們)愿終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代詞

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與惠子游于

代事理它(們)

濠梁之上》)

指示代詞這,此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

2以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憑借的條

用,憑借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件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根據(jù)根據(jù),按照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因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表目的來,用來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連詞

表結(jié)果以致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鏈接提示】“以”的實詞用法: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表示動作行為用,使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狼》)

動詞

表示心理活動認(rèn)為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3.為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表示行為的對象替,給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

介詞引進動作的對象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表示被動被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鏈接提示】“為"的實詞用法: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

表判斷是

動詞家》)

在不同語境中可表示多種意義雕刻,建造等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名詞表行為、表現(xiàn)心理活動,精神狀態(tài)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4.于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比,月生

引進比較對象(形容詞+于)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在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介紹與動作發(fā)生相關(guān)的時間、

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介詞地點、對象、范圍

從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醉翁亭記》)

向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介紹行為動作所涉及的對象給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對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5.其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用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又(也可不譯)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助詞

表示祈使語氣就……吧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鏈接提示】“其”的實詞用法: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他(她、它),他(她、它)們,他(她、

人稱代詞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代詞它)的,他(她、它)們的

指示代詞那,那些其人視端容寂。(《核舟記》)

6.而

詞性用法解釋例句

表并列關(guān)系不譯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表承接關(guān)系然后,接著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

連詞表遞進關(guān)系而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卻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表修飾關(guān)系不譯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模塊三文言翻譯信、達、雅

知識點(一)翻譯原則

信-一準(zhǔn)確地、恰當(dāng)?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通順暢達,譯文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xí)慣,字句通順,沒有語病。

雅一-優(yōu)美自然,譯文要生動,完美地表達:忠于原文,如實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

【注意】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

知識點(二)方式方法-一留、刪、補、調(diào)、換

直譯:就是嚴(yán)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表達方法和

原文一致。

意譯:則是按原文表達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達

方法。

1.留一-保留不需要翻譯的固定內(nèi)容

留,即留住不用翻譯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

限,至于泰安。

——《登泰

山記》

譯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師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

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了泰安。

再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上課時可自行安排翻譯,只需要點出其中的一些專有名詞等,及翻譯中“留”的部分

就可以了)

2.刪一-刪掉不需要翻譯的語氣助詞、發(fā)語詞等

例如,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天時不如地利》)

1既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3.補--注意省略成分的補充

補,即把省略的主語、賓語、介詞、謂語等補充完成。

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4.調(diào)一-注意倒裝語序的調(diào)整

調(diào),即注意倒裝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等

例如:“何陋之有?”翻譯的時候要翻譯成“有什么簡陋的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

陽樓記》)。

再如:2012年浦東新區(qū)一?!掇r(nóng)夫耕田》“農(nóng)之惰,甚矣”。

5.換一-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

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再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捕蛇者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6.掌握6個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之、其、而、以、何、于

【注意】:總而言之、做到字字落實。

翻譯步驟:

1、通讀全文,領(lǐng)會大意。

2、斟酌字義,揣摩語氣。

3、方法通變,合情合理。

4、如無標(biāo)點,審慎斷句。

5、翻譯完畢,檢查仔細(xì)。

【小結(jié)】落實字詞為要著,明辨句式尤重要;

區(qū)分辭格求文采,依據(jù)情境不跑調(diào)。

模塊四1文言句式及斷句。

文言文翻譯是考察學(xué)生文言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么翻譯過程中除了掌握關(guān)

鍵的實詞和虛詞的解釋以外,還需要判斷句式,根據(jù)句式的特征,來進行翻譯。

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這里主要掌握判斷

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一)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保ㄌ諟Y明《桃花源記》)

(2)被動句

①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倒裝句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

(4)省略句

①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草木盡死;

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

/解題步驟]:

1.判斷句中的兩句都需要把“是”寫出來,①“這些都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②“他

們又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要說魏朝、晉朝了”。

2.被動句中的兩句,①中的“為”,表被動,“多為用者”解釋為“多愿聽差遣”;

②中的“舉”表示為“被選拔”;

3.倒裝句中的兩句,①中正確語序應(yīng)該為“我與徐公孰美”,解釋為“我與徐公相比,

誰更美?”,這里是疑問代詞倒裝;②中的“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

4.省略句中的兩句,①中(是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翻譯時需要

把主語翻譯出來,這里是承前省略主語;②句是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與(其)

坐談”,“其”省略了,翻譯成“第二天,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

說話”。

(二)如何斷句

考綱要求:理解文言文表達的內(nèi)容。而理解文意是斷句和翻譯的基礎(chǔ)。文言斷句是根據(jù)文意

的理解,確定無標(biāo)點的文言語句的停頓,有時也要求加標(biāo)點。文言翻譯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把古

代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準(zhǔn)確的轉(zhuǎn)達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斷句和翻譯關(guān)系密切,對文章全面

準(zhǔn)確的理解、準(zhǔn)確的斷句是翻譯的基礎(chǔ),翻譯則是運用現(xiàn)代漢語文言文意的精確表達;斷句

是解讀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譯時解讀文言文的高層次的能力。初中考試要求不是很明顯,

這個在高中文言文學(xué)習(xí)中有做明確的要求,但是要讀懂文言文的內(nèi)容,斷句是基礎(chǔ)。

模塊五江蘇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xùn)O

(2024?江蘇無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李疑以尚義名于時,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貽之,弗舍。杖踵①疑

門,告日:“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②。聞君義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許諾,延就坐,迅除明爽室,

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征醫(y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執(zhí)其手,問所苦,如侍親戚。

②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潼③矢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日:“我

累君矣恐不復(fù)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日:“患難相恤,人理

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日:“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乎?"

③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面發(fā)囊,籍其數(shù)而封識之。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

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考卻弗受反照④以

貨遣歸。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感言與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舍:收留。③澳(sou):便溺,這里指小便。④貶(jin):贈給人的路費或禮物。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獨好周人急(周濟)B.金華范景淳吏吏部(擔(dān)任官吏)

C.畫發(fā)囊(當(dāng)面)D.篝其數(shù)而封識之(書籍)

2.給下列語句劃分停頓,限三處。

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貝盡以貨遣歸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句話的意思。

①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②患難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

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點。

【答案】1.D2.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照以貨/遣歸3.(1)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

(2)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yīng)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么?4.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

候如同親人,沒有絲毫厭煩,說明李疑是個急人所難的人;李疑取回范景淳的包裹如數(shù)封好后后歸還其兒

子,又出錢為范景淳安葬,不接受他兒子的饋贈反而贈送路費,說明李疑是一個輕財好義的清廉君子。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的能力。

D.句意為:登記數(shù)目封存起來作了標(biāo)記。籍:登記。

故選D。

2.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jù)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

結(jié)合語法結(jié)構(gòu)輔助斷句。

本句句意為:他們用米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送給他們財物,讓他們回去了。其中,“二子以米

饋”是寫二子的行為,“卻弗受”“反貶以貨”“遣歸”是描述李疑的表現(xiàn)。

故斷句為: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照以貨/遣歸。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梢圆扇≈苯臃g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xiàn)象

的準(zhǔn)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

①被:遭遇;莫:沒有;舍:收留。

②恤:幫助,體諒。宜:應(yīng)當(dāng);爾:這樣;何以:用什么;為:作為;報:回報。

4.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據(jù)①段中的“疑許諾,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征醫(y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

暮執(zhí)其手,問所苦,如侍親戚”句意可知,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如同親人,沒有絲毫厭煩,說

明李疑是個急人所困的人;依據(jù)③段“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

里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貝盡以貨遣歸”句意可知,這是寫

出李疑取回范景淳的包裹如數(shù)封好后后歸還其兒子,又出錢為范景淳安葬,而且不接受他兒子的饋贈反而

贈送路費,說明李疑是一個輕財好義的清廉君子。

【點睛】參考譯文:

李疑因為崇尚道義聞名當(dāng)時,特別喜歡危難時周濟別人。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沒有別的親

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

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給我一張床養(yǎng)病嗎?”李疑答應(yīng)了他,邀請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適

的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來醫(y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藥,早晚探視時拉

著他的手,問他的病痛,如同服侍自己的親人一樣。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床被,又臟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

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您的大恩,行囊中

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來?!崩钜烧f:“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

應(yīng)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么呢?”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么好處呢?”

李疑于是請鄰人一起去,提著回來了。李疑當(dāng)面打開行囊,登記數(shù)目封存起來作了標(biāo)記。幾天后范景淳死

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李疑寫信讓他的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

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賬冊歸還給他們。他們用米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送給他們財物,讓他們回

去了。人們因此稱贊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歡和李疑交往。

(23-24九年級下.江蘇泰州.階段練習(xí))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周處①年少時,兇強俠氣,酉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遑跡虎力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

謂為三橫,而處,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

士里處與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歲知為人情所患,有自

改意。乃入?yún)菍ざ懥ζ皆辉?,正見清河,曇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鴕,終無所成?!?/p>

清河日:“古人貴朝聞夕死⑤,況君前途聞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

臣孝子。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第十五)

【注】①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之子。②蛟:古人稱為龍的一種,實

應(yīng)為鱷魚。③遭跡虎:跛腳的老虎。④二陸:指陸機、陸云。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的第四子和

第五子,并稱二陸。下文平原指陸機,清河指陸云。⑤朝聞夕死:引用《論語?里仁》中的“朝聞道,夕死

可矣'’的意思。

5.解釋下列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而處尤?。ǎ隗拗獮槿饲樗迹ǎ?/p>

③多以情告()④況君前途府可()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鄉(xiāng)里所患為宮室之美(《魚我所欲也》)

B.竟殺蛟而出泉香加酒洌(《醉翁亭記》)

C.乃入?yún)菍ざ懩宋蚯袄羌倜拢ā独恰罚?/p>

D.具以情告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出師表》)

7.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

8.翻譯下列句子。

(D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9.由黃精甫執(zhí)導(dǎo)、編劇的影片《周處除三害》目前正在各大影院上映,該片化用上文語段的典故,講述

了通緝犯陳桂林以為自己生命將盡,于是決心除掉通緝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兩大罪犯并借此揚名的故事。

請結(jié)合上面文言語段,試談?wù)剬?dǎo)演以“周處除三害”為影片名的原因。

【答案】5.特別才詳細(xì),全都還6.C7.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

俱8.(1)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實際上是希望三橫之中只留下一個。(2)而且一個人就擔(dān)心(害

怕)不能立志,又何必?fù)?dān)心美名不能顯揚呢?9.①以文學(xué)典故為題,文化底蘊深厚,激發(fā)觀眾興趣;

②影片標(biāo)題給觀眾以暗示,內(nèi)容上與“一個人自省改正”的主題相似,以顯周處這樣的人可貴;③影片想告

訴觀眾,人不怕犯錯,就怕一輩子無法自省,不知懺悔,不思改過,任何時候?qū)崿F(xiàn)個人價值都不算晚。

【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而其中又以周處的危害最為嚴(yán)重。尤:特別;

(2)句意:才知道自己被大家當(dāng)成了禍害。始:才;

(3)句意: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具:詳細(xì),全都;

(4)句意: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尚:還。

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介詞,被/連詞,為了;

B.連詞表承接/連詞表并列;

C.都是連詞,“于是,就”;

D.介詞,把/介詞,用;

故選Cc

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

句意:蛟龍有時候浮在江面,有時候沉入水底,游了幾十里路。而周處則始終緊跟著蛟龍沉浮,與蛟龍纏

在一起?!膀曰蚋』驔]”句意完整,“處與之俱”為“行數(shù)十里”的狀態(tài);

故斷句為: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

8.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

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或:有的人;說:勸說;冀:希望;唯:只。

(2)且,況且;患,擔(dān)心;令,美好的;彰,彰顯,傳揚;牙B,同“耶”,反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9.本題考查拓展運用。

首先,該影片《周處除三害》以文學(xué)典故為名,彰顯了深厚的文學(xué)底蘊,增強電影的文學(xué)氣息,同時激發(fā)

觀眾的好奇心和觀影興趣;結(jié)合提示語“講述了通緝犯陳桂林以為自己生命將盡,于是決心除掉通緝榜上

排在自己前面的兩大罪犯并借此揚名的故事”可知,電影名《周處除三害》點明電影表現(xiàn)的主旨內(nèi)涵,與

本文“一個人自省改正''中心思想一致;最后,影片通過《周處除三害》這一命名,意在告誡人們:不怕犯

錯,就怕犯錯后不懂得自我反省和改正。懂得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點睛】參考譯文:

周處年輕時,兇猛好勝,任性惹事,被鄉(xiāng)人認(rèn)為是一大禍害。那時候,義興郡水中有一條蛟龍,山上有一

虎出沒,經(jīng)常殘害百姓。義興人將三者稱為“三橫”,而其中又以周處的危害最為嚴(yán)重。有人就勸說周處去

殺虎斬蛟。實際上是希望“三橫”只留下一橫。周處真的將老虎殺了,又下水擊殺蛟龍。蛟龍有時候浮在江

面,有時候沉入水底,游了幾十里路。而周處則始終緊跟著蛟龍沉浮,與蛟龍纏在一起。經(jīng)過三天三夜,

依然沒有什么音訊,鄉(xiāng)鄰們都認(rèn)為他已經(jīng)死了,就互相慶祝。沒想到周處居然把蛟龍殺了,從水里出來了。

周處聽到鄉(xiāng)鄰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被大家當(dāng)成了禍害,就有了改過自新的念頭。于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

和陸云兩位有修養(yǎng)的名人。當(dāng)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

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jīng)荒廢了,怕終于沒有什么成就?!标懺普f:“古人珍視道義,認(rèn)為‘哪怕是早晨明

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

必?fù)?dān)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孝子。

(2024?江蘇無錫?一模)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喬年。熹幼穎悟,甫能言,

父指天子之日:“天也?!膘鋯柸眨骸疤熘虾挝??”松異之。就傅,授以《孝經(jīng)》,一閱,題其上日:

“不若是,非人也。“嘗叢聾兒雙沙上貍端坐必指畫沙八卦也。年十八貢于鄉(xiāng),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主

泉州同安簿,選邑秀民充弟子員,日與講說圣賢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婦之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治荒救饑,多所全活。也事,奏乞依格推賞納

粟人。間詣郡學(xué)①,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fù)其舊,為《學(xué)規(guī)》俾守之。

會浙東大饑,宰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復(fù)以納粟人未推賞,辭職名。

納粟賞行,遂受職名。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②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

境內(nèi),單車屏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和買、役法、榷

酷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③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畫,必為經(jīng)久之計。有尊熹者,謂其疏于為

政,上謂王淮日:“朱熹政事卻有可觀?!?/p>

慶元二年,沈繼祖為監(jiān)察御史,誣熹十罪,詔落職罷祠,門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編管。四年,熹以年近

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請。明年卒,年七十一。

注釋:①郡學(xué):州郡的學(xué)校②蠲:減免;免除③厘:整理;治理。

10.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奉送的一項是()

A.迄事(終了,完畢)B.除知南康軍(除去)

C.父指天下之日(給……看)D.有短朱熹者(詆毀,指摘)

1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八卦也

12.翻譯下列句子。

(1)值歲不雨,治荒救饑,多所全活。

(2)間詣郡學(xué),引進士子與之講論。

13.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朱熹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案】10.B11.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I卦也。12.(1)正逢那一年很久沒有下

雨,朱熹治理災(zāi)荒,救濟饑民,救活了很多百姓。

(2)他有時到州郡的學(xué)校里去,找一些學(xué)生來,和他們講論學(xué)問。13.朱熹從小就聰慧過人;朱熹

非常重視教育;朱熹政績顯著,得到皇帝肯定;關(guān)心民生。

【解析】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B.譯為:朱熹被任命為南康軍知軍。除,擔(dān)任,被任命。

故選B。

1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子意思:他曾經(jīng)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獨自一人端端正正坐著用手指在沙地上畫,(別人一看)原

來是一幅八卦圖形。

“嘗從群兒戲沙上”寫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獨端坐”寫朱熹的表現(xiàn),“以指畫沙〃I卦也”表判斷;

正確斷句為: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1卦也。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重點詞有:

①值,正逢;歲,年;治荒救饑,治理災(zāi)荒,救濟饑民;

②間,有時;詣,至!J;與,和。

1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第一段“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日:‘天也?!鋯柸眨骸熘虾挝??’松異之”可知,朱熹從小

天資聰穎,對知識抱有好奇心;

根據(jù)第二段“間詣郡學(xué),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fù)其舊,為《學(xué)規(guī)》俾守之”可知,朱

熹與學(xué)生講論知識、修復(fù)書院遺址,體現(xiàn)了他重視教育;

根據(jù)第三段“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日:‘朱熹政事卻有可觀?!笨芍?,皇帝不認(rèn)可別人對朱

熹的攻擊,認(rèn)為朱熹的政績有所作為,體現(xiàn)了朱熹政績顯著,得到皇帝肯定;

根據(jù)第三段''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nèi),單車屏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

部肅然。凡丁錢、和買、役法、榷酷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畫,必為經(jīng)

久之計”可知,朱熹重視民生,出臺便民利民的措施,體現(xiàn)了他關(guān)心民生。

【點睛】參考譯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他從小就聰慧過人,剛能夠講話時,父親指

著天告訴他說:“這就是天?!敝祆鋯柕溃骸疤斓纳厦媸鞘裁??”父親覺得十分驚奇。到他入學(xué)跟從老師讀書

時,老師教他讀《孝經(jīng)》,他看過一遍,就在書上寫道:“不能這樣,就不能算作一個人!”他曾經(jīng)和一群小

孩子在沙上玩耍,獨自一人端端正正坐著用手指在沙地上畫,別人一看,原來是一幅八卦圖形。十八歲那

年,他參加鄉(xiāng)貢考試合格,后來考中了紹興十八年的進士。在出任泉州同安縣的主簿期間,他挑選本縣德

才優(yōu)異的人當(dāng)自己的學(xué)生,每天給他們講授古圣先賢講求自身修養(yǎng)和治理人民的學(xué)問,他還下令禁止婦女

出家當(dāng)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為南康軍知軍。朱熹到任后,為百姓興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沒有下雨,朱熹治

理災(zāi)荒,救濟饑民,救活了很多百姓。事情結(jié)束后,朱熹奏請朝廷按照規(guī)矩獎賞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

他有時到州郡的學(xué)校里去,找一些學(xué)生來,和他們講論學(xué)問。還找到了白鹿洞書院的遺址,奏請朝廷重新

修復(fù),并親自制訂《白鹿洞書院學(xué)規(guī)》,讓學(xué)生們遵守。

適逢浙東地區(qū)發(fā)生大饑荒,宰相王淮上書請求改任朱熹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并要他馬上單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對南康軍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沒有給予獎賞,辭謝了這一職務(wù),等到朝廷的獎賞頒發(fā)后,他

才受職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隨即寫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們的商稅,要他們運糧食到浙東救

災(zāi)。等他到任時,外地舟船運來的米己經(jīng)堆積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調(diào)查訪問人民的疾苦,走遍浙東全境,

都是單人獨車,不帶隨從,所到之地,人們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縣的官吏們害怕他的嚴(yán)峻作風(fēng),一聽說

他到來,有些人甚至自動棄職逃走;于是,他所管轄的境內(nèi),風(fēng)紀(jì)肅然。凡是丁錢、和買、役法、榷酷這

一類政事,只要有對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濟災(zāi)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實

際情況規(guī)劃處置,必定作長久之計。有人攻擊朱熹,說朱熹不好好處理政務(wù),皇帝對王淮說:“朱熹處理

政務(wù)的成績卻大有可觀?!?/p>

慶元二年,沈繼祖任監(jiān)察御史,上書誣告朱熹,羅列了朱熹十大罪狀,皇帝下詔免掉了朱熹的職務(wù),也取

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祿,朱熹的學(xué)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監(jiān)管下居住。慶元四年,朱熹以自

己快滿七十歲為理由,申請退休。慶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慶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歲。

(2024?江蘇無錫?一模)異寶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

五員①匚,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日:“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個;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p>

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yīng),東南向而唾。五員載拜受賜,日:“吾知所之矣?!耙蛉鐓恰_^

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竺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

解其劍以予丈人,目:“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罢扇瞬豢鲜埽眨骸扒G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圭③,

祿萬檐,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五員過于關(guān)便人求之江上則丕熊

得也告食治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為矣,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

丈人乎!

[注釋]①五員:即伍員,指伍子胥。②荊:楚國。③執(zhí)圭:爵位名。

14.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F理的一項是()

A.五員亡(逃亡)B.地險而民多知(知道)

C.簞江(橫渡)D.吾紗不?。ㄉ星?,還)

1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

16.翻譯下列句子。

(1)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

(2)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

17.“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庇腥怂鶎氄摺袄保腥怂鶎氄摺傲x”,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分析文中“丈

人”之所寶。

【答案】14.B15.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16.(1)(他)想要渡江,

看見一位老人,撐著小船,正要打魚。

(2)如今我拿你的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么呢?17.“丈人”所寶者是“義”?!拔粽咦玉氵^,吾猶不取,

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丈人”幫助伍員渡河,而沒有為賞賜去報官;當(dāng)伍員把自己價值千金的寶劍贈

送給“丈人”時,“丈人”也拒不接受。在道義與名利之間,“丈人”選擇堅守道義,做事不求回報,不貪圖錢

財。

【解析】14.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B.“地險而民多知”句意:地勢險要而人民多有智慧。知:同“智”,智慧;

故選B。

15.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去尋找老人,卻無法找到了。伍員每次吃飯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

“五員過于吳”與“使人求之江上“為順承關(guān)系,“則不能得也”與前文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每食必祭之”獨立完整表

達句意;

故斷為: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重點詞有:

(1)欲:想要;涉:渡江;丈人:老人;刺:劃著;方:正;漁:打魚。

(2)今:如今;何:什么;以:用;子:你。

1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文章第二段“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可知,“丈人”所寶者是“義”?!罢扇恕?/p>

幫助伍員渡河,而沒有為賞賜去報官,“丈人”幫助伍員渡河是出于道義;當(dāng)伍員把自己價值千金的寶劍贈

送給“丈人”時,“丈人”也拒不接受,說明他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在道義與名利之間,“丈人”選擇堅守道義,

做事不求回報,不貪圖錢財。

【點睛】參考譯文:

古代的人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們看作寶物的東西與今人不同。

伍員逃亡,楚國緊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遙望鄭國說:“這個國家,地勢險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

它的國君,是個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謀劃大事?!蔽閱T離開鄭國,到了許國,拜見許公并詢問自己宜

去的國家。許公不回答,向東南方面吐了一口睡沫。伍員拜了兩次,接受賜教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了?!?/p>

于是往吳國進發(fā)。路過楚國,到了長江岸邊,想要渡江,他看見一位老人,撐著小船,正要打魚,于是走

過去請求老人送他過江。老人把他送過江去。伍員問老人的姓名,老人卻不肯告訴他,伍員解下自己的寶

劍送給老人,說:“這是價值千金的寶劍,我愿意把它送給您?!崩先瞬豢辖邮?,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捉

到伍員的,授予執(zhí)圭爵位,享受萬石奉祿,黃金千鎰。從前伍子胥從這里經(jīng)過,我尚且不捉他去領(lǐng)賞,如

今我接受你的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么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去尋找老人,卻無法找到。伍員每

次吃飯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說:“江上的老人!“人世間,做了有利于別人的事,卻毫無所求。名字

不可能讓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見,難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嗎?

(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yù)測)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中,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祥年十四,被倭掠。國王知為中國人,召侍左

右,改名元貴。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屢諷王入貢。宣德中,與使臣偕來。上疏言:

“臣夙遭俘掠,抱釁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今獲生還中國,夫豈由人。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p>

天子方懷柔遠人,不從其請,但許給驛暫歸,仍還本國。

祥抵家,獨其母在,不能識,日:“果吾兒,則耳陰有赤痣。''驗之信,抱持痛哭。未幾別去至目本啟

以帝意。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競得遂

其初志,聞?wù)弋愔?/p>

——《明史?孝義》

18.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2)聞?wù)弋愔ǎ?/p>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

21.選文中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質(zhì)?

【答案】18.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19.擔(dān)任,做意動用法,以……為異(或:

認(rèn)為……奇異)20.于是在那個倭國做官,有了妻子、兒女,但是內(nèi)心不曾有一天忘記中原祖國。

21.作者贊美了麹祥矢志不渝、熱愛祖國、恪守孝道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解析】18.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

復(fù)誦讀加以驗證。本句的意思是:不久(麹祥)告別(母親)離開,到了日本,(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

皇帝的意思。分析句意可知,“未幾別去”點明時間?!爸寥毡尽秉c明地點?!皢⒁缘垡狻苯淮录?。

正確的斷句應(yīng)為: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

1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1)句意:他的父親麹亮擔(dān)任金山衛(wèi)百戶。為,擔(dān)任,做。

(2)句意:聽到的人都認(rèn)為這件事很奇異。異:以……為異(認(rèn)為……奇異)。

20.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遂,

于是,就;妻子:妻子和兒女;嘗:曾經(jīng)。

2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時要結(jié)合人物的言行舉止進行分析。

結(jié)合“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可知,雖然麹祥遭到倭寇的擄掠,但他一心想著自己的

祖國,并且從未忘記祖國,可見他熱愛自己的國家;

結(jié)合“屢諷王入貢"''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可見與母

親分離二十年,麹祥一直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國,并且多次尋找機會回到中原,可見他堅守志向,矢志不移;

結(jié)合“伏乞賜歸侍養(yǎng)”“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可見,麹祥多次請求回去侍養(yǎng)母親,這說明他孝順,

雖遭擄掠但仍恪守孝道。據(jù)此可概括作答。

【點睛】參考譯文: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年間,他的父親麹亮擔(dān)任金山衛(wèi)百戶。在麹祥十四歲的那年,麹祥被倭寇擄

走。倭國國王知道他是中原人,詔令他在身邊侍奉,把他改名元貴。于是他在倭國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兒

女,但(麹祥)內(nèi)心沒有一天忘記自己是中原人。(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原進貢。宣德時

期,(他)與倭國使臣一起到明朝來。向皇帝上疏說:“我曾經(jīng)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zé)心

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F(xiàn)在能夠活著回到中原,怎么還能任由別人安排。我請求您讓我回家

侍奉父母,(我)沒有比這更大的愿望了?!被实壅枚鞯率惯h處的人來歸附,不恩準(zhǔn)他的請求,但是答應(yīng)

他回驛站后可暫且歸家,(然后)仍然返回倭國。

麹祥回到家里,只有母親在家,(母親)已不認(rèn)識他,說:“果真是我的兒子,就是(他)耳后有赤痣。”

驗證以后果然有,(母子)抱頭大哭。不久告別(母親)離開,到了日本,(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皇帝的

意思。倭國國王應(yīng)允了他,仍讓他進貢。麹祥就再次(向朝廷)請求之前的愿望(侍奉母親),皇帝下詔

允許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yǎng)家中。他和母親失散二十多年,又有華夏和蠻夷的限制,最終能夠?qū)崿F(xiàn)他當(dāng)初

的意愿,聽到的人都認(rèn)為這件事很奇異。

(2024?江蘇南通?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①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為童子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