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歷史試題

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

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個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

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用0.5mm黑色

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在美國作家麥克?哈特撰寫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隋文帝

楊堅名列其中。楊堅能夠入選的最重要的理由是【】

A.開通大運河B.正式確立科舉制C.三次征遼東D.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

2.史學家鄭從金說道:“這種制度不重門第,對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給予應試機會,這為出

身貧寒者跨入上層社會,參與政治提供了條件?!彼J為該制度【】

A.保證了官吏廉正B.促使了選拔公平C.豐富了考試內容D.推動了教育發(fā)展

3.《舊唐書?李密傳》描述隋末社會狀況:“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萬戶則城

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背霈F(xiàn)該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隋煬帝的暴政B.法律十分嚴苛C.營建東都洛陽D.隋朝短命而亡

4.下表是根據(jù)胡凡主編《簡明中國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戶口統(tǒng)計表》(單位:萬戶)。

該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貞觀十三年高宗永徽年武周神龍年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天寶十三年

200304380615841906.9

A.民族交融B.社會風氣開放C.經濟發(fā)展D.中外交往頻繁

5.圖片是歷史信息的重要載體。以下四幅圖片反映的共同內容是【】

A.耕作技術進步C.農業(yè)技術進步B.灌溉工具改進D.重視興修水利

6.詩歌是歷史重要的載體,“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是漢家”“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

今種禾黍”“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為以上唐詩找一個合適的主題【】

A.民族交融,相互學習B.經濟繁榮,國庫充實

C.文教昌盛,人才輩出D.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

7.唐代詩人王維在《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寫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旅

(lit!)”,贊頌了唐朝強盛,杜甫在《垂老別》中描繪了“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

陣亡盡,焉用身獨完。”的凄慘景象。造成唐朝社會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藩鎮(zhèn)割據(jù)B.黃巢起義C.安史之亂D.陳橋兵變

8.歷史地圖可以直觀地再現(xiàn)某個特定時期的歷史。下圖能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A.三國鼎立時期B.魏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D.五代十國時期

9.樊樹志在《國史十六講》中,描述某時期的關鍵詞:“李世民與武則天”“盛唐氣象:海納

百川的博大胸懷"''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一長安”。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1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

10.宋太祖時期采取了以下措施。這些措施從根本上【】

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在各州府設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稅收由中央掌控。

A.削弱了地方財權B.推動了經濟繁榮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強了中央集權

11、宋朝兒童念的《兒童詩》有這樣的詩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

讀書高?!碑敃r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彼纬瘯r人們這種

觀會的形成與哪一政策有關【】

A.休養(yǎng)生息B.重農抑商C.重文輕武D.閉關鎖國

12.宋代的“行”是指“同業(yè)商人組織”。據(jù)《西湖老人繁盛錄》記載,南宋臨安有414行,

比唐代長安增加了近一倍?!靶小钡脑龆啾砻鳌尽?/p>

A.朝廷鼓勵海外貿易B.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D.臨安經濟地位突出

13.從如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

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繁榮與開放

D.多民族政權由并立到統(tǒng)

14.“千百年來的濫墾濫伐,嚴

重破壞了(北方)黃土高原的植

被……自唐以降,陜北黃土高

原上水、旱、風、雹橫行肆

虐……而諸業(yè)并舉、農工商并盛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fā)展繁榮,適度開發(fā)得到了優(yōu)厚的回

報。”此段史料可用于研究【】

A,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B.北方連年戰(zhàn)亂的影響

C.南北矛盾割據(jù)的狀態(tài)D.中華文明起源的地點

15.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以下各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2世紀蒙古各部落戰(zhàn)爭頻繁

B.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tǒng)一

C.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D.宋元時期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市民文化生活的豐富

16、(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

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薄芭c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

A.分封制B.都縣制D.三司C.行中書省

17、寶島臺灣自古以米就是中國的神圣領主、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臺灣地區(qū)正正式設立的行

政機構是【】

A.宜政院C.樞密院B.澎湖巡檢司D.北庭都元帥府

18.如表顯示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其反映的實質是【】

朝代秦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重大政治三公九卿二有八分化事權廢丞相設軍機處

措施制部制削弱相權設三司

A.思想控制的強化B.中央集權的建立

C.中央官制的完善D.君主專制的強化

19.英國明史學者崔瑞德說:“在這個過程,他進行了15世紀末歐洲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前世界歷

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边@里的“他所進行的海上探險”是【】

A.戚繼光抗倭B.鄭成功收復臺灣D.漢武帝開辟絲綢之路C.鄭和下西洋

20、在東南倭寇最猖獗的時候,他臨危受命,南下江浙抗倭;他統(tǒng)領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

明,能征善戰(zhàn)的軍隊。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他”是【】

A.岳飛B.戚繼光D.鄭成功C.文天祥

21、清朝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下面示意圖①處對應的是【】

?班律場勒?①11|“溫二

.卜」——I------i---------

康熙時期克正時期乾隆時期

A.設駐藏大臣C.設西域都護B.設安西都護D.設伊犁將軍

22.“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

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毕铝惺穼嵞荏w現(xiàn)“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是

【1

A.戚繼光抗倭B.鄭成功收復臺灣C.雅克薩之戰(zhàn)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23.列表歸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出明朝科技著作的共同特點是【】

著作作者主要內容

記載藥物1800多種,附noo多幅藥物形態(tài)

圖,對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

《本草綱目》李時珍

產地、形色、氣味和主要療效,收錄藥方11000

多個

分18個生產門類,有詳盡的物品、生產工具、

《天工開物》宋應星

生產流程介紹,120多幅插圖

約70萬字,全面總結了農業(yè)生產的先進經驗、

《農政全書》徐光啟

技術革斷和創(chuàng)新成果

A.理論水平領先世界C.總結詳實實用性強

B.廣泛傳播影響深遠D.全面吸收西方成果

24.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中寫道:“秦以后中國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

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泵鞒醯目婆e制度之所以

成為中國文化的“厄運”,原因是【】

A.選官看重門第B.禁錮人們思想

C.進士地位提高D.注重考查詩賦

25.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寫照,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下列作品能夠反映清代時代特征

的是【】

A.《紅樓夢》和京劇B.《三國演義》和秦腔

C.《水滸傳》和昆曲D.《西游記》和漢調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唐朝

隋朝統(tǒng)一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唐太宗時,天下大稔(豐收)流散者

的現(xiàn)象進行了改革,改用考試的方咸歸鄉(xiāng)里……東至于海,南極五嶺,

政治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晉官員。凡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貴(攜帶)糧,取

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給予道路焉。

第,一律委任官職……-《資治通鑒?貞觀治道》

--柏楊《中國人史綱》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

輸,其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饶芪?/p>

經濟

為利也博哉!流于波面,終夜有聲

---唐詩人?皮日休——唐陳廷章《水輪賦》

⑴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隋朝和唐朝在政治、經濟方面的重大舉措(或出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

(8分)

材料二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更為積極的表現(xiàn)是文化的相互影響……從商貿活動到文

化交流,形成了由內向外-一隋唐向周邊、由外向內一--周邊向隋唐的互動、輻射,帶來了

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編自袁行需《中華文明史?第三卷》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隋唐時期中外交流的特點。列舉兩例隋唐時期“由內向外”文化

交流的史實。(6分)

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兩朝南北方人口對比表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唐朝天寶年間(742-756)2080萬40%3120萬60%

北宋元豐年間(1078T085)5500萬65.5%2900萬34.5%

--根據(jù)鄒逸麟、譚其驥《中國歷史時期人口的分布和遷徒》整理統(tǒng)計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口的變化反映到經濟方面出現(xiàn)的新趨勢及其主

要原因。(4分)

材料二自春秋戰(zhàn)國至漢唐以來,古代科技已積累了豐碩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榮正是在汲

取前代豐厚的科技遺產的基礎上而逐漸形成的。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經濟上的繁榮是宋代科技文

化發(fā)展的基礎……國際間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宋代科技的進步。

-一摘編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為何在當時能夠叫響世界》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榮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宋代“能夠叫響世界”

的兩項科技成就。(8分)

2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廣州十三行(遠景)

⑴材料一是清代中國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6分)

材料二清王朝從中外一體(內地與邊疆為一個整體)的認識出發(fā),以積極態(tài)度治理邊疆

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衛(wèi)”的作用,在實際運作中,突出改革行政體制,如中央設

立理藩院,主管邊疆民族事務,地方則因地制宜,采用適合當?shù)孛褡迳鐣慕y(tǒng)治體制。

-一摘自馬大正《中國邊疆學構筑札記》

(2)根據(jù)材料,概括清代治理邊疆地區(qū)的特點。并舉兩例史實加以說明(8分)

29(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古代史大事記(部分)

朝代事件(史實)

隋朝大運河開通

貞觀之治

唐朝鑒真東渡日本

唐蕃會盟

宋夏和約

北宋占城稻推廣

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交子

岳飛抗金

南宋

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

元朝回族形成

——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閱讀以上材料,從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lián)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

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0分)

章丘區(q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12345678910

選項DBACCABDBD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選項CBDADCBDCB

題號2122232425

選項ADCBA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14分)

(1)政治:隋一科舉制。唐一貞觀之治。經濟:隋一大運河。唐一筒車。

(8分,每點2分)

(2)特點:(中外)文化交流相互影響(或回答: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兼收并蓄、中外交流頻繁等)。

(2分)

史實:遣唐(隋)使來中國;鑒真東渡(4分,每點2分,答“玄奘西行”不得分)

27.(12分)

(1)趨勢:經濟重心南移。(2分)

原因:北人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2分)

(2)原因:汲取前代豐厚的科技遺產;政治上的統(tǒng)一;經濟上的繁榮;國際間的交流增多(4分,每點

2分,答兩點即可)

成就: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4分,每點2分,答兩點即可)

28.(14分)

(1)可以從背景、名稱、內容、特點、影響等方面進行說明。(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示例:

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面對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擴

展勢力,清朝統(tǒng)治者為維護統(tǒng)治,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嚴厲限制海上貿易)。

清政府關閉沿海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guī)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

營對外貿易。這一政策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2)特點:從中外一體(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出發(fā);重點突出改革行政體制;因地制宜;尊重當

地民族社會的風俗習慣。(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舉例:冊封達賴、班禪;設駐藏大臣;確立金瓶掣簽制度;設伊犁將軍。(4分,每點2分,答出兩

點即可)

29.(10分)

評分標準

水平等級擬定的觀點材料運用和論述

4(8?10明確。有新意或有思想深進口自己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以

分)度上的史事,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3(6?8分)明確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事,

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

2(3?5分)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論結合

不充分

1(0?2分)沒有凝練出觀點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